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您未报名本次会议
请联系主办方报名

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仅限内部人员,非内部人员无法参会】请内部人员输入手机号进行观看

杨臻:158 0116 9739

确定
会议人员身份验证

获取验证码重新获取(60s)
提交
  • 大会介绍
  • 会议日程
  • 演讲嘉宾
  • 会议赞助

第一期环境与健康(E&H)论坛—Environment & Health 新刊发布会

直播时间 11月30日 09:00 - 11月30日 12:00

大会介绍

Environment & Health(《环境与健康》, E&H)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美国化学会共同出版。E&H致力于揭示环境暴露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潜在的公共卫生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和建立更健康的世界构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期刊聚焦不断变化的有害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点报道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研究,以及与环境和健康政策相关的创新理念。

为庆祝E&H创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美国化学会将于2022年11月30日联合举办“第一期环境与健康论坛(E&H论坛) 暨Environment & Health创刊会”。此次论坛特别邀请环境与健康领域四位杰出科学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科研心得,共同探讨环境与健康领域前沿和热点问题。

E&H主编江桂斌院士将与大家分享办刊理念和愿景,同时对期刊的发展规划和未来目标,以及编委团队进行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这次论坛,共同见证 E&H 扬帆启航!



收起

会议日程

11月30日
第一期环境与健康(E&H)论坛—Environment&Health 新刊发布
09:00
09:05
开场介绍
刘倩(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09:05
09:10
开幕致辞(一)
欧阳志云(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任)
09:10
09:15
开幕致辞(二)
Sarah Tegen(ACS Pubs Senior Vice President)
09:15
09:20
开幕致辞(三)
沈洪兵(E&H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09:20
09:25
09:25
09:45
Environment & Health期刊介绍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 院士)
09:45
10:15
分析化学促进环境与健康研究
X. Chris Le(加拿大皇家科学院 院士)
10:15
10:45
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阚海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院长)
10:45
11:00
11:00
11:30
Stem Cell Toxicology: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s
Francesco Faiola(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11:30
12:00
Recent Findings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from a Multinational Project
Heidelore Fiedler(瑞典厄勒布鲁大学 教授)
12:00
12:00
闭幕
致谢

演讲嘉宾(按报告时间排序)

  • 刘倩(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刘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万人计划青年拔尖等资助。获科学探索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CAIA奖特等奖、MIT TR35 China等奖励。在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ES&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
    收起
  • 欧阳志云(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任)
    欧阳志云,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 Sarah Tegen(ACS Pubs Senior Vice President)
    Sarah Tegen,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ACS Pubs
  • 沈洪兵(E&H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沈洪兵,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member,E&H
  •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 院士)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院长,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Environment & Health主编、ES&T副主编,第13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顾问组成员、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等。从事环境分析化学与毒理健康研究,涉及化学形态、分析仪器、环境过程、毒理与健康、纳米技术环境应用及效应等。领导建立了环境化学与⽣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过南极和北极科考。主持完成了我国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研究的第一个国家863项目;持久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的第一个国家973项目;POPs控制的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污染物研究第一个国家基金委重大基金项目,开辟了筛选、识别与发现新污染物学术方向,为履行POPs国际公约并推动新污染物治理成为国家环保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致力于我国环境与健康研究,担任中科院战略先导(B)项目“污染物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首席科学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专家组组长和基金委重大项目“生命过程中外源污染物的识别与追踪”首席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台“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仪”。发表SCI收录论文11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21部,应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著名大学作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750余次。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长江学者成就奖、安捷伦科技全球“思想领袖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美国化学会ES&T杰出成就奖、3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收起
  • X. Chris Le(加拿大皇家科学院 院士)
    X. Chris Le,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杰出教授、加拿大生物分析技术和环境健康领域首席科学家。已在生命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环境毒理与人体健康、基因损伤与修复、纳米材料与新药物等领域发表三百余篇研究论文。先后获得加拿大化学会W.A.E. McBryde Medal奖章、分析化学成就奖、环境化学成就奖,2018年获得阿尔伯塔大学最高奖University Cup。担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主编、Analytical Chemistry副主编、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副主编,以及Environment & Health, Analytical Methods、Metallomics等期刊编委。
    收起
  • 阚海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院长)
    阚海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空气质量准则制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杂志副主编。代表性论文发表于《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期刊,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年度最佳论文奖(2019)、美国环保署科学技术成就奖、美国胸科协会David Bates奖等。
    收起
  • Francesco Faiola(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Francesco Faiola,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干细胞毒理学领域知名专家,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毒理学研究组组长。他将干细胞技术与环境毒理学交叉融合,在国际上开创性地建立了干细胞毒理学研究平台,引领了环境毒理学新的发展方向。于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需外国人才”,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外国资深学者”项目资助。已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Stem Cell Reports、ES&T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院级项目,作为科研骨干参与4项科研项目;申请专利5项, 4项已获得授权。担任Environment & Health编委。
    收起
  • Heidelore Fiedler(瑞典厄勒布鲁大学 教授)
    Heidelore Fiedler,瑞典厄勒布鲁大学教授。全球知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监测、评估与控制专家,长期担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化学品管理处(UNEP/Chemcial)高级技术官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杰出访问教授。发表论文160多篇,主编或参加编著38本学术专著,负责POPs公约中二噁英工具包的编制等工作,POPs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二噁英年会主席。长期致力于全球POPs的监管计划,该计划由UNEP通过全球环境基金拨款及其他机构共同筹资进行,在43个国家和地区,对斯德哥摩尔公约中提出需要控制的POPs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进行评价。
    收起

参会指南

一、报名贴士(敷衍填写将不予审核)

  • 1、请认真填写各项,您的手机号为您的参会凭证。

  • 2、报名后,参与直播可获取会后资料、加交流群。

二、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 1、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

  • 2、如无法正常参会,请拨打页面下方电话,帮您解决

三、会议资料(交流群,会后视频)

  • 1、报名并参与直播可与专家问答交流。会议群会在直播当天展示,会议ppt无法提供。

  • 2、关注【仪器信息网微服务】,微信提醒会议进度,便捷查阅近期会议及视频回放。

  • 3、下载【仪器信息网app】,获得会后回放视频、免费下载10万篇标准、获得实验室操作实战宝典等精品资料。

更多

相关课程

联系我们

  • Name:黄老师
  • Tel:13070172771
  • Cell:13070172771
  • Email:huangfl@instrument.com.cn
  • 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 刘老师
  • 联系我们
  • 参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