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6月28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及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在北京天文馆4D科普剧场隆重开讲,约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现场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张渝英女士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张渝英女士在致辞中说到:“色谱百家讲坛”是一项极具创意的科技活动,活动采用分站全国巡讲的方式举办,每站均邀请色谱领域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院士、专家演讲,力图达到普及色谱知识、推动色谱技术大规模推广的目的。北京站是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的第二站,首站已于5月31日杭州开讲,卢佩章院士、姚守拙院士、张玉奎院士等十几位颇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得到普遍热烈的欢迎,使与会者获益匪浅,相信在北京站也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主任张晓强先生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先生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主任张晓强先生及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先生也先后致辞,他们均对该活动的举办表示了赞赏,“色谱百家讲坛”将为色谱技术的传播、传承建立有效的渠道,同时也希望相关行业人士关注、重视和积极参与其中。

  此次色谱百家讲坛——北京站邀请了老一辈色谱专家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陆婉珍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傅若农教授、中科院化学所竺安研究员分别对色谱发展历史、气相固定相发展历史及毛细管电泳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陆婉珍院士

  陆婉珍院士介绍到,从1908年Tswell应用柱色谱法分离了植物色素开始,色谱诞生。此后,1944年Consden发展了纸色谱;1949年Macllean等制作了薄层色谱(TLC);1950年Martin及Synge提出了气相色谱法;1956年Stahl开发了TLC涂布法;1968年在高压输液泵质量提高下,液相色谱出现;1975年离子色谱出现,并且成为液相色谱发展最快的种类;1979年毛细管电泳(CZE)出现;1980年出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但发展缓慢;1990年人们开始注意电色谱(CE)的应用。而色谱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及应用之广是惊人的,其优势在于:分离效率高、各种样品均可用色谱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及可以与其他仪器联用。同时陆婉珍院士还认为仪器厂商对色谱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谈到色谱技术发展给我们的启示,陆婉珍院士表示,100年来色谱技术的发展史是按照S曲线在不断发展的,只有当一种新的技术被采用后才进入第二个发展期(第二个S曲线)。以气相色谱发展历史为例,气相色谱经历了4个发展期:第一个发展期的推动技术是填充柱气相色谱;第二个发展期的推动技术是高效毛细管色谱及各种检测器的出现;第三个发展期的推动技术是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应用;第四个发展期的推动技术是自动进样器的应用。那么对于发展已经较成熟的色谱技术,未来如何发展,陆婉珍院士认为也应遵循这样的规律,期待新的技术的出现。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北京理工大学傅若农教授

  傅若农教授在报告中说到,气相色谱(GC)技术历经60余年发展已十分成熟,近几年GC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新的GC固定相研究、全二维GC、快速/便携/微型GC。而在GC固定相方面,常用的固定相有6种,其中5%苯基二甲基硅氧烷使用最多,据傅若农教授对近几年期刊文章的统计显示,约50%的文章中使用了该种类的固定相。而GC固定相的研究热点是:室温离子液体GC固定相,但还没有商品化的产品;含金属离子的GC固定相,如金属络合物、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环糊精衍生物GC固定相,用于手性分离,是比较成功的研究,已经有商品化产品;纳米材料做GC固定相,如碳纳米管、金纳米材料等。

  傅若农教授认为,尽管研究者还在不断进行GC固定相研究,但趋于冷却,近年这些研究热点都没能最终形成商品化产品,而前20多年的研究热点环糊精衍生物GC固定相近几年衰落。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中科院化学所竺安研究员

  竺安研究员是我国较早从事毛细管电泳研究的学者。据竺安研究员介绍:“最初毛细管电泳使用的是不锈钢毛细管,由于60-70年代,中国钢铁紧缺和制造不锈钢毛细管困难,因此该项技术在中国并没有被关注;而后国外展出了使用玻璃毛细管的毛细管色谱仪。而我们之所以关注这项技术是因为当时液相色谱在分离大分子时效率低,于是1979年买了毛细管电泳仪,开始从事毛细管等速电泳研究;但由于毛细管等速电泳峰容量有限,1981年开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的研究。虽然我本人没有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培养了一批从事毛细管电泳研究的人员。” 竺安研究员还强调说,“正如陆婉珍院士所说,学科的发展也是呈现S型曲线,我们在毛细管电泳发展的初期就进行了研究,抓住了好的方向。”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邹汉法研究员 邓玉林教授 邱月明副院长

  此外,色谱百家讲坛——北京站还邀请了中青年专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邹汉法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邱月明副院长就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和新技术、生命科学中的色谱技术、食品安全和色谱技术标准化等进行了介绍。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曹磊博士 祝立群博士 管振喜博士

  此次色谱百家讲坛——北京站还得到了岛津、珀金埃尔默、安捷伦、赛默飞世尔、布鲁克、普析、北京明尼克、利穗等厂商的支持,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曹磊博士、珀金埃尔默祝立群博士、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管振喜博士还分别介绍了各自公司在推动色谱技术进步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各自公司在色谱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厂商展示现场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6月28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及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在北京天文馆4D科普剧场隆重开讲,约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现场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张渝英女士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张渝英女士在致辞中说到:“色谱百家讲坛”是一项极具创意的科技活动,活动采用分站全国巡讲的方式举办,每站均邀请色谱领域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院士、专家演讲,力图达到普及色谱知识、推动色谱技术大规模推广的目的。北京站是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的第二站,首站已于5月31日杭州开讲,卢佩章院士、姚守拙院士、张玉奎院士等十几位颇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得到普遍热烈的欢迎,使与会者获益匪浅,相信在北京站也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主任张晓强先生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先生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主任张晓强先生及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先生也先后致辞,他们均对该活动的举办表示了赞赏,“色谱百家讲坛”将为色谱技术的传播、传承建立有效的渠道,同时也希望相关行业人士关注、重视和积极参与其中。

  此次色谱百家讲坛——北京站邀请了老一辈色谱专家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陆婉珍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傅若农教授、中科院化学所竺安研究员分别对色谱发展历史、气相固定相发展历史及毛细管电泳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陆婉珍院士

  陆婉珍院士介绍到,从1908年Tswell应用柱色谱法分离了植物色素开始,色谱诞生。此后,1944年Consden发展了纸色谱;1949年Macllean等制作了薄层色谱(TLC);1950年Martin及Synge提出了气相色谱法;1956年Stahl开发了TLC涂布法;1968年在高压输液泵质量提高下,液相色谱出现;1975年离子色谱出现,并且成为液相色谱发展最快的种类;1979年毛细管电泳(CZE)出现;1980年出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但发展缓慢;1990年人们开始注意电色谱(CE)的应用。而色谱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及应用之广是惊人的,其优势在于:分离效率高、各种样品均可用色谱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及可以与其他仪器联用。同时陆婉珍院士还认为仪器厂商对色谱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谈到色谱技术发展给我们的启示,陆婉珍院士表示,100年来色谱技术的发展史是按照S曲线在不断发展的,只有当一种新的技术被采用后才进入第二个发展期(第二个S曲线)。以气相色谱发展历史为例,气相色谱经历了4个发展期:第一个发展期的推动技术是填充柱气相色谱;第二个发展期的推动技术是高效毛细管色谱及各种检测器的出现;第三个发展期的推动技术是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应用;第四个发展期的推动技术是自动进样器的应用。那么对于发展已经较成熟的色谱技术,未来如何发展,陆婉珍院士认为也应遵循这样的规律,期待新的技术的出现。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北京理工大学傅若农教授

  傅若农教授在报告中说到,气相色谱(GC)技术历经60余年发展已十分成熟,近几年GC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新的GC固定相研究、全二维GC、快速/便携/微型GC。而在GC固定相方面,常用的固定相有6种,其中5%苯基二甲基硅氧烷使用最多,据傅若农教授对近几年期刊文章的统计显示,约50%的文章中使用了该种类的固定相。而GC固定相的研究热点是:室温离子液体GC固定相,但还没有商品化的产品;含金属离子的GC固定相,如金属络合物、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环糊精衍生物GC固定相,用于手性分离,是比较成功的研究,已经有商品化产品;纳米材料做GC固定相,如碳纳米管、金纳米材料等。

  傅若农教授认为,尽管研究者还在不断进行GC固定相研究,但趋于冷却,近年这些研究热点都没能最终形成商品化产品,而前20多年的研究热点环糊精衍生物GC固定相近几年衰落。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中科院化学所竺安研究员

  竺安研究员是我国较早从事毛细管电泳研究的学者。据竺安研究员介绍:“最初毛细管电泳使用的是不锈钢毛细管,由于60-70年代,中国钢铁紧缺和制造不锈钢毛细管困难,因此该项技术在中国并没有被关注;而后国外展出了使用玻璃毛细管的毛细管色谱仪。而我们之所以关注这项技术是因为当时液相色谱在分离大分子时效率低,于是1979年买了毛细管电泳仪,开始从事毛细管等速电泳研究;但由于毛细管等速电泳峰容量有限,1981年开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的研究。虽然我本人没有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培养了一批从事毛细管电泳研究的人员。” 竺安研究员还强调说,“正如陆婉珍院士所说,学科的发展也是呈现S型曲线,我们在毛细管电泳发展的初期就进行了研究,抓住了好的方向。”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邹汉法研究员 邓玉林教授 邱月明副院长

  此外,色谱百家讲坛——北京站还邀请了中青年专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邹汉法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邱月明副院长就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和新技术、生命科学中的色谱技术、食品安全和色谱技术标准化等进行了介绍。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曹磊博士 祝立群博士 管振喜博士

  此次色谱百家讲坛——北京站还得到了岛津、珀金埃尔默、安捷伦、赛默飞世尔、布鲁克、普析、北京明尼克、利穗等厂商的支持,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曹磊博士、珀金埃尔默祝立群博士、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管振喜博士还分别介绍了各自公司在推动色谱技术进步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各自公司在色谱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

色谱百家讲坛全国巡讲—北京站开讲

厂商展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