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进入 #2023地矿研讨会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办期刊《岩矿测试》携手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8月24日组织召开新一期“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能够获取详实准确的矿石和矿物数据信息,掌握区域内矿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阐明岩石矿物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进而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决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为促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办期刊《岩矿测试》携手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8月24日组织召开新一期“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邀请多位致力于地质、环境等领域理论技术与应用创新的实践者,围绕国内外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开展研讨。欢迎大家积极参会。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点击此处链接报名听会

注: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


 会议日程 

8月24日,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上)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嘉宾

09:00--09:30

地质实验测试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思考

刘大文(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

09:30--10:00

LA-MC-ICP-MS微区硫化物Fe-Cu-S同位素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张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副研究员)

10:00--10:30

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在地质及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陈帅(牛津仪器 应用科学家)

10:30--11:00

正确认识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李小犁(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

11:00--11:30

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在矿产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赵伟(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所长/研究员)

8月24日,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下)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嘉宾

14:00--14:30

激光原位微区U-Pb和Lu-Hf定年技术

吴石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4:30--15:00

光学显微镜在地质及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姚永朋(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15:00--15:30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联用技术在岩矿分析中的应用

宋文磊(西北大学 副教授)

15:30--16:00

短脉宽超快速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在地质及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栗斌(上海仪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16:00--16:30

电子探针分析稀土矿物的难点与重点

陈振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报告嘉宾 

(按报告顺序)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刘大文,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副局级)。理学博士,研究员,物化遥正高级工程师,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AEG)会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科技部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地质与勘探(中文)》审稿人。2012年被授予“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现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健康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

专业方向:应用地球化学,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区域成矿学,地质调查国际合作。

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二等奖6项、中国矿业大会组委会优秀组织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记三等功一次。2017年2月获苏丹矿业部颁发的表彰证书,2018年11月局获老挝矿业部颁发的合作奖状。累计发表中英文文章20余篇,出版专著3部。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张文,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研究员。

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工作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全岩整体元素测试前处理和微米级尺度下地质样品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精细、准确、高效表征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参考物质。创新性地提出氟化氢铵地质样品消解法,建立高效准确分析地质样品中主微量元素含量新技术;开发以锆石Zr稳定同位素为代表的高精度微区原位分析新方法,为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革新传统微区原位Pb同位素和Sr同位素分析技术,使分析测试精度提高2-4倍。开展微区元素及同位素参考物质人工合成技术,力图解决本学科长期缺乏基体匹配参考物质的瓶颈问题。作为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参加基金委或科技部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篇,与他人合作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以上论文共他引2182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软件著作权1项。现任国际SCI期刊《Atomic Spectroscopy》编委、《Frontiers in Chemistry》编委、《地球科学》(中英文版)青年编委。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陈帅,博士,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

2015年3月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材料工学专攻,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研究超细晶亚稳态奥氏体钢的相变诱发塑性和马氏体相变。毕业后先后在钢铁公司和材料分析公司从事钢铁产品开发以及高纯材料分析等工作。2018年加入牛津仪器,主要负责EDS、WDS、EBSD、OP的推广及技术支持。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李小犁,博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

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莫斯科国立大学(中俄联合培养),2007年硕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2013年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完成博士后工作留校任职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变质岩石学、成因矿物学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6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8篇。出版俄文学术专著1部。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赵伟,博士,研究员,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测试与应用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金属、非金属矿产分析测试标准化。

主持及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工作4项、国家公益性科研专项及山东省科研项目近10余项;主持研制国家级标准物质10类共计50余个;制定自然资源行业标准3项,其中钛铁矿等标准物质及标准方法填补了国内外此类标准物质的空白,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吴石头,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17年博士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2018年入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LA-(MC)-ICP-MS分析方法研发及其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1)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磷钇矿、磷灰石和石榴石等富镥矿物的激光微区Lu-Hf定年方法,极大地拓宽了微区可定年矿物的范围;(2) 通过系统优化和改进质谱仪硬件,使得仪器灵敏度提升5-10倍。基于此,开发了激光微区方解石U-Pb定年技术,将锆石U-Pb定年空间分辨率提升至5-16mm,建立了微区超低含量元素分析方法;(3) 研制了3个安山岩微区元素/同位素标准物质(ARM-1、ARM-2、ARM-3)和3个天然玻璃元素/Pb同位素标准物质(OJY-1、OH-1、OA-1),丰富了现有微区分析标准物质数据库。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获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人才称号(2022)。担任《地球化学》青年编委(2022—2025),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9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主持翻译英文著作1部。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姚永朋,材料工程硕士,现为徕卡显微系统工业显微镜应用工程师。负责徕卡工业显微镜技术支持工作,在制样及显微观察等方面经验丰富。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宋文磊,博士,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稀土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

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1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4—2016年在北京大学和2016—2019年在捷克孟德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兼职捷克布尔诺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2016—2019年),2019年入职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曾为德国地学中心(GFZ)访问学者和欧盟地平线计划稀土稀有金属成矿项目组(Horizon 2020 HiTech AlkCarb)成员。现为中国稀土学会第七届稀土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国际SCI论文40余篇,论文总被引1500余次(据谷歌学术数据)。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栗斌,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目前在上海仪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一职,负责多条仪器产品线的技术支持工作,从事原子光谱仪及相关产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有超过10年以上的经验。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陈振宇,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矿物学与微束分析技术应用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参加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和科技部条件平台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写微束分析国家标准5项。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秘书,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参会指南 

1、进入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oanalysis230824/)进行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8月23日。

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

4、会议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10-51654077-8285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

5、赞助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10-51654077-8309  邮箱:zhangjy@instrument.com.cn)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能够获取详实准确的矿石和矿物数据信息,掌握区域内矿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阐明岩石矿物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进而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决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为促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办期刊《岩矿测试》携手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8月24日组织召开新一期“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邀请多位致力于地质、环境等领域理论技术与应用创新的实践者,围绕国内外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开展研讨。欢迎大家积极参会。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点击此处链接报名听会

注: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


 会议日程 

8月24日,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上)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嘉宾

09:00--09:30

地质实验测试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思考

刘大文(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

09:30--10:00

LA-MC-ICP-MS微区硫化物Fe-Cu-S同位素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张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副研究员)

10:00--10:30

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在地质及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陈帅(牛津仪器 应用科学家)

10:30--11:00

正确认识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李小犁(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

11:00--11:30

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在矿产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赵伟(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所长/研究员)

8月24日,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下)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嘉宾

14:00--14:30

激光原位微区U-Pb和Lu-Hf定年技术

吴石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4:30--15:00

光学显微镜在地质及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姚永朋(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15:00--15:30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联用技术在岩矿分析中的应用

宋文磊(西北大学 副教授)

15:30--16:00

短脉宽超快速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在地质及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栗斌(上海仪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16:00--16:30

电子探针分析稀土矿物的难点与重点

陈振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报告嘉宾 

(按报告顺序)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刘大文,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副局级)。理学博士,研究员,物化遥正高级工程师,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AEG)会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科技部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地质与勘探(中文)》审稿人。2012年被授予“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现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健康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

专业方向:应用地球化学,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区域成矿学,地质调查国际合作。

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二等奖6项、中国矿业大会组委会优秀组织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记三等功一次。2017年2月获苏丹矿业部颁发的表彰证书,2018年11月局获老挝矿业部颁发的合作奖状。累计发表中英文文章20余篇,出版专著3部。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张文,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研究员。

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工作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全岩整体元素测试前处理和微米级尺度下地质样品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精细、准确、高效表征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参考物质。创新性地提出氟化氢铵地质样品消解法,建立高效准确分析地质样品中主微量元素含量新技术;开发以锆石Zr稳定同位素为代表的高精度微区原位分析新方法,为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革新传统微区原位Pb同位素和Sr同位素分析技术,使分析测试精度提高2-4倍。开展微区元素及同位素参考物质人工合成技术,力图解决本学科长期缺乏基体匹配参考物质的瓶颈问题。作为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参加基金委或科技部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篇,与他人合作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以上论文共他引2182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软件著作权1项。现任国际SCI期刊《Atomic Spectroscopy》编委、《Frontiers in Chemistry》编委、《地球科学》(中英文版)青年编委。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陈帅,博士,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

2015年3月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材料工学专攻,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研究超细晶亚稳态奥氏体钢的相变诱发塑性和马氏体相变。毕业后先后在钢铁公司和材料分析公司从事钢铁产品开发以及高纯材料分析等工作。2018年加入牛津仪器,主要负责EDS、WDS、EBSD、OP的推广及技术支持。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李小犁,博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

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莫斯科国立大学(中俄联合培养),2007年硕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2013年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完成博士后工作留校任职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变质岩石学、成因矿物学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6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8篇。出版俄文学术专著1部。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赵伟,博士,研究员,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测试与应用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金属、非金属矿产分析测试标准化。

主持及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工作4项、国家公益性科研专项及山东省科研项目近10余项;主持研制国家级标准物质10类共计50余个;制定自然资源行业标准3项,其中钛铁矿等标准物质及标准方法填补了国内外此类标准物质的空白,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吴石头,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17年博士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2018年入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LA-(MC)-ICP-MS分析方法研发及其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1)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磷钇矿、磷灰石和石榴石等富镥矿物的激光微区Lu-Hf定年方法,极大地拓宽了微区可定年矿物的范围;(2) 通过系统优化和改进质谱仪硬件,使得仪器灵敏度提升5-10倍。基于此,开发了激光微区方解石U-Pb定年技术,将锆石U-Pb定年空间分辨率提升至5-16mm,建立了微区超低含量元素分析方法;(3) 研制了3个安山岩微区元素/同位素标准物质(ARM-1、ARM-2、ARM-3)和3个天然玻璃元素/Pb同位素标准物质(OJY-1、OH-1、OA-1),丰富了现有微区分析标准物质数据库。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获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人才称号(2022)。担任《地球化学》青年编委(2022—2025),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9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主持翻译英文著作1部。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姚永朋,材料工程硕士,现为徕卡显微系统工业显微镜应用工程师。负责徕卡工业显微镜技术支持工作,在制样及显微观察等方面经验丰富。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宋文磊,博士,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稀土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

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1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4—2016年在北京大学和2016—2019年在捷克孟德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兼职捷克布尔诺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2016—2019年),2019年入职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曾为德国地学中心(GFZ)访问学者和欧盟地平线计划稀土稀有金属成矿项目组(Horizon 2020 HiTech AlkCarb)成员。现为中国稀土学会第七届稀土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国际SCI论文40余篇,论文总被引1500余次(据谷歌学术数据)。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栗斌,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目前在上海仪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一职,负责多条仪器产品线的技术支持工作,从事原子光谱仪及相关产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有超过10年以上的经验。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陈振宇,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矿物学与微束分析技术应用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参加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和科技部条件平台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写微束分析国家标准5项。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秘书,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参会指南 

1、进入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oanalysis230824/)进行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

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24日召开

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8月23日。

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

4、会议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10-51654077-8285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

5、赞助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10-51654077-8309  邮箱:zhangjy@instrume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