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现实版“绝命毒师”——高校教授被判无期

导读:此前由武汉海关破获这起特大制贩毒案,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主要因为所制作毒品的危害非常大,甚至有人称这种毒品为“丧尸药”。

  4月13日上午,湖北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制贩毒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前由武汉海关破获这起特大制贩毒案,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主要因为所制作毒品的危害非常大,甚至有人称这种毒品为“丧尸药”。

现实版“绝命毒师”——高校教授被判无期

“丧尸药”的结构及性质

  “丧尸药”——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属于卡西酮类化合物,于1996年合成开发,临床上作为抗抑郁和抗帕金森药物使用,但不久后发现其具有苯丙胺类毒品的精神活性。合成卡西酮类化合物作为苯丙胺类兴奋剂β酮策划药,近期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兴起并逐渐流行,被标为“浴盐”贩卖,存在药物滥用的危害。

现实版“绝命毒师”——高校教授被判无期

  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是卡西酮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分子结构与MDMA极为相似,具有相同的母体结构,仅在β位上被酮基所取代,所以又称“βk-MDMA”,MDMA的分子量为193,而βk-MDMA的分子量为207,与化学结构的改变符合,增加分子量14,其二者分子结构图如上。

“丧尸药”的鉴定

  基于红外光谱、质谱与色谱联用和高分辨质谱技术是未知物鉴定的常用手段。通常采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GC-MS和组合型高分辨质谱(UHPLC-LTQ/OrbitrapMS)对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进行分析鉴定。

实验过程:(1)取白色晶体或白色粉末样品直接置于红外光谱仪OMNI采样附件的样品台上,压下反射手柄后进行FTIR检测。

  (2)取白色晶体或白色粉末,置于玻璃具塞试管中,用MDMA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超声振荡3min,吸取样品溶液至塑料高速离心试管内,高速离心1min,吸取上清液移入自动进样小瓶内,加入甲醇供GC-MS和UHPLC-LTQ-Orbitrap检测。

事件起源

  据此前报道,被告人张某毕业于武汉某著名高校化学专业,后任该高校副教授。几年前赴澳大利亚考察发现,部分在国外管控的精神类药物国内尚无管控,且需求量很大。他动起了赚钱的念头。张某与其他两人合伙成立武汉某化学有限公司,以研制生产医药中间体、涂料溶剂等为掩护,非法从事精神类药品的生产。随后,“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成为该公司的主打产品。

现实版“绝命毒师”——高校教授被判无期

  早在2014年底,武汉海关在邮递快件渠道发现,在寄往美国、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的8个个人邮包中,藏匿了十几公斤可疑的白色或者黄色粉末。这引起了海关缉私部门的重视。由于化学成分复杂,检测难度也比以往大了不少。

“丧尸药”于2014年列入我国管制

  这种被业内称之为“4号”的“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在欧美俗称“浴盐”、“丧尸药”,由于对人体伤害极大而受到了管制。2014年1月1日,我国也将其列入了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目录,其危害性丝毫不亚于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丧尸药”报道:

  辽宁阜新警方摧毁特大制贩毒团伙,缴获“丧尸药”230公斤

  哈尔滨现丧尸药 哈尔滨现吸食过后会咬人

  北大“化工才子”创业 制“丧尸药” 销国外获利千万

  第三代毒品较量:揭秘“丧尸药”甲卡西酮

  丧尸药新毒品流传澳大利亚 青少年彻夜胡闹进医院

  失明化工专家制“丧尸药”被捕

  江苏通报典型“毒案” 首次出现“丧尸药”

  1.8吨丧尸药原料藏深山 同安捣毁一特大制毒窝点

  警方摧毁毒品加工厂 “丧尸药”过量可能啃咬他人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4月13日上午,湖北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制贩毒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前由武汉海关破获这起特大制贩毒案,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主要因为所制作毒品的危害非常大,甚至有人称这种毒品为“丧尸药”。

现实版“绝命毒师”——高校教授被判无期

“丧尸药”的结构及性质

  “丧尸药”——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属于卡西酮类化合物,于1996年合成开发,临床上作为抗抑郁和抗帕金森药物使用,但不久后发现其具有苯丙胺类毒品的精神活性。合成卡西酮类化合物作为苯丙胺类兴奋剂β酮策划药,近期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兴起并逐渐流行,被标为“浴盐”贩卖,存在药物滥用的危害。

现实版“绝命毒师”——高校教授被判无期

  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是卡西酮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分子结构与MDMA极为相似,具有相同的母体结构,仅在β位上被酮基所取代,所以又称“βk-MDMA”,MDMA的分子量为193,而βk-MDMA的分子量为207,与化学结构的改变符合,增加分子量14,其二者分子结构图如上。

“丧尸药”的鉴定

  基于红外光谱、质谱与色谱联用和高分辨质谱技术是未知物鉴定的常用手段。通常采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GC-MS和组合型高分辨质谱(UHPLC-LTQ/OrbitrapMS)对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进行分析鉴定。

实验过程:(1)取白色晶体或白色粉末样品直接置于红外光谱仪OMNI采样附件的样品台上,压下反射手柄后进行FTIR检测。

  (2)取白色晶体或白色粉末,置于玻璃具塞试管中,用MDMA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超声振荡3min,吸取样品溶液至塑料高速离心试管内,高速离心1min,吸取上清液移入自动进样小瓶内,加入甲醇供GC-MS和UHPLC-LTQ-Orbitrap检测。

事件起源

  据此前报道,被告人张某毕业于武汉某著名高校化学专业,后任该高校副教授。几年前赴澳大利亚考察发现,部分在国外管控的精神类药物国内尚无管控,且需求量很大。他动起了赚钱的念头。张某与其他两人合伙成立武汉某化学有限公司,以研制生产医药中间体、涂料溶剂等为掩护,非法从事精神类药品的生产。随后,“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成为该公司的主打产品。

现实版“绝命毒师”——高校教授被判无期

  早在2014年底,武汉海关在邮递快件渠道发现,在寄往美国、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的8个个人邮包中,藏匿了十几公斤可疑的白色或者黄色粉末。这引起了海关缉私部门的重视。由于化学成分复杂,检测难度也比以往大了不少。

“丧尸药”于2014年列入我国管制

  这种被业内称之为“4号”的“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在欧美俗称“浴盐”、“丧尸药”,由于对人体伤害极大而受到了管制。2014年1月1日,我国也将其列入了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目录,其危害性丝毫不亚于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丧尸药”报道:

  辽宁阜新警方摧毁特大制贩毒团伙,缴获“丧尸药”230公斤

  哈尔滨现丧尸药 哈尔滨现吸食过后会咬人

  北大“化工才子”创业 制“丧尸药” 销国外获利千万

  第三代毒品较量:揭秘“丧尸药”甲卡西酮

  丧尸药新毒品流传澳大利亚 青少年彻夜胡闹进医院

  失明化工专家制“丧尸药”被捕

  江苏通报典型“毒案” 首次出现“丧尸药”

  1.8吨丧尸药原料藏深山 同安捣毁一特大制毒窝点

  警方摧毁毒品加工厂 “丧尸药”过量可能啃咬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