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迪马携新品亮相BCEIA 助力色谱用户提速提效

导读:值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召开之际,迪马科技作为领先的消耗品制造商携最新核壳色谱柱——NavigatorsilTM亮相。据悉,该款色谱柱采用了迪马科技专有的键合和封端技术,可以同时在UHPLC和HPLC仪器上使用,并实现超快速分离。

  仪器信息网讯 色谱柱作为色谱仪器的核心部件,被视为色谱分析系统的“心脏”。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分析样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色谱等分析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通过改善色谱柱类型以提高色谱分离效能作为色谱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也得到大力发展。

  值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召开之际,迪马科技作为领先的消耗品制造商携最新核壳色谱柱——NavigatorsilTM亮相。据悉,该款色谱柱采用了迪马科技专有的键合和封端技术,可以同时在UHPLC和HPLC仪器上使用,并实现超快速分离。

迪马携新品亮相BCEIA 助力色谱用户提速提效

NavigatorsilTM核壳色谱柱

  据迪马科技副总裁、技术总监李广庆博士介绍,NavigatorsilTM是一款可实现超快速分离并兼具高分离度的UHPLC/HPLC两用型核壳色谱柱,其基质是粒径为2.7μm的核壳硅胶,它是由直径为1.7μm的实心球核和厚度为0.5μm的多孔壳层构成,粒径分布范围更窄。并且,NavigatorsilTM核壳色谱柱采用专有的键合和封端技术,除了可以在宽pH范围使用外,对强碱性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峰形。它具有与亚2μmUHPLC色谱柱同等柱效和分离性能,同时压力仅为其50%,可以同时在UHPLC和HPLC仪器上使用,并实现超快速分离,且分析时间更短,分离效率更高。此外,独特的色谱柱填装技术使得填料床层更为紧密均一,为超高效分离提供保障。

迪马携新品亮相BCEIA 助力色谱用户提速提效

迪马科技副总裁、技术总监 李广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核壳色谱柱就已出现,限于当时仪器的性能,该类型色谱柱未得到大力发展。直至2004年,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面世,色谱的研究方向趋向以小粒径填料提高效率,但超高压液相色谱因高压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处理,影响分析结果的重现性。李广庆认为,核壳型色谱柱能在这方面获得明显改善,但面临的问题是速度与分离度难以同时实现。作为研发负责人,李广庆表示,NavigatorsilTM核壳色谱柱在同时实现分析速度和分离度方面已表现的相当不错,迪马科技仍将会把如何进一步提升核壳型色谱柱的分离能力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目前,迪马科技在美国洛杉矶和北京设有研发中心,在加拿大多伦多和天津设有生产基地,主要从事色谱消耗品和配件的研发与生产。据李广庆介绍,美国洛杉矶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直接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尖端的产品,应用公司独有的专利技术和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产品,而对于一些技术相对简单的产品主要在国内开发,研发成果将同时在两个生产基地生产,产品分别供应北美、欧洲及东南亚地区。

  迪马科技在北美和东南亚地区的行业布局上略有不同。北美地区在食品、环境分析领域的问题相对东南亚地区为少,而制药行业的发展远比东南亚地区迅速,监管也更为严格,色谱耗材在制药领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因此,在北美地区,迪马科技将制药行业作为重点领域进行拓展,东南亚地区则有所不同。谈及中国市场的行业布局,李广庆表示,此前,迪马科技一直将食品、环境和制药作为重点推广领域。随着国家对食品、环境监管和治理的力度加大,色谱耗材的需求量日趋增多。从2017年起,迪马科技在行业方向上略做调整,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环境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以帮助解决环境问题。

  色谱分析应用于各个行业,色谱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色谱柱及色谱填料的发展,色谱技术的革新实质上就是要提高色谱分离的能力。为了实现快速、高分离度和复杂体系的分离问题,对色谱柱技术的发展,李广庆认为目前主要朝着三个方向发展:其一,开发小粒径色谱柱、核壳型色谱柱和整体柱,朝着快速、高效分离的方向发展,例如超高效液相色谱比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速度更快更灵敏,它通过性能优越的色谱柱,精确梯度控制的超高压液相色谱泵,低扩散、低交叉污染的自动进样系统及高速检测器使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峰容量、分析效率、灵敏度较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二,开发杂化材料和具有高分离度的填料解决复杂体系的分析问题,比如说强极性化合物的保留和分离问题;其三,多维色谱,比如正交的二维系统在分辨率、峰容量方面比一维情况有明显的改进,在生命科学、复杂体系分析、中药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液相色谱的二维分析系统还有很多问题仍未解决,例如二维体系分离中的正交性分离的问题。李广庆认为,通过新型色谱填料的研究,有望促进多维色谱的发展。

  就国内色谱填料及色谱柱技术的发展,李广庆认为,国内色谱填料研究在技术层面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然而国内的有机合成研究水平相对较高,如果能设计合成出一些特殊配体,将其键合在硅胶表面上形成新的材料是极为可能的。因此,我们希望今后国家进一步加强色谱填料领域技术力量的投入,去开发一些前沿的高端领域的产品,从而弥补我国在色谱填料技术领域里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色谱柱作为色谱仪器的核心部件,被视为色谱分析系统的“心脏”。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分析样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色谱等分析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通过改善色谱柱类型以提高色谱分离效能作为色谱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也得到大力发展。

  值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召开之际,迪马科技作为领先的消耗品制造商携最新核壳色谱柱——NavigatorsilTM亮相。据悉,该款色谱柱采用了迪马科技专有的键合和封端技术,可以同时在UHPLC和HPLC仪器上使用,并实现超快速分离。

迪马携新品亮相BCEIA 助力色谱用户提速提效

NavigatorsilTM核壳色谱柱

  据迪马科技副总裁、技术总监李广庆博士介绍,NavigatorsilTM是一款可实现超快速分离并兼具高分离度的UHPLC/HPLC两用型核壳色谱柱,其基质是粒径为2.7μm的核壳硅胶,它是由直径为1.7μm的实心球核和厚度为0.5μm的多孔壳层构成,粒径分布范围更窄。并且,NavigatorsilTM核壳色谱柱采用专有的键合和封端技术,除了可以在宽pH范围使用外,对强碱性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峰形。它具有与亚2μmUHPLC色谱柱同等柱效和分离性能,同时压力仅为其50%,可以同时在UHPLC和HPLC仪器上使用,并实现超快速分离,且分析时间更短,分离效率更高。此外,独特的色谱柱填装技术使得填料床层更为紧密均一,为超高效分离提供保障。

迪马携新品亮相BCEIA 助力色谱用户提速提效

迪马科技副总裁、技术总监 李广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核壳色谱柱就已出现,限于当时仪器的性能,该类型色谱柱未得到大力发展。直至2004年,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面世,色谱的研究方向趋向以小粒径填料提高效率,但超高压液相色谱因高压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处理,影响分析结果的重现性。李广庆认为,核壳型色谱柱能在这方面获得明显改善,但面临的问题是速度与分离度难以同时实现。作为研发负责人,李广庆表示,NavigatorsilTM核壳色谱柱在同时实现分析速度和分离度方面已表现的相当不错,迪马科技仍将会把如何进一步提升核壳型色谱柱的分离能力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目前,迪马科技在美国洛杉矶和北京设有研发中心,在加拿大多伦多和天津设有生产基地,主要从事色谱消耗品和配件的研发与生产。据李广庆介绍,美国洛杉矶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直接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尖端的产品,应用公司独有的专利技术和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产品,而对于一些技术相对简单的产品主要在国内开发,研发成果将同时在两个生产基地生产,产品分别供应北美、欧洲及东南亚地区。

  迪马科技在北美和东南亚地区的行业布局上略有不同。北美地区在食品、环境分析领域的问题相对东南亚地区为少,而制药行业的发展远比东南亚地区迅速,监管也更为严格,色谱耗材在制药领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因此,在北美地区,迪马科技将制药行业作为重点领域进行拓展,东南亚地区则有所不同。谈及中国市场的行业布局,李广庆表示,此前,迪马科技一直将食品、环境和制药作为重点推广领域。随着国家对食品、环境监管和治理的力度加大,色谱耗材的需求量日趋增多。从2017年起,迪马科技在行业方向上略做调整,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环境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以帮助解决环境问题。

  色谱分析应用于各个行业,色谱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色谱柱及色谱填料的发展,色谱技术的革新实质上就是要提高色谱分离的能力。为了实现快速、高分离度和复杂体系的分离问题,对色谱柱技术的发展,李广庆认为目前主要朝着三个方向发展:其一,开发小粒径色谱柱、核壳型色谱柱和整体柱,朝着快速、高效分离的方向发展,例如超高效液相色谱比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速度更快更灵敏,它通过性能优越的色谱柱,精确梯度控制的超高压液相色谱泵,低扩散、低交叉污染的自动进样系统及高速检测器使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峰容量、分析效率、灵敏度较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二,开发杂化材料和具有高分离度的填料解决复杂体系的分析问题,比如说强极性化合物的保留和分离问题;其三,多维色谱,比如正交的二维系统在分辨率、峰容量方面比一维情况有明显的改进,在生命科学、复杂体系分析、中药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液相色谱的二维分析系统还有很多问题仍未解决,例如二维体系分离中的正交性分离的问题。李广庆认为,通过新型色谱填料的研究,有望促进多维色谱的发展。

  就国内色谱填料及色谱柱技术的发展,李广庆认为,国内色谱填料研究在技术层面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然而国内的有机合成研究水平相对较高,如果能设计合成出一些特殊配体,将其键合在硅胶表面上形成新的材料是极为可能的。因此,我们希望今后国家进一步加强色谱填料领域技术力量的投入,去开发一些前沿的高端领域的产品,从而弥补我国在色谱填料技术领域里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