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无人机手成新职业

突破

2024.05.08 点击0次

TA的文章

进入 #农业新质生产力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现在提起低空经济,其实最早开启低空市场的是无人机。而最需要无人机的民生领域,非农业莫属。如今,农业无人机每一两年就会更新换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参与到特色作物的栽种和采收中。如武汉市江夏区釜山村的藕种移栽工作,一箱箱藕种不再走水路,而是改为“空投”,一人即可完成约二十亩的种植任务,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而在宜昌兴山县峡口镇,以柑橘为主导产业的果园,无人机也能轻松翻山越岭,进行精准的农药喷洒。

这些无人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还节约了用药成本。宜昌兴山县豪杰柑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浩介绍:“300亩的果园,以前需要3个人工,药费大概一万元左右,人工需要7天打药 ,现在人工成本节约了75%,用药成本节约了50%。”

此外,无人机还能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实现精准施肥打药,使得肥料喷洒均匀,且作业效率极高,是传统人工作业的几十倍。

然而,尽管新型农业无人机的工作效率远超传统农机,且操作更加简单,但农业无人机飞手还是一个需要操作技术的职业。在老龄化的乡村,飞手多是"80后""90后"。

2019年左右,农机手杨良发现农业无人机在京津冀地区多了起来。天津宝坻有100多万亩小麦等农作物,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能操作农业无人机的“能人”。农业无人机能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实现精准施肥打药,使得肥料喷洒均匀,且作业效率极高,是传统人工作业的几十倍。

喜爱钻研机器的杨良转型做了无人机手,在厂家参加了三天的培训。杨良感觉,越新款的无人机越容易操作。杨良用的这款无人机是两年前新出的,他用手指在手机APP上,就可以圈出飞行地块,设置好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亩用药量等参数,随后机器就可以自动进行农田作业。他在累计飞行一万亩地的时候,才感觉摸着门道了,算是入了行。一开始碰无人机时,总没法精准控制它在空中的形态。做新手时,曾有过两次"炸机"。一次是操作不当使得无人机装上了大树,一次是没有掌握好风速让无人机坠落田间。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无人机手成新职业

农业无人机飞手杨良正在检查设备(图源:新京报)

技术的变革很快,飞手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如今,在张良工作的农场,已经购买装有农用北斗作业监测终端和北斗导航农机驾驶系统终端的收割机、玉米播种机。每台农机都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农机手通过手机、电脑等客户端,可随时随地输入账号密码查看作业信息。

农业无人机每一两年就会更新换代。以国内某头部企业产品为例,该企业2022年新出的农业无人机喷洒载重是40公斤,到2023年已达到50公斤。2017年,该企业将毫米波雷达技术应用在农业安全避障领域,解决了复杂农田环境下无人机飞行安全的问题。到了2021年,农业无人机已经搭配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是该技术首次运用在这个领域。

据我国农技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只有约4000架,到2021年仅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就已超12万架,有超过20万名飞手活跃在田间地头。

而为推动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农业技术人才,为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日,2024年长三角农业无人飞机植保技能邀请赛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的19支参赛队伍57名选手同场竞技,一较高下。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属于“低空经济“的一个应用场景。


参考资料:

湖北十分报道:春天里·万象“耕”新 | 寻访湖北春耕“黑科技”,湖北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5月7日

“开着”飞机去种田 新一代无人机飞手上场,新京报,2024年4月30日

无人飞机植保技能比赛“助飞”上海乡村振兴,东方城乡报,2024年5月8日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参与到特色作物的栽种和采收中。如武汉市江夏区釜山村的藕种移栽工作,一箱箱藕种不再走水路,而是改为“空投”,一人即可完成约二十亩的种植任务,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而在宜昌兴山县峡口镇,以柑橘为主导产业的果园,无人机也能轻松翻山越岭,进行精准的农药喷洒。

这些无人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还节约了用药成本。宜昌兴山县豪杰柑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浩介绍:“300亩的果园,以前需要3个人工,药费大概一万元左右,人工需要7天打药 ,现在人工成本节约了75%,用药成本节约了50%。”

此外,无人机还能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实现精准施肥打药,使得肥料喷洒均匀,且作业效率极高,是传统人工作业的几十倍。

然而,尽管新型农业无人机的工作效率远超传统农机,且操作更加简单,但农业无人机飞手还是一个需要操作技术的职业。在老龄化的乡村,飞手多是"80后""90后"。

2019年左右,农机手杨良发现农业无人机在京津冀地区多了起来。天津宝坻有100多万亩小麦等农作物,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能操作农业无人机的“能人”。农业无人机能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实现精准施肥打药,使得肥料喷洒均匀,且作业效率极高,是传统人工作业的几十倍。

喜爱钻研机器的杨良转型做了无人机手,在厂家参加了三天的培训。杨良感觉,越新款的无人机越容易操作。杨良用的这款无人机是两年前新出的,他用手指在手机APP上,就可以圈出飞行地块,设置好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亩用药量等参数,随后机器就可以自动进行农田作业。他在累计飞行一万亩地的时候,才感觉摸着门道了,算是入了行。一开始碰无人机时,总没法精准控制它在空中的形态。做新手时,曾有过两次"炸机"。一次是操作不当使得无人机装上了大树,一次是没有掌握好风速让无人机坠落田间。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无人机手成新职业

农业无人机飞手杨良正在检查设备(图源:新京报)

技术的变革很快,飞手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如今,在张良工作的农场,已经购买装有农用北斗作业监测终端和北斗导航农机驾驶系统终端的收割机、玉米播种机。每台农机都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农机手通过手机、电脑等客户端,可随时随地输入账号密码查看作业信息。

农业无人机每一两年就会更新换代。以国内某头部企业产品为例,该企业2022年新出的农业无人机喷洒载重是40公斤,到2023年已达到50公斤。2017年,该企业将毫米波雷达技术应用在农业安全避障领域,解决了复杂农田环境下无人机飞行安全的问题。到了2021年,农业无人机已经搭配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是该技术首次运用在这个领域。

据我国农技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只有约4000架,到2021年仅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就已超12万架,有超过20万名飞手活跃在田间地头。

而为推动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农业技术人才,为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日,2024年长三角农业无人飞机植保技能邀请赛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的19支参赛队伍57名选手同场竞技,一较高下。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属于“低空经济“的一个应用场景。


参考资料:

湖北十分报道:春天里·万象“耕”新 | 寻访湖北春耕“黑科技”,湖北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5月7日

“开着”飞机去种田 新一代无人机飞手上场,新京报,2024年4月30日

无人飞机植保技能比赛“助飞”上海乡村振兴,东方城乡报,2024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