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颁奖现场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2023年4月8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的大礼堂将此荣誉授予了马季铭教授,表彰马季铭先生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在胶体稳定性、纳米材料等方向的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房喻和克吕士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磊共同颁发了克吕士杯终身成就奖的奖杯、证书和奖金。现场,北京大学齐利民老师替马季铭教授代领了奖项。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获奖人介绍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马季铭,男,1938年1月出生,河北昌黎人,汉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62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之后师从傅鹰教授读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1981年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lehigh 大学工作二年。1996-2004年任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学科委员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学科组组长。

马季铭教授一直从事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讲授“胶体化学”、“分散体系物理化学”、“胶体稳定性理论”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合作编写了《胶体化学基础》、《表面化学》,翻译了《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等教材与专著。他在教学中注意深入浅出和讲授的系统性,深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科学研究中,他系统地研究过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水溶性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混合吸附及其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这在医药、食品、化工、采油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

对胶体稳定性的研究是胶体化学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季铭教授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发现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胶束对胶体稳定性起着与溶液中自由高分子相似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胶体变得稳定或不稳定。这是文献中首次明确指出自由胶束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重视。

严谨、务实和创新是马季铭教授治学的座右铭。他认为:成功来自于勤奋。要将大胆创新的思想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往期回顾

2019年7月29日上午在无锡正式举行的第十七界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上,首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由江龙院士获得,李灿院士亲自颁发终身成就奖的奖杯、证书和奖金,并由黄建滨主任和王磊总经理陪同。该奖用于表彰江龙院士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在水煤浆、强化采油和高浓度胶体分散体系流动与稳定性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在仿生酶膜、仿视觉薄膜、DNA生物传感器和纳米颗粒制备、组装和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等领域的创造性工作。

2022年1月17日上午,第二届克吕士杯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以线上形式将此荣誉授予了杨孔章教授,表彰杨孔章先生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在活性白土、石化工业催化剂研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在Langmuir-Blodgett膜、功能有序分子膜构筑与效能等领域的创造性工作。郝京诚教授作为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向杨孔章先生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来源于:克吕士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颁奖现场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2023年4月8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的大礼堂将此荣誉授予了马季铭教授,表彰马季铭先生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在胶体稳定性、纳米材料等方向的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房喻和克吕士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磊共同颁发了克吕士杯终身成就奖的奖杯、证书和奖金。现场,北京大学齐利民老师替马季铭教授代领了奖项。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获奖人介绍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马季铭,男,1938年1月出生,河北昌黎人,汉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62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之后师从傅鹰教授读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1981年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lehigh 大学工作二年。1996-2004年任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学科委员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学科组组长。

马季铭教授一直从事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讲授“胶体化学”、“分散体系物理化学”、“胶体稳定性理论”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合作编写了《胶体化学基础》、《表面化学》,翻译了《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等教材与专著。他在教学中注意深入浅出和讲授的系统性,深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科学研究中,他系统地研究过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水溶性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混合吸附及其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这在医药、食品、化工、采油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

对胶体稳定性的研究是胶体化学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季铭教授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发现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胶束对胶体稳定性起着与溶液中自由高分子相似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胶体变得稳定或不稳定。这是文献中首次明确指出自由胶束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重视。

严谨、务实和创新是马季铭教授治学的座右铭。他认为:成功来自于勤奋。要将大胆创新的思想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颁奖典礼 | 第三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往期回顾

2019年7月29日上午在无锡正式举行的第十七界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上,首届克吕士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由江龙院士获得,李灿院士亲自颁发终身成就奖的奖杯、证书和奖金,并由黄建滨主任和王磊总经理陪同。该奖用于表彰江龙院士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在水煤浆、强化采油和高浓度胶体分散体系流动与稳定性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在仿生酶膜、仿视觉薄膜、DNA生物传感器和纳米颗粒制备、组装和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等领域的创造性工作。

2022年1月17日上午,第二届克吕士杯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终身成就奖以线上形式将此荣誉授予了杨孔章教授,表彰杨孔章先生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在活性白土、石化工业催化剂研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在Langmuir-Blodgett膜、功能有序分子膜构筑与效能等领域的创造性工作。郝京诚教授作为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向杨孔章先生颁发了奖杯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