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您未报名本次会议
请联系主办方报名

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仅限内部人员,非内部人员无法参会】请内部人员输入手机号进行观看

杨臻:158 0116 9739

确定
会议人员身份验证

获取验证码重新获取(60s)
提交
  • 大会介绍
  • 会议日程
  • 演讲嘉宾
  • 会议赞助

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

直播时间 07月20日 09:00 - 07月20日 17:00

大会介绍

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webinar.instrument.com.cn)自2010年创立,作为科学仪器行业的“百家讲坛”,汇聚分析科学专家、学者,联合相关学会、协会旨在促进科学仪器及其相关科研及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士交流,分享知识,启迪智慧。

2022年7月20日,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将再次携手日本分析仪器工业协会(Japan Analytical Instruments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JAIMA)共同组织在线科学家论坛“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为海内外专家提供便捷的方式,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

此次在线科技论坛有幸邀请到日本著名细胞工程学家、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在Nature Material,JBC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5项的日本赤池敏宏教授。论坛将围绕生命科学中的细胞工程、生物材料及其再生医学领域应用、创新活细胞分析技术和生物基底材料表征技术等前瞻性领域进行探讨。

注:以下日程时间为北京时间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日本分析仪器工业协会


收起

演讲嘉宾(按报告时间排序)

  • 唐海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CEO)
    1994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曾先后就职于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香港惠港实业集团等单位,1999年,为了实现以信息化带动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梦想,唐海霞女士创办了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的第一家专业门户网站—仪器信息网。并于2010年,创办第三方检测专业门户网站—我要测网。在唐海霞女士的带领下,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成功登陆“新三板”(股票代码:831401),成为科学仪器行业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互联网+科技服务平台。
    收起
  • 中本晃(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 会长)
    1945年出生于鸟取县。1969年从大阪府立大学毕业后,进入岛津制作所工作。进入岛津后,一直从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开发,并将其开发为岛津公司的代表产品。 2009年任岛津制作所社长,2015年任董事长。2019年到目前,在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就任会长。
    收起
  • 赤池敏宏(东京工业大学 名誉教授)
    赤池敏宏教授作为东京工业大学的名誉教授,是细胞工程学(Cell engineering)领域的权威。他坚信“生物材料的未来是光明的”,是医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桥梁。他的研究工作以开发高品质ES细胞和iPS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技术为目标,在再生医疗领域取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赤池敏宏教授在中国国内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也在中国国内结交了很多知己,并培养了大量年轻学者和学生,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本次他希望借助以往的经验,以其再生医疗及其周边领域的实用化研究科研课题申请“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的政府资金支持。1. 主要研究课题——为了实现再生医疗用生物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目前,在再生医疗研究领域,人工器官的高度功能化、长期植入人工器官的开发、以iPS(人工多功能性细胞)技术安全培养大量细胞等技术开发呈现迟滞状态。赤池教授在再生医学领域,意图使用细胞替代组织、器官的功能,以达到组织再生、维持和修复的目的。其中,他利用iPS细胞间连接蛋白(钙黏蛋白,cadherin)的蛋白抗体,开发出一种细胞吸附性材料,可以识别和调控细胞功能。采用这种生物材料培养iPS细胞,细胞将不聚集,也不会感染未知病毒,并可实现细胞的大规模培养,这正是再生医疗应用的重要技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当前研究领域局限为了促进再生医疗的发展,医学、生物学和工程学领域的研究工作需要协同开展。但目前在日本受到政府研究资金分配不均衡等原因影响,很难做到这一点。(2)应对方法赤池教授认识到中国政府对再生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给予了资金支持,因此希望以其在中国建立的人际网络为基础,合作开发基于钙黏蛋白的细胞识别、功能调控生物基底材料,并用于再生医疗领域。赤池教授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自2005年参与清华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他作为指导教师,协调中日双方的留学生交换,培养大量人才。作为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在多次访华期间,带领众多学生、学者,建立“细胞识别性生物材料”研究小组,包含钙黏蛋白改性蛋白和糖链高分子两大研究方向。众所周知,癌症、多器官纤维症及冠状病毒感染等都会造成人体肺、心脏、肾脏、肝脏、肠、血管等主要器官的上皮组织破损,并带来器官功能衰竭。赤池教授的研究希望能够针对以上症状进行诊断和治疗,为人类福祉和真正的中日友好做出贡献。
    收起
  • 林金明(清华大学 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2002年在日本留学和工作,1997年3月获得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受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质谱联用细胞分析、空气负离子制备与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并在专利基础上研制成功多款仪器设备,得到普及推广。目前兼任中国化学会监事会监事、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等多种学术委员会委员。
    收起
  • 関禎子(东京都立大学 客员研究员)
    生命材料表面分析专家,在赤池敏宏教授的研究中负责AFM分析工作
  • 杨 军(南开大学 教授)
    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高分子化工专业(学士);199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200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生命理工学研究科生物技术专业(博士);2001-2005年在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完成 JSPS 博士后并继任日本厚生省流动研究员工作;2006年入职南开大学任现职。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分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理事及天津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多种SCI源期刊审稿人。研究领域为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着眼于生物学、材料学及生物工程学的交叉融合发展,基于生物合成研发融合蛋白材料及其与天然多糖的复合材料,研究三维仿生细胞外微环境构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探索工程化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材料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研发,并已取得独创性研究成果。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863/973项目数项;发表SCI学术期刊6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7项(已获授权7项),参与《生物材料科学:医用材料导论》(原著第2版)-中文版翻译及《材料大辞典》(第2版)生物医用材料编委会。
    收起
  • 江德臣(南京大学 教授)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及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单细胞分析课题组组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2000、2003和2008年分别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2011年在美国北卡莱罗拉州大学教堂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加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兴趣为高内涵单细胞分析方法和装置的建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曾获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以通讯作者在PNAS、JACS、Angew、Anal Chem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授权中国专利6项。
    收起
  • 陆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陆瑶,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组长。主要从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发展及其在健康、疾病中的应用等研究,相关工作以责任作者发表于PNAS, Science Signaling, Advanced Science,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展的单细胞分泌蛋白分析技术被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科学家》(The Scientist)评为2017年度十大医疗技术发明首位。
    收起

参会指南

一、报名贴士(敷衍填写将不予审核)

  • 1、请认真填写各项,您的手机号为您的参会凭证。

  • 2、报名后,参与直播可获取会后资料、加交流群。

二、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 1、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

  • 2、如无法正常参会,请拨打页面下方电话,帮您解决

三、会议资料(交流群,会后视频)

  • 1、报名并参与直播可与专家问答交流。会议群会在直播当天展示,会议ppt无法提供。

  • 2、关注【仪器信息网微服务】,微信提醒会议进度,便捷查阅近期会议及视频回放。

  • 3、下载【仪器信息网app】,获得会后回放视频、免费下载10万篇标准、获得实验室操作实战宝典等精品资料。

更多

相关课程

联系我们

  • Name:赵老师
  • Tel:13331136682
  • Cell:13331136682
  • Email:zhaoyw@instrument.com.cn
  • 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 刘老师
  • 联系我们
  • 参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