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植物膨量仪

仪器信息网植物膨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植物膨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植物膨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植物膨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植物膨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植物膨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植物膨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植物膨量仪相关的资讯

  • 莱恩德新品|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随时随地测量植物叶片的叶绿素
    点击此处可了解更多产品详情: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  在自然界中,植物是生命之源,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人类提供氧气和食物。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色素之一,它可以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叶绿素含量的测量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方便快捷地测量叶绿素含量,人们发明了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该仪器采用光谱仪测量植物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和透射率,并利用叶绿素在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来计算叶绿素含量。通过该仪器,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数据,从而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具有多种优点。首先,它具有便携性,方便携带和操作,可以随时随地测量叶绿素含量。其次,它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叶绿素含量,并避免人为误差和环境因素的干扰。此外,该仪器还具有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快速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为科研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应用方面,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测量叶绿素含量可以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和营养状况,进而指导施肥和灌溉等管理措施。在林业研究中,叶绿素测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生态学领域,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进而研究植物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等课题。    总之,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取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数据,从而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进行评估和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仪器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莱恩德新品|便携式叶绿素测量仪:随时随地测量植物叶片的叶绿素
  • 西瓜成熟前炸裂 疑因用膨大剂—植物激素有哪些?
    下载PDF:西瓜成熟前炸裂 疑因用膨大剂&mdash 植物激素有哪些? 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斜土路2897弄50号海文商务楼507室 [200030] 电话:86-21-54890099 传真:86-21-54248311 网址:www.anpel.com.cn 联系方式:shanpel@anpel.com.cn 技术支持:techservice@anpel.com.cn
  • 被“海马”吹来的“植物木乃伊”
    台风“海马”过境广东河源 意外送来4000年乌木。10月25日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村民在浰江河段意外发掘一棵年约4000年的乌木。这棵乌木轰动了整个土厘村,发现当晚,这棵千年乌木已被当地村民打捞上岸并在该村得到妥善保管和收藏。 原来,发现乌木前两天,台风“海马”过后当地一直暴雨不断,致使浰江河段一度河水暴涨。前日傍晚,当地一位村民路过彭寨镇土厘村浰江中游的鱼潭江河段时,意外发现了河床中漂浮着一棵乌黑的树木,怀疑是古木,遂第一时间向新闻媒体爆料,并提供了一张古木在河床的现场照片。随后媒体联系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核实,杜衍礼初步确认该树木为千年以上的乌木。 初步认定这棵在江中发掘的乌木系千年阴沉木,年约4000年,乌木种类系当地常见的“麻柳树”。杜衍礼称,乌木又叫阴沉木、碳化木,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杜衍礼称,这棵千年乌木的出土发掘,对于和平县境内的浰江河床变化以及地方古环境的变迁,具有一定的考古科研价值。 这只是一棵“死去”的植物,为什么却引来了新闻媒体、博物馆馆长的关注? 现今乌木在应用上可以制作家具、配饰等。乌木以碳化度定价、以是否返阳定价(晾干稳定)、以颜色定价(黑色普通、金丝楠少见)、以可利用的价值定价等等。 在古代阴沉木格外珍贵,其中原因之一是古代大型的基础建设较少,河流水量也充沛(不像当前这么多干旱)更缺乏大型的挖掘和吊装设备、挖沙船等,因此能发现和运回的阴沉木比较少,此为第一珍贵;其次阴沉木形成的特点也注定它在以往很难发现大型成材,且当它离开形成的环境后,温湿度等都环境变化比较大,保管不善也容易会出现开裂等状况,影响利用率,因此也显珍贵;最后就是传统文化中认为其在地底下埋藏千年而不腐,认为它已具有灵性,能辟邪纳福等等,就更显珍贵了。但同时,在风水先生眼中,真正的阴沉木也吸收至阴至寒之气。 最重要的是,由于乌木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量越来越少,一些天然造型的乌木艺术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当今著名的考古学家魏学峰、社会学家陈历谋等对乌木的考古、艺术和社会的价值推崇备至,并将春列为“第一藏品”。 它的“尸体”为什么能够为当地河床的变化、地域古环境的变迁带来科研价值?因为乌木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 因此,科学研究中通过14C测定古树死亡年代,再用年轮计算其树龄,获得其生长年代;采用树轮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反映树木生长时古气候及古环境变化,利用树轮纤维素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来复原古代气候及环境为地球化学家提供重要依据;从古树洞的泥土中取样筛取(或浮选)其微体古生物进行种属鉴定,利用其生态属性,复原其生存环境;采集粘附于树孔洞中的软体动物外壳,进行鉴定和生态环境分析,研究地理环境变迁等。 对于它那些“还活着”的伙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事件中的乌木由于台风、地震等灾害的侵袭,遭到严重的破坏,被村民们发现。那么,像这样的被摧毁,没被人关注到的树木又有多少呢?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对于古木的日常管理与养护工作必不可少,时刻了解树木的生长状况,研究树木根系的生长与周边土壤间的环境关系,通过科学手段,了解当地地址古环境变化,为灾害的发生预防做出贡献。 树木的寿命远比人类要长久,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是上万年不等,它们扎根于地下,根系的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吸收释放一些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时间的积累与转化,形成了历史的印记,见证了环境的变迁,为人类研究历史古文化、古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因此,我们对古树等珍贵树种应当采取积极的保护,协同博物馆、政府等工作部门做好保护珍贵树种的工作,同时为科学研究保留更多的优质材料。
  • 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火热安装中”系列报道(一)
    癸卯春节 安装启动! 2023年农历春节,各地沉浸在轻松欢快的节日氛围,而在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的温室里,中国农科院的研究人员、PSI公司和北京易科泰公司的工程师投身于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作物高光效高效筛查与鉴定表型平台的安装工作中,现场一片火热繁忙的景象。 从正月的初三到十四,短短的两周时间里,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平地而起。庞大的规模、现代感十足的外观、火热的安装场面,吸引假期期间仍在温室里辛苦劳作的研究人员纷纷驻足观看,询问安装进度,热切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够使用这套系统开展实验的愿望。 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由国际知名的表型系统制造厂商PSI研发,整合了LED植物智能培养、自动化植物传送、多种光学成像传感器(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多光谱荧光成像、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植物热成像、RGB真彩3D成像、激光雷达3D成像、根系成像等)、自动条码识别管理、自动称重与浇灌、电脑自动控制及数据处理等多项先进技术,能够以最优化的方式对大量植物样品的生理状态、生化组分、形态结构的进行自动成像分析。 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植物表型分析技术中存在的精度低、费时费力、适用性差等问题,具备高效准确的特点,并可实现全生育期的无损动态监测;被广泛用于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及基因型对植物生长、产量、质量的影响,揭示可控环境下基因组与环境等因素互作进而调控作物表型的分子机理。截止2020年底,PlantScreen在全球累积销售/装机量超过50台。主要用户有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和作物研究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全球知名的农业学府和顶级研究机构(下图中的PlantScreen系统于2020年安装在都柏林大学),也不乏杜邦先锋、孟山都、巴斯夫等农业企业巨头。 作为PSI公司的合作伙伴和大中华区技术服务中心,成立20年来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精密、高端植物和藻类实验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推广及自主研发,迄今为止已为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科院、中科院水生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农业院校和机构提供了大量仪器设备及技术支持。此次安装的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通量为4000株种苗/200株成体,配备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RGB真彩3D成像、激光雷达3D成像、植物热成像和高光谱成像等传感器,具备自动称重与浇灌功能,将主要用于水稻等作物高光效高效筛查与鉴定、作物高光效机理研究及新材料创制。 立春已过,农耕将始。今年春天,除了位于北京的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和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也正在或者即将紧张有序地进行PlantScreen系统的安装。高通量作物表型监测被称为育种的加速器。毫无疑问,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的安装运行能够帮助中国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深入剖析与产量和胁迫耐受性相关的遗传学数量性状,必将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分子设计育种和种质资源开发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截止发稿前,农科院生物所PlantScreen系统的安装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调试和试运行环节,并将合作举办培训研讨。
  • 杭州万深检测高通量植物表型获取技术演示直播会邀请
    高通量植物表型获取技术演示直播会——万深检测1857年,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经过长达8年的超大强度体力劳动,手工获得包括2.8万株植物、4万朵鲜花及近40万颗种子的性状数据:种子形状、颜色,豌豆花颜色、位置,株高等。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年起,万深公司运用顶尖的视觉检测技术,持续推出产品,针对植物种粒、叶片、根系、年轮、瓜果等,通过自动化检测获得植物表型高通量数据,如:数量、形状、颜色、长度、株高、面积、角度等,一再填补了行业空白。如今,万深检测技术已经进入农业、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制药等领域。为上千家用户单位提供产品和服务。未来几十年中,由于人口暴增、气候变化、耕地限制、环境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人类面临巨大的粮食挑战,需要从改良育种和栽培管理两方面考虑来提高作物生产力,高精准、高通量获得作物表型数据是这一工作基础,因此植物表型领域的研究正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为了让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深入了解万深的产品,我们在钉钉上举办两场产品推介会。一、第一场产品推介会:时间:2020年7月21日(周二)晚上19:30分-20:30。推介产品:1、植物根系分析仪、植物根系动态生长监测仪2、植物叶面积分析仪(含叶病斑、虫损面积、叶色分档分析等)3、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4、植物年轮分析仪5、植物瓜果剖切面分析仪6、植物表型分析测量仪7、植株自动测高仪8、原位活体植物分枝角自动测量仪二、第二场产品推介会:时间:2020年7月31日(周五)晚上19:30分-20:30。推介产品:1、种子自动考种分析及千粒重仪2、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3、大米加工精度检测仪4、面粉粉色麸星检测仪5、农产品籽粒颜色分类检测仪6、水稻麦穗穗长-茎粗-茎叶角测量仪 三、会议形式:钉钉群在线直播。 四、钉钉直播培训群二维码参会人员须在会议当天晚上19:30点前通过钉钉扫描群二维码加群。
  • 标准集团“织物透气量仪”出口东南亚创新高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材料测试仪器设备的综合供应商,公司总部在中国香港,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在长沙和深圳等地设有办事处及售后维修中心。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标准集团上海分公司,全面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和售后服务。2015年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加速国际化战略,目前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以涵盖了远东地区、东南亚诸国、澳大利亚、非洲诸国等,2015你那一季度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纺织仪器出进口再创新高,已经达到100万美元,其中尤其是以“织物透气量仪”为代表的纺织品物理检测仪器出口颇受国外用户青睐,主要因素是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2014-2015年重点投资研发创新,目前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技术的纺织品检测仪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研发成果,已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的消费者信赖,并且已经远销各国。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研发织物透气量仪具有以下优势:织物透气量仪适用于测量纺织、服装、无纺布等多种材料的透气性 织物被压在选定好的测试头上,仪器产生持续的气流通过试样,并在试样两面产生一定的压差,极短时间内,系统自动计算出试样的透气率。满足标准:BS 5636 JIS L1096-A DIN 53887 ASTM D737 ASTM D3574 EN ISO 9237 GB/T 5453 EDANA 140.2 TAPPI T251 EDANA 140.1 ASTM D737 AFNOR G07-111 ISO 7231等通用标准。产品特点:1.这是一台达到国际水平的检测仪器。2.全量程、全自动检测各种试样的透气性试验。3.专利技术,自动操作,测试时间快速。4.程序支持语言:中、英文。5.数据端口:RS232异步双向。6.测试结果的评估系统。7.采用国际著名品牌的进口压力传感器,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8.采用万向并可锁定滑轮,方便搬移。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提供国际最先进的产品,依赖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整合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客户解决科研生产中遇到问题提供支持,从而带动国内科研及相关行业水平的提高。通过个性化的售前产品咨询,高效率的售后安装、维护和维修,专业级的技术支持及应用支持,标准集团正越来越多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赖。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专注于检测仪器行业13年,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和众多成功的案列,同全国各大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服务和产品质量一流、我们的仪器,价格合理、品质保障、供货周期短服务热情周到,欢迎来电咨询 座机:021-64208466 手机:13671843966。更多关于 织物透气量仪:http://www.gnxcs.com
  • 专家:无科学依据证明“植物奶油”有害
    不久前,国外某调查机构就全球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作了调查排行,在中国人最担心的问题中,食品安全排在第一位。11月7日央视报道指出,俗称“奶精”、“人造奶油”的氢化植物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更有科学家称氢化油堪比杀虫剂敌敌畏中的滴滴涕。这也让食品安全的话题再度牵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那么,被广泛运用于面包、蛋糕、饼干等食品生产的氢化植物油,会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记者采访食品安全专家得到的答案是: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证明氢化植物油有害。   内情调查:使用成本远低普通植物油   从1910年“植物奶油”问世后,人们先是用它来涂在面包上食用。之后经过不断发展,氢化植物油被加入到薯条、鸡块,蛋糕、饼干、面包甚至是冰激凌、奶茶等各种大众食品里。   11月8日,记者走访了南宁各大超市,发现大部分商场里出售的奶茶、饼干、薯片、咖啡等食品,都标注含有氢化植物油。   为什么这么多食品选择使用氢化植物油?一位从事食品添加剂经营的店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箱普通的15公斤氢化植物油零售价为120-160元不等,每公斤为8-12元 而市场上普通的花生油每公斤达到18元左右。使用成本的差异,一目了然。另外,使用氢化植物油做出来的食品口感较好。   记者走访了南宁市中华路多家食品添加剂经营店和奶茶原料店了解到,氢化油是一个内容范围非常广泛的名词,在实际使用中用途不同其名称会不同,如用于爆米花制作的称为“人造奶油”,用于炸鸡块、炸薯条的称为“起酥油”,用于糕点、饼干制作的称为“植物油”等。由于氢化油有用途广泛、价格低廉、不可替代等特点,经营者均表示,销售量非常好,经常有顾客一次进货达几十箱,用于各种食品制作。   专家说法:氢化油非明确危害物质   在采访中,一位大型超市的食品促销人员对记者说,氢化油能广泛运用于面包、蛋糕、饼干等食品当中这么多年,说明它的危害性不大,只要消费者不过量食用,还是安全的。   “氢化植物油原则上不是明确的危害物质,只是在生产过程中性状发生改变。”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广西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玲开门见山地表示,氢化油是将植物油脂中液态的不饱和脂肪,通过加氢硬化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其目的在于防止油脂变质,增加口感及美味。   作为常见的食品配料,氢化油实际上只是一个加工方法。最近有媒体在报道中提到的“反式脂肪酸”,刘小玲认为,这是在加工氢化植物油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之一,不能因此就对氢化油作出不科学的判定,而把其与杀虫剂滴滴涕相提并论,更是有些危言耸听了。   广西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处处长彭琪元也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定论证明,“人造奶油”之类的氢化植物油对人体健康有副作用,国家允许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科学使用氢化植物油。   监管现状:国内尚缺标准   相比于食品添加剂受到严格监管,在食品配料方面,我国尚无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没有严格的报批程序和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限制。   刘小玲对此也表现出担忧,她说:“虽然氢化油没有实质性危害,但它毕竟是通过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如果原材料和加工程序有问题,生产出来的食品质量谁都不能保证。”加大食品生产厂家的监管,才是治本之道。彭琪元亦表示,政府监管部门也在密切地关注,食品生产在使用氢化油时是否有违规行为。
  • "植物激素"安全性惹争议 专家称毒性比味精小
    ●农业专家:毒性比味精还小 ●食品专家:滥用会危害健康   最近催熟剂、膨大剂、催红剂、增甜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推向风口浪尖,这些调节剂被媒体冠名为"植物激素"之后,引起了消费者的不少担忧。   究竟"植物激素"危害大不大?应该禁止还是推广?针对这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官员。记者了解到,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农业专家表示,植物生长剂属于农药范畴,基本都属于低毒和微毒农药,大部分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是一种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并且是安全的。   不过一些食品专家也担忧,瓜农果农菜农为了高额利润,存在滥用植物激素,随意提高浓度,随意更改施用时间等现象,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   植物生长剂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农作物   "我们认为,最近的一些报道对消费者有误导作用。"昨天,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研究员江腾辉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最近一些媒体把植物生长剂讲得太过恐怖。   "事实上,植物生长剂归属农药管理,并且属于低毒和微毒农药。"江腾辉说,前几天,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部分专家,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包括催熟剂和膨大剂在内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作物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农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加强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引导社会公众科学看待,避免因一些不实信息或虚假消息误导消费者,切实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广大农民的利益。   "作为一项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植物生长剂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农作物,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江腾辉说"广东每年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约220吨,大概占全国使用量的3%多一点。"江腾辉说。   "植物生长剂跟化肥以及其他的农药本质是一样的,而且它还是低毒、微毒的。"江腾辉说。   农业专家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   "绝大部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徐汉虹教授说。   徐汉虹说,首先,作为一种农药,我国的农药管理制度还是比较严的。凡是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必须进行农药登记。在申办农药登记时,必须进行药效、毒理、残留和环境影响等多项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经国家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才允许登记。   "如果植物生长剂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农药的话,国家为什么还要允许它的存在和使用?"徐汉虹说,与杀虫剂、除草剂等其他的农药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要小得多。   "另一方面,在一些农作物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必须的。例如香蕉便是这样。"徐汉虹说,在香蕉等一些水果中,使用"乙烯利"几乎是惯例,如果不这样,就得等到香蕉自熟以后再采摘,那么香蕉往往会在运输的过程中便烂掉。   食品专家过量激素聚集人体会危害健康   "植物激素添加剂真的无害吗?"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一位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专家,昨天对记者表示,对这个问题的判定应该看看医学专家们的意见,毕竟那些用了膨大剂的西瓜最终还是要被人吃掉的。那些搞植物激素的专家们应该不会做人体健康试验的,因为这是医学专家们的领地。   "我接触的不少医学专家都认为: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大部分都是激素催成的,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郑风田说,一份报告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生物系植物学教授因萨尔警告说,果菜中含有的过量激素,聚集在人体内对健康非常有害。   "瓜农果农菜农为了高额利润,存在滥用植物激素,随意提高浓度,随意更改施用时间等现象,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郑风田担忧地说。   "其实许多生长剂都不应该去使用,乙烯利等催熟剂必须要去禁止。"郑风田表示。他甚至"教大家一招":在瓜果市场,形状异常,外观色泽太美丽,味道差而平淡,一般都是被催熟剂、膨大剂搞出来的,要尽量少买少吃!   不过对于郑风田的观点,徐汉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以一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来分析它的危害是片面的,科学的态度是,要考虑它的含量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在作物上使用剂量极低,不会对农产品(16.80,0.05,0.30%)质量安全造成危害。"徐汉虹说,作为一种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很低的含量就可以发挥作用,一般都是几千分之一,甚至上万分之一。"而且植物生长调节剂超剂量使用或使用剂量不够,不但难以达到理想的调控作物生长效果,甚至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减收。"   关键是加强激素残留监测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一种低毒或微毒的农药,已有38个经过国家批准登记,它们的安全性都是经过严格的试验的。"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研究员江腾辉呼吁,各界不要妖魔化植物生长调节剂。   "关键还是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制订了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我国今后应加快制订和完善相关标准,加强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监测,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膨大剂、催熟剂一直用 检测尚无国标
    膨大剂风波刚过,催熟剂又来袭,食品安全仿佛一个链条,似乎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出了问题。在经历了"膨大剂"伤农事件之后,催熟剂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在膨大剂、催熟剂之后,我们又该反思些什么?   膨大剂、催熟剂一直在用   "'膨大剂'俺们也用,但没出现爆炸的情况。不过,今年的西瓜很不好卖。"瓜农老韩告诉记者,"其实像膨大剂,俺们也一直在用,但是要和水、肥等配合好了。"   老韩种植西瓜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种蔬菜也有十几年,当记者向他提起"催熟剂"时,他随即脱口而出了催熟剂的另外一个名称--乙烯利。老韩告诉记者,乙烯利就是催熟剂的主要成分,对作物催熟后,坐果好,卖相也好看,主要是为了提前上市。"用催熟剂主要是为了卖相好看产量并不会增加多少。"老韩说,"尽管外面红了,但是里面稍欠点,口感不会特别好。"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多数消费者表示,首先担心催熟剂是否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表示催熟之后的果蔬口感不佳。也有一位消费者认为,对于催熟剂的使用不能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况且催熟剂已经在个别蔬菜、水果上使用了很长时间,要是能够合理使用,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经历了西瓜膨大剂之后,老韩不觉嘀咕了一句:"关于催熟剂的事儿,最好赶快有个结论,不然不知道会对卖西红柿的、卖黄瓜的这些农民造成什么影响?"   催熟剂检测尚无国家标准   在济南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菜农高洪福告诉记者,催熟剂的使用以前应该是很多的,因为国家允许使用,只要不超量就行,用量不当的话,就会对蔬菜造成不好的影响。"使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天,蔬菜刚开始集中上市的时候,因为大家都想赶早,想卖个好价钱,但是夏天几乎没有人使用,因为蔬菜夏天熟得很快,几乎一天一摘,根本不用催熟。"   山东园艺学会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以西红柿为例,由于有长途运输的需要,刚开始出"红线"的时候就要开始采摘,如果等到全部熟透,运输将非常困难,运输过程中容易烂掉,很多热带水果同样如此。   记者了解到,关于催熟剂,根据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乙烯利在番茄(西红柿)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不能超过2mg/kg,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催熟剂的检测,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这方面的标准。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乙烯利等属于植物外源调节物质,实际上和植物内部的激素是一样的物质。至于检测,因为植物体内就含有这种激素,也叫做植物激素,所以很难有一个标准。此外,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属于不同的概念,植物激素都有半衰期,一段时间之后将不再起作用,所以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   菜农更需科学种植   高洪福告诉记者,其实菜农也不想加那些东西,大伙都知道自然熟的瓜果蔬菜肯定口感好,质量也好,而经过催熟的,则极有可能会砸了自己的"牌子"."但有时候看到别人加了,就会'跟风',再说客观上也确实有运输的需要。"   农业技术推广员刘先生告诉记者,催熟剂的使用肯定会影响蔬菜质量。作为一名农技推广员,他并不提倡用催熟剂,也绝对不会去用。"像有些植物激素,农民有时也不想用,但是技术指导跟不上,品质、管理也上不去,科技推广的前沿出现了断层,科技人员并不多。因此很多农户还是按照原来的传统在种,至于如何科学种植,他们心里没有底。"刘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有的菜农之所以使用催熟剂,就是为了能够在较好的市场行情中卖出一个好价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随着蔬菜保护地的发展,新鲜蔬菜供应已经基本实现了终年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添加催熟剂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而且,在不能保证菜品质量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   采访中,一位菜农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者的观念也需要转变一下,不能只看外观。同时,通过对水、肥的控制同样可以达到最好的产出,所以菜农更需要政府在种植技术和销售上的指导。记者 刘江波
  • 农科院植物新品测试分中心获批 拟购置仪器设备25台
    12月5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测试北京分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的批复》,同意该项目建设。该项目计划购置仪器设备和农机具25台,核定总投资555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中央预算内投资。涉及仪器设备包括纯水超纯水系统、气相监控系统、自动数粒仪等。 批复公告原文如下: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测试北京分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的批复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报送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北京分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的请示》(农科院基建〔2016〕271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原则同意该项目初步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改造测试用房480.88平方米、农机具库棚235.15平方米、晒场300平方米和化粪池13.8 立方米,建设智能温室806.4平方米、日光温室2535平方米、试验地封闭围栏720延米、田间排灌系统65亩;购置仪器设备和农机具25台(套/ 辆)。核定概算总投资555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41.32万元,田间工程费330.9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117.2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46.27万元,预备费19.24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中央预算内投资。  请据此批复,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工作。要按照相关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认真做好招标投标工作。每月28日前通过农业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http://ac.agri.gov.cn)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模块,http: //kpp.ndrc.gov.cn),填报截至当月的项目进度、资金支出等相关信息。同时,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完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强化按 月调度和定期总结工作的通知》(农办计〔2015〕48号)要求,分别于每年1月3日和7月3日前,正式报送项目半年和全年总结,总结材料包括投资安排及 到位情况、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监管措施、项目效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关建议等内容。项目建成后,项目建设单位要及时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同时要按照本单 位的仪器设备开放方案,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利用效率。  附件:1.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北京分中心建设项目概算核定表  2.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北京分中心建设项目仪器设备核定表农业部办公厅                          2016年11月30日附件1:附件2:
  • 吴征镒:植物“活字典”——2007年度获奖人
    如果世界上有人能说出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了解每一种植物的习性,那么吴征镒一定是其中一个。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听懂每一种植物的语言、理解每一种植物的情感,吴征镒也是其中一个。   吴征镒,这位一生与草木打交道的科学家,凭借他对我国和世界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在92岁高龄之际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结缘草木   见到吴征镒是在他位于昆明的家中。身体的原因让这位92岁的老人几乎已经足不出户。   吴征镒家所在的这个居民小区草木扶疏,很多人家的阳台上都种了漂亮的花草。可这位一生研究植物的科学家家里却什么植物也没有种。   那些花草树叶都清清楚楚地记在他的脑子里、心里。   “现在我的身体不行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了。我搞了一辈子植物学研究,仍感到学无止境。”这位老科学家说。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这句古话说的是要尽力探索草木的本源。吴征镒院士曾亲笔书写了这八个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球场边的一块石头上。   他经常对年轻人讲述这八个字的意义,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吴征镒和植物打交道,第一位启蒙老师竟是家里的后花园。那时才五六岁的他最爱去花园里玩耍,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让他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长大些开始读书了,吴征镒最爱读的书是家里收藏的一本清代人撰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他对着这本书的图谱,去花园里认识那些以前叫不上名字的花草,乐在其中。   人们哪会想到,就是这个小时候喜欢琢磨花花草草的孩子,后来竟成了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大植物学家。   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吴征镒一辈子沉浸在他钟爱的植物学研究中,践行着“极命草木”的精神。   他参与组织领导《中国植物志》的编纂,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建立了户口本。他在这部历时45年完成的植物学巨著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完成了全套著作2/3以上的编研任务,并重点完成了一些大科、难科的研究。   在七十多年的植物分类研究中,他定名和参与定名的植物分类群有1766个,涵盖94科334属,是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以他为代表的三代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人命名的历史。   他全面而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种子植物的组成和来龙去脉问题,提出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等创新观点。他对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及其历史来源的论述,是植物学、生态学领域的经典篇目。   他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提出了诸多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设想和建议。1956年他率先向国家提出在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提出了在云南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具体方案。1999年,他又提出了建立国家“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设想……   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1983年,吴征镒到英国考察,来到大英博物馆。英国人安排请中国植物学家鉴定清朝时期驻华的英国大使在中国采集的一些至今未能鉴定的标本。   吴征镒用放大镜认真观察了标本,然后用流利的英语说出了每一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它们的科、属、种、地理分布、曾经记录过的文献、资源开发的意义等等。他对植物研究的精深和超群的记忆力,令英国人赞叹不已。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德铢告诉记者,由于对植物研究的深厚功底和广博知识,吴征镒被称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这样的赞誉来自于吴征镒对植物学研究的热爱和数十年的潜心积累。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还是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艰难,或是在动荡的“文革”时期,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植物学研究。   在西南联大任职期间,他在茅草房里创建了一间用破木箱和洋油筒建成的植物标本室,这个极为简陋的标本室竟然拥有两万多号标本 他在云南进行了大量的科考调查,和几个年轻教师一起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土地庙里自画自刻自印,历时3年,出版了石印版的《滇南本草图谱》。   他还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抄录和整理了我国高等植物各种属的文献记载,以及这些植物的分布,完成了一套3万多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成为后来《中国植物志》最基本的资料之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在“牛棚”中完成了《新华本草纲要》的初稿,对当时中草药名物混乱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校订,为我国中草药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知识的真正学者。”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样评价吴征镒。   “摔跤冠军”   与很多科学研究一样,植物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考察。吴征镒以花甲之龄,仍一次次到西藏、新疆等地考察。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塔什库尔干沙漠里的仙人掌与他说着只有他才懂的语言。   植物王国云南更是吴征镒考察最频繁的地区。每逢雨季,云南的红土地让这位植物学家可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吴征镒长了一双平脚板,走路不稳,经常摔跟头。   “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叫‘摔跤冠军’,但是他满不在乎,因为摔跤还给他带来过意外收获。”昆明植物所原所长周俊院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中摔了一跤,当他坐在地上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白色寄生植物,仔细一看就认出是“锡杖兰”,这是中国植物分布的新记录。   在考察的基础上,吴征镒主编完成了《西藏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地区植物志,还主持或参与了《中国种子植物数据库》《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编写工作。这些积累和研究为现在生物多样性、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学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植物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吴征镒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全国植被区划》《中国植被》《中国植物志》等大型专著的编写工作。他总是自己做最基础的工作,从野外考察,到写出名录,再带领大家分科分属编写。除了植物的名称,科、属、种,定名人,发表日期,分布区及用途外,他还详细描述历代植物文献中的记载,一丝不苟。“在担任《中国植物志》主编的时候,凡是他看过的稿子,他都要仔细审核校对,在稿子上密密麻麻地修改,有时候审稿的意见比稿子本身字数还多。”昆明植物所副所长刘吉开说,他不用查阅任何工具书,总能给每一篇稿子把好关。   和吴征镒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说,吴老是真正“沉在下面”做学问的科学家。他经常告诫年轻人不要总是“浮在上面”,要踏踏实实做学问。   壮心不已   直到耄耋之年,吴征镒仍在关注着我国植物学研究的动态,与国内外有关植物学家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与身边的助手、学生交流信息。   “这一年多来,他的眼睛不行了,耳朵背,行动不便,但他仍坚持每天工作3个小时。”他的秘书杨云珊说。   2003年、2004年、2006年,吴征镒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了三部共计430余万字的专著 2006年,他率领弟子着手整理研究我国清代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开启了我国植物考据学研究的新篇 2007年,他在91岁高龄的时候应邀出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主编。   “吴老为《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编撰做了很多铺路搭桥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 吴征镒的助手吕春朝说。   由于编撰大典要在上万本古籍中寻找与生物学有关的资料,吴征镒凭借数十年的积累列出了1300多种有价值的参考书目。他还凭惊人的记忆力,对史籍中提到的各种植物进行正本清源,并一一标注了拉丁文学名。   当得知自己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时候,这位一生淡泊名利的老科学家说:“我的工作是大家齐心协力做的居多,今天个人得到国家如此重大的褒奖,我只能尽有生之力,多带一些年轻人,带他们走到科学研究的正路上。我的能力有限,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后来居上,我愿意把我的肩膀给大家做垫脚石。”   92岁的吴征镒,爱着每一片绿叶,他的生命之树也因此而常青!   吴征镒院士 简介   植物学家。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和15种地理成分,提出了北纬20° -40° 间的中国南部、西南部是古南大陆、古北大陆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的观点 主编的200万字《中国植被》是植物学有关学科及农、林、牧业生产的一部重要科学资料 组织领导了全国,特别是云南植物资源的调查,并指出植物的有用物质的形成和植物种原分布区及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 主编了若干全国性和地区性植物志。最近,提出了“东亚植物区”的概念,认为是一最古老的植物区 还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论。
  • 多重PCR建库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PCR(Multiplex PCR)多重PCR(Multiplex PCR)可在一个反应内加入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引物,同时扩增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目标核酸片段。而多重PCR建库技术是一种整合多重PCR及二代测序的靶向测序技术。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检测效率高、应用灵活、适应性广等特点。应用方向多重PCR建库技术在植物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品种鉴定:国标GB/T38551-2020[1]已经明确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16个物种可通过MNP方式进行原始品种鉴定、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和品种真实性鉴定。判断依据则是根据测序后得到的标记位点数进行遗传相似度的计算,最后对比待测品种与对照品种的遗传相似度来定论。万人静等[2] 研究了MNP在第六大粮食作物木薯品种鉴定的应用,利用241份木薯的全基因组信息筛选到623个MNP标记位点。基于此,在28个木薯品种中两两比较时,99.47%(376/378)的品种对间的差异大于 46%,比例在 0.3%~81.0%之间,均值为 71.78%,MNP具很更高的品种区分能力。遗传多样性分析:多重 PCR 靶向捕获测序可用于对植物种群中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选择性引物捕获特定基因组区域, 并对多个样本进行测序比较, 可以研究不同品种或种群中的遗传差异和多态性, 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分子标记信息。比如, Zhang 等[3]利用多重 PCR 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对来自中国海南省和广东省的 998份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了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评估, 最终构建了 299 份野生稻核心种质资源, 为野生稻的分类、保护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多重PCR建库技术原理多重建库技术工作原理[4]是依靠 PCR 对于靶向位点的定点扩增。对多个待测 SNP 位点设计特异扩增引物,在第一轮 PCR 中抑制引物干扰和非特异扩增,使数以千计的靶向引物能够在一管 PCR 反应中实现高度均一化的扩增,从而大量富集目标片段。随后,在 第二轮 PCR 中,加上测序接头和文库条形码,最终获得测序所需的文库。最后通过大规模并行测序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MPS)揭示目标位点的标记基因型。多重建库流程步骤多重PCR建库技术的优势1. 高效性:多重PCR建库技术可以同时扩增多个目标序列,从而提高样品处理的效率。相比于逐个扩增目标序列的方法,多重PCR可以大大减少实验的时间和工作量。2. 经济性:由于一次扩增可以处理多个目标序列,多重PCR建库技术可以节省试剂的使用量和实验成本。这对于大规模研究和高通量测序项目尤为重要。3. 信息丰富性:多重PCR建库技术可以同时扩增多个目标序列,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这对于研究复杂疾病、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或群体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4. 准确性和一致性:多重PCR建库技术可以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进行扩增,从而保证了不同目标序列在扩增效率和条件方面的一致性。这可以减少实验中的变异性,并提高测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5. 灵活性:多重PCR建库技术可以根据研究需要灵活设计引物组合,从而适应不同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向。这使得多重PCR建库技术在个性化分析和定制实验中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多重建库流程 相关设备推荐成都瀚辰光翼自主研发NovaLib 4800 Pro医疗级一体机,领跑核酸提取与文库构建领域~NovaLib 4800 Pro集核酸提取及文库构建于一体,整合了温控模块、加热震荡模块、磁力架模块、PCR模块、冷存模块等,可实现样本进,文库出。无需复杂、繁琐的手工操作,一键即启,可实现多种NGS流程一体化,无需人工干预。提取及文库制备全自动一体机NovaLib 4800 Pro 核心优势灵活性突出:兼顾高通量和灵活,24通道移液模块具备液位探测功能,可根据需要独立灵活使用单通道、8通道、24通道,配合可配置试剂载架,支持试剂原管、预分装多种上样独创先进设计:采用批间流水线设计理念提高并行效率;首创五腔室物理分区隔离设计,配备多腔室压差智能控制和HEPA系统,集成智能路径规划功能实现零污染实现无人值守:无人值守时间长,集成双堆栈耗材系统。一站式交付,从核酸提取到建库全流程自动化,中途无需补充耗材和试剂环保设计理念:固液分离,垃圾处理简单高效,集成大容量废料仓储系统开放式平台:流程可编辑,支持根据需要自定义流程及参数,用户可自由选择试剂NovaLib 4800 Pro 使用流程NovaLib 4800 Pro 应用流程NovaLib 4800 Pro 部分软件画面参考文献【1】GB/T 38551-2020, 植物品种鉴定 MNP 标记法[S]【2】万人静,李琼,周新成,李论,李甜甜,周俊飞,彭海,章伟雄,方治伟.木薯 MNP 标记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J/OL].热带作物学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6.1019.S.20230223.1705.004.html【3】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rice accessions (Oryza rufipogon Griff.) in Guangdong and Hainan Provinces, China, and construction of a wild rice core collection【4】徐云碧,杨泉女,郑洪建,许彦芬,桑志勤,郭子锋,彭海,张丛,蓝昊发,王蕴波,吴坤生,陶家军,张嘉楠.2020.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GBTS)技术及其应用.中国农业科学,53(15):2983-3004.
  • 陈宇航研究员团队在植物SLAC1冷冻电镜结构研究中取得进展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窗口。气孔通过感应和解码多种外界环境信号如干旱、CO2和臭氧等,介导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此外,气孔还是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通道,参与植物抗病的免疫响应。气孔控制植物CO2摄取和水分蒸腾散失,其开闭受到高度严格的调控。因此,植物气孔感应重要外界信号分子的机理解析对作物抗旱、粮食稳产和解决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气孔由特化的护卫细胞形成,通过解码各种不同的外界环境信号,整合为护卫细胞的膨压变化来调控气孔开闭。护卫细胞膨压变化主要通过胞内离子跨膜转运实现,受到多个不同信号通路调控。两种关键离子通道SLAC1和QUAC1位于多个调控通路的交汇点,分别介导护卫细胞慢型(S)和快型(R)阴离子电流。护卫细胞阴离子外流是启动气孔关闭的关键步骤,其如何感知、解码和响应不同外界环境信号的分子机理和动态过程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宇航研究组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高等植物SLAC1的三维结构,并进一步应用电生理学技术系统地鉴定了SLAC1通道的关键磷酸化位点,为阐明SLAC1激活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SLAC1 channels for stomatal signaling in leaves为题,发表在PNA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陈宇航研究组学生邓亚楠。论文通讯作者为遗传发育所陈宇航、哥伦比亚大学教授Wayne Hendrickson和Oliver Clarke。研究工作获得遗传发育所研究员谢旗、汪迎春和博士黄夏禾,生物物理所博士王权等的帮助,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控制气孔关闭关键离子通道SLAC1冷冻电镜结构和电生理学研究A. 气孔开关调控的分子网络;B. SLAC1单颗粒冷冻电镜研究;C. SLAC1三维结构;D. SLAC1关键磷酸化位点的电生理学分析
  • 浙江大学研制出植物可穿戴径流传感器
    最近,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IBE团队刘湘江、应义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汪小知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胡仲远,为植物联合发明一款穿戴式“电子皮肤”。时至今日,通过穿戴电子设备监测心率、脉搏等,已经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  这种植物可穿戴茎流传感器,通过将柔性穿戴电子技术应用到植物体表,成功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首次持续监测草本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过程。同时,科研人员还发现植物果实生长与光合作用不同步的现象,这不仅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基本认识,更将为作物高产育种及栽培技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这项研究,近日刊发在《先进科学》上。  柔性传感器实现植物生理监测  众所周知,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能够把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植物也有类似也“血液”的物质,被称为茎流,是植物在蒸腾作用、渗透势等内外部压力下茎秆中产生的上升液流。茎流也是植物水分、养分、信号分子运输的载体。因此,实现对茎流的长期实时监测就能够探究植物生长过程水养分分配、信号传导以及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等奥秘。  然而,现有的茎流检测方法多为大型侵入式探测器,在测量时会对植物造成物理伤害,而且仪器体积大限制了它们在草本植物上的应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界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长期监测植物茎流。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来自浙江大学的智能生物产业装备创新团队(IBE)、智能传感与微纳集成团队、蔬菜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团队开展了跨学科交叉研究,针对植物茎秆特殊的生理特性,利用芯片级的微纳加工工艺,制备了一种植物可穿戴式茎流传感器。  这款传感器薄如蚕翼,厚度仅0.01毫米,重0.24克,如同“纹身”一样,能贴附在植物茎秆表面进行茎流监测。  另一个工程难题是避免传感器对植物生理产生影响。研究团队通过特殊设计,使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阳光、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能够自由通过传感器,实现了传感器与植物的长期“和平共处”,最终实现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长期观察茎流的目的。  “这项工作为今后研制植物可穿戴传感器提供新的研究范式。”汪小知介绍,未来如何针对特定植物表面结构和生理特性,设计制备可穿戴传感器,如何评估传感器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都可以从他们的研究中找到技术路径。  发现西瓜生长竟在夜晚生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么好的检测“传感器”,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  浙大科研人员在西瓜茎干上几个关键位点部署了茎流传感器,长期无损的观察了水分在西瓜叶片、果实、茎秆等不同器官上的动态分配情况。通过对茎流数据的分析,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西瓜果实生长与光合作用不同步的现象。  西瓜果实绝大部份是水(95%左右),然而径流传感器测量发现:在白天只有极少部分水被运输入果实用于生长(5%),绝大部份水被叶片蒸腾作用消耗掉 但是到了夜间,几乎所有的水分都被运输到果实,绝对茎流量相对日间增加了10倍。  “白天积累的光合产物导致的渗透势差应该是夜晚径流激增的主要原因。同时,夜晚没有蒸腾作用消耗水分,促使大量径流输入到西瓜果实,从而实现了果实的重量增加与体积膨大” 胡仲远表示,这一发现也间接证明西瓜果实生长主要在夜间。  这一发现改写了对于植物果实生长的传统认识。教科书中一般认为,植物生物量积累主要靠光合作用,而夜间以消耗生物量的呼吸作用为主。  这个反常识性的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浙大科研团队表示,水是珍贵的农业资源,基于茎流对西瓜等耐旱作物体内水分运输和抗旱机理的解析,将为全球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抗旱作物选育提供了新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 一正科技携智能化学分析仪及全自动消解仪参加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学术交流会
    近年来,武汉植物园分子生物学以及理化仪器逐渐趋于饱和或者已经更新换代结束, 无论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或者从事育种等研究,最终都离不开对植物光合等生长生理上的研究以及植物土壤营养盐的测定。为了进一步加强和与用户之间的技术交流与沟通,我公司携手汉莎科技集团定于2018年2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召开学术交流会,介绍生理生态仪器以及连续流动分析仪,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等理化分析仪器及全自动消解仪等样品前处理设备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时间内容主讲人13:30-14:00签到14:00-15:00汉莎科仪生理生态仪器在研究中的应用及介绍姚广15:00-15:15有奖问答15:15:15:30休息15:30-16:30AMS & alliance理化分析仪器及Questron样品前处理设备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介绍张晓君16:30-16:50有奖问答交流会时间:2018.02.01(星期四)下午14:00-17:00交流会地点:武汉植物园光谷园区行政楼2008会议室关于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自动取样器+ 自动稀释器+ 反应控制器+ 比色计+工作站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沿用经典的比色法,并借助最新机器人技术,其自动取样针可将试剂和样品精确地加入比色杯中,待反应完成,再通过高精度双光束数字检测器直接测量生成颜色物质的吸光度,以此确定待测样品的浓度。对于不同的常规测量参数,无需购买或更换模块,Smartchem 仪器可以自动进行方法切用户只需要编排测试顺序,选择好相应方法,并装载对应的试剂和样品,然后进入仪器自动测量模式,便可一次进行多参数测量。土壤及植物应用: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硼、钙、磷酸盐、氯化物、总氮、总磷、镁、赖氨酸、尿素关于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连续流动分析仪(CFA)是将比色分析自动化的一种分析测试系统。样品溶液泵入分析模块后可以自动进行样品前处理如消解,蒸馏,透析,萃取,前处理过的样品溶液被均匀的小气泡分割成连续的片段,再将试剂以特定的比例和顺序加入到每个片段的样品中,然后边流动,边混合,边反应,最后生成颜色物质通过比色计检测吸光度,得到相应的峰值电信号,再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自动计算得到相应的浓度。土壤植物应用:实现土壤,植物,化肥中多种检测项目的自动分析,广泛应用于各高校农科院,林科院;农产品检测站;肥料检测站;粮油检测站等,符合GB或行业标准测量参数:总氮、总凯氏氮、铵态氮、总磷、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钾、氯化物、硅酸盐、硫酸盐、生物量、硼、CEC、碳酸盐、碳、电导率、铜、铁、苯酚、钙、镁、锰、钼、铝、锌关于全自动消解仪Questron全自动样品消解仪在电热消化炉的基础上集成了全塑通风橱、酸液添加以及液位传感定容模块组件,并配备了符合流体力学的排酸系统和PC软件,可一站式完成消解样品时的酸液添加、消解、赶酸、冷却、定容、混匀和转移等操作。应用领域:适用于土壤、水、固废、食品、药品、海产品、谷物等多种样品的消解处理;适用于ICP、AAS、AFS、连续流动分析仪、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等检测设备的样品预处理工作关于一正科技:一正科技代理产品主要包括:荷兰Chemtrix公司微通道反应器、英国AM公司连续搅拌多级反应器、催化加氢系统、英国NiTech公司连续结晶反应器和英国AWL连续过滤干燥仪、意大利AMS公司的连续流动分析仪、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消化炉和全自动蒸馏器及加拿大Questron全自动消解工作站、全自动液体工作站、消化炉等。此外,一正科技已取得了Ezone 商标,持续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多自主研发产品。关于汉莎科仪汉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隶属于汉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生命科学、植物生理、农业生态、环境生态等领域先进科研仪器推广及前沿技术咨询服务的公司。公司作为美国PP SYSTEMS和英国HANSATECH公司中国总部,近二十年来一直全面负责其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地区的销售及相关产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是美国SPECTRUM、美国WESCOR、意大利LSI等多家国际知名科学仪器生产厂在中国的销售代表。
  • 中国学者运用Bionano光谱分析研究此类植物
    被子植物分为四大核心分支,即ANA被子植物基部类群、木兰类植物、单子叶植物和真双子叶植物。马兜铃属(Aristolochia)是木兰类植物,该属的植物具有极强欺骗性的“诱捕—囚禁—释放”传粉系统,独特的花形态是引诱传粉者的重要“诱饵”,同时还具有备受争议的药用价值。马兜铃属植物因此备受争议和关注,鉴于马兜铃属植物的进化位置,对于马兜铃属植物基因组的解析就十分重要。  针对上述问题,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焦远年研究组利用Nanopore、Bionano光学图谱和Hi-C等测序技术,对流苏马兜铃(Aristolochia fimbriata)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组装,获得了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注释到了21,751个蛋白编码基因。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进化分析,发现流苏马兜铃自现存被子植物起源后未经历过全基因组加倍事件,是目前发现的、除ANA基部的无油樟(Amborella trichopoda)外第二个未经历过全基因组加倍的测序物种。它也因独特的基因组进化历史成为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为解析其他被子植物基因组的进化及被子植物祖先基因组特征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前期大量基于序列的研究,一直都难以获得高可信度的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通过对被子植物主要类群的代表物种进行基因组结构比较,发现木兰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共享了一次染色体易位事件,而真双子叶植物则缺失了这一演化的特征,研究结果支持了木兰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可能互为姐妹群,而双子叶植物在二者分化之前已经形成的观点。  该研究还进一步挖掘了马兜铃花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遗传基础。通过基因组及转录组等的整合分析,发现花发育相关的同源基因冗余度极低,且多数基因的序列、结构和表达模式均较为保守,流苏马兜铃花特化的形成可能与相关基因特定的表达模式及其下游调控网络的变化有关。另外,该研究还分析了萜类和马兜铃酸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遗传基础,并构建了AA I的合成通路,为后续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鉴于流苏马兜铃基因组冗余度极低,还具有生长周期短、易于大规模种植和基因组小等特征,它有被发展为木兰类模式植物的潜力,用于花发育、发育遗传学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方面的研究。  该成果于9月2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Plants上。植物所博士研究生秦刘玉、胡昳恒、王金朋、王晓亮和助理研究员赵然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焦远年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植物所孔宏智研究员以及国外Claude dePamphilis,Douglas Soltis,Pamela Soltis,James Leebens-Mack,John Bowers,Stefan Wanke教授参与了该项工作。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项目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资助。染色体结构变异推测木兰类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 台湾地区修订输入植物或植物产品检疫规定
    台湾地区修订输入植物或植物产品检疫规定,4月1日生效   2013年3月18日,台湾地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发布农防字第1021490147号公告,修订“输入植物或植物产品检疫规定”,并自2013年4月1日生效。修订要点如下:   1. 订定“澳大利亚产苹果鲜果实输入检疫条件”。   2. 修正“甲、禁止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一点第三十一项“国家或地区栏”规定,增列美国科罗拉多州除外规定。   三、修正“甲、禁止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一点第四十六项及“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二点第五项“国家或地区栏”规定,增列美国马塞诸塞州Worcester郡及俄亥俄州Clermont郡为光肩星天牛疫区,另纽约州Suffolk郡自疫区删除。   四、修正“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一点第一项“检疫条件栏”规定,增列澳大利亚产苹果依澳大利亚产苹果鲜果实输入检疫条件办理输入规定。   五、修正“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一点第二十三项“国家或地区栏”规定,增列以色列及韩国为细菌性果斑病疫区。   六、修正“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一点规定,增列第三十五项马铃薯斑纹病规定。   七、修正“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五点规定,增订未带地下部与果实的蔬菜及食用菌的子实体免办理首次输入风险评估的除外规定。   八、修正“乙、有条件输入之植物或植物产品”第十点检疫有害生物清单,于病毒类增列四种有害生物名单,及于杂草类增列四十三种有害生物名单 另于真菌类删除栎树猝死病菌(Phytophthora ramorum)。   详情参见:http://www.xmtbt-sps.gov.cn/download.asp?id=5897
  • 恒美-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检测植物的活体叶片光合作用-新品
    点击了解更多产品详情→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和光合速率的设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评估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养分。光合作用测定仪通过测量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效果。 使用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非常简单。首先,将测定仪的探头或传感器放置在植物叶片表面。然后,仪器会通过测量叶片表面的光反射和吸收情况,计算出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通过测量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可以评估植物的健康状况。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较高,说明植物能够有效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代表植物健康良好。相反,如果植物的光合速率较低或光能利用效率较低,可能意味着植物存在养分缺乏、叶片受伤或其他生理问题。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可以监测植物的生长状态。通过定期测量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光合 作用的变化和适应能力。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调整光照、水分和养分等环境因素,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优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植物园艺师优化光合作用条件。通过测量不同光照、温度和其他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以确定最佳的光合作用条件,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对于植物检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评估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优化光合作用条件,为植物的种植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植物研究所成立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12月29日上午,植物研究所举行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刘杰、副处长许航,整合生物学处处长娄治平出席仪式,李家洋、植物所所长方精云院士、植物所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为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揭牌。植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参加了启动仪式。   仪式由方精云主持,植物所副所长葛颂从资源植物研发的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成立的必要性,定位和研究内容,研究基础和条件,发展目标,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是植物所举全所之力,整合植物所在资源植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的核心力量而成立的所级重点实验室,是植物所为适应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对生物资源的新需求,在深入分析中科院和植物所的定位和长远科技目标基础上,对植物所学科布局、科研组织方式做出的重要调整和尝试。   在学科定位上,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我国特色与优势资源植物为研究对象,发挥植物所基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系统开展资源植物的收集、评价、研究和开发利用 在资源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的整合研究,解决我国在资源植物发掘与利用方面的重大科技难题和实际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资源植物的收集、评价和共享 (2)资源植物关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资源植物优良种质的发掘和利用。   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目标是力争1-2年内在资源植物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队伍,建成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争取在5-8年内,在资源植物基础研究和种质资源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引领我国资源植物的创新发展,显著提升我国资源植物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生物产业升级,带动生物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争取最终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在组织与管理形式上,作为植物所科研组织形式改革的试点机构,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将采取新的管理模式,以研究群(Research Team)和研究组(Research Group)为基本运行单位,每个群下设若干研究组。实验室目前设有6个研究群: 1)资源植物收集与评价研究群 2)植物抗逆机理与应用研究群 3)环境和能源植物研发研究群 4)园艺植物研发研究群 5)种子特性及应用研究群 6)药用植物研发研究群。   在评估评价机制上,实验室将根据基础类、应用基础类、技术开发类研究任务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在人才队伍方面,植物所引进了“千人计划”研究员桑涛任实验室主任,聘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即将就研究群负责人(Team Leader)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   刘杰受院生物局局长张知彬、副局长苏荣辉的委托致辞,对成立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表示祝贺,并希望植物所继续发挥基础性研究优势,加强交叉和综合性研究,特别是加强系统性研究。他说,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研究所在经过深入研讨后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在强调基础性研究的同时,也强调科技成果产业化,整合分散的研究力量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集成性研究,符合中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要着力实现的“9个转变”,符合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相信植物所在今后几年内一定会做出好成绩来,同时祝实验室早日进入院重点实验室序列。   李家洋对植物所在学科布局调整中的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植物所在资源植物研究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基础,而成立资源植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可以将分散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集中开展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体现了植物所的特色和优势。李家洋特别强调,作为历史悠久的基础类研究所,植物所需要找准定位,进一步凝练学科目标,凝聚研究力量,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前沿领域。李家洋希望植物所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和院“创新2020”规划,做好研究所的战略部署,统筹强弱学科、传统与新兴学科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通过“特色”学科建设,推动“特色”研究所建设。   方精云对院领导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感谢院领导和生物局对植物所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感谢以葛颂为组长的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筹备组前期的努力工作。他简要阐述了重点实验室成立的简要背景,为适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新需求,植物所将系统与进化、生态环境、发育与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和植物资源科学利用等5个研究领域作为重点领域进行部署。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植物所面向国家对生物资源的重大战略需求而进行的重要举措,是植物所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研究所将用更加精良的装备,更加宽松良好的环境,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更加合理的评估体系来建设和管理实验室,使其在资源植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取得双丰收,并争取把若干个项目推向产业化。   植物所将以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和优化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和开发队伍,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加快形成植物研究所的资源植物研发的特色和优势,推动植物研究所“十二五”规划和“创新2020”规划的目标的实现。
  • 华南植物园发现新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
    由于工矿企业的发展,农业化肥的过量使用,污水灌溉等,中国乃至世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它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后期处理的简易性等优点。这个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超富集植物。虽然目前全世界已发现400多种超富集植物,但是大多数超富集植物都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弱抵抗力,种子少,缺乏与当地植物竞争的能力等缺点,所以能够真正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的超富集植物并不多。因此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来筛选更多超富集植物是非常必要的。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杏锋在导师夏汉平研究员的指导下,首次提出了用土壤种子库-重金属浓度梯度法来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并成功找到一种Cd的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该方法是指利用土壤种子库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特性的植物,然后通过重金属浓度梯度实验对其超富集特性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当土壤Cd浓度为60mg/kg时,少花龙葵的生长未受影响,根部Cd含量高达473mg/kg,茎、叶和地上部Cd含量分别达215、251和230mg/kg。在两个浓度梯度实验中,少花龙葵地上部Cd含量均超过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00mg/kg),具有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是Cd的超富集植物。   这一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环境工程领域主流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189: 414–419)上。   土壤种子库—重金属富集植物初步筛选实验中的植物种类(重金属添加到土壤中65天后)。最高的植物为少花龙葵。盆中数字分别表示如下:1-CK, 2-Cd4, 3-Cd8, 4-Zn100, 5-Pb300, 6-Pb600, 7-Cu100, 8-Cu300。
  • 安捷伦公司大力支持第二届国际整合植物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安捷伦公司大力支持第二届国际整合植物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为探讨整合植物科学的发展前景,展示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应答和分子进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探讨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植物器官发生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与基因组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JIPB) 和兰州大学承办的第二届&ldquo 国际整合植物生物学学术研讨会&rdquo 于2011年8月26至28日在美丽的古丝绸之路重镇金城兰州隆重召开。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安捷伦公司以植物代谢为主题,在行业报告及学术表彰等会议重要部分均有积极参与。 近年来,安捷伦在代谢组学领域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发展,目前可提供业内最为完备的代谢组学解决方案。从代谢组学应用领域上,安捷伦可全面提供包括疾病、健康、临床、药物开发、植物、营养、食品、中药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等解决方案;从产品平台上,安捷伦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同时提供一流的液相色谱仪,液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仪及迄今最全面的适用于气质、液质系统的内源性代谢物数据库和谱库,以及当今最强大的生物信息学软件的方案供应商。 8月28日上午的大会报告上,来自安捷伦公司的液质联用应用工程师冉晓蓉博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Agilent New Bioinformatics Tool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Metabolic Biomarkers Discovery》(安捷伦最新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在植物代谢组学中应用)的精彩报告。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安捷伦独特的代谢组学方案进行了探讨和阐释:植物代谢物在生物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体内的变化可以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代谢组学手段寻找的代谢标记物与基因、蛋白所构建的相互作用网络可以有效的研究植物的代谢及调控。安捷伦提供行业内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功能最全面的软件解决方案- 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MPP)。MPP覆盖化学计量学分析、潜在生物标记物鉴定及代谢通路分析,其最新配套的样本类别预测功能可有效的对植物产地进行溯源,MPP强大的功能无疑可以为植物及中药代谢组学的研究提供最全面的软件支持。报告内容引发在场听众的广泛兴趣与关注。 8月28日下午举行的大会闭幕典礼仪式上,由安捷伦公司冠名的&ldquo 优秀论文奖&rdquo 在大家的期待中一一揭晓。安捷伦公司生物医药与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市场经理韩莹与组委会一同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并表示祝贺。对于该奖项的参与,安捷伦公司旨在通过鼓励整合植物生物学领域的优秀工作,从而与行业内的广大科研用户共同学习,共同推动和促进整合植物生物学包括植物代谢组学的蓬勃发展。 有关安捷伦代谢组学更多信息及材料索取,请登录网站:   http://www.antpedia.com/special/118-collection.html   http://www.metabolomics-lab.com/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18500 名员工为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2010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54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新品力荐|植物根系分析仪功能强大,操作简单
    植物根系分析仪是一套用于洗根后专业根系分析系统,还可以用于根盒培养植物的根系表型分析,可以分析根系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根尖记数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软件可分析植物根系的形态分析及根系的整体结构分布等,广泛运用于根系形态和构造研究。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510092.htm 这种植物根系分析仪还有助于发现根系的问题。当植物遭遇病害、营养不良或其他生长障碍时,其根系往往会出现异常。植物根系分析仪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帮助科研人员找出问题的根源,为植物的治疗和复苏提供指导。 植物根系分析仪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对不同种类或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根系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的种植建议,如合适的灌溉量、最佳的施肥方案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根系分析仪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索植物的生长奥秘。它深化了我们对植物生理学的理解,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植物根系分析仪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益处。
  • 高精度高通量植物生长观测仪
    成果名称 高精度高通量植物生长观测仪 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联系人 马靖 联系邮箱 mj@labpku.com 成果成熟度 □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 成果简介: 该项目设计搭建一个用于观测植物表型的实验仪器,其中包括多个组件:高分辨率CCD和可调镜头组用来拍摄图片;平面光源用来提供不同波段的单色光照;气瓶和阀门等装置用来控制气体(如乙烯)的浓度;电动平移台用来实现实时观测过程中植物位置和观察角度的连续变化。以上所有组件与电脑相连接,在电脑软件&ldquo MatLab&rdquo 中编写程序,控制各组件的开关和运行,并在&ldquo MatLab&rdquo 中对拍摄得到的图片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实现对拟南芥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的高精度、高通量、自动化的实时观察和测量分析。 主要的研究环节包括:1)使用高分辨率CCD、可调镜头组和平面光源作为图像采集系统,使用台式电脑和MatLab软件编写程序作为控制系统,实现对单一植物样品的自动化连续图像采集;2)使用MatLab软件编写图像处理程序,实现对植物图像中胚轴和根长度、顶端弯钩角度、子叶颜色变化的自动化识别和测量;3)在图像采集系统中加载电动平移台,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同时对多个植物样品的高通量图像采集;4)在图像采集系统中加载气流控制系统,实现气体处理(如植物激素乙烯)的加入和去除;5)在MatLab软件中改进和完善图像处理程序,在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识别和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 目前,基于以上设计的高精度高通量植物生长观测仪按期研制完成。自主开发了两种全新的图像处理程序,使电脑对植物图像中幼苗的长度和角度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识别和测量,并达到了很高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为关键技术突破。 应用前景:样机已经在拟南芥黄化苗对植物激素乙烯的动力学反应研究中投入应用,取得相应成果,并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
  • 未来,植物基食品会是什么样?福斯首席科学家访谈
    本周,福斯参加的FBIF食品创新展中,创新论坛里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新植物基时代”。植物食品业务正在不断发展。现在,如果你打开电子购物平台输入植物基食品,跳出来的产品有植物汉堡、植物酸奶、植物牛排,甚至还有植物酸菜鱼。未来,植物基食品会是什么样?让我们听听福斯首席科学家Mette Skau Mikkelsen的最新见解。「 Mette拥有植物食品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植物食品的成分研究、产品开发和营养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植物食品?这一切都是从大豆和豆腐开始的。豆腐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欧美广泛消费。它如今是许多无肉生活方式的人的重要蛋白质来源,也是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豆腐是一种受人欢迎的植物产品,但现在面临着其他蛋白质来源的竞争,这些蛋白质来源可以更好地复制动物肉的味道和质地。小麦面筋(如seitan)、真菌菌丝体蛋白(如quorn),以及豌豆和蚕豆等豆类蛋白在植物基产品中都越来越受欢迎,许多公司正在试验不同的发酵工艺,以使最终产品更有“肉质”。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产品的味道和质地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伦敦的植物博览会上,我们吃了以色列Redefine meat公司的3D打印植物牛排。如果我不是事先知道,我会想,我吃了一块真正的牛排,但其实这是一块全植物牛排,由豌豆和大豆蛋白制成。“完全一样,又完全不同”,植物食品的未来包括以更好的方式复制动物食品,但作为植物食品本身,它们也应挖掘自己的独特价值。企业有很大的潜力去重新定义我们认为的植物产品,并在更大范围内挑战它所模仿的肉类。植物食品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最大的挑战是需要不断创新。新植物产品的开发需要在创新方面进行巨额投资。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增加给植物产品生产商增加了另一层压力,而在更传统的食品生产方面,这种压力并不明显。当谈到公众对植物性产品的兴趣时,许多趋势专家一致认为,该行业可能会遵循S曲线:开始时比较低,一段时间后迅速增长。起初,兴趣会很低,并会反复受挫。但随着规模的上升和价格的下降,市场渗透率可能会达到10%或更多。这就是线性增长突然转变为指数增长的关键点。这是我们在从冰箱到智能手机的数十种技术中看到过的趋势。FOSS 的植物食品研究都有哪些?在FOSS,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研究植物性食品。在“植物细胞”这个项目下,我们的创新部门有几位同事,他们正在为植物性行业创建分析解决方案。FOSS如何为食品体系的绿色转型做出贡献的一个例子是,在DTU国家食品研究所领导的一个项目中,FOSS与丹麦公司Thise Dairy、KMC、科汉森和哥本哈根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将MilkoScan&trade FT3用于检测植物性乳制品,并将尝试新应用开发,例如,监测发酵过程,以准备好适合这一新兴行业的解决方案。该项目旨在开发生产植物性发酵食品的工艺和发酵剂,比如以豌豆、燕麦和土豆为基础的酸奶产品。新的发酵剂将提高植物乳制品替代品的性能和质量,使所有全球生产商受益,并扩大乳制品行业以外的潜在客户范围。FOSS 的分析解决方案如何帮助植物食品产业?市场上的植物性食品正在蓬勃发展,生产商真的开始探究其质地和口味,尤其是肉类替代品。所有这些新食品都和传统食品一样需要分析的支持,以确保标准化的生产和安全统一的质量。我们一直在与植物乳制品和植物肉生产商密切合作,创建分析包和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许多植物性肉类和乳制品制造商在生产中难以实现一致的质量,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其产品详细成分的了解。如果你想确保产品的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不变,你需要能够在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一步,从原材料到成品,检测成分的关键参数。这也将使你能够使用正确的原材料混合物,并优化生产流程,从而减少浪费并降低成本。然后,你就可以始终如一地提供你的消费者想要的东西:一种美味、健康、对地球有益的产品。一种完全符合标签上所说的产品,没有更多,也没有更少。一种看起来、尝起来和感觉起来都像独特的“肉类和乳制品”的产品。同时,你达到了改进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营收。
  • LI-COR新产品介绍——LI-710蒸散测量仪
    蒸散(Evapotranspiration)是地表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蒸散发,由地表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耗水两部分组成。它在分析气候干燥度、评估水资源利用、管理草坪/作物灌溉以及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如荒漠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蒸散的两个组分: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图源/Wikipedia)目前,有两种方法可用于获取蒸散数据:间接获取法和直接测量法。间接获取蒸散量的方法往往需要获取两个参数:作物系数和潜在/参考蒸散量,这无疑增加了数据估算的不确定性。涡度相关通量测量技术可用于直接测量地表蒸散量,但由于方法复杂性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LI-COR公司开发了LI-710蒸散测量仪,该仪器基于得到广泛认可的涡度相关通量测量技术,可直接测量地表与大气之间的水汽交换通量,成为直接测量样地蒸散的理想选择。LI-710蒸散测量仪的主要特点可验证的精准度LI-710采用涡度相关通量测量技术,以10Hz的频率测量垂直方向上的风速和水汽浓度。通过成熟的涡度相关通量数据算法,每30分钟得到水汽通量数据和蒸散量。与传统涡度相关仪器采集的数据以及根据彭曼公式计算得到的潜在蒸散量数据相比,LI-710数据显示出很好的一致性(详见下图)。直接输出计算完毕的蒸散数据LI-710内嵌计算模块,直接输出计算完毕的蒸散数据,这使得用户无需花费额外时间和精力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不仅如此,该模块的算法遵循成熟的涡度相关通量数据处理方法,确保了蒸散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便快捷的安装极简式设计,即连即用。这大大减少了用户的野外工作时间,降低了安装和操作的门槛,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上手。SDI12数据输出采用一根线缆输出数据,方便数据采集和集成到现有测量系统中。低功耗1.5w的低功耗设计,方便在野外部署。无需校准,维护量极低可方便地进行多点布设,无需校准和频繁维护。选择 LI-710 ,还是传统涡度相关通量测量系统?先看下面的对比表综上所述,如果您需要简便地获取蒸散量数据,LI-710 是更适合的选择;如果您需要同时获取CO2通量数据,或者对涡度相关数据有专业需求,传统涡度相关测量系统可能更适合您。应用案例(一): 安装在US-PAS站点(美洲通量网)的LI-710 US-PAS站点(美洲通量网)位于佛罗里达坦帕东南的牧场上。站上配备了一套完整的LI-COR涡度相关通量观测仪器(以下简称EC)。Bracho-Garrillo是该站的首席调查员,同时也是佛罗里达大学的老师。他对LI-710蒸散传感器进行了测试。对比数据显示,LI-710和EC取得的蒸散结果一致性非常高。US-PAS站点的LI-710(左),右侧是LI-COR涡度相关通量测量系统Bracho-Garrillo表示:“LI-710布设起来非常容易,耗电少,不需要额外的电源配置,这对于野外台站来说太方便了。”他认为LI-710能有效指导人们进行灌溉管理。“人们习惯于使用作物系数来估算ET,因为不是实测,这会带来较大的误差。”他解释道,“LI-710能非常方便的实测ET,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应用案例(二):Land IQ 公司科学家们利用 LI-710 分析加州地区的农业需水Land IQ 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农业科学咨询和遥感服务的企业。他们推出了Land IQ ET,这是一款基于数据驱动的实地用水模型,利用了来自80多个气象站的地面数据。Land IQ 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当地的水资源管理部门,其中包括近40个地下水可持续发展机构(GSA)。这些机构监测着35-40种不同作物的蒸散量,总面积达300多万英亩,主要覆盖Stanislaus、Madera、Fresno、Tulare、Kings和Kern六个农业县。该公司的科学家Frank Anderson每月收集并分析来自气象站的数据,作为蒸散量ET模型的数据基础。他表示:“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收集全面且准确的蒸散量数据。”自2022年11月以来,Land IQ公司已在其研究网络中安装了5套LI-710蒸散测量仪,这些新设备安装在现有气象站旁边。Anderson表示:“我们计划在不同覆盖类型的样地上部署LI-710,包括休耕地、开心果树林、杏树林、柑橘林和苜蓿地等。特别是对于苜蓿地,由于其需要定期插播,这使我们能够分析蒸散量数据的变化。”他们选择在蒸散量ET较低的时段安装LI-710。Anderson对LI-710采集的数据很满意,他说:“LI-710在蒸散量较低的情况下采集的数据可靠性很高。”在一家奶牛场旁的苜蓿样地上,他们安装的LI-710在高粉尘环境中运行。Anderson表示:“这是一个挑战,因为样地空气中存在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灰尘颗粒等。”为此,LI-COR公司开发了一个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轻松更换过滤器。Anderson认为,LI-710的安装和维护非常简单。两个人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将LI-710安装到了现有的气象站系统中。他对LI-710采集的数据非常满意,表示:“我们的整个数学模型都需要建立在可靠的蒸散实测数据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够在更多地点部署LI-710并实现联网观测。”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发现新型植物RNA低温感受器
    低温胁迫是限制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感知低温信号是植物适应寒冷环境的基础。植物在低温中呈现出生长减缓、开花延迟等表型以适应低温环境。鉴定植物的冷感受器是解析植物低温感知分子机制的关键。   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AS-JIC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小飞研究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张铧坤研究组,以及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JIC) 研究员丁一倞研究组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RNA G-quadruplex structure contributes to cold adaptation in plants的论文。   温度依赖的大分子结构变化决定生物大分子发挥细胞温度计的功能,如蛋白质、核糖核酸等。为寻找与温度感知有关的RNA结构域特征,科研团队对1000种植物转录组项目(1KP)的RNA序列开展研究。该研究对其中的906种陆生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在低温地区的植物RNA中普遍富含鸟嘌呤(Guanine)。鸟嘌呤(G-rich)序列在体外可以折叠为特殊的鸟嘌呤四链体(RNA G-quadruplex,RG4)结构,耐寒植物中具有更多的RG4结构,暗示富含G-rich序列与植物的耐寒性有关。   为探究RG4折叠与冷响应间的关系,科研人员对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低温处理,并利用此前开发的RG4检测方法SHALiPE-seq对体内RG4折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显著诱导植物体内RG4结构的折叠,证明植物RG4具有感知低温的能力。研究系统分析了拟南芥的mRNA降解组数据,发现包含有冷诱导RG4的mRNA降解速率明显降低,暗示RG4或抑制了mRNA的降解。为验证RG4结构在mRNA降解中的作用,科研团队挑选了一个受低温显著诱导的RG4基因,命名为CORG1。通过碱基替换将G突变为A,可将包含RG4结构的野生型wtRG4-CORG1突变为不能形成RG4结构mutRG4-CORG1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mutRG4-CORG1在冷胁迫中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wtRG4-CORG1的降解速率,证明低温诱导的RG4结构形成抑制mRNA的降解。同时,低温对mutRG4-CORG1的转基因植物的生长抑制也明显弱于wtRG4-CORG1的拟南芥,表明RG4结构突变降低植物对低温响应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冷处理诱导植物mRNA的RG4折叠,进一步选择性抑制mRNA的降解从而减缓植物在低温环境下的生长速度。转录组中RG4结构的选择性富集帮助陆生植物感知低温信号,促进植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性进化。该研究迄今为止首次发现RG4结构抑制mRNA的降解,阐明了RG4结构的全新分子调节功能,且RG4结构是植物中发现的第一个RNA低温感受器。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对动物细胞的同期研究工作表明,多种胁迫因素(如低温、饥饿)促进3’UTR的RNA结构折叠,并提高mRNA的稳定性(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3.03.482884v1)。这些研究暗示环境依赖的RNA结构折叠作为胁迫感受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基金和欧洲研究委员会基金等的支持。耐寒植物中的RG4富集提高了植物对寒冷环境的感知能力
  •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植物激素检测平台举办技术讲座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系列天然微量有机物小分子化合物, 调控着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生理反应,但其定量分析检测一直是限制研究深入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从2007年开始致力于植物激素测定平台的建设,经过不断努力探索,目前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生长素、脱落酸、茉莉酸和水杨酸等激素的测定方法,并对外提供技术服务,部分数据已发表在Plant Cell、Cell Host & Microbe等杂志上。   为了充分发挥植物激素检测平台的作用,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于11月26日举办了植物激素检测技术讲座。   此次讲座由负责植物激素检测平台工作的褚金芳主持。Waters公司的王则含首先介绍了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在痕量组分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及优势。随后,褚金芳就国内外植物激素检测的现状、植物激素检测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植物激素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植物激素检测流程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说明。来自所内外多个科研院所的7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大家就植物激素检测相关问题踊跃提问,并得到了细致耐心的解答。
  • 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
    我公司于2011年8月10日至12日在素有“春城”美誉的云南省昆明市参加了“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同时首次邀请多名国外该领域的知名学者作大会报告,扩大该系列会议的影响,提高办会水平,促进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中,我公司冠名了茶歇,并展示了旋转蒸发仪、低温磁力搅拌等仪器,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们的好评,大大增加了我公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 植物也要“摘口罩”:Nature主刊揭示植物气孔如何重新打开
    人们面对病毒入侵,会通过佩戴口罩进行有效抵御。同样,植物也会通过调节气孔的开放和关闭来抵抗病原入侵。气孔关闭可减少水分流失并限制病原体进入,然而长时间关闭气孔,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减弱,水分的过度积累甚至会促进植物体内病原体的定殖。所以,植物其实也是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摘掉口罩”。那么,植物是如何动态调节气孔关闭和开放的?其背后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今年5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何平教授、单立波教授与山东建筑大学侯书国教授在Nature主刊合作发表了相关研究,发现了一类新的调控免疫和水分流失的分泌小肽SCREWs,阐明了SCREWs参与植物重新打开气孔的分子机制。这也是山东建筑大学首篇Nature主刊文章。植物基因里编码数以千计的小肽,而其中多数小肽的功能仍是未知的。一些小肽是植物免疫的细胞因子,被驻扎在细胞表面的受体激酶所感知。作者首先分析了拟南芥小肽合成基因的转录组学,发现受细菌鞭毛蛋白刺激时,一些小肽的合成会明显提高,并且这些小肽具有保守的C端(图1)。用这些小肽处理种苗后,发现小肽诱导激活了MAPK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及包括WRKY30,WRKY333,WRKY353和FRK1在内的多种PTI(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标志物的表达,并且证明了C端保守的两个半胱氨酸(CC)对诱导免疫反应十分重要。体内实验发现这些小肽直接决定了拟南芥是否易感染Pst DC3000(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由此作者鉴定这些小肽为一类新的植物细胞因子,被命名为SCREWs(SMALL PHYTOCYTOKINES REGULATING DEFENSE AND WATER LOSS)。图1 细胞因子SCREWs的序列比对作者的下一步是找到SCREWs的受体。受体激酶,特别是LRR-RKs(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 kinases)是很多内源肽的受体。作者筛选了拟南芥的受体激酶,发现NUT(AT5G25930)介导了SCREWs诱导的免疫反应。为了确定NUT是不是SCREWs的直接受体,作者使用Biacore T200,通过把NUT胞外域固定在CM5芯片上,SCREWs作为分析物流过芯片,检测得到SCREW1与NUT的亲和力达到12.95μM,SCREW2与NUT的亲和力达到6.23μM(图2)。图2 Biacore鉴定SCREWs的受体NUT(pH 7.5)为了更加接近体内的环境,作者同样使用Biacore方法检测了pH5.7条件下SCREWs与NUT的亲和力,发现在非原质体的pH条件下,SCREWs与NUT的亲和力基本一致(图3)。图3 Biacore检测非原质体酸碱条件(pH 5.7)下SCREWs与NUT亲和力前面提到,SCERWs羧基端的保守半胱氨酸对诱导免疫十分重要,这里作者同样用Biacore做了体外实验的验证,结果发现保守区域半胱氨酸的突变会使SCREWs与NUT的亲和力显著降低(图4)。由此,藉由Biacore完整、可靠的实验结果,作者确定了NUT就是SCREWs的受体。图4 关键氨基酸的突变使SCREWs与NUT的亲和力显著降低很多LRR-PKs的受体都是BAK1和相关的SERKs,利用免疫沉淀实验发现SCREW会刺激NUT-BAK1复合物的产生后,作者同样使用Biacore检测SCREW2-NUT-BAK1三元的结合(图5)。同样把NUT胞外域固定在CM5芯片上,分析物则设置固定浓度的BAK1预混多浓度的SCREW2,并且检测NUT与单独BAK1的结合试验作为对照。结果发现,BAK1的存在显著提高了NUT和SCREW2的亲和力,达到了0.38μM。图5 Biacore检测SCREW2-NUT-BAK1三组分的结合除了调控免疫,作者还发现SCREW-NUT可以调控植物的水分流失。植物缺水时,ABA会促进气孔的关闭,调控植物的水分利用和耐旱性。作者发现,SCREW-NUT通过调控ABI(ABA INSENSITIVE)的磷酸化,导致ABI磷酸酶对OST1(OPEN STOMATA 1,一种介导ABA和MAMP诱导的气孔关闭的关键激酶)的活性增加,降低S型阴离子通道的活性,最终抑制气孔关闭。总结图6 文章整体研究思路综上所述,团队首次发现了植物应对病原体侵染或水分缺失时,会通过SCREWs-NUT来控制气孔的重新开放。SCREW-NUT系统广泛分布于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中,说明本研究在优化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适应性方面有重要作用。Biacore作为分子互作的金标准,轻松应对信号通路的二元,三元体系研究,在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的信号通路,转录调控等方面,深受广大农业和植物科学家的信赖。Biacore可靠的实验数据,加上科学家创新又严谨的研究思路,定会加速我国科学家们在农业和植物领域的科研进展,巩固我们在此领域的领军地位。Biacore,for a better life参考文章:Liu, Z., Hou, S., Rodrigues, O. et al. Phytocytokine signalling reopens stomata in plant immunity and water loss. Nature 605, 332–339 (2022).
  • 恒美新品|植物根系图像分析仪自动杂质剔除
    植物根系图像分析仪是一种专门用于分析植物根系图像的仪器。它通过高清晰度相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实现对植物根系图像的自动识别、测量和分析。 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510092.htm 植物根系图像分析仪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自动识别和测量根系参数:仪器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自动识别和测量根系的长度、直径、分支等参数,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2.分析根系生长状况:仪器可以根据测量的根系参数,分析根系的生长状况,如生长速度、生长趋势等,为植物生长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3.研究根系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仪器可以用于研究根系与土壤环境的相互作用,如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土壤质地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等。 4.评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仪器可以通过分析根系的结构和生长状况,评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植物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 总之,植物根系图像分析仪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对于研究植物生长和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科研和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