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进入 #2021电子显微学年会系列报道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第一分会场“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第二分会场“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第六分会场“扫描探针显微学”、第七分会场“扫描电子显微学”分别围绕电子显微学先关仪器技术及应用展开报告。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道:2021年10月15-17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龙泉厅隆重召开!大会吸引来自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电子显微学领域专家学者1300余人出席。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大会会场掠影

继大会报告后,十个分会场同时上演。电子显微学的发展离不开相应仪器技术及应用的不断发展。十个分会场中的第一分会场“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第二分会场“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第六分会场“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第七分会场“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分别围绕电子显微学先关仪器技术及最新应用进展展开报告,以下为此四个会场的部分报告集锦,以飨读者。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第一、二、六、七会场掠影

第一分会场主题:“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浙江大学研究员 田鹤

报告题目:基于同轴电子全息电荷成像研究的尝试

田鹤表示,电荷、轨道、自旋及其有序化的关联规律,是多学科交叉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尺度、时间、精度等限制,实现电荷动力学研究已经成为电荷探索的迫切需求。接着围绕时空分辨难以兼顾、存在干扰/非本征分布、电荷动态成像难等电荷成像关键问题,分享了团队基于同轴电子全息电荷成像研究的尝试。最后关于如何实现电荷动力学行为与超快过程探测,提出超低束流电荷成像、无干扰本征电荷分布成像、超快过程电荷动力学等具有挑战的问题。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北京大学 杜进隆

报告题目:4D-EELS的一些应用实例

杜进隆在报告中介绍了用于表征局域声子色散分布和缺陷散射的四维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以及界面声子结构的测量。除了局域声子色散和缺陷散射外,4D-EELS数据集还提供了更多其它信息。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田学增

报告题目:三维原子成像方法与二维材料研究进展

田学增研究员表示AET是一种研究材料三维原子结构的通用工具,可以经过优化后使用在二维材料体系里;并首次研究了单个掺杂原子和缺陷造成局部键长键角的改变,以及应力分布,并极大地影响二维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结合sAET和单色校正EELS(MAC-EELS),首次从实验上发现界面处局域声子震动模式的存在和结构起源。

第二分会场主题:“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天津理工大学 常亮

报告题目: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空间电荷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ASSLIBs)以其优越的安全性和能够满足高能量/功率密度要求的巨大潜力,有望成为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然而,其电极/电解质界面的锂离子传输缓慢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挑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空间电荷层(SCL)、界面反应产生离子电阻产物、以及较差的物理接触。对此,常亮介绍了罗俊课题组在原位电池的加工制作、无TBO涂层的原位电池表征及分析和有TBO涂层的原位电池表征及分析方面的工作。相关研究实现了SCL对界面锂离子输运效应的原位可视化,并利用原位DPC-STEM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证明了在ASSLIBs中界面锂离子的积累。研究表明,原位演示在LCO包覆一层BTO能够降低SCL效应。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刘攀

报告题目:纳米多孔金属中的位错与原子扩散行为

纳米结构金属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单体纳米结构金属材料中的位错行为区别于宏观块体材料,所以研究表界面微观变形行为对理解提升纳米结构材料力学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刘攀教授对纳米多孔金属等的位错滑移与表面原子扩散、位错攀移与晶界原子扩散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南昌大学教授 费林峰

报告题目:先进功能性碳材料生长机理的原子尺度原位研究

费林峰教授的报告中介绍了原位电镜的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碳材料的研究进展。报告中利用原位TEM对先进碳材料的动态生长过程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观察,从微观上揭示了原位退火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的形貌和结构转变机制,该研究为理解碳纳米材料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结构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通过原位TEM可以更好地理解碳材料与化学反应、材料生长和表面工程相关的基本问题。

第六分会场主题:“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武汉大学教授 袁声军

报告题目:复杂量子体系的大尺度模拟及其在STM成像中的应用

袁声军教授在报告中介绍,Tipsi是一个开源的模拟软件包,用于各种tight-binding计算,范围从微观到宏观,内部模块包括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过渡金属二卤化物、黑磷、锑和分形;其他量子系统的应用可以通过简单地定义原子结构和tight-binding参数来实现。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复旦大学教授 吴施伟

报告题目:Defects in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monolayer

吴施伟教授报告中介绍了对晶界原子结构的研究,回答了“晶界是否导电?”、“为什么大多数dl/dV光谱都有间隙?”等问题;研究了能隙与边界长度的关系,探讨了衬底、掺杂和对称性的影响。

第七分会场主题:“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刘腾远

报告题目:双相不锈钢中微观变形机制研究

王培课题组研究了双相不锈钢中的微观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开始屈服时,开始产生应变和应力分配。当铁素体开始屈服时,在奥氏体晶粒中产生的应变扩展到相邻的铁素体晶粒中。当奥氏体与铁素体均发生屈服后,奥氏体与铁素体的相互作用更加明显。较软的奥氏体相会在变形过程中变成较硬的相,导致变形过程中两相之间更强列的动态应变应力分配。


大会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专题报道【点击报道专题链接】



相关仪器与技术,请点击专场 : 扫描电镜(SEM)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道:2021年10月15-17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龙泉厅隆重召开!大会吸引来自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电子显微学领域专家学者1300余人出席。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大会会场掠影

继大会报告后,十个分会场同时上演。电子显微学的发展离不开相应仪器技术及应用的不断发展。十个分会场中的第一分会场“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第二分会场“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第六分会场“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第七分会场“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分别围绕电子显微学先关仪器技术及最新应用进展展开报告,以下为此四个会场的部分报告集锦,以飨读者。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第一、二、六、七会场掠影

第一分会场主题:“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浙江大学研究员 田鹤

报告题目:基于同轴电子全息电荷成像研究的尝试

田鹤表示,电荷、轨道、自旋及其有序化的关联规律,是多学科交叉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尺度、时间、精度等限制,实现电荷动力学研究已经成为电荷探索的迫切需求。接着围绕时空分辨难以兼顾、存在干扰/非本征分布、电荷动态成像难等电荷成像关键问题,分享了团队基于同轴电子全息电荷成像研究的尝试。最后关于如何实现电荷动力学行为与超快过程探测,提出超低束流电荷成像、无干扰本征电荷分布成像、超快过程电荷动力学等具有挑战的问题。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北京大学 杜进隆

报告题目:4D-EELS的一些应用实例

杜进隆在报告中介绍了用于表征局域声子色散分布和缺陷散射的四维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以及界面声子结构的测量。除了局域声子色散和缺陷散射外,4D-EELS数据集还提供了更多其它信息。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田学增

报告题目:三维原子成像方法与二维材料研究进展

田学增研究员表示AET是一种研究材料三维原子结构的通用工具,可以经过优化后使用在二维材料体系里;并首次研究了单个掺杂原子和缺陷造成局部键长键角的改变,以及应力分布,并极大地影响二维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结合sAET和单色校正EELS(MAC-EELS),首次从实验上发现界面处局域声子震动模式的存在和结构起源。

第二分会场主题:“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天津理工大学 常亮

报告题目: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空间电荷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ASSLIBs)以其优越的安全性和能够满足高能量/功率密度要求的巨大潜力,有望成为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然而,其电极/电解质界面的锂离子传输缓慢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挑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空间电荷层(SCL)、界面反应产生离子电阻产物、以及较差的物理接触。对此,常亮介绍了罗俊课题组在原位电池的加工制作、无TBO涂层的原位电池表征及分析和有TBO涂层的原位电池表征及分析方面的工作。相关研究实现了SCL对界面锂离子输运效应的原位可视化,并利用原位DPC-STEM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证明了在ASSLIBs中界面锂离子的积累。研究表明,原位演示在LCO包覆一层BTO能够降低SCL效应。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刘攀

报告题目:纳米多孔金属中的位错与原子扩散行为

纳米结构金属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单体纳米结构金属材料中的位错行为区别于宏观块体材料,所以研究表界面微观变形行为对理解提升纳米结构材料力学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刘攀教授对纳米多孔金属等的位错滑移与表面原子扩散、位错攀移与晶界原子扩散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南昌大学教授 费林峰

报告题目:先进功能性碳材料生长机理的原子尺度原位研究

费林峰教授的报告中介绍了原位电镜的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碳材料的研究进展。报告中利用原位TEM对先进碳材料的动态生长过程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观察,从微观上揭示了原位退火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的形貌和结构转变机制,该研究为理解碳纳米材料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结构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通过原位TEM可以更好地理解碳材料与化学反应、材料生长和表面工程相关的基本问题。

第六分会场主题:“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武汉大学教授 袁声军

报告题目:复杂量子体系的大尺度模拟及其在STM成像中的应用

袁声军教授在报告中介绍,Tipsi是一个开源的模拟软件包,用于各种tight-binding计算,范围从微观到宏观,内部模块包括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过渡金属二卤化物、黑磷、锑和分形;其他量子系统的应用可以通过简单地定义原子结构和tight-binding参数来实现。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复旦大学教授 吴施伟

报告题目:Defects in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monolayer

吴施伟教授报告中介绍了对晶界原子结构的研究,回答了“晶界是否导电?”、“为什么大多数dl/dV光谱都有间隙?”等问题;研究了能隙与边界长度的关系,探讨了衬底、掺杂和对称性的影响。

第七分会场主题:“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仪器技术及应用专场集锦(中)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刘腾远

报告题目:双相不锈钢中微观变形机制研究

王培课题组研究了双相不锈钢中的微观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开始屈服时,开始产生应变和应力分配。当铁素体开始屈服时,在奥氏体晶粒中产生的应变扩展到相邻的铁素体晶粒中。当奥氏体与铁素体均发生屈服后,奥氏体与铁素体的相互作用更加明显。较软的奥氏体相会在变形过程中变成较硬的相,导致变形过程中两相之间更强列的动态应变应力分配。


大会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专题报道【点击报道专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