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导读:10月25日,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9)同期专题论坛——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10月25日,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9)同期专题论坛——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推动分析化学前沿领域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的发展。本次论坛的特邀报告人均为近两年来中国分析化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围绕生命科学、材料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方法、最新技术及最新应用在论坛上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报告共分为四场,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晓春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梁琼麟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金芬研究员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宛分别主持。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江教授进行欢迎致辞。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周江教授致辞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鞍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王晓春教授主持第一场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化学系 梁琼麟教授主持第二场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 金芬研究员主持第三场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 王宛主持第四场

本次论坛共安排了10个大会报告,报告嘉宾分别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研究员、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聂舟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黄卫华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汪乐余教授、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梁高林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育杰研究员、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何耀教授,以及来自Waters(沃特世)公司的Steve Preece博士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刘倩研究员

报告题目:微纳颗粒物的天然同位素指纹分析

颗粒物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粒径越小的颗粒约能够深入人体。刘倩研究员团队发现纳米银自然转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现象,通过Ag同位素分馏可以阐明纳米银的环境过程,并采用SiO2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基于Si同位素指纹解析PM2.5来源,通过研究PM2.5的Si同位素组成得到季节变化规律,并通过Si同位素指纹揭示2013~2017北京地区PM2.5来源的变迁。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聂舟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G四链体的新型分子成像工具

G四链体是富G(鸟嘌呤)核酸序列形成的特殊核酸二级结构,其结构与功能与传统DNA双螺旋有显著差异。聂舟教授团队基于G四链体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原位生成随机富G序列用于细胞凋亡成像,构建了荧光蛋白模拟物,研究了基于辅因子的模块化DNA比例型传感器和活细胞病毒RNA基因组实时成像。此外,聂舟教授团队还做了受体改造用于人为定制细胞化学趋向性和将非遗传光调控细胞行为用于活体组织修复等一系列工作。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张丽华研究员

报告题目: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新方法

蛋白质组学研究所有蛋白质的表达、相互作用、细胞定位、翻译后修饰,以及在不同细胞类型、不同时空的动态变化等,具有为生命活动规律提供物质基础、为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标记物,为新药研发提供药物靶点等重要研究意义。张丽华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包括高效的样品制备方法、高灵敏的分离鉴定平台、高精准的定量方法和高通量的分析平台。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复旦大学化学系 张凡教授

报告题目:短波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活体多重分析

张凡教授在报告中讲到,红外波段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的生物医学检测集中在可见光波段,红外波段在军事领域应用较多,在生物一些领域的应用值得开发。短波近红外有利于提高穿透深度,这是其挑战和机遇。张凡教授介绍了团队在红外波段开发的工作,包括体内组装和拆卸改善生物成像、体内多重检测、NIR-Ⅱ探针的体内生物传感以及用于生物成像的小分子NIR探针等。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黄卫华教授

报告题目:单细胞与亚细胞实时动态监测

细胞释放化学信号分子进行胞间信号传导是实现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化学信号分子以及胞间信号传导的实时、原位和定量监测方面有重大挑战。黄卫华教授团队发展了高性能电化学传感界面,提出基于光催化降解原理的电化学传感器光致清洁传感器;建立弹性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原位监测形变细胞与组织的方法,为细胞机械信号转导研究提供新手段;建立纳米电极亚细胞实时探测方法,提升对突触囊泡胞吐以及吞噬溶酶体活性氧平衡的认识水平。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汪乐余教授

报告题目:19F多功能纳米探针的构筑与多模成像分析

目前活体成像方面还面临着信号弱、噪音高、穿透浅等挑战。F在人体内几乎没有,汪乐余教授团队采用19F进行了一系列纳米探针的构筑与多模成像分析方面的工作,提高纳米探针的信号强度,降低背景噪音,进而提高信噪比、发展高灵敏分析方法,在提高靶向性和选择性方面也做了相关工作。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梁高林教授

报告题目:细胞内自组装用于生物成像分析

梁高林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包括分子影像和自组装,分子影像方向又包括磁共振成像、核素成像和光学成像。他在报告中讲到细胞内自组装用于生物成像分析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团队的工作进展。利用一个点击缩合反应,梁高林教授团队实现了细胞内自组装纳米探针和信号放大;实现了细胞内自组装到“解组装”的进阶和时空控制性细胞内自组装。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Waters(沃特世)公司 Steve Preece博士

报告题目:使用离子淌度及CCS对复杂化合物的全分析

Steve Preece博士主要介绍了离子淌度质谱(LC-IMS-MS)如何工作、应用案例以及未来的发展。LC-IMS-MS在复杂样品分析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它的额外峰值容量可揭示“隐藏”数据,且数据更清晰,CCS值增加多一位的确认度,可对复杂样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孙育杰研究员

报告题目:Mechanistic Stud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y

孙育杰研究员团队做了单分子荧光技术研究细胞动态过程和超分辨显微技术研究细胞超微结构及功能方面的一系列工作。细胞内背景荧光特别高,导致对单分子的观察非常困难,而传统光学显微分辨率不足以解析染色体DNA的构造。针对灵敏度问题,发展了细胞核内单分子成像技术;针对分辨率问题,发展了超分辨成像技术和探针。利用显微成像仪器与技术,探针与标记方法和单分子、超分辨成像,孙育杰研究员团队研究了细胞染色体DNA结构与动态过程。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何耀教授

报告题目:Silicon-based Optical Probes for Bioimaging and Sensing Analysis

何耀教授主要介绍了成像和传感两方面的工作。肿瘤病人死亡大多时候是肿瘤的转移而导致的,何耀教授团队将荧光作为眼睛,用来实时监测肿瘤的动向。用Si点探针,可以很好的标记小鼠的组织,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示踪小鼠肿瘤的荧光,可以把肿瘤很好的切掉,并把老鼠方面的工作拓展到兔子身上,建立了猴子的动物模型,进一步的发展研究。何耀教授团队还将成像技术运用眼睛疾病方面,进行病理的研究工作。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提问环节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10月25日,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9)同期专题论坛——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推动分析化学前沿领域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的发展。本次论坛的特邀报告人均为近两年来中国分析化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围绕生命科学、材料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方法、最新技术及最新应用在论坛上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报告共分为四场,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晓春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梁琼麟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金芬研究员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宛分别主持。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江教授进行欢迎致辞。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周江教授致辞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鞍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王晓春教授主持第一场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化学系 梁琼麟教授主持第二场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 金芬研究员主持第三场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 王宛主持第四场

本次论坛共安排了10个大会报告,报告嘉宾分别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研究员、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聂舟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黄卫华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汪乐余教授、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梁高林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育杰研究员、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何耀教授,以及来自Waters(沃特世)公司的Steve Preece博士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刘倩研究员

报告题目:微纳颗粒物的天然同位素指纹分析

颗粒物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粒径越小的颗粒约能够深入人体。刘倩研究员团队发现纳米银自然转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现象,通过Ag同位素分馏可以阐明纳米银的环境过程,并采用SiO2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基于Si同位素指纹解析PM2.5来源,通过研究PM2.5的Si同位素组成得到季节变化规律,并通过Si同位素指纹揭示2013~2017北京地区PM2.5来源的变迁。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聂舟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G四链体的新型分子成像工具

G四链体是富G(鸟嘌呤)核酸序列形成的特殊核酸二级结构,其结构与功能与传统DNA双螺旋有显著差异。聂舟教授团队基于G四链体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原位生成随机富G序列用于细胞凋亡成像,构建了荧光蛋白模拟物,研究了基于辅因子的模块化DNA比例型传感器和活细胞病毒RNA基因组实时成像。此外,聂舟教授团队还做了受体改造用于人为定制细胞化学趋向性和将非遗传光调控细胞行为用于活体组织修复等一系列工作。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张丽华研究员

报告题目: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新方法

蛋白质组学研究所有蛋白质的表达、相互作用、细胞定位、翻译后修饰,以及在不同细胞类型、不同时空的动态变化等,具有为生命活动规律提供物质基础、为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标记物,为新药研发提供药物靶点等重要研究意义。张丽华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包括高效的样品制备方法、高灵敏的分离鉴定平台、高精准的定量方法和高通量的分析平台。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复旦大学化学系 张凡教授

报告题目:短波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活体多重分析

张凡教授在报告中讲到,红外波段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的生物医学检测集中在可见光波段,红外波段在军事领域应用较多,在生物一些领域的应用值得开发。短波近红外有利于提高穿透深度,这是其挑战和机遇。张凡教授介绍了团队在红外波段开发的工作,包括体内组装和拆卸改善生物成像、体内多重检测、NIR-Ⅱ探针的体内生物传感以及用于生物成像的小分子NIR探针等。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黄卫华教授

报告题目:单细胞与亚细胞实时动态监测

细胞释放化学信号分子进行胞间信号传导是实现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化学信号分子以及胞间信号传导的实时、原位和定量监测方面有重大挑战。黄卫华教授团队发展了高性能电化学传感界面,提出基于光催化降解原理的电化学传感器光致清洁传感器;建立弹性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原位监测形变细胞与组织的方法,为细胞机械信号转导研究提供新手段;建立纳米电极亚细胞实时探测方法,提升对突触囊泡胞吐以及吞噬溶酶体活性氧平衡的认识水平。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汪乐余教授

报告题目:19F多功能纳米探针的构筑与多模成像分析

目前活体成像方面还面临着信号弱、噪音高、穿透浅等挑战。F在人体内几乎没有,汪乐余教授团队采用19F进行了一系列纳米探针的构筑与多模成像分析方面的工作,提高纳米探针的信号强度,降低背景噪音,进而提高信噪比、发展高灵敏分析方法,在提高靶向性和选择性方面也做了相关工作。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梁高林教授

报告题目:细胞内自组装用于生物成像分析

梁高林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包括分子影像和自组装,分子影像方向又包括磁共振成像、核素成像和光学成像。他在报告中讲到细胞内自组装用于生物成像分析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团队的工作进展。利用一个点击缩合反应,梁高林教授团队实现了细胞内自组装纳米探针和信号放大;实现了细胞内自组装到“解组装”的进阶和时空控制性细胞内自组装。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Waters(沃特世)公司 Steve Preece博士

报告题目:使用离子淌度及CCS对复杂化合物的全分析

Steve Preece博士主要介绍了离子淌度质谱(LC-IMS-MS)如何工作、应用案例以及未来的发展。LC-IMS-MS在复杂样品分析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它的额外峰值容量可揭示“隐藏”数据,且数据更清晰,CCS值增加多一位的确认度,可对复杂样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孙育杰研究员

报告题目:Mechanistic Stud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y

孙育杰研究员团队做了单分子荧光技术研究细胞动态过程和超分辨显微技术研究细胞超微结构及功能方面的一系列工作。细胞内背景荧光特别高,导致对单分子的观察非常困难,而传统光学显微分辨率不足以解析染色体DNA的构造。针对灵敏度问题,发展了细胞核内单分子成像技术;针对分辨率问题,发展了超分辨成像技术和探针。利用显微成像仪器与技术,探针与标记方法和单分子、超分辨成像,孙育杰研究员团队研究了细胞染色体DNA结构与动态过程。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何耀教授

报告题目:Silicon-based Optical Probes for Bioimaging and Sensing Analysis

何耀教授主要介绍了成像和传感两方面的工作。肿瘤病人死亡大多时候是肿瘤的转移而导致的,何耀教授团队将荧光作为眼睛,用来实时监测肿瘤的动向。用Si点探针,可以很好的标记小鼠的组织,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示踪小鼠肿瘤的荧光,可以把肿瘤很好的切掉,并把老鼠方面的工作拓展到兔子身上,建立了猴子的动物模型,进一步的发展研究。何耀教授团队还将成像技术运用眼睛疾病方面,进行病理的研究工作。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提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