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挖角事件频发 光电行业“一将难求”

导读:近日,台湾媒体报道大陆LED厂频频“挖角”台湾人才。如三安光电的台湾籍工程师和主管已超过100人,薪资暴涨逾4倍。

近日,台湾媒体报道大陆LED厂频频“挖角”台湾人才。如三安光电的台湾籍工程师和主管已超过100人,薪资暴涨逾4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恰恰反映了当前LED行业人才难求的现状,企业之间相互挖人现象越来越多,使得LED行业人才成本高昂。有猎头公司统计,在光电行业,职业经理人每次跳槽平均薪水涨幅高达20%—50%,但其职业技能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让许多企业家颇为无奈。

LED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LED产业这几年快速发展并呈现井喷之势,但是在人才建设方面却没有跟上,此前的相关专业性人才积累极少。”晶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宗民分析,行业稀缺人才大都被大企业拥有,中小企业要么自己培养要么只能从外部挖人,自己培养人才需要大量时间,很多LED企业老板更愿意从外部直接挖人。这就导致LED企业之间相互挖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人才跳槽是常有的事。

“同时,不少LED企业也只能从传统的半导体企业或是从传统照明企业内部挖人才,但是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很多企业甚至请了一些不懂LED的人过来操盘。”业内人士表示,人才问题困扰着整个行业。

一项测算显示,如果一个区域的光电产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那么相应的人才需求为两万人。以泉州为例,光电产业年产值超过50亿元,就需要行业高端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在此前一场泉州LED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对接会上,与会企业普遍反映,现实中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尤其是真正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最为匮乏。

人才“软环境”有待形成

“在人才争夺战中,作为后来者的泉州LED企业优势并不明显。”晶彩光电总经理黄水桥告诉记者,近几年,包括台湾等地的外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技术人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泉州的纺织鞋服领域,可以说已经形成了“磁吸效应”。但是在LED产业,目前人才主要向长三角、珠三角聚拢。

据介绍,在这些地区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才,一般年薪都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且相关配套较为丰富,上规模的企业较多,对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泉州LED企业现在想要引进高端研发人员,基本得去广州、深圳等地,但即使花高薪挖来的人才也留不久。原因是一方面产业集群专业化水平不够高,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对人才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软环境”已成引进人才的软肋。据了解,现在不少LED企业将公司的研发机构设置在广东、上海,就是受制于本地的人才困局。

以项目带动人才间接引入

“台湾LED产业比祖国大陆发展得早,在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在泉州,只有和谐光电等几家企业直接引入了台湾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此前,泉台光电技术研发中心进驻南安光电基地,由台湾光电专家贺立维博士与张荣森博士等多名台湾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开展研发服务。”黄水桥介绍,吸引人才,目前企业普遍的做法还是通过“项目+人才”的方式间接引入。

比如,晶彩光电目前正与台湾一家公司合作研发,能将LED显示屏的功耗降低50%以上,对于整个产业的节能降耗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泰德光电此前研发的一款畅销产品——“LED防水专家”,就是该公司与台湾某光电研究所技术合作的结果。据了解,作为福建和台湾光电项目对接单位,泰德除了作为台湾技术大陆产业对接基地外,还签订了高端研发人员的培养计划。

“最终还是要自己培养一些本土的人才。”在蒋宗民看来,企业应该选择一部分本土的技术人才到高校学习和培训,只有本土化的人才,才有望长驻泉州。

来源于:泉州晚报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近日,台湾媒体报道大陆LED厂频频“挖角”台湾人才。如三安光电的台湾籍工程师和主管已超过100人,薪资暴涨逾4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恰恰反映了当前LED行业人才难求的现状,企业之间相互挖人现象越来越多,使得LED行业人才成本高昂。有猎头公司统计,在光电行业,职业经理人每次跳槽平均薪水涨幅高达20%—50%,但其职业技能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让许多企业家颇为无奈。

LED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LED产业这几年快速发展并呈现井喷之势,但是在人才建设方面却没有跟上,此前的相关专业性人才积累极少。”晶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宗民分析,行业稀缺人才大都被大企业拥有,中小企业要么自己培养要么只能从外部挖人,自己培养人才需要大量时间,很多LED企业老板更愿意从外部直接挖人。这就导致LED企业之间相互挖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人才跳槽是常有的事。

“同时,不少LED企业也只能从传统的半导体企业或是从传统照明企业内部挖人才,但是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很多企业甚至请了一些不懂LED的人过来操盘。”业内人士表示,人才问题困扰着整个行业。

一项测算显示,如果一个区域的光电产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那么相应的人才需求为两万人。以泉州为例,光电产业年产值超过50亿元,就需要行业高端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在此前一场泉州LED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对接会上,与会企业普遍反映,现实中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尤其是真正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最为匮乏。

人才“软环境”有待形成

“在人才争夺战中,作为后来者的泉州LED企业优势并不明显。”晶彩光电总经理黄水桥告诉记者,近几年,包括台湾等地的外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技术人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泉州的纺织鞋服领域,可以说已经形成了“磁吸效应”。但是在LED产业,目前人才主要向长三角、珠三角聚拢。

据介绍,在这些地区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才,一般年薪都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且相关配套较为丰富,上规模的企业较多,对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泉州LED企业现在想要引进高端研发人员,基本得去广州、深圳等地,但即使花高薪挖来的人才也留不久。原因是一方面产业集群专业化水平不够高,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对人才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软环境”已成引进人才的软肋。据了解,现在不少LED企业将公司的研发机构设置在广东、上海,就是受制于本地的人才困局。

以项目带动人才间接引入

“台湾LED产业比祖国大陆发展得早,在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在泉州,只有和谐光电等几家企业直接引入了台湾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此前,泉台光电技术研发中心进驻南安光电基地,由台湾光电专家贺立维博士与张荣森博士等多名台湾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开展研发服务。”黄水桥介绍,吸引人才,目前企业普遍的做法还是通过“项目+人才”的方式间接引入。

比如,晶彩光电目前正与台湾一家公司合作研发,能将LED显示屏的功耗降低50%以上,对于整个产业的节能降耗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泰德光电此前研发的一款畅销产品——“LED防水专家”,就是该公司与台湾某光电研究所技术合作的结果。据了解,作为福建和台湾光电项目对接单位,泰德除了作为台湾技术大陆产业对接基地外,还签订了高端研发人员的培养计划。

“最终还是要自己培养一些本土的人才。”在蒋宗民看来,企业应该选择一部分本土的技术人才到高校学习和培训,只有本土化的人才,才有望长驻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