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新华社:关于电水壶,相关部门、检验机构必须说清楚

导读:55.6%的不锈钢电热水壶使用高锰钢,长期过量摄入锰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建议选用304或430等不锈钢材质的电热水壶……近期,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份电热水壶风险报告引发社会关注,不少人因此担心自家的电热水壶“有毒”。后经科普网站等释疑后,人们才逐渐消除焦虑。

  55.6%的不锈钢电热水壶使用高锰钢,长期过量摄入锰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建议选用304或430等不锈钢材质的电热水壶……近期,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份电热水壶风险报告引发社会关注,不少人因此担心自家的电热水壶“有毒”。后经科普网站等释疑后,人们才逐渐消除焦虑。

  其实早在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就进行过科普:“锰摄入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饮食不会造成锰过量、锰中毒,在临床上也从未发现因饮食摄入锰或使用不锈钢制品导致锰过量、锰中毒的案例。”那么相关检测报告提示的风险依据何在?

  电水壶影响神经系统?

  3月17日,由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制作的《2016年电热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指出:该院对市场上50批次的电热水壶产品进行了质量风险监测,发现55.6%的电热水壶产品锰含量在10%左右,存在使用高锰钢的问题。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电热水壶的锰含量越高,锰析出量也越高,高锰钢中锰析出量多数在0.1mg/L以上。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金属锰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记忆力减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报告建议消费者最好选用304牌号不锈钢材质的电热水壶。

  报告发布后,“电热水壶烧水会导致神经紊乱”“过半电热水壶会让人变笨”“只有304钢的水壶才能用”等内容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流传,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

  饮食不会造成锰中毒

  对于“毒水壶”是否真有毒,一些科普机构和专家给出了看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专家王国栋表示,用高锰钢电水壶烧水时,无含锰的氧化物发出,并且通过煮水析出的锰含量非常微小,还不如食品和自来水等物品中的含量高。

  科普网站果壳网发文认为,江苏质检院的报告是参照SN/T2829-2011标准进行检测。但这个标准里,食品模拟物采用的是4%乙酸食品模拟液而不是日常用的水。此外,这个标准涵盖的重金属检测范围里不包括锰。建议权威部门用正确的方式再测一次。

  此外,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些专家和厂商也提出,对于合格的水壶不必“谈锰色变”。

  权威机构说法冲突

  3月23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微信公号中发文表示,成年人每天锰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11毫克。以(江苏质检报告)锰析出量最高1.168mg/L的那批次电热水壶为例,要喝大概9.4升这种电热水壶烧的水,才有可能超出可耐受量。

  事件发酵时,发布风险报告的相关部门对此三缄其口,称一切以报告为准;做报告的机构曾表示要对检测方法进行说明,但至今没有下文;行业内的企业无论有没有更换产品标识,大多表示不便评论;很多媒体仍在等待权威部门的声音。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相关部门和检验机构对公众关切不及时作出权威的回应,并且说法互相冲突,都不利于澄清真相。没有信息透明,就没有有理有据的讨论,更不会达成科学的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如果质量检测都不能“统一权威”,监管何来“统一权威”?因此,在此次事件中,相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讲清是非原委,给公众一个“统一权威”的回应。

 

原标题:新华社:相关部门、检验机构必须说清楚

来源于:东方早报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55.6%的不锈钢电热水壶使用高锰钢,长期过量摄入锰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建议选用304或430等不锈钢材质的电热水壶……近期,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份电热水壶风险报告引发社会关注,不少人因此担心自家的电热水壶“有毒”。后经科普网站等释疑后,人们才逐渐消除焦虑。

  其实早在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就进行过科普:“锰摄入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饮食不会造成锰过量、锰中毒,在临床上也从未发现因饮食摄入锰或使用不锈钢制品导致锰过量、锰中毒的案例。”那么相关检测报告提示的风险依据何在?

  电水壶影响神经系统?

  3月17日,由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制作的《2016年电热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指出:该院对市场上50批次的电热水壶产品进行了质量风险监测,发现55.6%的电热水壶产品锰含量在10%左右,存在使用高锰钢的问题。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电热水壶的锰含量越高,锰析出量也越高,高锰钢中锰析出量多数在0.1mg/L以上。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金属锰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记忆力减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报告建议消费者最好选用304牌号不锈钢材质的电热水壶。

  报告发布后,“电热水壶烧水会导致神经紊乱”“过半电热水壶会让人变笨”“只有304钢的水壶才能用”等内容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流传,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

  饮食不会造成锰中毒

  对于“毒水壶”是否真有毒,一些科普机构和专家给出了看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专家王国栋表示,用高锰钢电水壶烧水时,无含锰的氧化物发出,并且通过煮水析出的锰含量非常微小,还不如食品和自来水等物品中的含量高。

  科普网站果壳网发文认为,江苏质检院的报告是参照SN/T2829-2011标准进行检测。但这个标准里,食品模拟物采用的是4%乙酸食品模拟液而不是日常用的水。此外,这个标准涵盖的重金属检测范围里不包括锰。建议权威部门用正确的方式再测一次。

  此外,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些专家和厂商也提出,对于合格的水壶不必“谈锰色变”。

  权威机构说法冲突

  3月23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微信公号中发文表示,成年人每天锰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11毫克。以(江苏质检报告)锰析出量最高1.168mg/L的那批次电热水壶为例,要喝大概9.4升这种电热水壶烧的水,才有可能超出可耐受量。

  事件发酵时,发布风险报告的相关部门对此三缄其口,称一切以报告为准;做报告的机构曾表示要对检测方法进行说明,但至今没有下文;行业内的企业无论有没有更换产品标识,大多表示不便评论;很多媒体仍在等待权威部门的声音。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相关部门和检验机构对公众关切不及时作出权威的回应,并且说法互相冲突,都不利于澄清真相。没有信息透明,就没有有理有据的讨论,更不会达成科学的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如果质量检测都不能“统一权威”,监管何来“统一权威”?因此,在此次事件中,相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讲清是非原委,给公众一个“统一权威”的回应。

 

原标题:新华社:相关部门、检验机构必须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