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财政部: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需求

导读:2024年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及2024年的财政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有哪些相关政策值得关注?

2024年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及2024年的财政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有哪些相关政策值得关注?

一、总体财政政策

财政部: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需求

王东伟(徐想 摄)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4年财政政策重点之一,是着力持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力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二、减税降费政策

财政部: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需求

王建凡(徐想 摄)

2024年,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重点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强化政策供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创新资源配置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王东伟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近年来,国家财政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2018-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年均增长6.4%。与此同时,财政部还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财力有力的保障下, 2023年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加速布局建设,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一大批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2024年,财政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在政策的取向上,要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二是注重发挥需求牵引作用。要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迭代,落实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初期应用瓶颈。三是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整合优化相关财政专项,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攻关突破一批短板弱项技术。落实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带动更多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四是注重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支持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

第二方面,在经费使用上,要着力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这方面要做到“四强”:一是强基础。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强攻关。大力支持保障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布局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三是强力量。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支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四是强效能。加强项目、资金、人才、基地创新资源的统筹,全面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科技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王东伟表示,2023年,中央财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台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完善制造业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关键产业补短板强弱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比如,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保险补偿政策,中央财政对投保企业保费的80%给予补贴,累计支持了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市场应用。

二是大力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引导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到2023年底,带动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万余家。同时,充分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到去年底,中小基金已累计投资36支子基金,子基金累计投资金额达到477.6亿元,其中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金额占比达到70%以上。

2024年,财政部将围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引领作用,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的增信撬动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开拓,有力有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2024年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及2024年的财政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有哪些相关政策值得关注?

一、总体财政政策

财政部: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需求

王东伟(徐想 摄)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4年财政政策重点之一,是着力持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力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二、减税降费政策

财政部: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需求

王建凡(徐想 摄)

2024年,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重点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强化政策供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创新资源配置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王东伟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近年来,国家财政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2018-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年均增长6.4%。与此同时,财政部还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财力有力的保障下, 2023年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加速布局建设,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一大批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2024年,财政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在政策的取向上,要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二是注重发挥需求牵引作用。要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迭代,落实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初期应用瓶颈。三是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整合优化相关财政专项,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攻关突破一批短板弱项技术。落实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带动更多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四是注重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支持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

第二方面,在经费使用上,要着力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这方面要做到“四强”:一是强基础。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强攻关。大力支持保障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布局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三是强力量。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支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四是强效能。加强项目、资金、人才、基地创新资源的统筹,全面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科技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王东伟表示,2023年,中央财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台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完善制造业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关键产业补短板强弱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比如,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保险补偿政策,中央财政对投保企业保费的80%给予补贴,累计支持了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市场应用。

二是大力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引导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到2023年底,带动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万余家。同时,充分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到去年底,中小基金已累计投资36支子基金,子基金累计投资金额达到477.6亿元,其中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金额占比达到70%以上。

2024年,财政部将围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引领作用,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的增信撬动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开拓,有力有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