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您未报名本次会议
请联系主办方报名

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仅限内部人员,非内部人员无法参会】请内部人员输入手机号进行观看

杨臻:158 0116 9739

确定
会议人员身份验证

获取验证码重新获取(60s)
提交
  • 大会介绍
  • 会议日程
  • 演讲嘉宾
  • 会议赞助

组学技术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进展网络研讨会

直播时间 07月11日 09:30 - 07月11日 17:00

大会介绍

    近年来“组学(Omics)”技术在科研领域使用十分广泛。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以及转录组等等。组学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概念,由于其综合性强、系统性强,成为了生命科学行业的前沿技术。在植物学领域的研究中,对植株进行代谢组的分析,能全面揭示植株在特定生育期,特定组织中全部的代谢产物以及这些物质可能发挥的作用。蛋白组学技术可从全息化的视角研究植物的生命本质,及其对环境的应答机制,全面深入地认识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抗病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可以深入地解析植物遗传的多样性及其复杂的内在规律,在基因层面指导植物的分子育种,探究生物途径中关键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对基础科学和品种选育都有重大意义。

    为此,仪器信息网拟于2023年7月11日开展“组学技术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进展”主题网络会议。本次会议将围绕当下组学与植物学领域研究热点,邀请专家线上分享精彩报告。欢迎报名!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收起

演讲嘉宾(按报告时间排序)

  • 郑轶(北京农学院 教授)
    郑轶,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专业,获博士学位;2013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 Institute做博士后研究,兼任BTI计算生物中心咨询顾问;2020年回北京农学院任教,现任生物信息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园艺作物多组学数据整合与基因调控网络。 代表性成果:1)开发园艺作物组学数据分析软件iAssembler、iTAK、VirusDetect,并通过整合园艺作物多组学数据,开发了CuGenDB、PGED、KGD等园艺作物数据挖掘平台,为园艺作物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提供重要工具;2)阐明了植物维管束介导的系统性信号转导具有响应胁迫的新特性,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砧穗间长距离运输;3)揭示了phasiRNA的生物合成同物种分化、生长发育、病毒侵染、营养元素的胁迫以及RNA的剪切相关,表明phasiRNA参与基因调控网络的复杂性,为研究phasiRNA调控植物表型多样性提供了重要功能基因资源。研究成果在Molecular Plant,Nucleic Acid Research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七十余篇,累计引用6400多次, h-index超过36。
    收起
  • 白旭(沃特世公司 大中华区市场部经理)
    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硕士;2008年加入沃特世公司,从事液相和质谱的应用开发工作,与客户合作发表Sci文章20余篇
  • 邵钰银(布鲁克·道尔顿 应用工程师)
    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就读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修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深造,主要围绕基于质谱的新生蛋白富集定量新方法开展学习和工作,利用生物正交反应设计定性定量分析新生蛋白质组的新策略,并于2022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2022年9月加入布鲁克公司,担任蛋白质组学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基于timsTOF系列质谱的蛋白组学技术支持。
    收起
  • 安剑勇(瓦赫宁根大学(荷兰) 访问学者)
    安剑勇博士,2021年至今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后,于2011-2018.12华中农业大学硕博连读师从邓秀新院士。2015.6-2018.3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根瘤菌和菌根共生领域顶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Ton Bisseling院士课题组访问研究。留学期间,获得了荷兰皇家科学院KNAW奖学金资助。主要研究园艺植物柑橘及模式植物苜蓿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形成分子机制,具体包括以下研究方向,1)比较转录组策略挖掘新的植物调控丛枝菌根共生形成的关键基因;2)共生膜界面形成的分子细胞学机制;3)菌根寄主植物向菌根真菌输出碳源(脂肪酸和糖分)的分子机制。目前研究论文发表在New Phytologist, Plant cel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
    收起
  • 张施敬(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张施敬,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中心应用工程师,主要从事液相色谱及质谱等仪器的应用支持及方法开发工作。对食品、化妆品、环境、制药等分析研究领域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
  • 毛逢春(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 副秘书长)
    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副秘书长。
  • 赵丽娟(南京大学 教授)
    赵丽娟,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先后在日本国立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美国德州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入职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要从事纳米技术的环境影响与农业应用方面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和催化活性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和逆境韧性。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Food,ACS Nano,J. Agric. Food Chem.,Environ. Sci. Technol., Environ. Sci. Nano 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迄今为止,文章总被引8000余次,H-index 为47。担任Plant Nano Biology, Crop Design等期刊编委,并获得2021年度Environ. Sci. & Technol.优秀审稿人奖。
    收起
  • 朱晔荣(南开大学 副教授)
    朱晔荣,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南开大学植物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曾在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国家实验室Joint Bioenergy Institute从事研究工作近2年。 研究对象包括农作物水稻,能源植物浮萍,果蔬类草莓、大葱和萝卜,花卉兰花等,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浮萍生物能源方面,建立了新型生物能源植物浮萍的遗传转化体系,探究了浮萍光呼吸、光合作用及淀粉的合成和积累规律;同时以浮萍为模式植物开展除草剂的筛选和除草剂作用标靶编码基因功能位点的相关研究。发现紫萍的光呼吸途径与其衰老和抗盐碱胁迫密切相关,多种生长调节物质的处理能提高浮萍淀粉的积累,并获得了淀粉积累水平有所提高的转基因浮萍株系。近年来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在国际期刊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Pla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Plant Growth Regulation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以第一发表明人申请专利2项,授权1项。曾获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9次会员代表大会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收起

参会指南

一、报名贴士(敷衍填写将不予审核)

  • 1、请认真填写各项,您的手机号为您的参会凭证。

  • 2、报名后,参与直播可获取会后资料、加交流群。

二、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 1、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

  • 2、如无法正常参会,请拨打页面下方电话,帮您解决

三、会议资料(交流群,会后视频)

  • 1、报名并参与直播可与专家问答交流。会议群会在直播当天展示,会议ppt无法提供。

  • 2、关注【仪器信息网微服务】,微信提醒会议进度,便捷查阅近期会议及视频回放。

  • 3、下载【仪器信息网app】,获得会后回放视频、免费下载10万篇标准、获得实验室操作实战宝典等精品资料。

更多

相关课程

联系我们

  • Name:张羽钧
  • Tel:86-10-51654077-8481
  • Cell:86-18600889239
  • Email:zhangyj@instrument.com.cn
  • 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 刘老师
  • 联系我们
  • 参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