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四川3D生物打印血管在猴体实验成功 获全球性突破

四川3D生物打印血管在猴体实验成功 获全球性突破

投资者总是先知先觉,12月9日午后,3D打印板块崛起,蓝光发展(600466)涨停。12月11日上午,涨停原因揭晓,蓝光发展控股子公司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英诺”)召开成果发布会,宣告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体内实验取得成功,这标志着困扰临床半个世纪的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成功找到解决办法,为全球近十八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去年10月,蓝光英诺发布全球领先3D生物血管打印机,如今打印血管成为现实,并取得动物体实验成功,这意味着成都3D生物打印取得全球阶段性重大技术突破。


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蓝光英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介绍,今后不仅是血管,人体其他器官皆可3D生物打印,“以病为本的医药产业,将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产业”。


30只恒河猴植入3D打印血管


100多天后还是活蹦乱跳


“截至2016年12月1日,蓝光英诺已在30只恒河猴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植入实验,实验动物术后存活率为100%”。康裕建告诉记者,术后对植入血管取出进行功能观察,截至2016年12月1日,对实验动物植入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致性观察分别从最短1天内即时观察到最长104天持续观察不等,在实验期内,所有实验动物在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后,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有序分化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血管组织,在3D生物打印血管再生完成后,其结构和功能均与实验动物自身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致,实验动物各项生理指标均未发现异常。


据他介绍,团队科研人员利用取自恒河猴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3D生物打印墨汁,应用自主研发的3D生物血管打印设备构建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并将其置换恒河猴体内一段腹主动脉。


“上述实验结果与原定实验预期一致有效,且打印材料取自实验动物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保证了该血管移植在体内的安全性。”康裕建说。


动物实验持续到明年5月


华西医院出具总结报告


据悉,蓝光英诺于2016年5月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移植动物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委托合同,正式开始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实验。实验目的为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身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致性的验证。本次动物实验设定的预期成功指标包括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体血管可替换;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体血管可融合;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体血管结构和功能一致。


该动物实验是在具有GLP资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实验数据充分,并具有阶段性总结报告。据悉,该动物实验将持续到2017年5月,后续阶段将完成3D生物打印血管移植手术程序的标准化。实验结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按照《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移植动物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委托合同的要求出具动物实验总结报告。


康裕建教授表示:“3D生物打印血管在体实验的成功解决了困扰临床半个世纪的人工血管内皮化的问题。同时,在体实验打破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能分化成血管组织所需的多种细胞的认识。”康裕建强调,该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在不对干细胞加以修饰的前提下保持干细胞的干性,通过调动体内自主再生能力,实现机体自主调节的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这是对目前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对干细胞进行人为诱导、分化等方向的认知的根本性重大挑战。


将申请人体临床试验


进军158亿美元心血管疾病市场


蓝光英诺3D生物血管打印未来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全球第一,其中需要血管支架和人工血管置换的市场需求规模巨大。目前在心血管领域治疗主要应用的是非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或人工支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全球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超过17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25%。北京大学研究(《介入器械分类及其发展趋势》,2014年)表明,2010年,全球冠状动脉手术为333万例,全球介入性心血管疾病治疗市场规模超过158亿美元,并将于2018年超过251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


蓝光发展公告称,下一步,公司3D生物打印血管将向有关监管机构申请临床试验,并进一步补充表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和相关法规要求,公司正在撰写、补充和完善临床试验申报资料。


康裕建表示,此举将对传统医疗市场产生革命性影响,传统医疗是针对疾病分类的标准化制药,比如血管疾病治疗,需要为病人在有限的人工血管选择合适的型号,而随着上述技术的突破,通过病人身体三维影像数据,提取病人自身脂肪作为3D生物打印“墨汁”,打印出为病人量身订造的个性化血管。“干细胞应用技术的突破将引领人类迈入组织制造、器官修复的再生医学和精准医疗新时代。


来源于:上海信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写评论…
0

四川3D生物打印血管在猴体实验成功 获全球性突破

投资者总是先知先觉,12月9日午后,3D打印板块崛起,蓝光发展(600466)涨停。12月11日上午,涨停原因揭晓,蓝光发展控股子公司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英诺”)召开成果发布会,宣告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体内实验取得成功,这标志着困扰临床半个世纪的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成功找到解决办法,为全球近十八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去年10月,蓝光英诺发布全球领先3D生物血管打印机,如今打印血管成为现实,并取得动物体实验成功,这意味着成都3D生物打印取得全球阶段性重大技术突破。


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蓝光英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介绍,今后不仅是血管,人体其他器官皆可3D生物打印,“以病为本的医药产业,将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产业”。


30只恒河猴植入3D打印血管


100多天后还是活蹦乱跳


“截至2016年12月1日,蓝光英诺已在30只恒河猴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植入实验,实验动物术后存活率为100%”。康裕建告诉记者,术后对植入血管取出进行功能观察,截至2016年12月1日,对实验动物植入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致性观察分别从最短1天内即时观察到最长104天持续观察不等,在实验期内,所有实验动物在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后,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有序分化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血管组织,在3D生物打印血管再生完成后,其结构和功能均与实验动物自身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致,实验动物各项生理指标均未发现异常。


据他介绍,团队科研人员利用取自恒河猴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3D生物打印墨汁,应用自主研发的3D生物血管打印设备构建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并将其置换恒河猴体内一段腹主动脉。


“上述实验结果与原定实验预期一致有效,且打印材料取自实验动物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保证了该血管移植在体内的安全性。”康裕建说。


动物实验持续到明年5月


华西医院出具总结报告


据悉,蓝光英诺于2016年5月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移植动物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委托合同,正式开始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实验。实验目的为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身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致性的验证。本次动物实验设定的预期成功指标包括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体血管可替换;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体血管可融合;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体血管结构和功能一致。


该动物实验是在具有GLP资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实验数据充分,并具有阶段性总结报告。据悉,该动物实验将持续到2017年5月,后续阶段将完成3D生物打印血管移植手术程序的标准化。实验结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按照《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移植动物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委托合同的要求出具动物实验总结报告。


康裕建教授表示:“3D生物打印血管在体实验的成功解决了困扰临床半个世纪的人工血管内皮化的问题。同时,在体实验打破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能分化成血管组织所需的多种细胞的认识。”康裕建强调,该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在不对干细胞加以修饰的前提下保持干细胞的干性,通过调动体内自主再生能力,实现机体自主调节的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这是对目前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对干细胞进行人为诱导、分化等方向的认知的根本性重大挑战。


将申请人体临床试验


进军158亿美元心血管疾病市场


蓝光英诺3D生物血管打印未来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全球第一,其中需要血管支架和人工血管置换的市场需求规模巨大。目前在心血管领域治疗主要应用的是非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或人工支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全球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超过17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25%。北京大学研究(《介入器械分类及其发展趋势》,2014年)表明,2010年,全球冠状动脉手术为333万例,全球介入性心血管疾病治疗市场规模超过158亿美元,并将于2018年超过251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


蓝光发展公告称,下一步,公司3D生物打印血管将向有关监管机构申请临床试验,并进一步补充表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和相关法规要求,公司正在撰写、补充和完善临床试验申报资料。


康裕建表示,此举将对传统医疗市场产生革命性影响,传统医疗是针对疾病分类的标准化制药,比如血管疾病治疗,需要为病人在有限的人工血管选择合适的型号,而随着上述技术的突破,通过病人身体三维影像数据,提取病人自身脂肪作为3D生物打印“墨汁”,打印出为病人量身订造的个性化血管。“干细胞应用技术的突破将引领人类迈入组织制造、器官修复的再生医学和精准医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