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专家观点:ICNIRS 2019系列访谈之近红外发展

导读:与全球近红外发展相比,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

  与全球近红外发展相比,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而且,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沉淀,中国的近红外已经走过了从质疑到认可的过程,当前在饲料、烟草、石化、粮食等领域都得了很好的应用,并为用户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不仅如此,中国学者在近红外的前沿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国际近红外大会(ICNIRS 2019)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请他们介绍一下对近红外光谱发展的看法,以及对即将在北京召开的2021年国际近红外大会的期待和建议。

  更小巧、更经济的近红外仪器——视频访国际近红外学会主席Tom Fearn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Tom Fearn在采访中介绍了本次国际近红外大会的亮点、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现状、近红外仪器的发展趋势以及对2021年北京国际近红外大会的期待与寄语。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37.shtml

  向世界传递中国近红外的声音——访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

  臧恒昌表示,本次国际近红外大会无论是会前还是会议期间的安排,都让与会代表感到十分便捷,非常值得我们在北京办会时借鉴。2021年,国际近红外大会在北京举办,对于国内近红外相关专家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以方便大家聆听到行业内国际顶尖的研究进展,希望届时,更多地同行能够来参会,共同推动我国近红外行业的发展。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48.shtml 

  大数据时代的近红外分析新生态——访暨南大学潘涛教授

  潘涛提到,化学计量学是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稳定、可靠的近红外光谱仪器与有效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是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一个明显标志。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拓展近红外光谱的应用范围和改善近红外光谱的预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潘涛表示,随着探测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拓展,近红外光谱的个性化建模也可望成为现实。它必将大幅提高终端的分析能力,同时,又可以提高近红外检测大数据的整体品质。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5004.shtml 

  着眼应用领域发展小而精的近红外仪器——访华东理工大学倪力军教授

  倪力军表示,与全球近红外发展相比,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但同时她也提到,中国发展近红外技术和应用需要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开发专用型、便携式的仪器。“不追求大而全的仪器,转而向小而精便携的仪器发展,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仪器体积及制造成本,提高国产近红外产品的竞争力”。倪力军说道。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04840.shtml 

  高光谱成像技术未来或走进日常生活——访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教授岳海波

  岳海波说,高光谱成像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传感器的传统认知,未来它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如果能将光谱技术集成到移动设备中,将会极大的扩展人们感知世界的能力,未来或许会变成生活日用品。目前,高光谱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实验室研究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将走向工业化。此外,该技术还将朝着便携和实时的方向发展。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9.shtml 

  近红外光谱助力纺织品再循环——视频访北京服装学院李文霞教授

  李文霞教授表示,本次国际近红外会议,汇聚了36个国家的近红外代表,大会开拓视野,分享了近红外最新最热的技术和应用进展,同时,多位来自中国的代表参会并作报告,在国际上发出了我国近红外学者的声音,展现了我国近红外近年来的发展。同时,李文霞也分享了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近年来,李文霞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纺织品分拣,大大节省人工成本,为纺织工业相关企业带来技术福音。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14847.shtml 

  便携式+在线监测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未来方向 ——访南京农业大学屠康教授

  屠康教授表示,目前近红外设备正朝着小型化和在线监测趋势发展,同时开发针对于大众食品或特色食品检测的光谱仪也将是一个趋势。屠康的团队在高光谱成像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将检测机理和应用相结合,研发便携式产品;另一方面能实现生产线上在线监测。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8/515072.shtml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业应用领域前景无限——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吉海彦

  吉海彦表示,他的团队之前主要做近红外在农业中的应用,近几年开始做高光谱成像技术。而高光谱成像技术未来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农业方面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分析叶片成分分布、农药成分分析等。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8.shtml 

  近红外食品感官分析大有可为——访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李心悦研究员

  李心悦表示,由于大多数食品的感官性状的变化实质因其本身化学成分改变而引起,因此可以利用近红外技术可以分析水果的酸度、甜度、硬度、表面损伤程度等多种指标。李心悦团队已利用近红外技术建立了食品感官品质预测系统,并将应用于现场检测。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4950.shtml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与全球近红外发展相比,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而且,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沉淀,中国的近红外已经走过了从质疑到认可的过程,当前在饲料、烟草、石化、粮食等领域都得了很好的应用,并为用户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不仅如此,中国学者在近红外的前沿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国际近红外大会(ICNIRS 2019)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请他们介绍一下对近红外光谱发展的看法,以及对即将在北京召开的2021年国际近红外大会的期待和建议。

  更小巧、更经济的近红外仪器——视频访国际近红外学会主席Tom Fearn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Tom Fearn在采访中介绍了本次国际近红外大会的亮点、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现状、近红外仪器的发展趋势以及对2021年北京国际近红外大会的期待与寄语。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37.shtml

  向世界传递中国近红外的声音——访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

  臧恒昌表示,本次国际近红外大会无论是会前还是会议期间的安排,都让与会代表感到十分便捷,非常值得我们在北京办会时借鉴。2021年,国际近红外大会在北京举办,对于国内近红外相关专家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以方便大家聆听到行业内国际顶尖的研究进展,希望届时,更多地同行能够来参会,共同推动我国近红外行业的发展。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48.shtml 

  大数据时代的近红外分析新生态——访暨南大学潘涛教授

  潘涛提到,化学计量学是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稳定、可靠的近红外光谱仪器与有效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是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一个明显标志。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拓展近红外光谱的应用范围和改善近红外光谱的预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潘涛表示,随着探测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拓展,近红外光谱的个性化建模也可望成为现实。它必将大幅提高终端的分析能力,同时,又可以提高近红外检测大数据的整体品质。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5004.shtml 

  着眼应用领域发展小而精的近红外仪器——访华东理工大学倪力军教授

  倪力军表示,与全球近红外发展相比,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但同时她也提到,中国发展近红外技术和应用需要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开发专用型、便携式的仪器。“不追求大而全的仪器,转而向小而精便携的仪器发展,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仪器体积及制造成本,提高国产近红外产品的竞争力”。倪力军说道。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04840.shtml 

  高光谱成像技术未来或走进日常生活——访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教授岳海波

  岳海波说,高光谱成像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传感器的传统认知,未来它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如果能将光谱技术集成到移动设备中,将会极大的扩展人们感知世界的能力,未来或许会变成生活日用品。目前,高光谱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实验室研究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将走向工业化。此外,该技术还将朝着便携和实时的方向发展。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9.shtml 

  近红外光谱助力纺织品再循环——视频访北京服装学院李文霞教授

  李文霞教授表示,本次国际近红外会议,汇聚了36个国家的近红外代表,大会开拓视野,分享了近红外最新最热的技术和应用进展,同时,多位来自中国的代表参会并作报告,在国际上发出了我国近红外学者的声音,展现了我国近红外近年来的发展。同时,李文霞也分享了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近年来,李文霞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纺织品分拣,大大节省人工成本,为纺织工业相关企业带来技术福音。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14847.shtml 

  便携式+在线监测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未来方向 ——访南京农业大学屠康教授

  屠康教授表示,目前近红外设备正朝着小型化和在线监测趋势发展,同时开发针对于大众食品或特色食品检测的光谱仪也将是一个趋势。屠康的团队在高光谱成像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将检测机理和应用相结合,研发便携式产品;另一方面能实现生产线上在线监测。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8/515072.shtml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业应用领域前景无限——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吉海彦

  吉海彦表示,他的团队之前主要做近红外在农业中的应用,近几年开始做高光谱成像技术。而高光谱成像技术未来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农业方面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分析叶片成分分布、农药成分分析等。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8.shtml 

  近红外食品感官分析大有可为——访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李心悦研究员

  李心悦表示,由于大多数食品的感官性状的变化实质因其本身化学成分改变而引起,因此可以利用近红外技术可以分析水果的酸度、甜度、硬度、表面损伤程度等多种指标。李心悦团队已利用近红外技术建立了食品感官品质预测系统,并将应用于现场检测。

  详情查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49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