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 大会介绍
  • 会议日程
  • 演讲嘉宾
  • 会议赞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检测与分析研究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2021)

直播时间 09月16日 09:30 - 09月16日 17:30

大会介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能够通过各种环境介质长距离迁移并存在于环境中,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

2001年,中国签署《斯德哥尔摩公约》,成为缔约国一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颁布实施了一系列POPs监测标准,即有机氯农药类、多氯联苯类、溴代阻燃剂类及二噁英类等四大类监测标准。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斯德哥尔摩公约》中又新增了氯化石蜡(SCCPs)、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多氯萘(PCNS)等新型 POPs。针对此类新型POPs污染现状、来源解析、演变趋势、毒性效应研究逐渐成为国际环境科学研究重点,这些科学研究的开展依赖于样品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而我国在新型POPs检测标准及技术研究方面,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此,仪器信息网将于2021年9月16日召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检测与分析研究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携手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及一线工程师,聚焦环境中传统、新型POPs中典型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POPs 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尽一份绵薄之力!欢迎您的参加!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收起

演讲嘉宾(按报告时间排序)

  • 高丽荣(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环境行为研究工作,已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开展了多维色谱分离分析复杂POPs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分析环境中痕量复杂POPs短链氯化石蜡的分析方法,解决了短链氯化石蜡干扰问题,被国际权威专家认为能促进二维色谱法在氯化石蜡分析中的应用。作为主要完成人研制成功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土壤中多氯联苯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参加了我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成效评估环境样品中POPs监测,负责编制了大气中POPs监测技术导则,对大气中多种POPs进行了监测,并撰写了履约成效评估报告,已提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展开
  • 王雪梅(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雪梅,女,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包括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环境应用、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持久性有毒物质(PTS)等典型环境污染物的环境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和研究。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在Anal. Chim. Acta.,Talanta, J. Chromatogr. A,Microchim Acta.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国内期刊的审稿人。
    展开
  • 尹戈(岛津 应用工程师)
    博士,岛津分析中心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GCMS和GCMSMS的应用支持和培训,专注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开发和应用研究,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 杨文武(江苏省泰州环境监测中心 副总高/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20年,研究方向为有机污染物监测、生态环境现场监测、二噁英监测与污染控制等。创建了江苏省土壤有机监测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全国土壤详查省级有机物污染物的监测工作。2017年-2021年连续5年承担了生态环境部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厂二噁英排放执法监测。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制修订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7个,并主持《江苏省垃圾焚烧及危废焚烧行业二噁英排放现状及特点》等多个环保科研课题。近年来先后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环保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最美基层环保人提名奖”等称号。
    展开
  • 董亮(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 研究员)
    男,1973年生,1990-1999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获博士学位,研究员,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研究室主任,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环境监测“三五人才”一流专家,生态环境部首批培训授课专家,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数据标准与信息共享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2003年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从事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防治研究。2006年底任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有机污染物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土壤、水、大气及颗粒物和生物样品中各类POPs及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分布和环境行为研究,承担多项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近年来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环保公益科研专项,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中挪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国大学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近年来来主持的项目有:“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制”(2007年度环保公益项目),“区域POPs污染指示性生物筛选研究”(2013环保公益项目),“大气中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2010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环境中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标准分析方法开发”(环保部中挪国际合作项目),“东亚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第六期”(联合国大学国际合作项目),“复杂环境介质中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用仪器开发与分析方法研究”(2011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技术原理”(973项目子课题)等。对土壤、水、大气及颗粒物等环境介质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有机的分析测试、污染分布、残留特征、环境行为等有着深入的研究。曾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三等奖,全国土壤土壤调查先进个人,生态环境部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表扬人员。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署名论文100余篇。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署名论文100余篇,标准20余项,专利5项,专著5部。
    展开
  • 先有其(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先有其,男,2017年加入赛默飞,任色谱与质谱应用工程师,拥有十年以上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应用经历,在食品安全与环境检测领域经验丰富,协助开发多个环境污染物检测行业标准。
  • 方青(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EPR高级应用工程师)
    2009年-2013年: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本科;2013年-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硕士研究生;具备多年相关研究领域高新技术应用开发及技术支持工作经验,与一线科研工作者紧密接触,了解理论基础、行业应用方向,同时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在EPR领域技术积淀10余年,能有机的将EPR技术与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结合。
    展开
  • 孙毓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博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6年在暨南大学获学士学位,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硕士学位,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和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进行访问研究。入选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广东省百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博士后基金“香江学者计划”和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人才称号。围绕“人类活动驱动下海洋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关键环境过程及生态效应”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POPs在近岸红树林、南海珊瑚礁和北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特征、来源、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7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4篇,SCI论文他引1300余次,H指数为20。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2项。参与撰写专著2本。
    展开
  • 高松(吉林大学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快速微萃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先后主持中国地调局、吉林省高校产学研引导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教育厅及市场监管厅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其中2项专利实现成果的产品转化及推广应用,即针阱微萃取,主要用于环境以及地质、石化、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快速、应急、实时监测,并有1项基于针阱微萃取技术的水质检测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即将发布。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第三届专利金奖,吉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吉林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一、二等奖等奖项。
    展开

参会指南

一、报名贴士(敷衍填写将不予审核)

  • 1、请认真填写各项,您的手机号为您的参会凭证。

  • 2、报名后,参与直播可获取会后资料、加交流群。

二、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 1、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

  • 2、如无法正常参会,请拨打页面下方电话,帮您解决

三、会议资料(交流群,会后视频)

  • 1、报名并参与直播可与专家问答交流。会议群会在直播当天展示,会议ppt无法提供。

  • 2、关注【仪器信息网微服务】,微信提醒会议进度,便捷查阅近期会议及视频回放。

  • 3、下载【仪器信息网app】,获得会后回放视频、免费下载10万篇标准、获得实验室操作实战宝典等精品资料。

联系我们

  • Name:刘女士
  • Tel:010-51654077-8415
  • Cell:13717560883
  • Email:liuh@instrument.com.cn
  • 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 刘老师
  • 联系我们
  • 参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