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将于2022年8月19-2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行业科技工作者征集论文(摘要)。
各有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
为促进颗粒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及助力人才成长,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承办,由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将于2022年8月19-2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
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行业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大会还将评选青年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投稿参会。
中国颗粒大会是应我会发展需要、继承我会历届学术年会的全国性高层次的颗粒学领域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大会同期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设备、产品及其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相关单位积极报名参展。
一、学术委员会
(1)学术委员会主席:李静海
(2)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朱庆山 陈运法 林鴻明*
(3)学术委员会顾问:
李 灿 孙世刚 马光辉 陈建峰 陈晓东 郭 雷 何鸣元 胡 英 李洪钟
李永旺 刘中民 彭 峰 王静康 谢在库 徐春明 余艾冰 袁 权 张锁江
(4)学术委员会委员(按音序排列,*为台湾代表)
安希忠 蔡 挺 蔡小舒 曹达鹏 曹军骥 曹少文 曹学武 常 津 陈 诚
陈建峰 陈建新 陈 岚 陈 鹏 陈前进 陈巧艳 陈胜利 陈晓东 陈学元
陈永奇 陈 煜 陈运法 程国安 楚锡华 邓德会 邓茂华* 冯 春 冯立纲
冯 胜 付信涛 付 艳 傅晓伟 傅彦培* 高思田 高 峡 高 原 葛广路
宫厚军 龚湘君 谷海峰 顾卫国 顾兆林 桂 南 郭 雷 郭庆杰 郭少军
韩永生 韩 召 郝红勋 郝新友 何鸣元 何 勤 何羽薇 何玉荣 侯曙光
胡富强 胡 钧 胡小烨 胡晓林 胡 英 胡宇光* 胡子平 黄 挺 黄肇瑞*
季顺迎 季松涛 贾春满 江燕斌 姜晓斌 金一政 库晓珂 李 春 李朝升
李春忠 李 泓 李江涛 李 力 李 攀 李 旗 李顺诚 李铁军 李 霞
李星国 李亚伟 李映伟 李永旺 李增和 李兆军 梁海伟 廖永红 林中魁*
刘宝丹 刘道银 刘福胜 刘俊杰 刘潜峰 刘如熹* 刘 伟 刘亚男 刘 宇
刘岳峰 刘兆清 刘中民 刘钟馨 刘忠文 陆 杰 陆 明 罗 坤 吕且妮
吕万良 吕友军 马建民 毛世瑞 梅其良 倪木一 牛风雷 潘良明 彭 峰
彭 威 秦和义 秦明礼 邱郁菁* 任 飞 邵刚勤 沈少华 沈义俊 宋锡滨
宋兴福 蘇程裕* 苏 敏 苏明旭 孙世刚 孙学军 孙中宁 谈玲华 谭援强
陶东平 陶绪堂 田庆国 佟立丽 王德忠 王等明 王海龙 王 昊 王 辉
王静康 王利民 王 亮 王 伟 王孝平 王辛龙 王新明 王学重 王彦飞
王玉金 王远航 王 勇 王兆霖 王震宇 韦文诚* 魏 飞 魏严淞 魏永杰
吴传斌 吴汉平 吴立敏 吴 伟 伍志鲲 席广成 夏宝玉 向中华 解荣军
谢在库 谢志鹏 徐春明 徐 林 徐 强 徐维林 徐文杰 徐锡金 徐喜庆
许传龙 许人良 许文祥 薛 琨 杨 柏 杨 超 杨 芳 杨 军 杨世亮
杨为佑 杨 文 杨艳辉 杨 毅 杨正红 杨志义 杨治华 尹大川 尹秋响
尹诗斌 于明州 于溯源 于新民 余 方 余 皓 元一单 袁 权 袁友珠
臧双全 曾海波 曾宇平 张炳森 张春桃 张国诚 张国军 张 洁 张立娟
张 强 张仁健 张铁锐 张伟儒 张现仁 张幸红 张亚培 张振杰 赵吉东
赵晓宁 赵永志 郑耿锋 郑宪清* 周 强 周 涛 周文刚 周已欣 周长灵
周志伟 朱庆山 朱晓阳 朱子新 邹晓新
二、组织委员会
(1)组织委员会主席:朱庆山 彭 峰
(2)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王体壮
(3)组织委员会委员
白红存 蔡 建 曹永海 陈常祝 陈 诚 陈 磊 陈鲁海 陈 琦 程新兵
褚良银 丁良鑫 邓培林 邓意达 杜 斌 冯广波 高 原 管小平 韩 召
洪长青 黄 玮 黄 欣 贾春满 康振烨 兰清泉 李 华 李嘉诚 李江涛
李 杰 李 静 李 攀 李晓明 李兆军 刘宝丹 刘丹彤 刘吉轩 刘俊杰
刘潜峰 刘瑞祥 刘晓雯 刘永卓 刘雨昊 刘兆清 刘钟馨 楼宏铭 卢思宇
罗俊明 吕页清 马晶晶 毛世瑞 穆华仑 聂保杰 欧阳婷 潘勤鹤 彭 峰
彭新文 朴洪宇 乔明曦 邵 奇 沈丹蕾 史晓磊 苏明旭 孙 臣 孙 婧
孙 伟 孙晓晖 唐 星 田红景 田庆国 田新龙 汪 伟 王 标 王春明
王东凯 王 辉 王利民 王林桂 王 娜 王 霆 王晓飞 王兴亚 魏严淞
武云飞 夏芸洁 夏志国 向茂乔 熊德华 徐 骥 徐锡金 许传龙 杨光星
杨 丽 杨 宁 杨增朝 叶 茂 尹俊连 余 皓 于明锐 于明州 喻 鹏
张 浩 张立娟 张 巧 张 宇 周 兰 周丽娜 周 玲 周素红 朱晓阳
三、学术分会场
第1分会场:颗粒计算
组织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分会主席:季顺迎、王利民、罗坤、安希忠、刘道银
学术秘书:刘晓雯,华南理工大学,liuxw2021@scut.edu.cn
会场简介:聚焦颗粒力学理论及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分会场为力学、化工、能源、冶金、海洋、岩土及土木工程等领域中从事颗粒计算方面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颗粒计算在基础理论、数值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
征文范围:(1)颗粒计算基本理论及数值方法;
(2)颗粒计算软件开发及算例验证;
(3)颗粒计算在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的应用。
第2分会场:氢能与燃料电池
组织单位:海南大学
分会主席:孙世刚
学术秘书:田新龙,海南大学,tianxl@hainanu.edu.cn,康振烨,海南大学,zkang@hainanu.edu.cn
会场简介:氢能和燃料电池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实现我国“碳减排”和“碳中和”的宏大目标,氢能和燃料电池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初,我国又把氢能技术列为国家未来六大产业之一,氢能和燃料电池都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次会议将邀请协会(学会)领导、院士、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发展、行业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总结国内外近期开发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先进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指导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升级,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期待专家老师和技术人员踊跃参加。
征文范围:电催化、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能制备及产业化装置等关键科学与技术。
第3分会场: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
组织单位: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分会主席:郝红勋
学术秘书:黄欣,天津大学,022-27403200,x_huang@tju.edu.cn
会场简介:分会场聚焦医药、食品、精细化工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工业结晶基础理论、结晶过程模型与模拟、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工业结晶过程强化与连续化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完善我国工业结晶领域整体理论基础,提升相关方向原始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加速相关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分论坛拟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等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
征文范围:(1)工业结晶基础理论;
(2)晶体产品形态调控、多晶型预测、筛选与精准制备;
(3)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
(4)工业结晶过程强化及连续化;
(5)结晶过程计算流体力学及多相混合过程研究等。
第4分会场: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科学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
分会主席:杨宁、叶茂、褚良银
学术秘书:管小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xpguan@ipe.ac.cn
会场简介:介尺度行为是由大量单元组成的系统在全局与个体之间的尺度上形成的复杂时空结构。介科学是研究介于时空“微尺度”和“宏尺度”之间的介尺度非均匀结构演化规律的科学,在自然、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开辟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探索认识传统学科的共性规律,孕育新的科学前沿;有助于综合整体论和还原论,探索不同知识体系中的共性原理,变革科研范式,揭示科学问题复杂性的根源,解决一系列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国际期刊《科学》指出,介科学是科学上的无人区,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多相反应过程的介尺度主要表现在分子到颗粒(包括气泡、液滴等)间的材料表界面时空尺度、以及颗粒到反应器整体间的颗粒聚团时空尺度。
征文范围:能源、材料、化工、生物等涉及多相反应过程中材料表界面和反应器/设备等不同层次上的介尺度问题。
会议专刊:化工学报,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Current Opin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第5分会场:双碳背景下的流态化技术及应用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葛蔚、王勤辉
学术秘书:王军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jwwang@ipe.ac.cn;熊勤刚,华南理工大学,qingangxiong@scut.edu.cn
会场简介:流态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循环流化床锅炉、煤化工、矿物加工等工业过程,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双碳”重大战略不但要求我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而且要求实现产业结构和工业过程的转型升级,这为流态化技术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重大挑战。本分会场将探讨“双碳”背景下流态化技术的新发展、新应用,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同行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流态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征文范围:(1)流化床中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
(2)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
(3)流化床过程强化技术;
(4)流态化及相关技术的工业应用。
第6分会场:颗粒助力“双碳”:CO2捕集与催化转化新途径
组织单位:宁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分会主席:郭庆杰
学术秘书:刘永卓,青岛科技大学,0532-84022506,yzliu@qust.edu.cn;马晶晶,宁夏大学,mjj_1022@163.com
会场简介:“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而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直接方式。作为二氧化碳最大排放源,煤炭等化石能源燃烧CO2捕集技术有燃烧前捕集、燃烧中捕集和燃烧后捕集,它们的应用前景主要受制于其捕集成本,化学链、CO2吸附、膜分离等技术具有潜在优势。捕集的二氧化碳主要有封存和利用两种形式,而催化转化制备大宗化学品更具有应用前景。本分会场聚焦面向烟气源、工业源、空气源等不同来源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技术,追踪CO2吸附颗粒、催化颗粒、载体颗粒等捕集和转化颗粒最新进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模式。
征文范围:(1)CO2吸附材料;
(2)化学链技术;
(3)CO2其他分离方法;
(4)CO2活化技术;
(5)CO2-FT合成;
(6)CO2捕集-转化耦合技术;
(7)多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
第7分会场:微纳气泡特性及其应用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
分会主席:胡钧、李兆军、李攀、张立娟
学术秘书:张立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zhanglijuan@sari.ac.cn
会议秘书:王兴亚,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wangxingya@zjlab.org.cn;周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01062521688,lzhou19@ipe.ac.cn
会场简介:专委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立,目前会员已经近300人。微纳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在近二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一新兴领域。在我国微纳米气泡技术已经在环境治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工业清洗、消毒杀菌、医学成像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独树一帜、效果出色。专委会的成立旨在加强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高效研发和推广。目前专委会已批准成立7个示范性基地,在国内汇集了一批兴趣浓厚、勇于钻研、乐于分享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微纳米气泡事业更好的造福人类不懈奋斗!本次分会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成功经验。
征文范围:(1)微纳气泡基本性质;
(2)微纳米气泡产生技术;
(3)微纳气泡检测技术;
(4)微纳气泡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应用;
(5)企业家论坛。
第8分会场:生物气溶胶
组织单位:北京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分会主席:要茂盛、安太成
学术秘书:申芳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fxshen@buaa.edu.cn
会场简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作用在国内外已形成共识,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快速监测和控制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空气中除了可能有新冠病毒,还悬浮着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和生物来源的物质,统称为生物气溶胶,在室外和室内环境空气中无处不在,对人体和环境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关注。对生物气溶胶开展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改善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征文范围:生物气溶胶(包括新冠病毒)采集、检测、灭活、分析及其在大气科学、室内环境和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第9分会场: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
组织单位: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宁波诺丁汉大学、清华大学
分会主席:刘明言、杨宁、杨晓钢、王铁峰
学术秘书:马永丽,天津大学,022-27404614,mayl@tju.edu.cn
会场简介:气-液、液-固和气-液-固流动系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例如,气-液鼓泡塔、气-液(固)浆态床、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反应装置系统等,可用作多相反应器;汽-液沸腾、汽-液冷凝、泥状颗粒污垢沉积和微纳材料功能表面等涉及到化工等过程工业;对于软物质颗粒,例如: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涉及食品、生物和医药等行业领域等。这些多相流的共同特征之一是都存在连续或离散的液相以及真实的相界面,从而形成了易变形、易聚并和易破碎的真实气泡和液滴等软物质颗粒流,使其在流动、混合、传递以及反应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涉及的科学及应用问题可加以详细探讨。
征文范围:包括以绿色低碳过程工业为目标的气液固多相流基础及应用内容。具体涉及:
(1)气液鼓泡流及浆态床;
(2)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
(3)池沸腾和流动沸腾;
(4)蒸汽冷凝;
(5)泥状颗粒污垢表面上的沉积及微纳功能表面抑制;
(6)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软物质颗粒流;
(7)其他含液多相颗粒流。
第10分会场: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崔福德
学术秘书:石凯,南开大学,pharmparticle@126.com
会场简介:本会场交流主题以工业药剂学及高端制剂的研究为中心,广泛征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技术工作者以及在校学生的学术论文,展示其研究成果及新进展、新动态和新成果等。非常欢迎粉体加工技术及设备、药用辅料、以及粉体表征仪器(晶形、粒子形状大小、流动性、压缩成形性等)方面的专家们及企业针对粉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广泛交流,以期提高药物制剂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生产性。本次分会将是药物制剂领域与粉体技术沟通的盛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交流的盛会,理论联系实际的盛会,中国工业药剂学产业化交流的盛会。
征文范围:(1)粉体技术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2)粉体性质的测试技术与研究进展;
(3)药用辅料的粉体性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新型制剂设备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5)制剂颗粒质量表征与控制;
(6)在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粉体性质的在线测定与控制策略;
(7)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过渡的难点与关键问题;
(8)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的产业化前景与难点;
(9)基于功能性粒子设计的高端制剂。
第11分会场:能源存储颗粒创造美好未来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魏飞、张强
学术秘书:程新兵,东南大学,chengxb@seu.edu.cn
会场简介:能源存储颗粒分会场结合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技术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能源存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练颗粒与能源存储的前沿研究方向,确定相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
征文范围:(1)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电容器、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相关材料);
(2)能源颗粒的表征技术;
(3)能源颗粒的应用及产业化。
第12分会场: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彭峰、余皓、刘兆清
学术秘书:王浩帆,华南理工大学,whf@scut.edu.cn;杜磊,广州大学,lei.du@gzhu.edu.cn
会场简介: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分会场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催化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光、电、热催化的前沿理念和创新技术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练能源催化的前沿研究方向,推动基于颗粒材料的能源催化技术在能源高效利用、CO2催化转化、电化学合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通过学术思想的碰撞催生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新理念与新技术。
征文范围:与能源转化、利用相关的:
(1)光催化;
(2)电催化;
(3)热催化;
(4)光电催化。
第13分会场:发光颗粒照亮未来
组织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
分会主席:曾海波
学术秘书:李晓明,南京理工大学,lixiaoming@njust.edu.cn
会场简介:发光材料的应用在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从照明显示到医疗诊断再到防伪探测等等,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上,新型发光颗粒的开发与完善依然是国际研究领域及应用行业的前沿热点,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钙钛矿量子点、碳纳米颗粒和荧光金属团簇为代表的纳米发光颗粒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稀土荧光粉在材料体系、波长范围、发光特性等的发展也有目共睹,此外,有机发光颗粒和无机金属卤化物及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大的关注。经过两年的发展,相关领域更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分会场将为这些领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促进交叉合作,为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征文范围:(1)半导体发光颗粒(镉基、铟基、钙钛矿等量子点,及其他微纳米发光材料);
(2)稀土发光颗粒(照明、显示用稀土发光颗粒、长余辉发光颗粒、特种功能发光颗粒等);
(3)碳及有机发光材料(碳荧光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有机发光材料等);
(4)团簇发光颗粒;
(5)发光光谱、发光器件、发光应用及产业化。
第14分会场:超微颗粒材料及应用(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费广涛、林鸿明(台湾)、艾德生
学术秘书:刘潜峰,清华大学,liuqianfeng@tsinghua.edu.cn;徐锡金,济南大学,sps_xuxj@ujn.edu.cn
会场简介:超微颗粒材料及应用分会是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界及产业界一直致力于超微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定期系统性地总结学界和企业界在超微颗粒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超微颗粒学科在能量转换与存储、环境修复、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促进海峡两岸本领域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增强产业界与学术界的产学研合作,超微颗粒材料及应用分会为2022年8月19-2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的分会场之一。我们竭诚欢迎海峡两岸从事超微颗粒制备、表征及应用开发研究的科技人员及企业界朋友们踊跃与会,交流研究成果,为本学科的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共同持续促进海峡两岸相关领域学者的友谊,为提升海峡两岸的科技水平和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征文范围:(1)超微纳颗粒的制备理论、工艺及改性技术(尤其是分散技术);
(2)超微颗粒在能量转换与存储、环境修复、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3)超微颗粒测试、标准分析中的基础问题;
(4)超微粉体产业化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第15分会场:氮化物粉体、制品及应用——制造业升级背景下的新机遇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
分会主席:李江涛、张伟儒
学术秘书:韩召,安徽工业大学,authan@163.com;向茂乔,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mqxiang@ipe.ac.cn;陈常祝,山东工陶院,chzhchen@126.com
会场简介:氮化物材料种类丰富,性能多样,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驱动下,在制造业升级、不断向高端领域迈进的背景下,以氮化硅、氮化铝、氮化硼为代表的氮化物系列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面临众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本次会议邀请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制造业升级背景下氮化物材料研究和应用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征文范围:(1)氮化物粉体的制备、后处理与检测分析;
(2)氮化物陶瓷的制备、应用与评价;
(3)氮化物涂层和薄膜的制备、应用与评价;
(4)氮化物领域的其他研究和应用。
第16分会场:核电厂气溶胶行为研究
组织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
分会主席:于溯源、周涛、牛风雷、魏严淞、王辉
学术秘书:孙婧,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010-88022429,sunjing@cnpe.cc
会场简介:在“碳中和”和“碳达峰”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基础性现代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一般工业设施相比,核电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放射性。在核电厂事故期间,放射性物质以气体、蒸汽、气溶胶的形式释放,其中气溶胶是放射性物质的主要载体。为实现核电“安全与高效”发展,需要对核电厂事故状态下的气溶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核电厂气溶胶行为研究”分会场邀请相关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及监管审评部门的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就核电厂的气溶胶行为进行研讨交流,推动核安全研究,促进核电厂持续发展。
征文范围:(1)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内气溶胶的生成、生长及输运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2)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内气溶胶的再悬浮和再汽化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3)安全壳内气溶胶生长、输运及沉积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4)放射性气溶胶去除措施研究;
(5)气溶胶与安全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
(6)核电厂气溶胶行为计算分析程序开发与验证;
(7)核电厂气溶胶行为先进数值算法研究。
第17分会场:陶瓷粉体及其复合材料设计、评价与应用
组织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工陶院
分会主席:张幸红、张国军、王玉金、周长灵
学术秘书:董顺,哈尔滨工业大学,0451-86412259,dongshun@hit.edu.cn;程源,哈尔滨工业大学,cy6810@hit.edu.cn
会场简介:先进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等一系列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以及发电、核能、化工等民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在陶瓷粉体及其复合材料的科学理论、技术开发以及产业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陶瓷粉体及其复合材料的科学和战略地位,在未来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和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本分会场将从陶瓷粉体、陶瓷基复合材料、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极端环境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评价与应用等技术角度出发,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研讨,探索陶瓷粉体及其复合材料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稳步推动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创新发展。
征文范围:(1)陶瓷粉体设计、评价与应用;
(2)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评价与应用;
(3)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评价与应用;
(4)极端环境复合材料设计、评价与应用。
第18分会场:颗粒特性与测试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北京粉体技术协会
分会主席:葛宝臻、董青云、沈建琪、张福根、周素红、张文阁、韩鹏
学术秘书:魏永杰,河北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yj.wei@163.com;周骛,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usst_wzhou@163.com
会场简介:分会场面向颗粒测试方法研究、测试仪器开发与生产、测试技术与仪器应用、测试标准制定等领域,邀请和组织专家、技术人员针对我国粉体、液态和气态颗粒测试研究与应用开展研讨,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实现成果转化,深化颗粒测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推动我国颗粒测试技术及相关领域标准化等工作。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专业培训、科技咨询、产学研合作等活动,扶持以激光粒度测试仪器等为主导产品的国内颗粒测试品牌企业。
征文范围:(1)微米、纳米颗粒测试理论及新进展;
(2)颗粒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及创新成果;
(3)颗粒关键参数的测试理论与验证;
(4)颗粒测试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5)颗粒在线测试技术及应用;
(6)颗粒测试技术标准化;
(7)颗粒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开发;
(8)其它颗粒测试技术与应用。
第19分会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颗粒物质力学
组织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分会主席:康毅力、许成元、林冲
学术秘书:郭昆,西南石油大学,02883032118,1459069176@qq.com
会场简介:石油和天然气仍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赖的主要能源,保证油气安全供给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天然气作为最清洁低碳、灵活高效的化石能源,更是中国能源体系由高碳向低碳、零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与颗粒物质相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普遍存在。颗粒物质力学与颗粒多相流理论是油气井工作液调控、钻井防漏堵漏、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水力铺砂压裂、暂堵转向压裂/酸化、地层出砂、煤粉运移、微粒运移等的理论基础之一。本会场围绕油气勘探开发中涉及的颗粒材料力学、颗粒体系结构与强度、颗粒多相流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开展讨论交流,以期建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颗粒物质力学学科新方向,并石油与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征文范围:(1)油气井防漏堵漏颗粒材料;
(2)水力压裂颗粒材料;
(3)钻井岩屑床;
(4)油气井工作液与储层保护颗粒材料;
(5)油气井出砂与防砂;
(6)油气层微粒与煤粉运移堵塞。
第20分会场:碳中和目标下的气溶胶科学发展和未来趋势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分会主席:曹军骥、李顺诚、王新明、顾兆林、张仁健
学术秘书:武云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wuyf@mail.iap.ac.cn;夏芸洁,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xiayunjie1992@163.com
会场简介: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向全世界郑重承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碳中和必将给我国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也势必对气溶胶性质、气溶胶与天气气候相互作用产生重要影响。本分会场将聚焦碳中和目标下的气溶胶科学问题,展示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进展,探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我国大气气溶胶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服务于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大战略。
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气溶胶基本特性(物理、化学、光学、辐射)及来源解析;
(2)气溶胶的发生、采样、监测、分析技术;
(3)气溶胶动力学;
(4)气溶胶对气候、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5)气溶胶污染与控制;
(6)大气颗粒物污染形成机制及协同控制。
第21分会场:吸入递送与疾病治疗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王震宇、李旗、陈永奇、李铁军
学术秘书:邵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王晓飞 ,上海欧米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iddchina@126.com
会场简介: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前身为2013年11月在中国南京成立的民间公益组织“全国吸入给药联盟”。吸入颗粒专委会成员主要包括吸入药物基础研究、药品研发、质量控制、制剂生产、安全性评价、临床药理、临床应用等领域的生产企业、高校院所、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士。吸入颗粒专委会以国家政府机关制定的相关药品法律法规政策为导向,以推进中国吸入给药行业的发展,提高国内吸入药物的研发,产品技术标准和临床应用,加快与国际同行业接轨作为创建目标。
征文范围:(1)吸入疫苗;
(2)大分子吸入颗粒技术;
(3)干粉吸入颗粒新工艺;
(4)吸入产品中颗粒的表征与质量;
(5)吸入装置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6)鼻用颗粒技术的研究;
(7)吸入药物的临床研究;
(8)吸入颗粒的安全性评价。
第22分会场:颗粒制备、处理与应用前沿问题研讨——第十五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研讨会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制备与处理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沈志刚、骆广生、郑水林、王燕民
学术秘书:张晓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10-82317916,zhangxiaojing@buaa.edu.cn;蔡楚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10-82316642,ccj@buaa.edu.cn
会场简介:为总结和交流近两年来我国颗粒制备与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颗粒制备、处理与应用前沿热点问题,促进同行之间的成果交流,同期举办第十五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研讨会。本分会场主要涉及颗粒制备、处理与应用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纳米颗粒、化工颗粒、矿物颗粒、功能性颗粒等各种颗粒的制备与后处理,以及颗粒在二维材料、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
征文范围:(1)颗粒制备方法或理论的新进展(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纳米颗粒、化工颗粒、矿物颗粒、功能性颗粒等各种颗粒的制备);
(2)颗粒后处理方法或技术的新进展(包括但不限于采用物理或化学方式进行颗粒的表面改性、分散、球形化、分级等后处理工序);
(3)颗粒在各领域应用的新进展(包括但不限于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
第23分会场:医药颗粒及标准化
组织单位:江苏省颗粒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
分会主席:朱华旭
学术秘书:王欢,江苏省颗粒学会,025-85509178,jskl_org@163.com
会场简介:通过主题演讲、展位展示和交流等形式,解答医药颗粒制备工艺及实际生产难点,剖析医药时政热点及发展方向,展示最新医药颗粒艺设备,搭建以颗粒为契机的创新交流、项目对接、人才聚集平台,促进行业的创新发展。
征文范围:(1)医药颗粒制备、表征及应用;
(2)中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工;
(3)生物制药;
(4)制药机械及包装设备;
(5)颗粒标准化宣贯。
第24分会场:第二届天然和仿生颗粒论坛——向自然学习,造智能颗粒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会主席:魏炜、戈钧 、平渊、马光辉
学术秘书:岳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hyue@ipe.ac.cn;吕岩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lvyanlin@ipe.ac.cn;王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wangshuang@ipe.ac.cn
会场简介:天然颗粒在催化、靶向递送和感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而通过向天然学习,利用合成、组装等手段获得可以模拟自然界巧妙结构或者功能的仿生颗粒,也成为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前沿热点。然而,如何实现天然颗粒的高值化利用以及人造颗粒的高性能优化设计/功能模拟,离不开颗粒学与仿生学等基础学科巧妙融合以及高精尖技术手段的开发/应用,这也是本会场聚焦的关键问题。
征文范围:天然和仿生颗粒的提取、合成、改造、表征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固定化酶、病毒样颗粒等生物大分子基颗粒,细菌、酵母等微生物颗粒,囊泡、外泌体等细胞型颗粒,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理化性质仿生、合成过程仿生以及功能仿生颗粒。
第25分会场:“双碳”目标下的未来颗粒技术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制备与处理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李春忠,宋少先
学术秘书:江宏亮,华东理工大学,jhlworld@ecust.edu.cn; 李宇航,华东理工大学,yuhangli@ecust.edu.cn;贾菲菲,武汉理工大学,feifeijia@whut.edu.cn
会场简介: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化石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以及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能源化工新体系。相关颗粒技术的发展对提高能源化工过程效率具有重要地位。面向双碳目标,对未来颗粒制备、表征及应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分会场面向“双碳”目标的未来颗粒技术中的关键挑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练基础前沿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产业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推动未来颗粒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产业应用中的发展。
征文范围:(1)颗粒制备、表征及应用过程科学基础;
(2)能源化工过程中颗粒技术新进展;
(3)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化颗粒技术;
(4)颗粒原位表征技术;颗粒应用过程强化;
(5)清洁能源颗粒技术;碳储存颗粒技术;
(6)环境矿物材料;二氧化碳矿化颗粒技术;
(7)选矿和冶金过程中颗粒技术新进展。
四、同期论坛及研讨会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lasma & Fine Bubbles (ISPFB2022)
Organization: Chinese Society of Particu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Donghua University, Southeast University and Hainan University
General Chair: Jun Hu, Yoshikawa Kiyoshi
It is our honor to announc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lasma & Fine Bubbles (ISPFB2022; former ISHPMNB renamed) will be held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Haikou, China), August 22-23, 2022. This event is hosted by Chinese Society of Particu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Donghua University, Southeast University and Hainan University together.
This symposium is initiated further to provide an open forum for the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 of the most current status of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versatile fields of plasma and fine bubbles applied to agriculture, aquaculture and food safety etc. Since 2017, the symposium has been successfully held in Chieng Mai (twice, Thailand), Iwate (Japan), Ayutthay (Thailand) and online for the fifth and is becoming an influential academic event in East Asia. In 2022, The symposium will bring the world’s lead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rs and technologists together to share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related to plasma and fine bubble R&D.
Topics will cover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s related to plasma and fine bubble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 aquaculture, food safety, medical fields and a host of other fields.
Call for papers: Basic Science on Plasma & Fine Bubbles; Technologies of Plasma & Fine Bubbles; The Applications of Plasma & Fine Bubbles.
Website: https://ispfb2022.scimeeting.cn/en/web/index/
Secretariat: Dr Pan Li, Tongji University, E-mail: lipan@tongji.edu.cn. Dr Lijuan Zhang,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E-mail: zhanglijuan@sari.ac.cn
The International Multiphase Flow Technology Forum
Organiz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Chinese Society of Particuology
General Chair: Raffaella Ocone
IMFTF focus: The International Multiphase Flow Technology Forum (IMFTF) aims at facilitating the academic exchange and experience sharing worldwide. Its main objectives are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fostering collaborations among researchers. IMFTF is dedicated to multiphase technologies that can be extended to wide scale knowledges and methodologies for fundamental research reference. It is known that there still are many potential contents hidden in multiphase flow. Meanwhile,with great progress of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present problems of multiphase flow should be well addressed by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IMFTF hopes to stimulate communication and make effort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such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area. IMFTF welcomes discussion and aims at expanding the boundaries of knowledge that needed to solve challenging problems.
Call for papers: IMFTF2022 will focus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Multiphase Flows, Bubbly and Droplet Flows, Particle-laden Flows, Turbulence in Multiphase Flow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 Reactive Multiphase Flows, Granular Media, Fluidization, Cavitation, Nucleation, Mixing, Collision, Agglomeration and Breakup and Flow Instabilities.
New version of multiphase flow in process engineering
Abstract Submission: https://www.csp.org.cn/meeting/CCPT12/divisions.php#topic125
Secretariat: Jun Yao,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Tel. +86-17710098569; E-mail: yaojun@cup.edu.cn
中国颗粒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2022年度会议及标准审查会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主席:李兆军、周素红
会议内容:(1)秘书处年度工作报告;(2)审查团体标准《颗粒技术 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锰铁锂》;(3)会议总结及下一年度工作规划。
学术秘书:朱晓阳,国家纳米科学中心,010-82545517,zhuxy@nanoctr.cn
五、会议征文
中国颗粒学术年会各分会场同时征文,具体要求如下:
1. 征文地址:https://www.csp.org.cn/meeting/CCPT12/,注册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会务组(黄巧,010-82544962,13718757572,klxh_meeting@ipe.ac.cn)。
2. 论文要求为详细摘要,稿件请采用Word排版,详见格式见附件1。
3. 论文截止日期为:2022年7月4日。
六、注册费用:
代表类型 | 提前缴费(2022年7月04日及以前) | 正常缴费(2022年7月04日后,包含会议现场) |
非会员用户 | 2200元 | 2400元 |
普通会员 | 2100元 | 2300元 |
学生会员 | 1700元 | 1900元 |
请通过会议网站完成会议注册和缴费:https://www.csp.org.cn/meeting/CCPT12/
会议代表可通过线上支付(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或者现场刷卡的形式付款。
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中国颗粒学会,0200004509014413416
团队成员满5人或以上可享受:会议注册费每人减200元优惠!
注:(1)烦请在网上注册并填写发票抬头及单位税号;(2)团队参会优惠费用由会务组韩老师手动修改,请直接联系韩老师(xzhan@ipe.ac.cn,13269656065,010-62647647);(3)注册费支付若选择银行转账,请务必在会议网站登陆后上传缴费凭证,缴费状态会在5~10个工作日内人工核对确认后更新,如长时间未更新,请直接联系韩老师。
七、会议赞助和同期展览(8月19日布展,20-21日全天展览)
大会同期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设备、产品及其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相关单位积极报名参展。
联系人:李京红(010-62647647,13801242411,klxh@ipe.ac.cn)
更多信息请前往会议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CCPT12/a2136.html?sourceid=79
八、大会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
学会奖励包括科技奖、人才奖和专项奖将在大会上组织颁奖,并且在年会期间将评选出“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青年报告奖、优秀墙报奖”。会后将推荐优秀摘要至《能源前沿》、《颗粒学报》、《能源化学》、《化工学报》、《化工进展》、《绿色能源与环境》、《绿色化学工程》、《储能科学与技术》、《中国粉体技术》、《过程工程学报》、《现代技术陶瓷》、《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等。
九、重要时间节点
2022年3月28日 | 会议第一轮通知,注册投稿开放 |
2022年5月11日 | 会议第二轮通知 |
2022年6月06日 | 会议第三轮通知 |
2022年7月04日 | 会议论文(摘要)接收截止,早鸟价截止 |
2022年7月11日 | 审稿截止 |
2022年8月19日 | 会议报到、讲习班、换届会 |
2022年8月20-21日 | 学术会议 |
2022年8月22日 | 圆满离会(部分分会场、产学研对接) |
更多详情请关注学会公众号“中国颗粒学会”或登陆学会官网(www.csp.org.cn)查阅。
大会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CCPT12/
十、联系我们
中国颗粒学会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中国颗粒学会(100190)
电话/传真:010-82544962
会议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CCPT12/
微信公众平台:中国颗粒学会
会场协调:黄 巧(010-82544962,13718757572,klxh_meeting@ipe.ac.cn)
赞助展览:李京红(010-62647647,13801242411,klxh@ipe.ac.cn)
财务发票:韩秀芝(010-62647647,13521432868,xzhan@ipe.ac.cn)
来源于:中国颗粒学会
热门评论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