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导读:“生物医药监管科学”暨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研讨会由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检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承办。于9月24日下午至9月25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会议就目前国内热点聚焦的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进行了研讨。

  2016国际临床和转化医学论坛(ISCTM)于2016年9月23日-25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肿瘤免疫治疗”、“代谢性疾病”、“个性化药物”、“生物医学大数据”和“生物医药监管科学”等10大主题设置分论坛。“生物医药监管科学”暨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研讨会由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检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承办。于9月24日下午至9月25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会议就目前国内热点聚焦的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进行了研讨。

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会议现场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Ivana Knezevic博士报告了“单抗生物类似药研发和评价的科学考虑”。她指出WHO 生物类似药(SBP)指导原则已作为全球广泛接受的标准,并为各国从国家层面制定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提供了依据;由于单抗药物的高度复杂性以及解决单抗药物可及性的紧迫性,急需WHO出台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她同时详细介绍了新的WHO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包括单抗生物类似药评价工作中所面临的科学性问题和监管方面的挑战,特别是临床可比性研究的挑战,诸如临床数据解读,临床终点、免疫原性和适应症外推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宁光院士做了“新药研究监管科学”报告。他提出应从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三个层面与监管科学紧密结合,探索有效提高转化研究及监管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形成科学成熟的转化医学研究监管体系,实现大数据平台、生物样本库平台和转化医学研究临床数据三大基础平台的有效整合与衔接。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检院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王军志研究员报告了“中国生物类似药研发概况”,主要介绍了中国抗体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情况,特别是针对CD20, EGFR, Her2, TNF和VEGF五大靶点的研发概况。他认为监管科学在药品研发和生产的整个周期都起着非常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目标是开发新的工具,标准和方法来评价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来自中检院、瑞金医院和相关企业的专家,就生物类似药研发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和讨论。主要关注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和批准,需要哪些基于整体的相似性证据并能避免重复性研究,包括理化特性分析研究数据、临床前数据、临床数据以及上市后监测和药物警戒的完整数据;适应症外推也需要基于科学评价,包括不同使用条件的作用机理、不同病人人群的PK、PD和生物分布,不同使用条件的预期毒性差异以及其他任何会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因素;还讨论了现代数字化精密分析仪器应用于抗体生物类似药表征分析和比对研究的意义。

  会议最后由中检院饶春明研究员和齐鲁制药研究院王亚宁博士主持进行了现场讨论交流。大家的共识是中国在生物医药监管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家药品监管的技术支撑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自2013年成为WHO生物制品标准化与评价合作中心(WHO CC)后,为我国生物制品监管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参与生物制品国际标准和指南的制修订,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来源于:中检院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2016国际临床和转化医学论坛(ISCTM)于2016年9月23日-25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肿瘤免疫治疗”、“代谢性疾病”、“个性化药物”、“生物医学大数据”和“生物医药监管科学”等10大主题设置分论坛。“生物医药监管科学”暨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研讨会由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检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承办。于9月24日下午至9月25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会议就目前国内热点聚焦的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进行了研讨。

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会议现场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Ivana Knezevic博士报告了“单抗生物类似药研发和评价的科学考虑”。她指出WHO 生物类似药(SBP)指导原则已作为全球广泛接受的标准,并为各国从国家层面制定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提供了依据;由于单抗药物的高度复杂性以及解决单抗药物可及性的紧迫性,急需WHO出台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她同时详细介绍了新的WHO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包括单抗生物类似药评价工作中所面临的科学性问题和监管方面的挑战,特别是临床可比性研究的挑战,诸如临床数据解读,临床终点、免疫原性和适应症外推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宁光院士做了“新药研究监管科学”报告。他提出应从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三个层面与监管科学紧密结合,探索有效提高转化研究及监管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形成科学成熟的转化医学研究监管体系,实现大数据平台、生物样本库平台和转化医学研究临床数据三大基础平台的有效整合与衔接。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检院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王军志研究员报告了“中国生物类似药研发概况”,主要介绍了中国抗体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情况,特别是针对CD20, EGFR, Her2, TNF和VEGF五大靶点的研发概况。他认为监管科学在药品研发和生产的整个周期都起着非常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目标是开发新的工具,标准和方法来评价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来自中检院、瑞金医院和相关企业的专家,就生物类似药研发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和讨论。主要关注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和批准,需要哪些基于整体的相似性证据并能避免重复性研究,包括理化特性分析研究数据、临床前数据、临床数据以及上市后监测和药物警戒的完整数据;适应症外推也需要基于科学评价,包括不同使用条件的作用机理、不同病人人群的PK、PD和生物分布,不同使用条件的预期毒性差异以及其他任何会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因素;还讨论了现代数字化精密分析仪器应用于抗体生物类似药表征分析和比对研究的意义。

  会议最后由中检院饶春明研究员和齐鲁制药研究院王亚宁博士主持进行了现场讨论交流。大家的共识是中国在生物医药监管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家药品监管的技术支撑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自2013年成为WHO生物制品标准化与评价合作中心(WHO CC)后,为我国生物制品监管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参与生物制品国际标准和指南的制修订,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