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进入 #2023食品突发安全事件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日前福建省消委会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开展比较试验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样品涉瑞幸、星巴克……

日前福建省消委会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开展比较试验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样品涉瑞幸、星巴克等多家品牌……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上图部分抽检样品

本次比较试验,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进行采样(其中线下30款,线上29款),样品涉及瑞幸、星巴克、 幸运咖、COTTI COFFEE等20个市面主流品牌,包括了美式咖啡、拿铁和风味拿铁等不同品类,基本涵盖市面在售的现制现售咖啡产品。

本次比较试验针对样品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反式脂肪酸、总糖、咖啡因、丙烯酰胺等8个项目进行测试。从本次测试结果情况看:

1.59款样品均未检出含有反式脂肪酸(低于0.0013g/100g的检出限)。

2.在蛋白质、脂肪等项目检测中,大部分产品检出量较稳定,基本符合国家健康饮食推荐要求,咖啡中添加的奶及奶制品质量较好。

3.在能量、糖分、咖啡因、丙烯酰胺等检测项目中,各家产品检测结果差别较大,值得研究探讨和消费者关注。

在本次59款样品中,能量检测结果有高有低,其中一杯咖啡能量高于一个成年女性一天所需能量的1/6;样品中有2款美式咖啡和2款拿铁标称为“无糖”,但经检测,其中2款拿铁样品含糖量超过标准对“无糖”规定的最高限量值;咖啡因检测显示其中4款样品的咖啡因含量低于200mg/kg,在提神作用上略显逊色;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59款样品中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目前我国暂未对咖啡中丙烯酰胺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丙烯酰胺到底是什么?真的会致癌吗?

丙烯酰胺主要在某些食物经高温处理的过程中产生。

2002年由瑞典研究人员首次报告在油炸或烘焗食物中会产生大量丙烯酰胺。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食物(尤其是含丰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较低的植物性食物)在>120℃的烹调条件下会大量自然产生,采用水蒸煮时较少产生,未经烹调的食物中含量很低。

不同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设立的专家委员会(JECFA),将来自24个国家的6752个检测数据,按照食物类别统计出丙烯酰胺的含量如下表显示。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丙烯酰胺真的致癌吗?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四类致癌物中,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类致癌作用证据有限。很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丙烯酰胺与肾癌、子宫内膜癌、头颈部肿瘤有关,不过这些致癌性也只是“疑似”。

根据2010年国际《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第48期)一项研究结果,丙烯酰胺导致致癌时的剂量为2.6~16μg/kg.day(1微克是1克的一百万分之一),即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摄入丙烯酰胺156微克(156微克=2.6 微克×60)就达到致癌的量。

依据上表煮咖啡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为13 μg/kg进行换算,也就是需要每天喝12 kg的咖啡,才会喝到致癌剂量。我们每天真能喝完12 kg的咖啡吗?答案显而易见。离开剂量说毒性都是“耍流氓”,说致癌性也是一样。但适当控制一下有害物的摄入量总是没错的!

国内丙烯酰胺管理条例

2005年,原卫生部发布了《关于降低丙烯酰胺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的公告》,说明了丙烯酰胺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并提出了降低建议。2012年,国家风险评估发布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风险评估报告,为生产商和家庭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提供指导。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关于《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控制规范》的相关条例已于2019年立项(参考2019年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目前正在制定中。

相关检测标准解读

现性国家标准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为:GB 5009.2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该标准2014年实施,适用于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

第一法:稳定同位素稀释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第二法:稳定同位素稀释的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标准下载: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GB 5009.2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pdf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日前福建省消委会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开展比较试验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样品涉瑞幸、星巴克等多家品牌……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上图部分抽检样品

本次比较试验,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进行采样(其中线下30款,线上29款),样品涉及瑞幸、星巴克、 幸运咖、COTTI COFFEE等20个市面主流品牌,包括了美式咖啡、拿铁和风味拿铁等不同品类,基本涵盖市面在售的现制现售咖啡产品。

本次比较试验针对样品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反式脂肪酸、总糖、咖啡因、丙烯酰胺等8个项目进行测试。从本次测试结果情况看:

1.59款样品均未检出含有反式脂肪酸(低于0.0013g/100g的检出限)。

2.在蛋白质、脂肪等项目检测中,大部分产品检出量较稳定,基本符合国家健康饮食推荐要求,咖啡中添加的奶及奶制品质量较好。

3.在能量、糖分、咖啡因、丙烯酰胺等检测项目中,各家产品检测结果差别较大,值得研究探讨和消费者关注。

在本次59款样品中,能量检测结果有高有低,其中一杯咖啡能量高于一个成年女性一天所需能量的1/6;样品中有2款美式咖啡和2款拿铁标称为“无糖”,但经检测,其中2款拿铁样品含糖量超过标准对“无糖”规定的最高限量值;咖啡因检测显示其中4款样品的咖啡因含量低于200mg/kg,在提神作用上略显逊色;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59款样品中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目前我国暂未对咖啡中丙烯酰胺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丙烯酰胺到底是什么?真的会致癌吗?

丙烯酰胺主要在某些食物经高温处理的过程中产生。

2002年由瑞典研究人员首次报告在油炸或烘焗食物中会产生大量丙烯酰胺。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食物(尤其是含丰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较低的植物性食物)在>120℃的烹调条件下会大量自然产生,采用水蒸煮时较少产生,未经烹调的食物中含量很低。

不同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设立的专家委员会(JECFA),将来自24个国家的6752个检测数据,按照食物类别统计出丙烯酰胺的含量如下表显示。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丙烯酰胺真的致癌吗?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四类致癌物中,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类致癌作用证据有限。很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丙烯酰胺与肾癌、子宫内膜癌、头颈部肿瘤有关,不过这些致癌性也只是“疑似”。

根据2010年国际《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第48期)一项研究结果,丙烯酰胺导致致癌时的剂量为2.6~16μg/kg.day(1微克是1克的一百万分之一),即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摄入丙烯酰胺156微克(156微克=2.6 微克×60)就达到致癌的量。

依据上表煮咖啡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为13 μg/kg进行换算,也就是需要每天喝12 kg的咖啡,才会喝到致癌剂量。我们每天真能喝完12 kg的咖啡吗?答案显而易见。离开剂量说毒性都是“耍流氓”,说致癌性也是一样。但适当控制一下有害物的摄入量总是没错的!

国内丙烯酰胺管理条例

2005年,原卫生部发布了《关于降低丙烯酰胺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的公告》,说明了丙烯酰胺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并提出了降低建议。2012年,国家风险评估发布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风险评估报告,为生产商和家庭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提供指导。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关于《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控制规范》的相关条例已于2019年立项(参考2019年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目前正在制定中。

相关检测标准解读

现性国家标准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为:GB 5009.2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该标准2014年实施,适用于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

第一法:稳定同位素稀释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第二法:稳定同位素稀释的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标准下载:

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涉及多个知名品牌!GB 5009.2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