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斯坦德集团: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之变

导读:斯坦德集团历经10年发展成为山东最大的民营检测机构,年服务客户超过13万家,深度融入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以及高端化工等重点产业链

既是评判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裁判”,更充当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研发“军师”

斯坦德集团: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之变

斯坦德集团历经10年发展成为山东最大的民营检测机构,年服务客户超过13万家,深度融入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以及高端化工等重点产业链

既是评判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裁判”,更充当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研发“军师”,传统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正在悄然变化。

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斯坦德检测认证产业园,小到化妆品、药物、医疗器械,大到轨道交通零部件、国产大飞机新材料……检测人员运用各种标准为市场把关,服务贯穿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为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作为从青岛成长起来的山东最大民营检测机构,斯坦德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验检测、分析研发、计量校准、认证服务、产品质量鉴定、知识产权等综合型科技服务,年服务客户超过13万家,

由政府主导到市场开放

从电子电器到医学健康,再到食品、环境、建筑工程、工业装备等,检验检测几乎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据权威机构估计,检验检测服务市场规模一般为下游产品产值的0.1%-0.8%,经济越发达则占比越高。

检验检测“存在感”如此之强,但民营检测机构的异军突起不过是近年来的事。

按照企业性质划分,检测机构可以分为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内部检测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三类。中国检验检测行业起步较晚,早期检测业务主要由政府主导,以地方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主。随着国家质量认证体系不断完善、检测市场准入逐步放宽、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始蓬勃发展,其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独立性及公正性特点,被市场各方广泛接受。

2014年,国家发布《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这也成为斯坦德集团投身检验检测领域的重要契机。

“斯坦德集团创始团队成员来自山东本土,创业初期从事橡胶制品成分分析、配方改进等。”斯坦德集团联合创始人何晓伟告诉记者,“在对接客户过程中,我们发现检测需求旺盛,恰逢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全面放开,由此公司将业务延伸到这一领域,涉足轨道交通、消费品、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业务。”

斯坦德集团: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之变

检验检测需要用到大量专业设备。

创业10年来,斯坦德集团成功打造以生物医药及生命科学领域服务为引擎,生态环境、综合贸易为支撑,创新服务为根本的战略布局,朝着世界一流检测研发机构的目标进发。

由“小散弱”到集约化

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检测机构数量快速膨胀,行业呈现“小散弱”的格局。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突破5.4万家,服务产值超过4000亿元。这5万多家机构户均营业收入仅为740万元,绝大部分业务单一,服务半径以所在地为主。以机动车安检为例,上万家机构各自为政,没有头部企业,可见行业竞争之激烈。

随着行业推进集约化整合,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开始凸显——头部检测机构通过设立分支、并购、上市等方式提升市场份额,行业13%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75%以上的营业收入。

斯坦德集团就是全国化经营布局的头部代表。从2018年起,斯坦德集团围绕青岛、天津、苏州、广州四大中心进行市场开拓和区域布局,设立专业实验基地和全资子公司,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区域。其中,在青岛布局总部园区,在广州布局化妆品和大健康,在苏州布局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及创新服务,形成多领域多行业近地服务的品牌效应。

检验检测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特征,每进入一个新产业或新领域都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建立专业实验室。检测的种类越多,投入的人力物力就越多,这是行业走集约化发展的另一大动力。

在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斯坦德集团总部园区,超过800人的全职检测团队多为医学、材料、化学等专业出身,实验室里的设备可以用“价值连城”形容,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如果只局限于单一领域,比如建筑工程检测,很容易受到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大型检测机构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多元化、集团化和全国化布局。”在何晓伟看来,检验检测研发机构的多元化快速发展,需要借助资本力量来升级投入和收并购,从而做大做强。

斯坦德集团: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之变

斯坦德集团工作人员正在检测。

去年,斯坦德集团完成C轮融资,由弘晖基金、金浦投资、元山基金、青岛高新创投等共同投资,资金用于加快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推动新业务线落地,进一步提升集团检测研发综合实力。

由评判质量到技术服务

检验检测属于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是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升级的重要一环。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持续催生检验检测新需求。检测机构的职能早已不限于确认质量是否合格,而是从研发设计环节就开展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

最典型的是生物医药,一款新药从临床前实验到临床研究,再到新药申请、批准上市、上市后检测,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检测机构。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检测机构扮演了重要的辅助角色。

在斯坦德集团规划的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综合贸易、创新服务五大板块中,生物医药是一直以来深耕的核心板块,集团累计协助医药企业完成2000余项各类药物注册申报。以研发外包服务(CRO)为例,集团子公司斯坦德科创承担药物研究试验和申报注册等工作,帮助药企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此外,在医药研发测试过程中,斯坦德科创研发的注射剂、口服剂等产品也作为技术成果向医药企业进行转化。

另一个典型领域是绿色低碳。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之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少企业希望能够核算碳排放量。基于这样的产业背景,斯坦德集团启动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基地建设,拓展绿色认证业务范围,开展碳排放管理员培训、绿色工厂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新业务。

“碳排放的检测、计量和认证备受企业关注。我们正在碳排放方面加强服务能力,为绿色低碳领域贡献斯坦德集团的力量。”何晓伟表示。


来源于:青岛日报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既是评判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裁判”,更充当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研发“军师”

斯坦德集团: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之变

斯坦德集团历经10年发展成为山东最大的民营检测机构,年服务客户超过13万家,深度融入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以及高端化工等重点产业链

既是评判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裁判”,更充当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研发“军师”,传统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正在悄然变化。

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斯坦德检测认证产业园,小到化妆品、药物、医疗器械,大到轨道交通零部件、国产大飞机新材料……检测人员运用各种标准为市场把关,服务贯穿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为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作为从青岛成长起来的山东最大民营检测机构,斯坦德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验检测、分析研发、计量校准、认证服务、产品质量鉴定、知识产权等综合型科技服务,年服务客户超过13万家,

由政府主导到市场开放

从电子电器到医学健康,再到食品、环境、建筑工程、工业装备等,检验检测几乎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据权威机构估计,检验检测服务市场规模一般为下游产品产值的0.1%-0.8%,经济越发达则占比越高。

检验检测“存在感”如此之强,但民营检测机构的异军突起不过是近年来的事。

按照企业性质划分,检测机构可以分为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内部检测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三类。中国检验检测行业起步较晚,早期检测业务主要由政府主导,以地方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主。随着国家质量认证体系不断完善、检测市场准入逐步放宽、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始蓬勃发展,其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独立性及公正性特点,被市场各方广泛接受。

2014年,国家发布《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这也成为斯坦德集团投身检验检测领域的重要契机。

“斯坦德集团创始团队成员来自山东本土,创业初期从事橡胶制品成分分析、配方改进等。”斯坦德集团联合创始人何晓伟告诉记者,“在对接客户过程中,我们发现检测需求旺盛,恰逢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全面放开,由此公司将业务延伸到这一领域,涉足轨道交通、消费品、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业务。”

斯坦德集团: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之变

检验检测需要用到大量专业设备。

创业10年来,斯坦德集团成功打造以生物医药及生命科学领域服务为引擎,生态环境、综合贸易为支撑,创新服务为根本的战略布局,朝着世界一流检测研发机构的目标进发。

由“小散弱”到集约化

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检测机构数量快速膨胀,行业呈现“小散弱”的格局。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突破5.4万家,服务产值超过4000亿元。这5万多家机构户均营业收入仅为740万元,绝大部分业务单一,服务半径以所在地为主。以机动车安检为例,上万家机构各自为政,没有头部企业,可见行业竞争之激烈。

随着行业推进集约化整合,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开始凸显——头部检测机构通过设立分支、并购、上市等方式提升市场份额,行业13%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75%以上的营业收入。

斯坦德集团就是全国化经营布局的头部代表。从2018年起,斯坦德集团围绕青岛、天津、苏州、广州四大中心进行市场开拓和区域布局,设立专业实验基地和全资子公司,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区域。其中,在青岛布局总部园区,在广州布局化妆品和大健康,在苏州布局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及创新服务,形成多领域多行业近地服务的品牌效应。

检验检测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特征,每进入一个新产业或新领域都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建立专业实验室。检测的种类越多,投入的人力物力就越多,这是行业走集约化发展的另一大动力。

在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斯坦德集团总部园区,超过800人的全职检测团队多为医学、材料、化学等专业出身,实验室里的设备可以用“价值连城”形容,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如果只局限于单一领域,比如建筑工程检测,很容易受到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大型检测机构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多元化、集团化和全国化布局。”在何晓伟看来,检验检测研发机构的多元化快速发展,需要借助资本力量来升级投入和收并购,从而做大做强。

斯坦德集团: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之变

斯坦德集团工作人员正在检测。

去年,斯坦德集团完成C轮融资,由弘晖基金、金浦投资、元山基金、青岛高新创投等共同投资,资金用于加快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推动新业务线落地,进一步提升集团检测研发综合实力。

由评判质量到技术服务

检验检测属于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是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升级的重要一环。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持续催生检验检测新需求。检测机构的职能早已不限于确认质量是否合格,而是从研发设计环节就开展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

最典型的是生物医药,一款新药从临床前实验到临床研究,再到新药申请、批准上市、上市后检测,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检测机构。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检测机构扮演了重要的辅助角色。

在斯坦德集团规划的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综合贸易、创新服务五大板块中,生物医药是一直以来深耕的核心板块,集团累计协助医药企业完成2000余项各类药物注册申报。以研发外包服务(CRO)为例,集团子公司斯坦德科创承担药物研究试验和申报注册等工作,帮助药企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此外,在医药研发测试过程中,斯坦德科创研发的注射剂、口服剂等产品也作为技术成果向医药企业进行转化。

另一个典型领域是绿色低碳。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之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少企业希望能够核算碳排放量。基于这样的产业背景,斯坦德集团启动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基地建设,拓展绿色认证业务范围,开展碳排放管理员培训、绿色工厂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新业务。

“碳排放的检测、计量和认证备受企业关注。我们正在碳排放方面加强服务能力,为绿色低碳领域贡献斯坦德集团的力量。”何晓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