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死心眼”的技术“大拿”

导读:记马钢技术中心检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维修高级工程师刘志军

    很多人说刘志军“死心眼”。美国、德国以及国内多家知名高端仪器制造企业先后多次向他许以高薪和优厚的条件让他“跳槽”,但他不为所动,仍坚定地选择留在马钢。每听到这些话,47岁的马钢技术中心检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维修高级工程师刘志军总是一笑了之。

  “每个人都会对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人的成长需要自身的努力,但如果没有老师、同事们的帮助,没有马钢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小小的成就。我觉得,人不能只看个人利益,人要始终心存感激。而且,只要热爱,只要努力,平凡的岗位也能散热发光,也能找寻到体现价值的快乐。”言为心声。如此看来,刘志军的“傻”,是源于感激和良心,是因为热爱和责任。时光就如流水,黑发已染秋霜。1991年,安徽宿州小伙刘志军怀揣着东北大学自动化系毕业证书走进了马钢。算一算,已经在马钢工作了整整25年。25年,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同事敬佩、业内折服的大型仪器维修“大师级”人才。

  转变态度成为技术“大拿”

  刚到马钢时,组织分配刘志军做仪器维修工作。大学生当上了修理工,这让踌躇满志想要在科研天地里大展手脚的他有点失落。“有一件事和一句话对我的人生态度产生了巨大影响,”刘志军说。一次单位派他和主持仪器维修工作的一位老师到四川成都出差。走在大街上,这位老师突然兴奋地手舞足蹈,嘴里还不停地说:“我知道了,我终于知道了。”原来这位老师兴奋的原因是突然想到了一台仪器故障难题的破解方法。刘志军被老一辈工程技术人员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打动和感染。而另一位老师傅和他谈心时说的一句话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学习要知不足。于是,他不再彷徨,立志要在仪器维修岗位上成就一番事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进口大型仪器技术含量高,工作原理复杂深奥。一台仪器就像一个“黑匣子”,破解其中的秘密非一日之功。对此,刘志军坚持向书本、操作人员、同行师傅学习,同时采取“笨方法”画出每个仪器元件、单元的实际连接图。遇到故障时,按图索骥。“黑匣子”逐渐变得“透明”,刘志军也逐渐成了技术“大拿”。

  从“大拿”到“大师”

  从“大拿”到“大师”,不能仅靠按图索骥,还要主动担当、勇于创新,去为企业解难题、破“瓶颈”。在很多人看来,仪器维修过程枯燥乏味。但刘志军认为,只要热爱,其中也会有无穷的乐趣。2003年,技术中心从荷兰引进的XL-30扫描电镜放大器主板出了故障,急需维修。更换主板需要8万元,而且备用板要一个月后才能到货。对此,刘志军决定自主修复。但这个7层集成电路板上面有许多MOS芯片,动用烙铁很可能损坏芯片。他经过反复测量、模拟实验、仔细分析,最终查出故障是一个场效应管击穿引起的。最终,只更换了这个价值2元钱的场效应管后,仪器就恢复了正常。

  2014年初,用于低温钢筋性能检测的zwick拉力试验机,夹持力达不到60吨的设定值。德国厂家多次派人前来维修,始终未能彻底修复。刘志军带领仪器维修组成员,下定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排除“顽疾”。他们挨个检查所有电子器件,测量电流、电压、检查液压系统、油路系统,进行了数百次的确认排查,终于诊断出故障是由液压油路系统导致。经过一系列处理,夹持力很快达到了设定值,“老大难”问题被他们解决了!

  多年来,刘志军承担约44台价值不菲的进口大型仪器的维修工作,排除故障约300台次,修复集成电路板15块,修复油扩散泵和高压发生器等辅助设备5次,为公司节约维修费及备品备件费约300万元,而且为公司科研及生产检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业内进口仪器厂家维修收费很高,一天最高收费1万元人民币,还不包括备件费用、来往路费及住宿费等。为此,刘志军在管理上推出了加强仪器巡检、点检与维护的制度,强调大型仪器“操检合一”;同时,大力开展传、帮、带,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与大家分享。在他的带领下,维修组的同志们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几年来,大型仪器维修组每年排除仪器故障达400多台次,修复率达到99%,基本无外委维修。

  25年来,刘志军心无旁鹜、任劳任怨,坚定地守望在高精密大型仪器的维修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就了一番事业,赢得了广泛尊重。他两次被马钢公司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多次被马钢和中心评为优秀技术人员,并享受了马钢专家津贴。

  “马钢为我搭建了舞台,让我能体现价值、感受尊重,我有责任竭尽全力回馈马钢,为马钢创造更大的价值。”刘志军简洁地阐述了他对今后大型仪器维修工作的思考。

来源于:中国冶金报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很多人说刘志军“死心眼”。美国、德国以及国内多家知名高端仪器制造企业先后多次向他许以高薪和优厚的条件让他“跳槽”,但他不为所动,仍坚定地选择留在马钢。每听到这些话,47岁的马钢技术中心检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维修高级工程师刘志军总是一笑了之。

  “每个人都会对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人的成长需要自身的努力,但如果没有老师、同事们的帮助,没有马钢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小小的成就。我觉得,人不能只看个人利益,人要始终心存感激。而且,只要热爱,只要努力,平凡的岗位也能散热发光,也能找寻到体现价值的快乐。”言为心声。如此看来,刘志军的“傻”,是源于感激和良心,是因为热爱和责任。时光就如流水,黑发已染秋霜。1991年,安徽宿州小伙刘志军怀揣着东北大学自动化系毕业证书走进了马钢。算一算,已经在马钢工作了整整25年。25年,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同事敬佩、业内折服的大型仪器维修“大师级”人才。

  转变态度成为技术“大拿”

  刚到马钢时,组织分配刘志军做仪器维修工作。大学生当上了修理工,这让踌躇满志想要在科研天地里大展手脚的他有点失落。“有一件事和一句话对我的人生态度产生了巨大影响,”刘志军说。一次单位派他和主持仪器维修工作的一位老师到四川成都出差。走在大街上,这位老师突然兴奋地手舞足蹈,嘴里还不停地说:“我知道了,我终于知道了。”原来这位老师兴奋的原因是突然想到了一台仪器故障难题的破解方法。刘志军被老一辈工程技术人员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打动和感染。而另一位老师傅和他谈心时说的一句话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学习要知不足。于是,他不再彷徨,立志要在仪器维修岗位上成就一番事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进口大型仪器技术含量高,工作原理复杂深奥。一台仪器就像一个“黑匣子”,破解其中的秘密非一日之功。对此,刘志军坚持向书本、操作人员、同行师傅学习,同时采取“笨方法”画出每个仪器元件、单元的实际连接图。遇到故障时,按图索骥。“黑匣子”逐渐变得“透明”,刘志军也逐渐成了技术“大拿”。

  从“大拿”到“大师”

  从“大拿”到“大师”,不能仅靠按图索骥,还要主动担当、勇于创新,去为企业解难题、破“瓶颈”。在很多人看来,仪器维修过程枯燥乏味。但刘志军认为,只要热爱,其中也会有无穷的乐趣。2003年,技术中心从荷兰引进的XL-30扫描电镜放大器主板出了故障,急需维修。更换主板需要8万元,而且备用板要一个月后才能到货。对此,刘志军决定自主修复。但这个7层集成电路板上面有许多MOS芯片,动用烙铁很可能损坏芯片。他经过反复测量、模拟实验、仔细分析,最终查出故障是一个场效应管击穿引起的。最终,只更换了这个价值2元钱的场效应管后,仪器就恢复了正常。

  2014年初,用于低温钢筋性能检测的zwick拉力试验机,夹持力达不到60吨的设定值。德国厂家多次派人前来维修,始终未能彻底修复。刘志军带领仪器维修组成员,下定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排除“顽疾”。他们挨个检查所有电子器件,测量电流、电压、检查液压系统、油路系统,进行了数百次的确认排查,终于诊断出故障是由液压油路系统导致。经过一系列处理,夹持力很快达到了设定值,“老大难”问题被他们解决了!

  多年来,刘志军承担约44台价值不菲的进口大型仪器的维修工作,排除故障约300台次,修复集成电路板15块,修复油扩散泵和高压发生器等辅助设备5次,为公司节约维修费及备品备件费约300万元,而且为公司科研及生产检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业内进口仪器厂家维修收费很高,一天最高收费1万元人民币,还不包括备件费用、来往路费及住宿费等。为此,刘志军在管理上推出了加强仪器巡检、点检与维护的制度,强调大型仪器“操检合一”;同时,大力开展传、帮、带,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与大家分享。在他的带领下,维修组的同志们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几年来,大型仪器维修组每年排除仪器故障达400多台次,修复率达到99%,基本无外委维修。

  25年来,刘志军心无旁鹜、任劳任怨,坚定地守望在高精密大型仪器的维修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就了一番事业,赢得了广泛尊重。他两次被马钢公司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多次被马钢和中心评为优秀技术人员,并享受了马钢专家津贴。

  “马钢为我搭建了舞台,让我能体现价值、感受尊重,我有责任竭尽全力回馈马钢,为马钢创造更大的价值。”刘志军简洁地阐述了他对今后大型仪器维修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