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温岭籍研究员潘桂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会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台州市温岭籍研究员潘桂棠参与研究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成果,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温岭籍研究员潘桂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据了解,潘桂棠是博士研究生导师,温岭岙环人。1965年,他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现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编委。

  潘桂棠长期从事区域地质、大地构造、新构造、区域成矿学研究,是我国考察过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各大山系的少数地质学家之一。他致力于青藏高原区域地质和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模式研究,并以研究青藏高原区域地质为专长,具有丰富的高原形成演化过程研究的工作经验、知识积累和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

  他对青藏高原及邻区区域地质、大构造形成演化以及国土资源都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提出了特提斯洋陆转换多岛弧盆系演化模式等新的研究见解,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和多部作为第一作者的学术专著,为青藏高原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简介:

  潘桂棠,男,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1991年10月赴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研究,2000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行星与大气科学系访问研究。曾任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果:

  80年代先后参加国家和部重点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主要矿产分布布规律”、“青藏高原(1/150万)地质图”、“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演化”、“三江构造岩浆带划分及矿产分布规律”等研究。

  90年代先后负责主持国家计委“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部“九五”资源科技攻关项目“西南三江中段重要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与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规律和远景预测研究”,以及协助李廷栋院士负责部“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隆升及效应研究”。近4年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综合研究”,负责第三代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编图工作;参加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2003-2007)”,负责“成矿潜力评估与战略新区预测”课题。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至今已主笔或合作发表论著80余篇(部)。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地矿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代表性著作和论文 60余篇。

来源于:台州日报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会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台州市温岭籍研究员潘桂棠参与研究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成果,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温岭籍研究员潘桂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据了解,潘桂棠是博士研究生导师,温岭岙环人。1965年,他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现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编委。

  潘桂棠长期从事区域地质、大地构造、新构造、区域成矿学研究,是我国考察过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各大山系的少数地质学家之一。他致力于青藏高原区域地质和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模式研究,并以研究青藏高原区域地质为专长,具有丰富的高原形成演化过程研究的工作经验、知识积累和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

  他对青藏高原及邻区区域地质、大构造形成演化以及国土资源都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提出了特提斯洋陆转换多岛弧盆系演化模式等新的研究见解,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和多部作为第一作者的学术专著,为青藏高原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简介:

  潘桂棠,男,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1991年10月赴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研究,2000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行星与大气科学系访问研究。曾任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果:

  80年代先后参加国家和部重点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主要矿产分布布规律”、“青藏高原(1/150万)地质图”、“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演化”、“三江构造岩浆带划分及矿产分布规律”等研究。

  90年代先后负责主持国家计委“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部“九五”资源科技攻关项目“西南三江中段重要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与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规律和远景预测研究”,以及协助李廷栋院士负责部“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隆升及效应研究”。近4年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综合研究”,负责第三代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编图工作;参加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2003-2007)”,负责“成矿潜力评估与战略新区预测”课题。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至今已主笔或合作发表论著80余篇(部)。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地矿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代表性著作和论文 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