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环保部建议疏散长三角等区域重化工产能

      环保部最新报告显示,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空气污染一体化现象日趋明显,其中长三角区域的空气污染一体化特征尤其突出。

  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各城市的大气污染正逐渐从局地污染向区域污染演变,区域性高污染日益频繁。在东部的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超标城市比例超过80%,且重污染发生体现出同步性。

  在长三角地区,冬春季节,受内陆污染、北方沙尘和本地不利气象条件等综合影响,区域性雾霾和浮尘影响突出;在初夏深秋季节,秸杆焚烧对区域大气PM2.5污染贡献显著,常引发区域性的大范围霾污染,使长三角城市空气质量出现同步变化趋势。

  在过去的一年中,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大气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的专家联合组成课题组,就我国区域空气质量进行研究。据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介绍,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和集中分布是造成我国区域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共出现了28个空气污染日。分析这28天里上海、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杭州、嘉兴、宁波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发现其中78.6%的天数有4个以上城市同步出现污染;8个城市全部超标的天数占14.3%,上海作为唯一超标城市的情况仅出现2天。

  我国城市大气中PM2.5浓度处于较高的水平,东部地区年均可达60-90μg/m3,主要工业区可超过100μg/m3,普遍远高于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已颁布的关于PM2.5的环境质量浓度标准(大部分小于10μg/m3).

  伴随着PM2.5等环境浓度的升高,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空气呈现出多污染物共存、相互影响、互为源汇的复合大气污染特征。

  近年来,我国的燃煤消费量以每年超过2亿吨的速度增长,目前燃煤消费量已超过全球总量的48%;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从1.2亿辆激增到1.9亿辆。燃煤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使我国的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年排放量都在2000万吨以上,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造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区域空气质量恶化。

  严重的空气污染给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上述课题组公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由于空气污染造成中国47万人过早死亡;2003年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和疾病给中国带来了1600亿元的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1.16%。

  据课题组介绍,按照新版空气质量标准,我国目前至少有2/3的城市不能达标。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绝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需要在15~20年内实现稳定达标,即在2025年使全国约80%的城市达到标准要求。为此,需要在每个5年计划内使全国主要城市的PM10和PM2.5平均浓度降低10%~15%。

  记者了解到,针对区域性空气污染加重的新情况,环保部已决定完善区域总量控制制度,为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提供支持。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空气污染严重的典型地区设立区域大气质量管理办公室,统筹区域内的大气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和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

  环保部同时建议,通过推动产业布局调整,逐步疏散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型复合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重化工业产能。实施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逐步降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空气污染严重区域的煤炭消费量。

来源于:一财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环保部最新报告显示,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空气污染一体化现象日趋明显,其中长三角区域的空气污染一体化特征尤其突出。

  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各城市的大气污染正逐渐从局地污染向区域污染演变,区域性高污染日益频繁。在东部的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超标城市比例超过80%,且重污染发生体现出同步性。

  在长三角地区,冬春季节,受内陆污染、北方沙尘和本地不利气象条件等综合影响,区域性雾霾和浮尘影响突出;在初夏深秋季节,秸杆焚烧对区域大气PM2.5污染贡献显著,常引发区域性的大范围霾污染,使长三角城市空气质量出现同步变化趋势。

  在过去的一年中,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大气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的专家联合组成课题组,就我国区域空气质量进行研究。据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介绍,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和集中分布是造成我国区域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共出现了28个空气污染日。分析这28天里上海、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杭州、嘉兴、宁波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发现其中78.6%的天数有4个以上城市同步出现污染;8个城市全部超标的天数占14.3%,上海作为唯一超标城市的情况仅出现2天。

  我国城市大气中PM2.5浓度处于较高的水平,东部地区年均可达60-90μg/m3,主要工业区可超过100μg/m3,普遍远高于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已颁布的关于PM2.5的环境质量浓度标准(大部分小于10μg/m3).

  伴随着PM2.5等环境浓度的升高,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空气呈现出多污染物共存、相互影响、互为源汇的复合大气污染特征。

  近年来,我国的燃煤消费量以每年超过2亿吨的速度增长,目前燃煤消费量已超过全球总量的48%;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从1.2亿辆激增到1.9亿辆。燃煤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使我国的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年排放量都在2000万吨以上,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造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区域空气质量恶化。

  严重的空气污染给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上述课题组公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由于空气污染造成中国47万人过早死亡;2003年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和疾病给中国带来了1600亿元的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1.16%。

  据课题组介绍,按照新版空气质量标准,我国目前至少有2/3的城市不能达标。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绝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需要在15~20年内实现稳定达标,即在2025年使全国约80%的城市达到标准要求。为此,需要在每个5年计划内使全国主要城市的PM10和PM2.5平均浓度降低10%~15%。

  记者了解到,针对区域性空气污染加重的新情况,环保部已决定完善区域总量控制制度,为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提供支持。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空气污染严重的典型地区设立区域大气质量管理办公室,统筹区域内的大气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和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

  环保部同时建议,通过推动产业布局调整,逐步疏散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型复合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重化工业产能。实施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逐步降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空气污染严重区域的煤炭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