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诊断凝定仪

仪器信息网诊断凝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诊断凝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诊断凝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诊断凝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诊断凝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诊断凝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诊断凝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诊断凝定仪相关的资讯

  • 紧扣感染+生殖遗传诊断应用需求,把握分子诊断技术新未来! MDx2022定档5月上海!
    MDx2022第八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中国,上海,2022年5月20-21日作为IVD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分子诊断在井喷式的行业热度和市场教育与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之下,下一阶段应该如何破解“无效内卷”布局,如何从源头/技术本身进行迭代突破?如何挖掘应用场景蓝海/临床需求,如何加速产业化与临床应用落地,是行业各界共同的关注焦点!基于此,MDx 2022(第八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将于5月20日-21日在上海升级上线,首次升级“感染+生殖/遗传”平行论坛,以临床需求为中心,深度探讨技术升级、产品开发与临床落地等前沿走向、解读最新行业标准/合规政策与临床建议、剖析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疾病诊断、生殖/遗传诊断应用中的行业痛点与年度最新突破,与行业专家共探先锋技术开发与应用之路!了解会议详情,请点击:www.bagevent.com/event/8045677?bag_track=instrument限时特惠放送!3月25日前注册报名,享立减1000元早早鸟特惠!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咨询会议详情!详情欢迎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论坛结构与精彩亮点【感染性疾病诊断专场:病原微生物/病毒检测】• 临床/监管建议与行业发展• 技术迭代与应用突破基于测序:mNGS/靶向/三四代测序基于PCR/数字PCR/多重/超多重基于核酸快检:CRISPR与POCT• 探索感染性诊断的标准化/合规化及卫生经济学• 解读mNGS临床策略/申报/LDT合规及产业化机遇• 剖析mNGS样本前处理等技术突破与数据库/报告解读• 学习基于测序的创新病原检测技术路径及产品开发(四代/靶向/Q-mNGS/f-NGS… )• 突破低拷贝核酸检测并高效平衡通量与准确性• 深挖PCR/多重/超多重/多联检等技术与应用场景创新• 剖析下一代分子诊断技术进展与前景:CRISPR/POCT/居家检测… • 探讨手术前/输血前/移植/儿童感染等蓝海临床应用与需求【生殖与遗传诊断专场:孕前/携带者/植入前/产前/新生儿】• 行业前沿/焦点与临床/监管建议• 基于二/三代测序等技术与应用突破孕早期/产前/胚胎植入前新生儿/儿童遗传疾病筛查/早诊携带者筛查/孕前• 探讨生殖/遗传诊断的LDT合规化/卫生经济学等标准与临床建议• 挖掘遗传病诊断与人类基因组/底层科学的前沿深层研究• 学习最新遗传诊断相关基因数据解读模型开发与应用• 了解下一代单基因遗传病的创新无创检测技术与应用• 研习三代测序技术在高发遗传病/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的突破• 突破NGS下的辅助生殖/PGT等灵敏度与准确性挑战• 探索WGS/RNA测序等与新生儿危重/罕见/代谢等遗传病诊断• 剖析罕见病/遗传性肿瘤的携带者/孕前筛查前景与前沿进展主要参与群体与职能范围往届盛况精准定位于分子诊断技术,产品,平台研发与优化的年度盛会累计至第七届,已有300+分子诊断领域卓有建树,以及属于该领域第一梯队的国内外专家分享精彩内容。已有近4000+多位行业精英参会代表与展商踊跃参与,共同交流与进阶!在分子诊断行业积累了7年的口碑与经验,第八届MDx在此基础上将论坛与话题深入挖掘下沉,紧抓分子诊断行业热点与痛点,搭建专研式精品论坛与行业专家共探分子诊断先锋技术开发与产品申报落地之路!部分往届嘉宾赵国屏,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微生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术廷,上海市药监局副局长王华梁,上海临检中心主任卢洪洲,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海卫,中检院体外诊断试剂检定所副研究员石大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传染病诊断试剂二室副研究员朱耀毅,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IVD分会理事长冯雁,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庆阁,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邢婉丽,博奥生物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才蕾,万孚倍特总经理许腾,广州微远基因创始人兼CTO周俊,圣湘生物副总兼首席医学官 麻锦敏,华大因源CSO… 点击下方↓↓查看2021年MDx现场精彩盛况!1、【开幕报道】前沿法规,硬核技术!MDx第七届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520精彩开幕!2、技术升级 平台落地 | MDx 2021第七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圆满落幕!限时特惠放送!3月25日前注册报名,享立减1000元早早鸟特惠!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咨询会议详情!详情欢迎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新技术!新高度!新未来!MDx期待您的加入!演讲嘉宾火热征集中!演讲摘要/论文投稿,经组委评估并确认的嘉宾将享受以下福利:获得一张免费全程参会证;会议期间午餐券、嘉宾招待晚宴;在会议期间专享演讲嘉宾休息室;组委会官方宣传与推广。投稿邮箱:mdx@bmapglobal.com打造行业交流新平台,助力高效商务合作!论坛开放主题演讲,产品展示,插页广告,晚宴赞助,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先进分子诊断技术!在这里,您将与分子诊断领域的行业专家以及领先企业直接对话,高效获取最新资讯,精准定位合作伙伴,助推中国分子诊断领域高速发展!即刻联系我们,获得有限的赞助演讲机会!详情请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关注官微,及时获取会议最新信息!】联系组委会:180 1793 9885(同微信)邮箱:mdx@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mdx2022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 021-61071886(ext.8027)官网: www.bmapglobal.com
  • 22.5亿英镑!赛默飞收购体外诊断公司拜定赛(The Binding Site)
    仪器信息网讯 赛默飞宣布已与欧洲私募股权公司Nordic Capital达成明确协议,将以22.5亿英镑,约26亿美元收购拜定赛集团 (“The Binding Site”)。拜定赛集团是全球性的体外诊断(IVD)供应商,它供应特殊蛋白试剂和仪器,以协助诊断和监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白血病,并获得良好的成绩。其Freelite®产品(菲利徕®)被广泛推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浆细胞疾病的辅助诊断和检测。拜定赛集团总部设在英国伯明翰,目前在全球拥有1100多名员工。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的既定领导者,在该领域,患者护理已转向通过定期检测进行早期诊断和监测,集团的财务状况颇具吸引力。目前,其业务每年增长约10%,并有望在2022年达到2.2亿美元的营收。The Binding Site产品强大的临床价值使全球医生每年能够支持数百万患者。赛默飞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c N.Casper表示:“这笔交易与我们的使命完美契合,是对我们现有专业诊断产品的一次令人兴奋的补充。凭借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在癌症诊断方面的专业基础,The Binding Site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专业诊断产品组合。The Binding Site因其开创性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监测解决方案而备受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推崇。我们还知道,多发性脊髓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在这一领域实现进一步的创新,以促进患者的健康。我非常期待并欢迎The Binding Site团队加入赛默飞。”The Binding Site的首席执行官Stefan Wolf表示, “这一宣布标志着Binding Site新的令人兴奋的篇章的开始。The Binding Site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医学诊断的前沿,通过加入赛默飞,我们将更好地适应新的医疗需求、加速科学发现并扩大我们的产品范围,以造福我们的同事、客户,最重要的是我们服务的患者。”该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但须遵守包括监管批准在内的常规成交条件。完成后,The Binding Site将成为Thermo Fisher专业诊断部门的一部分,预计在所有权的第一个完整年度,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增加0.07美元。
  • 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2019年将达723亿
    现如今去医院看病基本上都是医生未见,诊断先行,血检、尿检早已习以为常,而这些检查都是基于体外诊断试剂。   体外诊断试剂也以其精准性、便易性和高效性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不仅能大大降低医生的工作量,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对疾病的预防性,因此,体外诊断又有着&ldquo 医生的眼镜&rdquo 之美誉。因此,体外诊断试剂在各大医院诊所有着极大的需求市场,最终也早就了我国体外诊断产业(IVD)的迅猛发展。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健康蓝皮书》(以下统称《蓝皮书》)统计分析:2014年,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06亿元 预计2019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年均符合增长率高达18.7%。   1.内涵及市场分类   体外诊断产品包括对人体样本(包括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收集、制备(定向处理)、检测的试剂仪器及分析系统。   通常体外诊断市场主要分为四大类:生化试剂、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即时检验(POCT)。据《蓝皮书》数据:2014年,体外诊断细分领域占其总体市场比例前三位:占比接近四成的免疫诊断(38%)、占比接近两成的生化试剂(19%)和占比为15%的分子诊断。目前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是免疫诊断。   其中生化试剂类产品主要以国产品牌为主 免疫诊断类产品以进口为主导,国产品牌占有一定份额 分子诊断类产品则是进口和国产品牌鱼龙混杂 而在POCT类产品方面,是以进口为主,国产尚处于起步阶段。   2.国内体外诊断产业现状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蓝皮书》显示: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量达到2760亿元,依据市场占比来看,前三位的依次是:市场占比接近两成的医学影像设备(19%)、市场占比为16%的体外诊断产品和市场占比为13%的高值医用耗材及植入物。IVD行业已成为整个医械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而有数据显示:国内体外诊断产品市场一直为国外几家大的跨国公司所牢牢占据,罗氏(Roche)、雅培(Abbott)等5家国际行业巨头目前占据37%多的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份额。而国产体外诊断产品品牌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但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和认可度低,就是在国内三甲医院的采购单上也难觅踪迹。   来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也是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水平更是差距明显。具体目前仅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总数就达到1.7万个,生产企业在1000家左右,经营企业在9000家左右,而在使用环节上,光医院就有近2.6万家。   同时在《蓝皮书》中也指出:目前国内大多数体外诊断生产企业的规模十分有限,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规模的企业屈指可数。目前国内市场上较大的体外诊断生产商主要为外资品牌有罗氏、雅培、西门子医学诊断 国内本土品牌有科华生物、迈瑞医疗、达安基因等。   而从企业聚集区域来看,依然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为龙头,尤其是位于珠三角的广东深圳和珠海两市拥有国内知名的业内企业,目前该省的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在全国占有相当的份额,在生产经营企业数量、生产总值以及监督抽检合格率等各项数据指标上都位居全国前列。   3.未来发展   医疗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加深,未来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依然潜力巨大。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预测,2019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   巨大的市场必然会催生出更为激烈的竞争。如何在这场竞争中定位自身的产品发展是摆在从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如何把握未来市场产品的走向,就成了解决这道难题的钥匙。   北京天坛医院试验诊断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任康熙雄教授曾指出:体外诊断具有大诊断、自动化、高通量、简易化、信息流和床旁化六大特征,而其产品的主流发展方向是个体化、快速化、样本少量化、装备一体化、床旁化、设备小型化、手机化、APP软件化等。   此外,中南大学湘雅三院检验科主任伍勇教授指出,分子诊断技术在个体化诊断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基因芯片又是分子诊断技术中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   总结起来就是朝着个体化、床旁化、便易化发展 也就是说在未来,分子诊断领域和POCT是体外诊断最具发展潜力的两个领域。   而这次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也指出,从主要产品类别的增长潜力来看,从低到高依次是血液检测、临床生化、其他产品(包括细胞诊断、微生物诊断、凝血诊断等)、免疫化学、分子诊断、床旁检测。也在此印证了未来分子诊断和POCT将是发展的重心,也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领域。   4.广东IVD产业布局的启示   现实中作为IVD产品销售的大户对象&mdash &mdash 国内众多三甲医院,其在采购检验试剂时目前依然倾向于选择进口品牌,而大多数国产品牌仍尴尬的被挡在其门外。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一是由于三甲医院习惯引进昂贵的进口仪器,认为国际品牌更稳定可靠 二是在IVD行业里,仪器与试剂相配套,很多试剂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只有采购进口品牌的仪器和试剂 三是患者方面的原因,进口品牌已经在患者群体积累了一定的口碑,面对价格低廉的国产试剂,他们宁愿选择更昂贵的进口品牌。这都成为了国产IVD产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难题,而其最终原因恐怕还是技术问题。   作为业内技术含量最低的ELISA方法检测试剂盒,目前国内市场上基本都国产化,外资品牌在这一领域难见踪影。作为技术含量稍高的免疫检测方法的产品,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品牌也占据了一定份额 而分子诊断因其技术含量相当高,对试剂及仪器条件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尤其是在基因芯片领域,几乎都为外资品牌所垄断,而在POCT方面也有类似情况。可以说随着技术含量的提升,国产品牌逐渐减少。   或许我们可以从广东省的产业布局可以看出点什么:珠海迪尔生物在寻求体外诊断试剂上突破的同时,也坚持自主研发配套检验仪器。&ldquo 试剂&mdash 设备&rdquo 同步发展的捆绑策略,更利于打破国内医院对外资品牌试剂和仪器的双重依赖,也对自身产品出口国外有利。   在研发创新之外,寻求跨国合作也逐渐成为获得市场增量的重要形式。珠海丽珠试剂2015年以1000万美元投资美国CYNVENIO公司,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拓宽自身涉及领域的同时,也更好的进军国外市场。   除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创新之外,抱团发展也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2015年2月,深圳体外诊断试剂创新联盟在深圳市药品检验所成立。该联盟整合了行业产、学、研、医、政等资源,促进优势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临床用户和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协作,为体外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链的顺利运转提供基础,同时,对提升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做出有益探索。   广东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坚持构建&ldquo 多方参与、打防结合、打建结合、公众受益、行业发展&rdquo 的专项治理模式,从监管层面推动行业发展。   企业的创新加上政府的促进使得广东的IVD产业迅速发展,在国内各省份IVD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值约820亿元人民币,外贸出口总值51亿美金,居全国第一位,而其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各项指标在国内也名列前茅。
  • 安图生物诊断仪器产业园启用 郑州加快打造国内体外诊断产业基地
    金秋时节,郑州建设国内最大体外诊断产业基地有了重大进展。  10月21日,安图生物诊断仪器产业园在郑州经开区启用,全国首座检验医学博物馆也正式开馆,为河南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与医学科普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力量。  安图生物体外诊断产业园是我省“三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251亩,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共分三期建设,主要有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研发中心、现代化制造中心、大型立体冷藏成品库以及检验医学博物馆等,2024年下半年全面建成后,将具备100亿元以上年产能规模,成为国内最大的体外诊断产业基地之一。  据安图生物董事长苗拥军介绍,此次投产的诊断仪器产业园是安图生物体外诊断产业园的二期项目,建有单体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体外诊断仪器研发与生产基地,包括免疫、微生物、生化、分子、凝血等检测仪器研发与生产中心以及医学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高端质谱和测序仪等研发与生产中心等。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重建省医学科学院、一体打造中原医学科学城,河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安图生物是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头部企业,诊断仪器产业园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增强我省高端医疗器械的供给能力,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郑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郑州市将持续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助力企业加大科研攻坚,形成更多创新成果,让体外诊断产业成为郑州一张亮丽名片。
  • P4定档9月北京,热议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精准诊断/用药!
    新条例实施以后,陆续出台了生物标志物、伴随诊断、抗肿瘤药物开发、肿瘤筛查、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多个征求意见/指导原则,更加严格、细分的法规指南也反映了肿瘤精准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患者主动参与(Participatory)、早期预警(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和个体化(Personalized)为特征的P4医学落地在即:• LDT试点政策实施以来,如何实现进一步的路径合规?• 如何切实推动精准药物与伴随诊断协同开发?• 如何平衡泛癌种普筛与单癌种筛查技术/应用需求?• 如何进一步优化实体瘤MRD/耐药/病理等技术路线与应用探索?• 单细胞测序/多组学/AI等前沿技术转化几何?• 如何继续挖掘泛癌种生物标志物对于药物开发与临床转化的价值?• 如何开发双抗/溶瘤病毒/细胞治疗等新兴免疫疗法中的Biomarker加速转化?• 如何发现转化潜力免疫检查点/靶向药物的创新靶点?… … 值此行业奋发之际,P4 China 2022 (第六届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将于2022年9月2-3日(周五-周六)在北京隆重升级上线,深度探讨行业痛点与年度热门议题,与行业专家共探肿瘤精准最新法规、前瞻早筛诊断技术开发产品落地、免疫疗法/靶向药物精准开发之路!点击查看官网:https://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2【聚焦新视角--论坛结构全新升级!】主论坛(Day 1上午)——监管动向/政策解读/行业前沿• 解读最新LDT/CDx等注册/合规政策及临床建议• 探讨大数据/国产替代/底层技术等行业前沿发展分论坛 A 肿瘤早筛/早检(Day 1下午—Day2)——肿瘤精准诊断: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前瞻性技术探索• 全/泛/多癌种普筛/筛查• 单癌种早筛/早检:更优甲基化技术与策略• 肿瘤诊断前沿技术:单细胞测序/前沿多组学等技术• 学习miRNA/全癌甲基化等新型标志物的开发转化• 聆听甲基化/质谱/长片段/单细胞/多组学等前沿技术分论坛 B 肿瘤预后/耐药监测/病理(Day 1下午—Day2)——肿瘤精准诊断: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前瞻性技术探索• MRD检测/耐药/预后• 鉴别/病理诊断• 讨论实体瘤MRD更优技术路线等预后监测等技术与应用• 探索新型病理诊断/RNA检测/耐药基因等精准鉴别诊断技术分论坛 C肿瘤免疫/靶向药物(Day 1下午—Day2)——肿瘤精准药物:Biomarker/转化医学/伴随诊断与最新免疫/靶向药物开发• 新兴免疫疗法/ICIs等免疫药物与Biomarker研究/伴随探索• 创新靶向药物与Biomarker研究/伴随诊断开发• 解锁细胞/基因/双抗/PROTAC/KRAS等转化与Biomarker/伴随• 了解最新泛癌种Biomarker/预测性等生物标志物及伴随诊断开发【谁将来参会?】• 体外诊断所属法规监管机构4%• 体外诊断、第三方检验机构:液体活检、基因检测/测序服务企业25%• 医院:肿瘤临床专家20%• 药企:肿瘤免疫/靶向药物企业28%• 科研院校5%• 上游仪器设备开发制造企业与试剂耗材企业10%• CRO/实验室搭建/数据服务等其他服务供应商5%• 其他3%【群英荟萃--往届重磅嘉宾(部分)】Leroy Hood,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医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士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金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兼临床分子与免疫室主任黄杰,中检院体外诊断试剂检定所非传染病诊断试剂室主任Elizabeth Mansfield,GRAIL法规战略负责人,前FDA个体化医疗办公室主任李为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姚树坤,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石远凯,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赵景民,解放军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支修益,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殷晓璐,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精准医学部中国区负责人苏欣莹,辉瑞中国研发转化医学负责人段纯喆,罗氏中国生物标志物研发部乳腺癌和妇科肿瘤疾病领域负责人叶斌,盛诺基医药临床转化医学及开发副总裁李培麒,基石药业早期开发副总裁姜傥,迪安诊断董事,高级副总裁阮力,厦门艾德生物副总经理、技术总监汪笑男,世和基因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吴琳,和瑞基因首席技术官汪宇盈,华大数极首席技术官Leroy Hood, 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Elizabeth (Liz) Mansfield, Vice President of Regulatory Strategy at GRAIL Jinming Li, Deputy Director of National Center forClinical Laboratories *更多往届嘉宾阵容及会后报告,欢迎联系组委:180 1793 9885(同微信)【P4 招展/论坛组织工作全面启动!】1、对话科研及企业专家,共促精准医疗行业高效新发展!论坛开放特装展位,主题演讲、卫星会、晚宴赞助,插页广告,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肿瘤精准“诊+疗”产品与技术!详情欢迎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2、肿瘤界超强阵容集结令!P4演讲嘉宾火热征集中!演讲摘要/论文投稿,经组委评估并确认的嘉宾将享受以下福利:获得一张免费全程参会证;会议期间午餐券、嘉宾招待晚宴;在会议期间专享演讲嘉宾休息室;组委会官方宣传与推广。投稿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3、精彩内容会前不停播!P4直播嘉宾持续招募中!如果您:有领先的突破与进展热衷于分享行业热点话题希望结识到更多的行业同仁并与之交流远在海外,受疫情影响行程不便,无法莅临现场......P4会前系列直播平台欢迎您的加入!组委会将免费提供优质直播服务,包含直播间搭建,前期宣传与准备,以及组织观众问答环节等,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填写:https://jinshuju.net/f/ESfs4s,组委将在7个工作日内联系您!【感恩回馈!老客户专享!】为感谢行业同仁对P4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特面向P4的往届参会嘉宾与参展企业,开放惊喜参会/参展折扣!详情欢迎联系组委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喜迎复工,畅享特惠!】6月17日前,5人组团注册报名P4,即享限时复工特惠,单人立减1380元起!*详情欢迎联系组委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扫码即可咨询赞助/参会报名/演讲/往届报告/媒体合作等事宜。赞助/演讲/媒体合作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电话:180 1793 9885(同微信)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2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86 136 6556 4971官网: www.bmapglobal.com
  • 罗氏诊断助力中国控制医疗成本
    罗氏诊断助力中国控制医疗成本 罗氏诊断通过提供拯救生命的诊断系统和工具 帮助中国应对其日益增长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北京,2009年5月19日——新医改方案刚刚公布,中国政府宣布要大幅增加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如何用一种不同的方法来负担随之高涨的医疗卫生支出,并加以有效控制,成为政府以及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提高对于诊断的应用可以作为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诊断作为当今医疗服务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创新来解决中国日益增长的医疗负担。   罗氏诊断同罗氏制药一样,是罗氏集团的一部分,在体外诊断领域是全球的领先者。其产品通过对血液及其他人体体液和组织的检验,为专业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所需的信息。   罗氏诊断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罗兰迪格曼(Roland Diggelmann)先生表示:“增加诊断检测的应用是能够为全球最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的途径之一。虽然目前诊断检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使用率相对偏低,但精确、早期的诊断能便于医护人员为患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且能够精确监测和管理治疗进程,从而大大节省门诊和住院所产生的直接医疗成本及费用。”   目前全球的医疗总支出约为25000亿美元,但其中仅有1%用于诊断检测[1],然而医疗决策中约有三分之二的部分依赖于诊断结果。在1993到2006年间,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开支分别增长了超过10倍和5倍,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中国卫生统计2008年数据) 。中国的医疗消费预计未来五年将以每年11%的速度攀升,因而通过广泛使用诊断检测将节省大量医疗开支。   为帮助中国解决预期的医疗投入的增长,罗氏诊断一直在与医疗界密切合作,寻找和提供具体的诊断系统和工具来不断提高检测效能,提高产品的医学价值,并最终带来更好的医疗效果,并大大节省医疗开支。   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黄柏兴先生表示:“近些年来,作为中国以及全球头号死因之一的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显著提高。罗氏诊断拥有全系列的检测和诊断设备,比如用于早期和精确诊断心脏衰竭的检测指标——N端前B型利尿钠肽(NT-proBNP),以及帮助病人自我监测抗凝水平的康固全血凝仪(CoaguCheck)。这些诊断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的管理心脏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长远的健康利益。”   中国的心血管发病率持续增加,据估计我国目前至少有2.3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到2011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预计将超过5400万(根据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数据)。因此对于老年化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等进行精确、早期的诊断有助于防治病情的恶化,带来更好的病情管理,从而节省因并发症以及住院所产生的医疗成本及费用。   据国内知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介绍,应用诊断系统和工具带来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使得心脏病并发症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下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周玉杰博士表示:“中国目前约有800万人患有心房颤动疾病,这是需要抗凝治疗的一种常见心脏病。康固全(CoaguChek)血凝仪为病患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和方便的方法来直接监测他们的INR值(血凝固状态国际标准化比值)。这不仅能够节省医疗成本,而且能有效的阻止并发症,从而带来更好的疗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南楼心血管二科副主任骆雷鸣博士表示:“心脏衰竭是一种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的渐进性疾病,它有时是致命的。超过60岁的老年人,吸烟者,或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有心脏病家族病史的人群是心衰的高危人群。N端前B型利尿钠肽(NT-proBNP)能够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心脏衰竭。定期监控N端前B型利尿钠肽(NT-proBNP)指数,能够帮助医生早期并正确诊断心衰, 及时介入治疗并改变生活方式, 以此阻止或减缓心衰的疾病恶化,并且降低患其它可能致命的严重心脏疾病的风险。患者也将因此享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寿命。”   诊断系统和工具目前在中国的各大医院被广泛使用,这为医生和医学专家提供快捷、精确以及可靠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治疗决定。   “罗氏诊断为医生不断提供更具创新性的产品,使他们能够将检测结果融入临床治疗决策,从而使病人得到最为合理的病患管理。” 迪格曼先生强调道。“正确的使用诊断检测能够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提升医学价值,以及节省医疗成本。”   据美国国家质量保证委员会资料显示,在2004年,由于不遵守诊断的质量标准,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这几种疾病,就导致了56,200起本可避免的负面医疗卫生事件,多达34,000起可避免的死亡事件,并且耗费了8.99亿美元本可避免的医疗护理费用。 罗氏诊断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罗兰迪格曼先生介绍诊断的价值 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黄柏兴介绍罗氏诊断在大中华区的快速发展   关于罗氏   罗氏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在制药和诊断领域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健康事业公司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罗氏在肿瘤、病毒学、炎症、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拥有真正差异化的药物。罗氏是体外诊断、基于组织诊断的癌症诊断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同时是糖尿病护理领域的先驱。罗氏倡导的个性化医疗战略旨在通过为患者提供药物及诊断工具帮助他们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罗氏集团共拥有约 80,000名员工,2008年罗氏投入90亿瑞士法郎用于研发,销售额达到456亿瑞士法郎。美国基因泰克是罗氏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罗氏同时持有日本中外制药的多数股份。   更多罗氏集团信息请登陆罗氏全球网www.roche.com
  • 2014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将增至503亿美元
    随着个性化治疗的兴起,我国分子诊断技术及相关产品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随着中国医保覆盖范围和额度的增加,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国内分子诊断市场的增长空间很大,后续也将会有更多企业加入竞争行列。   因检测到基因缺陷而切除乳腺,著名影星安吉丽娜· 朱莉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全球对以基因检测为基础的分子诊断行业的关注。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继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它为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据美国医药咨询公司F&S预测,2014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增至503亿美元,其中,分子诊断的表现最为突出。2012~2014年,分子诊断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11%,占体外诊断各类细分市场之首。   随着个性化治疗的兴起,我国分子诊断技术及相关产品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独特的优势   在近日召开的2013年国际分子诊断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表示,随着更多人关注疾病的预防,对健康筛查与体检、重大疾病预警与诊断的需求不断上升,加之生化、免疫等诊断技术市场的逐渐饱和,我国分子诊断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以往,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各种辅助检查,如血液学、病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但由于上述检查方法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使得许多疾病未能被及时准确地诊断而延误了治疗良机。   如今,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个体化用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界迫切需要快速、精确的检测手段,分子诊断则发挥出独特的优势。   分子诊断的基础是分析被筛查者的组织细胞、毛发、抗凝血或干血迹,以及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中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通过从分子水平上完成核酸(DNA和RNA)或蛋白质检测,在疾病一旦发生甚至尚未出现症状、体征及生化改变之前,就能准确的作出诊断。   目前,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有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和生物芯片技术等。生物谷总裁张发宝对记者表示,分子诊断产品主要应用在肿瘤、感染、遗传等临床各科的诊断,以及体检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及微生物快速检测市场等方面。   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批准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和结核耐药基因检测芯片等用于临床检验,这也标志着分子诊断技术正在成为我国临床检验医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市场成香饽饽   张发宝介绍称,目前,全球约有500多家分子诊断相关的企业,例如分子诊断技术提供商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安捷伦、昂飞等 设备提供商BD、GE、西门子、希森美康等 药品提供商雅培、罗氏、拜耳等。   而近几年中国分子诊断市场的强劲增长趋势,也吸引着外资企业加快在华的&ldquo 淘金&rdquo 步伐。   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20.7亿美元,其中5%的份额被新兴的分子诊断所占据。虽然目前国内分子诊断的比重并不大,但其年均增长速度却达到20%以上,是全球的2倍。   为了在这一蓬勃兴起的市场中抓住机会,外企纷纷通过并购或合资的方式赢取先发优势,深度开发中国的分子诊断市场。   例如,跨国体外诊断企业珀金埃尔默以38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国内血液筛查企业上海浩源生物科技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与我国领先的分子诊断技术公司达安基因签订合作协议,在中国成立体外诊断技术合资企业Life-达安诊断 韩国SK集团向西安天隆科技注资近1.5亿元人民币,重在发展分子诊断仪器。   而国内相关企业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块市场蛋糕,一批颇具特色的分子诊断企业不断涌现,如博奥生物、益生堂药业、厦门安普利、联合基因、杭州博赛、复星医药、华美生物等。  张发宝表示,在全球的体外诊断市场中,美国、欧洲、日本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新兴市场占据的份额很小。中国体外诊断产品人均年使用量仅为1.5美元,而发达国家人均使用量达到25~30美元。   但在他看来,随着中国医保覆盖范围和额度的增加,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国内分子诊断市场的增长空间很大,后续也将会有更多企业加入竞争行列。   发展面临挑战   不过,面对国外企业的渗入以及参与中国分子诊断医疗市场,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对国内现有的分子诊断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市场份额或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   李青表示,作为新兴的细分领域,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在相关审批政策、检验标准方面还不够完善,而在分子诊断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国内企业仍需承担一定的风险。   毕竟,分子诊断属于高投入的高科技行业,在新产品研究开发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极有可能导致研究开发失败,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如果公司对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不足,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差距拉大,也将面临产品被淘汰的危险。   除此之外,张发宝表示,高昂的诊断费用与实验室设备需求,终端用户的选择权增加,利润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研发成本提升等因素,都挑战着分子诊断产业的成本和利润。而医疗保险和报销障碍,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全球对分子诊断审查、批准与监管滞后等问题,也给分子诊断的发展套上了一副枷锁。   张发宝表示,国内的分子诊断相关企业虽然很有特色,但产品却很单一化,这需要政府、医疗相关机构、医院、企业等方面形成互动,构建完善的商业环境,共同推进市场的发展。   在李青看来,如何提高分子诊断产品的灵敏度、降低成本,也将是分子诊断产品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 2017体外诊断数据报告:融资超50亿 分子诊断最受关注
    p   2017年初,体外诊断检测仪器正式写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2017年体外诊断国家级政策高达42条。近年来政策面为何对体外诊断行业重视度大幅提升?2017年体外诊断行业融资金额超50.3亿人民币,资本为何如此青睐体外诊断行业?体外诊断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如何?为了解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状况,本文从多维度对体外诊断行业进行了全面梳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此问题: /strong /span /p p   (1)政策面、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对体外诊断行业发展的趋势性推动作用如何? /p p   (2)体外诊断行业的产业分布、技术突破、市场规模如何? /p p   (3)资本在体外诊断行业的布局情况如何? /p p   这些问题将会在报告中一一回答。以下是部分报告内容。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74条国家级政策全方位推进行业发展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cccd67bf-5043-4f2f-812b-d8feec6e78d0.jpg" title=" 001.png" / /span /strong   自2008年后的四年内,体外诊断国家级政策发布量在低位徘徊,说明当时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度不足 进入2012年后,相关政策发布量大幅增加并保持较高活跃度,2017年体外诊断国家级政策更是达到了峰值,为42条,说明政策面对体外诊断领域的重视度快速上升。 /p p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纳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指出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21日,科技部发布《国家863 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申请指南》,设立了“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指出要突破一批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p p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将体外诊断检测仪器正式写入其中,具体包括“括高精度、高通量(快速)、全自动的生化、电解质、血气、尿液、体液、粪便、阴道分泌物、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特定蛋白、血细胞、微生物、代谢、营养、血凝等检测分析仪器(含干式)及其疾病诊断和筛查信息系统”等。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重点政策一览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5425c817-c261-4b56-aa6d-11b5a0ebb476.jpg" title=" 002.png"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体外诊断服务需求量持续增加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71ade4f3-f813-4219-b71f-c579c7c81a5b.jpg" title=" 003.png" / /span /strong   从居民人均卫生费的增速看,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率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由此表明,国民经济结构中,医疗消费方面的比重逐年加大。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b6f45be3-575a-4d2f-b3ea-11c9414408ac.jpg" title=" 004.png" /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由2008年的8.3%,增长到2016年的10.8%。老龄阶段是慢性病高发的阶段,而众多慢性病的诊断均需要体外诊断产品,这客观上增加了对体外诊断产品的需求。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244累计专利申请数,体外诊断行业技术持续突破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2366ec4d-747e-4b1b-9077-3ca70936be6c.jpg" title=" 005.png" / /strong /span   自2008年以来,我国体外诊断领域专利申请量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截止2017年体外诊断累计专利申请数超过2244件。技术的不断突破为体外诊断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公司消亡率,行业步入成熟阶段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7346d5d1-691a-48af-940d-3c0e8d44cd2e.jpg" title=" 006.png" / /strong /span   2000年至2008年间,体外诊断公司成立数量较少,且公司消亡率较高,行业处于发展早期。 /p p   2009年至2014年间,体外诊断公司成立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且公司存活率大幅提高,体外诊断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p p   2015年后,体外诊断公司成立数量逐年下滑,且公司存活率进一步提高,因行业进入成熟时期,商业模式成熟,同时行业巨头的出现使得新企业的进入门槛提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融资事件数下滑,融资金额大幅增长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3515923e-e7cd-4ed6-885b-1b3fb4b38bd3.jpg" title=" 007.png" / /strong /span /p p   2017年,体外诊断行业融资事件60起,较2016年下降37%,融资金额50.3亿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44%。 /p p   自2014年来,体外诊断行业融资规模开始大幅增长,而2014年至2016年间单笔融资金额逐渐减小,这是新兴项目不断入场的结果 2017年单笔融资均额大幅上升,这是早期项目成熟的结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融资向成熟方向移动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62d74242-5ef4-48ff-a559-ee79ada5ab64.jpg" title=" 008.png" / /strong /span   从历年融资轮次结构上看,2017年体外诊断行业融资轮次相较于过去几年更为均衡,且融资向成熟阶段移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分子诊断公司最受青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feb6dd7a-925f-4b9b-96b6-8a95ebeafd73.jpg" title=" 009.png" / /strong /span /p p   2017年体外诊断行业获投公司中,以分子诊断公司、免疫诊断公司、POCT公司、生化诊断公司为主,其中,分子诊断公司数占获投公司比例达到了83%。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经济发达地区融资活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8febf4dc-5e30-49c5-bd94-fba8e7374ded.jpg" title=" 010.png" / /strong /span   从融资发生地区看,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较高,2017年五地融资事件数占融资事件总数比例达到了87.5%。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体外诊断IPO热情上涨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d041271b-671f-4f6d-b52a-b9d9355b24ef.jpg" title=" 011.png" / /strong /span   体外诊断行业企业上市始于1993年,截止2017年末上市公司数量累计为33家,且当年上市数达到6家,占体外诊断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18%。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体外诊断新三板挂牌大幅降温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fb4a0996-bed9-45bc-8a3e-6b46743baf4e.jpg" title=" 012.png" / /strong /span   2012年至2014年间,体外诊断企业新三板挂牌数量较少,但随着2015年股权交易市场回暖,新三板政策利好不断推动,2015年至2016两年间体外诊断企业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2017年新三板挂牌门槛提高,体外诊断企业新三板挂牌数量下滑至14家。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2起并购活动,交易金额达82.3亿人民币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6990ab01-d4c2-424d-a048-fd523f759865.jpg" title=" 013.png" / /strong /span   2017年体外诊断领域共计发生12起并购事件,交易金额达82.3亿元,其中,75%的并购事件交易金额超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金宇车城斥资13.2亿进军体外诊断领域。 /p
  • 临床诊断的“利器” —— 质谱技术
    用户之声近年来,因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快速发展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而临床检验也被认为是未来质谱应用的蓝海市场。岛津作为全球知名分析仪器生产商也一直致力于临床及大健康领域的前沿性研究,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体系。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尤以开展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为擅长,是国内以色谱、质谱分析技术为主的医学检验平台中的头部企业,与岛津公司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总监-贾永娟说:“目前北京和合诊断所用的岛津仪器能够满足我们大部分临床检测项目的检测需求,以维生素D的检测为例,众所周知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会受到其同分异构体的干扰影响检测准确度,我们应用岛津LCMS-8050CL可以将同分异构体进行分离并准确定量。” “利用LCMS-8050CL检测脂溶性维生素,实现目标物与干扰物分离,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时间较短。” 贾永娟同时也表示:“作为和合诊断最重要的实验设备之一,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北京和合诊断拥有岛津LCMS-8040、8045、8050等型号液质联用仪多达40台,公司业务发展离不开岛津的支持。” 点击下方文字了解更多⬇️⬇️⬇️ 【一同• 液质】和合诊断:质谱应用的星辰大海 临床质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不仅具有高分离性能同时还兼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在临床检验领域被广泛应用,如维生素类和激素类的检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治疗药物监测、毒物筛查以及其他功能医学检测等。 LCMS-8050CL是岛津基于高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8050上开发的临床质谱产品。当面对复杂的临床生物样本,LCMS-8050CL可以提供高灵敏度,稳定可靠的检测结果。 百年岛津 匠心制造岛津临床液质联用产品特点 ★ UF-Sensitivity离子源:垂直正交,雾化气,加热气,反吹气结合,优异的离子化效率,提供ag-fg级的超高灵敏度★ 增强型离子光学(传输)系统:专利Qarray与先进的UF-LensTM离子光学系统,提升离子聚焦和传输能力,提高信号响应,同时也有效降低基线噪音★ 金属钼双曲面分段四极杆:减少边缘场效应(因四极杆边缘电场与理论电场不匹配,导致筛选的目标离子有损失),提高抗污染能力,提高离子传输效率★ UF-Sweeper碰撞池:线性碰撞池设计,减少电路负担,提升离子通过效率;碰撞气压力可调,提升碰撞效率;有效抑制串扰,确保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UF-Scanning技术:业内领先的超快扫描速度,实现高通量检测★ UF-Switching技术:业内领先的超快的正负极性切换速度,实现正/负离子同步采集且不牺牲灵敏度 临床热点项目追踪 目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平台在临床检测项目已超过500项,覆盖面非常之广,热点项目包括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健康营养相关、治疗药物监测、内分泌相关、蛋白/多肽类。本案以遗传代谢疾病筛查(新生儿筛查)和健康营养相关(胆汁酸)为例来介绍: 01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筛查) 利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40/8050CL搭配试剂盒建立了一种检测新生儿足跟干血斑中氨基酸及酰基肉碱的各项指标来进行遗传代谢缺陷筛查的技术。 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法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应用方案https://www.shimadzu.com.cn/an/literature/LCMSMS/AP_News_LCMSMS-281.html 非衍生化-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法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缺陷筛查的应用研究https://www.shimadzu.com.cn/an/literature/LCMSMS/AP_News_LCMSMS-253.html ★ 提供“即刻使用方法”,可用于多种试剂盒匹配★ 仅需1µL进样量即可提供准确结果★ 提高工作效率60秒/样品★ 专业化的软件Neonatal Solution简化操作步骤提供质量控制管理 02健康营养相关 —— 胆汁酸 利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50CL建立17种胆汁酸同时测定的方法。在10min内即可完成对17种临床应用最为普遍的胆汁酸(5种游离型+12种结合型)的同时定量分析,前处理采用蛋白沉淀法,岛津特色Velox色谱柱保证了对同分异构体的完美分离。 点击下方文字了解更多⬇️⬇️⬇️ 胆汁酸这样测丨岛津临床质谱一针法快速分析17种胆汁酸 总结 岛津临床质谱LCMS-8040/8050CL凭借其优异的产品特点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同时仪器搭配完整应用方案轻松胜任临床检测热点项目。 岛津针对治疗药物监测TDM解决方案下载
  • 利德曼:诊断试剂增长稳定,仪器成未来主要看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12年年报,2012年营业收入为3.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25.86%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828.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36.79% 基本每股收益为0.67元(加权平均)。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   点评:   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不断推出。2012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230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7%。报告期内,新增生化诊断试剂注册证书11个,化学发光诊断试剂已取得26个注册证书,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   上游原料开发加速,产业链延伸提升毛利。公司上游原料(精细化工品、抗体、诊断酶等)共开发新产品二十余项,已有18种诊断酶实现自产,一些品种的多抗也进入试生产阶段,由此带来公司生化诊断试剂业务的毛利率提高2.39个百分点。   仪器业务高速增长,将有力促进公司诊断试剂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仪器铺货量力度加大,仪器业务收入增速高达77%,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自动生化分析仪已取得注册证书,未来两年公司仪器出货量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带动诊断试剂的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 由于公司生化诊断试剂业务增长放缓,我们下调公司2013~2014年每股收益(摊薄)为0.80(-0.15)元、0.95(-0.31)元,新增2015年每股收益(摊薄)为1.11元,对应2013年03月22日收盘价(24.60元)的市盈率分别为30.7倍、25.8倍、22.1倍,考虑到公司未来仪器业务的高成长性,我们仍然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出现下滑 新产品推广低于预期 销售层面出现违规。
  • IVD市场将达723亿 分子诊断和POCT获青睐
    现如今去医院看病基本上都是医生未见,诊断先行,血检、尿检早已习以为常,而这些检查都是基于体外诊断试剂。 体外诊断试剂也以其精准性、便易性和高效性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不仅能大大降低医生的工作量,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对疾病的预防性,因此,体外诊断又有着“医生的眼镜”之美誉。因此,体外诊断试剂在各大医院诊所有着极大的需求市场,最终也早就了我国体外诊断产业(IVD)的迅猛发展。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健康蓝皮书》(以下统称《蓝皮书》)统计分析:2014年,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06亿元;预计2019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7%。 1.内涵及市场分类 体外诊断产品包括对人体样本(包括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收集、制备(定向处理)、检测的试剂仪器及分析系统。 通常体外诊断市场主要分为四大类:生化试剂、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即时检验(POCT)。据《蓝皮书》数据:2014年,体外诊断细分领域占其总体市场比例前三位:占比接近四成的免疫诊断(38%)、占比接近两成的生化试剂(19%)和占比为15%的分子诊断。目前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是免疫诊断。 其中生化试剂类产品主要以国产品牌为主;免疫诊断类产品以进口为主导,国产品牌占有一定份额;分子诊断类产品则是进口和国产品牌鱼龙混杂;而在POCT类产品方面,是以进口为主,国产尚处于起步阶段。 2.国内体外诊断产业现状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蓝皮书》显示: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量达到2760亿元,依据市场占比来看,前三位的依次是:市场占比接近两成的医学影像设备(19%)、市场占比为16%的体外诊断产品和市场占比为13%的高值医用耗材及植入物。IVD行业已成为整个医械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而有数据显示:国内体外诊断产品市场一直为国外几家大的跨国公司所牢牢占据,罗氏(Roche)、雅培(Abbott)等5家国际行业巨头目前占据37%多的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份额。而国产体外诊断产品品牌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但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和认可度低,就是在国内三甲医院的采购单上也难觅踪迹。 来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也是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水平更是差距明显。具体目前仅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总数就达到1.7万个,生产企业在1000家左右,经营企业在9000家左右,而在使用环节上,光医院就有近2.6万家。 同时在《蓝皮书》中也指出:目前国内大多数体外诊断生产企业的规模十分有限,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规模的企业屈指可数。目前国内市场上较大的体外诊断生产商主要为外资品牌有罗氏、雅培、西门子医学诊断;国内本土品牌有科华生物、迈瑞医疗、达安基因等。 而从企业聚集区域来看,依然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为龙头,尤其是位于珠三角的广东深圳和珠海两市拥有国内知名的业内企业,目前该省的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在全国占有相当的份额,在生产经营企业数量、生产总值以及监督抽检合格率等各项数据指标上都位居全国前列。 3.未来发展 医疗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加深,未来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依然潜力巨大。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预测,2019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 检验地带网 巨大的市场必然会催生出更为激烈的竞争。如何在这场竞争中定位自身的产品发展是摆在从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如何把握未来市场产品的走向,就成了解决这道难题的钥匙。 北京天坛医院试验诊断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任康熙雄教授曾指出:体外诊断具有大诊断、自动化、高通量、简易化、信息流和床旁化六大特征,而其产品的主流发展方向是个体化、快速化、样本少量化、装备一体化、床旁化、设备小型化、手机化、APP软件化等。 此外,中南大学湘雅三院检验科主任伍勇教授指出,分子诊断技术在个体化诊断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基因芯片又是分子诊断技术中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 总结起来就是朝着个体化、床旁化、便易化发展;也就是说在未来,分子诊断领域和POCT是体外诊断最具发展潜力的两个领域。 而这次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也指出,从主要产品类别的增长潜力来看,从低到高依次是血液检测、临床生化、其他产品(包括细胞诊断、微生物诊断、凝血诊断等)、免疫化学、分子诊断、床旁检测。也再次印证了未来分子诊断和POCT将是发展的重心,也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领域。4.广东IVD产业布局的启示 现实中作为IVD产品销售的大户对象——国内众多三甲医院,其在采购检验试剂时目前依然倾向于选择进口品牌,而大多数国产品牌仍尴尬的被挡在其门外。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一是由于三甲医院习惯引进昂贵的进口仪器,认为国际品牌更稳定可靠;二是在IVD行业里,仪器与试剂相配套,很多试剂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只有采购进口品牌的仪器和试剂;三是患者方面的原因,进口品牌已经在患者群体积累了一定的口碑,面对价格低廉的国产试剂,他们宁愿选择更昂贵的进口品牌。这都成为了国产IVD产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难题,而其最终原因恐怕还是技术问题。 作为业内技术含量最低的ELISA方法检测试剂盒,目前国内市场上基本都国产化,外资品牌在这一领域难见踪影。作为技术含量稍高的免疫检测方法的产品,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品牌也占据了一定份额;而分子诊断因其技术含量相当高,对试剂及仪器条件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尤其是在基因芯片领域,几乎都为外资品牌所垄断,而在POCT方面也有类似情况。可以说随着技术含量的提升,国产品牌逐渐减少。 或许我们可以从广东省的产业布局可以看出点什么:珠海迪尔生物在寻求体外诊断试剂上突破的同时,也坚持自主研发配套检验仪器。“试剂—设备”同步发展的捆绑策略,更利于打破国内医院对外资品牌试剂和仪器的双重依赖,也对自身产品出口国外有利。 在研发创新之外,寻求跨国合作也逐渐成为获得市场增量的重要形式。珠海丽珠试剂2015年以1000万美元投资美国CYNVENIO公司,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拓宽自身涉及领域的同时,也更好的进军国外市场。 除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创新之外,抱团发展也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2015年2月,深圳体外诊断试剂创新联盟在深圳市药品检验所成立。该联盟整合了行业产、学、研、医、政等资源,促进优势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临床用户和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协作,为体外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链的顺利运转提供基础,同时,对提升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做出有益探索。 广东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坚持构建“多方参与、打防结合、打建结合、公众受益、行业发展”的专项治理模式,从监管层面推动行业发展。 企业的创新加上政府的促进使得广东的IVD产业迅速发展,在国内各省份IVD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值约820亿元人民币,外贸出口总值51亿美金,居全国第一位,而其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各项指标在国内也名列前茅。
  • IVD市场将达723亿,分子诊断和POCT获青睐
    现如今去医院看病基本上都是医生未见,诊断先行,血检、尿检早已习以为常,而这些检查都是基于体外诊断试剂。  体外诊断试剂也以其精准性、便易性和高效性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不仅能大大降低医生的工作量,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对疾病的预防性,因此,体外诊断又有着“医生的眼镜”之美誉。因此,体外诊断试剂在各大医院诊所有着极大的需求市场,最终也早就了我国体外诊断产业(IVD)的迅猛发展。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健康蓝皮书》(以下统称《蓝皮书》)统计分析:2014年,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06亿元 预计2019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年均符合增长率高达18.7%。  1.内涵及市场分类  体外诊断产品包括对人体样本(包括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收集、制备(定向处理)、检测的试剂仪器及分析系统。  通常体外诊断市场主要分为四大类:生化试剂、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即时检验(POCT)。据《蓝皮书》数据:2014年,体外诊断细分领域占其总体市场比例前三位:占比接近四成的免疫诊断(38%)、占比接近两成的生化试剂(19%)和占比为15%的分子诊断。目前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是免疫诊断。  其中生化试剂类产品主要以国产品牌为主 免疫诊断类产品以进口为主导,国产品牌占有一定份额 分子诊断类产品则是进口和国产品牌鱼龙混杂 而在POCT类产品方面,是以进口为主,国产尚处于起步阶段。  2.国内体外诊断产业现状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蓝皮书》显示: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量达到2760亿元,依据市场占比来看,前三位的依次是:市场占比接近两成的医学影像设备(19%)、市场占比为16%的体外诊断产品和市场占比为13%的高值医用耗材及植入物。IVD行业已成为整个医械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而有数据显示:国内体外诊断产品市场一直为国外几家大的跨国公司所牢牢占据,罗氏(Roche)、雅培(Abbott)等5家国际行业巨头目前占据37%多的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份额。而国产体外诊断产品品牌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但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和认可度低,就是在国内三甲医院的采购单上也难觅踪迹。  来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也是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水平更是差距明显。具体目前仅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总数就达到1.7万个,生产企业在1000家左右,经营企业在9000家左右,而在使用环节上,光医院就有近2.6万家。  同时在《蓝皮书》中也指出:目前国内大多数体外诊断生产企业的规模十分有限,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规模的企业屈指可数。目前国内市场上较大的体外诊断生产商主要为外资品牌有罗氏、雅培、西门子医学诊断 国内本土品牌有科华生物、迈瑞医疗、达安基因等。  而从企业聚集区域来看,依然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为龙头,尤其是位于珠三角的广东深圳和珠海两市拥有国内知名的业内企业,目前该省的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在全国占有相当的份额,在生产经营企业数量、生产总值以及监督抽检合格率等各项数据指标上都位居全国前列。  3.未来发展  医疗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加深,未来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依然潜力巨大。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预测,2019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  巨大的市场必然会催生出更为激烈的竞争。如何在这场竞争中定位自身的产品发展是摆在从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如何把握未来市场产品的走向,就成了解决这道难题的钥匙。  北京天坛医院试验诊断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任康熙雄教授曾指出:体外诊断具有大诊断、自动化、高通量、简易化、信息流和床旁化六大特征,而其产品的主流发展方向是个体化、快速化、样本少量化、装备一体化、床旁化、设备小型化、手机化、APP软件化等。  此外,中南大学湘雅三院检验科主任伍勇教授指出,分子诊断技术在个体化诊断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基因芯片又是分子诊断技术中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  总结起来就是朝着个体化、床旁化、便易化发展 也就是说在未来,分子诊断领域和POCT是体外诊断最具发展潜力的两个领域。  而这次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也指出,从主要产品类别的增长潜力来看,从低到高依次是血液检测、临床生化、其他产品(包括细胞诊断、微生物诊断、凝血诊断等)、免疫化学、分子诊断、床旁检测。也在此印证了未来分子诊断和POCT将是发展的重心,也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领域。  4.广东IVD产业布局的启示  现实中作为IVD产品销售的大户对象——国内众多三甲医院,其在采购检验试剂时目前依然倾向于选择进口品牌,而大多数国产品牌仍尴尬的被挡在其门外。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一是由于三甲医院习惯引进昂贵的进口仪器,认为国际品牌更稳定可靠 二是在IVD行业里,仪器与试剂相配套,很多试剂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只有采购进口品牌的仪器和试剂 三是患者方面的原因,进口品牌已经在患者群体积累了一定的口碑,面对价格低廉的国产试剂,他们宁愿选择更昂贵的进口品牌。这都成为了国产IVD产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难题,而其最终原因恐怕还是技术问题。  作为业内技术含量最低的ELISA方法检测试剂盒,目前国内市场上基本都国产化,外资品牌在这一领域难见踪影。作为技术含量稍高的免疫检测方法的产品,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品牌也占据了一定份额 而分子诊断因其技术含量相当高,对试剂及仪器条件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尤其是在基因芯片领域,几乎都为外资品牌所垄断,而在POCT方面也有类似情况。可以说随着技术含量的提升,国产品牌逐渐减少。  或许我们可以从广东省的产业布局可以看出点什么:珠海迪尔生物在寻求体外诊断试剂上突破的同时,也坚持自主研发配套检验仪器。“试剂—设备”同步发展的捆绑策略,更利于打破国内医院对外资品牌试剂和仪器的双重依赖,也对自身产品出口国外有利。  在研发创新之外,寻求跨国合作也逐渐成为获得市场增量的重要形式。珠海丽珠试剂2015年以1000万美元投资美国CYNVENIO公司,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拓宽自身涉及领域的同时,也更好的进军国外市场。  除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创新之外,抱团发展也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2015年2月,深圳体外诊断试剂创新联盟在深圳市药品检验所成立。该联盟整合了行业产、学、研、医、政等资源,促进优势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临床用户和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协作,为体外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链的顺利运转提供基础,同时,对提升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做出有益探索。  广东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坚持构建“多方参与、打防结合、打建结合、公众受益、行业发展”的专项治理模式,从监管层面推动行业发展。  企业的创新加上政府的促进使得广东的IVD产业迅速发展,在国内各省份IVD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值约820亿元人民币,外贸出口总值51亿美金,居全国第一位,而其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各项指标在国内也名列前茅。
  • 盘点:分子诊断常用技术50年的沿革与进步
    一、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诊断技术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分子杂交技术发展最为迅猛的20年,由于当时尚无法对样本中靶基因进行人为扩增,人们只能通过已知基因序列的探针对靶序列进行捕获检测。其中液相和固相杂交基础理论、探针固定包被技术与cDNA探针人工合成的出现,为基于分子杂交的体外诊断方法进行了最初的技术储备。  (一)DNA印迹技术(Southernblot)  Southern于1975年发明了DNA印迹技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将DNA片段化,再以凝胶电泳将长度不等的DNA片段进行分离,通过虹吸或电压转印至醋酸纤维膜上,再使膜上的DNA变性与核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分子杂交,经洗脱后以放射自显影鉴别待测的DNA片段-探针间的同源序列。这一方法由于同时具备DNA片段酶切与分子探针杂交,保证了检测的特异性。因此,一经推出后便成为探针杂交领域最为经典的分子检测方法,广为运用于各种基因突变,如缺失、插入、易位等,及与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的鉴定中。Alwine等于1977年推出基于转印杂交的Northernblot技术也同样成为当时检测RNA的金标准。  (二)ASO反向斑点杂交(allele-specificoligonucleotide reverse dot blot,ASO-RDB)  使用核酸印迹技术进行核酸序列的杂交检测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但存在操作极为繁琐,检测时间长的缺点。1980年建立的样本斑点点样固定技术则摆脱了传统DNA印迹需要通过凝胶分离技术进行样本固定的缺点。通过在质粒载体导入单碱基突变的方法,构建了首条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allele-specificoligonucleotide,ASO),更使对核酸序列点突变的检测成为可能。1986年,Saiki[3]首次将PCR的高灵敏度与ASO斑点杂交的高特异性结合起来,实现了利用ASO探针对特定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其后为了完成对同一样本的多个分子标记进行高通量检测,Saiki[4]又发明了ASO-RDB,通过将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PCR扩增产物与固定于膜上的探针杂交显色,进行基因分型、基因突变的检测。该法可将多种寡核苷酸探针固定于同一膜条上,只需通过1次杂交反应,即可筛查待检样本DNA的数十乃至数百种等位基因,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一度成为基因突变检测、基因分型与病原体筛选最为常用的技术。  (三)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FISH源于以核素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1977年Rudkin首次使用荧光素标记探针完成了原位杂交的尝试。在上世纪8090年代,细胞遗传学和非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发展将FISH推向临床诊断的实践应用。相比于其它仅针对核酸序列进行检测的分子诊断技术,FISH结合了探针的高度特异性与组织学定位的优势,可检测定位完整细胞或经分离的染色体中特定的正常或异常DNA序列 由于使用高能量荧光素标记的DNA探针,可实现多种荧光素标记同时检测数个靶点。  如今,FISH已在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扩增、 基因重排、病原微生物鉴定等多方面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genomic hybridization,CGH)与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karyotyping,SKY)等FISH衍生技术,使其正在越来越多的临床诊断领域中发挥作用。  (四)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  MLPA技术于2002年由Schouten等[6]首先报道。每个MLPA探针包括2个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片段,1个由化学合成,1个由M13噬菌体衍生法制备 每个探针都包括1段引物序列和1段特异性序列。在MLPA反应中,2个寡核苷酸片段都与靶序列进行杂交,再使用连接酶连接2部分探针。连接反应高度特异,只有当2个探针与靶序列完全杂交,连接酶才能将2段探针连接成1条完整的核酸单链 反之,如果靶序列与探针序列不完全互补,即使只有1个碱基的差别,就会导至杂交不完全,使连接反应无法进行。连接反应完成后,用1对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连接好的探针,每个探针扩增产的长度都是唯一的。最后,通过毛细管电泳分离扩增产物,便可对把核酸序列进行检测。由于巧妙地借鉴了扩增探针的原理,MLPA技术最多可在1次反应中对45个靶序列的拷贝数进行鉴定。  该技术具备探针连接反应的特异性与多重扩增探针杂交的高通量特性。经过MRC-Holland公司10余年的发展,MLPA技术已成为涵盖各种遗传性疾病诊断、药物基因学多遗传位点鉴定、肿瘤相关基因突变谱筛查、DNA甲基化程度定量等综合分子诊断体系,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高通量对已知序列变异、基因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的方法。  (五)生物芯片  1991年Affymetrix公司的Fordor[7]利用其所研发的光蚀刻技术制备了首个以玻片为载体的微阵列,标志着生物芯片正式成为可实际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时至今日,芯片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果按结构对其进行分类,基本可分为基于微阵列(microarray)的杂交芯片与基于微流控(microfluidic)的反应芯片2种。  1.微阵列芯片  (1)固相芯片:微阵列基因组DNA分析(microarray-basedgenomic DNA profiling,MGDP)芯片:将微阵列技术应用于MGDP检测中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其技术平台主要分为2类,即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comparative genome hybridization,aCGH)和基因型杂交阵列(SNParray)。顾名思义,aCGH芯片使用待测DNA与参比DNA的双色比对来显示两者间的拷贝数变异(CNV)的变化,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则无需与参比DNA进行比较,直接通过杂交信号强度显示待测DNA中的SNP信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可同时检测SNP与CNV的高分辨率混合基因阵列芯片。MGDP芯片主要应用于发育迟缓、先天性异常畸形等儿童遗传病的辅助诊断及产前筛查。经验证,使用MGDP芯片进行染色体不平衡检测与FISH的诊断符合率可达100%,表达谱芯片(geneexpression profiling array,GEParray):1999年,Duggan等首次使用cDNA芯片绘制了mRNA表达谱信息。随着表观遗传学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目前也已出现microRNA芯片、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 RNA,lncRNA)芯片等。类似于MGDP芯片,GEP芯片使用反转录后生成的cDNA文库与固定于芯片载体上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从而检测杂交荧光信号的强度判断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较于基因组杂交,GEP芯片对生物学意义更为重要的转录组信息进行检测,对疾病的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特殊的意义。目前使用GEP芯片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及神经退行性变等进行诊断、分类及预后评估已经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液相芯片:传统固相芯片将检测探针锚定于固相载体上捕获目的序列,而Luminex公司的xMAP技术则通过搭配不同比例的2种红色荧光染料,将聚苯乙烯微球标记为不同的荧光色,并对其进行编码得到具有上百种荧光编号的微球。通过xTAG技术将不同的特异性杂交探针交联至编码微球上,使得不同的探针能够通过微球编码得以区分。利用混合后的探针-微球复合物与待测样本进行杂交,使微球在流动鞘液的带动下通过红绿双色流式细胞仪,其中红色激光检测微球编码,绿色荧光检测经杂交后核酸探针上荧光报告基团的信号强度,一次完成对单个样本中多种靶序列的同时鉴定。目前,该技术已在囊性纤维化等遗传性疾病诊断、多种呼吸道病毒鉴定及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2.微流控芯片  1992年Harrison等首次提出了将毛细管电泳与进样设备整合到固相玻璃载体上构建“微全分析系统”的构想,通过分析设备的微型化与集成化,完成传统分析实验室向芯片上实验室(lab-on-chip)的转变。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由微米级流体的管道、反应器等元件构成,与宏观尺寸的分析装置相比,其结构极大地增加了流体环境的面积/体积比,以最大限度利用液体与物体表面有关的包括层流效应、毛细效应、快速热传导和扩散效应在内的特殊性能,从而在1张芯片上完成样品进样、预处理、分子生物学反应、检测等系列实验过程。  目前使用微流控芯片进行指导用药的多基因位点平行检测是主要临床应用领域。  二、核酸序列测定  测序反应是直接获得核酸序列信息的唯一技术手段,是分子诊断技术的一项重要分支。虽然分子杂交、分子构象变异或定量PCR技术在近几年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对于核酸的鉴定都仅仅停留在间接推断的假设上,因此对基于特定基因序列检测的分子诊断,核酸测序仍是技术上的金标准。  (一)第1代测序  1975年Sanger与Coulson发表了使用加减法进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随后Maxam在1977年提出了化学修饰降解法的模型,为核酸测序时代的来临拉开了序幕。  Sanger等于同年提出的末端终止法(Sanger测序法)利用2' 与3' 不含羟基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进行测序引物延伸反应,ddNTP在DNA合成反应中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DNA合成反应便会终止。如果分别在4个独立的DNA合成反应体系中加入经核素标记的特定ddNTP,则可在合成反应后对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PAGE)及放射自显影,根据电泳条带确定待测分子的核苷酸序列。AppiedBiosystems公司在Sanger法的基础上,于1986年推出了首台商业化DNA测序仪PRISM 370A,并以荧光信号接收和计算机信号分析代替了核素标记和放射自显影检测体系。该公司于1995年推出的首台毛细管电泳测序仪PRISM 310更是使测序的通量大大提高。Sanger测序是最为经典的一代测序技术,仍是目前获取核酸序列最为常用的方法。  (二)第2代测序  1.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  不同于Sanger测序法所使用的合成后测序理念,Ronaghi分别于1996年与1998年提出了在固相与液相载体中通过边合成边测序的方法-焦磷酸测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引物链延伸时所释放的焦磷酸基团激发荧光,通过峰值高低判断与其相匹配的碱基数量。由于使用了实时荧光监测的概念,焦磷酸测序实现了对特定位点碱基负荷比例的定量,因此在SNP位点检测、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测定、细菌和病毒分型检测方面应用广泛。由于荧光报告原理不同,其对于序列变异的检测灵敏度从Sanger测序的20%提高到了5%。但由于该技术的仪器采购与单次检测成本较高,目前尚未得到大规模的临床使用。  2.高通量第2代测序  目前常见的高通量第二代测序平台主要有Roche454、IlluminaSolexa、ABISOLiD和LifeIon Torrent等,其均为通过DNA片段化构建DNA文库、文库与载体交联进行扩增、在载体面上进行边合成边测序反应,使得第1代测序中最高基于96孔板的平行通量扩大至载体上百万级的平行反应,完成对海量数据的高通量检测。该技术可以对基因组、转录组等进行真正的组学检测,在指导疾病分子靶向治疗、绘制药物基因组图谱指导个体化用药、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鉴定及通过母体中胎儿DNA信息进行产前诊断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由于该技术需要对DNA进行片段化处理,测序反应读长较短(如Solexa与SOLiD系统单次读长仅50bp),需要对数据进行大规模拼接,因此对分子诊断工作者掌握生物信息学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利于后期的测序数据分析。  (三)第3代测序  第3代测序技术的核心理念是以单分子为目标的边合成边测序。该技术的操作平台目前主要有Helicos公司的Heliscope、PacificBiosciences公司的SMRT和Oxford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的纳米孔技术等。该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可对混杂的基因物质进行单分子检测,故对SNP、CNV的鉴定更具功效。但是目前其进入产品商业化,并最终投入临床应用仍有很长的距离。  三、基于分子构象的分子诊断技术  (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与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  1970~1980年间,Fischer等与Orita等分别提出了利用核酸序列变异所导至双链变性条件差异与单链空间折叠差异,通过变性与非变性PAGE对变异序列进行分离鉴定的方法,即DGGE与SSCP。上述2项技术均通过变异核酸分子在空间构象上的差异,通过特定条件下电泳速率的变化进行检测。正因为核酸分子构象具有序列特异性,且对于序列的改变非常敏感,常常1个碱基的变化也能得到鉴定。但由于DGGE与SSCP均必须进行PCR后开盖电泳的操作,现已不常见于临床检测。  (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  1997年,Oefner和Underhill建立了利用异源双链变性分离变异序列、使用色谱洗脱鉴定的技术,称为dHPLC,可自动检测单碱基置换及小片段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对于存在一定比例变异序列的核酸双链混合物,其经过变性和复性过程后,体系内将出现2种双链:一种为同源双链,由野生正义链-野生反义链或变异正义链-变异反义链构成的核酸双链 另一种为异源双链,即双链中1条单链为野生型,而另1条为变异型。由于存在部分碱基错配的异源双链DNA与同源双链DNA的解链特征不同,在相同的部分变性条件下,异源双链因存在错配区而更易变性,被色谱柱保留的时间短于同源双链,故先被洗脱下来,从而在色谱图中表现为双峰或多峰的洗脱曲线。由于该技术使用了较高分析灵敏度的色谱技术进行检测,可快速检出5%负荷的变异序列。但需注意的是,由于该技术主要通过异源双链进行序列变异检测,其不能明显区分野生型与变异型的纯合子。  (三)高分辨率熔解分析(high-resolutionmelting analysis,HRMA)  2003年,Wittwer等首次革命性地使用过饱和荧光染料将PCR产物全长进行荧光被动标记,再通过简单的产物熔解分析对单个碱基变化进行鉴定。该技术的原理也是通过异源双链进行序列变异鉴定。待测样本经PCR扩增后,若存在序列变异杂合子,则形成异源双链,其熔解温度大大下降。此时由于双链被饱和染料完全填充,其产物熔解温度的变化便可通过熔解曲线的差异得以判定。对于变异纯合子而言,HRMA也可利用其较高的分辨率完成PCR产物单个位点A:T双键配对与G:C三建配对热稳定性差异的鉴定,但是对于Ⅱ、Ⅲ类SNP的纯合子变异则无法有效区分。  如何利用DNA构象对序列进行推测,从而避免成本较高的序列测定或操作繁琐的杂交反应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问题。目前,使用构象变化对序列变异进行间接检测的便捷性已得到一致肯定,尤其是HRMA可完成对变异序列单次闭管的扩增检测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基于构象变化的分子检测手段多无法通过探针杂交或核酸序列测定对检测的特异性进行严格的保证,因此其只适合大规模的初筛,而真正的确诊仍需要进行杂交或测序的验证。  四、定量PCR(quantitativePCR,qPCR)  相比于其他分子诊断检测技术,qPCR具有2项优势,即核酸扩增和检测在同一个封闭体系中通过荧光信号进行,杜绝了PCR后开盖处理所带来扩增产物的污染 同时通过动态监测荧光信号,可对低拷贝模板进行定量。正是由于上述技术优势,qPCR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接受程度最高的技术,在各类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基因定量检测、基因多态性分型、基因突变筛查、基因表达水平监控等多种临床实践中得到大量应用。但伴随着qPCR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这项技术的质量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消除各类生物学变量所引起的检测变异,减少或抑制实验操作与方法学中的各种干扰因素是qPCR技术面临的难题。  (一)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  1.双链掺入法  1992年Higuchi等通过在PCR反应液中掺入溴乙锭对每个核酸扩增热循环后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提出了使用荧光强度与热循环数所绘制的核酸扩增曲线,定量反应体系中初始模板的反应动力学(real-timePCR)模型,开创了通过实时闭管检测荧光信号进行核酸定量的方法。核酸染料可以嵌入DNA双链,且只有嵌入双链时才释放荧光,在每1次的扩增循环后检测反应管的荧光强度,绘制荧光强度-热循环数的S形核酸扩增曲线,以荧光阈值与扩增曲线的交点在扩增循环数轴上的投影作为循环阈值(Cyclethreshold,Ct),则Ct与反应体系中所含初始模板数量呈负指数关系,推断初始模板量。随后Morrison[22]提出了使用高灵敏度的双链染料SYBR GreenI进行反应体系中低拷贝模板定量的方法。这一方法操作简便,但由于仅使用扩增引物的序列启动核酸扩增,其产物特异性无法得到充分保证。虽然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后可通过熔解曲线对产物特异性进行检验,但其特异性明显逊于使用荧光探针进行检测,因此双链掺入法并未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认可。  2.Taqman探针  由于双链掺入法存在特异性较低的问题,1996年Heid[23]综合之前发现的Taq酶的5' 核酸酶活性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探针的概念提出了使用Taqman探针进行qPCR的方法。TaqMan探针的本质是FRET寡核苷酸探针,在探针的5' 端标记荧光报告基团,3' 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利用Taq酶具有5' 3' 外切酶活性,在PCR过程中水解与靶序列结合的寡核苷酸探针,使荧光基团得以游离,释放荧光信号。从而使能够与靶序列杂交的探针在扩增过程中释放荧光,通过real-timePCR的原理对其进行定量。由于其超高的特异性与成功的商品化推广,Taqman探针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qPCR方法,其在各种病毒基因定量检测、基因分型、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检测等方面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分子信标  同样在1996年,Tyagi等提出了使用分子信标(moleuclarbeacons)进行qPCR的方法,分子信标是5' 与3' 端分别标记有荧光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的寡核苷酸探针,其两端具有互补的高GC序列,在qPCR反应液中呈发夹结构,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而保持静息状态。当PCR反应开始后,茎环结构在变性高温条件下打开,释放荧光 在退火过程中,靶序列特异性探针则与模板杂交保持线性,不能与模板杂交的探针则复性为茎环结构而荧光淬灭,通过检测qPCR体系中退火时的荧光信号强度,便可以real-timePCR原理特异性检测体系中的初始模板浓度。相比于Taqman探针,分子信标使用发卡结构使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在空间上紧密结合,大大降低了检测的荧光背景,其检测特异性较Taqman探针更高,更适合等位基因的分型检测。  4.双杂交探针  1997年,Wittwer等发表了使用分别标记荧光供体基团与荧光受体基团的2条相邻寡核苷酸探针进行qPCR的方法。双杂交探针所标记的供体基团和受体基团的激发光谱间具有一定重叠,且2条探针与靶核酸的杂交位置应相互邻近。仅当2条探针与靶基因同时杂交时,供体与受体基因得以接近,从而通过FRET发生能量传递,激发荧光信号,荧光信号强度与反应体系中靶序列DNA含量呈正比。由于使用了2条探针进行靶序列杂交,该方法的特异性比传统单探针检测体系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二)数字PCR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使用微流控阵列对单次qPCR反应进行分散检测的概念。基于这一理念,Vgelstein与Kinzter于1999年发表了数字PCR(digitalPCR)的方法,对结肠癌患者粪便中的微量K-RAS基因突变进行了定量。相比于传统的qPCR方法,数字PCR的核心是将qPCR反应进行微球乳糜液化,再将乳糜液分散至芯片的微反应孔中,保证每个反应孔中仅存在≤ 1个核酸模板。经过PCR后,对每个微反应孔的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存在靶核酸模板的反应孔会释放荧光信号,没有靶模板的反应孔就没有荧光信号,以此推算出原始溶液中待测核酸的浓度。因此,数字PCR是1种检测反应终点荧光信号进行绝对定量的qPCR反应,而非以模板Ct值进行核酸定量的real-timePCR。  经由Quantalife公司开发(已于2011年被BIO-RAD收购)的微滴式数字PCR是首款商品化的数字PCR检测系统,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微量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低负荷遗传序列鉴定、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单细胞基因表达检测等多个临床前沿领域。与传统qPCR相比较,该技术具有超高的灵敏度与精密度,使其成为目前qPCR领域的新星。  五、对未来5年的展望  半个世纪以来分子诊断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概而言之,在过去的50年中分子诊断技术取得了三大转化与3项提升:即报告信号检测从放射核素标记向荧光标记转化,操作方法由手工操作向全自动化转化,检测分析通量从单一标志物向高通量多组学联合判断转化 检测灵敏度、精密度、特异性的快速提升。  在未来5年中,我国分子诊断事业将迎来两方面的进步。随着卫生监管部门对分子诊断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与越来越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进入,分子诊断将会出现理念的革命性进步,高通量技术将更多的进入临床的实际应用中。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针对特定基因异常、病原微生物感染鉴定的方法学,也将在检测的各项分析性能与操作便捷程度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对于传统人力与时间成本较高的检测方法学,将出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即Southern等经典的检测金标准将得到保留 而ASO-RDB等灵敏度、特异性均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求的方法将快速被新型技术所取代。最终,分子诊断也必将一改目前仅仅用于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与部分遗传性疾病诊断的局面,形成由肿瘤学、遗传学、微生物学、药物基因组学四足鼎立,快速发展的景象。
  • 一滴血即可进行疾病早期诊断
    基于MALDI-TOF MS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抗体技术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田中最尖端研究所(所长:田中耕一,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地址:京都市中京区)的佐藤孝明课题小组与美国同行Daniel J. Capon在基础技术开发取得了成功,他们共同研制出的抗体可将与抗原的结合能力提高一百倍以上。众所周知,抗体作为一种蛋白质,在生物疾病预防体系中的免疫反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蛋白质研究领域,一种叫做“钓钩”的新型技术已然开始使用,它可以从各种生化物质的血液、细胞中选取某种特定的生化物质,而且纯度极高。在使用质量分析仪器对蛋白质进行结构解析的时候,也可以在抗体中注入“钓钩”,以便提高其灵敏度。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在大部分注入“钓钩”的抗体所生成的生化物质、鼠• 人嵌合抗体中,体现抗体模型结构而投入使用的Y字型蝶状连接(铰链)却几乎毫无自由度可言,可以捕捉抗原的位置乃是一个“点”,与抗原相结合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课题研究小组在抗体的铰链部插入了一个具备弹簧状结构的人工关节,它可以向抗原结合部提供“可变抗体”,使其自由度大幅度提高,并且确立了这种通过化学合成的抗体制作方法。通过以上操作,抗体与蛋白质、缩氨酸等抗原的结合能力可以提高一百倍以上,课题小组在全世界最先确认了此项研究成果。通过这项技术,“钓钩”功能有望大幅度提高,只要将“钓钩”前处理方法与最尖端质量分析仪器相结合,即可从一滴血中发现早期癌症以及各种与生活习惯相关疾病的早期症状,从而对诊断体系的构筑工程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不仅如此,它还可以作为抗体性药物(将抗体本身用于制药)来使用,有望在提高抗体性药物的功能方面发挥作用,这种动态最近颇受关注。本项研究成果,将于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在日本科学院英文学术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Academy, Series B》网络版上公开发表。本项科研成果来源于下列课题:最尖端研究开发支援(FIRST)计划/日本学术振兴会课题名称:《为下一代MALDI-TOF MS、药品开发及诊断做出贡献》核心研究人员:田中耕一研究时间: 2010年3月-2014年3月日本科学振兴机构(JST)作为研究支援主管部分,在该计划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研究背景及经过〉 就世界范围来看,体外诊断药品市场规模如今已经达到每年2兆2000亿日元的水平,日本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仅次于美国,大约为15%左右。其中,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Omics注释3))”的生物标志物分子诊断市场近年来始终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保持迅速发展之势。最近,以美国为中心大型制药企业,正在同时推进运用新型生物标志物的诊断器械体系以及新型药剂的研制工作。本项研究课题乃是最尖端研究开发支援(FIRST)计划中的一个课题,作为其中全球最高性能下一代MALDI-TOF MS开发中的一个环节,我们正在研究开发用于临床检体的蛋白质等结构分析所必须的前处理方法。而当务之急就是研制出从各类大量存在的分子中,特别挑选出那些使用抗体的微量目标分子“钓钩”(图一),我们的计划是将下一代MALDI-TOF MS的全体灵敏度提高一万倍以上,这是一种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前处理方法。 但是,目前投入使用的抗体普遍注入了生化体衍生物、生化关联物质,绝大部分在结构方面多少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抗体的铰链部几乎毫无自由度可言,其抗原捕捉能力受到了极大限制。另外,在岛津制作所,有关部门已经在研制抗体磁珠设备注释5)以及质量分析仪器方面取得了成功。由于灵敏度依赖于目标分子的抗体结合能力,所以我们不打算墨守成规,而是希望开发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试管内抗体合成法,以便获得具有更高灵敏度的抗体。 〈研究内容〉 在MALDI-TOF MS的帮助下,为了在生化试验材料中高灵敏度、高效率地检验出缩氨酸,具有革新意义的前处理方法的开发无疑至关重要例如,为了对生化试验材料中的目标肽进行浓缩,目前有一种使用单克隆抗体注释6)的浓缩提纯法可供借鉴,其特点就是可以锁定磷酸化肽。另外,我们已经开发出了诸多具有更加定量解析功能的方法,诸如可以使用稳定同位素注释7)来发现蛋白质并对其进行鉴别,还有差异性解析(对每个样本进行数据解析)等等。而在这项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缩氨酸作为相当于(Y字型“V”部分)化学合成β-淀粉样注释8)的Fab抗体领域来加以使用,在它与由动物细胞生成的Fc领域(Y字型“I”部分)之间,注入了一个相当于人工关节功能、具有蝶状结构的非缩氨酸连接部(相当于铰链部),以便令其在试管中相结合。合成后的“β-淀粉样非缩氨酸连接部/由动物细胞生成的Fc领域”就是所谓的合成化合物,使用质量分析仪器(MALDI-TOF MS注释9))即可对其结果进行确认。而且还可以对抗体是否具备“Fab领域/铰链部/Fc领域”这种三结合抗体的化学结构予以确认。随后,我们运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注释10)对与β-淀粉样进行特异集合的单克隆抗体结合部分进行查看,结果判明其结合能力取得了飞速增长(100倍以上)。通过增加铰链部的自由度,可以在更加广阔的“面”上捕捉抗原,从而使捕捉功率得以飞速提高。也就是说,我们以“抗体的铰链部替换为非缩氨酸连接”作为手段,在全世界第一次成功地将抗体Fab领域/改变为具有伸张性以及高度弹性的“可变抗体”(图二所示)。另外,其化学结构可以凭借质量分析仪器(MALDI-TOF-MS)得到明确的评估。 〈今后的发展计划〉 本项研究成果,将来可以凭借使用新型“可变抗体”的前处理方法以及最尖端质量分析仪器的技术组合,从一滴血中即可发现早期癌症以及各种与生活习惯相关疾病的早期症状,从而对诊断体系的构筑工程做出划时代的贡献。而且还可以作为抗体性药物(将抗体本身用于制药)来加以使用,有望在飞速提高抗体性药物的功能方面发挥作用,这种动态最近颇受关注。 参考图 抗体与抗原之间的关系如图例“钓钩”所示。也就是说,为了在数众多的鱼群(蛋白质等化合物)中钓到目标的鱼(抗原),就必须使用特制的钓钩及鱼饵(抗原)。图一: “钓钩”概念图 已知抗体(左侧)由于在铰链部几乎毫无自由度可言,捕捉抗原惟有通过“点”来作业。与此相对比,“可变抗体”(右侧)通过在铰链部插入了一个蝶状人工关节,能够以铰链部为顶点进行旋转运动(或伸缩运动),捕捉抗原可以在“面”上进行(立体)作业,因此捕捉效率得以飞速上升。 图二 已知抗体与本课题研制成功的“可变抗体”之间的差异 术语解释:注释1) 质量分析仪器从试验材料中选出类似化合物并将其离子化,对其进行分离、检测、测定、数据解析的仪器。注释2) 嵌合抗体将人类抗体的可变部(接近Fab领域的前端的那一半)嵌入从老鼠身上提取的抗体。注释3) “组学”的词尾基因组学(遗传基因解析)、蛋白质组学(蛋白质解析)、糖组学(糖基化解析)。代谢组学(细胞代谢解析)等的总称。注释4) 生物标志物通过对血液、尿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进行检测来掌握疾病存在与否以及进展状况的指标,又称生物标记物。注释5)抗体磁珠使抗体在磁珠(微粒子)表面进行结合、固化后的产物。利用目标分子与抗体结合后的抗体磁珠的特征(重力及磁力),使它在离心力作用下下沉,再通过磁力的吸引作用,可以使目标分子高效率地聚集起来。注释6)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细胞集群所产生、结构单一的抗体。注释7)稳定同位素在物质的构成元素中虽然原子序数相同,但是“原子质量不同”,这些原子被称为同位素,其中半衰期基本保持不变的元素叫做稳定同位素。注释8)β-淀粉样它是蛋白质当中的一种,如若在脑内大量堆积就会形成凝块,我们通常称之为“老人斑”。由于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脑部发现大量老人斑形成,所以目前医界普遍认为其病因乃是蛋白质。注释9)质量分析仪器(MALDI-TOF MS)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技术(MALDI: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与飞行时间质谱(TOF-MS: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相结合,对质量进行分析的仪器。MALDI如今已然成为生化高分子电离化的主要方法,其实就是本项最尖端开发支援计划中核心研究者(田中耕一)所发明的软电离质谱技术(荣获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新发展。注释10)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金属中电子与光会产生相互作用的现象。由于表面等离子会发生共振,所以表面上只要有极少量分子结合在一起,共振状态就会敏感地发生变化。我们将这种检验原理应用于生物感应器,它的灵敏度极高,可以对微量蛋白质进行检验。 论文名称《Flexible Antibodies with Nonprotein Hinges》 《非蛋白质铰链部的可变抗体》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干货锦囊 | 冻干新冠诊断试剂盒的配方与工艺开发
    冷冻干燥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干燥过程,但是相比于一般药品,诊断试剂盒的冻干涉及到一些敏感的生物大分子,因而存在一定的风险。基于ELISA和PCR方法的疾病诊断试剂盒中使用的试剂往往包含不稳定的成分,例如需要使用冷链运输的酶和抗体,因此,诊断试剂盒的稳定商用一直是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生物分子诊断试剂的冻干不同的分子对加工和储存条件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对生物大分子而言,不仅需要保证分子在冷冻干燥后的化学完整性,而且还必须保持其三维结构,来尽可能大的程度地减少由于聚集和变性等因素导致的活性下降。小剂量诊断试剂诊断试剂盒通常使用少量可以快速汽化的溶剂。尽管八连管中的几微升的蒸发量较少,但仍可以通过平板或微流体通道来加速蒸发。考虑到新冠疫情的紧迫性,检测试剂盒的产量和生产速度至关重要,因此许多新冠诊断试剂盒都采用96孔板,芯片或微流体芯片来进行生产。冻干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困境。生物分子的稳定性尽管大多数生物分子(例如抗体和酶)对冷冻干燥的条件不敏感,但仍有些特例存在。对低温敏感的蛋白质可能会在冻干过程中发生聚集或沉淀,但是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缓慢降温或添加表面活性剂来缓解。冻结浓缩效应可能会破坏某些成分,这一效应会随着pH值一同变化。磷酸盐缓冲液可能是造成这一效应的主要原因,更换pH缓冲液或快速冷却通常可以解决此问题。蛋白质也容易受到界面效应的影响,这一效应与冰晶表面积成比例。通常可以通过缓慢冷却或使用控制成核技术来增加晶体的尺寸并减小表面积来抵消这一效应的影响。脱水应力会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结合水才可以保持蛋白质的结构。加入冷冻保护剂或冻干保护剂可以减轻这种情况,并通过固定蛋白质和/或模仿结构水的作用来避免脱水应力。甘油效应PCR试剂中甘油的存在(如图1)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它在常规的冷冻过程中不会凝固。如果溶液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入溶液稀释甘油或添加赋形剂的方法来解决。但是,干饼(dried cake)中仍可能存在甘油,这会极大的影响稳定性和结构。新冠诊断试剂盒对于保质期的要求可能不如其他诊断试剂盒高,只需要几个月的保质期即可,因此也可以使用低温保存。这样的话,甘油的存在对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图1. PCR试剂中甘油的存在容器和封装冻干容器(例如小瓶、试管、孔板、芯片等)和封装的方式对热传递和热稳定性具有重大的影响。除了密封过程中实现完全无水的挑战之外,有些孔板对水的渗透性甚至大于封口(如图2)。Ward博士在Webinar中提到,在低氧气和低湿度条件下采用受控环境,并使用柔性隔离器可以降低产品中的水分含量。对于新冠检测而言,初始性能和快速生产可能比长期稳定性更重要,因此某些密封措施可能不是必要的。 图2 封盖相关过程图示 冷冻干燥设备由于大多数相关企业都在提高新冠检测试剂盒的产量,而非其长期稳定性。因此中试型冻干机即可满足新冠检测试剂盒的生产需求。一个典型的代表,SP Scientific生产的中试冻干机Ultra,可以一批冻干多达5,000个2 mL的西林瓶。对于大多数检测试剂的生产而言,这样的产量足以满足需求。其他更大型的专为制药行业设计的生产型冻干机,还具有诊断试剂生产所需的其他功能,例如蒸汽灭菌等。 SP Scientific Ultra 中试和小批量冷冻干燥机SP Ultra中试型冻干机具有较大的产品搁板面积和容积率,可以轻松处理每批次多达5,000个2mL西林瓶或144个96孔板。 SP Scientific Benchmark生产型冻干机SP Benchmark生产型冻干机专为更大批量的诊断试剂产品的生产而设计。其拥有一个典型的圆形产品室和内部的冷凝器设计,可改善低塌陷温度的诊断试剂产品在极低的层板温度下干燥时蒸气输送。层板面积从2㎡到20㎡不等。关于LyoStarLyoStar 全自动冻干工艺开发与优化,具备全套完善的PAT工具,加快从配方开发到产品上市的速度。 LyoStar-SMART™ 冻干工艺智能优化-Controlyo® 瞬时成核结晶技术-LyoFlux® TDLAS水蒸气质量流实时监测-TEMPRIS® 无线温度测量-基于QbD理论的全自动冻干工艺开发与优化-缩短工艺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产品上市 总结以上所讨论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根据所讨论分子的敏感性的不同,采用合适的冻干策略。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对于诊断试剂的冻干要求。在进行新冠检测试剂的冻干中,试剂的体积通常较小,但批次数量较大,并且优先重点是产量而不是长期稳定性。因此,在设计专门用于新冠检测试剂盒的冻干方案时需要考虑这一点。
  • 新品牌定了!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与诊断更名为Revvity
    仪器信息网讯 2023 年 5 月 9 日,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与诊断业务公司正式更名,新品牌Revvity扬帆起航。依托在生命科学与诊断领域的创新,新品牌Revvity致力于改善人类健康与生活。Revvity 源自两个词语,“revolutionize”(rev,“变革”)和“vita”(vit,拉丁语意为“生命”),提供从科研探索到开发、从诊断到治疗的端到端专业知识和解决方案。Revvity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rahlad Singh表示:“Revvity的成立标志着近一年的拆分工作终于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此次转型旨在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打造更加健康的世界。在Revvity,我们与客户携手,共同致力于改善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我们的目标是以科学的方式让人类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客户面临的挑战就是我们的原动力。”Revvity为制药和生物技术、诊断实验室、学术界和政府机构等客户提供试剂、耗材、检测方法、仪器和软件。Prahlad Singh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一家真正的转化型公司,因为我们能够促进连接研究与临床客户的决策过程。我们的自动化、多组学产品以及Signals软件业务之间的跨界合作,赋予了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帮助加速突破性解决方案的上市,无论是在临床前研究或科研探索阶段,还是在诊断和疾病治疗阶段。”品牌架构变化 BioLegend、EUROIMMUN、Tulip Diagnostics和ViaCord,作为独立产线并保留原有名称。 综合科学软件平台PerkinElmer Informatics将更名为Revvity Signals软件。 公司的基因组学服务业务从PerkinElmer Genomics更名为Revvity Omics。 Cisbio、Horizon Discovery、Nexcelom Bioscience、Omni International、Oxford Immunotec、SIRION Biotech和 SonoVol以Revvity品牌统一运营,但保持原有特定的产品名称。公司接下来有哪些计划? Revvity第一季度财报网络直播定于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5月11日上午8:00公布。 公司将在2023年5月16日开市时以其新名称和股票代码 "RVTY "进行交易。同时,利率为1.875%且2026年到期的债券,将以 "RVTY 26 "开始交易。Revvity团队成员将在当天上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响钟声,以纪念新的名称、品牌和股票代码。 公司将在特定的全球市场安排路演,向现有和潜在客户介绍新品牌和最新产品。关注Revvity的微信公众号(Revvity),随时了解最新消息。关于Revvity在Revvity,我们将“不可能”视为灵感,将“做不到”视为原动力。Revvity提供健康科学解决方案、前沿技术和专业服务,业务涵盖科研探索、开发、诊断、治疗的端到端全流程。依托在转化多组学技术、生物标志物鉴定、成像、疾病的预测、筛查、检测与诊断、信息学等领域的多年深耕,Revvity正以科技之能,突破人类潜能的边界。2022年Revvity的营业额超过30亿美元,全球拥有11,000多名员工,为制药和生物技术、诊断实验室、学术界和政府客户提供服务。公司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员,客户遍及全球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信息2022年8月1日,珀金埃尔默宣布已达成协议,将其应用市场、食品和企业服务业务剥离给新山资本(New Mountain Capital),一家成长型私募股权公司。交易总现金额为24.5亿美元,其中 23 亿美元将在交易结束时收到,另外1.5亿美元将根据新山资本在出售或其他与业务相关的资本事件中收到的退出估值支付。相关阅读: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20801/626051.shtml第四十一届J.P.M健康大会上,珀金埃尔默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rahlad Singh在其演讲中表示:当珀金埃尔默在2023年第一季度末完成其应用、食品和企业业务拆分时,公司计划成为一家纯粹的生命科学和诊断公司。拆分之后,该公司将与被拆分的业务共享品牌名称几个月,但新业务最终将拥有单独的名称和品牌标识。相关阅读: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0118/648826.shtml3月13日,珀金埃尔默宣布,公司已成功完成之前宣布的对其应用、食品和企业服务业务的拆分,相关业务出售给一家以增长为导向的投资公司新山资本(New Mountain Capital)。珀金埃尔默表示,业务拆分后产生的新的、高增长的生命科学和诊断业务,今后将专注于开发和提供新的科学突破,以助力全球健康产业发展。而生命科学和诊断业务将与应用、食品和企业服务业务共享“PerkinElmer”这一品牌名称,直到2023年第二季度新的名称、品牌和股票代码经由股东批准并公布。相关阅读: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0314/655583.shtml
  • 诊疗利器带来实验诊断大变革 顶尖专家联手破题POCT临床应用
    POCT(point-of-care testing)是指在患者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又被称为即时检验、诊疗点检验、床边试验、近患检验等。该技术最早开始于20世纪中期,Edmonds以干化学纸片检测血糖及尿糖,随后Ames公司将其干化学纸片法检测项目扩大并商业。由于方法简便快速,很快便得到普遍应用。临床POCT是体外诊断的重要分支,其很多技术体系是基于体外诊断技术体系。随着免疫层析、生物传感器等技术进步,POCT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一线临床的趋势是流程化,所以医院重点建设的五大中心对POCT的需求非常明确。不仅如此,POCT在家庭健康领域的渗透也逐渐加深。在本次新冠疫情中,POCT的迅速反应也充分展现了其重要作用与实力。在第四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上,仪器信息网联合北京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临床POCT”会场,单场次吸引500余位专业人士与会。会议邀请到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首届现场快速检测(POCT)分会会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分会会长康熙雄教授,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王华梁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加义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周向阳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张国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郭伟教授等临床POCT业内顶级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临床POCT发展现状及临床应用。仪器信息网整理报告嘉宾部分荟萃观点,供未参与会议直播受众交流、学习。点击图片下方报告主题,即可进入视频回放页面。POCT带来实验诊断变革 多质量管理需要加强▲截选自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王华梁主任报告主题《POCT的质量管理》近几年POCT发展非常迅速。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和路径,他们先是在分子诊断领域得到飞速发展,POCT的快速增长紧邻其后。国内发展趋势与之类似,所以但钱POCT正处于急速发展期,急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作为一项新技术,POCT的应用场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在中心实验室,在急诊科、感染科、ICU、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临床实验室开展使用,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监测,还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初级保健等检测。如何保证不同应用场景下POCT的质量,于POCT管理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王华梁主任作了主题为《POCT的质量管理》的报告,对POCT发展、涉及的项目和领域、POCT主要技术方法等多方面作了剖析。王华梁教授指出,目前POCT存在缺乏统一管理,POCT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检验成本偏高,POCT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POCT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目标及POCT组织管理的深刻看法,并对POCT质量管理提出实际可操的经验总结。POCT核心技术突破——微流控技术的工程化与产业化▲截选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加义研究员报告主题《POCT技术发展与健康产业中的应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加义研究员作了主题为《POCT技术发展与健康产业中的应用》的前瞻性分享。在报告中,王加义研究员对应急检测的定义与内涵进行了勘界与定位,对我国应急检测现状及发展瓶颈与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王加义研究员认为POCT核心技术如低成本微流控芯片、印刷电极制备技术与工艺、纳米孔通道及其产业化、微针阵列与在体化学测量技术、智能生物探针、手机实验室、低成本微光学检测技术与器件、超敏生物检测等突破将给POCT应用带来极大发展。全球与中国当前医疗健康对POCT有科技需求,未来健康医疗对POCT技术与产品有需求,所以POCT不应该只在临床医疗中使用,其在大健康产业中将发挥更巨大作用。在接下来报告中,王加义研究员对POCT产品详细分类及其在健康产业中的应用作了深入介绍。并提出基于多种iPOCT建立数字生活的理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POCT是中心实验室的延申 是医学检验的一部分▲截选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周向阳博士报告主题《对我国POCT质量能力管理能力的思考》POCT是医学检验的一部分。随着POCT技术的发展,使原来在应用于医学检验中心实验室的POCT逐渐延申到诸多应用场景,触达到中心实验室检验服务不到的领域,所以从这方面来说,POCT是中心实验室检验服务的延申,其丰富和完善了医学检验的全过程。我国POCT质量管理主要学习借鉴国外2010年前的一些规范,随着该领域的发展,旧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应结合我国实际加以调整,以适应新的大健康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周向阳博士在本次线上会议作了主题为《对我国POCT质量能力管理的新思考》的精彩报告。周向阳博士建议和呼吁:POCT应用和管理应适应我国新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医院集团化(医联体)发展需要专业检验管理队伍;POCT管理以专业临床检验实验室牵头,赋予检验科POCT管理职能;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方法是检验管理模式的必须;POCT管理纳入15189认可;在上述基础上,尽快制定POCT全面管理规范和标准。通过性能评价才可持证上岗 论一台便携式血糖仪的“自我修养”▲截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国军主任报告主题《医疗机构内POCT血糖管理经验与体会》POCT血糖对于医疗机构内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的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血糖品牌众多,原理不尽相同,操作者基本为非实验专业人员,缺乏实验注意事项以及质量控制的意识,医疗机构内针对性的管理体系相对薄弱,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医疗机构内管理的体系势在必行。天坛医院在2009年率先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彼时康熙雄教授担任首届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经过十余年发展,天坛医院POCT管理委员会从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多方面不断提高POCT管理水平,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医疗现状的POCT组织、管理之路。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张国军教授作了主题为《医疗机构内POCT血糖管理经验誉体会》的精彩分享。报告中就POCT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POCT文件体系、内部沟通和外部交流四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以“一台便携式血糖仪”为例,对便携式血糖仪质量控制程序以及设备验证合格处理流程展开了细致介绍。POCT和急诊二者互相促进 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截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郭伟主任报告主题《POCT在急诊五大中心中的临床应用》POCT具有便捷、高效和快速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急危重症领域的临床需求。急诊医生通过POCT可快速获得检验资料,从而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对疾病的进展实施监测。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POCT已广泛应用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等临床场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郭伟主任作了主题为《POCT在急诊五大中心建设中的临床应用》的精彩报告。郭伟主任对POCT在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母婴传播疾病检测和危重儿童以及新生儿中的应用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对常用的POCT如血气分析,快速血糖,心肺功能五联检测作了介绍。在看待急诊和POCT的关系时,郭伟主任认为POCT完美契合了急诊医学的要求,已经成为急诊医生临床诊疗的利器。另一方面,急诊医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POCT技术的发展,POCT和急诊二者互相促进,发展前景一片光明。POCT三大发展趋势:疾病诊断、高危预警和健康评价▲截选自北京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康熙雄主任报告主题《POCT需求、现状与展望》前几位报告嘉宾从临床POCT管理体系,临床积累的管理经验,临床POCT技术平台发展动向以及临床应用全景等多方面全角度进行了展望。那么POCT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在何方?作为本次临床POCT线上会议的联合召集人,也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分会会长,北京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康熙雄教授作了主题为《POCT需求、现状与展望——数字化健康孪生人的创制和医学预测学体系建设》的前瞻性报告。康熙雄教授回顾了POCT国内外发展的过程,肯定了从企业、产品和技术平台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学会协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管理体系逐步的完善,并强调了POCT在医疗与健康领域迅速发展的现状。提纲挈领地总结了临床POCT的三大发展趋势,分别是疾病诊断、高危预警和健康评价。报告中康熙雄教授还指出,我国旧的POCT管理标准和指南需加以调整以适应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POCT应用和管理应适应我国新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其中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方法是检验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此外,POCT数据采集将在数字化孪生人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次临床POCT线上会议聚集了POCT行业内多位顶尖专家,他们有临床POCT管理者领头人,有POCT技术研发专家,有POCT项目管理体系牵头制定者,也有首次在国内医院建立POCT管理委员会的主任专家,更有临床POCT一线应用大咖,阵容强大,内容丰盛。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发掘临床POCT发展痛点难点,对临床POCT的未来发展提出思路,希望能带给业内人士更多思考。欲了解更多,请观看第四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回放合集
  • 【一同• 液质】和合诊断:质谱应用的星辰大海
    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快速发展,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未来质谱应用的蓝海市场。据了解,2021年全球质谱临床检验应用市场规模约150亿美元,行业增速近20%。这其中,美国临床质谱检验市场规模约为55亿美元,已占据其整体医学检验市场15%左右。而中国质谱临床检验则刚刚起步,在整体医学检验市场占比仅为1-2%,渗透率较低,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尽管质谱技术在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分析速度、检测通量等方面有非常强的优势,并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维生素及激素、治疗药物检测、微生物鉴定等领域已展现出其强大的发展潜力,但临床质谱的推进之路却没那么好走。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免疫检测,质谱仪操作相对复杂、对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对于传统临床检验从业者提出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与传统的分析化学领域不同,应用于临床检测领域的技术不仅要能够满足对检测物质特异性选择,还要能够满足临床检验对于仪器的灵敏度、精确性、重现性等要求,这对于质谱仪器供应商也提出了挑战。但是,随着临床质谱的优势不断凸显,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及质谱制造商开始着眼于此。近期,仪器信息网就特别采访了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总监贾永娟、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北京区域经理姚建国及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经理张新宇,探究在临床质谱这一新蓝海市场,质谱仪器厂商和临床质谱实验室是如何携手探索这一新路程。 和合诊断——专注于临床质谱检验 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采访现场 当下,国内临床检验的市场虽然以公立医院检验科为主,但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也在不断兴起。相对于传统,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医院,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在成本控制和专业化程度方面具有优势,很多大型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在检验项目种类、仪器设备都要领先于医院检验科。在临床质谱兴起的这些年,很多第三方检验实验室走在了前面,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合诊断)就是国内率先开展临床质谱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之一,同时也是岛津在中国非常重要的液质联用标杆用户之一。和合诊断成立于2010年12月,尤以开展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为擅长,是国内以色谱、质谱分析技术为主的医学检验平台中的头部企业。目前,和合诊断可提供临床化学和分子遗传学检验专业的百余项检测项目,如与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维生素类定量测定、大分子、小分子精确测量测定、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定量检测,蛋白质、代谢组学产物分析以及生物等效性(BE)、药代动力学(DMPK)等。累计服务人次超过1000万,为全国30余个省市地区的2000余家二甲级以上,500家以上三甲级医疗机构提供差异化检测服务。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总监贾永娟 据贾永娟介绍,除了上述检测项目之外,和合诊断研发部以现有项目为基础,围绕大质谱平台的发展主题,全面开展新检测项目的开发与创新计划。包括丰富维生素检测、血药浓度检测、体内小分子代谢物检测、代谢组学、核酸质谱检测以及蛋白质谱检测等等。特别是在代谢组学方面,和合诊断引进串联质谱技术,高分辨质谱技术对氨基酸、脂肪酸等代谢紊乱相关的遗传代谢病进行临床研究。在大量临床检测的基础上拓展了代谢组学的相关研究,开发了同时检测血清中多种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肺癌代谢组学研究,寻找到与肺癌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同时建立了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肺癌诊断模型,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提到临床质谱的未来发展前景,贾永娟表示,精确诊断是精准医疗的重要前提,作为生物样本内小分子分析的金标准方法,质谱技术是精准诊断实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临床检验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精准医疗在逐步获得国际医疗机构认可和重视的同时,质谱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和合诊断也随着行业发展而飞速发展,从2010年公司成立至今,和合诊断已在全国布局21家子、分公司,拥有200多台套全球领先的实验室检测设备,这其中液质联用仪占了很大的比例。 作为和合诊断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串联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贾永娟也表示,目前和合诊断拥有岛津LCMS 8030、8040、8045、8050等多种型号的液质联用仪多达40台,公司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岛津的支持。 岛津中国——专注于临床质谱检验 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作为知名的质谱仪器制造商,岛津也早早看到了临床质谱的市场前景。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北京区域经理姚建国表示,作为化学分析仪器中的“明珠”,质谱仪具有非常多的优点:高精度、高灵敏度、高通量、抗干扰能力强等。现在,医疗诊断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更快、更有效检测生物标记物是临床检验的研究重点。而质谱相较于传统免疫等一对一检验手段,检测限更低、结果更准确,同时可一次性检测多个指标, 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过去,医生及临床检验人员对质谱技术了解比较有限,但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质谱技术跨界发展已经成了大趋势。 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北京区域经理姚建国 姚建国表示,岛津除了大家熟悉的分析仪器业务之外,还有医疗器械相关业务,面向传统医学领域,生产CT,X光机等设备。基于此,岛津对于分析仪器及医疗市场都很了解。为了应对交叉学科跨界的需求,早在数年前,就在岛津日本总部联合分析仪器及医疗部门成立了健康事业部,借助双方力量,开展临床及大健康领域的前沿性研究。2018年,岛津针对临床检测需求,还开发了一款为实现血液及其他生物样品的自动化前处理系统-- CLAM-2030。CLAM-2030是基于岛津的广泛血凝分析仪的技术,只需简单放置采血管或其他样品管,系统就会自动完成对血样或其他样品的前处理,然后自动输送至 LCMS 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误差和样品前处理的差异,有助于更安全、更快、更简单地实现临床研究中高精度的工作流程。而针对国内的临床质谱市场,岛津围绕用户需求,制定了“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从同位素试剂到仪器硬件,再到分析方法包提供给用户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同时岛津还成立了面向临床的销售团队,来应对未来临床市场不一样的服务需求。“临床服务的需求和传统的化学分析是非常不同的。特别是医院,病人就在一旁等着结果,如果仪器出现问题,可能就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临床检验对于仪器公司能否快速响应并且解决问题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而岛津就针对此建立了一个相应的响应体系。”而正是早早建立的对临床质谱用户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使得岛津与和合诊断一拍即合,成为坚定的合作伙伴。 携手共进——在临床质谱领域共成长 谈到双方的合作,贾永娟表示,和合诊断与岛津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早在2010年左右,双方就已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姚建国回顾了双方合作的开始,最初和合诊断提出了一个仪器需求,在跟很多厂商交流后发现市面上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完全满足。而岛津在交流的过程中认真了解了和合诊断的想法,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发了一套专用的设备,最终完美契合了用户的需求。这种认真倾听用户需求,并千方百计设法去解决问题的做法,最终让双方成为深入的合作伙伴。贾永娟也提到,在多年合作中,岛津的维修工程师们给和合诊断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质谱仪器进入实验室之后需要实验员悉心的维护更需要工程师的帮助。由于公司里仪器数量多,所以需要维修的概率也相应增加;而和合诊断属于医疗行业,出现问题需及时维修来确保检验报告的及时性,而岛津的工程师们则完美地解决了实验室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他的支持与付出!我以及我们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对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而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经理张新宇也表示,在多年的合作中,已经与和合诊断的实验室人员成为了亲密的伙伴。他回忆说,在和合诊断刚刚采购岛津LCMS时,用户对仪器还相对陌生,在仪器参数、方法优化包括日常维护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再加上临床检测对仪器的高要求,几乎每周都要上门解决用户的各种问题。“说实话那时压力还是挺大的,但对于我们技术部工程师来说也是一个挺好的事儿,获得了很多提升。” 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工程师张新宇 不仅如此,随着岛津仪器在和合诊断安家落户,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合诊断已经可以自己解决。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张新宇又细心发现了和合诊断与其他用户不同的需求。由于和合诊断的主营业务是与全国各大医院合作,承接医院的检测项目。为了配合医院的工作日上班的时间,对于和合诊断来说,从周二到周六是业务的高峰期。对于这种特点,张新宇就会在周五或者周六的时候联系和合诊断,询问仪器情况,尽量在周一前把发现的问题解决,最大程度保证其正常工作。随着和合诊断的不断发展,岛津的液质联用仪器也在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的作用。贾永娟表示,目前和合诊断所用的岛津仪器能够满足我们大部分临床检测项目的检测需求,以维生素D的检测为例,众所周知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会受到其同分异构体的干扰影响检测准确度,我们应用岛津LCMS-8050CL可以将同分异构体进行分离并准确定量;而基于岛津LCMS-8050CL所开展的血清维生素A、D、E检测项目已连续多年通过美国CAP(美国病理学会认证)室间质评。临床质谱的应用对现有医学检验、医疗诊断都有巨大推动作用,将大大提高检验的速度、降低检验成本。不过,质谱检测作为一项新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还需要更多努力。贾永娟也表示:“推动临床质谱发展,需要仪器厂商和用户共同努力,在临床诊断技术合作、临床检测上下游产业等方面双方应发挥各自优势、合作互补、互惠互利。”
  • 不再等三周,新设备一个小时之内诊断白血病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科研人员最近利用纳米生物复合材料研制出一种新型电子设备,可以像测血糖一样快速诊断白血病,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据介绍,这种新设备可在一个小时之内检测出患者是否携带癌细胞,而现行的诊断方法最长要三个星期才能有结果。鉴于某些白血病的癌细胞扩展速度极快,快速确诊有着重要意义。  巴西圣保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将纳米金粒子与一种称为菠萝蜜凝集素的物质结合,并加入荧光染料,制成纳米生物复合材料传感器,以此为基础研制出新的检测设备。  菠萝蜜凝集素是一种从菠萝蜜中提取的蛋白质,能够识别人体癌细胞里大量存在的特定糖类物质,进而确认癌细胞的存在。如果血液样本中存在癌细胞,与传感器发生相互作用后,就会发出荧光。研究人员说,这种方法类似于通过血液检测测量血糖值。  除了所需时间短,新设备还有低成本、便携等优点,有利于诊所推广使用。研究团队计划在更大范围的病人中进行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其效果并寻求实用化,预期该产品有可能在两年内投放市场。
  • Life Tech与Merck Serono签订诊断学联盟协议
    Life Tech公司7月16日表示,它已经与Merck Serono签订了诊断学方面的联盟协议,包括未揭露的肿瘤靶目标和其它的治疗领域。   根据非排他性协议,Life Tech将采用一个广泛的技术平台,包括下一代测序、Sanger测序、qPCR、流式细胞术。Life Tech说,该联盟是成功的,这些公司将签署另一份协议,在这些商定的协议领域实现商业化。   合作伙伴同时还将努力寻求Merck的药物和Life Tech的诊断的监管批准。   金融和其他协议条款没有披露。   &ldquo Life Tech在平台和实力方面的组合在诊断领域是独一无二的,特备是在肿瘤学方面,&rdquo Ronnie Andrews,Life Tech基因及医学科学董事长在一份声明中说。&ldquo 由于我们最近在生物科学领域的收购,我们拥有生物信息学解决方案和癌症生物标志物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可以与制药公司在药物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合作,从生物标志物假设到药物实时检验以及诊断测试药物的批准等。&rdquo (编译:叶建)
  •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催熟体外诊断产业
    业内人士指出,受益于医疗支付体系改革带来的药占比下降,未来几年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实现加速提升。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尽管体外诊断的概念有些陌生,不过在如今的诊疗过程中,通过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流程早已普及。实际上,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而其费用占医疗费用不到20%。   多年来,我们习惯把体外诊断简单地认为就是诊断试剂。其实,体外诊断产业是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多个方面。   在刚刚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加强原料酶、诊断性抗体等试剂原料基地建设,构建量值溯源体系及其参考实验室网络,推动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   在庞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中,体外诊断行业规模占比并不大,但是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2010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122亿元,其中体外诊断仪器市场规模约为23亿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99亿元。目前中国是第二大体外诊断自动化仪器需求国,近几年每年需求4000套生化分析系统、9000套血液分析系统、3000套免疫分析系统。由于医保覆盖度增加效果体现,未来几年行业仍将快速增长,预计将保持22%-25%增速。   高毛利水平也是体外诊断产业的魅力之一。在公立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后,医疗机构无疑会更加重视检验业务对盈利的贡献。而相对于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政府价格管控,体外诊断行业的限制相对宽松,部分省份医院试剂自行采购。一般来说,药品的加成率在15%左右,而体外诊断检验的毛利率在50%左右。   以主营体外生化试剂的利德曼为例,体外诊断业务在2008-2011年间发展迅速,营业收入由2008年的1.0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21亿元,同时毛利率从60%稳步提升至68%左右。   体外诊断试剂按检测原理或方法划分,主要有生化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分子诊断试剂、微生物诊断试剂、尿液诊断试剂、凝血类诊断试剂、血液学和流式细胞诊断试剂等,其中生化、免疫、分子诊断试剂是我国诊断试剂主要的三大类品种。   日信证券研究员认为,受益于基层慢性疾病的防御和诊断,县级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基层医院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率将逐步提升,未来几年我国生化试剂市场将会呈现超过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高速增长。同时,考虑行业的竞争状况,生化检验领先企业将持续受益于生化试剂行业集中度提高。   “花费低、速度快是临床生化试剂的优势,在医疗检测中一直保持较大份额,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难被取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杨铁生表示,“随着国内企业研发、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中生北控、科华生物、利德曼、上海复兴是生化试剂领域的佼佼者,无论是产品种类,抑或产品质量,都已经可以和外资品牌掰掰手腕。”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生化诊断试剂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显著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已基本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并涌现出了一些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企业。   港股上市的中生北控在技术上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是中国最早推出生化双试剂的本土企业。科华生物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生化试剂的龙头企业之一,其生化试剂销售早已过亿元,成为其稳定和主要的收入来源。利德曼是目前国内生化试剂产品种类最全的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胱抑素试剂盒、D-3羟丁酸、D-二聚体等产品成为了国内生化试剂的代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企业试剂产品技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生化分析仪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未来我国生化诊断试剂市场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 2014上半年获FDA/CFDA批准的体外诊断产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带动了生物医药的突飞猛进,以及整个体外诊断行业快速发展。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活跃、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成为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体外诊断的快速发展给遭受各种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更多的新生机会,对人类健康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下让我们来盘点2014上半年已通过FDA和CFDA批准的体外诊断产品。   1、罗氏&mdash &mdash cobasHPVTest检验试剂盒   罗氏公司的cobasHPVTest检验试剂盒已获FDA批准,成为美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用于25岁以上女性宫颈癌一线初级筛查的HPV检测试剂盒。   2、凯杰(Qiagen)&mdash &mdash 诊断难辨梭菌感染Artus艰难梭菌QS-RGQ试剂盒   德国凯杰(Qiagen)公司的Artus艰难梭菌QS-RGQ试剂盒已获得FDA上市许可。它可以通过检测毒素A和B,帮助诊断难辨梭菌感染。   3、CarolinaLiquidChemistries公司&mdash &mdash 创新型维他命D直测检验   美国CarolinaLiquidChemistries公司研制出一种创新型无需预处理的维他命D直测检验已通过FDA认证。这项维他命D直测检验是一种创新型同源免疫测定法,测量的是25羟基维他命D总量,该检验方法在20分钟内完成,效率极高,大大地节省了实验室的劳动力和试剂用量,并且可作为POCT使用。   4、凯杰(Qiagen)&mdash &mdash 检测人体巨细胞病毒的artusCMVRGQMDx试剂盒   凯杰(Qiagen)公司用于人体巨细胞病毒检测的artusCMVRGQMDx试剂盒已通过FDA的批准。CMV检测主要用于帮助器官移植患者评估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后的病毒载量,该分析法可以在大约三个小时里确定器官移植病人巨细胞病毒的病毒载量。   5、AgenaBioscience公司&mdash &mdash MassARRAY核酸质谱技术平台   AgenaBioscience公司的MassARRAY核酸质谱技术平台的临床应用版&ldquo IMPACTDx&trade 系统&rdquo 获美国FDA的认证,该系统可用于临床分子诊断应用,是世界上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获得FDA临床认证的核酸质谱平台。同时获得批准的还有相关的检查试剂盒:莱顿第五凝血因子突变检测试剂盒FactorVLeidenAssay、第二凝血因子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FactorIIGenotypingAssay。   6、QUANTLiteCalprotectin肠炎检测仪   一款新型的肠炎检测仪QUANTLiteCalprotectin获得了FDA的批准。该仪器基于对钙网蛋白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来检测肠炎,同时它还能区分肠炎和肠道易激综合症。这款检测仪运用定量酶标法,分析人体排泄物中的钙网蛋白,来帮助医师更好地诊疗肠功能紊乱的患者。   7、美艾利尔&mdash &mdash Alerei甲乙流分子检测   美艾利尔(Alere)公司的&ldquo Alerei甲乙流&rdquo 检验获得美国FDA批准。该产品是第一款且是唯一一款不到15分钟就能检测和鉴别甲型流感与乙型流感病毒的分子诊断检验产品。这项技术利用了恒温核酸扩增技术(iNAT),它不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验那样要求温度循环,因此能更快产生结果,并能适用于更广泛的场合。   8、德国凯杰&mdash &mdash QuantiFERON-TBGold检测试剂盒   德国凯杰(QIAGEN)的QuantiFERON-TBGold(QFT)正式在中国上市,可用于检测潜伏性肺结核。作为一款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血液检测产品,QFT能对结核病的病原菌&mdash &mdash 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人群做出准确诊断。   9、Bruker公司&mdash &mdash IVDMALDIBiotyper质谱仪   Bruker公司一款质谱仪&mdash &mdash IVDMALDIBiotyper通过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认证,它将作为一款医疗器械在中国医疗机构推广销售,用于临床样本的致病微生物检测。这款质谱仪可以检测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酵母在内的共计2300种微生物。   10、华大基因&mdash &mdash 二代测序仪及唐氏无创检测试剂盒   CFDA对华大基因二代测序仪及唐氏无创检测试剂盒批准上市。此次批准了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BGISEQ-100基因测序仪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连接测序法)、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医疗器械注册。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批准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该批产品可通过对孕周12周以上的高危孕妇外周血血浆中的游离基因片段进行基因测序,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进行无创产前检查和辅助诊断。
  • 雅培收购美艾利尔将如何改变体外诊断市场格局?
    雅培收购美艾利尔改变IVD行业格局,深深牵动着业内人士的神经。继上篇为大家详细解构美艾利尔之后,本篇将继续为大家抽丝剥茧,对雅培解读一二,从而为了解本次收购的前因后果及把握对IVD未来的影响提供参考。  一、收购前,IVD世界是这样滴:  二、收购后,IVD世界就变成这样了:  三、英雄莫问出处:曾经辉煌的雅培  收购美艾利尔后,很多人为雅培欢呼,说雅培真牛逼,有种挑战罗氏!可很多人不知道,20年前的雅培更牛逼,彼时就已问鼎IVD世界霸主的位置!为大家刨出尘封很久的、非常珍贵的历史数据:  而老大不是那么好当的,因为希望当老大的人很多。话说1997年前,IVD世界还几乎没有罗氏诊断什么事,区区几亿美金的销售额实在拿不出手,是典型的“小小罗”。虽然“小小罗”在IVD世界里默默无闻,在某个角落里自个儿玩他的PCR(1991年花3亿美金从Cetus Corporation拿过来的)。可他的老妈很厉害——罗氏制药,一个财大气粗的主,在1997年的5月24日,对“小小罗”说,你该干点正经事了,拿点小钱(不多,只有110亿美金!)去把Boehringer Mannheim GmbH给收了。Boehringer Mannheim,就是赫赫有名的宝灵曼诊断哪!在IVD世界稍微有点年资的人,都知道这个牛X的公司。以至于某印度公司,专门跑到德国曼海姆成立了Erba Mannheim GmbH,在全世界招摇撞骗自己是德国血统的公司,还学人家到处搞收购,涉及土耳其,捷克,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公司,可即使这么折腾,还是没有弄出啥来。  噢,不好意思,跑题了,还是言归正传说罗氏吧。  罗氏收购宝灵曼时,宝灵曼自身的销售额约35亿美金,其中包含了诊断23.5亿美金,制药12亿美金,而那时罗氏整体销售额是120亿美金。收购宝灵曼后,罗氏立即成为IVD世界的老大,看看1998-2000年的数据对比就知道了。  而此后,罗氏就不再是原来那个“小小罗”了,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一路狂奔,甩开雅培几条街,成为无可争议的“罗老大”!看看最近五年(2011-2015)的数据,我们不禁唏嘘:差距咋就这么大咧!  四、往事不要再提:差点被卖掉的雅培  时间来到2006年,波澜不惊的IVD世界来了一位强势入侵者:西门子医疗。他们的梦想是要打通体内诊断(In-Vivo Diagnostics)和体外诊断(In-Vitro Diagnostics),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他们首先花18.6亿美金拿下了DPC:一家做免疫的美国公司,2005年的销售额是4.81亿美金。接着又拿下拜耳诊断和德灵诊断,迅速成为IVD世界的老二,地位直逼罗老大。  不过,这些标志性的事件并没有让罗老大烦恼,倒引起了西门大叔的竞争对手GE医疗的担忧:西门大叔的动作会破坏医疗器械圈的生态平衡。为此,哥决定以牙还牙,誓言也要收购IVD公司。哥在IVD领域一直有布局,且增长不错,不过他的雄心始终没有被激发出来,直到西门大叔兵临城下。  哥环顾四周,发现雅培诊断是个好标的,于是向雅培递上橄榄枝,说:嫁给我吧!那时候雅培诊断业务利润率下降,新产品上市推迟,正想甩掉这个包袱,于是一拍即合:我愿意!2007年1月,哥的掌门人,姐夫(Jeff Immelt)宣布将以81.3亿美金收购雅培诊断除了分子的业务(27亿美金销售额),业界并不看好,认为哥最少多付了20亿美金。  一门亲事眼看就要达成,说时迟那时快,FDA又跳出来活生生把两人给分开:2007年3月,雅培在德州的工厂收到FDA的警告信,要其限期整改!那时哥的某外科产品也遇到了法规问题,看到雅培也有问题,立即借机打了退堂鼓,说拜拜了。据说当时雅培很多员工都已经做好积极拥抱哥的心理准备了,不想还是要“不辞长做雅培人”。  五、痛定思痛:奋起直追的雅培  既然自然增长乏力,卖也卖不掉,只好“华山一条路”:硬着头皮上呗。沉寂了几年之后,在2016年的春节,终于迎来了收购美艾利尔的契机,再次回到罗老大有力竞争者的位置。  纵观IVD世界,雅培是化学发光和血液筛查的领导者,而在其他领域如血球、生化、凝血、微生物、分子诊断和测序以及POCT等,都落后于人。在这些子领域中,传统分支如血球、生化、血凝和微生物增长有限,快速增长的市场只有分子诊断、测序和POCT。而罗氏在分子诊断和测序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短时间赶超几乎不可能,唯有POCT领域值得一搏。 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正碰上美艾利尔自身发展的危机时刻,顺势拿下确实是再好不过了。  美艾利尔的优势是通过强力并购,在POCT领域形成了超大体量,在市场份额上遥遥领先,一骑绝尘 劣势则是运营和整合不力,持续亏损。而雅培的弱势,是研发乏力,产品组合与迭代疲软 优势是品牌和运营能力超强。所以,这一单买卖,绝对是优势互补之举。  而且我们知道,雅培和美艾利尔之间是非常熟悉的对手和合作伙伴,也就是说他们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上世纪90年代,雅培从美艾利尔的前身收购了Medisense血糖业务 2005年美艾利尔又从雅培日本收购了传染病快速诊断业务。  曹操说得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雅培花费巨大代价收购美艾利尔重构体外诊断业务,是雅培雄心回归的体现。相信雅培不会就此罢手,IVD行业老二的位置也不会让她满足,后续应该还会有大动作继续冲击罗老大的地位。  而一直默不作声的罗老大将如何回应此事呢?这也是值得业界关注的问题。  回顾IVD世界过去20年的点点滴滴能够启迪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每隔十年左右,就会有大的变化发生:如1997年罗氏收购宝灵曼,2006-2007西门子收购DPC、拜耳和德灵,2016年雅培收购美艾利尔等。在大的变化发生之时,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要看清看楚,积极应对,才能和大象共舞,才能游刃有余。  数据来源:罗氏、雅培、西门子、美艾利尔等公司年报
  • 罗氏-普恩个性化分子诊断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p   近日,罗氏诊断分子解决方案-生命科学和组织诊断携手国内医学检验新锐——上海普恩海汇医学检验所,在上海松江临港科技绿洲举办了主题为“More Than Just a Lab”的罗氏-普恩个性化分子诊断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标志着以罗氏诊断先进医学检测技术为基础的创新研究孵化平台正式成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02f601b4-9cd9-4e58-a1d2-e4a458e0d242.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 史颖泓教授 /strong /p p   普恩检验是一家提供以分子及病理诊断为主的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普恩检验以国际化、多学科的科研团队为核心,采用国际最前沿的检测技术,依托与顶尖综合性医院共建的转化研究平台,将检验、病理与各临床科研平台有机结合,致力于为肿瘤、代谢病及传染病领域的精准医疗提供先进、准确、完整的医学检验和实用型项目研发服务。 /p p   罗氏诊断作为全球体外诊断的领导者,将基因测序业务的发展作为战略重点与增长引擎。2017年,罗氏诊断在全球范围内强势推出AVENIO肿瘤基因检测产品,吹响了罗氏诊断进军肿瘤基因检测市场的号角。历经数年潜心研发,AVENIO肿瘤基因测序系列产品凝聚了包括Panel设计、生信算法在内的多项专利创新技术,以超高的灵敏度实现了对ctDNA的动态监测 同时,为了确保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AVENIO系列产品通过了严苛的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反复验证,体现了罗氏诊断一贯遵循的严谨与稳健。正是基于AVENIO系列产品的技术革新与卓越表现,普恩检验毅然决定牵手罗氏诊断作为基因检测技术的合作伙伴,共建创新医学解决方案的孵化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d6c3cc37-b314-4096-a2e6-354a95a89212.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罗氏诊断分子解决方案-生命科学和组织诊断事业部总监苏忠美女士 /strong /p p   罗氏-普恩个性化分子诊断创新实验室的成立得到了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公司董事长丁桂康先生对于行业内巨头罗氏诊断与医疗诊断界新锐普恩检验的此次合作寄予了极高的评价及厚望 作为罗氏诊断AVENIO ctDNA检测项目科研合作医院的负责人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史颖泓教授应邀出席揭牌仪式,并代表临床医生和患者道出了对于临床诊断先进理念和最新检测技术的迫切需求 罗氏诊断分子解决方案-生命科学和组织诊断事业部总监苏忠美女士则表达了罗氏诊断持续引领行业步伐,致力于推进AVENIO肿瘤基因检测创新项目本土化的决心和信心 最后,普恩检验母公司——顿慧医疗的创始人兼总经理温冬女士总结道:“今天,罗氏-普恩个性化分子诊断创新实验室的成立仅仅是一个起点,‘More Than Just a Lab’将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这项事业所承载的人类健康的梦想和使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3c4baae4-b439-428b-a6a8-347b81813dd8.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顿慧医疗创始人兼总经理 温冬女士 /strong /p p   展望未来,普恩检验将依托罗氏诊断作为业界诊断标准,坚持规范化实验室标准与流程的理念,打造业界领先、可靠的分子诊断医学检验研究平台,从而为个性化分子诊断创新医学解决方案的研发提供孵化环境。此外,普恩检验作为顿慧医疗旗下子公司,凭借在高新医学检验产品研发、实验室自建项目应用及医疗器械注册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实力,也为加速罗氏诊断前沿产品的本土化进程提供了合作可能。正如本次典礼的主题所倡导的,此次罗氏诊断分子解决方案-生命科学和组织诊断与上海普恩海汇医学检验所的强强联手,所碰撞出的火花不仅仅是“一座实验室”,更是为“医、研、产”模式下多组学联合、提高临床研究效率并使临床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更规范的通道,从而助力精准医学的发展,最终造福人类健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0aba3e3-37ac-44da-8109-add52dcb2bfc.jpg" title=" 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桂康先生 /strong /p p br/ /p
  • 日立诊断工程师们的抗疫故事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疫情当前,人人责无旁贷。为协力医护人员向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日立诊断的工程师们奔赴一线,在保障一线员工健康与安全的同时,争分夺秒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全力支持患者救治。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中心疫区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湖北洪湖小汤山医院LST 006装机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2020.2.10-2.13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洪湖是湖北荆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最严峻的地方。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为应对本次疫情,湖北洪湖小汤山医院需紧急安装一台LST 006。即使作业地点为中心疫区,即使面对重重难关,日立诊断工程师仍分秒必争,全力奋战。2月10日,驻扎武汉的日立诊断工程师接到紧急需求,连夜出发前往洪湖,并将仪器搬运至科室;2月11-2月13日,工程师们紧急完成了仪器的安装、调试、性能验证和对检验操作人员的应用培训工作,助力医院抗击疫情,高效、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工作得到了院方众多一线老师们的肯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50" height=" 366" title=" 0.jp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366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0.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ac39a622-8e2c-4155-a3af-2509f2a7e5d5.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抗争疫情之路,全国各地的各大重点医院均有日立诊断工程师们的身影,逆行而上,共克时艰。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西北地区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80紧急安装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陕西第一批“新冠肺炎”定点发热门诊,其医护人员也开始了在隔离区的轮换作业。为了应对本次疫情,医院清空感染科3层病区,设立专用隔离发热病区,并安装使用单独的检验设备。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因院方需求紧急,在接到确定安装的通知后,我方积极应对,恰逢农历三十,物流货运都不便利,在经过科因公司及我方工程师等多方协调后——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2020.1.24---18:00 终于将设备及相关附属设备运送到安装地点,并开始安装;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2020.1.25 凌晨完成设备所有的安装及调试工作;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2020.1.25 上午进行了使用的相关培训,仪器正常使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为保证新进入隔离区的检验人员对于仪器可以进行正常操作,2月7日,在第二批检验科人员轮换前,日立诊断工程师再次现场为检验科老师们进行了7180应用培训;同时,针对气溶胶可能导致污染的问题,工程师也结合了仪器的使用流程,汇总了有关日立设备的使用建议书,为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尽一份微薄之力。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华东地区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衢州人民医院浮石院区---LST 006紧急安装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应衢州人民医院浮石院区紧急安装作业要求,我方安排紧急安装作业任务: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2020.1.26---12:00 日立上海仓库发货,上海到衢州400多公里;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2020.1.26---20:00 货到医院后,连夜卸货、开箱,并开始安装;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2020.1.27---22:00 连续工作26小时后完成了安装、调试、操作老师培训等所有作业并交付医院。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华南地区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成都郫都区人民医院---LST 008AS紧急安装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郫都区人民医院作为郫都区发热定点收治医院,为了应对本次疫情,决定在感染科大楼新装一台LST 008AS用于检测。我方接到安装任务后,第一时间响应,紧急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应此次任务: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2020.1.26日下午---29日上午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历时三天,极尽所能,以最快速度完成仪器拆箱、安装、调试、上参数等工作,成功交付用户使用,助力医院应对疫情。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华北地区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河北承德围场县人民医院---7180移机作业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河北承德围场县人民医院为了应对本次疫情,在发热门诊内单独建立一个实验室,专门在发热门诊区域使用,用于检测患者样本: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2020.1.28顺利完成7180移机恢复作业,交付医院正常使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北京地坛医院是北京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2月13日晚,日立诊断工程师接到地坛医院紧急报修需求:用于检测“非冠”病人样本的7600出现异常报警停机。工程师立即出发前往医院,穿着防护服对仪器进行维修,仪器恢复正常。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东北地区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医院---紧急维修作业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辽宁省葫芦岛市是辽宁省疫情区上报第三个地区。工程师接到建昌医院报修电话后第一时间进行响应,先通过电话给予指导,但由于当时为值班老师,无法专业的操作仪器,工程师遂即刻启程,奔赴现场: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大年初二早晨,工程师不畏路途遥远,驱车5小时前往医院投入维修工作,解决问题后,为了确保机器正常运行并不再出现故障,工程师留夜一晚,确认无异常后,才于次日中午返回。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2月14日,日立诊断工程师在接到吉林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报修电话后,迅速奔赴现场解决问题,随后,又对该仪器及现场其它3台日立生化仪进行了相应检查及维护保养,确保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以上仅为疫情期间日立诊断工程师们的一小部分工作。全国63个维修站点,266名工程师24小时待命,为全国近万台生化分析仪正常运行保驾护航,日立诊断一直在努力。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供稿:日立诊断 /p p & nbsp /p
  • 医学诊断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天瑞诊断完成亿元B+轮融资
    近日,医学诊断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天瑞诊断宣布完成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无锡国联国康基金、鼎祺金马基金、盈诚信资本旗下江苏疌泉临港产业并购基金联合领投,无锡合盛投资跟投,老股东金雨茂物持续加码。  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临床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应用。包括:临床质谱全自动样品前处理仪器注册及量产、临床质谱诊断试剂研发及注册、临床质谱AI报告系统研发及优化。  天瑞诊断CEO杨毅表示:“非常感谢无锡国联国康基金、鼎祺金马基金、盈诚信资本旗下江苏疌泉临港产业并购基金、无锡合盛投资以及老股东金雨茂物对公司的支持和认可。临床质谱在精准定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多组分同时检测等方面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优势明显,是临床检验的“金标准”,将逐步普及并广泛应用。作为精准医疗的一大利器,临床质谱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份额和临床应用逐年递增,临床质谱是下一个千亿级IVD蓝海市场。本轮融资将加快公司临床质谱新产品的研发步伐,推动质谱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我们相信,这些基于临床质谱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功,一定会造福广大百姓。”  天瑞诊断是国内领先的医学诊断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总部地址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凭借独具特色的“精准医疗智能诊断+互联网服务平台”商业模式成为精准医学诊断行业创新者。  天瑞诊断集团总部(无锡)载体面积3000平方米+,目前旗下拥有无锡、镇江、扬州、盐城、淮安等数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所属的精准医学实验室平台,可提供包括生化、免疫、质谱、微生物、分子病理、科研等在内的千余项检验项目,其中特色项目百余项。依托这些平台,天瑞诊断与全国上百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展开精准诊疗方面合作,包括提供第三方检验服务,合作共建精准医学中心,临床科研服务等。2020年公司旗下「镇江天瑞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扬州天瑞国信医学检验实验室」、「盐城天仪医学检验实验室」先后通过当地卫健委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验收,核准成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三方定点医疗机构。  据了解,天瑞诊断已展开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建立了位于江阴临港科创园的100万人份临床质谱试剂产业基地,拓展了临床液相质谱自动化前处理仪器研发和生产,临床质谱诊断系列试剂研发与注册,医学诊断AI大数据分析中心等多项功能,相信以高新技术为龙头,产品服务为纽带,天瑞诊断将成为临床高效液相质谱技术平台研发、IVD仪器及试剂产品和医学诊断AI一体化的临床质谱领域精准医学诊断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 宋海波教授:体外诊断产业面临着哪些压力
    近年来,我国IVD产业以15%以上的年增速快速成长,2018年我国的体外诊断产品市场容量已达700亿元,成为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但按全国人均计算,我国每人每年的体外诊断支出仅5美元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25-30美元的水平,仍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中的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健康事业关注增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以及国家对医疗行业的相关政策的支持,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预计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我国IVD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体外诊断仅耗费了3%的医疗资源,但是提供了临床诊断超过70%的信息,被称为医生的“眼睛”。今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以中兴、华为为首的通讯行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前车之鉴也让许多体外诊断行业从业者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发达国家突然停供涉及体外诊断命脉的上游原材料和关键部件,我们的体外诊断产业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体外诊断系统主要由诊断仪器和诊断试剂构成,然而无论是诊断仪器还是试剂来说,都存在着与通讯行业类似的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卡脖子”情况。我国体外诊断试剂上游原材料市场容量预计将达60亿,再加上体外诊断仪器关键零部件(组件),总体市场容量将高达100亿元以上,但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非常严重。对于常见的体外诊断仪器来说,其主要依赖进口的核心元器件包括:(1)单光子计数模块单光子计数模块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核心关键部件,用于对化学发光试剂所产生的微弱光子进行计数,目前国内年消耗量约一万个,单价在6000-10000元/个。目前国内只有深圳新产业生物和深圳迈瑞公司购买光电倍增管(价格约2000-2500元/个),自己研发电路来构成单光子计数模块,其它公司都需要对外采购,市场几乎全部被日本滨松公司所垄断。(2)凹面平像场光栅凹面平像场光栅是高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核心关键零件,用于后分光单色光的产生。目前国内生产高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厂家(深圳迈瑞、长春迪瑞、深圳新产业)都是使用日本岛津(SHIMADZU)的凹面平像场光栅。国内宁波源绿光电有限公司也实现了凹面平像场光栅的生产,但由于价格和质量的原因,并未获得国内主要生化分析仪的厂家的认可。(3)激光器激光器是流式细胞仪、流式颗粒荧光分析仪、数字PCR、高端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重要关键部件,用于产生稳定且光斑窄细的光源,以便对检测对象进行照射或激发,从而形成检测信号。目前高端流式细胞仪等仪器都采用美国相干(Coherent)的产品,价格在3万-4万/个。国内苏州维林光电有限公司已经可以实现高性能激光器的生产,价格约在2万/个,仅有进口产品的一半左右,获得部分国内厂家的使用。(4)加样针加样针是高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重要关键零件,用于吸取微量样品(最低1ul)到反应杯中。加样针是一系列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仪器的整体性能指标。目前国产高端生化分析仪和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加样针全部依赖进口,加样针的进口供应商主要有日本伊藤制作所、日本高砂和瑞士UNIMED等。深圳万臣科技和深圳中科康森瑞特也在做加样针,但因为性能原因,目前还没有在国产高端仪器中得到应用。(5)柱塞泵柱塞泵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体外诊断仪器的关键部件,主要用于吸取样品和试剂。目前国内高端体外诊断产品都选用美国IDEX公司的柱塞泵,价格在1500-2000/个。近几年深圳垦拓、深圳恒永达、东莞聚瑞公司都研发并量产出性能不错的柱塞泵,并在一些国内知名体外公司的一些产品中得到应用。(6)无阀柱塞泵无阀柱塞泵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重要关键部件,主要用于将激发底物泵入反应杯。无阀柱塞泵的厂家主要是日本的IWAKI,价格2000元/个左右。去年东莞信浓公司研发出无阀柱塞泵,并在一些公司的产品中试用,但目前还没有大批量使用。(7)电磁阀电磁阀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关键部件,主要用于液流的切换和通断,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机性能。目前高端产品的电磁阀主要还是进口品牌,主要有德国宝帝和日本SMC,价格500-1000/个。深圳垦拓最近几年进步很快,研发并量产的电磁阀在很多国内体外诊断公司的产品中得到批量应用。(8)鞘流池鞘流池是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流式颗粒荧光分析仪的关键部件,主要用于产生鞘流和检测区域,每年需求量约为4万~5万个。目前主要依赖德国Hellma、日本Japan cell等进口供应。目前国内有光学器件加工公司相继投入到流动室的产品研发当中,其中已经实现量产的有福州高意科技、福州荣德光电科技等,前者与迈瑞公司独家合作开发,一般不销售给国内其他血球仪厂家;而福州荣德光电近两年才有产品出现,厂家使用均还处于样品验证阶段,并未批量使用。由于流动室的制程工艺从石英玻璃毛坯到成品涉及约几十道工序,多数关键工艺依赖于熟练的技工,因此制程稳定性差,不良率较高。目前国产产品的精度不如进口流动室,使得其一般只使用在低端五分类血球仪,不能使用到要求较高的中高端产品。体外诊断试剂中核心原材料对于进口依赖的情况与诊断设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1)抗原和抗体主要用于各类免疫诊断,是最重要的体外诊断原料之一,广泛用于酶联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胶体金侧向层析、荧光免疫侧向层析等检测平台,目前国内市场容量已经接近30亿。抗原和抗体国际先进企业包括Hytest,Medix, Meridian等。国内创新创业在这一领域极为活跃,许多新项目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也应该看到目前自身免疫、高血压等大类的核心原料国内仍然无法自主生产,而且部分单体市场价值在1亿元以上的大宗抗体(如HbA1c、d二聚体、CKMM等)国内产品的质量仍无法达到临床应用的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酶/辅酶/酶底物广泛用于生化、免疫、分子、POCT、凝血、血糖等几乎所有的体外诊断子领域,是应用面最广泛的核心生物原料,目前国内的酶/辅酶/酶底物市场约20亿,主要由罗氏、东洋纺等进口品牌主导。酶制剂相关的产品技术门槛高,市场较为零散,国内各个细分领域发展不平衡,国内企业在RT-PCR分子诊断领域、凝血、血糖等大量使用酶的体外诊断领域的实力仍较薄弱。部分基础性原料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量大面广的基础性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卡脖子”现象极为严重。(3)磁微粒/微球/NC膜是磁微粒化学发光、胶乳免疫比浊、免疫荧光、液相芯片、核酸提取等过程的关键材料与反应载体。目前国内磁珠市场约2亿,胶乳微球约1亿,NC膜约2亿。这部分产品国内主流厂家几乎全部采用进口如Merck、GE、Thermo Fisher、JSR的产品。近年来,国内已有一些团队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核心技术储备,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销售,其生产工艺稳定性与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检验,总体国产化率仍然极低。试剂原材料和设备元器件在整个体外诊断产业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们是体外诊断技术创新的源头,下游临床应用技术的创新往往需要原材料层面进行支撑,因此想要掌握最先进的诊断技术,常常需要先掌握最先进的原料技术;其次,这些核心原料对于诊断系统的性能影响极大,核心原料的性能极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外诊断系统性能的上限,想要开发性能最强的诊断技术也经常需要高端的原料进行支撑。目前我国核心原料产业大量依赖进口,国外厂家处于垄断地位导致成本高居不下,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大量进口的核心原材料持续顺畅供应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严重影响了整个体外诊断行业的产业安全。仅拿辣根过氧化物酶这一种原料举例,该酶制剂的市场价值仅有数千万元人民币,但是却支撑了将近一半的生化诊断试剂以及大部分酶联免疫分析试剂及相当部分的磁微粒化学发光试剂,一旦这单一原料的进口供应不稳定,将直接导致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出现极大的波动,对下游数万亿的医学检验乃至整个医疗产业造成极大的影响。2017年罗氏诊断生命科学部原料部全球销售额近2.65亿瑞士法郎,约合17亿人民币,其中生化和免疫原料占到50%以上,分子诊断原料占到约30%。罗氏诊断也是较早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之一,据统计2017年罗氏在中国IVD原料销售额超过2亿人民币,是中国诊断试剂生化酶原料市场份额最大者和市场领跑者。东洋纺健康医学部2017年度全球销售近357亿日元,约合20亿人民币。东洋纺在中国IVD市场产品以生化原料和大包装试剂为主,也在积极布局分子诊断原料市场,2017年总体原料销售近2亿人民币。BBI公司2017年全球销售额近4.6亿人民币,其中蛋白质和抗体相关产品销售额近4700万人民币,增长幅度为36.2%。此业务毛利率为41.6%。迈迪安生命科学部2016年全球销售额近5000万美金,其中中国市场贡献超过400万美金,增长62%,中国市场的高增长率也是未来迈迪安发展的关键。我国本土化的生物原材料上游活跃生产研发经营企业瀚海新酶、菲鹏生物、蓝园生物、阿匹斯、诺唯赞、海狸生物、百川飞虹、海肽生物、华美生物、中美歆新、探生生物、普泰生物、为度生物、英芮诚、珠海博美、爱博生、博奥森、隆基生物、科跃中楷、奥创生物、健乃喜、上海领潮、贤至生物、近岸科技、索莱尔博奥、万科隆、格瑞林等也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我国的上游关键原材料行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如下显著的发展瓶颈:1) 起步晚,基础弱:国产体外诊断产业规模的形成也就二十年的时间,近十年发展尤为迅速,但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基本都是选用国外品牌,国内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是随着国内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跟随着发展的,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关键原料对于整个体外诊断产业来说属于上游,市场空间要小,因此进入这个领域的都是个人为主,公司规模普遍不大,研发能力欠强,产品质量不高,工艺稳定性不佳,这些都是一个产业从小到大发展的必经过程,也是目前需要正视的现状;2)品牌弱,市场推广难:体外诊断下游厂家在研发阶段,为保证产品质量,一般都是选用进口的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另外体外诊断试剂的毛利率比较高,因此下游生产企业选用国产原料和部件动力不高。而对于已经研发完成的产品,如果要变更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按照现在的医疗器械的管理条例需要重新注册或注册检验,因此只有在有很大的成本压力的情况下,下游厂家才有意愿去选用国产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进一步造成国产化替代的成本较高。此外,国内大部分体外诊断试剂或仪器厂家对于国产原料歧视性对待,导致原料厂商处于弱势地位,即使在产品质量过关的情况下,也常常会面对客户过分的价格要求,导致难以获得合理的利润进一步发展壮大。体外诊断的核心原料产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领域,谁能在此领域获得发展或尽早布局,谁将是未来体外诊断发展的主载,且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既保证了体外诊断产品生产研发的战略安全,也很好的解决了“受制于人”和确保产品安全生产的“备胎”问题。认真面对这些问题,如何确保我们国家的体外诊断生产安全,在突发制约状况发生的情况下,我们能有很好的“备胎”计划,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好的建议和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我国本土化的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而言,需要更加系统且严谨地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原材料到最后的生产纯化及工艺都必须严格把关,做好体外诊断试剂、仪器生产的坚实后盾,共同推动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为此,需要本土化的原料供应商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产品质量,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获得长久发展的根本;其次,需要下游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生产企业要改变观念,一定要知道产品的质量是在迭代中提高的,任何一款产品都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问题的不断的解决中持续提高产品品质,如果国产的下游生产企业不使用国产的原料和部件,那么我们国家的体外诊断产业就永远会耽心被国外“卡脖子”;再者,我们的资本和生产企业应重视和关注上游原材料的生产企业,要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这就如同我们国家的检验科不使用国产的体外诊断产品,就不可能成就我们国产的体外诊断产业发展一样。另外,下游厂家也不要一味的认为国产的就应该比进口便宜很多,不比进口便宜很多就不使用国产的,任何高质量的产品一定需要高投入的研发,靠低廉的价格就很难促进高质量产品的提升。观念不仅仅是从企业自身的经济角度看,而应该从整个行业和企业长久发展的角度去战略定位。为了促进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的发展,下游生产企业可以适当参股上游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公司,组成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进而推动和促进上游关键原材料的生产和研发。马克思在 100 多年前就告诉我们一条真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支持我们本土化的上游原材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企业,以更高的角度和要求来帮助我们本土化的上游原材料生产研发经营企业不断的提升品质和规模,当然人类健康的事业要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不能排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优越性能与品质的好产品,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始终在短板领域保有创新和进取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缩小差距,才能在更好的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进步服务的同时,不断的发展强大自身。宋海波教授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体外诊断网、体外诊断资讯网、《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蓝皮书》编委会主编《复合医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杂志常务编委天津医科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医疗器械政策研究与安全评价中心特聘研究员CACLP创始人
  • 百亿体外诊断市场蛋糕待瓜分
    p   1. 从全球占比和人均支出看,我国IVD 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p p   2. 医改政策趋势利好IVD 行业在取消药品加成、降药价及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IVD 畅享多项政策红利有利于进口替代; /p p   3. 二代测序、微流控等新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和健康管理等新模式,以及精准医疗新目标进一步打开行业成长新空间。 /p p    strong IVD介绍 /strong /p p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将血液、体液、组织样本从人体中取出后进行检测而进行的诊断,目前临床上80%以上的疾病诊断都依靠IVD,被誉为医生的“眼睛”。IVD 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疾病预防、诊断、监测以及指导治疗的全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现代疾病与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 /p p   IVD 可检测上千种指标,产品种类丰富。根据检测原理和方法,IVD 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类诊断、血液学和流式细胞诊断等,其中前三类为IVD 主流应用。根据中心法则和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分子诊断、免疫诊断和生化诊断分别对应了DNA 和RNA、蛋白质、代谢物三个层面 血液学和流式细胞则从细胞层面分析生命运行状况 微生物和尿液分别从病原体和人体代谢层次阐释人体健康状况。 /p p    strong 国内IVD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strong /p p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2 年全球IVD 市场规模约为436 亿美元,并将保持3%-6%的年均增长率。2012 年我国IVD 市场规模约为190 亿元,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达到15%左右。IVD 是当前医药行业增速整体下滑大趋势下,少数充满活力并保持较快增速的子行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75458b6d-58fe-4d65-a648-235a820f9dfe.jpg" / /p p    strong 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strong /p p   从IVD 市场规模来看,我国仅占全球IVD 市场份额的2%左右,市场规模偏小。从人均IVD 支出来看(见图2),2011 年欧洲人均IVD 支出达到145 元,最低的罗马尼亚也达到了人均25 元,而我国仅为13 元。可见,我国IVD 行业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人均费用都还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是少数同时具备增速高和空间大的医疗子行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a9ae8439-32c5-4e72-8b4f-a17786474971.jpg" / /p p    strong 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strong /p p   从国内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跨国企业占据了60%左右市场份额,国内重点企业包括科华生物、达安基因、丽珠、利德曼等,市场份额均低于4%,行业集中度亟待提高。随着国内技术进步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介入,预计市场集中度将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提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6d10bd77-8bee-4728-a458-6e3e08ebfac5.jpg" / /p p strong   国内体外诊断子行业分布情况 /strong /p p   从细分领域看,目前全球市场占比第一位的为免疫诊断(23%),生化诊断(17%)和分子诊断(11%)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位(见图3)。而在我国,尽管免疫诊断(35%)和生化诊断(32%)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主要系分子诊断(5%)和POCT 及其他(13%)细分行业市场份额较小所致。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分子诊断和POCT 在我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同时目前国内免疫诊断与生化诊断所占份额差距不大,与国外相比,国内免疫诊断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整体看国内仅生化诊断和血液类诊断的技术发展水平与国外最接近,而IVD 其他领域发展都落后于国外,发展潜力巨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48ffb572-7838-43e0-9f3d-452cce955e71.jpg" / /p p    strong 全球及国内IVD行业分布情况 /strong /p p   国内IVD 各细分领域普遍存在规模小,但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现象,尤其是分子诊断和POCT。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增长率来看,我国IVD 行业都还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p p   国内IVD市场规模无论是绝对值还是人均消费量都还较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IVD 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正迎来化学发光逐步成为免疫诊断主流技术,分子诊断和POCT 持续高速扩容的历史机遇;从IVD 行业集中度来看,国内IVD 企业规模小而多,未来有望通过并购重组涌现出细分领域龙头。 /p p    strong 1.多因素助推国内IVD行业快速增长1. 深化医改政策利好IVD行业 /strong /p p   随着医药分家、药品招标降价和取消药品加成逐步推进,医院药品收入明显下滑。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提出到2017 年将药品收入降到30%以下。在政府补贴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为了弥补收入,提高医疗服务和检查费用已成为医院必然趋势。 /p p   IVD 属于疾病诊疗必备前提,与大型影像设备检查相比价格低,占医疗费用比例小,患者对检查费用变化的敏感度较低,因此提高IVD 检查费用是医院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患者支出来看,检查费用占住院患者支出的比例逐年升高;从医院收入来看,检查收入占比也在逐年升高,而药品收入占比则逐年下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IVD 是医药分家、药品招标降价、取消药品加成和深化医改稳步推进大趋势下的避风港和受益者。 /p p   目前,我国IVD 高端市场由外资品牌垄断,随着国内产品技术进步,国产IVD 产品在很多领域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主观偏见和攀比等原因,国产IVD 产品的质量即使已经达到进口产品水平,部分医院(尤其是收入水平高、价格相对不敏感的大医院)也往往并不愿意采购。但迫于医保控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IVD 产品进口替代,对国内企业是巨大的利好。 /p p   此外,IVD 逐步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见表1)。国务院明确将生物产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IVD 就是生物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另外多项国家级规划都大力促进IVD 产业发展,并通过863 等项目提供经费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5fd82567-5f94-48bd-acd8-af44653d1b1a.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体外诊断行业扶持政策时间表 /p p    strong 2.新技术、新模式、新目标打开行业成长新空间新技术:二代基因测序和微流控芯片技术 /strong /p p   基因测序属于分子诊断的一个分支,随着测序技术的飞跃发展,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基因检测成本大幅下降,奠定了商业化应用基础。从产前无创筛查到肿瘤的个性化用药,二代测序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拓宽,市场空间也持续扩容。2018 年全球市场预计可达到117 亿美元,而我国基因测序行业2012-2017 年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速将达20%-25%。 /p p   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是一种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具有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的基本功能诸如样品制备、反应、分离和检测等缩微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最大优势是多种单元技术可在微小平台上灵活组合、规模集成。目前微流控技术已成为现代POCT 技术的首选。 /p p    strong 新模式:大数据、互联网+与健康管理 /strong /p p   IVD 可以理解为人体健康数据采集,但不同于超声、核磁等影像检查结果,大多数IVD检测结果都能用数值表示,可以直接量化。通过院内(临床检验实验室)和家庭(床旁快速检测POCT)等数据积累,为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奠定了发展基础。 /p p   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大潮下,血糖监测等POCT 产品的广泛应用为移动医疗和慢病管理提供了良好基础。IVD 掌握了患者入口资源和健康数据,在万物互联和便携式POCT产品渗透率逐渐提高下,利用创新模式,有望通过入口优势分享上千亿的健康管理蓝海市场。 /p p    strong 新目标:精准医疗 /strong /p p   精准医疗又称个性化医疗,是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以实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医疗模式。预计2015 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将达600 亿美元,复合增速12%。通过IVD(分子诊断-基因测序、免疫诊断-蛋白组学和生化诊断-代谢组学)精确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蓝图的必要前提。 /p p   总体来看,二代基因测序和微流控等新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和健康管理等新兴模式以及精准医疗等新目标都为IVD 行业开辟了新的天地,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空间。 /p p    strong 3.多因素推动IVD需求持续扩大 /strong /p p   老龄化、疾病患病率提高、健康意识提升都促进了居民积极寻求更多检测服务(含IVD),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p p   2010 年我国65 岁以上人口已达1.19 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8.87%。预计2050 年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36 亿人,占比达到24.41%。老年人对IVD 检测和医疗服务需求更高,老龄化进程加快将进一步扩大IVD 需求。 /p p   此外,据统计,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比已上升至85%,疾病负担已达到疾病总负担的70%,成为我国居民头号杀手。近年来,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病患病率都持续升高,长期需要IVD 诊断和服务。 /p p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国内对预防诊断和健康管理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据统计,2014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达到749 亿元,同比增长26.9%。IVD 是体检中最重要的一大类服务,健康体检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从侧面反映了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在驱动IVD 行业快速发展。 /p p    strong 4.资本市场引活水没IVD行业格局将引来变革 /strong /p p   IVD 行业的广阔市场空间和高速增长态势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目前IVD 上市公司已超过40 家,其中2014 年新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1 家,2015 年上半年就达到8 家。分市场看,A 股上市公司接近15 家。 /p p   目前我国IVD 行业十分分散,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也是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水平更是差距明显。仅IVD 试剂产品注册总数就达到1.7 万家,生产企业在1000 家左右,经营企业在9000 家左右。参考国外的4+X行业格局,我国IVD 行业集中度将会逐步提升。 /p p   我们认为在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大趋势下,行业领先企业有望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和杠杆优势,加快行业整合步伐。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国内IVD 行业格局正迎来变革,行业龙头即将产生。 /p
  • 工艺详解 | 关于PCR诊断试剂的冻干思考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是分子生物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用于制作特定DNA片段的多个拷贝。PCR能够使特定目标/测试样本的少量(低至单个拷贝)DNA以指数方式扩增,以生成数千到数百万个拷贝的特定DNA片段。如果目标样品是RNA,也可以添加前体逆转录过程 (RT-PCR)。RT过程首先将RNA转化为DNA,然后通过PCR过程对DNA进行扩增。 以下是经典PCR方法中涉及的典型试剂和组分以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1、核苷酸(例如:三磷酸核苷,dNTP)——是用于制造新DNA的分子构件,即“原材料”;2、酶I. (Taq) DNA聚合酶——驱动DNA复制过程所需的酶;II.逆转录酶——将目标RNA转化为DNA所需的酶;3、引物——合成DNA寡核苷酸所需的短的单链DNA/RNA片段,有专门设计以适配目标 DNA区域的侧翼。它们为DNA合成提供了起点。一般需要两个引物,分别用于目标区域的两侧;4、检测探针或染料I. 探针——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结合每个引物的下游区域。一般需要两种不同的探针,当它们都连接到特定的DNA片段时则会发出荧光,以在扩增过程中提供可检测的指示信号;II. 染料——在DNA存在时会发出荧光,以在扩增进行时提供可检测的指示信号;5、‍‍其他赋形剂,‍‍如MgCl2辅因子、pH缓冲液、甘露醇、海藻糖、BSA、PEG2000等;6、目标DNA/RNAI. 对于诊断试剂盒,指的是试剂盒正在检测并准备复制的目标DNA(来自病毒、细菌等);或者从被测样品中进行提取(如果可行的话);II. 用于研究/实验室工作——要复制的特定DNA。PCR方法存在的处理挑战PCR 方法存在许多处理挑战。各个组分需要在96孔板或“鸡尾酒”离心管中进行准确组合。这些组分都需要冷藏,并且保质期也相对较短,同时交叉污染会是一个大问题。更糟糕的是,工作台移液错误也会造成麻烦。 图1:PCR“鸡尾酒”管标准PCR过程需要特定的热循环重复加热/冷却反应试管30-40个循环,以实现DNA的扩增过程。扩增仪也应该有一个荧光计来监测扩增的目标DNA。另外还有一些更新的扩增方法,例如环介导 (LAMP) 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RPA) ,这些方法是等温过程,不需要热循环和使用特殊设备。 图2:PCR扩增热循环仪最新的技术则是将试剂加载到微流体通道/芯片上。以更少量的试剂和更低热量有望实现更快和更精确的温度循环,从而产生更快的结果。 图3:微流控PCR芯片PCR&冷冻干燥冷冻干燥已成为PCR过程的一个重要流程,主要用于单个试剂和*产品检测试剂盒的生产。研究表明,PCR 扩增效率通常不会由于单个试剂或PCR诊断试剂盒使用了冻干而受影响。虽然冻干可能会使探针的荧光强度略有下降,但并不影响整个测量过程。冻干PCR产品追求1-3%的*水分含量。建议通过 Karl-Fisher 滴定法测量水分。冻干PCR 试剂和诊断试剂盒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从冻干机中取出产品时,必须小心避免暴露在环境湿气中。湿度受控的房间或隔离设备可用于减缓水分的再吸收。对于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试剂必须密封在防潮容器中,例如铝袋。冷冻的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可能含有高达50%的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和稳定剂。甘油不利于冻干,因为它会干扰水分的去除,从而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结构。因此冻干时要注意首选不含甘油的试剂。冻干PCR 用于PCR试剂的冻干设备须知由于测量的试剂样品量以微升为单位,一批次冻干PCR试剂中的总水分含量非常小。冷冻干燥机设计不需要具有1:1的搁板表面与冰冷凝器表面积比,因为这主要用于高水分、散装液体或西林瓶应用。当产品样本大小在微升范围内时,是很难使用产品探针的。因此在工艺开发时,皮拉尼/电容压力计压力差比较法是更为推荐的干燥终点工具。如果冻干机配备隔离阀且能够实现自动开启和关闭,也可以使用压力升法进行测试。另外,冻干机中的制冷系统也应考虑*优化(与常识保留冗余的设计理念相反),较小的压缩机可以大大减少室内热量的消耗。这意味着对于电压和能源占用较小。风冷的中试型冻干机型号更适用于中等批量的诊断试剂的生产和研发,这避免了对冷却水设施的需求,因为冷却水设施对于大部分PCR试剂盒生产场地而言中可能并不容易获取。SP Scientific VirTis Ultra系列冻干机非常适合诊断应用。它以紧凑的配置提供超过2平方米的搁板面积。这使得客户在样品处理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图4:SP VirTis Ultra 中试和小型生产冻干机PCR诊断检测试剂盒的冻干工艺须知冻干PCR诊断试剂盒的明显优势是消除了试剂盒冷藏运输和储存的冷链依赖,延长了其可用保质期。96孔板是用于PCR诊断试剂盒的标准配置。相比较手动进样这种繁琐的操作,使用自动化液体灌装设备,除了更快的装载时间和更高的吞吐量外,它还提供更好的过程控制和可重复性。在批量装载到冻干机的过程中,控制产品的蒸发和产品温度会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具有较大批量的较大装置,完全装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对搁板进行预冷上会降低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如果加载到芯片或微流体通道上,那么蒸发和传热又会是一个大问题。冻干过程取决于足够的热量传递到产品中。大多数96孔是塑料管,底部与冷冻干燥机搁板接触的表面积很小。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可以使用铝制冷却块来增加传导热传递。 图5:用于 96 孔的铝质传热模具对流传热在冻干中也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产品在货架上更均匀地分配热量,减轻由辐射传热差异引起的边缘效应。在产品支持的前提下,使用更低的真空度(例如:100mTorr 而不是60mTorr)将提供更均匀的对流传热。然而,许多PCR试剂的塌陷温度非常低,因此冻干过程中设置较高的压力可能并不总是可行的。可以在配方中添加赋形剂,提高塌陷温度,以允许更高的压力设置。这样做的其他好处包括使配方更容易转移到其他可能无法实现非常低真空设置的冻干机(减少工艺放大的风险),以及减少阻塞流现象发生的概率。出于信号校准的目的,诊断试剂盒通常包含不含目标DNA/RNA的阴性对照混合物和含有目标DNA/RNA的阳性对照混合物。除了包含测试样品的混合物之外,还分析对照样品,并比较荧光信号以确定患者样品是阳性还是阴性。处理阳性对照样品的一个问题是冻干机内部存在交叉污染的高风险。因此建议客户分别使用多个冻干机,阳性对照始终在同一设备中进行处理。单个PCR试剂源材料的冷冻干燥除了延长保质期和避免对供应冷链的需求外,实验室使用冻干PCR试剂的其他好处包括:● 更稳健的工艺,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少的批次变化,因为冷冻干燥大大降低了实验室工作台移液错误和污染的可能性;● 避免多次冻融循环的破坏性影响;● 减少设置和处理时间;● 减少过期产品的浪费,降低运输和储存成本。为方便起见,预配制的冻干PCR“Master-Mix”试剂目前也可在市面上进行购买,它可以通过消除实验室工作台上的一些混合步骤来提高通量。主混合物通常包含核苷酸、酶、辅因子和缓冲液。冻干微珠一些 PCR 试剂供应商在实验室实验中采用的一种常见方法是提供冷冻干燥的试剂预混珠,在冻干之前使用专门的设备用液氮冷冻。 图6:冻干 PCR 微珠在冻干之前使用液氮预冻试剂存在权衡取舍。极快的冷冻速度可*限度地减少冷冻浓度效应,例如pH变化。然而,它也会带来非常小的冰晶尺寸,这会导致在干燥过程中对蒸汽流动的阻力更大并且干燥时间更慢。PCR的小样本量可以降低这方面的影响,但需要冻干机提供更冷的搁板温度和更低的真空度来防止珠子在初级干燥过程中熔化。此外,珠子必须保持冷冻。可以使用冷藏的冷盘来辅助。冷冻干燥机搁板也需要预冷,以避免产品在抽真空之前熔化。要注意的是在产品室门在真空下密封之前,预冷冻搁板会导致环境条件下结霜。冷冻干燥的颗粒或珠子通常放置在PCR管中,然后密封在防潮袋中。综上所述,PCR诊断试剂的冻干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商用原料的类型和冻干机的选用。莱奥德创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诊断试剂冻干工艺解决方案,从配方的设计到商业化生产阶段均可为客户提供快速、可靠的委托服务。LYO INNOVATION 莱奥德创冻干科技,赋能创新Lyo technology enables innovation 关于莱奥德创:上海莱奥德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德祥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专注于提供先进的冻干设备应用和制剂开发相关服务。德祥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冻干行业十余年,在涉及冷冻干燥领域的工艺开发/工艺优化/商业化等各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迄今为止已为500+客户提供冻干设备及相关服务。客户产品类型涵盖:蛋白、抗体、ADC、疫苗、核酸、多肽、脂质体、IVD、食品等领域。依托与合作伙伴美国SP Scientific和英国Biopharma Group的紧密合作,掌握领先的冻干理念与技术,使用独家先进的冻干设备和软件致力于促进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升级,助力中国大健康行业的持续发展。Our Mission :莱奥德创冻干工场专注于提供先进的冻干设备应用和制剂开发相关服务,致力于促进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升级,助力中国大健康行业的持续发展。Our Vision :做冻干工艺的创新者,为生物医药开发提供最*制剂产品解决方案。
  • LIBS成像作为新的诊断工具已进入临床诊断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几年,对人体组织内的元素失衡分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某些生理组织的元素分部信息有助于进行更完善的医学诊断,并且对指导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更好的了解金属元素在生物组织中的作用,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可以识别和定量生物组织生理环境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病理学实验室中,相关专家常用一种被称为色度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相应的染色及标记物质。但此类方法存在诸多限制,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灵敏度差,且一次只能检测一种元素,还仅限于某些金属。因此,这种方法正逐渐被更先进的分析技术所取代,如电子显微镜与能量分散X射线联用分析(TEM-EDX)、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区扫描分析(SXRF)或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尽管这些技术在灵敏度或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拥有较高的性能,但其设备较为复杂,且样品需要进行特别处理使它们难以用于常规的医疗诊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医院副教授B. Busser团队近几年一直在合作开发用于生物医学中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成像。LIBS技术是通过激光脉冲聚焦于样品表面的产生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作用于样品中不同元素会产生特定的光学响应,再使用光谱检测器进行收集和分析。使用LIBS技术扫描样品表面,提取元素信号,就可以获取对应区域的元素信息(图1)。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在大气压力下工作,工作速度快(高达100 Hz),简单易用且与光学显微镜可完全兼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前,利用LIBS分析医学标本时,存在一定的限制,其原因是医学标本通常使用甲醇处理后嵌入石蜡(FFPE),FFPE 预分析程序也是是当前处理和储存人体组织的黄金标准。从技术角度来讲,LIBS技术分析嵌入石蜡的人体组织极具挑战性,因为检测过程中,激光会消融石蜡,需要分析激光对石蜡的消融程度。但最近该团队转换思维,通过LIBS直接检测人体,通过多元素的成像技术研究正常皮肤与皮肤癌患者皮肤的不同,同时还对皮肤肉芽肿、色素性淋巴结和皮肤疤痕等疾病进行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49acda9c-ff90-4b65-8a38-24ca2f4e94a6.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 1:LIBS 成像技术概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a) LIBS成像仪器主要部件的示意图。(b) 组织活检的典型单射光谱,覆盖270-340纳米,用于检测Mg、Si、Fe、Cu、Al和Na,以及覆盖190-230nm的光谱,用于在组织活检的不同区域检测P和Zn。(c)嵌入石蜡的皮肤组织样本的LIBS图像示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该技术可实现20 μm分辨率、ppm级别的灵敏度和100 Hz的采集率,仪器简单且可以和组织学直接互补,这些优势使LIBS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医学临床诊断工具极具吸引力。因此,B. Busser团队正在将这项LIBS技术应用到临床诊断中,并在诊断肺病的可行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某些特定职业或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作者,他们吸入的某些无机颗粒导致各类肺部疾病,这些疾病属于& quot 尘肺病& quot 。尘肺病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原因都是灰尘,但其又分为矽肺、石棉肺、铍中毒、铁中毒、硬金属肺病等。一些病例的初期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特发性肺病(病因不明者),如结核病或肺纤维化中,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多多少少都与吸入的无机颗粒有关。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临床医生需要在人体肺活检中进行金属的原位成像,以评估患者肺部中的有害金属元素是否与特定职业或环境的接触有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呼吸医学临床实践中,B. Busser团队在获得每位患者的同意后,对几种疾病患者的肺部组织进行了活体LIBS多元素分析,确定了患者肺部的几种外源元素(如Be、Ti、Si、Al或Cr),这些元素在肺部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浓度范围,这些患者为该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数据。基于这些初步的重要发现,该团队启动了第一个国家多中心联动的临床试验项目,旨在评估LIBS成像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常规诊断测试的可行性。这项临床试验项目涉及法国五所大学医院,将招募100名患者。招募患者工作正在进行中,迄今为止,已有约1/4的志愿患者已经使用了LIBS技术分析了其肺部元素的基本含量。同时,该团队海域与格勒诺布尔大学医院法医研究所合作,创建了样本生物库和相关数据库,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迄今已合法收集了60多具尸体的肺标本数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B. Busser团队还利用LIBS多元素分析技术将过去诊断错误的特发性肺病患者,重新诊断为职业病(因接触二氧化硅而引起的肺气肿 见图2)。为了符合临床研究规范,LIBS成像在医学诊断中的优势只有在对数百名患者的肺标本进行分析后才能证明。这样的挑战将需要大量的时间、工作人员和资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f9452311-a973-4cae-b53d-73ccfbddded9.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2:人体肺样本分析示例,从肺气肿的患者获得。 /strong (a) 肺的组织学图像。(b) Si 和 Mg 的相应 LIBS 多元素图像。在此示例中,使用 Mg(红色像素)作为表示组织的内部。(b)图显示了肺组织中二氧化硅(黄色像素)浓度非常高,患者在过去职业病史中,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进行了一年的喷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LIBS 是一个可靠的分析工具,B. Busser团队坚信:它有极大的可能性成为未来的诊断工具,为临床医生提供补充信息来源,以更好的了解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疾病来源和发病机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参考文献: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L. Rinaldi, G. Barabino, J.P. Klein, D. Bitounis, J. Pourchez, V. Forest, D. Boudard, L. Leclerc, G. Sarry, X. Roblin, M. Cottier, and J.M. Phelip, Dig. Liver Dis. 47, 602–607 (201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A. Al-Ebraheem, E. Dao, K. Geraki, and M.J. Farquharson, J. Phys. Conf. Ser. 499, 012014 (201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3.&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Y. Koga, T. Satoh, K. Kaira, M. Koka, T. Hisada, J. Hirato, B. Altan, M. Yatomi, A. Ono, Y. Kamide, Y. Shimizu, H. Aoki-Saito, H. Tsurumaki, K. Shimizu, A. Mogi, T. Ishizuka, M. Yamada, and K. Dobashi, Environ. Health Prev. Med. 21, 492–500 (2016).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4.&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V. Motto-Ros, L. Sancey, X.C. Wang, Q.L. Ma, F. Lux, X.S. Bai, G. Panczer, O. Tillement, and J. Yu, Spectrochim. Acta B 87, 168–174 (201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5.&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L. Sancey, V. Motto-Ros, B. Busser, S. Kotb, J.M. Benoit, A. Piednoir, F. Lux, O. Tillement, G. Panczer, and J. Yu, Sci. Rep. 4, 6065 (201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6.&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L. Sancey, S. Kotb, C. Truillet, F. Appaix, A. Marais, E. Thomas, B. van der Sanden, J.P. Klein, B. Laurent, M. Cottier, R. Antoine, P. Dugourd, G. Panczer, F. Lux, P. Perriat, V. Motto-Ros, and O. Tillement, ACS Nano. 9, 2477–2488 (201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7.&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B. Busser, S. Moncayo, J.-L. Coll, L. Sancey, and V. Motto-Ros, Coord. Chem. Rev. 358, 70–79 (2018).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8.&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R. Gaudiuso, N. Melikechi, Z. A. Abdel-Salam, M. A. Harith, V. Palleschi, V. Motto-Ros, and B. Busser, Spectrochim. Act. B 152, 123–148 (2019).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9.&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 Moncayo, F. Trichard, B. Busser, M. Sabatier-Vincent, F. Pelascini, N. Pinel, I. Templier, J. Charles, L. Sancey, and V. Motto-Ros, Spectrochim. Act. B 133, 40–44 (201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 nbsp & nbsp & nbsp B. Busser, S. Moncayo, F. Trichard, V. Bonneterre, N. Pinel, F. Pelascini, P. Dugourd, J.-L. Coll, M. D’Incan, J. Charles, V. Motto-Ros, and L. Sancey, Mod. Pathol. 152, 1–7 (201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1.& nbsp & nbsp & nbsp The MEDICO-LIBS clinical trial is registered in the clinicaltrials.gov website (NCT03901196).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