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导读:来参会的或是陆婉珍院士的学生,或与陆婉珍院士有过学术交集、也有人在陆婉珍院士的指引之下步入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殿堂。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表达对陆婉珍院士的追思,也交流彼此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7年11月22日,在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之际,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安全分会所组织的“纪念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京仪大酒店召开。陆婉珍院士生前为色谱及近红外光谱领域的发展奉献一生,因此,参加这次的纪念学术报告会的专家学者也都分别来自色谱或光谱领域,来参会的或是陆婉珍院士的学生,或与陆婉珍院士有过学术交集、也有人在陆婉珍院士的指引之下步入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殿堂。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表达对陆婉珍院士的追思,也交流彼此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纪念报告会现场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徐广通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徐广通教授主持活动

  纪念报告会以观看陆婉珍院士生平介绍视频作为开端

  1924年9月29日陆婉珍院士生于天津。1946年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大学毕业,1949年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于1952至195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53年后期,在美国玉米产品精炼公司任研究员。

  1955年10月,陆婉珍院士回到中国,将毕生精力投入分析化学和石油化学研究。当时中国仪器分析尚在起步阶段,她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组织建立了气体分析、油品分析、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等分析方法,搭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油品分析技术平台,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数据,并为炼油企业生产提供了分析技术支撑。上世纪80年代初,在她组织和领导下,我国首次成功开发出了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这是我国气相色谱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随后,针对复杂炼厂气和汽油中不同烃类组成,研制出了多孔层毛细管柱和填充毛细管柱,为我国重大新型炼油工艺的开发及时准确地提供了分析数据。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七十岁高龄的陆婉珍院士将研究方向的重点放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上。1994年她组建了研发团队,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完成了该技术必备的硬件、软件及油品分析模型的研究和商品化,研制出了成套的实验室型和在线型近红外光谱仪。陆婉珍院士是公认的中国近红外光谱应用技术的领路人。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国发展,她在多个层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她撰写了多篇有影响力的综述性论文;1999年她组织编写了第一部全面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专著,成为中国近红外光谱领域的经典之作。2006年在她的倡议和组织下,召开了中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2009年在陆婉珍院士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这对增进我国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该技术在我国健康快速地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5年,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设立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激发更多人投身近红外光谱研究与应用工作。

  观看纪念视频之后,活动进入学术报告环节。首先由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介绍了“脂质组学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副研究员介绍了“中药近红外分析可靠性研究与应用”。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副研究员

  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介绍了“现代光谱过程分析技术”。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徐广通教授则介绍了“S Zorb脱硫吸附剂的分析表征历程及应用”。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徐广通教授

  学术报告后,活动则安排了自由交流环节,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2017年11月22日,在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之际,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安全分会所组织的“纪念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京仪大酒店召开。陆婉珍院士生前为色谱及近红外光谱领域的发展奉献一生,因此,参加这次的纪念学术报告会的专家学者也都分别来自色谱或光谱领域,来参会的或是陆婉珍院士的学生,或与陆婉珍院士有过学术交集、也有人在陆婉珍院士的指引之下步入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殿堂。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表达对陆婉珍院士的追思,也交流彼此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纪念报告会现场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徐广通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徐广通教授主持活动

  纪念报告会以观看陆婉珍院士生平介绍视频作为开端

  1924年9月29日陆婉珍院士生于天津。1946年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大学毕业,1949年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于1952至195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53年后期,在美国玉米产品精炼公司任研究员。

  1955年10月,陆婉珍院士回到中国,将毕生精力投入分析化学和石油化学研究。当时中国仪器分析尚在起步阶段,她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组织建立了气体分析、油品分析、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等分析方法,搭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油品分析技术平台,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数据,并为炼油企业生产提供了分析技术支撑。上世纪80年代初,在她组织和领导下,我国首次成功开发出了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这是我国气相色谱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随后,针对复杂炼厂气和汽油中不同烃类组成,研制出了多孔层毛细管柱和填充毛细管柱,为我国重大新型炼油工艺的开发及时准确地提供了分析数据。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七十岁高龄的陆婉珍院士将研究方向的重点放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上。1994年她组建了研发团队,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完成了该技术必备的硬件、软件及油品分析模型的研究和商品化,研制出了成套的实验室型和在线型近红外光谱仪。陆婉珍院士是公认的中国近红外光谱应用技术的领路人。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国发展,她在多个层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她撰写了多篇有影响力的综述性论文;1999年她组织编写了第一部全面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专著,成为中国近红外光谱领域的经典之作。2006年在她的倡议和组织下,召开了中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2009年在陆婉珍院士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这对增进我国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该技术在我国健康快速地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5年,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设立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激发更多人投身近红外光谱研究与应用工作。

  观看纪念视频之后,活动进入学术报告环节。首先由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介绍了“脂质组学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副研究员介绍了“中药近红外分析可靠性研究与应用”。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副研究员

  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介绍了“现代光谱过程分析技术”。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徐广通教授则介绍了“S Zorb脱硫吸附剂的分析表征历程及应用”。

陆婉珍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徐广通教授

  学术报告后,活动则安排了自由交流环节,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