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枝木霉的特征鉴别与培养方法!

                   长枝木霉的特征鉴别与培养方法!



长枝木霉,属于半知菌门,开始时为白色,致密,圆形,向四周扩展,生长一段时间后从菌落中央产生绿色孢子,中央变成绿色。菌落生长迅速、有明显的轮纹,周围有白色菌丝的生长带。最后整个菌落全部变成绿色。


一、菌种简介

为害食用菌的木霉菌种类很多,主要有哈茨木霉,长枝木霉,多孢木霉,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均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从梗孢科、木霉属。木霉对蘑菇、香菇、平菇、银耳、木耳等多种食用菌菌种和栽培菇床都能侵染为害,导致菌种成品率降低和产量收获大幅度减少。菇床感染了木霉菌后2-4天,就能生长出大量白色菌丝,随后由于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而呈现绿色。木霉菌生长快,活力强,使食用菌菌丝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木霉侵染了蘑菇菇床,严重时菌丝不能生长,子实体被木霉菌丝包裹而变软,导致死亡,有些子实体受侵染后,表面出现褐色斑点,不仅产量低下,而且品质低劣。香菇菌块被侵染后,在料面形成一堆堆绿色霉层,使菌丝不能扭结形成菇蕾,即使长出少量的子实体也会腐败而失去食用价值。


二、特征鉴别

在PDA上20℃~30℃黑暗条件下,菌落半径为65~70mm,40℃为(13~)44(~70)mm,30℃~40℃时24小时内可以形成分生孢子,30℃以及35℃分生孢子产量最大,20℃一般不产生分生孢子。35℃在66小时内产生的分生孢子多多少少均匀地布满整个菌落,30℃时分生孢子倾向于形成同心轮纹排列;分生孢子堆黑绿色,有时有白色的杂斑点,经常伴有不太明显的黄色菌丝条纹。产生黄色的可扩散色素,30℃产量最高,35℃和20℃产量最低,40℃不产生色素。在CMD上1周内,20℃培养,给予12小时冷白光和12小时黑暗交替条件,菌落的分生孢子梗沿着稀疏的菌丝区域形成,有时形成汇合的垫状聚合体结构。一般不形成分生孢子簇,分生孢子可从生,形成细小的从生点,直径小于0.5mm。分生孢子梗的可育延伸物不可见。缺乏不育的毛状结构。

在CMD培养基上,典型分生孢子梗结构包括发育强壮的中轴,在中轴上向顶端产生单生的瓶梗,随着离顶端距离的延伸,产生成对的长度逐渐增加的二次分枝。瓶梗直接产生于二次分枝上,很少成涡状排列。分生孢子梗的主轴宽度为(1.2~)2.2~3.2(4.7)。瓶梗主要为单生,很少排列为二岐分枝式的涡状,典型形状为圆柱形,但呈涡状排列时,中间部分膨大,或呈状,直或者弯曲成钩状,长度为(2.2~)5.5~9.5(~17.2)μm,最宽(1.0~)2.2~3.2(~4.2)μm,基部宽度为(1.0~)1.5~2.2(~4.5)μm,长宽比例为(1.0~)1.6~3.7(~7.3),母细胞的宽度为(1.2~)2.2~3.2(~4.7)μm。间生瓶梗比较常见而且明显可办。在CMD上分生孢子绿色,椭圆形或细长椭圆形,大小为(2.5~)3.5~4.7(~7.8)x(2.0~)2.3~3.0(~4.0)μm,长宽比例为(0.9~)1.5~20(2.7),光滑。在CMD上厚垣孢子丰富,端生厚坦孢子为亚球形或球形,间生厚垣孢子为其母细胞形状,大小为(3.7~)6.0~9.7(~18.2)μm。


三、生长环境

常见的木霉属菌种有绿色木霉、康宁木霉、棘孢木霉、深绿木霉、哈茨木霉、长枝木霉等。

长枝木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15~40℃之间都能生长和产孢。在25~35℃之间菌丝生长较好,35℃生长最好;在25~35℃之间产孢较多。


四、培养方法

1、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

2、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

3、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 菌种制备。

4、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

5、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

6、如果有些生产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的种子应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五、使用范围

1、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Czapek)培养基等。 

2、天然培养基。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很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制方便,营养丰富,培养效果好,所以常被采用。 

3、半合成培养基。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类培养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阅读168次
关注
最新动态
推荐产品
更多

相关产品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百欧博伟生物 动态 长枝木霉的特征鉴别与培养方法!

关注

拨打电话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