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CPSA上海2012现场采访——大会主席Jenny Zheng 博士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4月26日,第三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 Shanghai 2012)在上海淳大万丽酒店隆重举行,会议为期3天,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生物制药领域的著名学者,全球知名制药厂家和CRO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到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CPSA是关于药物开发和分析的国际学术会议,2010年开始在中国上海举办,对中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CPSA上海2012的主题是“从基准到决策-从基础到应用”,旨在为东西方的药物研发领域的科学家们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将科学家们和制药工业企业组织在一起,分享药物领域的新发明、新应用以及实践经验,探讨对药物研发新技术、新方向、新政策的看法,以实现药物研发前沿科学与制药工业之间对接。

  作为特邀媒体,仪器信息网全程参与报道了CPSA上海2012,并在会议举办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采访了大会主席Janssen公司Jenny Zheng 博士。

CPSA上海2012现场采访——大会主席Jenny Zheng 博士

Janssen公司Jenny Zheng 博士

  Instrument:Zheng 博士,您好!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本届会议分会场大致情况。哪些分会场的主题是目前药物研发领域的新热点?

  Jenny Zheng 博士:本届会议共有11个分会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与药物研发有关的内容。除了传统的制药科学,生物分析等传统主题,还包括目前国际上一些新的研究热点,比如药物转运,模型模拟和大分子生物制剂等。对于传统主题,报告注重于技术的更新和工业实际案例,对于新的热点,讨论内容强调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Instrument:就我们观察,本届会议讨论的生物药相关内容多于化学药,您如何看待?

  Jenny Zheng 博士:生物药是一个新的领域,小分子我们已经研究了半个世纪,对机理、分析方法研究已经很成熟,也有很多仪器,但是大分子研究虽然也经历一段时间,但是对它的有些机理和特性还不是很清楚,从药物代谢、分析技术等方面来讲有很大的挑战,大分子物质的研究对分析仪器公司也有很大的挑战。

  Instrument:您如何看待国内和国际药物研发的水平?

  Jenny Zheng 博士: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的研发主要侧重于仿制药,而不是研究新的机理,新的化合物。最近几年政府非常重视新药研发,越来越多的研究所和本土企业开始转向新药研发,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相关人才缺乏等原因,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上国际水平,目前还是一个学习过程。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很强,要赶上国际水平也是很快的。

  Instrument:就中国的政策法规方面,对国外的制药企业进入中国目前是什么样的状态? 您如何看待中国的药品安全问题?

  Jenny Zheng 博士:最近几年还是积极的。近来,中国药监部门在与药物研发相关的政策法规上,正在积极与国际法规接轨,但目前还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从原来的仿制药物研发转向真正意义上的药物研发是一个过程,需要很多的交流和合作。

  药品安全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是整个医疗行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病人的安全、利益要放在第一位,希望在法规上能够不断的完善,不但要从医药方面负起责任,也要让大众提高安全用药、给药意识。

  Instrument:本届会议其中一个圆桌会议是探讨中国药物研发模式,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Jenny Zheng 博士:参加这个圆桌会议的人有国外大企业和本土制药企业的CEO,也有国内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负责人。目前很多大的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但模式不尽相同,一种是不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而通过外包来推动研发项目,,另一种是投资建造自己的实验室,通过内部资源做研发。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市场,是这个圆桌会议探讨的主要话题。个人认为,,。这两种研发模式各有优缺点,中国药物研发市场有自己的特色,虽然中层的研发人才相对欠缺,但是研发的环境很好,无论是政府、学术界和一些本土制药企业目前都在积极的推进新药研发。所以个人觉得现在还是一个探索的阶段,希望未来3-5年内中国的研发模式会进一步明确,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Instrument:据我们观察,参会人员多数来自大的国外药企,本土药企相对较少,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未来是否会考虑中国相关政府人员参加会议?

  Jenny Zheng 博士:我们非常欢迎本土的药企参与进来。CPSA上海会议的宗旨是“东西方的交遇”,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会议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能够让大家尤其是学校的学生接触到这种国际性的前沿性的东西。CPSA上海会议同时也是工业界和学术界交流碰撞的平台,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青年科学家参与到这个会议中。

  目前本土企业参加的还相对较少,可能有三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会议刚开始举办,还没有被大家熟知;第二,语言障碍;第三,本次会议的内容大多注重的是早期临床前的药物研发研究,而国内很多企业长期关注的是工业的后期的制作,兴趣点不同。

  CPSA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我们欢迎所有对学术感兴趣的人来参加,包括政府人员。从政策法规方面,无论哪些企业在中国做药物研发都要符合中国的法规政策,如果有机会与相关政府人员接触,我们就有更多机会了解国内的政策法规,这也是可以期待的一方面。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4月26日,第三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 Shanghai 2012)在上海淳大万丽酒店隆重举行,会议为期3天,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生物制药领域的著名学者,全球知名制药厂家和CRO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到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CPSA是关于药物开发和分析的国际学术会议,2010年开始在中国上海举办,对中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CPSA上海2012的主题是“从基准到决策-从基础到应用”,旨在为东西方的药物研发领域的科学家们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将科学家们和制药工业企业组织在一起,分享药物领域的新发明、新应用以及实践经验,探讨对药物研发新技术、新方向、新政策的看法,以实现药物研发前沿科学与制药工业之间对接。

  作为特邀媒体,仪器信息网全程参与报道了CPSA上海2012,并在会议举办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采访了大会主席Janssen公司Jenny Zheng 博士。

CPSA上海2012现场采访——大会主席Jenny Zheng 博士

Janssen公司Jenny Zheng 博士

  Instrument:Zheng 博士,您好!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本届会议分会场大致情况。哪些分会场的主题是目前药物研发领域的新热点?

  Jenny Zheng 博士:本届会议共有11个分会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与药物研发有关的内容。除了传统的制药科学,生物分析等传统主题,还包括目前国际上一些新的研究热点,比如药物转运,模型模拟和大分子生物制剂等。对于传统主题,报告注重于技术的更新和工业实际案例,对于新的热点,讨论内容强调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Instrument:就我们观察,本届会议讨论的生物药相关内容多于化学药,您如何看待?

  Jenny Zheng 博士:生物药是一个新的领域,小分子我们已经研究了半个世纪,对机理、分析方法研究已经很成熟,也有很多仪器,但是大分子研究虽然也经历一段时间,但是对它的有些机理和特性还不是很清楚,从药物代谢、分析技术等方面来讲有很大的挑战,大分子物质的研究对分析仪器公司也有很大的挑战。

  Instrument:您如何看待国内和国际药物研发的水平?

  Jenny Zheng 博士: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的研发主要侧重于仿制药,而不是研究新的机理,新的化合物。最近几年政府非常重视新药研发,越来越多的研究所和本土企业开始转向新药研发,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相关人才缺乏等原因,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上国际水平,目前还是一个学习过程。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很强,要赶上国际水平也是很快的。

  Instrument:就中国的政策法规方面,对国外的制药企业进入中国目前是什么样的状态? 您如何看待中国的药品安全问题?

  Jenny Zheng 博士:最近几年还是积极的。近来,中国药监部门在与药物研发相关的政策法规上,正在积极与国际法规接轨,但目前还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从原来的仿制药物研发转向真正意义上的药物研发是一个过程,需要很多的交流和合作。

  药品安全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是整个医疗行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病人的安全、利益要放在第一位,希望在法规上能够不断的完善,不但要从医药方面负起责任,也要让大众提高安全用药、给药意识。

  Instrument:本届会议其中一个圆桌会议是探讨中国药物研发模式,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Jenny Zheng 博士:参加这个圆桌会议的人有国外大企业和本土制药企业的CEO,也有国内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负责人。目前很多大的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但模式不尽相同,一种是不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而通过外包来推动研发项目,,另一种是投资建造自己的实验室,通过内部资源做研发。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市场,是这个圆桌会议探讨的主要话题。个人认为,,。这两种研发模式各有优缺点,中国药物研发市场有自己的特色,虽然中层的研发人才相对欠缺,但是研发的环境很好,无论是政府、学术界和一些本土制药企业目前都在积极的推进新药研发。所以个人觉得现在还是一个探索的阶段,希望未来3-5年内中国的研发模式会进一步明确,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Instrument:据我们观察,参会人员多数来自大的国外药企,本土药企相对较少,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未来是否会考虑中国相关政府人员参加会议?

  Jenny Zheng 博士:我们非常欢迎本土的药企参与进来。CPSA上海会议的宗旨是“东西方的交遇”,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会议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能够让大家尤其是学校的学生接触到这种国际性的前沿性的东西。CPSA上海会议同时也是工业界和学术界交流碰撞的平台,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青年科学家参与到这个会议中。

  目前本土企业参加的还相对较少,可能有三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会议刚开始举办,还没有被大家熟知;第二,语言障碍;第三,本次会议的内容大多注重的是早期临床前的药物研发研究,而国内很多企业长期关注的是工业的后期的制作,兴趣点不同。

  CPSA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我们欢迎所有对学术感兴趣的人来参加,包括政府人员。从政策法规方面,无论哪些企业在中国做药物研发都要符合中国的法规政策,如果有机会与相关政府人员接触,我们就有更多机会了解国内的政策法规,这也是可以期待的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