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进入 #北交所与科学仪器行业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8月21日,经过了一个月的公示后,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剑指卡脖子难题,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

  8月21日,经过了一个月的公示后,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此前,副总理在 7 月 30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截至目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4762家。从数量上看,最新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前两批的总和。从所处行业看,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何谓专精特新?专,即专业化。精,即精细化。特,即特色化。新,即创新能力强。2011 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2018 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从重点领域、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对申报条件做出严格要求。三批次共计评选约 4900 家企业,涵盖制造业中各个“补短板、锻长板”的关键细分领域。

  我们推荐安信证券的报告《 策略视角看专精特新“小巨人”》,同时,结合《新财富》杂志的深度解读和数据整理,从小巨人公司的政策内涵、发展状况等方面还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现状。


01.

专精特新”小巨人

剑指卡脖子难题

  1、 “专精特新”的政策内涵

  专精特新‛的背后是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及定位的变化。2010 年之前,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在于稳定就业和民生,并在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支持小微企业。

  2011年经济增速快速回落,中国进入三期‛叠加状态,结构性问题显现;部分具有高度规模效应的传统工业领域出现过多的中小企业和大量重复建设,中小企业走拼资源、拼价格、拼环境‛的老路难以为继;政策转向刺激民营企业活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2011 年 9月,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首次提出将‘专精特新’、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2013 年 7 月,工信部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专精特新‛的内涵和工作部署。

  2016 年 6 月,工信部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指出要围绕《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培育一大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标志着高层更多地希望由中小企业在部分细分关键领域内实现“补短板锻长板”。

  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专”即专业化,产品或服务专注于细分市场、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精”即精细化,产品质量的精良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特”即特色化,产品或服务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研制生产。“新”即新颖化,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底蕴是科技实力。刘鹤副总理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企业家应当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从而有望为国家解决一批制造业细分领域内的“卡脖子”难题。

  “专精特新”强调大小协同发展,而非简单的竞争与替代关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所具备的针对单项细分领域进行长期攻坚、技术创新的特点,鼓励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专精特新”政策强调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短板领域供给,有助于对我国产业链中细分领域的短板进行技术突破和填补,不断完善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体系。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中小企业相关发展政策梳理

  2、“小巨人”评定规则

  2018 年 11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从基本条件、重点领域、专项条件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条件做出严格要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具有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和持续创新能力,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小巨人”企业先由省级主管部门进行评定,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后才能进一步上报工信部。

  目前,我国已完成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选和结果公示。从申报条件上看,第三批评选要求有所放宽,删除了“主持或者参与制订相关业务领域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并对“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根据企业规模分档设定条件;旨在扩大专精特新“小巨人”政策支持的覆盖面,惠及更多中小企业。从评定结果上看,19 年-21 年三批次共计评选超 4900 家企业,涵盖制造业中各个关键细分领域。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条件

  在“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安排 100 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 1000 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除了一次性补贴外,多部门、各地市针对中小企业特点,从融资服务、资源整合、融通创新、财税支持等方面力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除了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进行的评定之外,我国还建立了多方位多层次的企业评价体系,包括“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等。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评定体系


02.

民企为主,似小非小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批共计4762家公司中,296家已在A股上市,其中有128家在上交所上市,另168家在深交所上市。按照公司属性(控制权归属)划分,民营公司占绝对优势地位,共计258家,占比超过87%,即大约10家中有9家属于民企;地方国有公司10家,公众公司10家,央企8家,外资公司7家,其他3家。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板块分布

  行业分类上,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覆盖18个一级行业。其中,传统制造业中的机械设备行业公司最多,共有76家,化工行业48家,医药生物行业34家、电子行业28家、电气设备行业22家。这五大类行业共计有208家公司上榜,占比超过七成。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行业分布

  其他行业上榜数量超过两位数的还有:计算机(17家)、汽车(16家),国防军工(15家)、有色金属(14家)。此外,公用事业(7家)、通信(7家)、家用电器(4家)、轻工制造(3家)、建筑装饰(1家)、建筑材料(1家),农林牧渔(1家)、综合(1家)、钢铁(1家)。

  按照注册地划分,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覆盖全国27个省市区。其中江苏有56家公司上榜,高居榜首。广东以39家紧随其后,上海和浙江分别有26家、25家,分列第三和第四,这四大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共计146家公司入选,占比49%,将近一半。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地区分布

  以城市维度看,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深圳、北京,上榜公司数量排在前三,这并不奇怪。苏州以15家上榜公司排在第四,力压一线城市广州,还超过成都、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虽然在意料之外,其实是情理之中。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城市分布

  A股上市公司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值主要分布于 50-150 亿的中小市值区间;普遍来看,此类“小巨人”、隐形冠军、细分行业小龙头公司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1) 目标市场规模不大,往往处于某些利基市场上。

  2) 核心业务相对单一,产品多样性有限。

  3) toB 端收入占比高,处于价值链后端。

  虽然小巨人们的目标市场规模不大,但往往是“卡脖子”重灾区。“小巨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规模不大但对于供应链却十分重要,往往处于某些利基市场上,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进入成本,大型企业受限于成本和管理效率而不愿进入,相关产业支持相对缺乏。而正是由于上述特征,此类领域往往也是我国“卡脖子”问题的重灾区。

  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评选要求企业主导产品应符合 1)《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2)符合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及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3)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

  由此可见,诸多制造业细分行业国产化、高端化程度亟待提高,目标市场全球规模不大不代表国内“小巨人”企业成长空间有限,国产化率从 10%提升至 50%仍有高达五倍的市场空间,远未到担心成长空间的地步。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和工业“四基”

  ”小巨人”企业凭借技术或效率等优势在各自细分行业或领域中占据领导地位,在细分领域拥有高市占率。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评选要求企业在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或全省前 3 位,第一、二批评选要求企业主持或者参与制订相关业务领域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从财务指标上看,“小巨人”上市公司近三年毛利率水平在 21.4%,高于全部 A 股的 19.3%和沪深 300 的 19.2%。

  “小巨人”企业往往 toB 端收入占比高,主要面向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而较少触及终端市场,从而一段时间内难以被终端消费者察觉以及为行业外的投资者所挖掘。从近期的市场表现上看,部分中小盘个股一旦出现基本面和成长性的改善甚至反转,将迅速形成市场共识并持续快速上涨。当前市场对中小盘特别是中小成长股的价值挖掘仍不充分,未来有望出现价值重估,并与自身业绩增长形成戴维斯双击。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明显高于整体


03.

近半“小巨人”净利润过亿

研发投入力度大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盈利差异较大。2020年,有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其中,圣湘生物达26.16亿元,甚至超过“药茅”片仔癀,后者净利润16.72亿元。恩捷股份以净利11.16亿元位列第三。

  净利润超过亿元的,共计147家公司,大约占所有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一半。净利润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公司共计94家,但也有14家公司还在亏损中。2020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润率平均为15.01%,中位数为15.12%,两个参数非常接近。

  共计有35家公司的销售净利率超过30%,其中12家超过40%,并有3家公司超过50%,即中简科技59.65%,圣湘生物54.94%,神工股份52.2%。销售净利率超过20%共计96家。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2020年研发费用总额165.15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大约5600万元。分板块看,科创板上榜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约5100万元;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约5200万元;中小板公司平均研发费用近6900万元;主板公司平均研发费用超过6600万元。四大板块分出两大阵营,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费用接近,中小板向主板靠齐。

  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的专精特新公司,去年平均研发/收入比例分别为6.44%、6.91%、4.77%、2.58%,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要明显大于中小板和主板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以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等科技互联网公司的研发/收入比作为参照,2020年,华为研发费率为15.9%,阿里巴巴约为8%,腾讯约为8.1%,百度则高达18.2%。那么,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研发费率与华为、百度还有相当大距离,但和阿里巴巴、腾讯差距也没有那么大。

  考察单个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有12家公司研发收入比例超过20%,有2家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拿去做研发,其中主要做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销售的天智航-U,研发投入比例为54.53%,高居第一;从事高端数控机床的科德数控,研发投入比例为54.08%。

  研发费率超过10%的公司共有66家,且排在前31名的都是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研发费率超过10%的“双高”专精特新公司,共有12家,并有3家研发费用超过2亿元,即广和通、中海达和锐明技术,研发费用分别为2.88亿元、2.15亿元、2.11亿元,研发费率分别为11.1%、13.2%、13.1%。

  研发人员方面,2020年,全部A股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比平均为17.64%,中位数为13.51%,专精特新公司的研发人员平均占比为22.11%,中位数为18.31%,要领先A股4.5、4.8个百分点。相对更高的研发投入,将使得专精特新公司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奠定更强的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如今,无论是顺应消费升级的医疗设备、智慧家居,还是服务于超大项目的精密元件、无线安防,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勇立潮头。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拿手好戏”“拳头产品”,很多是行业内的“单项冠军”或“配套专家”,甚至在全球也是佼佼者。鼓励“专精特新”,实质是鼓励创新。创新是“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其最鲜明的特色。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相关仪器与技术,请点击专场 : 仪表元件/仪表材料/仪表工艺

来源于: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剑指卡脖子难题,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

  8月21日,经过了一个月的公示后,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此前,副总理在 7 月 30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截至目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4762家。从数量上看,最新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前两批的总和。从所处行业看,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何谓专精特新?专,即专业化。精,即精细化。特,即特色化。新,即创新能力强。2011 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2018 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从重点领域、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对申报条件做出严格要求。三批次共计评选约 4900 家企业,涵盖制造业中各个“补短板、锻长板”的关键细分领域。

  我们推荐安信证券的报告《 策略视角看专精特新“小巨人”》,同时,结合《新财富》杂志的深度解读和数据整理,从小巨人公司的政策内涵、发展状况等方面还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现状。


01.

专精特新”小巨人

剑指卡脖子难题

  1、 “专精特新”的政策内涵

  专精特新‛的背后是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及定位的变化。2010 年之前,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在于稳定就业和民生,并在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支持小微企业。

  2011年经济增速快速回落,中国进入三期‛叠加状态,结构性问题显现;部分具有高度规模效应的传统工业领域出现过多的中小企业和大量重复建设,中小企业走拼资源、拼价格、拼环境‛的老路难以为继;政策转向刺激民营企业活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2011 年 9月,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首次提出将‘专精特新’、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2013 年 7 月,工信部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专精特新‛的内涵和工作部署。

  2016 年 6 月,工信部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指出要围绕《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培育一大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标志着高层更多地希望由中小企业在部分细分关键领域内实现“补短板锻长板”。

  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专”即专业化,产品或服务专注于细分市场、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精”即精细化,产品质量的精良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特”即特色化,产品或服务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研制生产。“新”即新颖化,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底蕴是科技实力。刘鹤副总理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企业家应当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从而有望为国家解决一批制造业细分领域内的“卡脖子”难题。

  “专精特新”强调大小协同发展,而非简单的竞争与替代关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所具备的针对单项细分领域进行长期攻坚、技术创新的特点,鼓励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专精特新”政策强调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短板领域供给,有助于对我国产业链中细分领域的短板进行技术突破和填补,不断完善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体系。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中小企业相关发展政策梳理

  2、“小巨人”评定规则

  2018 年 11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从基本条件、重点领域、专项条件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条件做出严格要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具有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和持续创新能力,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小巨人”企业先由省级主管部门进行评定,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后才能进一步上报工信部。

  目前,我国已完成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选和结果公示。从申报条件上看,第三批评选要求有所放宽,删除了“主持或者参与制订相关业务领域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并对“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根据企业规模分档设定条件;旨在扩大专精特新“小巨人”政策支持的覆盖面,惠及更多中小企业。从评定结果上看,19 年-21 年三批次共计评选超 4900 家企业,涵盖制造业中各个关键细分领域。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条件

  在“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安排 100 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 1000 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除了一次性补贴外,多部门、各地市针对中小企业特点,从融资服务、资源整合、融通创新、财税支持等方面力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除了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进行的评定之外,我国还建立了多方位多层次的企业评价体系,包括“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等。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评定体系


02.

民企为主,似小非小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批共计4762家公司中,296家已在A股上市,其中有128家在上交所上市,另168家在深交所上市。按照公司属性(控制权归属)划分,民营公司占绝对优势地位,共计258家,占比超过87%,即大约10家中有9家属于民企;地方国有公司10家,公众公司10家,央企8家,外资公司7家,其他3家。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板块分布

  行业分类上,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覆盖18个一级行业。其中,传统制造业中的机械设备行业公司最多,共有76家,化工行业48家,医药生物行业34家、电子行业28家、电气设备行业22家。这五大类行业共计有208家公司上榜,占比超过七成。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行业分布

  其他行业上榜数量超过两位数的还有:计算机(17家)、汽车(16家),国防军工(15家)、有色金属(14家)。此外,公用事业(7家)、通信(7家)、家用电器(4家)、轻工制造(3家)、建筑装饰(1家)、建筑材料(1家),农林牧渔(1家)、综合(1家)、钢铁(1家)。

  按照注册地划分,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覆盖全国27个省市区。其中江苏有56家公司上榜,高居榜首。广东以39家紧随其后,上海和浙江分别有26家、25家,分列第三和第四,这四大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共计146家公司入选,占比49%,将近一半。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地区分布

  以城市维度看,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深圳、北京,上榜公司数量排在前三,这并不奇怪。苏州以15家上榜公司排在第四,力压一线城市广州,还超过成都、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虽然在意料之外,其实是情理之中。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城市分布

  A股上市公司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值主要分布于 50-150 亿的中小市值区间;普遍来看,此类“小巨人”、隐形冠军、细分行业小龙头公司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1) 目标市场规模不大,往往处于某些利基市场上。

  2) 核心业务相对单一,产品多样性有限。

  3) toB 端收入占比高,处于价值链后端。

  虽然小巨人们的目标市场规模不大,但往往是“卡脖子”重灾区。“小巨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规模不大但对于供应链却十分重要,往往处于某些利基市场上,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进入成本,大型企业受限于成本和管理效率而不愿进入,相关产业支持相对缺乏。而正是由于上述特征,此类领域往往也是我国“卡脖子”问题的重灾区。

  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评选要求企业主导产品应符合 1)《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2)符合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及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3)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

  由此可见,诸多制造业细分行业国产化、高端化程度亟待提高,目标市场全球规模不大不代表国内“小巨人”企业成长空间有限,国产化率从 10%提升至 50%仍有高达五倍的市场空间,远未到担心成长空间的地步。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和工业“四基”

  ”小巨人”企业凭借技术或效率等优势在各自细分行业或领域中占据领导地位,在细分领域拥有高市占率。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评选要求企业在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或全省前 3 位,第一、二批评选要求企业主持或者参与制订相关业务领域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从财务指标上看,“小巨人”上市公司近三年毛利率水平在 21.4%,高于全部 A 股的 19.3%和沪深 300 的 19.2%。

  “小巨人”企业往往 toB 端收入占比高,主要面向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而较少触及终端市场,从而一段时间内难以被终端消费者察觉以及为行业外的投资者所挖掘。从近期的市场表现上看,部分中小盘个股一旦出现基本面和成长性的改善甚至反转,将迅速形成市场共识并持续快速上涨。当前市场对中小盘特别是中小成长股的价值挖掘仍不充分,未来有望出现价值重估,并与自身业绩增长形成戴维斯双击。

揭秘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已上市,多是隐形冠军

▲“小巨人”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明显高于整体


03.

近半“小巨人”净利润过亿

研发投入力度大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盈利差异较大。2020年,有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其中,圣湘生物达26.16亿元,甚至超过“药茅”片仔癀,后者净利润16.72亿元。恩捷股份以净利11.16亿元位列第三。

  净利润超过亿元的,共计147家公司,大约占所有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一半。净利润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公司共计94家,但也有14家公司还在亏损中。2020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润率平均为15.01%,中位数为15.12%,两个参数非常接近。

  共计有35家公司的销售净利率超过30%,其中12家超过40%,并有3家公司超过50%,即中简科技59.65%,圣湘生物54.94%,神工股份52.2%。销售净利率超过20%共计96家。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2020年研发费用总额165.15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大约5600万元。分板块看,科创板上榜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约5100万元;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约5200万元;中小板公司平均研发费用近6900万元;主板公司平均研发费用超过6600万元。四大板块分出两大阵营,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费用接近,中小板向主板靠齐。

  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的专精特新公司,去年平均研发/收入比例分别为6.44%、6.91%、4.77%、2.58%,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要明显大于中小板和主板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以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等科技互联网公司的研发/收入比作为参照,2020年,华为研发费率为15.9%,阿里巴巴约为8%,腾讯约为8.1%,百度则高达18.2%。那么,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研发费率与华为、百度还有相当大距离,但和阿里巴巴、腾讯差距也没有那么大。

  考察单个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有12家公司研发收入比例超过20%,有2家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拿去做研发,其中主要做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销售的天智航-U,研发投入比例为54.53%,高居第一;从事高端数控机床的科德数控,研发投入比例为54.08%。

  研发费率超过10%的公司共有66家,且排在前31名的都是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研发费率超过10%的“双高”专精特新公司,共有12家,并有3家研发费用超过2亿元,即广和通、中海达和锐明技术,研发费用分别为2.88亿元、2.15亿元、2.11亿元,研发费率分别为11.1%、13.2%、13.1%。

  研发人员方面,2020年,全部A股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比平均为17.64%,中位数为13.51%,专精特新公司的研发人员平均占比为22.11%,中位数为18.31%,要领先A股4.5、4.8个百分点。相对更高的研发投入,将使得专精特新公司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奠定更强的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如今,无论是顺应消费升级的医疗设备、智慧家居,还是服务于超大项目的精密元件、无线安防,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勇立潮头。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拿手好戏”“拳头产品”,很多是行业内的“单项冠军”或“配套专家”,甚至在全球也是佼佼者。鼓励“专精特新”,实质是鼓励创新。创新是“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其最鲜明的特色。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