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导读:大会同期举办了“生物纳米技术”系列报告会,300余人参加了此会。会议由厦门大学陈曦教授、郑州大学冶保献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毛兰群研究员和北京大学黄岩谊研究员共同主持,16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8月20-2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大会同期举办了“生物纳米技术”系列报告会,300余人参加了此会。会议由厦门大学陈曦教授、郑州大学冶保献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毛兰群研究员和北京大学黄岩谊研究员共同主持,16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部分报告内容摘录如下: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福州大学 池毓务教授

  低毒性纳米电致化学发光体及共反应物的研究

  池毓务教授的课题组对低毒性纳米电致化学发光体和纳米共反应物进行了一些研究,从中发现了环境友好、生物低毒性、容易标记、具有良好电致化学发光活性的碳量子点(CODs)发光体和SnO纳米颗粒,详细研究了相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它们各自组成的电致发光电致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性能、及其反应机理,并对它们的分析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复旦大学 卢建忠教授

  基于金纳米微粒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

  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新技术的构建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们的热情,检测方法涵盖了电化学、色谱、质谱、比色、荧光、同位素和化学发光法(CL)等。卢建忠教授课题组以金纳米颗粒为标记物,采用CL分析法,发展了一系列基于金纳米颗粒的CL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法。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绍琴教授

  自组装膜纳米结构薄膜的光学性质:从器件到传感器

  刘绍琴教授研究小组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构筑基于量子点的生物传感系统:(1)将具有可逆光致变色性能的多金属氧酸盐Na-POMs与具有荧光性能的CdSs@CdS量子点有序组装在玻璃、石英或硅基底表面,成功构建了具有可逆光控荧光开关功能的纳米复合薄膜;(2)将量子点与酶进行有序组装,利用量子点光学特性与酶的催化活性和特异性相结合,构建了可直接用于检测血清样品中葡萄糖以及果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光学和光电生物传感器。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 施国跃教授

  基于室温离子液体/纳米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对大鼠脑渗析液中谷氨酸的实时在线检测

  施国跃教授课题组以功能化的室温离子液体[C3(OH)2][BF4]为模板,采用原位电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5nm的Au/Pt合金纳米粒子并构筑了GlutaOX-[C3(OH)2min][ BF4]-Au/Pt-Nafion生物传感器。结合微渗析在线体系,对大鼠纹状体内谷氨酸的含量进行了实时、在线、连续的测定。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西南大学 黄承志教授

  长距离共振能量转移及其分析化学

  黄承志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长距离共振能量转移(LrRET)的研究背景及其基础理论,着重介绍了LrRET中供体-受体对的构建及其分析应用。他在报告中对LRET的研究进行了展望:(1)新材料(不同材质、大小、形状的供体和受体)的合成及组装技术将会进一步拓展LrRET理论;(2)LrRET对生物大分子的检测,特别是检测距离在10nm以上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LrRET将会在细胞和活体成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提出LrRET的机制。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东南大学 钱卫平教授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新型纳米探针构建及其生物传感器应用研究

  钱卫平教授研究了电子传递介质的金纳米壳生长过程中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谱演变规律,构建了一种用于LSPR生物传感快速检测生物催化反应和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能力等的新型纳米探针,探索了利用LSPR谱变化检测生物体系中有重要生理意义的酶的活性和酶催化反应的底物和产物水平以及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能力等。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吉林大学 宋大千教授

  金磁纳米粒子探针在SPR传感器中的应用

  宋大千教授首先介绍了SPR技术的检测原理、仪器结构,然后介绍了金纳米粒子和磁纳米粒子在SPR中的应用和优缺点。他的课题组研究发现:通过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组成,对其化学和物理性质进行调节,金磁纳米粒子同时具备了金纳米粒子和磁纳米粒子的优点,与其单组分金属纳米粒子相比,具有独特的光学、催化和电子学性质。

  此外,在本次“生物纳米技术”报告会上作报告的还有:(排名不分先后)

姓名
职称
单位
报告题目
蒋兴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纳米研究中心
微流控技术在生化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刘松琴
教授
东南大学
自由基聚合反应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李正平
教授
河北大学
利用恒温指数扩增反应高灵敏度检测microRNA
邱建丁
教授
南昌大学
纳米金/聚多巴胺/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免疫传感器研究
汪莉
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
普鲁士蓝-壳聚糖/乙酰胆碱酯酶修饰玻碳电极检测西维因的电化学研究
苏星光
教授
吉林大学
磁性荧光编码微球用于马病毒的多元免疫分析与分离
刘继峰
教授
聊城大学
核酸碱基自组装膜表面沉积铂电催化剂以及在H2O2CH3OH电化学中的应用
毕赛
研究生
青岛科技大学
基于细胞适体和限制性内切酶循环放大化学发光检测肿瘤细胞的研究
朱玲艳
研究生
青岛大学
电解胶束溶液法制备聚吖啶橙/石墨烯修饰电极及其应用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8月20-2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大会同期举办了“生物纳米技术”系列报告会,300余人参加了此会。会议由厦门大学陈曦教授、郑州大学冶保献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毛兰群研究员和北京大学黄岩谊研究员共同主持,16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部分报告内容摘录如下: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福州大学 池毓务教授

  低毒性纳米电致化学发光体及共反应物的研究

  池毓务教授的课题组对低毒性纳米电致化学发光体和纳米共反应物进行了一些研究,从中发现了环境友好、生物低毒性、容易标记、具有良好电致化学发光活性的碳量子点(CODs)发光体和SnO纳米颗粒,详细研究了相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它们各自组成的电致发光电致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性能、及其反应机理,并对它们的分析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复旦大学 卢建忠教授

  基于金纳米微粒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

  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新技术的构建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们的热情,检测方法涵盖了电化学、色谱、质谱、比色、荧光、同位素和化学发光法(CL)等。卢建忠教授课题组以金纳米颗粒为标记物,采用CL分析法,发展了一系列基于金纳米颗粒的CL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法。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绍琴教授

  自组装膜纳米结构薄膜的光学性质:从器件到传感器

  刘绍琴教授研究小组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构筑基于量子点的生物传感系统:(1)将具有可逆光致变色性能的多金属氧酸盐Na-POMs与具有荧光性能的CdSs@CdS量子点有序组装在玻璃、石英或硅基底表面,成功构建了具有可逆光控荧光开关功能的纳米复合薄膜;(2)将量子点与酶进行有序组装,利用量子点光学特性与酶的催化活性和特异性相结合,构建了可直接用于检测血清样品中葡萄糖以及果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光学和光电生物传感器。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 施国跃教授

  基于室温离子液体/纳米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对大鼠脑渗析液中谷氨酸的实时在线检测

  施国跃教授课题组以功能化的室温离子液体[C3(OH)2][BF4]为模板,采用原位电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5nm的Au/Pt合金纳米粒子并构筑了GlutaOX-[C3(OH)2min][ BF4]-Au/Pt-Nafion生物传感器。结合微渗析在线体系,对大鼠纹状体内谷氨酸的含量进行了实时、在线、连续的测定。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西南大学 黄承志教授

  长距离共振能量转移及其分析化学

  黄承志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长距离共振能量转移(LrRET)的研究背景及其基础理论,着重介绍了LrRET中供体-受体对的构建及其分析应用。他在报告中对LRET的研究进行了展望:(1)新材料(不同材质、大小、形状的供体和受体)的合成及组装技术将会进一步拓展LrRET理论;(2)LrRET对生物大分子的检测,特别是检测距离在10nm以上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LrRET将会在细胞和活体成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提出LrRET的机制。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东南大学 钱卫平教授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新型纳米探针构建及其生物传感器应用研究

  钱卫平教授研究了电子传递介质的金纳米壳生长过程中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谱演变规律,构建了一种用于LSPR生物传感快速检测生物催化反应和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能力等的新型纳米探针,探索了利用LSPR谱变化检测生物体系中有重要生理意义的酶的活性和酶催化反应的底物和产物水平以及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能力等。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生物纳米技术

  吉林大学 宋大千教授

  金磁纳米粒子探针在SPR传感器中的应用

  宋大千教授首先介绍了SPR技术的检测原理、仪器结构,然后介绍了金纳米粒子和磁纳米粒子在SPR中的应用和优缺点。他的课题组研究发现:通过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组成,对其化学和物理性质进行调节,金磁纳米粒子同时具备了金纳米粒子和磁纳米粒子的优点,与其单组分金属纳米粒子相比,具有独特的光学、催化和电子学性质。

  此外,在本次“生物纳米技术”报告会上作报告的还有:(排名不分先后)

姓名
职称
单位
报告题目
蒋兴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纳米研究中心
微流控技术在生化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刘松琴
教授
东南大学
自由基聚合反应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李正平
教授
河北大学
利用恒温指数扩增反应高灵敏度检测microRNA
邱建丁
教授
南昌大学
纳米金/聚多巴胺/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免疫传感器研究
汪莉
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
普鲁士蓝-壳聚糖/乙酰胆碱酯酶修饰玻碳电极检测西维因的电化学研究
苏星光
教授
吉林大学
磁性荧光编码微球用于马病毒的多元免疫分析与分离
刘继峰
教授
聊城大学
核酸碱基自组装膜表面沉积铂电催化剂以及在H2O2CH3OH电化学中的应用
毕赛
研究生
青岛科技大学
基于细胞适体和限制性内切酶循环放大化学发光检测肿瘤细胞的研究
朱玲艳
研究生
青岛大学
电解胶束溶液法制备聚吖啶橙/石墨烯修饰电极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