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著名美国化学家、质谱界泰斗Fred W. McLafferty逝世,享年98岁

进入 #一代质谱先驱的故事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美国化学家、全球著名麦克拉弗蒂重排反应(McLafferty rearrangement)的提出者、质谱界泰斗Fred W. McLafferty教授于近日逝世(1923-2021),谨此讣告。

笔者从社交媒体获悉,美国化学家、全球著名麦克拉弗蒂重排反应(McLafferty rearrangement)的提出者、质谱界泰斗Fred W. McLafferty教授于近日逝世(1923-2021),谨此讣告。

著名美国化学家、质谱界泰斗Fred W. McLafferty逝世,享年98岁

Fred W. McLafferty(1923-2021)

Fred McLafferty教授 在1959年报道了McLafferty重排反应(McLafferty rearrangement),属于质谱分析中的一种重排裂解反应。即具有γ-氢的侧链苯、烯烃、环氧化合物、醛、酮等化合物经六元环过渡态,使γ-氢转移至带有正电荷的原子上,同时在α,β原子间发生裂解,反应可以是自由基或离子机理。也因此McLafferty教授被誉为质谱界的泰斗。

Fred McLafferty教授于 1923 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但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上小学,1940 年从奥马哈北部高中毕业。McLafferty教授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直至 1943 年获得学士学位。二战期间他在欧洲担任步兵(在那里他获得了包括青铜之星和紫心勋章在内的高荣誉),战后于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1947 年获得硕士学位,1950 年在康奈尔大学威廉米勒正在攻读有机化学博士学位。作为一名研究生,他在爱荷华大学与 R. L. Shriner 一起学习,并于 1950 年加入陶氏化学,在那里他担任质谱和气相色谱的负责人。 1956 年,他成为陶氏在弗雷明汉东方研究实验室的主任。1964 年成为普渡大学化学教授,1968 年成为康奈尔大学德拜化学教授。他以在质谱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他在 1950 年代与 Roland Gohlke 首次将质谱与气相色谱技术结合起来。在陶氏,他开发了第一台 GC/MS 设备,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后来闻名学界的麦克拉弗蒂重排反应。 1998 年,他还开发了电子捕获解离 (ECD) 方法,即在气相中裂解成离子。在康奈尔大学,他开发了质谱数据及其评估的数据库,包括使用人工智能方法(包括 PBM 程序,基于质谱的概率匹配)等。

Fred McLafferty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2 年),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85 年)、美国科学促进会(1980 年)和 XL 学院的成员。他于 1996 年获得化学先驱奖,1999 年获得 Heyrovský 奖章,1992 年获得罗伯特·博伊尔分析科学奖,1985 年获得 JJ Thomson国际质谱学会金奖,1989年获得Frank H. Field 和 Joe L. Franklin 质谱学杰出成就奖,1971年美国化学会化学仪器奖、1999年Giulio Natta金奖、2001年瑞典化学会Torbern Bergman奖章、1985年Oesper奖、1986年SC Lind奖和1984年William H. 尼科尔斯奖章,2003年美国质谱学会的杰出贡献奖,2004年法国化学会Lavoisier奖、2006年国际蛋白质结构协会Pehr Edman 奖章、2012年东方分析论坛颁布的质谱领域杰出成就奖。他拥有内布拉斯加大学、普渡大学和列日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并且是意大利化学学会的名誉会员。

著名美国化学家、质谱界泰斗Fred W. McLafferty逝世,享年98岁

图源:ASMS社交媒体博文

著名美国化学家、质谱界泰斗Fred W. McLafferty逝世,享年98岁

图源:威斯康星大学葛瑛教授社交媒体博文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笔者从社交媒体获悉,美国化学家、全球著名麦克拉弗蒂重排反应(McLafferty rearrangement)的提出者、质谱界泰斗Fred W. McLafferty教授于近日逝世(1923-2021),谨此讣告。

著名美国化学家、质谱界泰斗Fred W. McLafferty逝世,享年98岁

Fred W. McLafferty(1923-2021)

Fred McLafferty教授 在1959年报道了McLafferty重排反应(McLafferty rearrangement),属于质谱分析中的一种重排裂解反应。即具有γ-氢的侧链苯、烯烃、环氧化合物、醛、酮等化合物经六元环过渡态,使γ-氢转移至带有正电荷的原子上,同时在α,β原子间发生裂解,反应可以是自由基或离子机理。也因此McLafferty教授被誉为质谱界的泰斗。

Fred McLafferty教授于 1923 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但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上小学,1940 年从奥马哈北部高中毕业。McLafferty教授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直至 1943 年获得学士学位。二战期间他在欧洲担任步兵(在那里他获得了包括青铜之星和紫心勋章在内的高荣誉),战后于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1947 年获得硕士学位,1950 年在康奈尔大学威廉米勒正在攻读有机化学博士学位。作为一名研究生,他在爱荷华大学与 R. L. Shriner 一起学习,并于 1950 年加入陶氏化学,在那里他担任质谱和气相色谱的负责人。 1956 年,他成为陶氏在弗雷明汉东方研究实验室的主任。1964 年成为普渡大学化学教授,1968 年成为康奈尔大学德拜化学教授。他以在质谱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他在 1950 年代与 Roland Gohlke 首次将质谱与气相色谱技术结合起来。在陶氏,他开发了第一台 GC/MS 设备,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后来闻名学界的麦克拉弗蒂重排反应。 1998 年,他还开发了电子捕获解离 (ECD) 方法,即在气相中裂解成离子。在康奈尔大学,他开发了质谱数据及其评估的数据库,包括使用人工智能方法(包括 PBM 程序,基于质谱的概率匹配)等。

Fred McLafferty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2 年),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85 年)、美国科学促进会(1980 年)和 XL 学院的成员。他于 1996 年获得化学先驱奖,1999 年获得 Heyrovský 奖章,1992 年获得罗伯特·博伊尔分析科学奖,1985 年获得 JJ Thomson国际质谱学会金奖,1989年获得Frank H. Field 和 Joe L. Franklin 质谱学杰出成就奖,1971年美国化学会化学仪器奖、1999年Giulio Natta金奖、2001年瑞典化学会Torbern Bergman奖章、1985年Oesper奖、1986年SC Lind奖和1984年William H. 尼科尔斯奖章,2003年美国质谱学会的杰出贡献奖,2004年法国化学会Lavoisier奖、2006年国际蛋白质结构协会Pehr Edman 奖章、2012年东方分析论坛颁布的质谱领域杰出成就奖。他拥有内布拉斯加大学、普渡大学和列日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并且是意大利化学学会的名誉会员。

著名美国化学家、质谱界泰斗Fred W. McLafferty逝世,享年98岁

图源:ASMS社交媒体博文

著名美国化学家、质谱界泰斗Fred W. McLafferty逝世,享年98岁

图源:威斯康星大学葛瑛教授社交媒体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