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康熙雄教授“做客”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

导读: 2016年12月14日,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的康熙雄主任,为听众带来了精准医疗与即时检验POCT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主题网络研讨会。

     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栏目旨在创造一个专家和听众坐在各自的办公室里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平台。2016年12月14日,网络讲堂栏目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的康熙雄主任,为听众带来了精准医疗与即时检验POCT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主题的网络报告。报告后,康教授亲切解答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听众所关心的问题。

    康教授指出精准医疗一直是医者们追求的主题。在不同的时代,精准的程度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平台。当代的精准医疗是建立在生物组学发展前提下,针对全人、全程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评价、高危疾病预警和疾病诊断治疗等。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疾病诊断方式的变迁。从研究疾病的症状,经过病原微生物形态观察、疾病代谢物化验,到对致病基因的测序,医学诊断学进入了医学预测学时代。精准医学与临床应用结合主要方面有优生优育、新生儿遗传病筛查、肿瘤因子检测和抗肿瘤用药指导等方面,康教授详细介绍了地中海贫血、脆性X综合征、肌营养不良和马凡氏综合征等四种单基因遗传病及其检测方法和临床病例解析。

    在报告中,康教授分析了POCT技术现状和新市场趋势。现场快速检测因为可以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场所,采用适宜的方法获取健康或疾病数据,保证数据的精准性。所以在精准医学大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目前POCT技术有几个发展特征,比如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的高度渗透,分子诊断一体化,泛智能检测体系,和智能化学习型的诊断机器人。康教授在研讨会的讨论环节中,建议POCT制造商根据自己的技术平台能力和产品市场定位,来选择研发方向。

    康熙雄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任、全国高等教育委员会诊断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和POCT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评审员兼评定委员、中国实验室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总后勤部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科学顾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实验诊断杂志》、《诊断学理论与应用》等7个专业杂志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诊断学》副主编、第七版《诊断学》主编。

    在实验诊断学的医、教、研方面进行了大量学科建设和开拓性工作。2003年的“SARS”期间,承担863子课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早期快速诊断技术应用”的研究,在抗击SARS斗争中得到市政府的嘉奖。康教授所领导的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是目前我国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的8家实验室之一。研究方向是“个体化诊断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利用分子生物学等各种前沿方法学,进行“药物代谢基因组学、临床蛋白组学、临床代谢组学、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疾病诊断模型”等多方位的实验诊断学临床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5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共110余篇,著作8部,共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30名。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栏目旨在创造一个专家和听众坐在各自的办公室里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平台。2016年12月14日,网络讲堂栏目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的康熙雄主任,为听众带来了精准医疗与即时检验POCT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主题的网络报告。报告后,康教授亲切解答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听众所关心的问题。

    康教授指出精准医疗一直是医者们追求的主题。在不同的时代,精准的程度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平台。当代的精准医疗是建立在生物组学发展前提下,针对全人、全程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评价、高危疾病预警和疾病诊断治疗等。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疾病诊断方式的变迁。从研究疾病的症状,经过病原微生物形态观察、疾病代谢物化验,到对致病基因的测序,医学诊断学进入了医学预测学时代。精准医学与临床应用结合主要方面有优生优育、新生儿遗传病筛查、肿瘤因子检测和抗肿瘤用药指导等方面,康教授详细介绍了地中海贫血、脆性X综合征、肌营养不良和马凡氏综合征等四种单基因遗传病及其检测方法和临床病例解析。

    在报告中,康教授分析了POCT技术现状和新市场趋势。现场快速检测因为可以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场所,采用适宜的方法获取健康或疾病数据,保证数据的精准性。所以在精准医学大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目前POCT技术有几个发展特征,比如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的高度渗透,分子诊断一体化,泛智能检测体系,和智能化学习型的诊断机器人。康教授在研讨会的讨论环节中,建议POCT制造商根据自己的技术平台能力和产品市场定位,来选择研发方向。

    康熙雄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任、全国高等教育委员会诊断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和POCT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评审员兼评定委员、中国实验室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总后勤部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科学顾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实验诊断杂志》、《诊断学理论与应用》等7个专业杂志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诊断学》副主编、第七版《诊断学》主编。

    在实验诊断学的医、教、研方面进行了大量学科建设和开拓性工作。2003年的“SARS”期间,承担863子课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早期快速诊断技术应用”的研究,在抗击SARS斗争中得到市政府的嘉奖。康教授所领导的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是目前我国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的8家实验室之一。研究方向是“个体化诊断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利用分子生物学等各种前沿方法学,进行“药物代谢基因组学、临床蛋白组学、临床代谢组学、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疾病诊断模型”等多方位的实验诊断学临床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5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共110余篇,著作8部,共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