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您未报名本次会议
请联系主办方报名

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仅限内部人员,非内部人员无法参会】请内部人员输入手机号进行观看

杨臻:158 0116 9739

确定
会议人员身份验证

获取验证码重新获取(60s)
提交
  • 大会介绍
  • 会议日程
  • 演讲嘉宾
  • 会议赞助

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 iCMR 2022

直播时间 09月27日 08:55 - 09月28日 18:00

大会介绍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磁共振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多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应用范围涵盖了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个学科。核磁共振(NMR)、电子顺磁共振(EPR/ESR)、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 “百花齐放”;DNP、超高转速固体核磁等相关的新技术、新仪器层出不穷;低场及小型便携化核磁共振技术因运行成本低、易于维护的特点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推广。对我国而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在仪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磁共振相关的研究工作赢得世界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开始进行仪器或者关键部件的研发。如何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的开放交流进而促进我国磁共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话题。

为了促进和加强国内外磁共振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将于2022年9月27-28日联合举办“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iCMR 2022)”。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收起

会议日程

09月27日
磁共振(MR)新技术及其应用
08:55
12:00
会议主持
向俊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09:00
09:10
视频教程 会议致辞:磁共振硬件和技术应用,哪个更重要?
杨海军(清华大学 高级工程师)
09:10
09:40
视频教程 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及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侯广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09:40
10:10
多核超极化磁共振成像
李海东(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
10:10
10:40
视频教程 布鲁克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在探头方面的最新进展
姜松子(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布鲁克核磁应用专家)
10:40
11:10
视频教程 零场电子顺磁共振谱学
孔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特任研究员)
11:10
11:40
视频教程 《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波谱分析》—编写进展和展望
扶晖(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
09月27日
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应用
13:55
18:00
会议主持
王申林(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14:00
14:30
各向异性参数的测定及在有机小分子构型分析中的应用
雷新响(中南民族大学 教授)
14:30
15:00
液体核磁共振方法在研究蛋白质结合机制中的应用
曾丹云(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
15:00
15:30
视频教程 日本电子最新核磁技术
叶跃奇(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AI事业部NMR技术总监)
15:30
16:00
视频教程 MOF材料中金属离子分布的解析
徐骏(南开大学 副教授)
16:00
16:30
视频教程 溶融动态核极化(dDNP)谱仪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黄重阳(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16:30
17:00
视频教程 液体核磁技术在天然产物识别中的应用
王姝麒(山东大学 高级实验师)
09月28日
顺磁共振(EPR/ESR)技术及其应用
09:25
12:00
会议主持
刘国全(北京大学药学院 研究员)
09:30
10:00
视频教程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6K超低温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应用
杨海军(清华大学 高级工程师)
10:00
10:30
半导体催化材料机理研究中的顺磁共振
李骥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项目研究员)
10:30
11:00
视频教程 布鲁克顺磁共振新进展
方勇(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EPR应用工程师)
11:00
11:30
视频教程 基于EPR的LMCT反应机理研究
蒋敏(杭州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
09月28日
低场核磁(LFNMR)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他
13:55
17:00
会议主持
李勇(清华大学 副教授)
14:00
14:30
基于光泵式原子磁力计的非接触检测方法
胡一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14:30
15:00
视频教程 如果核磁有了光
文祎 (牛津仪器 应用科学家)
15:00
15:30
视频教程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中电子自旋的锂离子量子传感
孙磊(西湖大学 副教授)
15:30
16:00
视频教程 Spinsolve台式核磁用于在线反应监测
杜婧雯(青岛腾龙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工程师)
16:00
16:30
视频教程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理论模型及应用
李文郁(清华大学 博士后)
16:30
17:00
视频教程 植物特有插入序列诱导膜融合机制的核磁共振研究
赵晓丽(山东职业学院 教授)

演讲嘉宾(按报告时间排序)

  • 杨海军(清华大学 高级工程师)
    杨海军,博士,高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分会理事长。1994年至2011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和化学系分获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长期致力于开发顺磁共振新技术和展开其在探究有机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在国产磁共振仪器应用推广方面展开工作。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2019年获得全国电子顺磁波谱会“徐元植顺磁共振波谱学奖”优秀青年奖等。主持并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已经授权专利9项。论文它引2500余次,H Index为30。
    收起
  • 向俊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向俊锋,博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核磁组负责人,北京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分析测试协会波谱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仪器评测专家。主要从事核磁共振波谱教学和核磁共振方法应用研究。
  • 侯广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侯广进,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至2011年先后在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和美国特拉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被特拉华大学聘为二级副研究员,2012年晋升为磁共振谱学研究员。2017年入选国家中组部高层次人才项目,入职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聘为研究员,任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组长。侯广进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学与催化化学相关的研究工作,已在Science, Chem. Rev., Nat. Catal., Proc. Natl. Acad. Sci., J. Am. Chem. Soc., Angrew. Chem. Int. Ed., ACS Cent. Sci.,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目前担任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Solid 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波谱学杂志》,《物理化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侯广进研究员课题组目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 表界面纳米多功能型复合催化材料的固体核磁共振的研究工作;2. 碳一分子催化转化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特征研究;3. 发展和设计新型固体NMR方法和原位检测技术;4. 能源存储材料、钠或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收起
  • 李海东(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
    李海东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磁共振影像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超极化磁共振成像仪器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实现了动物和人体肺部微结构和交换功能的定量可视化探测,弥补了临床MRI无法对肺部空腔成像的空白,获得国内第一幅活体肺部气体MRI影像,并用于新冠肺炎患者肺功能评价,为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在Science Advances、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European Radiology、NMR in Biomedicin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件,授权9件,2018年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4年获国际医学磁共振年会“E.K. Zavoisky Stipend”。
    收起
  • 姜松子(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布鲁克核磁应用专家)
    2011年硕士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核磁共振技术在温敏高分子聚合物结构与性能方面的应用。2014年加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担任高场核磁工程师,主要负责两台高场谱仪的运行与维护,以及生物蛋白质样品的核磁实验和数据处理分析。2019年加入布鲁克,目前担任核磁应用专家,致力于推广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帮助不同行业和学术背景的用户利用液体核磁共振技术来解决相关问题。
    收起
  • 孔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特任研究员)
    孔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量子调控与量子精密测量,致力于开发新的量子测量方法,并应用于磁共振谱学研究,提升检测灵敏度和分析精度。相关成果发表Phys. Rev. Lett.、Nature Methods、Na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杂志。曾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收起
  • 扶晖(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
    199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96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美国得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博士学位,2011年起至今任职于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负责核磁大型仪器平台的运行管理、学生培训和样品检测。具有丰富的液体核磁和固体核磁测试和谱图解析经验,主编了《高等学校仪器分析方法通则及校准规范》中《超导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测试方法通则》(JY/T 0578-2020),参与《分析测试仪器评议-从BCEIA’2019仪器展看分析技术的进展》的编写。目前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一项,作为共同起草单位参与《乳制品中乳糖含量的测定-核磁共振波谱法》标准的制定。多年来利用液体/固体核磁与合作者共同进行合成、催化、材料和医药等多个领域相关的分子结构/性能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
    收起
  • 王申林(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王申林,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相关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核糖核酸和膜蛋白的核磁共振方法学。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近五年内18篇,其中一作和通讯作者文章12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完成学术著作1篇。(1)在核糖核酸的核磁共振方法学研究方面,首先建立了适用于RNA固体研究的氢直接检测快速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法方法,并解析了HIV病毒中RNA基因二聚体引发位点的拓扑结构(Y. Yang, S. Wang* et al. Chem. Commun., 2017,封底报道),发展了在非结晶的条件下进行RNA结构分析的固体核磁共振实验方法(S. Zhao, S. Wang* et al. Chem. Commun. 2019),和RNA快速检测实验方法等(R. Han, S. Wang* et al., Chem.- Eur. J. 2019),并进行综述报道(Y. Yang, S. Wang*, Chem.- Eur. J. 2018)。(2)膜蛋白结构和动态性质的核磁共振研究。发展了利用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技术解析膜蛋白结构的新方法(S. Wang et al. Nature Methods 2013; S. Wang et al JACS 2012; S. Wang et al JPCB 2016; S. Wang* et al. J. Biomol. NMR 2016; S. Wang* et al. J. Biomol. NMR 2017), 并应用于七次跨膜蛋白结构的解析(PDB code:2M3G)。
    收起
  • 雷新响(中南民族大学 教授)
    雷新响,男,从事基于核磁共振的药物分析及药物筛选研发工作,博士,教授,现就职于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际合作等项目和湖北省杰青项目。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JACS,《德国应用化学》,《核酸研究》,Chemical Science, ACS Nano, ACS Catalysis, Organic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欧洲化学》,《磁共振化学》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任《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国际编委,《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编委;《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编委和《波谱学杂志》青年编委。组织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在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做报告20余次。
    收起
  • 曾丹云(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
    曾丹云,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6年获武汉大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13至2021年间分别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和Marquett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初获“湖北省百人”引才计划支持回国,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液体核磁共振研究领域有十来年学习与工作经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疾病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识别机制的判定、生物体系的液体核磁共振新方法研究等。
    收起
  • 叶跃奇(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AI事业部NMR技术总监)
    日本电子北京AI事业部核磁共振技术总监。博士,200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农业大学,2006-2011年在日本理化研究所分子结构解析团队任研究员及博士后研究员。2011年加入日本电子公司总部核磁共振应用部,2013年进入JEOL Beijing 支持中国区核磁工作,长期致力于NMR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已在OL、JOC、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收起
  • 徐骏(南开大学 副教授)
    2004至2008年期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化学学士学位,导师为严纯华院士。2008至2014年期间就读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化学系,获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黄忆宁教授。2014至2017年和2017至2018年期间分别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导师:Jeffrey A. Reimer)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导师:Christophe Copéret)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9月入职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为天津市稀土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成员。徐骏副教授长期从事以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无机及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的工作,在固体材料结构解析、主客体相互作用、动态与相变过程、表面及无序结构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已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Chem.、J. Am. Chem. Soc.、Chem. Rev.、Chem. Soc. Rev.、J. Phys. Chem. Lett.、Chem. Mater.等知名期刊上发表30余篇论文,并于2015年荣获中华海外磁共振协会(OCMRS)“Jinshan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收起
  • 黄重阳(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黄重阳,博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得分析化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代谢组学。毕业后加入磁共振仪器组从事核磁共振谱仪的应用开发研究工作。于2019年至2021年在美国国家强磁场中心、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博士后交流,从事基于液体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及溶解动态核极化技术的代谢流研究。2022年初回到磁共振仪器组,主要研究工作及兴趣是dDNP关键技术的开发以及其in vivo代谢流检测。
    收起
  • 王姝麒(山东大学 高级实验师)
    王姝麒,男,博士,高级实验师,2011年7月至今在山东大学药学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工作。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目前主要从事活性成分与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NMR研究;生物NMR波谱学基础和方法的研究;基于NMR的代谢组学研究;天然产物结构和活性研究。
    收起
  • 刘国全(北京大学药学院 研究员)
    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2012年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之后获得洪堡奖学金在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获得北京大学百人计划支持组建独立课题组,结合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优势,致力于磁共振新方法的开发,特别关注活性氧(自由基)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药理和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在Nat Chem、J Am Chem Soc和Chem Sci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持了包括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的培育项目,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子课题在内的多个项目。
    收起
  • 李骥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项目研究员)
    李骥堃于2008年在北京大学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201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取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20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应用各种和分子磁性质相关的波谱学,如电子顺磁共振(EPR)、穆斯堡尔(Mössbauer),表征催化过程中的中间体,探究反应机理。相关工作发表科研论文与专著章节20余篇。2021年6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实验室任项目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及其在光催化与环境光化学中的应用。
    收起
  • 方勇(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EPR应用工程师)
    方勇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具有新颖结构及性质的(元素)有机双自由基物种的合成及表征,并负责课题组内一台布鲁克 EMXplus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的常规测试、简单维护及谱图解析。2020年年底博士毕业以后,随即加入布鲁克担任EPR应用工程师一职,目前主要致力于向具有不同行业基础和学术背景的顺磁用户推广EPR的多方面应用,同时针对用户各异的研究需求协助提出基于顺磁共振的高效解决方案,助力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和生产活动。
    收起
  • 蒋敏(杭州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
    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付华教授。2007年至2014年就职于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磁共振实验室,负责电子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等仪器的维护,谱图解析等。2018年8月至今,以副研究员身份加入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现阶段主要致力于利用顺磁共振探索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方法学,自由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关文章发表在 J.Am.Chem.Soc., Angew.Chem.Int.Ed., Org.Lett., Chem.Eur.J., J.Org.Chem., Chem.Commun., RSC Adv., Adv. Synth.Catal., Sci. Rep.,等期刊上。
    收起
  • 李勇(清华大学 副教授)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至1981年在东北师范大学赴日留学生预备学校学习。1981年至1987年公派至日本爱媛大学化学系留学,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起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1995年至1997年做为访问学者公派至日本京都大学进修,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以杯芳烃、冠醚、卟啉、酞菁等环状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从事磁共振波谱学、自旋化学、配合物化学、超分子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0年获第二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王天眷波谱奖。2020年获徐元植顺磁共振波谱学贡献奖。曾担任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现任国际EPR/ESR协会亚太分会中方代表、《波谱学杂志》副主编。
    收起
  • 胡一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基于高灵敏原子磁力计的非接触测量
  • 孙磊(西湖大学 副教授)
    孙磊,吉林长春人。2007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9年加入左景林课题组开展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009年和2010年在德州农工大学(TAMU―College Station)化学系Kim R. Dunbar课题组两度参加暑期科研交流项目。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后,赴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师从Mircea Dinc教授,于2017年获得博士学位。2017-2019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Danna E. Freedman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作为Maria Goeppert Mayer Fellow加入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中心,在高级研究员Tijana Rajh的指导下开展博士后研究;同时攻读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硕士学位,学习计算机感知和机器人学以及机器学习方向。2021年10月加入西湖大学理学院组建分子量子器件和量子信息实验室。 孙磊实验室致力于设计分子材料以研究量子现象,并通过器件实现分子级别的量子操控。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向展开:(1)制备单分子自旋电子学和量子信息处理器件;(2)开发基于分子电子自旋量子比特的量子传感器,探索其在能源和生物领域中的应用;(3)制备单层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异质结,探索量子输运现象。
    收起
  • 李文郁(清华大学 博士后)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 研究领域:水泥基材料,水泥水化机理,低场核磁,固体核磁,核磁方法。
  • 赵晓丽(山东职业学院 教授)
    赵晓丽,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核磁共振中心,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蛋白结构,并联合其他技术对膜融合蛋白诱导膜融合的机理进行研究。
  • 文祎 (牛津仪器 应用科学家)
    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得药物化学专业结构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主要工作是以异核多维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以及基于弛豫的蛋白质动力学分析。毕业后在上海药物研究所核磁共振中心任助理研究员,2014年获聘高级工程师。2017年加入牛津仪器,任磁共振应用科学家,主要负责低场台式核磁的应用开发以及售前售后技术支持。
    收起
  • 杜婧雯(青岛腾龙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工程师)
    杜婧雯,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分析专业,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目前在青岛腾龙微波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支持工程师,主要致力于向不同行业的核磁用户推广Spinsolve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和MestreNova软件产品的多种应用,同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
    收起

参会指南

一、报名贴士(敷衍填写将不予审核)

  • 1、请认真填写各项,您的手机号为您的参会凭证。

  • 2、报名后,参与直播可获取会后资料、加交流群。

二、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 1、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

  • 2、如无法正常参会,请拨打页面下方电话,帮您解决

三、会议资料(交流群,会后视频)

  • 1、报名并参与直播可与专家问答交流。会议群会在直播当天展示,会议ppt无法提供。

  • 2、关注【仪器信息网微服务】,微信提醒会议进度,便捷查阅近期会议及视频回放。

  • 3、下载【仪器信息网app】,获得会后回放视频、免费下载10万篇标准、获得实验室操作实战宝典等精品资料。

更多

相关课程

联系我们

  • Name:叶女士
  • Tel:010-51654077-8045
  • Cell:18211196128(微信同号)
  • Email:yej@instrument.com.cn
  • 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 刘老师
  • 联系我们
  • 参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