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一批纳米成果、产品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导读:近期,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军委发展装备部联合主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清华大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高能所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等一大批我市国际领先和国际一流纳米科技成果、创业项目和创新产品的集中亮相,有力彰显了北京在纳米领域领先的创新优势,也展示了“十二五”以来我市全面推动纳米领域原始创新和打造科技成果批量转化“北京模式”的显著成效。

  近期,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军委发展装备部联合主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清华大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北京大学碳纳米管CMOS器件和集成电路、清华大学超长碳纳米管和超顺排碳纳米管薄膜、中科院化学所石墨炔、纳米能源所纳米发电机、中科院高能所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国家纳米中心“肿瘤捕手”肿瘤早诊技术、集盛星泰公司纳米材料超级电容器、碧水源公司纳米膜净水产品等一大批我市国际领先和国际一流纳米科技成果、创业项目和创新产品的集中亮相,有力彰显了北京在纳米领域领先的创新优势,也展示了“十二五”以来我市全面推动纳米领域原始创新和打造科技成果批量转化“北京模式”的显著成效。

一批纳米成果、产品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展区

一批纳米成果、产品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重大成果展板

  用创新改变世界,用创业引领未来。北京本次参展的一批世界级纳米领域原始创新成果足够亮眼,新兴的创新创业项目和纳米创新产品也含金量十足。在原始创新成果方面,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下一代低能耗电子器件开发等信息技术领域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被业界评价为诺贝尔奖级的发现;清华大学范守善院士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制备成功的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被看成是“架起了一个联系纳米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目前该材料从原创性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产业化技术攻关到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完整创新链已经全面贯通;北京大学彭练矛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的10nm碳纳米管CMOS器件,器件速度与功耗相比同样尺寸的硅基器件整体上好5倍左右,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集成电路技术之一;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由中科院高能所赵宇亮研究员团队建立,该团队不但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开创了纳米毒理学领域在我国发展的新格局,而且其独创的金属富勒醇抗肿瘤纳米药物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放大和转化进程。

一批纳米成果、产品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肿瘤捕手”相关装备与创业大赛奖杯

  在创新创业项目方面,由国家纳米中心胡志远研究员团队开发的“肿瘤捕手”纳米技术可将癌症检测提前到肿瘤组织只有1-5毫米大小时,大大优于目前传统的PET-CT技术,有望形成高可靠性的肿瘤早诊技术,该项目2015年在首届北京国际“纳米之星”新材料创业大赛、中国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全球黑马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医疗合伙人大赛等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囊括4项创业大赛冠军,受到了业界和投资人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一批纳米成果、产品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碧水源纳米膜技术及相关产品展台

  在创新产品方面,集盛星泰公司的纳米材料超级电容器已经成功应用于工程车辆、轨道交通、国防装备和新能源等领域,用户包括东风汽车、中国南车、航天科工、南瑞电力等二十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形成了良好的行业影响。碧水源公司围绕纳米膜技术为核心进行全面产品创新和产业布局,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规模较大的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的企业,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近50亿吨,占全国膜法水处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形成了重大的行业带动效应。
  2012年以来,北京市科委牵头启动“北京纳米科技产业跃升工程”,2014年开始实施的“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专设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专项,对纳米技术原始创新和产业集聚进行了重点部署,多措并举形成合力,集中建设国际一流的纳米科技创新中心。当前,北京在纳米领域原始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初步形成了涵盖“高校院所研发基地—纳米众创空间—纳米专业孵化器—纳米孵化加速器—产业发展基地”5级成果批量转化体系,纳米材料及应用、纳米印刷、纳米能源、纳米健康与环境等板块初步形成集聚态势,围绕核心产业板块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正在逐步拓展,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纳米领域科技成果批量转化和创新创业的北京模式正在形成。

来源于:北京市科委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近期,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军委发展装备部联合主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清华大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北京大学碳纳米管CMOS器件和集成电路、清华大学超长碳纳米管和超顺排碳纳米管薄膜、中科院化学所石墨炔、纳米能源所纳米发电机、中科院高能所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国家纳米中心“肿瘤捕手”肿瘤早诊技术、集盛星泰公司纳米材料超级电容器、碧水源公司纳米膜净水产品等一大批我市国际领先和国际一流纳米科技成果、创业项目和创新产品的集中亮相,有力彰显了北京在纳米领域领先的创新优势,也展示了“十二五”以来我市全面推动纳米领域原始创新和打造科技成果批量转化“北京模式”的显著成效。

一批纳米成果、产品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展区

一批纳米成果、产品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重大成果展板

  用创新改变世界,用创业引领未来。北京本次参展的一批世界级纳米领域原始创新成果足够亮眼,新兴的创新创业项目和纳米创新产品也含金量十足。在原始创新成果方面,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下一代低能耗电子器件开发等信息技术领域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被业界评价为诺贝尔奖级的发现;清华大学范守善院士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制备成功的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被看成是“架起了一个联系纳米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目前该材料从原创性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产业化技术攻关到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完整创新链已经全面贯通;北京大学彭练矛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的10nm碳纳米管CMOS器件,器件速度与功耗相比同样尺寸的硅基器件整体上好5倍左右,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集成电路技术之一;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由中科院高能所赵宇亮研究员团队建立,该团队不但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开创了纳米毒理学领域在我国发展的新格局,而且其独创的金属富勒醇抗肿瘤纳米药物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放大和转化进程。

一批纳米成果、产品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肿瘤捕手”相关装备与创业大赛奖杯

  在创新创业项目方面,由国家纳米中心胡志远研究员团队开发的“肿瘤捕手”纳米技术可将癌症检测提前到肿瘤组织只有1-5毫米大小时,大大优于目前传统的PET-CT技术,有望形成高可靠性的肿瘤早诊技术,该项目2015年在首届北京国际“纳米之星”新材料创业大赛、中国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全球黑马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医疗合伙人大赛等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囊括4项创业大赛冠军,受到了业界和投资人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一批纳米成果、产品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碧水源纳米膜技术及相关产品展台

  在创新产品方面,集盛星泰公司的纳米材料超级电容器已经成功应用于工程车辆、轨道交通、国防装备和新能源等领域,用户包括东风汽车、中国南车、航天科工、南瑞电力等二十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形成了良好的行业影响。碧水源公司围绕纳米膜技术为核心进行全面产品创新和产业布局,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规模较大的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的企业,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近50亿吨,占全国膜法水处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形成了重大的行业带动效应。
  2012年以来,北京市科委牵头启动“北京纳米科技产业跃升工程”,2014年开始实施的“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专设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专项,对纳米技术原始创新和产业集聚进行了重点部署,多措并举形成合力,集中建设国际一流的纳米科技创新中心。当前,北京在纳米领域原始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初步形成了涵盖“高校院所研发基地—纳米众创空间—纳米专业孵化器—纳米孵化加速器—产业发展基地”5级成果批量转化体系,纳米材料及应用、纳米印刷、纳米能源、纳米健康与环境等板块初步形成集聚态势,围绕核心产业板块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正在逐步拓展,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纳米领域科技成果批量转化和创新创业的北京模式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