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谱仪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62年北京分析仪器厂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同位素质谱计。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北京分析仪器厂和北京科学仪器厂分别自主研发了气质联用仪。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分析仪器厂和北京科学仪器厂分别从惠普和岛津引进技术,共组装了近40台质谱仪。
在王大珩、卢嘉锡、朱良漪等老一辈科学家奔走呼吁下,国家开始重视国产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逐渐加大投入力度。自2000年以后,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科研单位涌现出一批年轻的质谱仪研发团队;在国家各种人才计划的激励下,一批在国外留学的年轻科学家归国创业,壮大了国内的质谱技术研发团队。
质谱仪由原来的贵族仪器在近十年迅速发展成为实验室常规检测设备,在分析仪器市场占有率超过了30%。国内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并且看好质谱仪市场前景的厂商正加大在质谱仪方面的投入,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江苏天瑞、聚光科技和广州禾信各自在质谱仪项目上的投入都已经超过了4千万元(其它公司数据不详),东西分析、普析通用和舜宇恒平在质谱项目上也有大量的投入。
最近十年,是中国质谱技术发展最快的十年,不仅实现了商业化产品的零突破,部分产品在公开的竞标中获得用户的认可,而且还有产品出口到国外;未来十年,在国家和企业的双重努力下,是国产质谱“突破重围”的十年,是克服跟踪模仿,实现自主创新的十年。【详细见专题】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热门评论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