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窗式进风器

仪器信息网窗式进风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窗式进风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窗式进风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窗式进风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窗式进风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窗式进风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窗式进风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窗式进风器相关的资讯

  • 国内半导体测试机龙头华峰测控创始人孙铣因病去世
    6 月 6 日晚,半导体检测设备龙头华峰测控发布《关于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孙铣先生去世的公告》显示,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孙铣先生于 2021 年 6 月 5 日因病去世,享年 72 岁。华峰测控 2020 年年报显示,孙铣,男,1949 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69 年毕业于光华无线电学校,1970 年至 1992 年,进入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国营二〇〇厂担任工程师,成长为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专家,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担任公司总工程师;2012 年 1 月至今,担任公司技术顾问,2021 年 1 月 5 日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2020 年,孙铣在华峰测控获得的薪酬为零。华峰测控表示,孙铣先生,是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之一,为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华峰测控在公告中表示:“孙铣先生在 1993 年创办华峰测控,带领公司从一家小公司发展到每年向国内外半导体企业提供近千台高端测试设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公司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在担任公司董事长期间更是勤勉尽职、实事求是;作为半导体测试行业内公认的专家,为国内外半导体测试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公司称,孙铣先生去世后,公司现任董事人数由 9 人减少至 8 人,未低于《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最低人数,公司董事会将尽快推荐人选,并召集股东大会进行补选。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稳定并正常进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将继续勤勉尽责,致力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将根据后续事项的进展及时发布公告。资料显示,华峰测控 20 多年来始终专注于半导体自动化测试系统领域,公司产品主要用于模拟及混合信号类集成电路的测试,公司以其自主研发的产品实现了模拟及混合信号类半导体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进口替代。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半导体测试系统本土供应商,也是为数不多进入国际封测市场供应商体系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公司产品不但在中国境内批量销售还外销至中国台湾、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境外半导体产业发达地区,截至目前,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 3000 台。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为 STS8200 和 STS8300。其中,STS8200 是国内率先正式投入量产的全浮动测试的模拟混合测试系统,从进入市场到今天已 10 年有余;STS8300 是公司 2018 年推出的全新测试系统,能够测试更高引脚数和更多工位的模拟及混合信号类集成电路。公司测试系统应用贯穿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被用于 IC 设计检测、晶圆制造检测和成品测试。测试设备通过探针台和分选机将设备与芯片链接,通过施加激励信号并收集反馈,测试芯片的电流、电压等主要参数,判断芯片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性能有效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020 年,华峰测控实现营业收入近 4 亿元,同比增长 56.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 2 亿元,同比增长 95.31%。
  • 青源峰达集团/青岛盛瀚创始人朱新勇将出席ACCSI2024高峰论坛
    科学仪器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变革与挑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将给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带来什么机遇?大规模设备更新将会如何影响中国科学仪器行业走势?仪器信息网ACCSI2024-i100峰会之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将于2024年4月18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时间:2024年4月18日15:40-16:40地点: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主题:逆风解意,行稳致远届时青源峰达集团/青岛盛瀚创始人朱新勇将出席本次高峰论坛。青源峰达集团/青岛盛瀚创始人 朱新勇朱新勇简介:朱新勇,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青岛市人大代表,崂山区政协委员,青岛青源峰达控股集团创始人,青岛盛达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在科学仪器领域深耕20余年,朱新勇先生致力于为国产仪器的发展与崛起贡献力量,成立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攻克离子色谱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从整机到关键部件、智能软件、数据库等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构建以离子色谱为核心的新生态;超前布局“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的太赫兹技术,成立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太赫兹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大大缩短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的差距,让国产太赫兹技术赢在起跑线。关于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瀚”)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致力于科学仪器研发与生产的高科技国际化公司。公司深耕离子色谱21年,突破离子色谱关键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09年,盛瀚实现扭亏为盈。2010年,盛瀚产品出口安哥拉,开始进入国际市场。2013年,盛瀚的离子色谱仪被评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2019年,盛瀚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20年8月,盛瀚实现了硬件全部国产化2021年4月2日,盛瀚自主研发的应用软件shinelab正式上线,配合他们的产品为用户服务,至此,盛瀚实现了全部产业链条的100%国产化和进口替代。2023年10月盛瀚入选首批“青岛优品”名单。截止2023年盛瀚已获批 “山东省离子色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和“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先后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5项;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青岛市技术发明三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三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科创中国榜单-新锐企业”“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排名357位)”“山东省瞪羚企业”等荣誉称号,入围“山东制造•硬科技TOP50品牌榜”。累计获国家自主知识产权194余项,发明专利80项、实用新型74项、外观设计21项、软件著作权19项。2024年2月27日,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起航仪式暨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会在广州市岭南v谷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成功举办,标志着盛瀚正式进军大湾区。——————————————————————————————————————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将于2024年4月17-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ACCSI2024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力争对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报名链接: 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4/ 参会指南:参会指南|ACCSI2024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融合创新 质领未来联系方式:参加展团或参会报名:17600646530 黄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13552834693 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2006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巅峰对话:聚光科技创始人姚纳新出席“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
    2019年4月18-19日,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9)在青岛银沙滩温德姆至尊酒店召开,此次会议以“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用”等方面的1000余位高端人士参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创始人姚纳新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18日进行的“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环节,与国内外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领军人物一起,论道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大势,并就中国科学仪器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开启巅峰对话。“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嘉宾合影  前不久,聚光科技发布了上一年的业绩快报(业绩快报数据尚未审计),披露2018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40.03亿元,增长率为43%。面对这样一个亮眼的数据,姚纳新先生谈到聚光科技从确定大环保业务开始,在大环保方面的定位与布局一直就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要做整个生态环保领域的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并在每个细分领域都能做到国内的龙头。目前聚光科技作为国内外监测仪器产品线最全的公司,环境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的半壁江山,在国内一些细分领域也已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  在探讨实验室自动化发展这个话题上,姚纳新先生认为目前国内外企业的差别并不大,实验室的自动化都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也都还只是在某一个点上的诊断与解决。但未来实验室的自动化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除了搞基础研究的科研型的实验室需要人操作外,其他的实验室应该都会是“黑灯工厂”。面对这一大势所趋,企业该怎么去做?姚纳新先生认为,企业若想在未来的比拼中成为一个有规模的仪器厂商,而不是单一的仪器供应商的话,只能向两个方向去实现,一种是有能力做到仪器的高度的智能化集成,可以将众多的功能集成在一台仪器里实现,另一种则是有能力去做一个平台化,或是能将整个链条上串联起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聚光科技创始人姚纳新出席“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  姚纳新先生认为,一家龙头企业的增长速度若不能高于或者远远高于市场的增长速度,那么企业是失败的。他认为中国的仪器仪表市场的潜力巨大,预计未来至少10年内每年都会有两位数的增长。因此,聚光科技对下属子公司与业务板块每年的最低增长要求不低于20%。  面对中国仪器仪表市场的机遇,姚纳新先生认为目前像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政府采购类项目,倾向于优先购买进口设备的观念还比较严重,用户观念的改变可能还需要很多年才能最终实现,这也是目前国内仪器仪表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在肯定当下环境市场前景良好的情况下,姚纳新先生也提到了国内仪器仪表市场规划化管理及行业自律的问题。他谈到目前国内企业面对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厂商之间的低价竞争。聚光科技的市场定位是高端的,不打价格战,但中国市场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低价竞争对于那些像聚光科技一样不愿进行恶性竞争的一定规模的本土企业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导致了市场竞争的恶劣,另一方面失去了原本应该属于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  最后,姚纳新先生谈到,近两年来聚光科技一直在“勤练内功”,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内部体系化、流程化的优化提升上,对标国内外优秀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提升管理效率的方法,将聚光科技打造成铁打的营盘,早日成为像西门子、丹纳赫那样的伟大企业。
  • 老爸评测魏文锋:慎独,坚守检测人的初心——仪器信息网视频采访老爸评测创始人魏文锋
    仪器信息网采访的镜头中,老爸评测创始人魏文锋拿起一只搪瓷杯放在桌上,简洁的白瓷杯上清晰的印着两个黑字:慎独。君子养心莫善于诚,作为体制内检测人出身的“魏老爸”,从检测到曝光,真正为他的3800万粉丝做到“慎始、慎终”。老爸评测团队也逐步建立自己“评测+电商+老爸享测+老爸抽检”独特的商业模式。作为仪器信息网科学仪器网络原创大赛的常客,魏老爸也为科学仪器与检测行业希望内容创业的朋友们给了一些“出圈”建议.......点击下方视频,查看访谈详情
  • 华测检测创始股东间分歧加大
    2013年8月28日,第三方检测上市企业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聘任钱峰先生、陈砚先生、徐江先生、周璐先生、杨克军先生为公司副总裁,任期为三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华测检测创始股东郭冰、郭勇均被排除在此次副总裁人选之外,董事郭勇对《关于聘任公司副总裁的议案》投出反对票,公告的理由是认为本次晋升的副总裁在华测工作期间所管辖的事业部的工作绩效在各事业部总经理的排名表现不具备晋升时机。董事郭冰认为将公司创始股东排除在公司高管团队外,对公司的业绩和整体利益没有正面的影响,因此对议案也投反对票。独立董事刘胜军对议案投弃权票。   更早之前的2013年8月22日公布的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中,《关于聘任公司总裁的议案》续聘徐帅军先生为公司总裁收获6票同意、1票反对、2票弃权,郭冰、郭勇就投出了弃权票,而独立董事刘胜军更是投出反对票。   检测通查询公开信息获知,在2012年12月,郭冰持有华测检测6.26%的股份,郭勇持有华测检测2.598%的股份,而在2013年一季报中,郭冰持有华测检测5.594%的股份,郭勇持有华测检测1.827%的股份,到2013年中报中,郭冰的股份更是减少到2.689%,郭勇持股减少到1.820%。
  • 默克联手新药创始人俱乐部成功举办2016新兴生物制药创新高峰论坛
    10月20日, 2016新兴生物制药创新高峰论坛在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圆满落幕。此次大会由默克中国与新药创始人俱乐部联合主办,生物制药公司创始人、新药领域投资人以及药企副总级以上90多位出席了会议。会议现场图景全体嘉宾合影来自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销售副总监王慕阳女士致开幕词,她介绍说Emerging Biotech Forum是默克从2015年开始举办的全球巡回活动,继美国,韩国站之后,首次来到中国,携手新药创始人俱乐部一起为生物创新制药搭建一个平台,解决大家创业之初面临的各种挑战,讨论我们中国目前新兴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和机遇。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销售副总监王慕阳女士感谢新药创始人俱乐部会长王鹏博士、默克工艺解决方案徐晓敏女士主持全场会议感谢Biobay副总裁余翔先生致辞此次会议,为了给大家提供更直观、方便的交流体验,默克在场外设置了“我提供”以及”我需要”贴纸墙。让大家了解新兴生物制药公司、新药领域投资公司能够提供或者需要什么。不少嘉宾驻足观看、讨论。同时,为了给大家更好的与会体验,也省去特地拍证件照的时间,我们也设置了专业拍照区域。不少与会嘉宾也留下了倩影。嘉宾报告概述上海岸迈生物 吴辰冰博士今年刚刚创立上海岸迈生物的吴辰冰博士带来的有关双特异性抗体的报告,同时披露了其Pipeline,引发了台下众嘉宾的提问。大家也祝福这家已创国内抗体交易最大额、并在10月刚达成英国生物制药Kymab技术互相授权及项目合作开发协议的公司越走越好!上海博威生物 王少雄博士生物药注册的话题,备受与会者的关注。凌晨还在认真修改讲稿的王博士对生物大分子药物在中国的注册现状及趋势做出了自己的诠释。Merck Mr. Guillaume PlaneMerck can support drug makers at early stage with state-of-the-art solutions for manufacturing, including:1)Cell line development,2)Process development,3)GMP clinical supplyWe have the experience of building, starting, running, a GMP facility which makes us a partner of choice for manufacturing. We plan to open a new bio-development center in Shanghai summer 2017.Novo Nordisk Mr. Jangawar Anwar Especially for companies who is emerging, they have an unique chance to do biotech differently. For example every company uses SOP to train their people. This is not the best way but still many emerging companies also do this.The same is true for Batch documentation. Most companies have paper based Batch documentation, instead of electronic.The act of changing your business into a Simplicity based company takes time and money. Therefor this should only be applied to 2 areas within your business.1) A step which Bottle neck2) A step which is essentied to your business感谢Panel嘉宾!左起:主席江苏亚盛杨大俊博士、嘉宾吴辰冰博士、Mr. Guillaume Plane、王少雄博士、Mr. Jangawar AnwarMerck 陈晨博士陈晨博士除了详尽的介绍如何与这家R&D投入1.7 billion的跨国公司合作外,也带来了大家关注的信息:1) Interested in Oncology,Immunology and Immuneonclolgy from innovative discover technologies.2) Interested in last stage assets for China/Asia market.3)4 November,Innovation Centre ready for all sorts of Innovation ideas- early stage companies (but has to be very innovative).康宁杰瑞 刘铭博士BD如何从小公司第一天成立开始就伴随它经历不同的阶段?从这个在中国拥有28个生物类似药(第二名为6个)的公司创建、通过建设生物类似药的平台发展、12年后大步进行创新药开发的公司成长历程中,清晰可见。另外他还为我们分析了国内外其他公司的BD战略。同时可见中外的生物药的虽然风险大、机会大但回报十分吸引人。Genorbio 周新华博士这是个拼爹的社会。周新华博士一上台就抓住了所有听者的注意力。为什么单克隆抗体这么火?他又展示出自己总结的“生物药的激荡中国30年”。他提出,不要天上浮的云,要促进平台与平台公司间的共同合作,通过合作合理利用资源、完成时间差及优劣势的互补,进行弯道超车。这将体现两个团队间的战略合作执行力与其他能力。I- Bridge 魏建中博士魏博士着重分享了如何将一家公司从零做到IPO。其中一个案例仅用时2年半,而市值达到8亿美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研发新药、CMO、Biosimilar,三管齐下。初创型公司在考虑如何活下来的同时也需要布局长远战略。也同时鼓励大家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信任度和公司的声誉。感谢Panel嘉宾!左起:主席周新华博士、信达BD负责人Blake Salisbury、魏建中博士、田文志博士、刘铭博士、陈晨博士
  • 2024佑科仪器鲁班系列全国经销商峰会暨创世新品发布会圆满落幕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季节,佑科仪器于2024年6月20日至21日成功举办了“2024佑科仪器鲁班系列全国经销商峰会暨创世新品发布会”。此次盛会不仅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伙伴,更吸引了业界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6月20日,与会嘉宾纷纷抵达签到入住,他们的到来为这场盛会注入了更多的期待与活力。签到入住后,佑科仪器精心准备了一场温馨的欢迎晚宴,让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认识、交流心得。晚宴上,佑科仪器的领导层向与会者致以诚挚的欢迎,并对即将到来的新品发布会和签约仪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展望。6月21日早上,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佑科仪器在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备受瞩目的鲁班系列新品。这些新品不仅代表了佑科仪器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的最新成果,更彰显了公司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发布会上,公司高层详细介绍了新品的特性、优势和市场应用前景,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高度认可。随后,多位业界嘉宾受邀上台发言,分享了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市场观察。这些发言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信息,更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和思路。同时,现场还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让与会者能够更直接地与嘉宾交流、探讨合作机会。紧接着,迎来了此次峰会的重要时刻——经销商签约仪式。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佑科仪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表一一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签订不仅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也预示着佑科仪器未来的市场布局将更加广阔。签约仪式后,与会者参观了佑科仪器的工厂生产车间。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大家深入了解了佑科仪器在生产制造方面的严格标准和先进工艺。通过实地参观,经销商们对佑科仪器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黄浦江游轮答谢晚宴为这次盛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璀璨的灯光下,与会者们乘坐游轮畅游黄浦江,欣赏着两岸的美景。晚宴上,佑科仪器对经销商们的辛勤付出和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期待与大家在未来携手共创更加辉煌的业绩。此次“2024佑科仪器鲁班系列全国经销商峰会暨创世新品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佑科仪器与经销商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更展示了佑科仪器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佑科仪器将继续携手经销商伙伴,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 讣告|我国LIBS创始人之一崔执凤教授逝世,享年62岁
    芜湖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芜湖市委主任委员、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崔执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18日15时33分在芜湖逝世,享年62岁。讣告芜湖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芜湖市委主任委员、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崔执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18日15时33分在芜湖逝世,享年62岁。崔执凤同志1962年6月出生,安徽桐城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1月加入中国致公党。先后担任安徽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物电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致公党芜湖市第三、四、五、六届委员会主委;政协芜湖市委员会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崔执凤同志的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朴实,团结同志,平易近人,为党的教育事业、致公党的发展和人民政协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遵从崔执凤同志生前遗愿及家属意见,丧事从简。崔执凤同志的遗体送别定于2023年6月20日10点10分在市殡仪馆举行。 政协芜湖市委员会办公室 安徽师范大学办公室 致公党芜湖市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6月18日 崔执凤教授生平崔执凤,男,1962年6月生,安徽桐城人,中国致公党党员,芜湖市政协副主席,安徽省光学会理事,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教授。198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评为安徽省原子与分子物理重点学科带头人;2003年任安徽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任安徽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任中国计算物理学会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后又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安徽省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崔执凤多年来一直从事多原子分子、自由基光谱,激光等离子体,激光量分析技术,分子光解和光电离动力学、分子间和分子内能量转移等研究。崔执凤研究激光等离子体形成过程中电子和离子密度的时间和空间演化特性,建立合适的动力学模型揭示激光等离子体的形成动力学;研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实现对固体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并将LIBS技术实际应用于液相、气相和固相样品中的微量元素的定量在线监测。除此之外,他还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崔执凤也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并发布多篇国内外学术论文。崔执凤是我国最早从事LIBS的研究者,也是中国LIBS的创始人之一,对我国LIBS技术、教育、和学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崔执凤主办的2019年CSLIBS大会,首次参会人数达到300多人,是我国LIBS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 国内上市仪器公司创始人2012财富榜
    仪器信息网讯 2009年10月30日,28支创业板新股同日上市,中国创业板大幕也由此正式拉开。创业板的开启为国内仪器公司走入资本市场提供了机会,同时这些企业的创始人财富也迅速增值。仪器信息网统计了截至2012年12月31日,10家国内上市仪器公司创始人个人(不包括其他家属)财富,制作了&ldquo 国内上市仪器公司创始人2012财富榜&rdquo ,详情如下:   (注:财富值计算以截至2012年12月31日创始人持股数*2012年12月31日收盘股价) (编撰:杨娟)
  • 无惧风雨 执着进取——伍丰仪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访创始人马明远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跨越半个多世纪,马明远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工程师,历经沉浮,成为一个跨专业多行业精通的老工程师。从东海波涛之畔的704所到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再到创立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从船舶制造到集成电路研究工作,再到分析仪器研制。多次跨行业跨专业,马明远完成了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值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伍丰仪器创始人、首席专家马明远老先生,听他娓娓道来他的别样人生。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8b13835d-c7f8-4088-820b-71d39ee52973.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明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兴趣开启工程师之梦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谈起自己如何走上工程师的道路,马明远就打开了话匣子:“小时候,爱迪生是我的偶像,对很多事物都满怀好奇心的我特别喜欢看科普知识,还喜欢自己动手组装各种模型。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资比较匮乏,收音机稀少又高档,我还自己学习动手组装过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谈到小时候动手做的无线电模型,马明远还记忆犹新,他兴致勃勃地向笔者回忆了当时的场景,和爬上屋顶架设天线的趣事。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除了组装无线电之外,马明远对航模、船模等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自己动手制作航模,还参加比赛获得了航模运动员的称号。回忆起当年的经历,马明远也感叹,相对于老师灌输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时隔60多年仍记忆犹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b9b1e8e8-9864-4578-bc92-321099698b07.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年轻的马明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1959年,怀揣着成为一名工程师的理想,马明远没和父母商量,自己在高考志愿上填写了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导弹空气动力学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1959年到1964年,马明远在上海交大度过了5年的大学时光,由于处在困难时期,大学生活非常清苦,他回忆说:“我们当时艰苦到什么程度呢,饭都吃不饱,很多同学营养不良造成皮肤浮肿,手指在小腿肌肉处按下去就变成一个坑,弹不回来。”在这种艰难的生活下,学校的课业压力也很大,但马明远的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有一次考试全班60个人,有近30人不及格,而我是唯一的满分。”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交大学习的后半期,受国家调配,马明远转入船舶流体力学专业,他以全优的毕业成绩从交大毕业,并被分配到当时国防科工委旗下的总字920部队第704所,穿上军装,成为一名海军工程师。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狂风巨浪中诞生的意志品格 /strong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704所,马明远参与了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051舰中船舶稳定装置的设计,并担任水下装置防摇鳍体项目的主设计。“当时我20多岁,刚毕业不久。整个团队都非常年轻,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我们就抱着一定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的信心坚持了下去。”马明远回忆说。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军舰在海上航行,只有船体稳定,在上面的各种火炮、雷达等装置才能正常运行,为了获得第一手数据,在大风大浪的日子登船去海上做实验成了“家常便饭”。回忆起当时的经历,马明远表示,没有现在各种先进的模拟装置、传感器和网络技术的辅助,每一次实验都需要工作人员登舰操作,把测试仪器搬上舰船,手工记录分析所有的数据。“为了得到最优的设计,我们几个人一次次地在最恶劣的海况下登船,晕船反应非常严重,呕吐地厉害,几乎是趴着坚持完成实验,船上走路到处是滑腻腻的呕吐物。”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军工对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海军司令部要求舰船在某日下水,到每个部门的时间是按照计划严格倒排的,时间非常紧迫。“有一次我从早晨8点上舰开始安装,一直到第二天晚上8点才全部完成,整整36个小时,就不眠不休地在船上。”凭着心里面那股咬牙坚持的韧劲儿,马明远圆满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自豪的说:“我这份设计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直到90年代这份图纸还一直在被使用。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后,这个项目还获得了第一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历经挫折 不断自强开启人生新篇章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1970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刚刚新婚燕尔的马明远被下放到工厂劳动,同时被清除出了军工单位。谈起这段人生经历,年过古稀的老先生也表示当时几乎心灰意冷,心里的落差只有他自己知道。车间里破旧的机床轰鸣,地上都是脏脏的铁块,连续两次工伤,甚至有一次差点被砸断了腿,一桩桩一件件都给马明远的心中蒙上了层层阴影。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位贵人。”马明远回忆道,“当时一位同样被打成右派分子的老干部对我说:‘小马你还年轻,别灰心,未来的路还长着,学点儿本事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到现在似乎还在耳边,也点醒了当时迷迷茫茫的我。” 一番恳切的交谈,让马明远重整士气。从那以后,他开始学习各种机床设备的操作和机械原理。“后来我把厂里所有的机床都学了个遍,到我离开前,还向厂里提出了很多设备改造的建议。”而这些机械原理,结构设计知识到现在被马明远都用在了伍丰仪器上。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1972年,像往常一样在工厂做工的马明远突然收到了上海市科委的报到通知,将他调入刚成立的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微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虽然当时对计算所知之甚少,但是可以重回科研岗位,让马明远非常高兴。计算机作为新兴技术,对于马明远来说完全是一片空白,他面临着专业技术的一次大转换。“当时同行专家来学术交流,对方并不知道我是流体力学专业出身,对我在微电子方面知识的缺失表现出的惊讶和轻视,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感到自己一无是处。”马明远说。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而恰恰看到了一篇英特尔公司的文章——微电脑将改变世界,这篇40多年前的文章在今天看来观点也不落伍。我意识到,新技术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也激起了我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好胜心。”从那之后,已过而立之年的马明远开始用业余时间学习微电子的相关知识,几年之中他就从普通的组员,到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谈及此,马明远也表示:“我特别感谢我太太,当时儿子刚刚出生,嗷嗷待哺,她为了让我安心钻研,包揽了家里的所有家务。”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计算所,马明远和他的团队一起完成了当时许多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研发项目,包括国内第一台八位微处理器芯片测试设备的攻关工作。这个项目由当时的上海副市长亲自挂帅,处于国际一流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研究没有系统地进行下去,“哎!如果当时坚持下去,我们今天的芯片也不会比人家落后了!”马老非常感叹。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与分析仪器结缘 到创立伍丰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80年代,马明远第一次接触到分析仪器。当时上海市科委组织到原上海市药检所调研工作,发现当时色谱数据处理采取的是落后的手工称重的方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为此,科委拨出专项经费,由计算所牵头开发国产色谱数据处理机。马明远担任了项目开发负责人,从CDMC-1开始,陆续开发了不同型号的数据处理机。这个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的设备销往全国。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当时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一共卖出去超过万台,很多订单都来不及生产。由于体制问题,一线工人生产并不积极,产品质量也很难管理,渐渐地我在思路方面和所里也产生了分歧。”马明远萌生了自己下海创业的想法。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1992年,马明远停薪留职离开了计算所,“一开始我还是比较胆小,只是挂靠在人家的单位里,干了几年挂靠的单位也破产了,账上的货款都没拿回来。当时真的不知所措,怀疑自己适不适合下海,还考虑过是不是再回到事业单位。”马明远表示,在他徘徊犹豫的时候,家人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让他下定决心坚持下去。“我太太对我说,没事的,大不了以后我的退休工资咱们一人一半。”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1998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马明远创办了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随着计算机色谱软件的发展,原先的色谱数据处理机已经落伍,新公司面临着研发新产品的迫切需求,经过调研,马明远选择研制液相色谱系统。当时,国内液相色谱技术刚刚起步,与国外差距明显,但该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液相色谱系统包含了光、电、机械、化学、物理、软件等很多领域的知识,虽然我涉猎过数门专业,但是一些领域我也不太了解。当时边研究边补课,有一次碰到一个技术难点,我和当时元老们起早摸黑的做了一个多月的试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6f4d5ee6-91f7-4ec1-9142-67f33a4d6109.jpg" style=" " title=" 仪器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em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生产中的全新LC-100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d4d3518-caa8-48eb-99c2-3dc34c5f3447.jpg" title=" 仪器4.jpg" alt=" 仪器4.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生产中的伍丰仪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对分析仪器行业的感悟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作为伍丰仪器的创始人,马明远和分析仪器打了20年交道,同时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让他对分析仪器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体会。“在这十几年里,我放下了企业管理和市场推广的重担,还是干回我擅长的研究工作。同时通过阅读、学术交流学习了目前最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基于计算所的背景,马明远表示,从技术上看计算机在分析仪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把分析仪器的各个部件当作计算机的外延设备,这样才能保持仪器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特别是现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将大大改善实验室效率和用户体验,“我希望我们新一代的液相色谱系统将逐步体现这些方面技术和功能。”马老对将要推出新产品充满憧憬。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于国产科学仪器发展,马老基于多年的经验给出了他的建议,“趁20周年我们做了市场调研活动,2004-2006年我们生产的第一代液相色谱仪很多客户还在正常使用,说明在机械可靠性方面不存在问题,可靠性不应该困扰国产仪器发展的主要问题。”那么为什么现在用户和专家都认为国产仪器首先要解决可靠性问题呢?马明远做出了他的解答:“创业开始靠个人,但是要一直发展,还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多学科结合交融的仪器研发团队。问题往往就在第一步,设计上存在缺陷,稳定可靠性当然会有问题。队伍不稳定就是主要的原因,哪怕请了国外仪器专家,干了几年又走了,没有形成稳定的跨学科团队。那问题会一直存在,今天机械出故障,明天指责软件驱动有问题,这两个解决了,化学应用又不行了。”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马明远也表示,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做事非常重要,分析仪器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研究液相色谱仪这二十年来,我越做到后面就发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更多也更深入了!”马老特别强调道:“你说2、3年能够出好产品,我没有这个本领,相信国外的仪器也是通过几十年下来才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道别之际,笔者也特别请这位走过数十年风风雨雨的老工程师,给当下的年轻工程师一些建议。马明远表示,时代不同了,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然而现在资本运作至上的观点在社会影响至深,很多年轻技术人员却难以像他年轻时那样对技术有追求、有恒心。他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把金钱和利益看得太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该更注重技能的深入学习。只有沉下心来学习,才能收获更好的发展。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正式开始采访之前,马明远带着笔者参观了伍丰仪器。在这个过程中,他向笔者展示了精心设计的每个液相色谱部件,以及在生产线上的一批批全新的第三代LC-100等产品,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看出马明远对技术的热忱和严格要求。沉下心来学习,踏踏实实做技术,马明远用自己的经历展示了一个老工程师应有的品格。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right "   撰稿编辑:赵仪 /p p br/ /p
  • 岛津创始人荣获Pittcon 2012个人奖
    近日,Pittcon 2012计划委员会对外公布了11个杰出贡献个人荣誉奖项名单,这些奖项主要是奖励那些在分析化学和应用光谱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主要包括振动红外光谱、离子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分析化学、电化学、显微镜、便携式仪器和质谱等领域。Pittcon 2012将会在2012年3月11-15日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奥兰治县会议中心召开,而这些奖项将会在该展会上一一颁发。   其中第一代岛津源藏 (1839-1894年)和第二代岛津源藏 (1868-1951)获得匹兹堡奖,该奖项将会由岛津制作所会长服部重彦先生代领。 第一代岛津源藏   1839年诞生在日本京都的第一代岛津源藏,其父岛津清兵卫以制作佛龛器具为营生。抱有科学兴国理想的第一代岛津源藏于1875年脱离家业,在京都室内的木屋町二条兴办了岛津制作所,开始了教学用理化学器械的制造。1877年第一代岛津源藏成功地放飞了载人氢气球,当时,在日本引起巨大的轰动。 第二代岛津源藏   第二代岛津源藏是第一代岛津源藏的长子,于1869年诞生在京都。1894年,因父骤然去世而继承家业,承袭父名,成为第二代岛津源藏。1896年伦琴博士发现X射线之后仅仅过了几个月,第二代岛津源藏与京都大学的村冈教授一起成功地拍摄了X光片。1909年又开发出医疗用X光机。正是由于这些功绩,1930年第二代岛津源藏被正式选为日本的十大发明家,直到1951年去世,他共取得了178件发明。   回顾岛津制作所走过的漫长岁月,可以说是对科学技术执著追求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从创始人岛津源藏开始脉脉相传,以开拓精神不断向科学技术挑战的发展史。这一点可以从岛津自创业以来开发出的大量的科学仪器中得到证实。特别是2002年田中耕一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更是岛津继承先辈的创业精神并不断发扬光大的证明。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 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 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爆火的黑神话悟空,创始人竟是生命科学背景!
    创始人毕业于生命科学学院《黑神话:悟空》近日爆火全球,是一款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动作冒险游戏,核心内容都基于《西游记》原著世界观创作。即使是不玩游戏的国人也都知道,这是中国3A游戏产品从0到1的一次大突破。该游戏创始人冯骥,竟然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校友。华中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视频号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80年。现拥有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系、纳米医药与生物制药系等5个系,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8年学院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生命科学企业结合《黑神话:悟空》的开启宣传笔者发现,国内几家科学仪器、生命科学服务企业紧跟热点,趁热上线相应的推广海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几家厂商是如何宣传的吧!以下罗列了悟空仪器/力显/寻因/模基生物的朋友圈宣传海报,供大家了解!你还看到哪些新奇的科学仪器企业宣传,欢迎发布在评论区!
  • 国内上市仪器公司创始人2013财富榜 敖小强居榜首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仪器行业最具增长力的市场,介于此中国本土的上市仪器公司也大都取得了不俗业绩。在仪器信息网(http://www.instrument.com.cn/)发布的&ldquo 国内上市仪器公司创始人2013财富榜&rdquo (榜单见下)中,入榜的10位公司创始人财富在2013年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增幅排名第1的是雪迪龙董事长、总经理敖小强,其2013年所拥有的财富高达40亿元人民币,增幅近100%。获益于中国在环保监测领域的大投入,雪迪龙在2013年业绩突出,虽然雪迪龙在2013年&ldquo 10转10&rdquo 增发,但其2013年底股价依然与2012年底基本持平。敖小强个人财富的激增主要得益于此。   增幅排名第2的是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其财富增长了约80%,2013年个人财富约14亿元人民币。2013年,天瑞仪器收购了环境监测仪器企业宇星科技51%股份,之后股价呈现一路涨势,借此刘召贵的财富实现大幅增长。   就财富值而言,雪迪龙敖小强凭借100%的增幅稳居财富榜榜首,位居第2位的是聚光科技董事长王健,其2013年财富为18.52亿元人民币,排名第3的是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   此外,入榜的创始人中有3位在2013年增持了各自公司股票,分别是开元仪器罗建文、上海神开顾正、博晖创新杜江涛 2位减持,分别是天瑞仪器应刚、先河环保李玉国 4位持股数没有变动,分别是天瑞仪器刘召贵、聚光科技王健、聚光科技姚纳新、汉威电子任红军 而雪迪龙敖小强因为增发,持股数翻倍。 国内上市仪器公司创始人2013财富榜   (注:财富值计算以截至2013.12.31创始人持股数*2013.12.31收盘股价,其中天瑞仪器2013.12.26开始停牌,所以财富值计算截至2013.12.25)   (撰稿:杨娟)
  • 降低数字PCR置入门槛,新品AccuMini吹响“价格战”号角?——访臻准生物创始人兼CEO郭枫
    PCR技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在当今的基因检测行业中,依旧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对精准检测的需求愈加强烈,作为第三代PCR的数字PCR技术(dPCR),已然在科研、工业、医疗等众多领域体现出其独有的价值和作用。2022年6月30日,臻准生物基于微腔芯片技术路线的AccuMini数字PCR系统全新上市,发布期间受到业内广泛的关注。追踪行业热点,紧贴市场前沿,仪器信息网第一时间视频采访了臻准生物科技创始人兼CEO郭枫先生,就AccuMini数字PCR系统的特点、技术路线以及PCR市场动态等信息进行深入了解。郭枫 臻准生物创始人兼CEO郭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长期就职于安捷伦、美敦力等世界500强企业,拥有丰富的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运营等实践经验。2016年创立臻准生物科技,带领团队成功推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微腔芯片式数字PCR产品,成为了该领域的专家。公司于2018年入选“上海最具投资潜力50佳创业企业”,2019年获得安龙基金投资,2021年被评为“未来医疗100强年度潜力企业”,2022年获得惠远资本超亿元投资。以下为采访实录:仪器信息网:郭总您好,感谢您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请您介绍下臻准生物本次发布的AccuMini数字PCR产品,具有哪些创新特点?郭枫:刘老师好,市面上的数字PCR通常会给大家留下了刻板印象,那就是用户在开展数字PCR检测项目之前,首先必须准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采购资金,还需要配备熟练专业的实验人员才可启动,再加上持续的耗材投入,这就导致了数字PCR的普及率和使用率都较低,其技术潜力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AccuMini数字PCR系统臻准生物研发的这款AccuMini 数字PCR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可及性强,主要表现为轻巧便携、操作简单、实用灵活、经济实惠,即无论是在操作性、购置成本、使用成本方面都能够让用户容易接受,因此我们说它的可及性很好,是一款真正能让全球用户都能轻松用起来的数字PCR产品。AccuMini生物芯片阅读仪AccuMini生物芯片阅读仪是一款简单易用,高性能的数字PCR系统。支持单次12张芯片阅读和分析,单日检测数量高达480个,提升了检测效率。外观小巧,尺寸(W×D×H)仅130×150×240 mm,普通的试验台或实验桌上即可放置,无需准备专门的实验室,节省了实验室空间。仪器信息网:我们了解到,本次发布的AccuMini数字PCR终端售价非常接近国产荧光PCR价格区间,是否会被行业认为是故意拉低数字PCR门槛,打“价格战”呢?这样的定价出于何种考量?是否对行业的良性发展造成破坏呢?郭枫:首先,我们就是在刻意降低数字PCR的门槛,但降低的是价格门槛和使用门槛,这是臻准的目标。我们认为再好的技术和产品,如果用的人很少,也就发挥不了其社会价值。臻准通过降低置入门槛来快速扩大数字PCR的基础用户数量,让更多的用户能够用上数字PCR这个强大的基因检测技术,这才是对行业长远有利的做法。因此AccuMini数字PCR的推出不仅没有破坏行业发展,反而将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并且为用户dPCR选型提供了更多选择。三年前我在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时就提出,臻准生物要打造用户用得起的精品数字PCR(点击查看早前报道),普及dPCR技术,AccuMini数字PCR的发布正是这一目标的实践,并且将为广大用户的工作创造更多可及的价值。仪器信息网:目前市面上的数字PCR产品都在向高通量,多通道的技术方向发展,但AccuMini的设计似乎并没有去遵循这样的路线?您在设计之初是如何考虑的呢?郭枫:首先,臻准生物也是有高通量、多通道的dPCR产品的,归属于我们的AccuONE旗舰系列。而AccuMini这个系列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市场分析后,运用极致思维,开发的一款最简dPCR系统,填补了市场空白。AccuMini没有去追求很高的参数配置,相反采取了一种精简的配置,但从实际用户体验上来讲,并不会感觉检测能力受限,这是因为这款AccuMini数字PCR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特别生物芯片阅读仪,是一个可以无间隔连续阅读的检测系统,5秒就可以读完一张芯片,对于用户来说,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样本的处理。另外,我们1~2色荧光的通道配置是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的,如果需要同时检测更多靶标,只要将AccuMini的阅读仪升级成我们6色荧光的阅读仪就可以了,这也是这款产品灵活性(拓展)的另一个体现。仪器信息网:数字PCR技术在肿瘤伴随诊断、无创产前检测、核酸药物开发、农作物检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请您谈谈AccuMini会更加侧重于哪个领域的应用呢?郭枫:您刚才提到的这些应用都是数字PCR非常典型,也非常适合的应用领域。数字PCR最为核心的功能就是基因定值,我们对于AccuMini的定位是一款具有平台性质的基因定值工具。就好比分子实验室里最常见的NanoDrop,大家都用它来做总核酸的定量以及核酸纯度的检测,因此它的使用频率就很高。同样的,数字PCR的作用是目标基因的定值,因此它的用途应当比我们刚才提及的上述领域更加基础和普适。无论是做广泛的科学研究,还是具体到某个检测项目的定向应用,数字PCR都是一个必备工具。目前核酸定值的具体应用有标准品的研制、样本的溯源分析、基因治疗产品质控等,我们相信AccuMini的普及将会引导出更多的应用方向。仪器信息网:AccuMini推出之后,臻准公司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怎样的呢?郭枫:我们将在未来一到两年的时间,践行臻准公司普及数字PCR的使命,向市场投放200套数字PCR产品,让一部分有实际需求的用户能够先用上并用好数字PCR。这项工作凭臻准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希望全国能有更多的代理商伙伴共同参与我们的市场活动,当然臻准也会给到合作伙伴足够的技术支持和推广支持。另外,我们将继续丰富完善数字PCR的整体解决方案,把公司打造成专业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服务提供商。仪器信息网:基于目前的数字PCR技术与市场发展情况,您认为数字PCR技术的应用要想实现进一步的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是什么?郭枫: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是普及程度不高,几年前dPCR的推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用户对dPCR的认知还没有建立,在经历过几年的发展后,实际用过dPCR的人仍然不多,虽然大部分实验人员对dPCR已有了基本的认知,但还停留局限于概念层面。因此目前行业真正的目标首先是提高dPCR使用的普及度。第二是使用成本,dPCR想要做到像荧光PCR一样的普及,就必须把仪器和耗材的价格降到绝大部分用户能够接受的程度,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生产企业能够高度整合产业链资源,控制成本,可喜的是臻准生物在这一方面已经快要实现了。第三是标准化,任何一类商业化成熟的产品,其产品形态应当是相对统一的标准的,无论是在产品的结构,还是操作性、使用规范上,最终都会趋于一致。目前dPCR产品还处在百花齐放的状态,每家产品的形态用法特性都不太一样,最终可能会导致数据上出现差异,给用户带来困扰。好在国家制定标准的相关单位已经着手建立dPCR的标准规范了,我想过不了几年,dPCR的标准将会被广泛接受。我们臻准也将会遵循产品演化规律,为dPCR的标准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仪器信息网:臻准生物在3月份获得惠远资本的超亿元独家融资,请您谈谈资本的加入对于臻准的业务发展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呢? 郭枫:惠远资本是一家在生物医药领域非常专业的投资机构,在医疗领域有非常丰富的优质资源。惠远资本的投资及产业助力,将会深度赋能臻准生物并加速其成为全球领先的dPCR企业。这次合作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加速产品的生产和试剂研发进度,完成临床科研及工业市场布局,打造dPCR生态,普及dPCR技术,充分实现dPCR技术的社会价值。本文采访/撰稿/编辑:刘立东关于臻准生物臻准生物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全国多地设有研发、生产中心,在国内致力于微腔芯片式数字PCR技术的开发。公司团队来自知名跨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微纳加工、精密仪器、生物试剂、临床应用和软件算法等核心技术环节具备丰富的研发及产业化经验,突破了微腔芯片制造及表面处理工艺的技术难点,并成功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公司搭建了五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平台,涵盖微纳生物芯片、自动化医疗装备、显微生物荧光成像、AI图像算法、IVD诊断试剂,为生产研发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为唯一掌握多元化数字PCR产品解决方案的国产企业,臻准生物已在科研、IVD、生物制药、检验检疫等行业与上百家单位达成合作。公司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客户需求,开发了多规格仪器、芯片及试剂盒产品。公司推出的国内首套微腔芯片式数字PCR系统已获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率先上市的高通量6色荧光数字PCR系统弥补了全球同类产品在多重荧光检测能力上的不足。
  • 数十载筑基,聚势打造划时代的中国试验机——访鲲鹏仪器创始人刘东升、李捷
    中国市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试验机市场。巨大的市场必然会培育出众多的试验机厂家。遗憾的是,中国市场长期被进口试验机品牌垄断,而国产试验机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近年来,随着国外高端设备陆续对国内禁售,我国政府对仪器设备的支持政策持续发力,国内试验机企业开始聚焦到高端试验机的研制与开发上,中国市场也逐渐出现了一批可以代表国产试验机水平、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厂家和团队。广州鲲鹏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鹏”),便在此背景下诞生。提及鲲鹏,或许会有人觉得陌生,因为这是一家成立还不足三年的“新”公司,但鲲鹏的几位创始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他们是拥有几十年从业经验的“老”试验机人,同时吸纳了国际上具有先进控制技术研发能力的顶尖人才加入。这样的团队推出的第一代产品——BOYI 2025系列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先后获得了2023年度iF设计奖和2024年度红点设计奖两个国际大奖,为国内试验机行业首次获此殊荣。基于此,仪器信息网于近日特别采访了鲲鹏创始团队中的两位创始人——刘东升先生和李捷先生,请他们详细聊一聊鲲鹏的创立和发展、理念与追求、产品和技术。采访合影:刘东升先生(中);李捷先生(右)见证试验机行业发展数十年,鲲鹏载梦再出发众所周知,中国的试验机厂家众多,品牌也多,特别是2000年后的新世纪,进入了中国试验机厂家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几年,同时也进入了中国试验机行业技术人员大分散和大稀释的过程。那时候,某个试验机厂家里的一位技术骨干或者管理人员都有可能出来成立一个新公司、创建一个新品牌,大家生产着相似的产品且各自为战,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不高,能用就行。多年来,国内试验机厂家的数量看似波澜壮阔般增加,但分散的人才、分散的资金以及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恶性竞争和内卷,使得绝大多数公司根本没有能力开发新产品。国内巨大的市场虽为试验机厂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却也培养了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惰性。想要开发出一款升级换代的好产品,需要汇集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他们要具备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还要进行多方协作。此外,较为充足的预算、数年的研发时间等也都缺一不可。现实却是,鲜有厂家能够具备这些必要条件。为了生存,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同质化的产品和进行价格竞争,创新根本无从谈起。反观国际市场,几家大型试验机制造商如美国INSTRON、日本SHIMADZU、德国Zwick、美国MTS等,集中了全球最顶尖的试验机专业人才,有底蕴、有资金,占据了全球80~90%的高端市场。以岛津为例,其拥有近110年的材料试验机生产历史,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同样,INSTRON、Zwick、MTS等也在全球不同行业中占据了垄断地位。相较之下,虽然中国试验机厂家的数量远超这些国际制造商的总和,但我国试验机产品的技术水平却要弱于他们,至今没有哪个国产试验机厂家能够与这些国际制造商进行正面较量。其实,国产试验机在八九十年代也曾努力过,尝试进行技术引进和合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例如,济南试验机厂引进岛津UH-50T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技术,获得了机械工业部的表彰。然而,二期AG-10TE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本地化合资生产,由于各种原因被搁浅,使得国产电子万能试验机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道路上失去了一次难得的跨越机会。再后来,国内最具规模的试验机厂家——深圳新三思被美国MTS收购,原本聚集起来的技术力量再一次被拆散,被迫出走的技术和营销人员又派生出一大批与原厂家有各种关联的“三思系”新厂家,使得国产试验机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再受打击。现阶段,国内试验机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起码落后二十年,这一状况导致国产试验机企业在高端产品研发上难以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鲲鹏的创始团队大部分成员,从事试验机行业数十载,是中国试验机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作为试验机人,他们虽供职于外国公司,但看到国内试验机行业的现状,也时常感到痛心和忧虑。数十载的打拼,已经让他们拥有了舒适的生活、高薪的工作,却因为一个想法——“把中国的材料试验机做起来,能够和国际知名厂家竞争”,让他们选择了创业,召集了一群拥有同等经历和梦想的伙伴,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踏上了“新征程”。三句话,诠释鲲鹏的理念和追求“新产品:诞生即经典,划时代的中国试验机”鲲鹏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来源于国际大公司,拥有丰富的试验机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经验,平均在试验机市场工作长达19年,想必这在全球试验机厂家中也是绝无仅有。凭借对国际知名品牌试验机产品的深层次了解,以及对中国试验机市场的认知和对试验机行业的热爱,鲲鹏团队耗时多年精心打磨,终于推出了BOYI 2025系列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再到推向市场,每一个环节都采取了业内最严苛的要求,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反复推敲,一张图纸一张图纸的反复修正,大量的打样再打样,直到满意才最后定型,就是要努力让它成为“中国划时代水准的新一代试验机产品”。经过国家相关权威计量部门的检测及相关专家的评价,BOYI 2025系列产品完全达到了鲲鹏设计之初的目标。鲲鹏的理想是“让中国用户以国产试验机的价格享受到与进口品牌相媲美的品质和服务,实现产品性价比的最优化”。“诞生即经典”,这不是随便说说。BOYI 2025系列是经过鲲鹏团队集二三十年间在试验机行业的耕耘、知识积累,以及对国内外试验机从设计制造到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深度参与,由多方面专业人士的合作才诞生出来的好产品;是对市场做了大量研究,再结合国际上通用高端仪器产品的设计理念,以及在一线获取大量客户真实需求后而研制出的创新性产品。它经得住市场的考验,经得住产品之间的较量,具备与国际大厂、大品牌同台竞技的能力和底气。自BOYl 2025系列产品推出以来,迅速得到了国内一些高端客户的认可和非常积极的评价。如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美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林科院、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深圳劲嘉聚能科技、湖南东映碳材料、广州联茂电子科技、钟化(佛山)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等,都已成为B0Yl 2025系列产品的首批用户。“新舞台:面向世界,开创高端试验机新格局”前面提到,鲲鹏BOYl 2025系列先后获得了iF设计奖和红点设计奖。这个过程中,是同一台试验机经过两次空运前往德国、两次海运返回中国,每一次海运要在海上漂泊三个月,两次就是六个月,期间还要面临“集装箱雨”等现象。而鲲鹏的产品,完全经受住了海上的高湿度、高温差以及盐雾环境的多重考验。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两大部分,一是主机,二是附件。鲲鹏BOYl 2025系列在主机部分的设计制造、工艺过程、品质检验等环节都釆取了高标准和高要求,比如生产组装环节就有近160道工艺流程,各个工位都有专门的工作台保障装配质量,结合使用高性能检测标定仪进行检验等措施,对主机进行全方面品质保证。鲲鹏对各类附件也从设计生产、选择配套等各环节严格把控,并从公司层面杜绝现在较普遍的由销售人员随意搭配行为。另外,鲲鹏产品还要经过震动试验等,来评价包装、运输等环节对产品的影响。两位创始人表示,鲲鹏并不想与众多国产试验机厂家抢市场、争占有率,鲲鹏的目标是高端试验机市场、是进口试验机市场。鲲鹏申请iF设计奖和红点设计奖,就是想从侧面证明鲲鹏的产品质量过硬且可靠;同时也向业内证明,鲲鹏是一个高标准、高要求、重承诺、敢于亮剑、敢于登台、敢于和国际最知名的试验机产品较量的中国厂家。所以,鲲鹏的“舞台”是让广大客户更好的认识鲲鹏公司、认识鲲鹏的产品,从而打破外国某些势力对中国高端仪器市场的打压和对高端客户的使用限制。鲲鹏广州总部应用中心和苏州工厂一种、两种仪器产品取得突破容易,但整个高端仪器行业的全面突破任重道远。令人欣慰的是,许多中国企业都已有此意识并付诸行动。另外,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鼓励和支持国产高端仪器发展的政策,这不仅极大增强了鲲鹏团队的信心,也让鲲鹏团队更加坚信当初选择的道路是正确且及时的。“新目标:选型零成本,使用零风险,创造新价值”鲲鹏针对“新目标”提出了三个核心要点。一是“选型零成本”。客户想要在众多产品中选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好产品,这个过程繁琐而漫长,涉及反复的调研和对比,到多个厂家去实际测试样品等,非常耗时耗力。即便如此,最终的结果也未必完全如意。鲲鹏希望能够通过产品品质和服务的多重保障,以及多项新技术的导入和应用(如AI技术),把客户的选型成本降到最低。可以说,“零成本”是鲲鹏所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二是“使用零风险”。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客户可能会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如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维护保养不足,以及临时增加新样品造成的配套问题等,都可能产生很高的追加成本,甚至影响正常的试验工作。鲲鹏希望凭借过硬的品质以及独特的技术和服务,力求将客户的使用成本也降到最低。“零风险”,也是鲲鹏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三是“创造新价值”,这是鲲鹏给客户做出的庄严承诺。选择使用鲲鹏试验机,力争做到“选型零成本、使用零风险”,其实就是鲲鹏带给客户的“价值”。鲲鹏希望通过推出高端试验机产品,能够切实助力客户的科研开发、品质管理等日常工作,使客户享受到超值的服务体验。两位创始人表示,打消客户的各种担心,在各个环节的零成本追求,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鲲鹏会通过严苛的品质要求、充分的保障措施,为客户安心使用鲲鹏的产品来保驾护航。倾听市场声音,与客户产生共鸣鲲鹏BOYI 2025系列产品已启动销售,客户或市场的初期反馈有哪些?首先,外观很漂亮。在外观设计上,鲲鹏花费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数百个设计草案里优中选优,最后定型。产品一经推出就接连获得了国际设计界最有份量的两个大奖。BOYI 2025系列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特征。色彩方面,红色代表红红火火、也代表奋进向上,是中国人特别喜欢的颜色;黑色代表稳重、结实、可靠;金属银色则代表着现代和未来。三种颜色恰到好处的融合,就形成了鲲鹏试验机的色彩特点。结构与色彩的协调性方面,三种颜色的占比以及与各部分的协调,体现出了高端大气不落俗套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的设计上集思广益,精艺求精。结构部件的加工尽量多开模,突出主机整体的曲线美。总之,力争在细节上展现出大国工匠的底蕴及精神。其次,价格比较高。因为价格与价值直接相关,价值才是鲲鹏的追求。做高品质的高端产品,替代进口并能站在世界试验机行业的最前列,能直接与国际大品牌较量和竞争是鲲鹏创立的初心。在设计制造、工艺流程及品质管控等诸方面都釆取了当前国际试验机行业最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如超前设计、精密制造、严苛品质管理等,较高成本的措施无疑会反映到产品的定价上。当然,大批量投放市场后的成本优化会是鲲鹏今后的课题之一。还有“新”。鲲鹏公司新、产品也新,甚至有些客户都没有听说过,所以难免会有各种担心的声音传出来。但随着鲲鹏产品的客户数量快速增加,认识鲲鹏并接受鲲鹏应该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鲲鹏的试验机产品,是一代老试验机人和拥有自动控制领域顶尖知识的新生代人才共同的成果,也是代表中国试验机行业的新一代产品。两位创始人表示,鲲鹏现在要做的是与客户交心,一定要取得共鸣。所以,鲲鹏给客户推荐的一定是最具性价比的产品,是能够替代进口的高品质产品,物有所值的产品。经过市场的进一步下沉,再结合批量增加后降低成本的措施,鲲鹏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将指日可待。编者后记:一家新公司,想要赢得客户和行业的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两位创始人却在采访过程中一直表现的自信且从容。我想,这份自信与从容应当是来源于鲲鹏公司的理念和追求、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具体可行的保障措施。尽管BOYI 2025系列刚刚问世,但鲲鹏已将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BOYI 2035系列、液压疲劳试验机系列等已提上日程,还计划向市场介绍未来试验机的概念机模型以及设计理念。虽然鲲鹏现在还是一家新公司,或许三、五年后就是一个拥有朝气和实力的知名品牌。让我们且行且看,静待花开。
  • 聚光科技创始人姚纳新带队赴 广西盛隆冶金 考察交流
    近日,聚光科技创始人姚纳新带队环境与科学事业部、工业应用事业部赴广西,与盛隆冶金董事长柯雪利及公司高层,就探寻助力“钢铁行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考察与充分交流。姚纳新参观了盛隆冶金展示厅,详细了解其发展历程、装备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随后,走进生产一线了解钢铁产品生产全过程,仔细考察调研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低碳等应用情况;在1780mm热轧卷板生产线,完整观看高度自动化之下,厚板坯转变为热轧卷板“无人干预”的生产过程。在装备管理中心,与盛隆冶金的生产、设备、安环等负责人进行了充分交流。装备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了盛隆冶金生产装备与环保治理情况,并表示,希望聚光科技在未来合作中,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在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环保检测与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多先进的分析检测产品与解决方案。姚纳新对盛隆冶金连续15年使用聚光科技过程气体检测、环境监测产品与解决方案表示感谢。他表示,聚光科技成立至今,积极推动国产高端分析仪器自主创新与应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解决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卡脖子”问题,公司打造的创新平台已形成国家级创新策源高地。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推进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阶段,盛隆冶金在绿色低碳、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正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全球市场。聚光科技可根据盛隆冶金各类检测分析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创新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将光谱、色谱、质谱等核心技术平台,应用到科研、生产、环保治理等场景中,包括气、液、固等过程在线检测分析、离线实验检测分析、便携检测、研究分析测试等。在核心应用领域双方可进行“深度联合定制开发”,实现底层智能感知分析检测,全面助力盛隆冶金绿色低碳、智能化、数字化方面转型升级。最后,姚纳新表示,盛隆冶金与聚光科技可通过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
  • FEI创始人获Pittcon 2014 成就奖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化学成就基金会宣布(CHF,The Chemical Heritage Foundation)将&ldquo Pittcon 2014成就奖&rdquo 授予FEI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及首席科学家Lynwood Swanson。Lynwood Swanson将出席3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Pittcon会议,并领奖。   该奖项由Pittcon与CHF联合颁出,于2002年首次颁发,主要表彰那些优秀的个人,他们的创业生涯塑造了科学仪器行业,取得了非凡成就,促进公众对于现代仪器科学的认识,突显了分析化学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Lynwood Swanson 1934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利亚,于1973年创立FEI公司。Lynwood Swanson开创了用于电子显微镜的先进电子束和离子束源和聚焦离子束仪器。在20世纪90年代,FEI成为用于半导体行业的聚焦离子束仪的主要制造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Lynwood Swanson将FEI与飞利浦电子显微镜部门合并。本世纪初,FEI成为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领先制造生产商。   Lynwood Swanson于1998年卸任FEI首席执行官之职,于2002年辞去FEI董事长之职。   此前,布鲁克、岛津、热电(现赛默飞)、Sigma-Aldrich、Bio-rad、Horiba等公司的创始人也获得过该奖项(历届获奖人名录)。(编撰:杨娟)
  • 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余国琮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忠诚的爱国民主人士,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政协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民进中央第五届、六届、七届常委,民进天津市第四届、五届、六届委员会副主委,第七届委员会主委,第八届、九届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12时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余国琮同志1922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5年起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匹兹堡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匹兹堡大学任教,1949年在美国参加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并担任第一届理事,1950年入选美国科学家名录,同年夏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返回祖国,在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化工系工作,是首批留美归来学者之一。1952年起在天津大学化工系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天津大学化工机械教研室主任,化工系、机械系副主任,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余国琮同志是我国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化工分离工程科学的开拓者,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在精馏技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领域做了系统性、开创性工作。他提出了较完整的不稳态蒸馏理论和浓缩重水的“两塔法”,解决了重水分离的关键问题,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两弹一星”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面向我国经济建设重大需求,开展大型工业精馏塔新技术研究,奠定了现代精馏技术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具有新型塔内件的高效填料塔技术”,完全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有力促进了我国石化工业跨越式发展。他致力于化工基础理论研究,提出汽液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理论的“余-库”方程,开创了计算传质学新研究领域,引领了化工分离学科领域发展。他是我国杰出教育家,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坚持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先后培养了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为我国化工领域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研工作者、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余国琮同志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热爱祖国、追求进步,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严于律己、平易近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化工泰斗和慈祥的师长,是我国化工界、高等教育界和天津大学的重大损失。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弘扬余国琮同志的高尚品德和行为风范,继续把天津大学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天大品格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遵照余国琮同志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告别仪式定于4月8日(星期五)上午9时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滨河厅举行。特此讣告。
  •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进军国产设备赛道
    2021年12月27日消息。据问芯Voice报道: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博士即将进军国产设备项目。万业企业12月26日发布公告称:万企旗下控股子公司嘉芯半导体与嘉善县西塘镇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数据显示:该项目投资总额达20亿元人民币,工厂年产能将达到2450台/套,并建成50台/套半导体翻新装备研发及制造基地,用地面积达109亩。简单介绍一下嘉芯半导体的来历。嘉芯半导体是2021年4月29日成立的一家专门面向于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公司。主要股东是上海万业企业和宁波芯恩半导体。作为嘉芯半导体的主要股东之一,宁波芯恩半导体是张汝京在2017年10月20日成立的。宁波芯恩半导体是一家半导体设备技术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与上海万业企业合作,宁波芯恩半导体主要是以提供半导体设备相关技术所有权的形式,来代替有形资产出资。也就是说:嘉芯半导体的建成实质是“上海万业企业出钱,芯恩半导体出技术”。 由芯恩半导体和上海万业企业合作建成的嘉芯半导体,将采用“1+N”产品平台模式(1个厂家,多个供应商)。通过多方位布局半导体核心设备竞争赛道,在市场前景广阔、市场地位不断提高的半导体设备领域中“取一杯羹”。涵盖业务包括刻蚀机、薄膜沉积、快速热处理退火、芯片清洗设备等。关于这次芯恩半导体与万业的合作,有媒体向张汝京提问:这次合作,是否象征着张汝京博士进军国产半导体设备赛道的第一步。张汝京回应:“对半导体设备一直都很感兴趣”。智能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业朝着智能化迈进。随之带来的便是半导体设备地位的提高,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张汝京博士进军半导体设备领域,除了提高芯恩半导体的公司营收、影响力外;也能够缓解我们在芯片设备领域中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局面。要知道,半导体行业的高利润以及其具备的战略意义极高,以美国为主导的半导体壁垒正在建成,如果不尽快补足半导体设备短板,日后我们想要在半导体领域中掌握技术主动权的难度将会更高。破局半导体设备核心技术壁垒已然刻不容缓。希望国产半导体厂商能够加快研究步伐,想尽办法破冰国外半导体设备壁垒。早日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难题。祝愿国产半导体行业愈发强大,国产半导体早日掌握半导体发展自主权。对于中国芯片教父、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博士进军国产半导体设备领域这件事情,大伙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我是柏柏说科技,资深半导体科技爱好者。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最新的半导体资讯,学习更多有用的半导体知识。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 SEMI 公开数据显示,预计 2021 年全年半导体设备出货总额可达 1030 亿美元,较 2020 年的 710 亿美元出货金额同比增长 44.7%,并且近乎半导体设备市场持续走高,2022 年总产值将达到 114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 国际表型组中心全球网络创立,沃特世任创始合作伙伴
    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市,2016年12月8日 – 近日,来自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一流研究中心齐聚卡塔尔多哈,于2016年世界健康创新峰会(WISH)上隆重宣布国际表型组中心全球网络(International Phenome Centre Network, IPCN)正式成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联盟,IPCN旨在协调和统一代谢表型分析方法,以应对当前最为紧迫的全球性医疗难题,如自闭症、癌症、糖尿病、痴呆症以及肥胖症等。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作为IPCN的创始合作伙伴之一,在色谱、质谱及其它专业技术方面为该网络提供了大力支持。  代谢表型分析是精准医疗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研究人类基因、环境、微生物组、饮食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以及其对人类所患疾病的影响,而这些研究都离不开诸如质谱等先进的分析科学技术。  作为质谱技术及分析方法的全球领导者,沃特世致力于与全球的IPCN机构开展合作,运用最前沿的分析方法和数学方法,对稳定、统一的代表全球多样化人口的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疾病分子基础,推动新型疗法开发,并促进全球公共卫生策略发展。  沃特世公司应用技术高级副总裁Rohit Khanna表示:“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具有颠覆性的巨大潜力,能有效协调和统一全球科研人员在代谢表型分析中采集和评估数据的方法。我们十分荣幸能够与世界顶尖研究机构携手进行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共同攻克最棘手的全球性医疗难题。”  IPCN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MRC-NIHR国家表型组中心(NPC)发起,并由十几家国际合作伙伴共同组成,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美国和英国均设有区域性的多机构合作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沃特世通过与各个行业、政府机构、学术中心以及医疗系统合作,为不同地域之间研究技术和研究标准的统一及合作提供支持。此外,沃特世还为多个代谢分析培训中心提供资金支持,其中就包括帝国理工学院国际表型组培训中心(Imperial International Phenome Training Centre)。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外科与肿瘤学系系主任兼NPC负责人Jeremy Nicholson表示:“为创建全球统一的分析科学研究中心,沃特世始终不遗余力地积极开展各项合作,对此我们深表感激。这些研究中心将重点探索增加患病风险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开展重大疾病的比较生物学研究,并努力解决目前未能满足的医疗保健需求。沃特世是质谱和分析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导者,拥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这对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的成功起到了莫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专注于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开发和生产先进的分析和材料科学技术。50多年来,公司开发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相关新闻: 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创立 质谱与核磁应用于疾病代谢表型研究
  • 国产仪器出海欧洲:一路见闻与策略建议——对话马普国际&Labsun(莱比信)创始人孙树荣女士
    作者:陈川、武自伟、韦东裕不出海,就出局。2024年,出海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必选项并树立了诸多成功的标杆,比如中国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出海,不仅仅是“新三样”的选择,中国科学仪器也当仁不让。从2019到2023年,中国科学仪器出口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到2023年达到42.7亿美元(约307亿人民币),(但这个出口金额还包括了不少外资在中国建厂降本后再出口的金额。所以实际国产品牌的出口金额会更低)。近两年,中国科学仪器企业出海的意愿非常强烈,欧洲市场成为新风口。2024年德国两大仪器装备展会上,中国展商的数量均达历史之最。4月份德国慕尼黑分析生化及实验室展Analytica,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地区的共1000多家企业参加,其中中国展商150+家,占比14.37%,创历史新高。6月份德国阿赫玛ACHEMA大展,参展企业数量达到2827家,据说“过道里也挤满了人”,除了1032家德国本土展商外,就以中国展商数量最多,达到443家,占比15.67%。从数据来看,今年国产仪器开拓欧洲市场的决心,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虽然相比中国外贸“新三样”,中国科学仪器出海仍处于初级阶段。国产仪器出海欧洲尽管十分热闹,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说,国产仪器品牌出海欧洲仍处于摸索阶段。那么,中国科学仪器出海欧洲的时机成熟了么?有哪些市场机会?又有哪些难点障碍?可以借助哪些资源和力量?就着“国产仪器扬帆出海”这个热点话题,仪器信息网联合自媒体《川越周期》共同访谈了马普国际和Labsun(莱比信)的创始人孙树荣女士,她旅居德国20多年,于2006年在德国创立Labsun(莱比信),早期基于生命科学、制药、医疗、材料、环境等领域,携手欧洲中小型科学仪器厂家合作开拓中国市场业务。作为亲历者,孙总这些年来亲眼见证了制造业强国德国的高光时刻,也看到了德国制造业日渐衰退的现状,切身体会了俄乌战争给德国带来的深远影响。她常年往返于中德两地,见证了中国和欧洲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她曾于2022年收购了一家德国45年发展历史的离心机公司,有成功的跨国并购整合经验。对于出海欧洲的时机、产品、难点障碍、可行路径、资源等,孙总有自己非常清晰的观点。德国制造的危机,与中国仪器的崛起Q1:您在德国已经旅居20多年,能否先谈谈您看到的德国近些年的变化?德国是科学仪器的制造和出口大国,我们也很好奇这几年那边发生了什么?马普国际&Labsun(莱比信)创始人孙树荣:德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移民政策变化带来的社会变化我是2002年去的德国,当时的德国还是非移民国家,获益于欧盟大市场和俄罗斯低价能源,德国的经济非常好。尤其是我所在的地方——德国卡尔斯鲁厄 (Karlsruhe),地处德法边境,作为西德时期巴登州(Baden-Württemberg)的首府,同时也是德国最高法院的所在地,当地的KIT大学也是德国的十大精英大学之一, 德国的知名科研机构FRAUNHOF也设有规模很大的本地机构, 是非常富裕和安全的地方。科学仪器行业耳熟能详的一些跨国仪器公司,如安捷伦、布鲁克、西门子、赛默飞等均在当地设有研发生产基地。Avantor(原VWR)欧洲最大的仓库也在我们附近, 只有十几公里车程。2015年德国调整移民政策,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其中尤以穆斯林国家的难民居多。畸形的难民政策加上过度的社会福利制度,养出了许多只想享受福利的懒人,部分辛勤上班的人拿到手的钱甚至还不如这些躺平的人多,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加剧。第二,疫情、战争、政治等外部因素冲击德国制造业在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双重刺激下,物价平均上涨至少50%以上,有的甚至翻了几倍。俄乌局势引发的德国能源危机致使制造业生产成本不断增高。德国国家银行体系对制造企业的扶持是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一环,许多中小企业依赖于银行贷款的支持,加上德国的制造业企业主秉持长期主义,德国也没有那么多的风险投资机构来支持制造企业的发展。因此受美国加息影响,自2022年起德国银行贷款的利息随之飙升,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从去年到今年,德国制造型企业的破产数量已达历史新高。产品价格日渐高昂,终端客户却变穷了,连向来“财大气粗”的瑞士客户,也开始考虑性价比。这是近两年极为显著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出口中国的业务也非常明显地受到了影响,政治因素导致的德国联邦经济与出口管制局(BAFA)审批清单越来越多,限制了部分产品的出口。例如双开门高压灭菌器就是在俄乌冲突后开始被审核,由于BAFA过长的审核周期,最后导致我们丢掉了国内这个订单。更为离谱的是,一家德国供应商的产品,我们下单已有两年多,德国厂家早已为此采购了材料,并已进入生产环节,却一直卡在BAFA的审核中。这家公司非常依赖这类产品的销售业绩,无奈的厂家甚至找了巴符州的议员协助沟通,也无济于事。德国的这些出口限制政策也正在卡死自己的高端制造业。国产仪器闯荡欧洲,如何适应“水土”?Q2:今年4月及6月在德国召开的Analytica 2024慕尼黑生化展和德国阿赫玛大展ACHEMA上,中国展商的数量都位居第二名,达到了行业历史数量之最,很多厂家也都在寻求出海道路。 这两场展会您都参加了, 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参加今年展会的感受?您觉得中国科学仪器企业出海欧洲的难点在哪?马普国际&Labsun(莱比信)创始人孙树荣: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在焦虑与迷茫中,进击的中国科学仪器企业。首先,是进击的中国科学仪器企业。今年德国的慕尼黑展会,对比2022年的那届而言, 中国展商的存在感极为强烈,从特展展台到角落里的组合展台,随处可见中国品牌的身影。大的企业比如海尔生物、中科美菱、大龙、莱伯泰科、天美等都是特展展台,产品线丰富多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即便在角落里,也扎堆着很多中国企业。创业的18年里,我频繁往返于中德两国之间,接触了大量的国产科学仪器企业。尤其是最近这五年, 中国的科学仪器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发展的越来越迅速,投资机构也做了很多投资,支持本土企业的研发和投产,进口品牌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挤压。中国的科学仪器从过去单纯的模仿,发展到现在拥有自主创新;从过去的低端产品为主,到现在正逐渐迈入到中高端市场。其次,焦虑与迷茫的中国科学仪器企业。我们在展会期间访谈了一些中国参展企业,发现大家虽然在国外参展了,但是对于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认知还相对不足,品牌在海外没有知名度,后市场服务更是普遍缺乏。在与众多中国展商的沟通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焦虑和迷茫。许多展商是都是首次参展,或者因为疫情的影响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参与国际展会。他们对于如何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如何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中国展商普遍面临着国际市场的认知挑战。由于长期以来欧美品牌在科学仪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这就需要中国展商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建立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国际知名度。这不仅包括高质量的产品本身,还需要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品牌传播手段。中国展商在国际展会上的参与经验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国际展会参与经验不足,对于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如何与国际买家进行沟通和谈判,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准备和经验。这就需要中国展商加强自身的国际化培训,提升员工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中国展商在售后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需求尤为迫切。在国际市场上,优质的后市场服务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中国展商在这方面面临存在服务网络不健全、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同时,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因此,中国展商需要寻找专业的服务提供商,来提供这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最后,中国展商在海外市场的运营模式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选择派遣国内员工,还是与本地代理商合作,这需要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和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来决定。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中国展商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Q3:您分享了国产仪器出海欧洲的难点和可能遇到的挑战。请再从产品的维度分析,您认为满足什么样条件的产品,能够有更多出海欧洲市场的机会呢?马普国际&Labsun(莱比信)创始人孙树荣: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和市场的极度内卷下,确实卷出一些不错的企业。欧洲是一个高端市场,客户比较挑剔。我们认为满足以下条件的,是有机会在欧洲市场打出一片天的:(1)企业出海意愿强,老板能亲自抓出海业务的, (2)产品在细分领域有头部的国产市场占有率(3)公司发展至少5年以上,(或者新公司,但创始人自身在行业内积累多年)(4)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5)产权清晰, 没有专利纠纷。国产品牌出海的一种模式探索Q4:感谢您分享了国产仪器出海的难点与建议。对于德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产品牌出海欧洲,您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年您是如何思考出海业务的?在出海浪潮翻涌的当下,又是如何行动的?马普国际&Labsun(莱比信)创始人孙树荣:我们自己对出海的理解也是不断演进的,分为全球化1.0模式和全球化2.0模式。首先是全球化1.0模式,即产品出海的模式。从企业发展思考的角度来讲,大概十年前我就开始在思考我们业务模式转型的问题。前几年也曾尝试过做中国产品的出海,但是用中国品牌出海欧洲市场的效果比较差。欧洲遍地百年企业,中国十年八年历史的公司都算新公司. 并且,那个时候的欧洲客户也不缺钱,市场坚如磐石,很难攻克。几年前中国的产品很多还是模仿为主,对于专利不够重视,如果我们和有专利纠纷的产品合作出海到欧洲,最后很可能惹祸上身。我也亲自在展会上见到一些纠纷,中国的展商大摇大摆的展出了自己有专利侵权的产品,正主当场找上门控诉他们,还发出了警告信,中国展商的展台也可能被封,后续还会有法律风险。总之那个时候,我觉得中国产品出海并不是合适的时候。其次,才是全球化2.0模式。随着对我们企业长久发展思考的不断深入, 加上和中国及德国等不同行业朋友的交流学习, 我从5年前起慢慢意识到可以通过收并购的方式,在德国一些中小型家族企业中淘金。最好是那些品牌历史较为悠久,拥有自己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2022 年,我极为幸运地有机缘收购了德国一家拥有 45 年发展历史的专业实验室离心机企业 Herolab。公司的原主人老爷子年近八十,又无后代接班,于是便将公司卖给了我。收购前,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以欧洲市场的高端客户需求为导向,专注于高端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以此避开通用产品线上与其他行业巨头的激烈竞争。过去这个策略倒也能让公司维持生存,但是我接手后,我期望公司能够切入更大规模的通用市场中,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欧洲高端市场的需求,而是着眼于提升全球市场占有率。但如果在德国进行生产,基本上没有降本的可能。所以,我必须到中国寻找降本方案。从前年底到去年上半年,我带领中国团队深度调研了多家科学仪器企业,尤其是以实验室离心机为主的研发生产企业,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内科学仪器企业自身的优势,例如在智能化软件操控体验、更大的触摸屏、更漂亮的工业设计等优势。倘若这些放在德国制造,研发生产成本只会更高,研发周期也会更长。在这些方面,中国的行业发展现状是超过德国的。尤其是针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品类的研发生产配套的供应链,特别在钣金、电路板、机械加工等供应链的高性价以及快速的支持和反馈,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可以充分借力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以及过剩的产能资源。由此,我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战略发展路径,就是可以利用我们在中国多年积累的供应链资源,让德国产品来中国降本;再以我们收购的德国品牌进行全球销售,避开贸易战的影响。同时,在我们已经走通的模式里,还可以把资源共享给国内和欧洲的合作伙伴,例如帮助国内企业出海,帮助欧洲企业来到中国,最终从全球化1.0策略过渡到全球化2.0策略。Q5:海外收购后,来中国降本,然后重新出海,这种模式确实兼顾了两国的优势。我们也见到一些国内科学仪器企业在海外收购了不错的标的,但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整合的很少,您觉得这是为什么?是他们想不到,还是说这件事很难?难在哪?马普国际&Labsun(莱比信)创始人孙树荣:这种收购整合模式,除了业内知名跨国企业外, 我们的确是科学仪器行业中为数不多的案例。有部分企业做过转产到中国的模式。有的收购后就把海外整个产品线都转移回来,海外就保持一个壳,维持轻资产运营,这样他们的海外管理难度就小很多;或者像我们一样,做了部分产品或者部分零部件转产到中国。比如我们收购了德国离心机公司后,考虑把零部件的供应链重塑,把中国能做且做的又好又便宜的放在中国,中国做不了的部分比如电机和轴承(也是离心机的最核心技术),就还是放在德国生产,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这种模式下,两国都要保留研发生产团队,管理上就更有难度。这种整合模式难在哪,我通过这两年的摸索,已经深有体会了,总结起来,有3大难题:收购整合难题、供应链整合难题、跨国技术沟通难题。(1)收购整合风险。我们收购的核心资产其实是公司的团队,要在收购后维持团队的稳定和持续研发,是非常考验整合能力的。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实现了团队稳定和员工数量翻倍。对于这家公司的整合,我基本上是全身心的投入。现在德国招工很难,更何况是高级人才。这家德国公司的新CEO是我事先物色好的,然后才启动的收购流程,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否则肯定是要交更多的学费的。(2)供应链整合难题实验室离心机这个行业,不是普通的制造业,而是精密制造业,对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一个产业。我之前的经验只是市场和销售端的, 忽然切入研发和生产的统筹管理,其实是有点无从下手的,更何况还要做非常难的供应链跨境重塑。可以说困难重重。好在我们德国和中国的团队很靠谱, 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尤其是今年开始,进展越来越顺利。总结起来, 我认为不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企业本身,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在哪。做不了的事,就找合适的人来做,必须要懂技术、懂生产、懂供应链。我们也尝试过自己培养一批供应商,但是过程太漫长。我们做了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把能自己做的留下来;自己做不了的,就找国内的合作伙伴来做。(3)跨国团队沟通难题中德两个技术团队的冲突,其实代表了背后不同市场的两种文化冲突。大家各自站在各国客户的角度,各执一词,一度让进度停滞。当然,解决之道就是加强两国人员互访, 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才能更加高效地推进中德跨国项目的落实。值得提出的是,找到有跨国运营管理背景的“一号位”来管理各国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比如国内团队建议升级触摸屏,但是德国客户对于智能化的东西没那么多比较,可能大多不认为触摸屏反应慢是个大问题,所以德国技术团队认为这个修改无关痛痒。但是国内离心机同行们早就把用户体验拉升的很高,整个产品设计就是以客户体验为导向,这点德国团队理解不了。德国是以安全稳定作为产品设计首要导向,技术团队对于安全性要求很高,有很强的规则性。例如国内团队提出更换开关位置以提升客户体验的需求,德国团队首先想到的是电气安全性的问题,是否会触电,是否需要重新检测等,这一点,国内团队又理解不了。在经历上述难题考验后,我们交过学费,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果国内同行考虑以收购海外公司的模式实现出海,要慎重考虑上述风险。共建国产仪器出海欧洲生态圈Q6:您刚才提到,可以将资源共享给国内和欧洲的合作伙伴,帮助国内企业出海。请您展开介绍,将如何帮助国内企业拓展出海欧洲的业务?马普国际&Labsun(莱比信)创始人孙树荣:除了我们自有品牌的产品要出海欧洲以外,我们还打算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一起出海。前面提到,科学仪器出海非常依赖后市场服务,也就意味着出海企业要在当地有自己的本地服务团队。但在欧洲建立自己的本土团队是非常昂贵的,我们本来就在做出海的事,很多流程都熟悉,所以也希望共享这部分的资源,大体上来说,我们可以共享市场推广、供应链管理、后市场服务等多方面的资源,并支持选择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我们在德国有2000多平米的场地,可以提供共享的培训演示&售后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在市场推广方面,我们提供SHOWROOM、参加欧洲本土专业展会、参加学术研讨会、欧洲本地期刊学术推广平台、线上渠道和社媒营销等服务。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我们提供物流和仓储服务,包括国际运输、进出口报关、欧洲境内快递、专用仓库、免税仓库等。后市场服务方面,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安装调试、维修维护、耗材管理、检测服务、培训服务等,这也是我们最想打造的环节。欧洲客户非常看中后市场服务,他们对于后市场的认知也很成熟,后市场服务的份额一般可以占到仪器市场份额的15%到20%, 这是值得深耕的业务环节。合作方式既可以选择 OEM、代理等全托服务模式;也可以在部分环节展开合作,诸如跨境服务、进口报关、仓储物流、代收货款等这类基础环节。总而言之,就是把我们自己本来就在做的事情,更好的与国内客户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中国科学仪器出海欧洲的生态圈,为行业发展建立良好的欧洲市场口碑。Q7:您提到了OEM,我们在前期调研时发现,实际上国内早有一些企业通过给国际大品牌贴牌的方式实现了出海。那么,与大品牌的 OEM 合作相比,你们的 OEM 合作有哪些不同之处呢?马普国际&Labsun(莱比信)创始人孙树荣:如果有这样的订单,中小厂家大概会首选和与大品牌合作。然而,这个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品牌的态度往往显得居高临下,OEM 的产品通常是大品牌的低端线。大品牌会把供应商的价格压得很低,因为这是他们的非主营产品线,所以相应的售前售后资源投入极少甚至压根没有。尤其对于需要售前技术支持的产品来说,销售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当出现售后问题时,一般会直接报废或替换,这种服务模式也不适合高货值的高端产品。而我们不是找低端产品合作,而是希望与国内中高端产品合作,共通开拓欧洲市场。当然并不是一定要贴牌给我们,这是一个双选的过程,如果客户也觉得用我们的德国或者美国品牌更好出海,我们就可以OEM的方式合作。Q8:能否再详细说说您寻找国内合作伙伴的标准,如果有想开拓欧洲市场、且符合要求的厂家如何联系到你们?马普国际&Labsun(莱比信)创始人孙树荣:在细分领域有头部的国产市场占有率的、公司发展5年以上、出海意愿强、产品质量稳定且无专利纠纷的,与我们自有品牌的下游客户群体一致的(药企、科研、医院)。欢迎OEM/ODM合作的方向是:1、生物药&化药的分析测试类仪器2、样品前处理仪器3、细胞培养及分析测试仪器4、生物工艺解决方案相关产品。5、食品饮料,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仪器6、涉及以上行业的试剂和耗材等联系方式可参考马普国际网站https://www.map-ka.com感谢孙总的时间,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也非常期待马普国际业务,期待未来能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中国科学仪器出海欧洲的生态圈, 为行业发展建立良好的欧洲市场口碑。写在最后这两年仪器行业特别卷,不少人以为出海是为了突破内卷,在海外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其实意义还不止于此。2024年的两会,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应该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旧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能完全靠资源投入、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来发展,因为这些是不可持续的,最重要就是要靠科技的投入。美国靠科技和金融立国,日韩、欧洲靠工业制造业立国。我们当然不可能依靠房地产,发展“新质生产力”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原因很简单,房地产只能收割自己人,制造业才能收割老外。邻国的例子:九十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虽然GDP30多年不涨,但经济总量也没掉队,长期保持在世界二三的位置。原因就是日本在海外又造了一个日本。根据日本经产省的数据,截至2021年跨国经营的日本企业海外子公司营收占比达82%,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56%。但是出海并不容易,难在宏观意义的“科技瓶颈”。那么科技突破的瓶颈,是因为一项项技术很难吗?以我们历次举国之力突破技术封锁的案例来看,科技突破的瓶颈并非技术太难。现在来看,瓶颈在于攻克这些技术的动力够不够大,这项技术所带来的市场规模够不够大。中国科学仪器当前的出口占比太低,国内市场又不够大,因为科学仪器行业不是一个根据人口数量计算的市场,不是我们人多就能市场大。现阶段依旧是欧美市场更大。如果我们不出海,不去扩大市场规模,就无法反哺研发投入,更没动力去攻克一项项技术,也就无法突破“卡脖子”现状。所以出海,并不仅是为了摆脱内卷,更是为了“科技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找到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房地产下行之后的新的经济增长基础。目前中国科学仪器出口金额并不高,暂时没有像外贸“新三样”那样引起部分国家的注意。这段窗口期,中国科学仪器可以快速利用海外的市场规模,磨练自己的科技突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出路,既在海外的广阔天地,亦在充满希望的远方。
  • Ion Torrent创始人再次创业 已获1亿美元融资
    2013年6月,Life Tech新一代基因测序业务Ion Torren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nathan Rothberg博士离职,自此去向成谜。   但考虑到Jonathan Rothberg博士丰富的创业经历,当时有分析师推测,他的回归或将带来惊喜&hellip &hellip   近日,外媒的一篇报道透露了Jonathan Rothberg博士的最新动向。   原来,Jonathan Rothberg博士在康涅狄格州设立了一个健康新创公司孵化器,而由该孵化器催生的公司Butterfly Network刚刚宣布获得 1 亿美金投资。   据了解,Butterfly Network公司专门用来打造全世界最小的超声波成像设备,其主要构想就是利用手机等小设备去实现超声波成像。   作为这家初创企业的CEO,Jonathan Rothberg博士的首要目标是&ldquo 打造出足够便宜的成像系统,全世界最贫困的角落也能用得起。&rdquo 编译:刘玉兰
  • 奥谱天成创始人刘鸿飞博士获聘厦门大学创新创业导师
    为深化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助推学院“双一 流”建设,厦门大学聘请奥谱天成创始人刘鸿飞博士等人担任学院创新创业导师。04月5日下午,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在翔安校区学武楼B101会议室,举行受聘仪式。厦门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受聘仪式上,刘鸿飞博士受聘为创新创业导师。学院党委书记吴国瑛、院长陈忠、学院副院长蔡励元等各系领导负责人、学院师生代表约120人参加受邀颁发仪式。 受聘仪式现场,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忠院长亲自为刘鸿飞博士及其他导师颁发聘书,同时也对导师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引领等方面,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与期待。 创新创业导师受聘仪式 奥谱天成创始人-刘鸿飞1998年刘鸿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2002年-2007年期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读博,师从中国科学院陈桂林院士(风云2号气象卫星副总设计师)从事航天遥感研究。2008年-2011年博士后,于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师从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闽江学者陈忠教授,从事精密科学仪器的研制工作;后来在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的邀请下,于集美区创新大厦,创办了奥谱天成。公司目前主要从事拉曼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全自动测油仪、光电传感器模块等光谱分析仪器的研制、生产、销售工作。企业介绍:奥谱天成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紧密合作,实现多个系列的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安防、食品安全、药品检测、LED分光、水质检测等多种行业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拉曼光谱仪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市“双百人才计划”A类重点引进项目(最 高等级);★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诸多殊荣。联系我们:网址:www.optosky.com电话:4008-508-928邮箱:sales@optosky.com
  • HORIBA公司创始人堀场雅夫先生去世
    据报道,HORIBA公司的创始人和最高顾问堀场雅夫(Dr.Masao Horiba)先生于2015年7月14日在睡梦中去世。  堀场雅夫,1924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945年就读京都大学期间创立“堀场无线研究所”,开发出日本首台玻璃电极pH测试仪,1953年正式成立堀场研究所。2006年,堀场雅夫荣获匹兹堡奖(PITTCON Heritage Award),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非美国人。  据《中国对外贸易》2009年的一篇采访稿件介绍,1945年,堀场雅夫还刚刚是京都大学物理系三届生,当时所有的实验装置都已被美军破坏,导师也走了,希望几近破灭。为了完成学业,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挂上“堀场无线研究所”的牌子,踏上了学生创业的路程,这也就是堀场制作所诞生时的情景。堀场雅夫的初衷是,大学里不能做实验,那就在自己的研究所里做,他硬是靠这种办法完成了毕业论文并取得了学士学位。1953年,他将研究所法人化,正式成立了股份制的堀场制作所。
  • 【喜讯】▏我司创始人刘鸿飞博士获评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
    祝贺我司创始人刘鸿飞博士入选2019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该计划旨在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发展,入选者将优先推荐纳入国家重点培养和支持范围。中科院城环所所长朱永官、艾德生物董事长郑立谋、雅迅网络创始人黄朝阳等优秀企业家都曾入选该计划。刘鸿飞博士入选了2019年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充分体现了奥谱天成的科技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特向刘鸿飞博士表示祝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厦门大学博士后出站。2015年,放弃美国公司的百万高薪职位,毅然回到厦门创业,把本来应该用于买房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企业,破釜沉舟,进行创业,获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荣誉。奥谱天成公司简介: 奥谱天成,从成立之初,一直聚焦高性能光谱分析仪器的研制,坚持立志于提供高性价比的光谱解决方案,公司长期高度重点研发投入,公司现有员工70余人,一半以上员工为研发人员,公司研制的拉曼光谱仪、光纤光谱仪、地物光谱仪等产品,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领先品牌,性能、质量均媲美世界领先水平,进而出口到海外市场,与世界领先品牌展开正面竞争,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到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公司还参加制定了多个国家或行业标准,申请了发明专利20余件(已受理),实用新型30多件,软件著作权32件,外观专利和图像著作权5件。 奥谱天成公司还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得到了行业各界的广泛认可,包括: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企业奖”;世界新材料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中国创业大赛厦门赛区二等奖;中央电视台“创业英雄”称号;公司研制的手持式拉曼获中国仪器仪表协会颁发的“自主创新金奖”和中国国际光电协会颁发的“技术创新奖”;1064nm近红外手持式拉曼光谱仪,为国内首创,入围“2019科学仪器优秀新品”等。
  • 做“有态度、不模仿”的科学仪器“逐梦人”——访北京兰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放均
    从最初的技术研发人员、产品部长,到分析仪器头部企业市场总监、上市公司实验室事业部总经理,再到自主创业,带领初创团队一步步成长为国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瞪羚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在科学仪器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至今仍然坚持在科学仪器创新之路上砥砺前行;在他的履历中,有很多亮眼的关键词:“国内首创”、“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北京兰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放均,一个从“理工男”起步,经历了多角色转变,最终成功转型的科学仪器“逐梦人”。日前,仪器信息网特别邀请北京兰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放均,讲述其科学仪器从业20多年的故事,同时分享并探讨国产科学仪器的“破局”之路。北京兰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马放均马放均于1999年毕业后留京,入职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局(现京仪集团),从事光学仪器研制设计工作;2001年4月入职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从研发部技术工程师逐步成长为产品部部长,负责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科研项目;2010年12月入职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实验室科学仪器事业部,担任总裁助理兼实验室事业部总经理;2017年2月创立北京兰友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通过全自动设备构建智能实验室,聚焦土壤环境监测领域,解放人力,提升效能。从“理工男”到“创始人”,他用努力诠释每一个角色自1999年毕业到2017年创立北京兰友科技有限公司并掌舵至今,这20多年间,马放均历经多个角色的转换和进阶,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把握每一个成长机会,在所从事的科学仪器领域中砥砺深耕,扎实迈出前进的每一步。曾经供职过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角色都给予了他成长的力量。北京市光学仪器厂作为老牌分析仪器制造厂商,拥有非常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培养了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普析通用工作的10年,他切身体会到了中国仪器的快速发展,期间他主导或参与了多款仪器的研发设计,打造出多款“金牛产品”,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加入聚光科技后,他成为聚光科技实验室事业部的创建者、开拓者,制战略、搭体系、建流程、筹业务、定绩效、招人员,完成了业务团队从0到1的组建过程,个人角色也成功转换到市场营销端。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精准的市场敏感度,真诚务实的营销服务理念,都源于他这20多年来在每一个平台上积累的宝贵财富。在过往的经历中,马放均取得了许多让他自豪的成绩。他说:“中国首款横向加热原子吸收的核心部件原子化器改进设计工作,这款产品在市场上畅销了20年,现在仍然是在售的金牛型产品,市场份额遥遥领先!除此之外,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中,我设计的便携式光谱仪先后获得首届设计红星奖、2005年BCEIA金奖;我个人也因这个产品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平谷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平谷十大杰出青年等多个重量级荣誉称号;我推动的科技部《十三五重大科技攻关专项ICP-MS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历时7-8年,该产品目前已成长为国内市场占有率头部地位的国产ICP-MS……”对于这些成果,马放均说,他不仅感谢曾经供职的单位给予他的发展机会,更感谢众多领路人一路栽培。他曾师从著名光学专家骆东淼教授,向原子光谱专家侯春芳、何华昆学习,曾亲自去澳洲拜会Gery先生;向农业仪器专家蒋世强等知名专家虚心请教,受到了仪器泰斗朱良漪先生亲自指导等,令其获益匪浅。 马放均与老师们的合影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但对马放均而言,他不仅把握住了每一次选择的机会,更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做产品经理时他基本跑遍了全国绝大部分的省(市、区)环保厅及环境检测机构,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做市场营销和管理工作时,他阅读了上百本关于市场、营销业务定位、团队建设以及企业管理类的书籍;从事企业并购工作时,他一年考察了200多家并购对象……这些脚印积累的过程,都是他自身成长的见证。在选择中寻找方向,在挑战中历练自我,对这20多年的奋力打拼,马放均感慨万千。学机械出身的他,自学几何光学、环境工程……在非专业领域成功实现从外行到内行、专家的转变。多学科的交叉以及多角色的转变,练就了他技术研发、管理和决策思维,这其中,他认为最难的是从研发到业务的转变。“这是两种思维模式:一个是对物,一个是对人;前者更需要客观,后者则更需要主观。这其中,作为管理者最难的就是想象力的构建,构建之后要把理想普及给团队的每一个人,再去执行。”决定自主创业,他要做中国人原始创新的好产品!心怀梦想,归零再出发。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高速奔跑途中,马放均时常保持着慢下来,不断询问、审视自己的内心的习惯:“是按照已经规划清楚的道路走下去,还是把履历归零,重新开始,再次超越自己?” 他开玩笑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把自己逼上绝路。”最终,他选择自主创业,去做与众不同的,由中国人自己定义、筹划、组织技术要素并实现商业化的,以及在这个行业里能长期留下来的产品!源创新——定义并创建仪器新品类。当然,梦想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马放均作为梦想挑战者,创业之初经过了多方调研。通过大量实地探访和文献查阅,他了解到实验室70%的时间、60%的成本以及80%以上的误差都源于样品前处理,其中,固体样品的前处理最繁琐,而土壤又是国家监测需求最大的固体样品品类之一,马放均实地走访多个环境监测单位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后发现,土壤样品制备这个环节居然还在用手工方法,制样室尘土飞扬,噪声嘈杂,制样标准难执行,交叉污染隐患大,没有专门为土壤样品设计的全自动制样设备,制样人员每天做重复性的劳动苦不堪言等等,这些都是现行的手工制样方法存在的问题。能否通过自动化的方法替代人工,提高制样的效率和质量,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是一个难题,但更是机会!因此他锁定目标,决定选择土壤自动化制备领域进行深耕。经过3年多的研发和应用实践,兰友科技全自动土壤样品制备系统于2019年正式商业化发布,引起业界极大的关注,在中国科学仪器领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品类。据马放均介绍:“这套全自动制样系统,不仅模拟人手实现了土壤样品制备全流程中的十多个步骤的自动化集成,更是建立了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体系,解决了传统人工制样方法只能靠摄像头记录的质控问题;与传统设备相比,10天做的事,现在可以两个多小时做完;10个人干的事,现在一个人可以干完;原来80%以上的误差,现在降低了11%;原来只能靠人手工记录数据,摄像头辅助质控,现在可以一键导出全部原始数据,实现全流程可追溯。”据悉,该系统已商业化应用装备到全国20多个省市的环境监测、地矿、土肥等机构,成功入选“北京市/浙江省首台(套)认定装备名单”;此外,兰友科技还负责牵头,联合多家应用单位共同起草制定了《全自动土壤样品制备设备技术规范及评价方法》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个全自动土壤制样相关的标准。马放均表示,“兰友科技的使命就是解放实验室工作者,让客户工作得更有尊严,更有创造力。该系统可以保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使用设备时,制得的样品都是一模一样的,初步实现了标准化,可谓是全自动土壤制样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坚持差异化战略,聚焦客户“痛点”,做出感动人心的产品。在全自动土壤样品制备方面,兰友科技已陆续推出多款特色功能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比如针对土壤三普的粗磨需求,兰友科技的FASP-CG型自动粗磨专用制备仪能在10分钟内完成一个3公斤土壤干样的自动粗磨、筛分、称重、装样和清洁,制备出来的样品形似板蓝根颗粒,制样效率比人工提高数倍,且不会研磨过细,保留了10目样品应有的颗粒度,确保阳离子交换、速效养分等指标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针对第三方检测用户,兰友科技推出占地面积更小巧,价格更有竞争优势的FASP-01型全自动制样系统,可有效提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制样能力,帮助企业规避因制样违规被检查或者惩罚的风险,并且帮助企业提升竞争优势,以更具技术含量的制样能力,避免检测服务的低价恶性竞争。此外,兰友科技还推出原创性倾斜式蜂窝结构智能化土壤样品保存库,为用户单位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空间利用率更高,每个样品独立存储,展示性更佳,可配置机械臂对样品瓶进行自动存取,通过样品瓶的芯片,实现基于智能物联技术的智能化快速存取管理系统……兰友科技的每一款产品都是在对用户的实际痛点和需求进行准确感知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改进工作中来,所以每款产品都极具特色,承载着用户的殷切期望,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我认为需要用极致的思维模式去解决一个个技术问题和应用问题,形成行业极致的力量。”有态度、不模仿,专注于做差异化创新,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兰友科技自创始以来一直坚持这样的初心,不急不躁地打磨产品。马放均表示,兰友科技下一步还将打造千万级的土壤制样流水线,预估一天完成样品制备量1000个以上,不断向底泥沉积物,中药、粮食、饲料、水泥制备领域拓展,同时发展制备检测一体化产品。坚持走“专精特新”路线,国产仪器才能“出奇制胜”这几年内外部大环境的风云变化,使得国产仪器迎来了春天,但是面对“低价恶性竞争”、“模仿抄袭”等等对国产科学仪器固有的偏见,唯有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线,才能突出重围。马放均带领的兰友科技研发和市场营销团队,从立项调研选择研发方向和技术路线开始,就始终坚持着这一原则,他对兰友科技的“专精特新”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专业化:作为复杂样品分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步对分析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样品的不同特点开发出专用的前处理设备,这个需求极其迫切。拿土壤样品制备来说,土壤样品在制备过程中要求‘逐级研磨,不可一次性研磨过细’,‘与土壤样品直接接触的部件不得含有待测金属元素’、‘研磨和干燥温度不超过35±5℃’等等,从材质的选择、粒径的控制到研磨的温度,都是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通用型研磨仪/球磨机无法满足的;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土壤样品这些特殊需求来专业定制自动化设备,这是用户提出的明确需求,是我们研发的明确方向,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专业化的设备。经过多年的努力,兰友科技的专业经得起市场的验证。”“精细化:说到土壤样品制备,很多客户一开始比较直观地认为就是个‘磨土’的设备,但我们在仔细研读了所有与土壤样品制备相关的规范要求和专业书籍后,发现看似简单的磨土,实际上大有玄机。比如为什么样品粗磨不能用木槌使劲敲打,只能慢慢撵压?为什么土壤样品不能一次性用球磨机磨细?为什么土壤样品干燥和研磨要有严格的温度控制?这些细节问题必须要搞清楚之后,才能想办法在设备上逐一实现,这就是精细化研发。有时候用户可能都没有关注这些细节,但是作为仪器制造商,有义务帮助用户更好地符合规范要求,规避违规操作的风险。”“特色化:对于科学仪器制造企业来说,宇宙的尽头是服务,兰友科技在特色化服务这部分下足了功夫,‘客户第一’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兰友人也一直是这么践行的。FASP设备体积大,质量大,为了确保设备运输安全,避免因转运给设备带来伤害,我们售后运输全部采用专车转运,从杭州到新疆乌鲁木齐,仅用了48小时; 我们设计了一套易拆卸可回收的环保包装箱,两名安装人员在30分钟内就能完成主机和辅机的快速包装,到达目的地后,仅使用扳手即可快速完成拆卸,拆卸下来的木板和配件运送回公司,用于下一个发货项目。客户既无需等待外包公司人员上门拆卸安装,也无处理包装木板垃圾的烦恼,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木板材料浪费。此外,在噪声、除尘等细节方面,我们也均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全面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这些都是特色化服务最好的体现。”“新颖化:‘创新’是兰友科技的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词。全自动土壤样品制备系统就属于正向开发型新产品,在科学仪器目录里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品类,属于颠覆性创新,在此之前国内外从未出现过同类设备。其入围‘022年北京市专精特新产品’、荣获BCEIA金奖及检验检测学会的专家鉴定证书、通过北京市/浙江省首台套装备认定等等都是兰友科技创新的最好证明。”创业至今,发布全国首个自动制样标准、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获得了BCEIA金奖、工信部中国优秀产品设计奖、“朱良漪创新成果奖”等社会荣誉。检测自动化、智能化是趋势,更是未来随着应用需求的提升,样品前处理的技术和市场发展也愈发引起大家的关注。马放均预计在未来的3~5年里,样品的制备前处理会被高度重视,至少会有10-20亿的市场规模。特别是当前,随着土壤三普工作的全面开展,土壤样品前处理的市场需求非常明显且强劲。不过,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大多检测实验室土壤样品制备仍以手工为主,样品制备的自动化还需要更多时间去培育并证明其市场价值。不仅是样品制备,一直以来,科学仪器自动化、智能化也是当前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一定要通过数据让仪器变聪明,通过数据驯化我们涉及到的全自动化仪器或者人工智能化仪器,让它们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这就是智能化的过程,也是未来的创新。”不过,马放均认为我国科学仪器的自动化还处于萌芽状态,现阶段需要注重于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实现标准化后再去做信息化、智能化,这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去实现。基于马放均在国产科学仪器行业多年的经历,采访过程中,我们也探讨了国产仪器当前的机遇与挑战。马放均说:“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阶段,国产仪器现在进入了从模仿到创新的时期。我认为国产仪器现在最大的机遇是正向创新,需要更多的企业家重视正向创新工作者,并为其提供支撑,解决他们的困难。”随后,马放均还以兰友科技的“全自动土壤样品制备系统”为例谈了国产仪器在创新方向选择方面的心得,他说:“国产仪器在创新方向选择上首先要着眼于客户真正的痛点,才能摆脱桎梏、出奇制胜;其次要坚持做正向创新,不做重复性的东西。要用变革性的技术,革命性的产品来革新整个行业的作业状态。”采访最后,马放均呼吁:“我希望国产仪器能杜绝大量的模仿、抄袭以及过度的商业化,特别是过度商业化可能会使仪器创业者失去工匠精神,偏离于分析工作者本身的实用价值,也会伤害到科学仪器行业的本身。”后记:在采访过程中,马放均还给我们分享了他职业生涯中发生的一些“有趣又难忘”、“充满累与笑”的奋斗故事,虽然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但仍非常值得当今职场人士学习和借鉴。详情请见:采访番外篇:马放均职业生涯中难忘的“那些事儿”
  • 埃瑞微半导体7个月连融3轮,创始人段洪伟来自KLA上海研发中心
    近日,半导体Overlay套刻装备提供商无锡埃瑞微半导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埃瑞微半导体”)完成Pre-A轮融资,卓源亚洲、金雨茂物联合投资。据悉,这是继2024年1月源码资本、险峰长青、卓源亚洲、锡创投、中小企业发展基金;2024年3月金雨茂物、源码资本、卓源亚洲的种子+轮之后,7个月内的第三轮融资。埃瑞微半导体创始团队来自于美国KLA上海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等顶尖产品及研发机构,系亚洲为数不多的成建制套刻设备团队,并曾承担国家多项重大专项课题的研发。埃瑞微半导体创始人及CEO段洪伟来自于美国KLA上海研发中心,CTO盖洪峰博士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研究员,为国内核心团队拥有超过20年以上的研发、量产经验。埃瑞微半导体团队研制的量产设备可满足大陆未来15年几乎所有晶圆厂的支撑需求,特别对于16nm以下的先进制程的套刻需求,团队曾在台积电、三星等国际龙头晶圆厂量产。埃瑞微半导体成立于2023年,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618.75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段洪伟,公司实控人为段洪伟,最终受益股份65.8423%。
  • 相互赋能,拥抱临床质谱产业浪潮|岛津与3家企业临床战略合作商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3月18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 与浙江汉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爱湾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德米特仪器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临床领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成功举办。签约活动现场浙江汉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许志良、深圳爱湾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杨江涛、湖南德米特仪器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等多位医学领域专家、企业家,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丸山秀三、董事兼分析计测事业部事业部长吴彤彬、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分析计测事业部分析中心部长黄涛宏、中国创新中心中心长李晓东等高层出席本次活动。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分析计测事业部事业部长 吴彤彬 致辞吴彤彬事业部长在致辞中表示,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岛津中国在大疫三年后的第一个春天与中国三家深耕精准医疗的创新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中国在向富强中国的奋斗道路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让健康市场越来越活跃,临床检验和研究伴随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推进和源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真实检验需求还会蓬勃发展。这其中和我们高度相关的精准医学分析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创新手段,因此临床分析仪器的应用场景会更加的清晰。作为临床行业全生态链中重要的设备厂家,岛津携手伙伴深耕临床精准医学分析,是我们助力健康中国的推进,践行企业的发展理念,让我们一起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和奋斗。今天的签约活动更是新长征路上的起点,今后岛津将继续整合自身资源,以稳健的支持和共赢的心态相互赋能,与合作伙伴共同面对机遇和挑战,树立检验分析仪器在精准医学行业的突破和创新。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祝愿新事业顺利启航。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高级经理 靳松 主持签约活动浙江汉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公司以质谱技术研发为核心,业务方向涵盖组学科研、优秀成果转化和精准医疗应用的各个层级,包括科研项目的立项与实施、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国民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与生产、医疗机构质谱平台共建与技术支持、医学样本的委托检验与报告解读等多个业务方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许国旺 致辞许国旺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参加签约仪式,汉库医疗的创始人许志良博士是我课题组的博士后,其在质谱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大家都知道从科研成果到产业落地,非常需要创造力,所以许博士组织了一帮骨干成立了汉库公司,希望能够进一步将我们的科研成果发扬光大。岛津作为国际顶尖的仪器公司,所以两家企业的合作我希望都能够如虎添翼,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产业,为国家的大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支撑。浙江汉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许志良 致辞许志良董事长表示,汉库医疗非常荣幸能够以大化所的顶级技术为基础,以“科研+产品+服务”为模式,建立代谢组学、暴露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组学科研平台,结合国内临床需求点,开发代谢物小分子靶向定量检测方法,将其转化为一系列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目前汉库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希望未来汉库和岛津公司的战略合作能够在行业发展中翻开新的篇章。“代谢组学科研转化与临床应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左:浙江汉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许志良,右: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深圳爱湾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代谢及基因多组学研究,公司以临床质谱技术为核心,以多组学研究为驱动,构筑“筛-诊-疗-研” 生态圈,为医疗健康行业客户提供领先的临床质谱设备、试剂、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深圳爱湾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杨江涛 致辞杨江涛董事长首先在致辞中对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同道以及岛津的老领导、老伙伴和新朋友表示感谢。曾经我也是岛津SKC广州办的一员,时光荏苒,依然记得2003年湖南大学分析化学研究生毕业的我,正式加入岛津,12年后的2015年我创立了“爱湾医学”。今天能够代表爱湾参加与岛津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有很多感慨,感慨一路风雨同行的默契,感慨努力坚持后的美丽彩虹,感慨与岛津无法分割的缘份使然;更有很多感谢,感谢行业给予我们的机遇,感谢精准医学守护生命的不忘初心,感谢追逐梦想而不断奔跑的力量。创业七年,基于临床的真正需求,爱湾也从“代谢组学”转为“代谢和基因联合应用的“贯穿组学”,今天的爱湾医学已经成长为集医检、智造和研究院为一体的“专精特新企业”,今天的爱湾,在江苏徐州有一栋8000平米的大楼,深圳有5000平米的办公及智造场地,截止到今天3月18日,在职员工126人。畅想未来,非常期待,期待今天将是爱湾医学与岛津战略合作新起点;期待“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更加努力的致力于“组学数据创新精准诊疗”;期待不忘初心、和衷共济、砥砺前行、憧憬满怀。最后,再次感谢岛津12年的经历,感谢各位新老朋友,希望未来的爱湾医学,能够与大家有更多的交集,也非常欢迎大家到爱湾做客,爱湾欢迎每一位好朋友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共筑“爱的港湾”。“遗传病“筛-诊-疗-研”平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左:深圳爱湾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杨江涛,右: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分析中心部长黄涛宏)湖南德米特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临床色谱质谱创新的领军企业。公司以核心专利技术领航色谱质谱的临床化,首获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Ⅱ类注册证,同时还拥有全国第一个临床色谱柱生产注册等多个首台套医疗器械认证,专利60余项,2项PCT专利,发布论文100余篇。湖南德米特仪器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王峰 致辞王峰董事长首先表示,今天我非常高兴在长城脚下有这个机会与岛津公司共同举行签约仪式。众所周知,近些年临床质谱的呼声越来越大,液相色谱质谱系统向临床的渗透也越来越深,但是质谱从一个科学仪器向临床医疗检测仪器属性的转变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仅仅要做医疗器械注册,更要赋予质谱仪器更多的临床属性。总体而言,临床质谱技术和应用在局部有一些具有特色的突破,但是从规范从、标准化和自动化的角度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认为,临床质谱的时代已经到了,但是在资金、技术、人力和人才培育方面还有很多制约的地方,因此迫切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合作形式。在德米特过去十年在产品端和应用端德人才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辅以岛津的先进质谱技术,我们一定能够建立长期的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直接血样|二维分离|床旁应用系列 临床质谱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左:湖南德米特仪器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峰,右: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
  • 喜报 | 奥谱天成创始人刘鸿飞博士荣获“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B类)”
    祝贺我司创始人刘鸿飞博士荣获 “ 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B类)”近日,奥谱天成创始人刘鸿飞博士收到了来自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认定证书”,由福建省委正式评定为“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B类)”,这是继国家科技部“创新推进人才”之后,又一大荣誉!可喜可贺!刘鸿飞 中共党员,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B类),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厦门市双百人才计划(A类人才),中科院博士,厦门大学博士后出站,国际光谱分析专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奥谱天成创始人/董事长,《拉曼光谱仪》《近红外地物光谱仪》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厦门大学、中南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曾参与“神舟7号”和“风云4号”的研制工作,中央电视台“创业英雄”......央视专访(扫码观看)人物评价(节选自央视专访新闻稿)作为奥谱天成创始人,他仅用5年时间,便把自主研发的拉曼光谱仪、地物光谱仪,推到了世界一 流行列。并且作为国产拉曼光谱、地物光谱的领头羊,2020年与美国领 先品牌展开正面决战,产品出口到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刘鸿飞博士以中国企业家的身份,为中国企业面对外部压力如何保持国产品牌的技术优势方面树立了榜样。他的坚韧和科研能力,为公司、为国家赢得了更多可能。人物评价引用自中华网:央视《科技之光》奥谱天成|国产拉曼光谱领头羊
  • 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教授当选 “2020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4月22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江苏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召开,本次科学仪器行业年会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吸引1400余位仪器行业专业人士与会。4月22日下午,在ACCSI2021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上颁发了“2020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2020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获奖者是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西安交大纳米学院副院长、机械学院精密所副所长彭年才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蒋士强研究员为彭年才教授颁发了此奖项。中国农业科学院蒋士强研究员为彭年才教授颁发奖项  评选委员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彭年才,西安交通大学纳米学院副院长,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长期专注先进分子诊断基因检测技术产品的产、学、研以及推广示范应用。1997年,创立天隆科技,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多类型核酸提取仪、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仪等重要分子诊断设备,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国产替代和大规模销售。2020年,天隆科技累计为全国31个省区市提供了1.4万余台检测设备,配套9000余万人份试剂,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隆科技的成长史是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发展的一个缩影。彭年才表示,作为仪器研发届的老兵,他带领团队从1992年即开始自主研发PCR仪。经过近30年的努力沉淀以及可靠性验证,天隆科技的分子检测设备方能在新冠疫情爆发时大量生产供国家防控疫情所需。他希望国产仪器与进口设备能够同台竞技,展现中国制造的风采。以下是彭年才教授获奖感言:彭年才教授发表获奖感言  关于“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  “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旨在表彰奋斗在中国科学仪器产业第一线的优秀企业领袖,在本年度,其所属企业取得里程碑式的发展,或完成的某项业绩或善举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评选,促进企业家的优秀经营理念和企业家精神在业界示范和推广。每年评选1人。  入围条件:  1、中国企业实际领导人、外企在华最高领导人。  2、个人及所领导企业在本年度无重大负面新闻或事件。  3、所领导企业经营范围为科学仪器产品。  评选标准:  1、本年度,该公司发生了对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促进作用的事件。候选人的经营决策在该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  2、本年度,由于候选人良好的经营管理而使得企业产值及利润实现跨越式的大幅度增长。  3、本年度,候选人在企业及公民社会责任方面有重要作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