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植物盖量仪

仪器信息网植物盖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植物盖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植物盖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植物盖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植物盖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植物盖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植物盖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植物盖量仪相关的资讯

  • 莱恩德新品|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随时随地测量植物叶片的叶绿素
    点击此处可了解更多产品详情: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  在自然界中,植物是生命之源,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人类提供氧气和食物。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色素之一,它可以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叶绿素含量的测量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方便快捷地测量叶绿素含量,人们发明了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该仪器采用光谱仪测量植物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和透射率,并利用叶绿素在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来计算叶绿素含量。通过该仪器,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数据,从而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具有多种优点。首先,它具有便携性,方便携带和操作,可以随时随地测量叶绿素含量。其次,它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叶绿素含量,并避免人为误差和环境因素的干扰。此外,该仪器还具有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快速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为科研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应用方面,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测量叶绿素含量可以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和营养状况,进而指导施肥和灌溉等管理措施。在林业研究中,叶绿素测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生态学领域,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进而研究植物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等课题。    总之,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取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数据,从而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进行评估和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仪器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莱恩德新品|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随时随地测量植物叶片的叶绿素
  • 标准集团“织物透气量仪”出口东南亚创新高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材料测试仪器设备的综合供应商,公司总部在中国香港,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在长沙和深圳等地设有办事处及售后维修中心。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标准集团上海分公司,全面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和售后服务。2015年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加速国际化战略,目前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以涵盖了远东地区、东南亚诸国、澳大利亚、非洲诸国等,2015你那一季度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纺织仪器出进口再创新高,已经达到100万美元,其中尤其是以“织物透气量仪”为代表的纺织品物理检测仪器出口颇受国外用户青睐,主要因素是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2014-2015年重点投资研发创新,目前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技术的纺织品检测仪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研发成果,已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的消费者信赖,并且已经远销各国。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研发织物透气量仪具有以下优势:织物透气量仪适用于测量纺织、服装、无纺布等多种材料的透气性 织物被压在选定好的测试头上,仪器产生持续的气流通过试样,并在试样两面产生一定的压差,极短时间内,系统自动计算出试样的透气率。满足标准:BS 5636 JIS L1096-A DIN 53887 ASTM D737 ASTM D3574 EN ISO 9237 GB/T 5453 EDANA 140.2 TAPPI T251 EDANA 140.1 ASTM D737 AFNOR G07-111 ISO 7231等通用标准。产品特点:1.这是一台达到国际水平的检测仪器。2.全量程、全自动检测各种试样的透气性试验。3.专利技术,自动操作,测试时间快速。4.程序支持语言:中、英文。5.数据端口:RS232异步双向。6.测试结果的评估系统。7.采用国际著名品牌的进口压力传感器,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8.采用万向并可锁定滑轮,方便搬移。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提供国际最先进的产品,依赖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整合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客户解决科研生产中遇到问题提供支持,从而带动国内科研及相关行业水平的提高。通过个性化的售前产品咨询,高效率的售后安装、维护和维修,专业级的技术支持及应用支持,标准集团正越来越多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赖。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专注于检测仪器行业13年,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和众多成功的案列,同全国各大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服务和产品质量一流、我们的仪器,价格合理、品质保障、供货周期短服务热情周到,欢迎来电咨询 座机:021-64208466 手机:13671843966。更多关于 织物透气量仪:http://www.gnxcs.com
  • 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火热安装中”系列报道(一)
    癸卯春节 安装启动! 2023年农历春节,各地沉浸在轻松欢快的节日氛围,而在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的温室里,中国农科院的研究人员、PSI公司和北京易科泰公司的工程师投身于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作物高光效高效筛查与鉴定表型平台的安装工作中,现场一片火热繁忙的景象。 从正月的初三到十四,短短的两周时间里,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平地而起。庞大的规模、现代感十足的外观、火热的安装场面,吸引假期期间仍在温室里辛苦劳作的研究人员纷纷驻足观看,询问安装进度,热切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够使用这套系统开展实验的愿望。 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由国际知名的表型系统制造厂商PSI研发,整合了LED植物智能培养、自动化植物传送、多种光学成像传感器(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多光谱荧光成像、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植物热成像、RGB真彩3D成像、激光雷达3D成像、根系成像等)、自动条码识别管理、自动称重与浇灌、电脑自动控制及数据处理等多项先进技术,能够以最优化的方式对大量植物样品的生理状态、生化组分、形态结构的进行自动成像分析。 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植物表型分析技术中存在的精度低、费时费力、适用性差等问题,具备高效准确的特点,并可实现全生育期的无损动态监测;被广泛用于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及基因型对植物生长、产量、质量的影响,揭示可控环境下基因组与环境等因素互作进而调控作物表型的分子机理。截止2020年底,PlantScreen在全球累积销售/装机量超过50台。主要用户有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和作物研究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全球知名的农业学府和顶级研究机构(下图中的PlantScreen系统于2020年安装在都柏林大学),也不乏杜邦先锋、孟山都、巴斯夫等农业企业巨头。 作为PSI公司的合作伙伴和大中华区技术服务中心,成立20年来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精密、高端植物和藻类实验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推广及自主研发,迄今为止已为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科院、中科院水生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农业院校和机构提供了大量仪器设备及技术支持。此次安装的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通量为4000株种苗/200株成体,配备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RGB真彩3D成像、激光雷达3D成像、植物热成像和高光谱成像等传感器,具备自动称重与浇灌功能,将主要用于水稻等作物高光效高效筛查与鉴定、作物高光效机理研究及新材料创制。 立春已过,农耕将始。今年春天,除了位于北京的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和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也正在或者即将紧张有序地进行PlantScreen系统的安装。高通量作物表型监测被称为育种的加速器。毫无疑问,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的安装运行能够帮助中国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深入剖析与产量和胁迫耐受性相关的遗传学数量性状,必将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分子设计育种和种质资源开发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截止发稿前,农科院生物所PlantScreen系统的安装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调试和试运行环节,并将合作举办培训研讨。
  • 杭州万深检测高通量植物表型获取技术演示直播会邀请
    高通量植物表型获取技术演示直播会——万深检测1857年,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经过长达8年的超大强度体力劳动,手工获得包括2.8万株植物、4万朵鲜花及近40万颗种子的性状数据:种子形状、颜色,豌豆花颜色、位置,株高等。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年起,万深公司运用顶尖的视觉检测技术,持续推出产品,针对植物种粒、叶片、根系、年轮、瓜果等,通过自动化检测获得植物表型高通量数据,如:数量、形状、颜色、长度、株高、面积、角度等,一再填补了行业空白。如今,万深检测技术已经进入农业、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制药等领域。为上千家用户单位提供产品和服务。未来几十年中,由于人口暴增、气候变化、耕地限制、环境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人类面临巨大的粮食挑战,需要从改良育种和栽培管理两方面考虑来提高作物生产力,高精准、高通量获得作物表型数据是这一工作基础,因此植物表型领域的研究正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为了让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深入了解万深的产品,我们在钉钉上举办两场产品推介会。一、第一场产品推介会:时间:2020年7月21日(周二)晚上19:30分-20:30。推介产品:1、植物根系分析仪、植物根系动态生长监测仪2、植物叶面积分析仪(含叶病斑、虫损面积、叶色分档分析等)3、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4、植物年轮分析仪5、植物瓜果剖切面分析仪6、植物表型分析测量仪7、植株自动测高仪8、原位活体植物分枝角自动测量仪二、第二场产品推介会:时间:2020年7月31日(周五)晚上19:30分-20:30。推介产品:1、种子自动考种分析及千粒重仪2、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3、大米加工精度检测仪4、面粉粉色麸星检测仪5、农产品籽粒颜色分类检测仪6、水稻麦穗穗长-茎粗-茎叶角测量仪 三、会议形式:钉钉群在线直播。 四、钉钉直播培训群二维码参会人员须在会议当天晚上19:30点前通过钉钉扫描群二维码加群。
  • 华南植物园发现新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
    由于工矿企业的发展,农业化肥的过量使用,污水灌溉等,中国乃至世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它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后期处理的简易性等优点。这个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超富集植物。虽然目前全世界已发现400多种超富集植物,但是大多数超富集植物都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弱抵抗力,种子少,缺乏与当地植物竞争的能力等缺点,所以能够真正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的超富集植物并不多。因此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来筛选更多超富集植物是非常必要的。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杏锋在导师夏汉平研究员的指导下,首次提出了用土壤种子库-重金属浓度梯度法来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并成功找到一种Cd的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该方法是指利用土壤种子库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特性的植物,然后通过重金属浓度梯度实验对其超富集特性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当土壤Cd浓度为60mg/kg时,少花龙葵的生长未受影响,根部Cd含量高达473mg/kg,茎、叶和地上部Cd含量分别达215、251和230mg/kg。在两个浓度梯度实验中,少花龙葵地上部Cd含量均超过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00mg/kg),具有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是Cd的超富集植物。   这一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环境工程领域主流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189: 414–419)上。   土壤种子库—重金属富集植物初步筛选实验中的植物种类(重金属添加到土壤中65天后)。最高的植物为少花龙葵。盆中数字分别表示如下:1-CK, 2-Cd4, 3-Cd8, 4-Zn100, 5-Pb300, 6-Pb600, 7-Cu100, 8-Cu300。
  • 新品力荐|植物根系分析仪功能强大,操作简单
    植物根系分析仪是一套用于洗根后专业根系分析系统,还可以用于根盒培养植物的根系表型分析,可以分析根系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根尖记数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软件可分析植物根系的形态分析及根系的整体结构分布等,广泛运用于根系形态和构造研究。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510092.htm 这种植物根系分析仪还有助于发现根系的问题。当植物遭遇病害、营养不良或其他生长障碍时,其根系往往会出现异常。植物根系分析仪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帮助科研人员找出问题的根源,为植物的治疗和复苏提供指导。 植物根系分析仪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对不同种类或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根系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的种植建议,如合适的灌溉量、最佳的施肥方案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根系分析仪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索植物的生长奥秘。它深化了我们对植物生理学的理解,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植物根系分析仪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益处。
  • 被“海马”吹来的“植物木乃伊”
    台风“海马”过境广东河源 意外送来4000年乌木。10月25日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村民在浰江河段意外发掘一棵年约4000年的乌木。这棵乌木轰动了整个土厘村,发现当晚,这棵千年乌木已被当地村民打捞上岸并在该村得到妥善保管和收藏。 原来,发现乌木前两天,台风“海马”过后当地一直暴雨不断,致使浰江河段一度河水暴涨。前日傍晚,当地一位村民路过彭寨镇土厘村浰江中游的鱼潭江河段时,意外发现了河床中漂浮着一棵乌黑的树木,怀疑是古木,遂第一时间向新闻媒体爆料,并提供了一张古木在河床的现场照片。随后媒体联系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核实,杜衍礼初步确认该树木为千年以上的乌木。 初步认定这棵在江中发掘的乌木系千年阴沉木,年约4000年,乌木种类系当地常见的“麻柳树”。杜衍礼称,乌木又叫阴沉木、碳化木,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杜衍礼称,这棵千年乌木的出土发掘,对于和平县境内的浰江河床变化以及地方古环境的变迁,具有一定的考古科研价值。 这只是一棵“死去”的植物,为什么却引来了新闻媒体、博物馆馆长的关注? 现今乌木在应用上可以制作家具、配饰等。乌木以碳化度定价、以是否返阳定价(晾干稳定)、以颜色定价(黑色普通、金丝楠少见)、以可利用的价值定价等等。 在古代阴沉木格外珍贵,其中原因之一是古代大型的基础建设较少,河流水量也充沛(不像当前这么多干旱)更缺乏大型的挖掘和吊装设备、挖沙船等,因此能发现和运回的阴沉木比较少,此为第一珍贵;其次阴沉木形成的特点也注定它在以往很难发现大型成材,且当它离开形成的环境后,温湿度等都环境变化比较大,保管不善也容易会出现开裂等状况,影响利用率,因此也显珍贵;最后就是传统文化中认为其在地底下埋藏千年而不腐,认为它已具有灵性,能辟邪纳福等等,就更显珍贵了。但同时,在风水先生眼中,真正的阴沉木也吸收至阴至寒之气。 最重要的是,由于乌木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量越来越少,一些天然造型的乌木艺术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当今著名的考古学家魏学峰、社会学家陈历谋等对乌木的考古、艺术和社会的价值推崇备至,并将春列为“第一藏品”。 它的“尸体”为什么能够为当地河床的变化、地域古环境的变迁带来科研价值?因为乌木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 因此,科学研究中通过14C测定古树死亡年代,再用年轮计算其树龄,获得其生长年代;采用树轮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反映树木生长时古气候及古环境变化,利用树轮纤维素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来复原古代气候及环境为地球化学家提供重要依据;从古树洞的泥土中取样筛取(或浮选)其微体古生物进行种属鉴定,利用其生态属性,复原其生存环境;采集粘附于树孔洞中的软体动物外壳,进行鉴定和生态环境分析,研究地理环境变迁等。 对于它那些“还活着”的伙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事件中的乌木由于台风、地震等灾害的侵袭,遭到严重的破坏,被村民们发现。那么,像这样的被摧毁,没被人关注到的树木又有多少呢?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对于古木的日常管理与养护工作必不可少,时刻了解树木的生长状况,研究树木根系的生长与周边土壤间的环境关系,通过科学手段,了解当地地址古环境变化,为灾害的发生预防做出贡献。 树木的寿命远比人类要长久,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是上万年不等,它们扎根于地下,根系的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吸收释放一些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时间的积累与转化,形成了历史的印记,见证了环境的变迁,为人类研究历史古文化、古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因此,我们对古树等珍贵树种应当采取积极的保护,协同博物馆、政府等工作部门做好保护珍贵树种的工作,同时为科学研究保留更多的优质材料。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发现新型植物RNA低温感受器
    低温胁迫是限制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感知低温信号是植物适应寒冷环境的基础。植物在低温中呈现出生长减缓、开花延迟等表型以适应低温环境。鉴定植物的冷感受器是解析植物低温感知分子机制的关键。   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AS-JIC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小飞研究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张铧坤研究组,以及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JIC) 研究员丁一倞研究组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RNA G-quadruplex structure contributes to cold adaptation in plants的论文。   温度依赖的大分子结构变化决定生物大分子发挥细胞温度计的功能,如蛋白质、核糖核酸等。为寻找与温度感知有关的RNA结构域特征,科研团队对1000种植物转录组项目(1KP)的RNA序列开展研究。该研究对其中的906种陆生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在低温地区的植物RNA中普遍富含鸟嘌呤(Guanine)。鸟嘌呤(G-rich)序列在体外可以折叠为特殊的鸟嘌呤四链体(RNA G-quadruplex,RG4)结构,耐寒植物中具有更多的RG4结构,暗示富含G-rich序列与植物的耐寒性有关。   为探究RG4折叠与冷响应间的关系,科研人员对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低温处理,并利用此前开发的RG4检测方法SHALiPE-seq对体内RG4折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显著诱导植物体内RG4结构的折叠,证明植物RG4具有感知低温的能力。研究系统分析了拟南芥的mRNA降解组数据,发现包含有冷诱导RG4的mRNA降解速率明显降低,暗示RG4或抑制了mRNA的降解。为验证RG4结构在mRNA降解中的作用,科研团队挑选了一个受低温显著诱导的RG4基因,命名为CORG1。通过碱基替换将G突变为A,可将包含RG4结构的野生型wtRG4-CORG1突变为不能形成RG4结构mutRG4-CORG1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mutRG4-CORG1在冷胁迫中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wtRG4-CORG1的降解速率,证明低温诱导的RG4结构形成抑制mRNA的降解。同时,低温对mutRG4-CORG1的转基因植物的生长抑制也明显弱于wtRG4-CORG1的拟南芥,表明RG4结构突变降低植物对低温响应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冷处理诱导植物mRNA的RG4折叠,进一步选择性抑制mRNA的降解从而减缓植物在低温环境下的生长速度。转录组中RG4结构的选择性富集帮助陆生植物感知低温信号,促进植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性进化。该研究迄今为止首次发现RG4结构抑制mRNA的降解,阐明了RG4结构的全新分子调节功能,且RG4结构是植物中发现的第一个RNA低温感受器。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对动物细胞的同期研究工作表明,多种胁迫因素(如低温、饥饿)促进3’UTR的RNA结构折叠,并提高mRNA的稳定性(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3.03.482884v1)。这些研究暗示环境依赖的RNA结构折叠作为胁迫感受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基金和欧洲研究委员会基金等的支持。耐寒植物中的RG4富集提高了植物对寒冷环境的感知能力
  • 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
    我公司于2011年8月10日至12日在素有“春城”美誉的云南省昆明市参加了“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同时首次邀请多名国外该领域的知名学者作大会报告,扩大该系列会议的影响,提高办会水平,促进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中,我公司冠名了茶歇,并展示了旋转蒸发仪、低温磁力搅拌等仪器,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们的好评,大大增加了我公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 干货分享:酶标仪在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中应用
    干货分享:酶标仪在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中应用植物生长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下,不可避免的被迫遭受和应对各种各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如干旱、盐害、低温、高温和病虫害等,这些不良环境统称为植物逆境或植物胁迫。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逆境胁迫因子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日趋严重,也是造成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植物为了适应各种胁迫环境,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产生了一系列对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即抗性。植物抗性是绝大多数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普遍方式,植物抗性可以帮助植物提高对逆境的适应能力,但它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逆境变化过强超出了植物的耐受范围,逆境胁迫会导致植物直接进入衰老和死亡。因此,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反应一直是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图1:植物与病原互作中的免疫反应人们已经发展出很多检测手段来探索和揭示植物免疫机制和植物抗逆机制,包括高通量测序技术、显微成像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其中酶标仪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微孔板检测技术,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在生物医学、药物研发、农业和微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MolecularDevice公司的酶标仪产品可为植物抗逆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可行和简便的实验方案。针对钙信号检测,ROS信号检测,定量检测及动态曲线检测,MD都有相对应的完善的解决方案。Flexstation3可以用来检测钙信号,标配5大检测功能并内置自动移液系统,Flex快速动态监测模式,时间间隔最低达到毫秒级,轻松追踪从诱发到衰减完整的钙信号。使用SoftMaxPro软件的PeakPro分析功能,可对钙瞬变和钙振荡的信号进行峰频率、峰宽度、峰数目、峰上升时间及衰减时间等多个峰值属性进行分析。针对ROS信号检测,我们推荐多功能检测酶标仪,如SpectaMaxi3x和SpectaMaxiD系列,这几款仪器都可以配置自动双注射器,既能进行比色法和荧光强度测定,又能进行快速发光反应检测。针对定量检测,SoftMaxPro软件内置21种曲线拟合方式,可用于多种酶活分析和荧光定量分析。针对动态曲线检测,SoftMaxPro软件预置多种动力学参数,可一键输出最大速率、斜率、最大/最小时间和曲线下面积等分析。
  • 兰光发布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智能瓶盖扭力计新品
    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智能瓶盖扭力计瓶装包装产品、吸嘴包装产品、软管包装产品的瓶盖锁紧、开启扭矩值大小,是生产单位离线或在线重点控制的工艺参数之一。瓶盖的扭矩值是否合适,对产品的中间运输以及最终的消费都具有很大的影响。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Labthink全新一代“机械手”式全自动扭矩仪,专业测量瓶装产品瓶盖的锁紧、开启扭矩值大小,其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试验设备。产品特点:1、双重模式,创新机械手全自动测试:提供开启力和锁紧力双重试验模式创新的机械手全自动夹紧、开启、锁紧专利技术,避免人工操作误差,利于结果的精准度与重复性瓶盖夹持力、锁紧力,瓶盖旋转速度可自由设定调节机械手自动锁紧,锁紧值可自由设定,锁紧偏差<0.01 Nm,远优于人工锁紧过载保护、自动清零、故障提示等智能设计,保障操作安全手动测试、自动测试可自由选择2、超高测试精度,超低测试下限:准确且可重复性的测试0.005 Nm 以下超小扭矩值试样,分辨率高达0.0001 Nm 峰值自动保持,保证测试结果被准确记录峰值自动判断等多种模式,满足任意试样检测需求配件均采用世界知名品牌进口元器件,性能稳定可靠原装进口气动控制系统,具有超低故障率和超长使用寿命,保障测试精度3、全新• 专利• 智能,全触控操作系统:工业级触屏、一键式操作、直观的操作界面,可远程升级与维护中英双语操作界面,满足不同语言要求试验曲线实时显示,数据智能统计,方便快速查看检测结果具有数据自动存储、掉电自动记忆功能,防止数据丢失历史数据可进行快速查看、打印内置数据存储可达1200条,满足大数据量存储的需求全球通用的八种试验单位可自由切换多级用户权限管理,密码登录微型打印机和USB通用数据接口,方便数据输出和传递(可选)符合中国GMP对数据可追溯性的要求,满足医药行业需要(可选)兰光独有的DataShieldTM数据盾系统,方便数据集中管理和对接信息系统(可选)参照标准:GB/T 17876、ASTM D2063、ASTM D3198、ASTM D3474、BB/T 0025、BB/T 0034测试应用:基础应用:瓶装容器——适用于瓶装包装食品、药品(螺纹连接)的瓶盖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如饮料瓶、药瓶等软管包装产品——适用于软管包装食品、药品、化妆品(螺纹连接)的瓶盖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如眼药水瓶、护手霜、鞋油等扩展应用:螺纹锁紧、开启的扭矩值——适用于螺母与螺栓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需特殊定制)保温瓶、保温杯产品——适用于保温瓶、保温杯(螺纹连接)的瓶盖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技术参数:传感器规格:5Nm(标配);20Nm、40Nm (可选)扭矩精度:示值±0.5%(传感器规格的10%-100%);±0.05%FS(传感器规格的0%-10%)扭矩分辨率:0.0001 Nm瓶身夹持范围:Φ5 mm~Φ170 mm 瓶盖夹持范围:Φ10 mm~Φ80 mm 瓶身高度:20mm~400mm试样夹持旋转:气动自动最大开启/锁紧扭矩:2 Nm(其他可定制)气源:空气(气源用户自备)气源压力:0.7 MPa(101.5psi)统计数量:0~999件(可任意设定)外形尺寸:550mm(L) x 365mm(W) x 1150mm(H)电源:220VAC±10% 50Hz / 120VAC±10% 60Hz二选一净重:39 kg产品配置:标准配置:主机、夹紧杆(4个)、夹紧块(1对)、标定组件(不含校验砝码)、Ф4mm聚氨酯管(2m)选购:微型打印机、专业软件、空压机GMP计算机系统要求、DataShieldTM数据盾备注:本机气源接口系Ф4mm聚氨酯管;气源用户自备创新点: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Labthink全新一代“机械手”式全自动扭矩仪,专业测量瓶装产品瓶盖的锁紧、开启扭矩值大小,其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试验设备。 (1)双重模式,创新机械手全自动测试——提供开启力和锁紧力双重试验模式;创新的机械手全自动夹紧、开启、锁紧专利技术,避免人工操作误差,利于结果的精准度与重复性; (2)超高测试精度,超低测试下限——准确且可重复性的测试0.005 Nm 以下超小扭矩值试样,分辨率高达0.0001 Nm; (3)全新的全触控操作系统——工业级触屏、一键式操作、直观的操作界面,可远程升级与维护;中英双语操作界面,满足不同语言要求; 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智能瓶盖扭力计
  • 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突破1万项 全面覆盖我国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和主要植物源性农产品
    日前,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了564种农药在376种(类)食品中10092项最大残留限量,完成了国务院批准的《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中农药残留标准达到1万项的目标任务。新版标准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涵盖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大幅增加。与2019版相比,新版标准中农药品种增加81个,增幅为16.7%;农药残留限量增加2985项,增幅为42%;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达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相关标准的近2倍,全面覆盖我国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和主要植物源性农产品。二是体现了“四个最严”的要求。设定了29种禁用农药792项限量值、20种限用农药345项限量值;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制修订了5766项残留限量,占目前限量总数的57.1%;为加强进口农产品监管,制定了87种未在我国登记使用农药的1742项残留限量。三是标准制定更加科学严谨并与国际接轨。新版标准是基于我国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市场监测、居民膳食消费、农药毒理学等数据制定,遵照CAC通行做法开展风险评估,广泛征求了专家、社会公众、相关部门和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并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评议。采用的风险评估原则、方法、数据等要求与CAC和发达国家接轨。四是农药残留限量配套检测方法标准加快完善。本次三部门还同步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4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有效解决了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有限量、无方法”问题。新版标准将于2021年9月3日起正式实施。
  • 中科院植物所中科三安植物工厂丨NMT设备已完成安装
    中科三安植物工厂丨NMT即将应用于果蔬生产 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成功采购了第二套扬格/旭月品牌的非损伤微测系统。这台设备将由位于厦门的中科三安植物工厂使用。 2020年1月11日,该设备已按照中关村NMT联盟标准在中科三安植物工厂完成安装验收。
  • 中山检验检疫局通过植物检疫能力验证
    中山局通过植物检疫能力验证   中山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近期参加了三项能力验证,都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结果“满意”证书。这三个项目分别为南芥菜花叶病毒检测、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小麦(2247,2.00,0.09%)矮化腥黑穗病菌检测,均为植物检疫领域首次组织的能力验证项目。   由于植物病原有害生物的体积小,分离与鉴定比较困难,植物病原有害生物检疫工作既是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的难点,也是重点。此次三项能力验证的通过充分证明了中山局技术中心在相关领域具备了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实力,且此次能力验证为植物检疫领域首次组织,并经CNAS认可,从而为实验室通过CNAS扩项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中心认证认可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能力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三项能力验证内容上覆盖了植物病害检验检疫的全领域 能够一次性通过,在中山局植物检疫事业的发展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不仅标志着技术中心的植物病原有害生物检测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还为进境植物苗木检疫鉴定奠定了技术保障的基石。(杨雷亮 石先来) 《中国国门时报》
  • 台湾地区修订输入植物或植物产品检疫规定
    台湾地区修订输入植物或植物产品检疫规定,4月1日生效   2013年3月18日,台湾地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发布农防字第1021490147号公告,修订“输入植物或植物产品检疫规定”,并自2013年4月1日生效。修订要点如下:   1. 订定“澳大利亚产苹果鲜果实输入检疫条件”。   2. 修正“甲、禁止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一点第三十一项“国家或地区栏”规定,增列美国科罗拉多州除外规定。   三、修正“甲、禁止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一点第四十六项及“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二点第五项“国家或地区栏”规定,增列美国马塞诸塞州Worcester郡及俄亥俄州Clermont郡为光肩星天牛疫区,另纽约州Suffolk郡自疫区删除。   四、修正“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一点第一项“检疫条件栏”规定,增列澳大利亚产苹果依澳大利亚产苹果鲜果实输入检疫条件办理输入规定。   五、修正“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一点第二十三项“国家或地区栏”规定,增列以色列及韩国为细菌性果斑病疫区。   六、修正“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一点规定,增列第三十五项马铃薯斑纹病规定。   七、修正“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五点规定,增订未带地下部与果实的蔬菜及食用菌的子实体免办理首次输入风险评估的除外规定。   八、修正“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十点检疫有害生物清单,于病毒类增列四种有害生物名单,及于杂草类增列四十三种有害生物名单 另于真菌类删除栎树猝死病菌(Phytophthora ramorum)。   详情参见:http://www.xmtbt-sps.gov.cn/download.asp?id=5897
  • 吴征镒:植物“活字典”——2007年度获奖人
    如果世界上有人能说出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了解每一种植物的习性,那么吴征镒一定是其中一个。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听懂每一种植物的语言、理解每一种植物的情感,吴征镒也是其中一个。   吴征镒,这位一生与草木打交道的科学家,凭借他对我国和世界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在92岁高龄之际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结缘草木   见到吴征镒是在他位于昆明的家中。身体的原因让这位92岁的老人几乎已经足不出户。   吴征镒家所在的这个居民小区草木扶疏,很多人家的阳台上都种了漂亮的花草。可这位一生研究植物的科学家家里却什么植物也没有种。   那些花草树叶都清清楚楚地记在他的脑子里、心里。   “现在我的身体不行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了。我搞了一辈子植物学研究,仍感到学无止境。”这位老科学家说。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这句古话说的是要尽力探索草木的本源。吴征镒院士曾亲笔书写了这八个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球场边的一块石头上。   他经常对年轻人讲述这八个字的意义,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吴征镒和植物打交道,第一位启蒙老师竟是家里的后花园。那时才五六岁的他最爱去花园里玩耍,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让他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长大些开始读书了,吴征镒最爱读的书是家里收藏的一本清代人撰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他对着这本书的图谱,去花园里认识那些以前叫不上名字的花草,乐在其中。   人们哪会想到,就是这个小时候喜欢琢磨花花草草的孩子,后来竟成了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大植物学家。   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吴征镒一辈子沉浸在他钟爱的植物学研究中,践行着“极命草木”的精神。   他参与组织领导《中国植物志》的编纂,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建立了户口本。他在这部历时45年完成的植物学巨著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完成了全套著作2/3以上的编研任务,并重点完成了一些大科、难科的研究。   在七十多年的植物分类研究中,他定名和参与定名的植物分类群有1766个,涵盖94科334属,是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以他为代表的三代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人命名的历史。   他全面而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种子植物的组成和来龙去脉问题,提出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等创新观点。他对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及其历史来源的论述,是植物学、生态学领域的经典篇目。   他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提出了诸多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设想和建议。1956年他率先向国家提出在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提出了在云南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具体方案。1999年,他又提出了建立国家“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设想……   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1983年,吴征镒到英国考察,来到大英博物馆。英国人安排请中国植物学家鉴定清朝时期驻华的英国大使在中国采集的一些至今未能鉴定的标本。   吴征镒用放大镜认真观察了标本,然后用流利的英语说出了每一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它们的科、属、种、地理分布、曾经记录过的文献、资源开发的意义等等。他对植物研究的精深和超群的记忆力,令英国人赞叹不已。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德铢告诉记者,由于对植物研究的深厚功底和广博知识,吴征镒被称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这样的赞誉来自于吴征镒对植物学研究的热爱和数十年的潜心积累。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还是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艰难,或是在动荡的“文革”时期,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植物学研究。   在西南联大任职期间,他在茅草房里创建了一间用破木箱和洋油筒建成的植物标本室,这个极为简陋的标本室竟然拥有两万多号标本 他在云南进行了大量的科考调查,和几个年轻教师一起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土地庙里自画自刻自印,历时3年,出版了石印版的《滇南本草图谱》。   他还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抄录和整理了我国高等植物各种属的文献记载,以及这些植物的分布,完成了一套3万多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成为后来《中国植物志》最基本的资料之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在“牛棚”中完成了《新华本草纲要》的初稿,对当时中草药名物混乱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校订,为我国中草药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知识的真正学者。”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样评价吴征镒。   “摔跤冠军”   与很多科学研究一样,植物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考察。吴征镒以花甲之龄,仍一次次到西藏、新疆等地考察。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塔什库尔干沙漠里的仙人掌与他说着只有他才懂的语言。   植物王国云南更是吴征镒考察最频繁的地区。每逢雨季,云南的红土地让这位植物学家可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吴征镒长了一双平脚板,走路不稳,经常摔跟头。   “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叫‘摔跤冠军’,但是他满不在乎,因为摔跤还给他带来过意外收获。”昆明植物所原所长周俊院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中摔了一跤,当他坐在地上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白色寄生植物,仔细一看就认出是“锡杖兰”,这是中国植物分布的新记录。   在考察的基础上,吴征镒主编完成了《西藏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地区植物志,还主持或参与了《中国种子植物数据库》《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编写工作。这些积累和研究为现在生物多样性、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学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植物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吴征镒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全国植被区划》《中国植被》《中国植物志》等大型专著的编写工作。他总是自己做最基础的工作,从野外考察,到写出名录,再带领大家分科分属编写。除了植物的名称,科、属、种,定名人,发表日期,分布区及用途外,他还详细描述历代植物文献中的记载,一丝不苟。“在担任《中国植物志》主编的时候,凡是他看过的稿子,他都要仔细审核校对,在稿子上密密麻麻地修改,有时候审稿的意见比稿子本身字数还多。”昆明植物所副所长刘吉开说,他不用查阅任何工具书,总能给每一篇稿子把好关。   和吴征镒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说,吴老是真正“沉在下面”做学问的科学家。他经常告诫年轻人不要总是“浮在上面”,要踏踏实实做学问。   壮心不已   直到耄耋之年,吴征镒仍在关注着我国植物学研究的动态,与国内外有关植物学家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与身边的助手、学生交流信息。   “这一年多来,他的眼睛不行了,耳朵背,行动不便,但他仍坚持每天工作3个小时。”他的秘书杨云珊说。   2003年、2004年、2006年,吴征镒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了三部共计430余万字的专著 2006年,他率领弟子着手整理研究我国清代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开启了我国植物考据学研究的新篇 2007年,他在91岁高龄的时候应邀出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主编。   “吴老为《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编撰做了很多铺路搭桥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 吴征镒的助手吕春朝说。   由于编撰大典要在上万本古籍中寻找与生物学有关的资料,吴征镒凭借数十年的积累列出了1300多种有价值的参考书目。他还凭惊人的记忆力,对史籍中提到的各种植物进行正本清源,并一一标注了拉丁文学名。   当得知自己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时候,这位一生淡泊名利的老科学家说:“我的工作是大家齐心协力做的居多,今天个人得到国家如此重大的褒奖,我只能尽有生之力,多带一些年轻人,带他们走到科学研究的正路上。我的能力有限,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后来居上,我愿意把我的肩膀给大家做垫脚石。”   92岁的吴征镒,爱着每一片绿叶,他的生命之树也因此而常青!   吴征镒院士 简介   植物学家。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和15种地理成分,提出了北纬20° -40° 间的中国南部、西南部是古南大陆、古北大陆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的观点 主编的200万字《中国植被》是植物学有关学科及农、林、牧业生产的一部重要科学资料 组织领导了全国,特别是云南植物资源的调查,并指出植物的有用物质的形成和植物种原分布区及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 主编了若干全国性和地区性植物志。最近,提出了“东亚植物区”的概念,认为是一最古老的植物区 还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论。
  • 美国农业部修订种植植物进口法规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近日发布一份最终通知,向“待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后批准的植物列表”(NAPPRA)中添加来自所有国家的31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几乎来自所有国家的107种宿主的13种检疫性害虫。该法规将于2013年5月20日生效。这是APHIS首次向NAPPRA添加新的类别。   2011年,APHIS建立一项新的“待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后批准的植物列表”,旨在防止检疫性害虫进入美国境内。最终规则建立了两个分类单元列表:一个列表为检疫性有害种植植物名单,另一个列表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宿主植物名单。已经被认定为含有检疫性有害种植植物的单元列表,其列表将包括单元列表名称。对于检疫性有害生物宿主植物单元列表,该列表将包括单元列表名称、该类植物未被批准进口的国家以及受到关注的检疫性害虫。一旦有证据表明进口的植物类群有可能构成风险,NAPPRA就允许APHIS迅速采取行动,同时继续允许公众参与该过程。   APHIS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发布最终规则和相关提案。
  • 超实用!植物源性食品标准汇总及常用仪器盘点
    近年来,动物流行疾病(如禽流感、猪流感)频发,与营养有关的疾病、胃肠炎、食物中毒、抗生素类药物滥用等公共卫生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升级、素食文化的兴起、对环境保护与动物福祉责任感的增强等,让植物源性食品自带光环,植物源性食品营养已成为饮食界讨论的焦点。从营养角度来看,植物性食品具有优良的营养健康效能,其中植物蛋白能够满足人对氨基酸、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尤其大豆蛋白是优质蛋白,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蛋白质营养的需求,植物蛋白还具有低饱和脂肪酸、零胆固醇、无抗生素等特点。因此小编汇总整理出植物源性食品标准及常用仪器盘点,供大家参考。国家标准标准名称实施时间仪器方法(点击可查看仪器专场)GB 23200.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7-06-18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食品中氯氟吡氧乙酸、氟硫草定、氟吡草腙和噻唑烟酸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7-06-18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取代脲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2017-06-18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2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21-09-03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20-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甜菜安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21-09-03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19-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沙蚕毒素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21-09-03气相色谱法GB 23200.118-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单氰胺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21-09-03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17-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喹啉铜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20-02-15高效液相色谱法GB 23200.116-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90种有机磷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020-02-15气相色谱法GB 23200.114-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灭瘟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B 23200.113-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B 23200.112-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2018-12-21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GB 23200.111-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唑嘧磺草胺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10-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氯吡脲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09-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二氯吡啶酸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 23200.108-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草铵膦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018-12-2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 40348-2021 植物源产品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1-08-20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 40267-2021 植物源产品中左旋多巴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21-12-01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76-2021 植物源性产品中木二糖的测定 亲水保留色谱法2021-12-01亲水保留色谱法GB/T 22288-2008 植物源产品中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一酰胺、三聚氰酸二酰胺和三聚氰酸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08-12-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标准标准名称实施时间仪器方法NY/T 2640-2014 植物源性食品中花青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01-01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2641-2014 植物源性食品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01-01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3300-2018 植物源性油料油脂中甘油三酯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8-12-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NY/T 3565-2020 植物源食品中有机锡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2020-07-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 3948-2021 植物源农产品中叶黄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22-05-01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3950-2021 植物源性食品中10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22-05-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NY/T 3945-2021 植物源性食品中游离态甾醇、结合态甾醇及总甾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22-05-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 3949-2021 植物源性食品中酚酸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22-05-0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出口行业标准标准名称实施时间仪器方法SN/T 2233-2020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甲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2021-07-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法SN/T 5171-2019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去甲乌药碱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0-05-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491-2019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苯氟磺胺残留量检测方法2020-05-0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5448-2022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三氯甲基吡啶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2073-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7种烟碱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5-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特丁硫磷及其氧类似物(亚砜、砜)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3-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氟吡禾灵、氟吡禾灵酯(含氟吡甲禾灵)及共轭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365-2022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氟唑磺隆和氟吡磺隆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9-2022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消螨多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6-2022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喹啉铜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4-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5442-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2-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4260-2015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粗多糖的测定 苯酚-硫酸法2016-01-01紫外分光光度计SN/T 0293-2014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百草枯和敌草快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4-08-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217-2014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多种菊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2014-08-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5221-2019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测定2020-07-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液相色谱法SN/T 1908-2007 泡菜等植物源性食品中寄生虫卵的分离及鉴定规程2007-12-01荧光PCR仪SN/T 3628-2013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残留量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4-03-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0603-2013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四溴菊酯残留量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4-06-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3699-2013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4种噻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4-06-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151-2016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乙硫磷残留量的测定2017-03-0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0337-2019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0-07-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602-2016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苄草唑残留量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7-03-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693-2019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烯虫酯残留量的测定2020-07-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法SN/T 0217.2-2017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多种拟除虫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8-06-0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 5072-2018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中甲磺草胺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18-10-01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0695-2018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嗪氨灵残留量的测定2018-10-01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物源性食品检测标准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和活性物质检测中,GB 23200系类标准覆盖的农药种类多,数量大,涉及的基质范围广,为农药残留的风险监控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法规方法。在农业标准中更关注营养物质的检测,标准中对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黄酮类物质、花青素、游离态甾醇等活性物质都要相应的检测方法规定。在检测方法中多用到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等。今年下半年仍有许多植物源性食品标准即将实施:标准名称实施时间仪器方法SN/T 5522.10-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10部分:豌豆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1-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1部分:红薯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2-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2部分:木薯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3-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3部分:马铃薯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4-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4部分:藕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5-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5部分:葛根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6-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6部分:山药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7-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7部分:玉米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8-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8部分:小麦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SN/T 5522.9-2023 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9部分:绿豆淀粉2023-12-01荧光PCR仪NY/T 4356-2023 植物源性食品中甜菜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23-08-01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4358-2023 植物源性食品中抗性淀粉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2023-08-01分光光度法NY/T 4357-2023 植物源性食品中叶绿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23-08-01高效液相色谱法植物源性食品未实施标准.rar植物源性食品农业标准.rar
  • 恒美-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检测植物的活体叶片光合作用-新品
    点击了解更多产品详情→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和光合速率的设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评估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养分。光合作用测定仪通过测量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效果。 使用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非常简单。首先,将测定仪的探头或传感器放置在植物叶片表面。然后,仪器会通过测量叶片表面的光反射和吸收情况,计算出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通过测量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可以评估植物的健康状况。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较高,说明植物能够有效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代表植物健康良好。相反,如果植物的光合速率较低或光能利用效率较低,可能意味着植物存在养分缺乏、叶片受伤或其他生理问题。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可以监测植物的生长状态。通过定期测量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光合 作用的变化和适应能力。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调整光照、水分和养分等环境因素,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优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植物园艺师优化光合作用条件。通过测量不同光照、温度和其他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以确定最佳的光合作用条件,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对于植物检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评估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优化光合作用条件,为植物的种植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植物免疫抑制与广谱抗病机理研究取得重要发现
    9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团队与国内外研究者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水稻钙离子感受器ROD1精细调控水稻免疫反应,从而减低广谱抗病引起的生存代价,平衡生殖生长-产量性状。  作为世界近一半人口的主要粮食来源,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严重影响。发掘广谱持久的抗病品种是控制水稻病害的有效策略。然而,随着病原菌的不断进化,植物抗病基因所建立的免疫屏障易被不断变化的病原菌毒性效应蛋白所攻克,这类病原菌效应蛋白攻击并操纵植物的靶标,抑制抗病性。这类植物靶标往往是感病基因。近年来,人们发现可通过对植物感病基因的操控,也可以实现对病原菌的广谱抗性,成为植物抗病育种的新技术。  该研究组通过对水稻资源库和育种群体的大规模筛选,鉴定到一份对腐生真菌病害纹枯病具有高度抗病的隐性遗传稳定材料,定名为rod1 (resistance of rice to diseases 1)。rod1对水稻的三大病害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具有高抗的特性,说明该基因调控的免疫反应具有独特性。为此,他们前后用了15年的时间,解析有关分子和生化机制,探讨该基因的抗病育种应用潜力。他们的研究证明,ROD1基因编码一个新的钙离子感受器,通过识别钙离子信号与脂类结合,将过氧化氢酶CatB招募到细胞质膜,直接在膜区降解活性氧,从而在没有病原菌侵染时抑制免疫反应,促进穗原基发育,有利于水稻的产量性状。而两个E3泛素连接酶RIP1和APIP6靶定ROD1并介导其降解,保证了对病原菌的有效防卫反应。因此,RIP1/APIP6-ROD1以及ROD1-CatB组成了相互制约并高度有序的信号级联通路,对水稻免疫反应进行精细调控。更有意思的,该研究还发现稻瘟病菌分泌的效应蛋白AvrPiz-t具有与ROD1类似的β折叠结构,也可以与RIP1/APIP6以及CatB互作,与ROD1有功能上的替代性,也即病原菌模拟并操控了ROD1的免疫抑制系统,实现其成功的侵染。  进一步,他们通过对水稻不同栽培品种和农家种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ROD1编码序列存在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位点,导致功能氨基酸的改变。该变异将水稻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广泛存在于籼稻、具有较强田间抗性的A型,另一种是在粳稻中富集且较感病的C型。从地理分布来看,含有A型ROD1的品种主要种植于高温高湿、水稻病害易于流行的低纬度地区;而C型ROD1则主要存在与高纬度地区的水稻品种中,说明作物抗病性受地域起源的选择。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一条以ROD1为核心的植物免疫抑制信号通路和蛋白三维结构模拟(structural mimicry)所介导的植物-病原菌共进化模型。该研究同时说明植物能够选择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免疫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抗病与生长发育适应性的平衡。他们还发现ROD1的功能在禾谷类作物中是保守的,并提出了可以通过操纵感病基因实现广谱抗病的新策略,对培育稳产高抗的作物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科技部重点专项等的资助。
  • 根系扫描仪-一款对植物根系生长状况分析的仪器2024实时更新
    型号推荐:根系扫描仪-一款对植物根系生长状况分析的仪器2024实时更新,根系扫描仪作为现代农业科技与植物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为植物根系生长状况的分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和便利性。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根系扫描仪对植物根系生长状况分析的帮助。 一、精准测量根系参数 根系扫描仪能够精准测量根系的长度、直径、面积、体积以及根尖数量等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的获取,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详尽的根系生长数据,还使得定量分析根系生长状况成为可能,有助于揭示根系的生长规律和发育机制。 二、三维重建根系结构 根系分析系统利用高质量图形扫描仪获取高分辨率植物根系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该扫描仪在扫描面板下方和上盖中安装有专门的双光源照明系统,并且在扫面板上预留了双光源校准区域。此外,还配备有不同尺寸的专用、高透明度根系放置盘。扫描时,扫面板下的光源和上盖板中的光源同时扫过高透明度根盘中的根系样品,这样可以避免根系扫描时容易产生的阴影和不均匀等现象的影响,有效地保证了获取的图像质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根系的生长状况,为优化植物种植结构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提升研究效率与准确性 根系扫描仪的操作简单,软件界面友好,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轻松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此外,根系扫描仪还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存储,大大提升了研究效率。同时,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式减少了对植物根系的破坏,保证了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与农业生产 根系扫描仪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营养状况、植物逆境耐受性等领域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中,根系扫描仪可用于实时检测作物根系的生长情况,为作物提供适宜的养分和水分管理方案;同时,通过根系结构分析,可以筛选具有优良根系特征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五、仪器用途 根系分析系统用于洗根后专业根系分析,还可以用于根盒培养植物的根系表型分析,可以分析根系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根尖记数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软件可分析植物根系的形态分析及根系的整体结构分布等,广泛运用于根系形态和构造研究。 综上所述,根系扫描仪以其精准测量、三维重建、提升研究效率与准确性以及广泛应用的优势,为植物根系生长状况的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根系扫描仪有望在植物研究和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恒美仪器】
    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是一种先进的仪器,用于测量植物的光合速率。光合速率是反映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评估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提高农业产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309618.htm 该仪器采用先进的光合作用测量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此外,该仪器还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携带等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植物光合速率的测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的应用范围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它可以用于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指导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生态研究中,它可以用于评估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该仪器还可以用于植物生理学、园艺学、林学等领域的研究。 综上所述,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对于了解植物光合作用能力、提高农业产量和生态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使用该仪器,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植物研究所成立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12月29日上午,植物研究所举行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刘杰、副处长许航,整合生物学处处长娄治平出席仪式,李家洋、植物所所长方精云院士、植物所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为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揭牌。植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参加了启动仪式。   仪式由方精云主持,植物所副所长葛颂从资源植物研发的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成立的必要性,定位和研究内容,研究基础和条件,发展目标,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是植物所举全所之力,整合植物所在资源植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的核心力量而成立的所级重点实验室,是植物所为适应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对生物资源的新需求,在深入分析中科院和植物所的定位和长远科技目标基础上,对植物所学科布局、科研组织方式做出的重要调整和尝试。   在学科定位上,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我国特色与优势资源植物为研究对象,发挥植物所基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系统开展资源植物的收集、评价、研究和开发利用 在资源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的整合研究,解决我国在资源植物发掘与利用方面的重大科技难题和实际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资源植物的收集、评价和共享 (2)资源植物关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资源植物优良种质的发掘和利用。   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目标是力争1-2年内在资源植物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队伍,建成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争取在5-8年内,在资源植物基础研究和种质资源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引领我国资源植物的创新发展,显著提升我国资源植物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生物产业升级,带动生物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争取最终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在组织与管理形式上,作为植物所科研组织形式改革的试点机构,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将采取新的管理模式,以研究群(Research Team)和研究组(Research Group)为基本运行单位,每个群下设若干研究组。实验室目前设有6个研究群: 1)资源植物收集与评价研究群 2)植物抗逆机理与应用研究群 3)环境和能源植物研发研究群 4)园艺植物研发研究群 5)种子特性及应用研究群 6)药用植物研发研究群。   在评估评价机制上,实验室将根据基础类、应用基础类、技术开发类研究任务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在人才队伍方面,植物所引进了“千人计划”研究员桑涛任实验室主任,聘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即将就研究群负责人(Team Leader)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   刘杰受院生物局局长张知彬、副局长苏荣辉的委托致辞,对成立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表示祝贺,并希望植物所继续发挥基础性研究优势,加强交叉和综合性研究,特别是加强系统性研究。他说,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研究所在经过深入研讨后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在强调基础性研究的同时,也强调科技成果产业化,整合分散的研究力量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集成性研究,符合中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要着力实现的“9个转变”,符合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相信植物所在今后几年内一定会做出好成绩来,同时祝实验室早日进入院重点实验室序列。   李家洋对植物所在学科布局调整中的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植物所在资源植物研究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基础,而成立资源植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可以将分散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集中开展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体现了植物所的特色和优势。李家洋特别强调,作为历史悠久的基础类研究所,植物所需要找准定位,进一步凝练学科目标,凝聚研究力量,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前沿领域。李家洋希望植物所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和院“创新2020”规划,做好研究所的战略部署,统筹强弱学科、传统与新兴学科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通过“特色”学科建设,推动“特色”研究所建设。   方精云对院领导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感谢院领导和生物局对植物所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感谢以葛颂为组长的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筹备组前期的努力工作。他简要阐述了重点实验室成立的简要背景,为适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新需求,植物所将系统与进化、生态环境、发育与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和植物资源科学利用等5个研究领域作为重点领域进行部署。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植物所面向国家对生物资源的重大战略需求而进行的重要举措,是植物所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研究所将用更加精良的装备,更加宽松良好的环境,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更加合理的评估体系来建设和管理实验室,使其在资源植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取得双丰收,并争取把若干个项目推向产业化。   植物所将以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和优化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和开发队伍,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加快形成植物研究所的资源植物研发的特色和优势,推动植物研究所“十二五”规划和“创新2020”规划的目标的实现。
  • Biolog鉴定方法列入一个植物病原菌国标鉴定方法
    由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的植物病原菌标准制定项目&ldquo 马铃薯环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rdquo ,从2008年立项,到最终下达标准号,前后历时五年多的时间,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2013年6月1日,标准号及名称为:GB/T 28978-2012马铃薯环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中将美国Biolog公司的Gen III Microstation鉴定方法作为马铃薯环腐病菌首选鉴定方法,是对Biolog鉴定方法的极大肯定。 美国Biolog公司开发的Microstation微生物鉴定系统,从近两千多种表型中为每一大类微生物优化筛选出95种表型反应,开发出Gen III, AN, YT和FF鉴定板和相应的数据库,可鉴定超过2650种微生物,几乎涵盖所有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是微生物研究、开发和检测的必备工具,在中国已经有超过350个用户。 植物病原菌的鉴定是Biolog鉴定系统的优势项目,它有别于其它定位于临床微生物鉴定产品,Biolog鉴定系统除可以鉴定大量临床微生物以外,还可以鉴定近千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 国家质检总局系统已经有将近三十多个用户拥有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尤其是在植物检疫室,此次国标项目发布后,Biolog鉴定方法成为马铃薯环腐病菌国标检测方法之一,将极大的推动该技术在国家质检总局系统、农业系统及相关的食品行业的推广和应用。 华粤企业集团作为美国Biolog公司中国总代理,衷心感谢厦门、福建和浙江出入境对Biolog鉴定方法的认可,Biolog鉴定方法列入国标意义重大,从此将结束Biolog产品没有国标的历史,我们将借此机会,努力开拓进取,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注:如需标准原件,可在&ldquo 标准图书网&rdquo 或其它相关网站订购)
  • 五洲东方参加“第21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
    由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以下称乙方)、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的&ldquo 第21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rdquo (IPGSA Conference 2013)于2013年6月18-22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五洲东方作为赞助商参加了本次会议。   美国PERCIVAL公司成立于1886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生产了第一台专业的植物培养箱。拥有百年历史的PERCIVAL是专业的植物培养箱体生产厂家,现已生产14个种类,近90个型号的培养箱,覆盖整个动物、植物培养和环境测试领域。另外,可根据客户具体需求定制特殊箱体。所有PERCIVAL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都由PERCIVAL严格控制和把关,其产品值得信赖。   PERCIVAL产品目前遍布于世界各地,很多跨国企业及我国重点院校,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都正在使用PERCIVAL的各类产品。五洲东方公司作为PERCIVAL公司的全国独家代理商已有十余载,我们会和PERCIVAL一起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全方位的服务。
  • 植物油中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及相关仪器盘点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植物油脂是人类3大主要营养素之一,除了可为机体提供生长代谢所需能量外,还可为人体提供重要营养物质,如必需脂肪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植物多酚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植物油中营养成分及含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用于植物油营养成分检测的技术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光度计法和红外光谱技术等光谱检测技术和以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为主的色谱检测技术。本文将植物油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及相关仪器整理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光谱检测技术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该技术分析检测原理是基于测定物质中分子的基团吸收辐射光(200nm~800nm),电子发生跃迁形成吸收光谱而达到检测目的。目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植物油营养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有:测定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根据不同植物油的差异光谱吸收情况判别油的品类、评价植物油混合体系的乳化稳定性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ffbe61d-0fb1-4a6b-8fb9-43ef69365d02.jpg" title=" 紫外.jpg" alt=" 紫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35.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i stro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strong /i i strong /strong /i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荧光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是激发被测定物质中的荧光物质变为激发态,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记录由激发态变为基态过程中所发出的荧光。可用于分析具有指纹特性的物质,如鉴别不同质量品质的食用油、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测定植物油中维生素E和多酚、结合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鉴别植物油品类差异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130b70ef-9b90-4571-a088-f5208b1fba17.jpg" title=" 荧光.jpg" alt=" 荧光.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253.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i strong 荧光分光光度计 /strong /i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分析物质在红外区吸收能量跃迁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因其扫描速度快、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分析过程无损及无需前处理等优点,目前被广泛用于植物油研究,如:用于建立食物油种类的分析模型、建立食用植物油油脂样本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建立植物油中主要脂肪酸定量分析模型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993d3ae7-2e6d-4173-ae29-cb4ff6f00022.jpg" title=" 红外.jpg" alt=" 红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255.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i strong 红外光谱仪 /strong /i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色谱质谱检测技术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具有分析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等优点,主要用于检测植物油中的甾醇、脂肪酸、角鲨烯及挥发性物质等,而对于挥发性弱、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需适当化学预处理转化。近年来,气相色谱法还被用于甘油三酯的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6ef8ab6-f5a0-4d4b-889a-96580b4605bd.jpg" title=" gc.jpg" alt=" g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1.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i strong 气相色谱仪 /strong /i i strong /strong /i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液相色谱法。相对于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技术更适用于热不稳定性、难挥发性及高沸点物质的分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的分析。此外,高效液相色谱还可用于测定食用油中的维生素E和游离脂肪酸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db7dc8d-1965-44de-aecf-dc32fc1f587c.jpg" title=" lc.jpg" alt=" l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23.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i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液相色谱仪 /strong /span /i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技术结合了色谱分离能力强和质谱的高选择性和具有丰富结构信息的优点,分为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和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法两种。目前主要用于植物油中4种植物甾醇的定量、天然植物多酚的测定以及甘油三酯的分离鉴定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9fbcaee7-90df-4e72-a845-840cf9d81047.jpg" title=" gcms.jpg" alt=" gcms.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290.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i strong 气相色谱-质谱仪 /strong /i i strong /strong /i /a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9af59d8-83a4-4b1f-9d8b-3886ef592bb8.jpg" title=" lcms.jpg" alt=" lcms.jpg"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51.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i strong 液相色谱-质谱仪 /strong /i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几年,随着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家对植物油样品分析检测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总体来说,色谱检测技术仍然是分析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手段。 /p p & nbsp /p p br/ /p
  • 中国科大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代谢物空间成像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在植物叶片代谢物质谱成像取得新进展,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中代谢物的空间成像。  这一成果由该校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潘洋教授团队利用自行研发的质谱成像平台,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中代谢物的“拍照”。  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分析化学领域著名期刊 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  在已知植物种群中,有约200,000个植物代谢物的化学结构被鉴定出来。植物代谢物的成分分析和空间成像对探讨植物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运输、生理机制、自我调节机制及植物与生态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质谱成像是近年来涌现出的分子成像技术,具有免荧光标记、不需要复杂样品前处理等优点。然而,由于植物角质层和表皮蜡的存在,常规软电离技术很难穿透角质层作用于叶肉组织,从而无法对植物叶片中的代谢物进行直接成像。  课题组通过印迹方法,将叶片中的植物代谢物转移至多孔聚四氟乙烯材料上,并对印迹后的材料进行成像,可实现对叶片植物代谢物的间接成像。由于使用DESI/PI技术,相比于传统DESI方法,正离子模式下可新检出多达百种萜类、黄酮类、氨基酸和苷类等次生代谢产物 负离子模式下整体代谢物信号强度可增强一个数量级。  课题组进一步利用该技术对茶叶进行研究,发现咖啡因在叶中脉富集、茶氨酸在叶柄富集并延伸至中脉和叶尾,为咖啡因主要在茶叶中脉合成和茶氨酸在茶叶根部合成并转运至叶片的生物合成位点及转运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实验还检测到茶叶中儿茶素生物合成网络中重要的黄酮类代谢物并以质谱成像的形式展示出空间分布,表明印迹DESI/PI成像技术在探索植物代谢转化位点和途径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 32项植物检疫行业标准在珠海通过审定
    由国家认监委科技标准部组织,为期三天的植物检疫行业标准审定会议今日在珠海落下帷幕。该审定会议顺利通过了《植物检疫实验室能力验证规范》等32项植物检疫行业的标准审定。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相关检验检疫局十二位专家组成的审定委员会通过认真审查标准草案及其相关材料,听取标准起草人有关情况汇报,对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检验检疫标准体系符合性的讨论和审议,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作出审定结论。   审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植物检疫实验室能力验证规范》、《毒莴苣检疫鉴定方法》、《出口水果注册果园、包装厂管理规程》等三十二项标准适应我国植物检疫的新形势和现行检验检疫监管法规要求以及检验检疫标准体系建设需要,能有效地满足进出口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管理,为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提供了准确、快速、简便的检测依据,对于保障进出口植物及其产品质量,提高和保护我国进出口植物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声誉,促进进出口贸易和参与国际交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洪俊、珠海检验检疫局副局长何宏恺、标准起草人、部分起草单位标准化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 IVIS视角—IVIS系统在植物领域的应用(二)
    在上一期IVIS视角中我们和大家分享了IVIS系统如何在活体状态监测植物氮代谢水平,并基于转基因植物开发分子传感器(IVIS系统在植物领域的应用(一)(点击前方蓝字直达文章内容)),其实除通过构建生物发光的转基因植物之外,IVIS系统还能通过化学发光或者荧光染料探针等方式研究植物领域的多种应用。本期将带领大家继续拓展在植物活体光学领域的应用。活性氧(ROS)是有氧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含氧基团,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除了作为一种氧代谢副产物会导致细胞氧化应激甚至凋亡之外,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ROS也被发现参与植物的正常生长进和代谢过程,是许多基本生物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器官成熟发育、植物应激抗逆等。在往期分享(点击前方蓝字直达文章内容)中,我们介绍过一种纳米探针用于检测动物体内炎症及肿瘤发生时活性氧水平。而在植物中,虽然许多ROS成像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但目前还缺乏一个动态检测植物体内ROS的植物成像平台。近期出现了一种可靠和直接的方法来对植物中的活性氧进行全植物活体成像,该方法发表在《Molecular Plant》期刊上。该方法是利用荧光探针的氧化来直接检测ROS,并且研究人员结合IVIS Lumina活体成像系统,开发了一个用于整株植物活体成像的工作流程。通过该工作平台,可以完成荧光染料探针对整株植物的染色、植株刺激处理以及处理后的ROS定量评价。系统工作流图解说明:A-B 植物在合适的光照周期和湿度的培养环境中培养 C 植物在玻璃熏蒸箱里用雾状染料熏蒸30分钟 D 植物进行相应的刺激(强光照射、植株损伤、病菌感染)E 整株植物在IVIS Lumina成像系统中拍摄 F 利用IVIS LivingImage软件分析植株ROS信号利用该工作平台,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系列包括DHE、H?DCFDA、H?HFF-OxyBURST、Amplex red、SOSG和PO1在内的多种荧光探针,通过整株植物ROS信号积累数据分析筛选出了一个最有效,最敏感,能够响应多种外界刺激所产生的ROS的荧光探针——H?DCFDA,该探针能够表现出最强的信噪比和应用广泛性。这些不同的外界刺激包括局部强光照刺激、损伤或病原体感染,未来也可以拓展到其他种类的应激反应研究中。此外,通过rbohD和apx1突变体中ROS信号的减弱和增强以及DPI(ROS生产抑制剂)处理后ROS信号传播的减少,进一步证明了该成像系统的有效性,并且表明该方法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拟南芥在不同外界刺激下30分钟内的ROS积累情况(A 局部强光刺激;D 叶片损伤刺激;G 病菌感染)这个新方法可用于研究不同遗传变异体的局部和植株整体积累的ROS信号,进行表型分析来发现新的ROS信号通路,监测不同植物和突变体的应激水平,揭示ROS参与到植物应激、生长调节和发育过程的新途径。文章中探讨了这种新方法在不同拟南芥突变体系统以及小麦、玉米等谷物创伤反应研究中的应用。综上,该研究所报道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对植物进行整体的ROS活体成像,这为今后ROS代谢,系统信号传导等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科学工具。
  • 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试行)
    各有关单位:   为更好指导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审工作,扎实做好安全管理,我办制定了《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试行)》,现予印发。   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试行)   一、分子特征   (一)靶基因编辑情况。提供覆盖编辑位点的PCR扩增测序或全基因组测序等资料,对于采用全基因组测序的,还应提供在编辑位点的覆盖度分析资料。相关数据应能够说明基因编辑植物中靶基因编辑情况。   (二)载体序列残留情况。提供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在转化载体上的覆盖度分析等资料。相关数据应能够说明基因编辑植物中载体序列残留情况。   (三)脱靶情况。提供预期脱靶位点的PCR扩增测序或全基因组测序等资料,应采用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分析预期脱靶位点,对于采用全基因组测序的,还应提供在预期脱靶位点的覆盖度分析资料。相关数据应能够说明基因编辑植物的脱靶情况。   二、环境安全   (一)可能直接改变物种关系的基因编辑植物,如抗病虫、耐除草剂性状。应提供以下资料:   1.目标性状和功能效率评价。   2.生存竞争能力,包括株高、覆盖率、繁育系数、落粒性以及种子数量、重量和发芽率等。   3.对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有害生物地位演化的影响。   4.抗病虫基因编辑植物还应提供对可能影响的非靶标生物的室内生物测定。   5.耐除草剂基因编辑植物还应提供对至少3种其他常用(非目标)除草剂耐受性的测定。   (二)其他基因编辑植物,如抗逆(抗旱、耐盐碱、抗冻、抗高温等)、品质改良、生理性状改良(养分高效利用、生育期改变、高产等)。应提供以下资料:   1.目标性状和功能效率评价。   2.生存竞争能力,包括株高、覆盖率、繁育系数、落粒性以及种子数量、重量和发芽率等。   三、食用安全   (一)可能改变关键成分的基因编辑植物,如品质改良、高产等。应提供以下资料:   1.关键成分分析(包括营养素、功能成分、抗营养因子、内源毒素、内源过敏原等)。   2.最大可能摄入水平对人群膳食模式影响评估。   3.基因编辑导致某种蛋白质表达量显著增加的,还应提供该蛋白质的表达量及其与已知毒蛋白质、抗营养因子和致敏原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   4.基因编辑导致产生新蛋白质的,还应提供:(1)新蛋白质的表达量;(2)新蛋白质与已知毒蛋白、抗营养因子和致敏原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3)新蛋白质体外模拟胃液蛋白消化稳定性、热稳定性试验;(4)新蛋白质毒理学试验。   5.若上述数据资料(1—4项)表明目标性状可能增加食用安全风险,还需提供大鼠90天喂养试验。   (二)不改变关键成分的基因编辑植物,如抗病虫、耐除草剂、抗逆(抗旱、耐盐碱、抗冻、抗高温等)、生理性状改良(生育期改变、养分高效利用等)。应提供以下资料:   1.关键成分分析(包括营养素、功能成分、抗营养因子、内源毒素、内源过敏原等)。   2.基因编辑导致某种蛋白质表达量显著增加的,还应提供该蛋白质与已知毒蛋白质、抗营养因子和致敏原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   3.基因编辑导致产生新蛋白质的,还应提供:(1)新蛋白质与已知毒蛋白、抗营养因子和致敏原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2)新蛋白质体外模拟胃液蛋白消化稳定性、热稳定性试验;(3)新蛋白质毒理学试验。   4.若上述数据资料(1—3项)表明目标性状可能增加食用安全风险,还需提供大鼠90天喂养试验。   四、评审程序   上述分子特征、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评价都可在中间试验阶段进行,若中间试验阶段获得的数据资料表明目标性状不增加环境安全风险,经评价合格后可直接申请安全证书。   若中间试验阶段获得的数据资料表明目标性状可能增加环境安全风险,需开展环境释放或生产性试验,经安全评价合格后方可申请安全证书。环境释放或生产性试验应在试验植物的主要适宜生态区进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应在每个主要适宜生态区至少设一个试验点。 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试行).pdf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