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您未报名本次会议
请联系主办方报名

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仅限内部人员,非内部人员无法参会】请内部人员输入手机号进行观看

杨臻:158 0116 9739

确定
会议人员身份验证

获取验证码重新获取(60s)
提交
  • 大会介绍
  • 会议日程
  • 演讲嘉宾
  • 会议赞助

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网络研讨会

直播时间 07月05日 09:30 - 07月05日 17:00

大会介绍

“十二五”以来,我国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已从单纯的污染物浓度监测向化学成分监测、二次污染物监测和传输通道监测等方向过渡,做好PM2.5与O3协同控制十分关键。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方案》,要求“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PM2.5与O3协同控制监测能力建设,按照国家负责统一规范和联网、地方负责建设和运维的模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和雄安新区开展非甲烷总烃(NMHC)自动监测、细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协同监测等。现在,我国已在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设了1630个国控监测站点,且全部具备PM2.5、O3等六项指标监测能力;此外,地方建设的省市、县监测点位也约有5000个,全面的监测点部署已构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然而,由于PM2.5与O3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复杂,在大气中可以相互影响,其监测工作存在着不小的难度,比如污染成因机理研究不足、技术手段尚待进一步拓展等多种问题。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7月5日主办“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网络研讨会,时将邀请领域内相关专家出席,共同就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进行交流讨论。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收起

会议日程

07月05日
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网络研讨会
09:30
10:00
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现状与建议
张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高级工程师)
10:00
10:30
大气氧化性及其与臭氧和二次颗粒物生成关联
张宏亮(复旦大学 教授)
10:30
11:00
大气超细颗粒物组分的同位素溯源初探
刘倩(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11:00
11:30
视频教程 PM2.5切割器的现状及检测评价研究进展
张国城(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11:30
14:00
午休
午休
14:00
14:30
长三角区域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的观测应用研究
楼晟荣(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14:30
15:00
臭氧前体物监测技术进展
赵静(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 高级工程师)
15:00
15:30
视频教程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与细颗粒物、臭氧的相互关系及监测技术的进展
尹洧(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15:30
16:00
大气细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影响评估
王先良(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室内环境与健康监测室 主任)

演讲嘉宾(按报告时间排序)

  • 张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高级工程师)
    张鹏,高级工程师,生态环境部三五人才“技术骨干”,主要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参与监测网络建设、事权上收和数据质量提升方面多项重要改革文件和法律法规的起草。负责开展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运维保障研究、“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专题研究等多项创新研究,研究成果在生态环境部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广泛应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专著5部,取得软件专著11份。
    收起
  • 张宏亮(复旦大学 教授)
    张宏亮,男,1984年生。现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和2008年分获清华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2012年获德州农工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担任博士后,2014-2019年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2019年入选国家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任复旦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模拟与来源分析,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大气颗粒物与气象和气候的相互关系,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参与开发的溯源式空气质量和气候模型较传统模型更接近大气真实过程,在美国、中国和印度等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运用。截止目前已在权威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40余篇,Google Scholar总引用8900余次。担任《Current Pollution Reports》大气方向编辑、《Chemosphere》编委、《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及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青年通讯专家。
    收起
  • 刘倩(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刘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万人计划青年拔尖等资助。获科学探索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CAIA奖特等奖、MIT TR35 China等奖励。在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ES&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
    收起
  • 张国城(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张国城,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环能所所长,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中国计量协会理化分析计量专业委员会、中关村新兴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第一届标准化委员会委员,2014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资助,2021获得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2022获得中国颗粒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长期从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设备计量评价技术研究,承担或参与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计量学报》、《环境科学学报》、《中国测试》等国家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以第一起草人承担国家校准规范4项,地方规范3项。
    收起
  • 楼晟荣(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主要从事大气光化学、大气自由基测量技术及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研究。2003-2008年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进行博士课题研究,主持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由基反应活性分类在线测量技术”、“长三角PM2.5和O3污染和气象过程的综合观测”、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基于流动反应仓的大气臭氧生成速率直接测量方法研究”等项目,参与基金委重大研发计划重大项目“长三角大气氧化性:定量表征与化学机理开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自由基及活性前体物在线测量技术”、科技部支撑项目“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110余篇。
    收起
  • 赵静(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 高级工程师)
    赵静,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山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监测部,高级工程师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情况: 1、杨晓亮,魏子勇,殷海龙,赵静,黄文靖,王冬松.一种海洋水环境定点监测基站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20.05.22,中国,ZL 2019 2 2123781.4. 2、孟祥军,张宇,杨天宇,苗雨池,王姝,徐宁,赵静,黄文靖.一种河道水下水质监测用定点取样辅助装置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20.07.14,中国, ZL 2019 2 2123782.9. 3、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标准制定项目,编号DB 14/T 1948-2019, 水质 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2018年10月-2019年12月; 4、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标准制定项目,编号DB14/T 1949-2019,土壤 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2018年10月-2019年12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项目,编号CNEMC-2020GJWYW-06,2020年国家网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2020年4月-2020年9月, 6、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科研项目,山西省典型城市太原市臭氧源解析课题,2015年9月-2017年9月; 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3AA06A308,化学品暴露和效应评估及监测关键技术子课题即卤代烃类监测分析方法研究,2013年5月-2016年9月。 期刊论文 (1)裴永强, 樊占春, 赵静, 岳建伟, 李永青, 李焕锋.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30种卤代烃化合物的方法.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23(1):112-120. (2)裴永强, 樊占春, 赵静*, 岳建伟, 李永青, 李焕锋. 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六种氯苯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 26(6):39-42. (3)赵静, 朱丽娅.浅析各学龄段环境教育特征. 环境教育, 2017, (201):63-65. (4)赵静. 苯胺对4-AAP光度法测定苯酚类化合物干扰规律的研究. 山西化工, 2017, 37(171):69-71. (5)赵静. 深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对策探讨. 山西科技, 2018, 33(185):97-79.
    收起
  • 尹洧(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毕业后在兰州大学进修有机分析,师从中科院院士陈耀祖教授。高级工程师,任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北京化工集团化工环保监测站站长、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咨询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前处理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环保分会监测学组组长,入选国家环保总局环评专家库、商务部评标专家库、北京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北京市环保局专家库、北京市工业促进局专家库、北京市安全技术监督局专家库、北京市项目评标专家库、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化工协会顾问、《现代仪器与医疗》杂志常务编委、《现代科学仪器》杂志编委、《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检测》杂志指导专家。编写或参与编写著作17部,发表论文102篇,专利3项。
    收起
  • 王先良(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室内环境与健康监测室 主任)
    研究员 博士/博导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室内环境与健康监测室主任。长期关注环境化学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损伤机理及其防控策略研究,在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风险识别、控制机理、风险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科研实践。承担国家NSFC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央财政专项、国家环保行业公益专项、卫生行业标准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等36余项。发表期刊论文130余篇,主编著作3部。获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室内环境及材料测试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收起

参会指南

一、报名贴士(敷衍填写将不予审核)

  • 1、请认真填写各项,您的手机号为您的参会凭证。

  • 2、报名后,参与直播可获取会后资料、加交流群。

二、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 1、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

  • 2、如无法正常参会,请拨打页面下方电话,帮您解决

三、会议资料(交流群,会后视频)

  • 1、报名并参与直播可与专家问答交流。会议群会在直播当天展示,会议ppt无法提供。

  • 2、关注【仪器信息网微服务】,微信提醒会议进度,便捷查阅近期会议及视频回放。

  • 3、下载【仪器信息网app】,获得会后回放视频、免费下载10万篇标准、获得实验室操作实战宝典等精品资料。

更多

相关课程

联系我们

  • Name:刘含
  • Tel:13717560883
  • Cell:13717560883
  • Email:liuh@instrument.com.cn
  • 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 刘老师
  • 联系我们
  • 参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