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关于提名和推荐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候选人的通知

近红外光谱分会

2024.02.20 点击0次

TA的文章

导读: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奖办法,计划在2024年7月底前完成第五届奖励的申请、提名和评选工作。诚挚邀请您提名候选人或由工作单位自荐申报。

红外光谱分会理事及相关单位:

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奖办法,计划在2024年7月底前完成第五届奖励的申请、提名和评选工作。诚挚邀请您提名候选人或由工作单位自荐申报。

现将提名的有关条件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奖励类别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设以下三种奖项:

1.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简称“陆婉珍贡献奖”):奖励为推动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每届奖励不超过2名,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每人3万元人民币。

2.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简称“陆婉珍科技奖”):奖励在我国近红外光谱理论、技术研发或应用中有重大创新性成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每届不超过2名,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每人3万元人民币。

3.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简称“陆婉珍青年奖”):奖励在我国近红外光谱理论、技术研发或应用中,有创新性研究成果的青年工作者,每届不超过3名,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每人1万元人民币。

二、被提名人(申请人)应满足的授奖条件

1. “陆婉珍贡献奖”授予下列人员:

(1)积极投身科技事业,为推动中国近红外光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2)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国籍不限。

2. “陆婉珍科技奖”授予下列人员:

(1)中国国籍、年龄不超过65周岁,即为1959年1月1日(含)后出生;

(2)科技贡献要达到下述要求之一:

①有重大的近红外光谱理论发现,该发现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显著性影响。

②在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制(包括整机、器件、测量附件等)或制造技术方面有创造发明,所研发的仪器在关键性能指标(如信噪比、稳定性、一致性等)上达到或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并进行了商品化生产和一定时间的实际应用。

③在光谱采集实验方法上有创造发明,用该方法获取的近红外光谱在重复性、信噪比、信息量等方面与现有方法相比有显著性提高。

④化学计量学方法上有原始性创新,所提出的方法用于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后,在预测准确性、计算速度、模型易维护性等方面与现有方法相比有显著性提高。

⑤在近红外光谱应用研究上有开拓性成果,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现场、快速或在线测量新分析对象或新分析指标,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校正模型,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应用验证,与已有分析方法相比,所提出新方法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能显著提高分析效率。

⑥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工业化项目实施中有突出贡献,解决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或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数据的利用提出了新思想,并经长时间实践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上述贡献对该项技术的后续广泛推广有显著意义。

3. “陆婉珍青年奖”授予下列人员:

(1)中国国籍、年龄不超过40周岁,即为1984年1月1日(含)后出生;

(2)科技成果要达到下述要求:

①在近红外光谱理论、技术研发或应用中有创新性研究成果。

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至少4篇以近红外光谱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或以第一发明人申请至少2项发明专利。

三、提名和申报要求

1.“陆婉珍贡献奖”由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以书面形式提名推荐,推荐材料格式不限,内容尽可能齐全、丰富,一式两份。

2. “陆婉珍科技奖”和“陆婉珍青年奖”由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提名推荐,也可由工作单位(一级单位)推荐申报,原则上每名理事每次提名候选人不超过1人。同一申请人只能由一个渠道申报。申报材料:带有推荐人签字或单位盖章的“陆婉珍科技奖”和“陆婉珍青年奖”申请表,以及专利证书、获奖证书、发表论文首页、专著封面和目录、项目鉴定证书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两份。

请提名人和申报单位坚持科学精神,秉持职业操守,对推荐的被提名人情况介绍做到客观、真实、公正。

四、时间要求

请于2024年5月30日前将“陆婉珍贡献奖”推荐材料、“陆婉珍科技奖”、“陆婉珍青年奖”申报材料寄给近红外光谱分会,并将PDF电子版文件(含附件材料)发送联系人邮箱。

“陆婉珍科技奖”和“陆婉珍青年奖”申请者须提交答辩PowerPoint文件电子版(PPT格式不限,主要介绍个人情况及取得的科研和应用成果),以及对应PPT文件的7分钟之内视频(须申请者本人主讲,视频格式mp4),并将电子版发送联系人邮箱。

纸质文件邮寄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2303室 李杰 收,邮编:100088。

联系人:刘慧颖lhy0008@sina.cn,13910775473

李 杰,lijie@cis.org.cn,13466764082

褚小立,cxlyuli@sina.com,13501215398

衷心感谢您对这项工作的支持!


附件:

        附件1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评奖办法.docx

        附件2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申请表.docx

        附件3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申请表.docx

        附件4 关于提名和推荐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候选人的通知.pdf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24年2月20日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红外光谱分会理事及相关单位:

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奖办法,计划在2024年7月底前完成第五届奖励的申请、提名和评选工作。诚挚邀请您提名候选人或由工作单位自荐申报。

现将提名的有关条件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奖励类别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设以下三种奖项:

1.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简称“陆婉珍贡献奖”):奖励为推动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每届奖励不超过2名,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每人3万元人民币。

2.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简称“陆婉珍科技奖”):奖励在我国近红外光谱理论、技术研发或应用中有重大创新性成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每届不超过2名,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每人3万元人民币。

3.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简称“陆婉珍青年奖”):奖励在我国近红外光谱理论、技术研发或应用中,有创新性研究成果的青年工作者,每届不超过3名,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每人1万元人民币。

二、被提名人(申请人)应满足的授奖条件

1. “陆婉珍贡献奖”授予下列人员:

(1)积极投身科技事业,为推动中国近红外光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2)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国籍不限。

2. “陆婉珍科技奖”授予下列人员:

(1)中国国籍、年龄不超过65周岁,即为1959年1月1日(含)后出生;

(2)科技贡献要达到下述要求之一:

①有重大的近红外光谱理论发现,该发现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显著性影响。

②在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制(包括整机、器件、测量附件等)或制造技术方面有创造发明,所研发的仪器在关键性能指标(如信噪比、稳定性、一致性等)上达到或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并进行了商品化生产和一定时间的实际应用。

③在光谱采集实验方法上有创造发明,用该方法获取的近红外光谱在重复性、信噪比、信息量等方面与现有方法相比有显著性提高。

④化学计量学方法上有原始性创新,所提出的方法用于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后,在预测准确性、计算速度、模型易维护性等方面与现有方法相比有显著性提高。

⑤在近红外光谱应用研究上有开拓性成果,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现场、快速或在线测量新分析对象或新分析指标,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校正模型,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应用验证,与已有分析方法相比,所提出新方法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能显著提高分析效率。

⑥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工业化项目实施中有突出贡献,解决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或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数据的利用提出了新思想,并经长时间实践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上述贡献对该项技术的后续广泛推广有显著意义。

3. “陆婉珍青年奖”授予下列人员:

(1)中国国籍、年龄不超过40周岁,即为1984年1月1日(含)后出生;

(2)科技成果要达到下述要求:

①在近红外光谱理论、技术研发或应用中有创新性研究成果。

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至少4篇以近红外光谱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或以第一发明人申请至少2项发明专利。

三、提名和申报要求

1.“陆婉珍贡献奖”由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以书面形式提名推荐,推荐材料格式不限,内容尽可能齐全、丰富,一式两份。

2. “陆婉珍科技奖”和“陆婉珍青年奖”由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提名推荐,也可由工作单位(一级单位)推荐申报,原则上每名理事每次提名候选人不超过1人。同一申请人只能由一个渠道申报。申报材料:带有推荐人签字或单位盖章的“陆婉珍科技奖”和“陆婉珍青年奖”申请表,以及专利证书、获奖证书、发表论文首页、专著封面和目录、项目鉴定证书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两份。

请提名人和申报单位坚持科学精神,秉持职业操守,对推荐的被提名人情况介绍做到客观、真实、公正。

四、时间要求

请于2024年5月30日前将“陆婉珍贡献奖”推荐材料、“陆婉珍科技奖”、“陆婉珍青年奖”申报材料寄给近红外光谱分会,并将PDF电子版文件(含附件材料)发送联系人邮箱。

“陆婉珍科技奖”和“陆婉珍青年奖”申请者须提交答辩PowerPoint文件电子版(PPT格式不限,主要介绍个人情况及取得的科研和应用成果),以及对应PPT文件的7分钟之内视频(须申请者本人主讲,视频格式mp4),并将电子版发送联系人邮箱。

纸质文件邮寄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2303室 李杰 收,邮编:100088。

联系人:刘慧颖lhy0008@sina.cn,13910775473

李 杰,lijie@cis.org.cn,13466764082

褚小立,cxlyuli@sina.com,13501215398

衷心感谢您对这项工作的支持!


附件:

        附件1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评奖办法.docx

        附件2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申请表.docx

        附件3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申请表.docx

        附件4 关于提名和推荐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候选人的通知.pdf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