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生物分析“闪耀”分析化学年会

导读:在本次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做了将近350场学术报告,其中,大部分报告内容集中在生物分析领域。例如,在27日的13场大会报告中,最少有10场报告是涉及生命科学内容的。生物分析为何如此之热? 俞汝勤院士:“分析化学为生命科学服务并与之融合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林金明:“生物分析‘大热’正是符合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规律”;庄乾坤:“申请项目多集中在生物传感器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27-29日,“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每三年举办一届,此次参会人员近1700人,征集论文1500余篇,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本次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做了将近350场学术报告,其中,大部分报告内容集中在生物分析领域。例如,在27日的13场大会报告中,最少有10场报告是涉及生命科学内容的。大会报告题目见附录。

  生物分析为何如此之热?

  俞汝勤院士:“分析化学为生命科学服务并与之融合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生命科学的特征之一是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类自身是极其复杂的体系,这种对象的研究带来十分庞大的数据量,用“数据爆炸”似乎还不能加以表达,化学计量学家用了“数据海啸”这样的名词来形容。“化学计量学的思路是将从混合物获得的混合信号以用数学方法分离,只要找出与混合物中各单一组份对应的信号,就等同于所寻求的质谱分析前彻底的物理化学分离,而数学分离比彻底的物理化学分离容易实现,成本低,是真正意义的‘绿色’分离方法。这可能显著简化‘鸟枪法’蛋白质组研究。”

  林金明:“生物分析‘大热’正是符合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规律”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将分析化学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000多年前即开始的元素分析阶段;之后是已有100年历史的有机分子分析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最近10年的生物大分子分析阶段,例如生命组成单元、蛋白质、基因等的分析。

  庄乾坤:“申请项目多集中在生物传感器技术”

  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也提到,“目前各位学者申请的项目多集中在生物传感器技术,以解决重大疾病诊断问题为目的。”

  邵学广教授:“分析化学研究应该百花齐放”

  “大家都去做生物分析是不对的,分析化学研究应该百花齐放”,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说,“未来,我仍将继续坚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不会转向大分子分析。”

  “原子光谱,或说无机元素分析向何处去?”

  陈杭亭:“由于毕业、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的压力,大家纷纷转向了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

  《分析化学》主编陈杭亭研究员指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原子光谱研究的论文发表又较困难,而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等方面论文交容易发表。大学生出于毕业压力,而教授专家则存在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的压力,纷纷转向了热点领域。”

  张新荣教授:“立即转向?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但努力有所突破,把一条冷板凳想办法再坐热?”

  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谈到,“前十届的分析化学年会皆是和原子光谱学术会议一起举办,也就是说原子光谱在分析化学研究中具有非常显赫的地位。但在这届分析化学年会的9个分会场(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及波谱分析、纳米分析化学、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生物分析化学、仪器装置交流专场、青年论坛、国家基金论坛)中,除国家基金论坛之外,原子光谱分析分会场是报告数最少的一个会场,并且在为数不多的报告中,还有一些化学计量学研究方面的报告。”

  “分析化学研究热点、研究方向已向生物大分子分析转移,原子光谱乃至元素分析技术处在非主流位置,研究论文不容易被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研究成果的被关注度也在降低。”使得张新荣教授不得不发出,“原子光谱,或说无机元素分析向何处去?”

  张新荣教授一直在寻求无机分析与生命科学研究有哪些交叉点、怎样才能使元素分析在生命科学中发挥作用,所以此次报告中,张新荣教授介绍了其关于无机质谱ICP-MS在生物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主要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与ICP-M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生物大分子,为原子光谱分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开拓了一条新路。张新荣教授提出,“就科学研究而言,对于一个已经变冷的研究领域,如原子光谱分析,一个方法就是立即转向,放弃现有的研究领域,追逐热点,使自己不要落伍。另一个方法就是仍然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但努力有所突破,把一条冷板凳想办法再坐热。也许后一条路走通了会更有成就感?”

  附录:

序号
报告人
1
汪尔康
DNA保护的荧光银纳米簇及其生物分析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
陈洪渊
光电化学生物分析法研究
南京大学
3
俞汝勤
化学计量学—分析化学应对“数据海啸”挑战的强力手段
湖南大学
4
姚守拙
基于核酸与多肽的新型传感器研究
湖南大学
5
董绍俊
分子计算逻辑体系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6
庄乾坤
分析化学创新研究与基金申请
国家基金委
7
张新荣
无机质谱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
8
邵元华
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及其在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
9
陈国南
基于工具酶技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应用
福州大学
10
杨芃原
糖蛋白的定量鉴定新技术
复旦大学
11
王柯敏
纳米生物探针在复杂生命体系中的应用新进展
湖南大学
12
庞代文
病毒单颗粒动态示踪新方法
武汉大学
13
杨秀荣
食品毒素赭曲霉素A和违禁食用添加剂瘦肉精的分析检测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27-29日,“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每三年举办一届,此次参会人员近1700人,征集论文1500余篇,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本次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做了将近350场学术报告,其中,大部分报告内容集中在生物分析领域。例如,在27日的13场大会报告中,最少有10场报告是涉及生命科学内容的。大会报告题目见附录。

  生物分析为何如此之热?

  俞汝勤院士:“分析化学为生命科学服务并与之融合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生命科学的特征之一是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类自身是极其复杂的体系,这种对象的研究带来十分庞大的数据量,用“数据爆炸”似乎还不能加以表达,化学计量学家用了“数据海啸”这样的名词来形容。“化学计量学的思路是将从混合物获得的混合信号以用数学方法分离,只要找出与混合物中各单一组份对应的信号,就等同于所寻求的质谱分析前彻底的物理化学分离,而数学分离比彻底的物理化学分离容易实现,成本低,是真正意义的‘绿色’分离方法。这可能显著简化‘鸟枪法’蛋白质组研究。”

  林金明:“生物分析‘大热’正是符合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规律”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将分析化学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000多年前即开始的元素分析阶段;之后是已有100年历史的有机分子分析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最近10年的生物大分子分析阶段,例如生命组成单元、蛋白质、基因等的分析。

  庄乾坤:“申请项目多集中在生物传感器技术”

  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也提到,“目前各位学者申请的项目多集中在生物传感器技术,以解决重大疾病诊断问题为目的。”

  邵学广教授:“分析化学研究应该百花齐放”

  “大家都去做生物分析是不对的,分析化学研究应该百花齐放”,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说,“未来,我仍将继续坚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不会转向大分子分析。”

  “原子光谱,或说无机元素分析向何处去?”

  陈杭亭:“由于毕业、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的压力,大家纷纷转向了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

  《分析化学》主编陈杭亭研究员指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原子光谱研究的论文发表又较困难,而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等方面论文交容易发表。大学生出于毕业压力,而教授专家则存在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的压力,纷纷转向了热点领域。”

  张新荣教授:“立即转向?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但努力有所突破,把一条冷板凳想办法再坐热?”

  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谈到,“前十届的分析化学年会皆是和原子光谱学术会议一起举办,也就是说原子光谱在分析化学研究中具有非常显赫的地位。但在这届分析化学年会的9个分会场(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及波谱分析、纳米分析化学、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生物分析化学、仪器装置交流专场、青年论坛、国家基金论坛)中,除国家基金论坛之外,原子光谱分析分会场是报告数最少的一个会场,并且在为数不多的报告中,还有一些化学计量学研究方面的报告。”

  “分析化学研究热点、研究方向已向生物大分子分析转移,原子光谱乃至元素分析技术处在非主流位置,研究论文不容易被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研究成果的被关注度也在降低。”使得张新荣教授不得不发出,“原子光谱,或说无机元素分析向何处去?”

  张新荣教授一直在寻求无机分析与生命科学研究有哪些交叉点、怎样才能使元素分析在生命科学中发挥作用,所以此次报告中,张新荣教授介绍了其关于无机质谱ICP-MS在生物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主要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与ICP-M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生物大分子,为原子光谱分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开拓了一条新路。张新荣教授提出,“就科学研究而言,对于一个已经变冷的研究领域,如原子光谱分析,一个方法就是立即转向,放弃现有的研究领域,追逐热点,使自己不要落伍。另一个方法就是仍然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但努力有所突破,把一条冷板凳想办法再坐热。也许后一条路走通了会更有成就感?”

  附录:

序号
报告人
1
汪尔康
DNA保护的荧光银纳米簇及其生物分析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
陈洪渊
光电化学生物分析法研究
南京大学
3
俞汝勤
化学计量学—分析化学应对“数据海啸”挑战的强力手段
湖南大学
4
姚守拙
基于核酸与多肽的新型传感器研究
湖南大学
5
董绍俊
分子计算逻辑体系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6
庄乾坤
分析化学创新研究与基金申请
国家基金委
7
张新荣
无机质谱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
8
邵元华
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及其在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
9
陈国南
基于工具酶技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应用
福州大学
10
杨芃原
糖蛋白的定量鉴定新技术
复旦大学
11
王柯敏
纳米生物探针在复杂生命体系中的应用新进展
湖南大学
12
庞代文
病毒单颗粒动态示踪新方法
武汉大学
13
杨秀荣
食品毒素赭曲霉素A和违禁食用添加剂瘦肉精的分析检测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