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 大会介绍
  • 会议日程
  • 演讲嘉宾
  • 会议赞助

第三届“逐梦光电”国产光电分析仪器研制与应用研讨会

直播时间 08月25日 08:40 - 08月26日 17:35

大会介绍

  卓立汉光是专业从事光电分析测试仪器和精密光学机械运动控制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秉持 “研发创新、快速反应、优质服务”的理念,为光电行业从业者提供全方位产品解决方案。为响应国家整体布局,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服务,卓立汉光将于2022年8月25-26日在上海举行第三届“逐梦光电”国产分析仪器研制与应用研讨会暨高端分析仪器发展论坛,届时来自全国各地“政、用、产、学、研”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将齐聚申城,畅谈光电行业前景、交流前沿的科研动向,分享仪器使用心得。

  本次会议将聚焦6大领域,涉及5大类光谱技术及应用,会议将以邀请学术报告、优秀墙报展示、高端仪器互动展示等方式呈现出国产光电分析仪器的全新精神面貌。会议将同步开启论文征集活动,欢迎老师们进行投稿。

  本次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1.国产光电高端分析仪器在材料科学、清洁能源、生物医学、食药环侦、能源冶金矿物、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分享;

2.光电仪器及相关应用领域研究成果分享:基础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仪器研发与设计等;

3.技术主题: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光电探测、高光谱与影像、激光等离子体诱导等高端光电分析仪器参观展示,使用技巧培训,现场样品测试等




收起

会议日程

08月25日 拉曼光谱技术应用
08:40
08:45
致开幕词1
张露璐(上海市科委基地处 副处长)
08:45
08:50
致开幕词2
董磊(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08:50
09:20
面向POCT的SERS分析策略
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 处长/所长/教授)
09:20
09:50
极端环境下物质性质的原位实验研究
梅升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09:50
10:20
拉曼光谱数据解析技术及应用
朱启兵(江南大学 教授)
10:20
10:35
茶 歇
线上抽奖 仪器展示
10:35
11:05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重金属检测技术研究
步扬(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研究员)
10:05
11:35
极端环境下的纳米定位系统及应用
邢健(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合伙人)
11:35
12:05
火星表面物质光谱探测技术
万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12:05
13:30
午餐
休息
08月25日 荧光光谱技术应用
13:30
14:00
深紫外瞬态荧光光谱及在第三代半导体中的应用
刘争晖(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研究员)
14:00
14:30
荧光光谱在钙钛矿激子复合研究中的应用
何海平(浙江大学 教授)
14:30
15:00
固态照明荧光陶瓷的精细结构控制与应用
张乐(江苏师范大学 教授)
15:00
15:30
窄带隙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张叶俊(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副研究员)
15:30
15:45
茶 歇
线上抽奖 仪器展示
15:45
16:15
面向高清显示的量子点发光材料与器件
宋继中(郑州大学 教授)
16:45
17:15
基于氮化镓基发光器件的偏振光场调控与检测
王淼(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7:15
17:45
量子点配体动力学调控的电荷转移行为
濮超丹(上海科技大学 助理教授)
17:45
17:50
产品体验官聘用仪式
致谢
08月26日 光电技术应用
09:00
09:30
载流子时空演化的飞秒干涉显微成像系统
康斌(南京大学 副教授)
09:30
10:00
大气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光谱仪研制及应用
汪正(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员)
10:00
10:30
绿氢制备中的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蒋昆(上海交通大学 副教授)
10:30
10:45
茶 歇
线上抽奖 仪器展示
10:45
11:15
二维超薄钙钛矿的微纳光电特性
王琳(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教授)
11:15
11:45
钙钛矿光电转换材料的有序调控
李亮(苏州大学 教授)
11:45
12:15
超分辨光电化学扫描显微成像系统及其在能源界面分析中的应用
陈前进(东华大学 研究员)
12:15
14:00
午餐
休息
08月26日 激光技术应用
13:45
14:15
超快闪烁体研究与应用进展
陈俊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员)
14:15
14:45
“通达未来的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空间激光通信发展现状与趋势
董明佶(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
14:45
15:15
空气激光——大气诊断的远程探针
姚金平(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研究员)
15:15
15:30
茶 歇
线上抽奖 仪器展示
15:30
16:00
激光技术在激光康普顿光源装置中的应用
范功涛(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研究员)
16:00
16:30
本征二维材料的超线性光电响应
袁翔(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员)
16:30
17:00
核壳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用于高灵敏拉曼增强分析研究
王琛(南京师范大学 教授)
17:00
17:30
短波红外及中波红外胶体量子点焦平面成像技术
张 硕(中芯热成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17:30
17:35
谢幕
期待

演讲嘉宾(按报告时间排序)

  • 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 处长/所长/教授)
    杨海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光谱电化学和生物化学传感器研究工作。现任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兼任高教所所长,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建设委员会主任。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中国发明专利9项。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化学传感器专家组召集人、上海微量元素学会副理事长兼任环境与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化学化工学会分子光谱协作组副组长和上海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电化学》《化学传感器》《光散射学报》《化学教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杂志编委、《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客座编辑和《Biosensors》编辑。
    展开
  • 梅升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海极端环境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球科学系客座教授。 梅升华博士长期致力于研究材料在极端环境下(如高温高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矿物的高温流变,低温塑性,流体作用,熔融影响,晶格扩散等方面做出了一批开创性成果。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一系列地幔矿物的流变学方程,在国际上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球动力学领域,为认识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充分的实验约束。在实验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了各类不同介质(气,液,固)的高温高压、低温高压设备的研发、测试和使用,开发了一系列模拟极端环境的实验技术。是国际上率先把x光衍射技术运用到实验变形研究,将动态加载在线研究技术应用到物质相变研究的少数前沿科学工作者之一,推动了高压实验科学技术在地球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里的进展。
    展开
  • 朱启兵(江南大学 教授)
    博士,安徽合肥人。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感与检测技术、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物联网系统集成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农业专委会委员。
    展开
  • 步扬(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博导,主要开展光学精密检测技术、光谱技术、偏振技术等领域研究工作。研发了宽光谱大数值孔径显微物镜、中药检测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等多种精密检测用关键器件和装置。
  • 邢健(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合伙人)
    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搭建了激光共聚焦显微与微波调控复合系统,低温共聚焦显微系统,近红外光栅光谱仪等多套光学实验系统;通过微纳加工技术实现了金刚石表面固态浸没透镜以及射频微带天线的制备,并在金刚石色心量子点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原创性成果,发表论文5篇。2018年加入多场低温科技,研发了多款适用于极端环境的压电移动台,如低温压电平移台、旋转台、倾摆台等,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提高压电驱动效率,降低压电模组电容,解决了低温压电位移台对驱动线缆低电阻(小于5Ω)的苛刻要求,提高了压电位移台对低温系统的通用性,并且在推力,负载等方面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申请专利4篇。
    展开
  • 万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资助入选者、国家二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Georgia Tech高级研究学者、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核心专家、省级百千万第一二层次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曾任国家实验示范中心主任.申请专利159项(已授权发明专利95项,实用新型授权38项,实现发明专利转让11项).发表论文1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7篇). 近年来在激光光谱、生物光子学、仿生光学等研究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从事相关研究所取得的学术成绩包括参加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火星探测”“嫦娥3号”,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排名第2)、主持完成及在研省级科研项目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教学奖励5项。
    展开
  • 刘争晖(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研究员)
    刘争晖,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研制了全国产化的能得到高质量硅表面原子分辨的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该设备获得北京大学第四届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目前任职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测试分析平台扫描探针实验室工作,负责扫描探针相关的测试服务工作;研发基于扫描探针的微纳米尺度光、电、力学综合测试分析设备和相关技术;与研究部合作,开展基于新装备和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研制完成了首台“扫描近场光电多功能探针系统”,参与研制完成了首台“深紫外扫描近场光电多功能探针系统”。采用基于扫描探针的紫外光电压谱对纳米尺度的半导体载流子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多篇SCI论文,主持和参与中科院、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多项仪器和表征技术研发项目,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和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
    展开
  • 何海平(浙江大学 教授)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获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士,2004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2004年进入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工作至今,期间于2009-2010年赴香港城市大学作访问学者。一直从事氧化锌、卤化物钙钛矿等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基金等多项课题,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集成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迄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等著名期刊。论文被SCI他引5300余次, H因子43。3篇论文被Small、J. Mater. Chem. C等选为封面文章。授权中国发明专利近10件。作为主要成员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担任Nature, Advanced Materials, Materials Today等著名期刊审稿人,任Coatings期刊编委。
    展开
  • 张乐(江苏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研究骨干。创始成立江苏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任执行院长。主要从事光功能透明陶瓷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多项国防预研、国防科工局JPP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等科技项目。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2项,成功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项。目前担任《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发光学报》、《应用光学》等杂志青年编委。
    展开
  • 张叶俊(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从事近红外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可控合成、荧光影像设备开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专项、中科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等。曾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在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Small等学术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22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
    展开
  • 宋继中(郑州大学 教授)
    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曾在显示面板公司-友达光电从事OLED研发,目前为郑州大学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发光显示材料及器件教学及科学研究。在发光显示领域,首次实现了铯铅卤量子点的电致发光,被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等评价为“首次(first)发展”、“发起了(initiated)”、“开启了(opened)”该LED体系。研究成果在Nature Photonic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SCI他引120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项。支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2015、2017年连续指导第十四届(一等奖)、第十五届(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展开
  • 王淼(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专业。主要从事基于微纳结构的氮化镓基光电子器件的光场调控研究与显微偏振成像光谱测试表征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Appl. Phys. Lett., Nanoscale, Chemistry of Materials,Appl. Phys. Express, 等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Elsevier出版专著1部,主持的中科院仪器功能开发创新项目获评优秀。
    展开
  • 濮超丹(上海科技大学 助理教授)
    濮超丹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导师:彭笑刚教授),2019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独立PI)。课题组主要从事半导体纳米晶体(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的研究,致力于纳米晶体在光电、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纳米晶体激发态和反应动力学行为,在量子点合成、表面修饰及其在光致发光、电致发光的应用中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基础。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dv. Mater.,ACS Central Science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
  • 汪正(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员)
    汪正(项目责任人),男,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材料谱学组分标准与应用课题组组长。研究方向为原子光谱/质谱/色谱基础和应用研究、光谱质谱新型仪器的研发和先进材料制备表征及在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的应用研究。曾先后负责科技部国家仪器研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和面上基金、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中科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和上海科委基金等。是国际期刊《Atomic Spectroscop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和《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编委。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同行认可的高水平期刊Anal. Chem., J. Anal. At. Spectrom.,Spectrochim. Acta Part B,Anal. Chim. Acta 等发表论文8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 部,建立国家标准2 项,获授权专利13 项。2010 和2018 年两次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励(排名均为第一)。
    展开
  • 康斌(南京大学 副教授)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导师为陈达院士和Mostafa El-Sayed院士。其后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激光动力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起在南京大学工作。研究兴趣为发展高时空分辨的成像测量方法、技术及仪器装置,诠析微纳化学系统及生物系统中的基本传质、传电及传能过程及其动力学。包括ps-ms时间尺度的瞬态显微成像、单细胞体系热动力学测量、“纳米激光”生物探针(SPASER)、谐振腔内的化学测量与调控(cavity-chemistry)、微纳光电化学界面上的电子传递及离子迁移等。
    展开
  • 蒋昆(上海交通大学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课题组长(PI),博士生导师。2016.01于复旦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10全职加入上海交大机动学院,开展谱学电化学和能源电化学器件相关的研究工作。目前以通讯/第一作者于Nat. Catal., Nat. Commun., JACS, Angew. Chem., 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能源化学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13篇ESI高被引工作,h指数36;申请国际专利2项,授权中国专利1项;担任ACS Sustain. Chem. Eng.早期职业生涯顾问,中国工程院Frontiers in Energy、中国化学会《电化学》期刊青年编委;曾获201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4/4),获得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2021)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020)资助。
    展开
  • 王琳(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009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2013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起在瑞士日内瓦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7年被南京工业大学聘请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新型低维纳米材料的生长制备、量子输运、光电特性和存储器件,探讨和发现不同种类材料中的微观电子行为及器件性能。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Today等发表论文20余篇。曾荣获国际先进材料学会IAAM奖章(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欧洲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Young Scientist Award)、国家青年千人、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A类、首届国家级江北新区“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担任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员、欧洲先进材料大会科学顾问委员、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等社会兼职。
    展开
  • 李亮(苏州大学 教授)
    苏州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薄膜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光电转换和能源材料。在Advanced Materials和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引用16000余次,其中45篇论文引用过100次,H因子是69。授权15项发明专利,主编1本英文专著。任职Elsevier出版社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副编辑,Fundamental Research,Science Bulletin,InfoMat等期刊编委。曾获得国家基金委杰青、国家基金委优青和江苏省杰青、中组部海外青年人才、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和青年973等项目支持。获得先进材料国际联合会 (IAAM)会士、日本JSPS和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荣誉。
    展开
  • 陈前进(东华大学 研究员)
    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员,课题组长,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跟赴美国犹他大学和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12月加入东华大学,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开展微界面电化学测量的研究。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 J. Am. Chem. Soc., Anal. Che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 30余篇;受邀担任中国颗粒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委员,《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期刊青年编委; 曾获2022年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展开
  • 陈俊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项目研究员,先进辐射探测晶体与器件课题组副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无机闪烁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闪烁体的组成-结构-性能、可控制备、性能表征、元器件开发和应用等研究和工程产业化工作,研制的大尺寸和高性能BGO闪烁晶体规模应用于“悟空”号卫星(DAMPE)、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JUNA)、核医学成像、资源勘探和工业检测等领域;近期,率先在超快BaF2单晶中发现了钇掺杂的慢成分抑制效应,制备出高能物理应用尺度的大尺寸钇掺杂BaF2单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上海张江专项重点项目和上海市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等10多项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8件,含国际专利1件),制定国家、行业、团体和企业标准9项。任《人工晶体学报》和《稀土》杂志青年编委,中国晶体学会-晶体应用与产业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中心”技术专家。
    展开
  • 董明佶(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副研究员)
    董明佶,男,1985年生,博士,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现担任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副主任设计师,致力于空间激光通信网络研究与工程化实现,完整参与了6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及10台套激光星间链路载荷的总体设计、研制与在轨验证工作,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纵向课题研究,近年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EI期刊3篇。
    展开
  • 姚金平(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强场超快光学和非线性光谱技术研究,主持国家与省部级项目8项,在PRL、Nature Commun.、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9篇,撰写《Air Lasing》英文论著章节;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光学重要成果”、“饶毓泰基础光学奖”、封面文章;担任《中国激光》编委、Ultrafast Science青年编委等。
    展开
  • 范功涛(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2015年日本Spring-8访问学者,2018年随上海光源团队一起划转至上海高等研究院。主要从事激光康普顿装置研制和光核物理研究。负责建成上海光源二期SLEGS线站光源系统,装置能量扫描精度、流强密度、流强稳定性等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系统级)、基金委面上/青年项目等,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展开
  • 袁翔(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员)
    复旦大学物理系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青年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拓扑量子材料的强磁场特性研究,致力于对拓扑半金属开展强磁场红外光谱、电输运等物理性质的联合探索,同时兼顾拓扑纳米应用器件。在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Nature 1篇,Nature Materials 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等,部分论文获ESI高引。
    展开
  • 王琛(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中青年领军人才。2011年获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12年-2016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后,2016-2017麻省理工学院(美国)访问学者。2021-至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微纳流控生物分析研究,先后在Angew. Chem., Anal. Chem., Nano lett., Adv. Funct. Mater. 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展开
  • 张 硕(中芯热成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担任中芯热成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长期从事光电子器件设计、半导体微纳加工及光电检测等领域工作。先后完成自动化胶体量子点喷涂工艺、基于胶体量子点的感算一体化双模式(单色短波及双色短波-中波红外融合)成像器件、2.5微米短波红外面阵芯片等项目研发。针对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面阵器件的结构设计及优化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基于胶体量子点的2.5微米短波红外面阵器件,基于胶体量子点的3-5微米的中波红外面阵型成像器件,开发出8英寸晶圆级的全自动量子点喷涂设备,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等。
    展开

参会指南

一、报名贴士(敷衍填写将不予审核)

  • 1、请认真填写各项,您的手机号为您的参会凭证。

  • 2、报名后,参与直播可获取会后资料、加交流群。

二、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 1、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

  • 2、如无法正常参会,请拨打页面下方电话,帮您解决

三、会议资料(交流群,会后视频)

  • 1、报名并参与直播可与专家问答交流。会议群会在直播当天展示,会议ppt无法提供。

  • 2、关注【仪器信息网微服务】,微信提醒会议进度,便捷查阅近期会议及视频回放。

  • 3、下载【仪器信息网app】,获得会后回放视频、免费下载10万篇标准、获得实验室操作实战宝典等精品资料。

更多

相关课程

联系我们

  • Name:刘亚伟
  • Tel:010-51654077-8266
  • Cell:15718850776
  • Email:liuyw@instrument.com.cn
  • 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 刘老师
  • 联系我们
  • 参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