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您未报名本次会议
请联系主办方报名

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仅限内部人员,非内部人员无法参会】请内部人员输入手机号进行观看

杨臻:158 0116 9739

确定
会议人员身份验证

获取验证码重新获取(60s)
提交
  • 大会介绍
  • 会议日程
  • 演讲嘉宾
  • 会议赞助

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 10月13日 09:00 - 10月14日 18:00

大会介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保证所用零部件的优异质量,需要在不损坏检测对象的内外结构及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对零部件进行检测,无损检测已然成为产品和材料的静动态检测以及质量管理中的必经流程。

基于此,为了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0月13-14日组织召开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邀请领域内科研、应用等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报告,欢迎大家参会交流。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支持单位:吉林大学、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收起

会议日程

10月13日
射线检测技术专场
09:00
09:30
高分辨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及应用
王绍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09:30
10:00
视频教程 TESCAN Micro-CT系统及原位动态4D应用介绍
袁明春(泰思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10:00
10:30
X射线CT成像技术在钢铁材料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刘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副研究员)
10:30
11:00
视频教程 三英X射线CT无损检测技术、产品与应用
张宗(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11:00
11:30
X射线三维分层成像技术及其在半导体测试领域中的应用
刘宝东(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0月13日
超声检测技术专场
14:00
14:30
超声导波阵列成像检测技术
刘增华(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
14:30
15:00
视频教程 先进超声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周正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15:00
15:30
超声导波智能成像技术及应用
刘洋(天津大学 教授)
15:30
16:00
材料力学性能的超声无损评价研究及应用进展
袁懋诞(广东工业大学 副教授)
16:00
16:30
基于时差法的三维结构声发射源定位方法研究
崔志文(吉林大学 教授)
16:30
17:00
视频教程 超声检测技术原理及应用
凡丽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研究员)
17:00
17:30
视频教程 助力无损检测——仪器选型如何实现降本增效?
王利影(仪器信息网导购平台 运营经理)
10月14日
自动及智能检测技术专场
09:00
09:30
极端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原位测试技术
张建海(吉林大学 吉林省材料服役性能测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09:30
10:00
视频教程 管材表面缺陷自动智能检测技术及应用
刘光磊(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损事业部副总)
10:00
10:30
视频教程 曲面叶片几何量测量和缺陷检测
赵新玉(大连交通大学 副教授)
10:30
11:00
航空复合材料构件超声自动化检测技术及应用
樊俊铃(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副主任)
11:00
11:30
高品质钢内部质量高精度检测与三维全息表征
黎敏(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11:30
12:00
机器视觉技术及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
吴少波(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 机器视觉组长)
10月14日
无损检测新技术专场
14:00
14:30
视频教程 超高清漏磁无损检测及其应用
黄松岭(清华大学 教授)
14:30
15:00
视频教程 复合材料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
周伟(河北大学 教授)
15:00
15:30
视频教程 复合材料(CFRP)全寿命周期涡流无损检测研究
曾志伟(厦门大学 教授)
15:30
16:00
视频教程 太赫兹无损检测理论及应用研究
范孟豹(中国矿业大学 系主任/教授)
16:00
16:30
复合材料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
任姣姣(长春理工大学 副教授)
16:30
17:00
视频教程 硅基光伏电池缺陷红外热成像检测与深度学习缺陷分类
卜迟武(哈尔滨商业大学 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17:00
17:30
视频教程 电磁多物理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高斌(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演讲嘉宾(按报告时间排序)

  • 王绍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技术支撑部射线组组长。长期致力于材料科学三维评价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进行多项软、硬件开发、改造或升级,在无损多相多维多尺度高分辨精确定量和原位多场动态三维评价等方面取得系列技术突破,相关技术在航空、航天、深海等多个重大任务关键材料或部件自主研制中成功应用;负责公共射线技术平台,建设了具有衍射、成像和谱学的综合X射线表征平台。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Acta Materialia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被引用4200余次,H因子为25。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973课题、国家面上自然科学基金、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青年人才项目和中科院仪器创新项目等。国际会议口头报告13篇,国内特邀报告10次。Scientific Report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Intermetallics、 Ceramic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金属学报》等10本SCI期刊特邀审稿人。曾获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7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论文,乌鲁木齐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毕业生等。
    收起
  • 袁明春(泰思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硕士,无损检测专业,毕业于德国,曾在BAM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研究所(8.3)、上海材料研究所工作学习过。现就职于泰思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任动态原位Micro-CT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动态原位显微CT和新产品-能谱CT的应用工作以及客户培训工作,熟悉亚微米扫描、真实时4D动态原位超快速扫描以及多尺度联动(大样品)扫描。了解CT系统在电子、半导体、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生物、材料、地矿等众多领域的3D成像和4D动态成像的应用。
    收起
  • 刘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副研究员)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毕业后进入山东省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工程材料失效分析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事X射线成像技术在金属材料损伤机理和失效分析中的应用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获批专利5项。
    收起
  • 张宗(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12年加入三英精密仪器,主要负责X射线CT产品的应用技术拓展和新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熟悉CT技术在各个科研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 刘宝东(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理论与应用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0余项。主持研发“板状物X射线三维分层成像”相关技术及设备,解决了大尺寸板状物体(如集成电路先进封装、芯片、IGBT等)X射线三维高精度成像的关键问题,仪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同类仪器的国产化突破。
    收起
  • 刘增华(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3月获北京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底赴香港城市大学从事短期合作研究。201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英国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做访问学者一年。2008年同时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和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11年9月破格获聘见习教授岗,2012年入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2013年入选校京华人才和校青年导师国际化能力发展计划,2014年7月晋升教授。现为《无损检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内燃机学报》编委会特邀编委,中国无损检测学会超声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理事、副秘书长,全国设备结构健康监测标准化工作组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声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ASNT北京分部项目委员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黑龙江省等七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工程教育仪器类专业认证专家,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会评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项目会评专家,国家发改委两业融合发展项目会评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Ultrasonics、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Materials Evaluation、Wave Motion、机械工程学报、工程力学、实验力学、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等30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和任务各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项目1项,横向项目多项。作为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SFC-RGC联合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项3项;获8th WCEAM & 3rd ICUMAS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唯一获奖学者);出版译著1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
    收起
  • 周正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及自动化系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致力于超声无损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已有十多年的超声检测及评价研究经历,在激光超声检测技术方面已有多年的研究基础(已发表多篇SCI、EI检索论文),已自主研制出非接触式激光超声检测实验系统;研究了多层异种金属结构中粘接缺陷的激光超声检测问题;针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结构的复杂型面检测问题,研究了材料内部分层的激光超声表征问题,分析了材料的层状各向异性对激光超声波的声场分布的影响,采用激光超声C扫描方法实现材料内部分层的成像检测,得出分层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特征;针对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的非接触检测问题,研究了材料内部分层的激光超声表征问题,分析了材料中激光超声波的主要声学特征,得出分层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特征;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结构紧固孔分层的高精度检测问题,研究了紧固孔分层的激光超声表征问题,分析了激光脉冲参量对紧固孔分层定位、定量表征的影响,实现紧固孔分层的高精度成像检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对大型复合材料(蜂窝)板壳粘结质量的超声导波评价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实用化的科研成果;为解决复合材料的非接触检测问题,设计了一套空气耦合超声成像检测系统,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的非接触超声C 扫描检测,为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与上海飞机制造厂合作,研究了大客复合材料平尾结构的超声无损检测技术,项目已于2010年8月验收;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合作开发的超声C 扫描检测系统、航空发动机叶片超声测试软件已通过验收;与上海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美国IOS 研究中心和日本KJTD 株式会社等合作,开展特殊复杂结构的超声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Bruce Drinkwater 教授、帝国理工大学Peter Cawley 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超声检测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
    收起
  • 刘洋(天津大学 教授)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学仪器分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分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结构声场理论、超声传感器及超高分辨率超声成像技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程科学与力学博士。曾任美国斯伦贝谢道尔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怀俄明大学副教授、超声实验室主任。主持多项超声传感器、超高分辨率超声成像项目,部分成果已完成产业转化;目前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和会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获批专利20余项;多次担任声学检测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主席,长期担任20余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收起
  • 袁懋诞(广东工业大学 副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声无损检测、超声导波技术、残余应力测量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1项、主持企业横向项目6项,作为核心成员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和佛山“蓝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企业横向项目4项。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收起
  • 崔志文(吉林大学 教授)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声学探测与超声检测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Ultrasonics》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发明专利4项。担任《ASME J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顾问编委,中国声学学会物理声学分会委员、检测分会委员,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 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会理事。
    收起
  • 凡丽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超声检测技术研究。近五年来作为第一技术负责人主持了1项装发国产替代工程项目、1项科工局技术基础项目、1项国家标准项目、1项济南市高校20条创新团队项目等,总经费约2000万。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和20余篇国防科技报告,授权了10多项发明专利,制订了一项国家标准并编写了多项企业标准。
    收起
  • 张建海(吉林大学 吉林省材料服役性能测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教授,目前担任吉林省材料服役性能测试国际联合中心副主任,致力于极端工况材料服役性能试验装备与原位测试技术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军委科技委装备预先研究等项目的支持下,重点开展了极端工况材料服役性能试验装备和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技术。开发了超高温双轴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装备和超声、电磁等原位测试设备等10余套,发表 SCI/EI 检索学术论文 20 余篇;公开发明专利 10余项。团队研制仪器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国家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特等奖、互联网+银奖等比赛获奖 30 余项。
    收起
  • 吴少波(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 机器视觉组长)
    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机器视觉组长,研究方向是钢铁机器视觉,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少波同志多年从事钢铁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等多项科研任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0余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该同志主持的“铁包自动化热检”课题首次实现了铁包全内衬厚度和全外壳温度的热态在线准确测量,负责了“银亮材直径在线测量和分拣系统”、“喷射锭面及中间包测温系统”、“液固相线检测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实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收起
  • 刘光磊(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损事业部副总)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损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无损检测方法技术研究及自动化无损检测仪器装备研发等工作。主要参研的国家科研课题5项,参研制修订的标准6项,研发成果获省部级奖3项,获得授权的专利5项。
    收起
  • 赵新玉(大连交通大学 副教授)
    大连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协会理事,超声检测专委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纵向课题;主持完成中国中车、中国特检等企业科研课题10余项;并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重点科研任务。曾研发设计多通道超声自动扫描和声场测量系统、高频超声显微系统、64通道超声相控阵系统、双机械手超声检测系统、ITO镀膜高精度激光刻蚀设备等,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军工产品检测中获得应用。
    收起
  • 樊俊铃(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副主任)
    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损伤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一级专家。承担、参与国家科工局、工信部、装发、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等各类预研课题10余项,主管、参与完成多个型号的结构强度验证工作,承担我国多型军民机结构试验的无损检测与评估任务,在损伤检测和结构强度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长期从事业务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荣获集团公司航空报国奖个人三等功等多项奖励。
    收起
  • 黎敏(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导。主要开展先进检测技术、工业大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独立负责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参与鞍钢、首钢、核动力研究院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2本,专利8项,转件著作权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
    收起
  • 黄松岭(清华大学 教授)
    清华大学电机系 教授,电磁检测与设备性能安全评估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东南大学自控系本科毕业;2001年清华大学博十毕业,留校任教。2005年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2010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无损检测、电磁测量、智能传感器、信号外理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长期在跨学科层次上从事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际应里并重,所研发的油气管道缺陷在线内检测器应里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以及国外众多检测工程中,累计检测油气管道5万多公里,国内检测工程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并使国产油气管道检测设备首次走出国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首次实现了海底油气管道缺陷在线内检测。主持1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和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863重大项目、铁道部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获得省部级和行业科技奖励10余次。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10本、教材2本。发表论文300多篇,被SCI检索80余篇,E收录90多篇。获发明专利100余项。
    收起
  • 周伟(河北大学 教授)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声发射学会会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校园安全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主要从事特种设备安全、复合材料实验力学、无损检测技术及仪器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河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横向课题2项;在Composite Structures,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The Journal of Strain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 Design等期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Composite Structures,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Evaluation等期刊审稿人。主持河北省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河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项、精品实验项目1项、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项、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1门,发表教学改革论文6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荣获河北大学2011~2013年度“模范教师”、2013年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优秀教工党员、2018年河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收起
  • 曾志伟(厦门大学 教授)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电磁无损检测和电磁场数值分析研究。
  • 范孟豹(中国矿业大学 系主任/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机器人工程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2009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英国Newcastle University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感知理论及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JKW基础加强项目子课题、“863”计划子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承担各类项目近30项。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EI收录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2项,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担任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和浙江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重庆与江西省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NDT&E International、Measurement、IEEE Sensors Journal、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30多个期刊审稿人。
    收起
  • 任姣姣(长春理工大学 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太赫兹波谱与无损检测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委员,长春市青年联合会科学与技术界别组委员。主要开展复合材料太赫兹无损检测、太赫兹波谱特性研究、太赫兹器件及系统研发等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和技术骨干承担国防863重大项目、基础科研项目、共用技术及国家重点型号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防发明/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编写行业标准2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收起
  • 卜迟武(哈尔滨商业大学 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检索10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研究方向为红外无损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高斌(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针对国家军、民用装备维护保障的重大需求,围绕电磁热声光感应、传感系统、特征分析等检测领域挑战难题,相继突破了靶向电磁热/光热多维盲分离成像检测,多模态电磁检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我国航空、轨道交通、核工业等军用领域以及民用装备骨干研制单位,实现了复杂结构装备的外场性能评估。成果获得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通用项目(进步奖二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在国际期刊发表检测传感与仪器相关论文80余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Sensors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等IEEE汇刊上共发表论文40余篇,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评IEEE远东无损检测‘攀登奖’;研发的磁集中镂空环电磁检测系统突破了核工业多层异构装备深层缺陷检测核心关键技术,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结题,成果入选IEEE Spectrum特刊报道,《仪器仪表学报》2016年度优秀论文,入选国家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入选2022年第二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入选Vebleo 科学家奖。第一作者出版英文学术专著两部;受邀在Elsevier出版合著专著一部;联合田贵云教授出版“十二五”国家重点丛书中的《电磁无损检测传感与成像》;SCI期刊IEEE Sensors Journal副主编(IF:3.3),Sensors(IF:2.677)客座编委,Journal of Sensors (IF:2.024) 客座主编,中国测试编委。“Google学术”总引用次数3553次,SCI他引976次。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联合基金获评优秀结题),2016年团队成功申请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排名第二)、主持多项企业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目前为IEEE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会理事。
    收起

参会指南

一、报名贴士(敷衍填写将不予审核)

  • 1、请认真填写各项,您的手机号为您的参会凭证。

  • 2、报名后,参与直播可获取会后资料、加交流群。

二、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 1、直播前一周,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

  • 2、如无法正常参会,请拨打页面下方电话,帮您解决

三、会议资料(交流群,会后视频)

  • 1、报名并参与直播可与专家问答交流。会议群会在直播当天展示,会议ppt无法提供。

  • 2、关注【仪器信息网微服务】,微信提醒会议进度,便捷查阅近期会议及视频回放。

  • 3、下载【仪器信息网app】,获得会后回放视频、免费下载10万篇标准、获得实验室操作实战宝典等精品资料。

更多

相关课程

联系我们

  • Name:高老师
  • Tel:010-51654077-8285
  • Cell:15574817041
  • Email:gaolj@instrument.com.cn
  • 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 刘老师
  • 联系我们
  • 参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