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型水池器

仪器信息网大型水池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大型水池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大型水池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大型水池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大型水池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大型水池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大型水池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大型水池器相关的资讯

  • 浙江淳安铅矿污水池泄漏 威胁千岛湖水质
    7月15日下午,浙江在线记者从杭州市淳安县相关部门了解到,淳安县梓桐镇三联村的一个铅锌矿场的污水处理池发生塌方性泄漏,导致部分污水流入千岛湖支流,威胁到千岛湖水质安全。   记者向淳安县人民政府核实获悉,7月14日起,淳安县梓桐镇受强降雨影响,全镇共有两幢房屋倒塌,一处发电用水渠受损,杭州千岛湖矿产品有限公司尾矿库矿受损最为严重。 浙江淳安铅矿污水池泄漏地与千岛湖地理位置关系(来源:浙江在线)   杭州千岛湖矿产品有限公司尾矿库地处梓桐镇三联村,从14日下午起,受强降雨影响,尾矿库所在地三联村发生引起山洪爆发,受强压力影响,该库的排水暗道受损发生小面积塌陷,矿渣冲冼到小溪中,造成水体污染。险情发生后,淳安县政府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并得到有效控制。   15日当地再次受强降雨影响,该破损处再次受强大压力影响发生冲冼,造成不断冲冼、塌方、堵塞、再冲冼的不断反复过程,使其面积不断扩大。   15日清早,淳安县委县政府领导亲临现场,查看排险情况,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诊,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制定排险方案,组织县环保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消防队等单位和梓桐镇干部群众组织抢险。   目前现场已有5只抽水机进行抽水排水。到目前为止,暗道的流水基本堵住,冲冼得到有效控制。县环保局同时组织生态环境监测组,对该流域的水域进行水质监测,目前已设置监测点4个,时刻关注水质,确保用水安全。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加强排水,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建设好临时排水沟进行排水,保证尾矿库不再受冲冼,减少水体污染。   相关职能部门已经与省市专家取得联系,组织有效措施全力抢险。县政府同时要求该矿区认真做好矿区治理,全县其他尾矿库也要举一反三,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受污染的小溪是千岛湖的支流。由于当地村民的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山沟水,因此对生活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 里约奥运会跳水池一夜之间蓝变绿 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媒体报道,北京时间8月10日,里约奥运会玛利亚林克游泳中心本应澄澈蔚蓝的池水在女子十米跳台决赛时变成了沼泽绿,引发众人的质疑,而我国运动员陈若琳/刘蕙瑕就是在这样的绿池中,夺得了女子双人十米跳台冠军(里约大冒险啊?!)。里约奥组委对外发表声明,表示正在进行水质测试,虽然目前还无法解释颜色变化的原因,但肯定对于运动员没有风险。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泳池水在短期之内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针对游泳池水突然变色的可能性、游泳池水质标准等问题,中国建筑设计院(《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08)、《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主编单位)赵锂副院长/总工为您解读。  游泳池水突然变色,听专家解读  Q:游泳池水的颜色,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A:游泳池加药消毒一般要使用硫酸铜,次氯酸钠、臭氧或中压紫外线。所以正常情况下水质比较清澈,同时池水为蓝色。因为硫酸铜的主要作用是灭藻,它易溶于水,能抑制藻类生长,对游泳池的藻类进行清除,并使水呈现为蓝色。次氯酸钠、臭氧或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消毒。在游泳池的正常运行中,要保持水质循环设施正确运行,采用加药泵自动加药。  Q:游泳池水变绿,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A:里约奥运会这次泳池水突然变绿,奥组委正在调查原因,所以具体的原因我们还不知道。一般来说,游泳池水变色主要原因有几种:绿藻泛池、有色矿物含量过高、消毒杀未产生作用等。我感觉主要原因可能还是藻类。在很多游泳池的水质管理中,可能建设时设备配置不完善,或加药装置没有有效运行。游泳池中青苔等藻类过量繁殖,藻类属于极微小的植物,能在水中迅速繁殖,会消耗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池水pH迅速上升,进而随着死亡的藻类消耗水中的氧气,一天之内就会使清澈的泳池水变成死水,池水由蓝变绿,特别是室外游泳池更容易发生池水变绿的情况。再有,由于采用氯剂消毒,游泳池中氰尿酸含量增加,氰尿酸是一种稳定剂,过多, 游泳池水质处于过稳定状态,会使消毒剂失效,藻类繁殖。所以在游泳池的实际运行中,是有专门的水质标准的。  Q:您刚才提到游泳池有标准,能不能给我们稍微介绍一下?  A:目前,我们国家执行的泳池标准主要是《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08)、《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里面对常规检验项目和非常规检验项目都做了明确规定。在举办世界级比赛时,游泳池的水质应符合FINA的相关要求及举办国的水质标准要求。  表1游泳池池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表2游泳池池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世界卫生组织的“游泳池水环境指导准则”中对消毒剂余量的规定为:  (1)池中的残余氯应≤ 5mg/L(符合WHO饮用水标准),建议在整个池中保持余氯为1mg/L。  (2)化合性余氯的浓度≤ 游离性余氯的一半,理想值应为0.2mg/L。  (3)臭氧消毒系统应采用低浓度的游离残余浓度(≤ 0.5mg/L),高浓度2mg/L宜用于SPA和水疗池。  (4)氯异氰尿酸盐消毒系统中应维持和控制氰尿酸(Cyanuricacid)在100mg/L。  (5)溴基消毒系统在游泳池中消毒残余量为1~6mg/L,当溴基消毒剂与臭氧结合时,在整个时间内溴离子浓度应维持和控制在15~20mg/L。  (6)如果采用溴源BCDMH,其中DMH(二甲基乙内酰脲)宜维持不超过200mg/L。  (7)用冲击投量(Shockdosing)补偿不适当的水质处理,并非好方法,因为它能掩盖运行和设计中的缺点,同时也可能产生消毒副产物(即THMS和氯胺)。  Q:发生游泳池变绿的情况,解决措施主要有哪些?  A:主要措施就需要投加化学药剂及消毒剂来保持池水中有足够余氯,藻类繁殖能够得到有效抑制,池水循环设施应在非比赛时间要运行,要保障加药系统正常运行,池水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更新等。  游泳池水变色的大致区分  ◆咖啡色的水:溶解金属铁。  ◆蓝绿色的水:溶解金属铜。  ◆棕黑色的水:溶解金属锰、铁。  ◆蓝白色的水:溶解金属铜、铝。  ◆绿色的水:溶解金属、铜、铁、绿藻或二氧化氯。  ◆黑色的水:溶解金属锰或筛检程式喷出物。  ◆白色的水:溶解金属铝或缺氯。
  • 15家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逐一亮相BCEIA2015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10月29日,BCEIA2015会议期间,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公用运行体系及其“十三五”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以下简称仪器中心)管理办公室组织,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下辖15个中心成员到会,分享各自的运行模式和经验,并对中心未来的发展展开交流探讨,这也是全面了解仪器中心的难得机会。 /p p & nbsp & nbsp 仪器中心是通过跨地区、跨领域、跨部门网络式联合构建的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拥有16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别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目前拥有核心仪器和配套仪器近百台,包括核磁共振谱仪、各种质谱谱仪、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等仪器。仪器中心副理事长费昌沛介绍到,中心统计显示,2014年提供服务机时14.55万小时,平均共享率超过50%。据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各中心的用户满意度大于99%。费昌沛还详细介绍了仪器中心采取的组织运行模式:理事会-办公室-中心A、中心B等;理事会负责审定建设布局和发展规划、审核财务预决算/监督经费使用、审定基本管理制度、监督运行绩效的评估和考核、任命大仪中心平台主任等;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和管理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11px" title=" 费昌沛.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7aec0f4c-0096-4379-abc6-70d66ade116f.jpg" width=" 500" height=" 31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仪器中心副理事长费昌沛作总体情况报告 /p p & nbsp & nbsp & nbsp 或许正如您所料,一天会议可以说是各中心的“赛宝”大会。国家深海技术试验中心(上海)拥有的海洋深水试验池与国际知名水池对比:水深调节能力——范围最大,整体造流性能——流速最高,三维造波能力——单元最多;汽车整车风洞试验中心(上海)拥有我国首座整车气动-声学风洞和首座整车热环境风洞;北京核磁共振中心拥有我国首台800MHz核磁共振谱仪;上海有机质谱中心拥有全亚洲首台HPLC-IMS-QTOF MS,等等。受篇幅所限,恕不一一列举! /p p & nbsp & nbsp & nbsp 当然,各个中心也没有忘了如何把应用需求和技术能力相结合,研发出许多仪器、装置。“2014年平台运行服务情况概述”中透露,各中心申请国内专利88项。如,武汉磁共振中心研制用于人体肺部重大疾病研究的MRI仪器系统——点亮肺部;北京质谱研制中心高分辨多功能化学成像系统;上海无机质谱中心研制国内首台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光谱仪;上海有机质谱中心研制溶剂辅助双喷雾质谱离子源,以及离子化成本为5角钱的常压火焰离子化 (AFI)源;国家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器中心(绵阳),其所拥有的核心仪器、设备,均为自主研发,拥有8套工业CR系统和3套实时成像系统,全面覆盖50kV到9MeV的能量段,锥束牙科CT系统已经产业化,在研的在线工业CT将把共同工业CT技术从常规的检测工具变为生产线的一部分,引领工业CT技术的变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11px" title=" 陈浩.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ed145ab9-cdc0-44b2-bffb-53fd54631616.jpg" width=" 500" height=" 31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器中心(绵阳)陈浩 /p p & nbsp & nbsp & nbsp 也许认为仪器中心拥有的优势就是拥有了领先同行的先进仪器和设备;那,也许就误会了。上海有机质谱中心郭寅龙提出一个问题,在仪器设备不是最先进的情况下,如何发展?郭寅龙说到,上海有机质谱中心要引领学科的发展,引领有机反应中间体检测方法的发展。北京傅里叶变换质谱中心何昆提出,不能只满足做好测试服务,必须在科研中树立品牌,坚持科研、测试两条腿走路。广州质谱中心设定了工作导向:提供分析测试向综合服务理念转变。国家电子能谱中心朱永法作 “实验室资质认定体系提升分析测试的质量”报告,深入探讨了如何控制检测实验室的数据质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11px" title=" 郭寅龙.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59f5572f-c333-4955-887b-898aa2464cba.jpg" width=" 500" height=" 31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上海有机质谱中心郭寅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11px" title=" hekun.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2fb4c753-392a-4f9a-b5aa-8ae27e9206b4.jpg" width=" 500" height=" 31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傅里叶变换质谱中心何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11px" title=" 朱永法.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11a591e1-e44f-4b97-9e40-a162df5ff914.jpg" width=" 500" height=" 31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电子能谱中心朱永法& nbsp /p p & nbsp & nbsp 仪器中心为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累计为2279项各类科研项目提供服务,其中:国家973项目/课题281项,863项目184项。例如:国家汽车整车风洞(上海)为高铁列车设计完成核心验证服务;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建立了14C示踪化石源CO2方法,为评估碳减排效果提供新途径,为我国占据气候谈判主导权,争取经济发展空间,提供技术支撑;长春质谱中心以国家和产业的需求为目标牵引,围绕中药现代化,建立一系列分析测试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41px" title=" huich.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70f37732-5797-43e0-b5bb-5b2ed8e7a0c4.jpg" width=" 600" height=" 34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会议现场 /p p br/ /p
  • 大型动力电池电化学测量方法技术讲座
    大型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测量方法技术讲座--EIS(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应用--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IS)、是把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置换为电气特性的等效电路,进行详细解析的唯一方法。在很早以前,此方法就应用于基础电化学、金属腐蚀、蓄电池、燃料电池等的测试。 其具有通过扫频的方式可以分离时间常数的特点,如果应用于电池测试,可以在不破坏复杂的电池内部状态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解析,这是在充放电测试中无法达到的。在高性能电池研发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日本,EIS测试在电动汽车用大型电池的评价测试领域也已经广泛普及。而在目前的中国大部分企业偏重于实际生产,忽略了基础研发,基本上没有进行大型电池的EIS测试。 本次讲座,以已经进行着大型电池的研发或者将来有意进行大型电池研发的技术人员为对象,结合我公司测试设备的演示,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EIS测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大型动力电池领域上的应用。■主讲人:佐佐木 浩人 (尖端应用测量部 部长)■现场翻译:郑海林■内容: 交流阻抗与直流电阻的区别 EIS的测试原理、设备选型、测试注意事项 EIS测试事例简介 大型动力电池上的应用和现场演示 大型动力电池测试的注意事项、误差因素 问题的解决方法:介绍我公司的解决方案 ※采用模拟和现场演示的方法进行说明。 ※讲座结束后,举办交流晚餐■时间: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13:30-16:30■地点:上海市内酒店会议室(另行通知)■参加人数:30人■参加费:免费(需要事先登记报名)■登记报名: 使用E-mail登记 请写清楚所在公司、部门、姓名、电话、邮箱地址, 并注明"报名参加大型动力电池的电气化学测试方法应用技术讲座", 发邮件至bfc@toyochina.com.cn  ※讲座内容可能部分发生变化。  ※由于参会人数有要求,超过定员将停止接受报名,请您尽早登记报名。  ※我们可能拒绝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员参会。■咨询 东扬精测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尖端应用测量部 郑海林、沈利 TEL: 021-6380-9633 Email: bfc@toyochina.com.cn URL: http://www.toyochina.com.cn
  • 陈广浩代表:大型科研仪器不能“独吃独占”
    p   “某个单位花科研经费买了一台科研仪器,虽然设备是该单位的,但是钱是国家的,应该要共享。”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陈广浩说。 /p p   去年底,科技部公开发布《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26个单位的考核结果较差,存在开放共享情况较差,通用仪器利用效率低、闲置浪费严重等多个问题。“高校也好,科研机构也好,都认为自己购买的科研仪器是属于自己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们申请的科研经费是纳税人的钱,购买的科学仪器理应服务于国家。”陈广浩说。 /p p   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中国散裂中子源已投入运行;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正按计划推进建设;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已开工建设,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将于近期开工建设。此外,还有南方光源、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装置正开展前期论证。 /p p   “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科学装置和设备建成后,应该要按照要求去全球开放使用。”陈广浩说,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负责的生命科学仪器中心有价值2.4亿元仪器共享,建立申请、使用等完整开放系统,其共享率可以在科技部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查询。 /p p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有关规定,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限期一年整改,一年后整改不到位的,将核减相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 /p p   “科研平台建好以后,就一定要做到开放共享,不能‘自娱自乐’。”陈广浩说。& nbsp /p p br/ /p
  • 专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工艺取得突破|上海发布促进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六大行动方案
    在11月15日举行的“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浦东新区促进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下简称“方案”)正式颁布。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下简称“科经委”)主任李慧对方案进行解读。李慧表示,浦东新区细胞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致力于打造比肩国际的细胞和基因产业地标,为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更加有力的战略支撑。到2025年争取新增创新产品4至5个,其中1至2个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培养基本关键材料基本实现国产化。若干专用科学仪器和关键设备工艺取得突破,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新增全产业链上市企业5家以上。据悉,接下来,浦东新区将实施创新领航行动、生态优化行动等六大行动来实现上述目标,具体为:1.创新领航行动。包括连接全球资源,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重点是推动生物医药国家实验室与大科学设施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实现关键原材料及设备工艺,专用仪器等国产化替代,并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主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组建创新联合体,引进国际技术产品,加强海外布局。2.生态优化行动。包括推动平台聚合升级,构筑人才支撑体系,打造产业交流平台等内容,重点是建立P3实验室,统筹全球生物样本库及各类平台建设与开放共享,加强人才引进,建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蓄水池,支持举办各类高规格活动,打造张江细胞和基因国际峰会这一合作交流名片。3.赋能提效行动。包括严审联动机制,支持监管科学研究,加强人仪伦理服务和生化出入境便利化改革。重点是依托国家药品及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察长三角审评,构建严审机制。推动纳入有限服务通道,审批等前置服务,提速创新产品上市进程,开展监管科学研究,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支持市场主体以及医院、高校院所、行业组织等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与指南,发挥浦东人与资源管理服务站的作用,提高审批备案效率,深化研发用特殊物品出入境便利化改革。4.能级提升行动。强化产业前瞻布局,加强领军企业引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是优化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投融资平台投新、投早、投小,对引领性、突破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支持高校院所,医疗机构联动产业资源、社会资本、建立概念验证中心。5.产医融合行动。重点是加强医学科技支持,推动示范应用推广。6.空间扩容行动。在空间布局方面,以国家级科教产业平台高度积聚的张江药谷为创新策源核心区,国际医学园为核心承载区,外高桥园为跨境、研发、生产先行区。形成中心辐射、南北联动、一体两翼,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细胞和基因产业带。在空间保障方面,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将拓展100万平方米物业载体,形成孵化、加速、中试到总部研发产业化的空间接力。在外高桥园区将拓展70万平方米的物业空间,重点打造跨境研发、生产、贸易一体化的发展高地。在发布会现场,澎湃科技记者采访了浦东新区科经委总经济师凌刚,对方案作进一步解析。方案亮点:四个“最”凌刚表示,本次方案的亮点可以用四个“最”总结:第一,企业数量方面来说集聚了全国最多的相关企业;第二,从产业链角度来说,拥有最完整的细胞和基因研发产业链;第三,从研发管线的数量来说,目前浦东新区的研发管线数量是全国最多的,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研发管线占中国的三分之一;第四,研发进展最快,目前国内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两款个性化CAR-T细胞治疗产品均来自浦东新区,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复星凯特等产品。“此次制定的行动方案主要目的是加强规划引领,政策供给,服务保障,以此来推动细胞和基因产业在现有基础之上能够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提升相关业融资,为整个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支撑。”凌刚说道。凌刚表示,生物医药产业的赛道非常多,近期浦东新区也在谋划布局新兴赛道,同时,各方对新赛道的理解也有不同,浦东新区认为新赛道指的是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一些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市场应用前景已经初步展现的生物医药领域。所以此次方案也会在浦东新区布局生物医药产业新赛道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除此之外,凌刚认为该方案还有几个亮点:第一,浦东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建设供给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将来会有明确的计划,用于指导建设包括外高桥区域在内的两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园区。第二,在产业融合方面,市委市政府在谋划推动建设三大产业高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如何将临床优势转化为研发优势、应用优势,如何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医疗机构的学科优势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非常注重二者的双向联动发展,以此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将来浦东新区在加强产业融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将会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以及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举措。最大程度降低制度的滞后性凌刚还向澎湃科技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快速迭代的产业,所以促进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要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这也是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30年的重要路径,就是持续不断地优化创新生态。“当然,优化创新生态的要素和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人才发展、创新平台搭建等。但是重中之重还是优化相关制度发展,最大程度降低制度的滞后性,为企业和政府机构搭建沟通的桥梁。”凌刚解释道: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相关制度规则的制定都需要企业和政府一起研究建立,有了规则指南后才能推动行业发展,因此制度的突破和创新,也是浦东新区科经委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之中,重点着力的方向之一。在此次方案里也明确提出要加强联审联动,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希望能够搭建桥梁,让企业界和监管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总体来讲,相较于行业发展,制度规则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们希望能及时联系产业各方,共同促进相关规则制度的发展。”凌刚表示。产医融合布局新赛道对于如何促进产业融合,如何积极布局新赛道,凌刚举例道:“比如合成生物学,虽然其产业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但目前浦东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诞生了凯赛生物等一批较为成熟的企业,目前也正在积极研判是否要将合成生物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还有包括医疗机器人在内的新兴领域,也许目前还未形成实质性突破,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有了新发展,比如大家熟知的脑机接口等。”至于如何促进医学和产业融合,凌刚认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创新产品尽快进入临床,惠及更多百姓。这也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之一,它不仅是一个科技产业,也是一个关系到民生福祉的民生产业,“我们希望创新产品能够在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和科学验证的情况下,快速进入临床,这也是各方都非常关注的重点。”“所以总体来看,我认为未来会坚持两个导向,一个是创新导向,包括经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通道的一些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和医疗药物创新,一个是临床价值导向,即创新产品的临床试验结果是否具有有效性。”据悉,本届张江创新峰会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中国(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支持,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上海市药学会、益诺思、药明康德、毕马威、再鼎医药、美迪西、罗氏、默克、ATLATL飞镖加速器等30余家企业机构联合承办。
  • 外包工加错消毒剂!里约终于公布碧池原因...一池盐酸!
    话说,里约那一滩“碧池”大家还记得吗?  前几天,这次奥运会跳水项目的泳池突然一夜变绿...  到底咋就变绿了?  网友也是各种脑洞大开...  有人说是黄+蓝=绿,尿的...  也有人说是巴西故意弄成绿色以此呼应国旗的颜色。  更有网友说,这是主办方贴心,特地为运动员把泳池调成绿色,好缓解强日光对眼睛的刺激。  昨天... 德国的跳水选手抱怨...  这池水简直弥漫着一股屁味.........  而匈牙利的水球运动员也表示....  这池水辣眼睛。。。  不得不接受队医的紧急处理........  好吧....  于是所有人都在问...  这特么究竟为什么???  刚开始,里约奥组委也是全程蒙比,完全不造是什么情况,只是说不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危害。  通过几天的调查...  今天,泳池变绿的真实原因总算是被调查出来了......  他们表示: 东西加错了,加错啦!!!  原来,场馆的一个contractor往两个池子里分别倒了80升的双氧水!  (Contractor这词嘛,在国外你要说是承包工好,说是临时工也行,总之就是这人是我们外面外包找来的,不是我们自己人!)  然而....  这哥们万万没搞懂.....  这两个池子之前并没有用双氧水来消毒,而用的是氯!  现在双氧水一加,刚刚好抵消掉了池水中氯的杀菌作用。 没了杀菌消毒剂,自然导致池水中绿藻繁殖,这才变绿了。  --------- 当当当 化学时间到 --------  一般来说,游泳池消毒有两种方法:  1 用氯系消毒剂,比如用像自来水厂一样用少量的氯气,或者用漂白粉次氯酸钙等等... 总之原理就是在水中生成次氯酸离子消毒灭菌。  2 用双氧水消毒。 利用双氧水的强氧化性来消毒。  一般来说,单独用,两种消毒方式都有效果..  然而!!!  里约,把这两个。弄混了!!!  他们之前用的氯系消毒剂,之后这个临时工又往里面加了双氧水....  那么....  两者反应就生成了没有消毒作用的盐酸,水和氧气,所以水藻才出来了。  泳池才变绿...  敲黑板!!!  2017高考题:  里约奥运会的跳水池先是使用了氯系消毒剂做池水消毒,后来又往池水中加入了双氧水,请问为何池水会变绿? 试写出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并解释。  答:因为次氯酸和双氧水反应生成盐酸,二氧化碳和氧气  HClO + H2O2 = HCl + O2 + H2O  而盐酸没有消毒作用,促进了藻类的繁殖。  事情现在是搞清楚了...  所以你们为什么会觉得辣眼睛?  里面有盐酸这特么当然辣眼睛啦!  (虽然被稀释的非常稀.. )  那这两滩“碧池”怎么办?  在花样游泳运动员抱怨花游池太绿,他们比赛时都看不清互相之后,里约官方终于重新放水清理了大池...  里约官方表示,这么大一池水,接近100万加仑... 光是排水就要10小时,排完再放水又要10小时..... 我们但愿能赶上花样游泳的比赛.....  好吧..  但愿你们能好.......  然而...  现在跳水那边还是绿的.........  他们表示不影响比赛,先不换... 不换.......  他们会进一步启动池水的净水循环系统,希望能这么慢慢把池水净化回来.......  好吧,心疼跳水运动员3秒钟...
  •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有机玻璃球正在安装
    中微子在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至今仍有诸多未解之谜,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热点之一。我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以揭开中微子质量顺序之谜为首要科学目标。目前,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的有机玻璃球正在有序安装。总台央视记者 郑玮玮: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中心探测器,在外面球形的结构是不锈钢主结构,中间正在安装的是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有机玻璃球将来会灌装2万吨液体闪烁体,液体闪烁体是捕捉中微子的靶物质。在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地下700米的实验大厅内,科研人员正在用全站仪测量有机玻璃节点和有机玻璃板的位置坐标数据。据介绍,有机玻璃球壁厚120毫米,重600多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结构,生产和建造在国内外都史无前例。为了保障探测器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有机玻璃球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一块板和每一层板的尺寸和位置精度。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王贻芳:它独创的设计在于把过去的大型中微子探测器的结构从三层结构变成两层结构,过去一般是钢结构的外面是水,里面放矿物油。三层结构变成两层结构之后,钢球就变成钢梁,这样中间这层矿物油变成水,大大降低造价。江门中微子实验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位于地下实验大厅内44米深的水池中央,其不锈钢主结构设计采用直径约41米的球形网壳结构形式,作为探测器的主支撑结构,它将承载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两万五千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前端电子学、电缆、防磁线圈、隔光板等诸多关键部件。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项目。2015年开始建设,计划2023年完成建成。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退役 二代装置接棒对中微子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是我国第二代中微子实验装置,其前身是两年前已经圆满完成科学目标正式退役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是中美两国在基础研究方面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2012年3月,大亚湾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这一重大发现对于研究物质本原和宇宙起源,理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古老、数量最多的物质粒子,从宇宙诞生的大爆炸起就充斥在整个宇宙空间,每秒钟都有亿万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但它几乎不与任何东西发生反应,甚至可以轻松穿过整个地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未来中微子研究指明了方向。(总台央视记者 郑玮玮)
  •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不锈钢主结构安装完成
    6月24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地下700米的实验大厅内,中心探测器不锈钢主结构最后一个拼装单元吊装合拢,标志着中心探测器不锈钢主结构安装工作顺利完成。 江门中微子实验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位于地下实验大厅内44米深的水池中央,其不锈钢主结构设计采用直径约41米的球形网壳结构形式,也称作不锈钢网壳,作为探测器的主支撑结构,它将承载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两万五千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前端电子学、电缆、防磁线圈、隔光板等诸多关键部件。 不锈钢主结构由预制的焊接H型钢通过12万套高强螺栓拼接而成,结构制造精度要求非常高,连接孔与环槽铆钉的安装间隙不超过1毫米,球形网壳网格拼装精度小于3毫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不锈钢主结构。自2013年立项以来,高能所与设计、生产企业协同攻关,攻克诸多工艺技术难题,解决了大型不锈钢复杂结构焊接变形问题,通过特殊工装和工法完成了所有构件在工厂的高精度预拼装;研发了不锈钢表面粗化技术,该技术将不锈钢表面抗滑移系数从普通的0.2提高到0.5以上;同时针对JUNO项目的特殊需求研制了高强不锈钢短尾环槽铆钉。 不锈钢主结构项目负责人、现场安装经理何伟表示:不锈钢主结构设计与预研过程中获得了多项技术发明专利授权,同时带动提升了相关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综合实力;其中不锈钢短尾环槽铆钉技术经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鉴定,首次用于不锈钢钢结构领域,相关标准据此发布,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不锈钢网壳现场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安装质量、提高安装速度,同时满足实验高洁净度的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摸索优化拼装单元和安装工法,并且改进了铆钉枪的使用,有效减少了铆接不良率和返修数量,保证了质量和工期。 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采用单主线多副线并行的高效建设方案。在中心探测器不锈钢网壳安装过程中,同步进行了反符合探测器主支撑结构和有机玻璃升降平台的现场安装。其中,反符合探测器主支撑结构分布于直径43.5米的大型圆柱形池壁内侧,为悬挂不锈钢钢结构位于防水HDPE膜外,具有大长细比自重预应力的特点。该结构准确紧贴池壁,充分提高探测体积,同时43米通长无侧支撑,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穿透处高压地下水渗漏难题。该结构作为池壁承载的主结构,承载探测器的各种电缆、光纤、液闪和纯水管路、tyvek反射纸以及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刻度光源等。 不锈钢主结构的合拢也意味着有机玻璃球现场安装的开始,中心探测器结构中的有机玻璃球直径35.4米,壁厚120毫米,重600多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结构,生产和建造在国内外都无先例,如何突破传统工艺,在短期内顺利完成这一球体建造是项目组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 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项目。2015年开始建设,计划2023年建成运行,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为主要科学目标,并进行其他多项科学前沿研究。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实施将使我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并成为国际中微子研究的中心之一。
  • 知识普及: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深入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当中污水处理作为与良好生态环境直接挂钩的一项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生活 如果工业废水直接流入渠道、江河、湖泊污染地表水,如果毒性较大会导致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甚至绝迹。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进而污染农作物那么,如何对污水做“环保"“高效"处理 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污水处理厂而言,水质监测结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影响到政府支付的污水处理服务费用,而且也是对其是否达标运营的检验和监测,一旦水质监测结果不合格,不但可能面临高额的环保处罚,对运营单位的市场声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用水安全,造成水资源二次污染。传统污水处理设备整套系统均由自控系统完成设备运行,出水量、水池水位、水质PH、浊度、电导率、溶解氧等各种参数均无法获得,污水中污染物的处理结果无法得到保证。对于很多大型的化工厂来说,排放出来的工业污水在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之后,不仅仅能够有效保证这些水的清洁度,避免工业污水直接破坏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还会发现,在这些污水处理的过程当中,还能够从污水当中提取到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毕竟对于这些化学物质来说,价格也是比较昂贵的,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肯定会造成严重破坏,所以这时候就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工艺对于其中的一些化学物质进行回收,这样既能够节约资源,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利用水质参数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水质PH、溶解氧、电导率、BOD、COD以及各种离子的参数,确保达标排放,减少污染水源流出,有效保障用水安全,为污水治理与监测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在水池中安装液位计实时掌握水池水位情况,及时调整泵运行状态,减少设备疲劳。
  • 3年内投10亿支持海洋国家实验室采购仪器设备等
    行走在位于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绿树、碧草、湖水相映成趣,12栋独立的现代科研建筑散落其中。“海洋国家实验室是2015年10月底启用的,总占地64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已成立了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等8个功能实验室,启动了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等大型科研平台建设。”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对记者表示,在未来5到10年内,要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成与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全球一流的海洋研究室比肩的世界海洋研究中心。  打造像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这样的海洋科技高地,彰显了青岛市着力打造海洋科技城、实现蓝色引领的决心。作为我国老牌的海洋科研城,青岛市拥有28家以海洋科研与教育为主的机构,拥有各类海洋人才15000人 建有海洋科学观测台站11处,拥有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余艘。近年来,青岛市通过着力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海洋科技转型升级,有力发挥了对蓝色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搭建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瞄准国家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需求,建设海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凝聚一批国家级创新团队,是我们打造海洋科技城的重要路径之一。”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告诉记者,海洋国家实验室基础建设总投资13亿元,未来3年,山东省、青岛市还将投入10亿元经费,支持海洋国家实验室用于仪器设备采购、科研团队建设等,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确定了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海洋生命过程与资源利用、海底过程与油气资源、海洋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深远海和极地极端环境与战略资源、海洋技术与装备的重点研究方向。”  距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只有几公里远的海边,另外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深海基地建设也已于2015年3月份启动。在位于青岛即墨市鳌山湾畔的国家深海基地,记者看到项目一期的工程码头、车间、厂房、水池都已启用。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介绍,国家深海基地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上第5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码头可同时停泊两艘6000吨级的海洋科考船,并具有超强的抗风浪性能。除码头外,还建有“蛟龙号”的实验水池和维护维修车间,具备“蛟龙号”试验和维护的条件。“作为‘蛟龙号’深潜器的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具备水下勘查作业、装备研发及应用、水下监视与安全、水下运载器深潜作业、水下工程装置布放维护、水下救捞打捞等业务能力,还主要承担深海科学考察、资源勘查和环境观测,深海技术与装备研发和海试等任务,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深海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和支撑保障平台。”于洪军说。  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体系  在搭建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基础上,青岛市又瞄准全球海洋高端产业,大力引进新建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增强海洋科技发展持续竞争力。  走进位于青岛西海岸的中船重工厂区,塔吊林立,各类大型海上装备齐全。深入采访会发现,其科研力量更是令人惊叹。  目前,中船重工集团在青岛已经布局建设了与船舶与海工装备配套相关710所、712所、716所、702所等8个研究所,成为青岛市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创新的主力军。2014年9月,中船重工集团又与青岛签署了合作协议,总投资70亿元,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建设青岛海工装备科技城和研究院。重点围绕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等,开展海洋水文气象观测设备等海洋装备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转化、实验、服务和产业化,建成综合实力强、专业特色明显、部分专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在青岛,这样的海工装备高端研发机构不止一家。“我们前不久刚引进了天津大学海洋技术研究院,他们将设立12个与海工装备相关的研究所。”姜波告诉记者。  据了解,青岛还引进了TSC天时海洋工程及石油装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克瓦纳海工(青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项目,该项目由海洋石油(青岛)有限公司与克瓦纳公司强强联合、合资成立,将重点进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高端产品开发,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提供可行性分析、概念设计、工程总包、国际采办等服务。“这对优化青岛市海工装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海工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姜波说。  同时,青岛市还搭建了船舶与海工装备创新平台:依托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建设了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质检局检测中心,建设了海洋设备检验检测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依托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建设了中乌特种船舶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实施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重点支持712所的船用电力推进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725所的船用压载水装置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使青岛在船用电力推进系统、船用压载水、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总包设计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姜波说。  海洋技术创新领跑全国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日前青岛市印发了《青岛市“海洋+”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到2020年,重点完成海洋+新模式、海洋+新业态、海洋+新产业、海洋+新技术、海洋+新空间、海洋+新载体六大任务。  其中关于海洋科技创新的目标为:到2020年,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引进和建设海洋高端研发机构20家,总数达到40家。海洋科技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海洋特色创客蓬勃发展,培育海洋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海洋科技人才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5%以上。  事实上,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已经形成了万马奔腾的趋势。除了海洋科研院所、新引进的科研机构和海洋科技型企业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发力,一些传统企业也开始向海洋科技领域进发。  传统酒类生产企业青岛琅琊台集团就是其中一例。日前,记者在琅琊台集团下属企业——青岛科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研发车间看到,科研人员正在为海洋微藻DHA产品的相关指标数据分析而忙碌,公司高级工程师徐建春说:“这种产品对宝宝的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产品附加值很高,目前已和国内知名的奶粉生产企业展开合作。”琅琊台集团已经成功转型为海洋科技型企业,成为国家863计划、国家海洋生物高技术产业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产业项目承担实施单位,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衣康酸研发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海洋微藻DHA、异麦芽酮糖研发生产基地。
  • 教授自检蘑菇发现荧光续 奶白色黏稠液无处鉴定
    蘑菇“漂洗”厂房内,用于“漂洗”蘑菇的池子和工具。      “漂洗”厂房内,用于装蘑菇的筐上残留有许多白色粉末。      “漂洗”蘑菇被箱式货车运往新发地市场。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追踪   日前,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主任何兵教授发博文称,针对“蘑菇漂白”事件,他组织学生在北京市(含郊区县)采集22组蘑菇样品,通过自购的紫外分析仪检测,发现3组样品存在明显的荧光斑点。何兵表示,准备起诉一家民营检测机构及北京市工商局。   对此,有学者认为,蘑菇普遍存在一定荧光物质,理论上仅紫外线照射不足以判定是否遭荧光增白剂漂白,但不排除确曾被漂白。也有食用菌学者认为,禁止水洗口蘑进入市场,不失为好办法。   教授自购仪器测荧光   据何兵称,他曾将在市场上采集的蘑菇样品送往多个检测机构,但均遭到拒绝或以某种理由推脱。一家检测机构原本已接受其检测样本,但最终告知其,限于某种原因,检测不能进行。   本月17日,分别从市区及郊区县多个超市采集的22组蘑菇被放置于紫外灯下检测,其中包括口蘑、平菇等7种蘑菇。何兵说,他们从相关部门拿到于2006年农业部颁发的《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标准。“国家不检测,我们自己动手。”   据一名参与检测的研一学生说,按照上述检测标准的具体步骤,在避光条件下,其中3组蘑菇在紫外灯下显现出蓝紫色光斑。   “北京市两千多万市民的食品安全,根本没有保障。”何兵在博客中称,作为事件的后续,他已经让学生草拟好诉状,准备状告北京市工商局和一家检测机构。“一个是行政诉讼,一个是民事诉讼。”   何兵博文中称,北京市场两千万市民的食品安全,不能仅仅靠工商局自己检测。必须设立制度,动员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应当在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设立检测机构,免费让消费者送检。此外,要鼓励社会资金设立检测机构,用市场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修订规则,加大对不安全食品的赔偿和处罚力度等。   工商称了解情况后答复   对于此事,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员表示,他们将在了解详细情况后再作答复。   探访   有口蘑在销售前被“漂洗”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再次来到新发地中央交易市场销售蘑菇的地方发现,市场工作人员正在对口蘑销售进行检查,一辆销售一半的大车由于不能出示检测报告被检查人员询问并提取了样本。市场工作人员表示,市场内禁止销售“漂洗”的口蘑,而且销售蘑菇要有检测合格报告,否则会被清理出市场。   销售   “洗过的”口蘑市场有售   12月10日下午1时许,一辆白色箱式货车停靠在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西门一侧的路边,在狭窄的过道一侧放着台秤。几名商贩在进行口蘑交易。一位年轻女子对正在记账的人说:“两筐干的,一筐洗的。”   当记者佯装买家上前询问价钱时,一名男子说“看你挺眼生的,没见过你啊。”当记者表示自己以前在菌类交易大厅进货时,其才将信将疑地告诉记者价钱,但是对于口蘑是否经过“漂洗”没有回答。   在新发地中央批发市场销售蘑菇的某商铺前,一辆红头白箱的大车每天下午1时左右来此销售口蘑。该经营者称其口蘑都是“洗过的,但没有萤光粉,只用清水洗,很多商户都在这里进货。”   运输   运蘑菇车车身水流不断   12月10日晚7时许,记者跟随其中一辆外地牌照的货车,一路来到大兴区观音寺附近的一片厂房区。货车随后驶入一家门前没有任何标志的厂房大院。据附近的居民称,该大院是出租房,这个院子已经租出去两年左右了,“是干蘑菇的”。   11日上午,一辆车身写有“出售蘑菇”字样的面包车,在该厂房区出出进进。进门时,车上要有人先下车进去通报后,方可进入。上午10点,一辆箱式货车驶入该厂房内。随后,大门紧闭。约两小时后,10日晚的箱货驶出厂房。车身随着颠簸摇晃,不断有水从车厢内淌出。水流沿着车轮不断外流,清晰的车轮水印连绵数公里。   加工   浑水池里有蘑菇残渣   该厂院共有前后两排房子,临街一排为低矮的平方,门窗较新。坐北朝南的一排大型厂房被两个金属推拉门遮挡得严严实实,厂房内部则全部贯通。厂房内的墙皮星星点点地脱落,上面泛着霉斑。数百平的房内堆放着少量杂物,一堆用来盛放蘑菇的塑料筐整齐地码放在墙下,筐上残留有许多明显的白色粉末痕迹。   地面上大部分被四个浅水池覆盖。中间两个水池距地面20余厘米,只剩少量水渍。靠近东门的两个水池内装满略带暗红色的浑水。其中一个水池内漂浮着星星点点的蘑菇残渣。水池边有电泵和水管。   检测   奶白色黏稠液体无处鉴定   一个白色带把手的塑料壶摆放在水池边,泛白的标签已经磨损得看不出任何字样。塑料壶内盛着10余厘米深的奶白色黏稠液体。   记者将一滴这种液体放入一杯清水中时,液体迅速溶解,整杯水出现牛奶般的色泽。截至目前,多家检测机构及院校均表示,无法对此物质进行鉴定。   讲述   新型添加剂“漂洗”口蘑   业内人士称,新添加剂属勾兑物,不易被检测、不会有残留   据一位口蘑种植户称,政府相关部门对种植口蘑的基地检测相对严格,会不定期进行抽检,只有检测合格才能够进行销售。检测范围较广,包括增白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项目都有检测,所以,“漂洗”不会在种植环节出现。   另一位从事口蘑销售的行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市场的口蘑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居多,当地对蘑菇的管理和检测相当严格。有些地方在种植基地附近,都会有标语提醒不得违法使用添加剂。   该人士介绍,荧光增白剂一般会出现在蘑菇的流通环节。口蘑在从种植园采摘之后,会用盐水处理一次,目的是保持水分和定型,而且能够加重分量。有些还会用冰盖,在低温下保鲜。然后会由货车运送到某地进行“漂洗”。   该人士表示,以前有人用荧光粉等物质,但是目前又有一种新的化学添加剂代替了荧光粉。据称,此种添加剂为合成物质,具体成分不详,具有强效增白效果,而且不像荧光粉在“漂洗”后会在表层遗留颗粒状物质,更不容易被检测,属于勾兑物,呈乳白色膏状液体,1.5升-2升左右可以勾兑10吨-15吨清水,“漂洗”数千斤口蘑。   据介绍,口蘑的漂洗基本都在距离市场比较近的地方,在处理后能够很快运到市场出售。他说,“漂洗”口蘑一方面是增加分量,100斤口蘑经“漂洗”后分量能够增加到130斤-150斤 另一方面能够让口蘑看起来更“美观”,而且具有增加保质期的功能,可以延长保质期一倍左右。
  • 近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背后
    近来,环境污染事故一件接着一件。每一起污染事故的发生,都如同洁净的天空被蒙上了阴霾。   新闻背景:环境污染事故一再发生   近来,环境污染事故一件接着一件。先是汀江被曝污染,接着又传出大连附近海域被污染的消息……每一起污染事故的发生,都如同洁净的天空被蒙上了阴霾。   大连输油管爆炸 污染海面望不到边   7月16日18时许,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一条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火势燃烧了15个小时才被扑灭。事故原因初步查明,系一艘30万吨级的利比里亚籍油轮在卸油附加添加剂时引起了陆地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和原油泄漏。   记者乘船在污染海域看到,输油管线爆炸不仅造成了附近地区空气污染,而且有一定数量的原油流入大海,被海风吹起的海浪都呈现明显的黑褐色,被污染海域一眼望不到边。截至17日17时,已在溢油水域布设围油栏约7000米。清污船舶正清除海上油污。从冀鲁津等地紧急调集的围油栏和清污物资也陆续运抵污染现场并投入使用。   紫金矿业9100立方米废水外渗引发汀江流域污染   7月3日16时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岗位人员发现污水池的污水水位异常下降,且有废水自废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据初步判断,是由于废水池防渗膜垫层异常扰动,导致防渗膜局部破损,废水渗透到废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初步统计,本次废水渗漏量为9100立方米。   浙江淳安县一矿区泄漏污染水体 威胁千岛湖水质   7月14日起,淳安县梓桐镇受强降雨影响,全镇共有两幢房屋倒塌,一处发电用水渠受损,杭州千岛湖矿产品有限公司尾矿库矿受损最为严重。7月15日下午,记者了解到,淳安县梓桐镇三联村的一个铅锌矿场的污水处理池发生塌方性泄漏,导致部分污水流入千岛湖支流,威胁到千岛湖水质安全。   面对近半个月来数起大型的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科学发展观如何落实又重回公众议题。   反思一:对某些企业而言,科学发展观似乎只是个口号   紫金矿业发现事故污水池环保隐患已近一年:紫金矿业总裁罗映南承认,自2009年9月,公司已发现事故污水池的排洪洞有超标污水排出,并进行了整改和封堵,但从如今的事故情况来看,当时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完全到位。”   反思二:对某些地方政府而言,充当企业保护伞、对污染视而不见   当地居民称污染问题与地方政府保护有直接关系。记者了解到,紫金矿业公司管理团队有浓厚的官员背景,多位管理人员曾供职政府部门。其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相当部分有政府部门工作背景。展开在紫金矿业任职的官员名单,从县级到副厅级干部的名字均赫然在列,这里俨然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官退休俱乐部。   露天开采不仅毁坏草原植被,也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而当地干部说:“总不能让我们守着金山饿死吧?”乌珠穆沁草原是内蒙古最好的草原之一。如今,各种各样的重型运煤车辆穿梭往来,留下一道道车辙,仿佛是草原上的道道伤痕。   反思三:对地方环保部门而言,无法行使权力和监督   环保部表示,部分地方环保部门现场检查不够充分,对上市公司的环保后督查不够深入,极个别省级环保部门甚至违反分级核查管理规定,越权为企业出具上市环保核查意见,严重干扰了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秩序。   建言献策:如何让环境不再哭泣   一、加强企业监管 清理国企特权   要求企业科学发展,政府监管以及公众权益诉求皆不能缺位。他说,“对于‘国字头’的企业,政府更应该加大监控。例如大连油管爆炸事件,除却追究直接责任者外籍油轮,新港保税油库所属的中石油也应该担负责任。   二、改变地方政府成绩考核的GDP导向   企业履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在于现有制度的变革。“第一,切断企业和政府过于紧密的关系。第二,政府放弃GDP主义,以维护社会正义、消减贫富差距为第一要务。”。   三、改变环保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的“家丁”地位   如果能有更为有效的权力横向监督,那么环保部门被“家丁化”的程度就能大大减少。比如,当环保执法人员无端被撤可以向司法求助,由司法对政府的任免行为可以进行合法性审查 人大可以对政府提交的任免名单进行审查,不批准违法免职的决定,或者对党政的行为启动特定问题调查程序。   四、建立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伴随着污染事故频发的,是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这一命题,必须摆到战略的层面上加以思考。要告别河流的哭泣、大气与土地的污染,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远不止是在技术层面做文章(尽管这也很重要),不止是努力消弭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不止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应对机制。   这就回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难题、回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命题上来。如果不能够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去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如果不能够摒弃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传统技术,如果不能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法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形成民主科学的环境保护决策体系,那么今天我们听到的又何止汀江的哭泣呢!
  • 2021年浙江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总结会暨2022年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考核启动会举行
    4月13日,2021年浙江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总结会暨2022年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考核启动会在紫金港校区举行。副校长王立忠、吴健出席会议并讲话。王立忠表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为学校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了重要支撑,是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他希望各院系单位要坚持集约、开放、共享的工作理念,加强谋划,有智慧的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吴健表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考核工作既要战略谋划,又要战术研究,各院系、单位要提高站位,抓好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考核工作;以问题导向,加强工作思考,完善本单位大型仪器开放共享长效机制,提高大型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会上表彰了2021年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益评价考核优秀单位,部署了2022年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考核工作。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参加考核的院系、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 投资5.7亿 中美核安保中心实验室仪器配置超豪华
    3 月18 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建设,位于北京房山的核安保示范中心投入运行。这是迄今中美两国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核领域最大合作项目,也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 " 三最 " 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19 日,记者带着镜头走进这里。  示范中心位于房山区长阳科技园区,占地 5.3 公顷,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由中方投资3.65亿元、美方设备出资2亿元人民币建设而成。中方提供厂址进行建设并负责管理运行,美方提供设备。示范中心运行后将面向中国及亚太地区国家开展核安保培训,每年约可培训2000人,还将承担核安保领域的先进技术展示等任务。  图为核安保示范中心全景沙盘。建立这个示范中心最初是胡锦涛主席 2010 年出席首届核安全峰会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达成共识 2011 年胡主席访问美国,两国政府签署共建的备忘录。后来,中美双方总共经过 28 轮技术磋商,才最终开始建设示范中心。  图为核安保示范中心展示楼内,负责核安全监控的总控室电子监控系统。据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新闻发言人刘永德介绍,大众熟悉的核电站事故属于 " 核安全 " 范畴,而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主要针对破坏核设施、盗窃核材料、实施核恐怖主义等恶意行为,属于 " 核安保 "。  图为核安保示范中心展示楼内,展示的应用于核设施的中国自主开发的全新一代国产工业防火墙—三零卫士。  图为核安保示范中心展示楼内,展示的用于水下监控乏燃料池的安防摄像设备。  图为示范中心分析实验楼内的实验室。这些设备来自美国最核心的几大核项目实验室,性能均为世界最先进水平。例如,测试分析实验室里的设备对空气中留存核物质的测试精度达到 1000 万亿分之一,通过比对数据库甚至能识别出留存核物质的生产企业,从而确保对核材料的全面监管和追踪。  图为一台高精度等离子质谱仪。该仪器主要测定样品中的痕量元素,拥有检测出任意样本中 10-15 铀的能力,即便是随意抽取一点空气也可测出其中含有多少放射性物质。这有效降低了核材料衡算中实物盘存结果的偏差。  图为示范中心环境实验楼的实验室内,一台便携电制冷高纯锗核辐射探测器,野外探测就不需要携带笨重的液氮罐子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小小的设备的价值可以买一台保时捷跑车。  图为示范中心环境实验楼内的实验室,一台用于测量核原料热量的凉热设备。  图为示范中心环境实验楼内的 DA ( destroy analysis ) 破坏性分析制样实验室。送检测的物品,通过这里被破坏、取样、制样,以供下一步的检测分析。在截获和侦破贩运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质案件的过程中,通过 DA 破坏性分析,以为核法证学(Nuclear Forensics)提供证据。  图为示范中心环境实验楼内,有两层楼高的原料组件吊装车间。大型物品在这里进行分析实验。  图为示范中心环境实验楼内的学员教室。  示范中心环境实验楼的实验室内,模拟移动核燃料的轨道设备。  图为用于培训学员测量滞留在核工厂内管道中的核物质的设备。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大型核工厂内,管道密集,如果不定期检测管道内的残留核物质,极易发生腐蚀、泄漏事故。  图为 360 度环绕喷水测试防水功能,用于极端测试极端雨水环境下的设备性能。示范中心有各种模拟核材料运输中的安全测试。模拟沙尘暴侵蚀看设备是否会泄露,还有紫外线、电磁、高温等条件下保证核材料安全。针对中国大多数核电站建在沿海的情况,还增加了 " 盐雾 " 环境下核设施的抗腐蚀能力测试。  图为一位研究人员在沙尘测试实验室观察一台扬沙测试设备。  图为在响应力量培训与演练设施和学员宿舍楼之间,有一个很深的 " 水池 ",这是一比一模拟乏燃料池。从核反应堆中卸出且不再在反应堆中使用的核燃料组件被投放在此,学员将在此培训乏燃料池的安全规程。在 2009 年福岛核电站事故中,3 号机组出现白烟,正是由于乏燃料池无法冷却造成。  图为响应力量培训与演练设施,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像迷宫一样供学员训练,而上层则是交错纵横的镂空钢结构步道,供武警教员无死角的观察学员训练情况。  和一般环境下反恐不同,核安保人员打击入侵的恐怖分子同时,还要小心翼翼不要破坏身边触手可及的核设施。" 不然恐怖分子没有破坏,咱们自己不小心造成核泄漏,就适得其反了。" 有关负责人介绍。因此,安保人员训练反恐时候,还会在模型、投影模拟的核设施环境中进行 " 极限反恐 ",技术含量非常之高。  据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主任邓戈介绍:这间屋子内,地毯和墙壁都是防弹的。在这里,不仅可模拟核设施厂区及内部设施建设应对与处置演练场,还可随时设置下雨、下雪等场景," 真刀真枪 " 地演练,以提高核安保事件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  行走其中仿佛置身某枪战电影的片场。  在实物保护测试场上,记者看到了微波、红外、埋地线缆等在电影里才能见到的测试设备。进场要经过重重关卡:两道大门、射线扫描、高强度铁丝网。  在两道高强度铁丝网间十米宽的隔离带上铺满了类似铁道轨道路基的石块,核安保技术中心周晓波介绍,这是确保摄像头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有效监控设计的,比如下雨天,如果是普通路面就会有积水,反射阳光后就有可能造成摄像头因强光照射而失效。  图为核安保示范中心内展示的核设施仪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目前,由于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影响,核安保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在美国,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超过 100 台,而中国又是目前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核安保示范中心将成为两国共同应对核安保威胁,深化核能领域合作的重要机构。
  • 全国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应用交流会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文件 [2009]中高办字第(12)号 “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各个科研机构、特大型企业及高等院校进行科学研究及培养高层次人才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反映我国高尖端科技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充分提高其利用率和完好率并使其信息化,是用方单位目前当务之急。为使研究专家、生产厂家以及用户单位三方能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拟定于2009年4月17日-25日在西宁市举办“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届时将邀请科技部、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专家到会演讲,并与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望各单位接到通知后,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研讨涉及内容:   1、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国外发达国家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介绍   3、数据库技术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4、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协作平台的服务交流   5、实验室的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任务完成、运行与管理   6、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应用   7、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管理流程设计与制度建设   8、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资源共享与效益评价   9、实验教学中实验仪器的研制、改造与开发,实验技术研究。 “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报名回执表 传真:010-86312187 联系人:李洋 单位名称 E-mail 联 系 人 电话 传 真 参会人姓名 性 别 部 门 职 务 电 话 手 机 住宿否 参会需求 □申请会上交流 /住宿:□单间 □合住 / □ 代定返程机票 □ 青海湖+塔尔寺+互助+嘉峪关+敦煌 2980元/人 □ 西藏考察 费用:2980元/人 □ 提交论文 论文题目: 技术交流 论文交流 交流题目: (各单位可以组织统一报名,也可单独报名,会前一周统一发报到酒店、地点、日程安排及行车路线) 组织6人参加会议免一人会议费;食宿、考察费用自理。 会务组安排接站;请各参会代表报名后,及时定好机票或火车票,通知会务组以便安排接站。   (一)、会议时间/地点:2009年4月17-25日(17日报到) 西宁市   (二)、会务费用:1280元/人  食宿、考察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三)、参会对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医院及特大型企业技术部门等单位的仪器设备研究专家、教授及使用设备的相关技术人员,大型仪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厂家。   (四)、编辑会刊《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论文集》:内容可涉及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展示,并择优安排会议发言。篇幅6000字左右(请在2009年4月10日前发至会务组Email:wzcz999@126.com),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电话、论文摘要、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等。   (五)、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1616258 86312187(兼传真)   联 系 人: 李洋 手机:13641049897   邮 箱:wzcz999@126.com   网 址:www.chia.org.cn
  • 大型科研仪器何以共而不享
    近日,一位创业者向笔者吐槽:他想找一家院所租用一台实验仪器做实验,结果不是电话打不通,就是要约到几个月后,“互联网时代了为何还要人工预约呢,相关信息不能发网上吗?”  其实远不止于此,据媒体报道,由政府主导、一次性投入的资源共享平台多处于闲置或虚设状态,点击进入具体的设备信息不是打不开就是返回到主页,就连某国家级学术机构的服务平台,可以勾选的也仅有九个地区,以资源最为密集的北京区域中心为例,参与共享的也只有寥寥9家成员单位。  事实上,在国家出台《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后,各地的新招、实招并不少,有的地区建立了“淘市场”,有的给予供求双方税收减免和现金奖励,还有的推出了“创新券”,采取先用后补的方式来促进开放共享。  但仔细研究后会发现,就一省或一地而言,大型科研仪器的信息确实被集中到了一个平台,但对内开放,对外隔绝的“互联不互通”使有限的供给和旺盛的需求难以形成通路。  应该说多数共享平台的主管部门对建立本单位、本系统的共享平台十分关注,也投入不少。然而一提到对外服务,便设置了诸多条件加以限制,有些平台即便公开了开放种类、时间、电话,但何时能约到,何时有空闲却不是你想知道就能知道的,更甚者有些咨询电话可能“永远不在服务区”。  何以如此?在笔者看来,由于评价体系不清晰和奖惩办法的模糊,仪器管理方主动开放的压力和意愿并不大。此外,目前出台的政策多集中在了管理方和使用方,对于提供信息发布的“第三方”平台却没有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导致其联而不通。  比如政策规定,管理单位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仅可以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性原则收取材料消耗费、水电等运行费和人工服务费。这对于有需求但又没多少科研经费的中小企业确实是一项“有利条款”,但对于管理单位而言,却多少有些有苦说不出。一方面特定的仪器资源具有一定的检定期,定期检定会产生大量费用,由谁来帮助摊分?另一方面,仪器动辄几十万,损坏了或者出现事故,又由谁来负责?这些怕都是问题。  再比如,某些地方出台了“创新券”,并将其审核和发放职能转移给了第三方机构,但报销职能仍在政府手中。那么问题来了,第三方机构既提供了信息,又要负责审核、发放,最后还要帮着企业去政府那里报销,它的利益点在哪里?长此循环下去,其结果怕就是一个个联着网却没有服务的网站。  由此看来,推动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难的不是缺乏大型仪器,也不是仪器信息没有被集中,而是因动力不足出现“断点”。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在落实意见、出台细化措施时,不能只管两头而不顾中间,想让马儿跑却不给吃草。此外,在选择第三方机构时,应少一些官方指定,多一些市场选拔。比如引入具备一定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允许其通过开展数据传输、分析、保存等增值服务来获取相应的收入。如此,相信在互联网“+”的时代,“子不为,我图之”的创新必能打通这些“断点”,使大型科研仪器真正“动”起来。
  • 聚焦10个人类大型仪器科学项目
    北京时间9月6日消息,为了进一步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球以及浩瀚复杂的宇宙,科学家研制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新工具。在这些昂贵的大型科学仪器的帮助下,他们发现了地球和宇宙的众多秘密。研制大型科学仪器并非易事,有时需要多个国家的数十年努力,所投入的资金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借助于这些令人敬畏的仪器设备,科学家不断加深对地球和宇宙的了解。实施大型科学项目难度巨大,必须考虑到4个客观因素,分别是研制成本、运营成本、人员数量以及仪器设备本身的巨大规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3个主观因素,分别是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用途,对普通公众的用途(能够为我们做些什么)以及所谓的“哇因素”。   1.“地球探测”计划 “地球探测”计划   “地球探测”计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项目,用于跟踪北美的地质演化。这座天文台记录下面积超过380万平方英里(约合984万平方公里)的数据,数据量达到67TB(太字节)。除了用于分析圣安地列斯断层的滑动外,“地球探测”计划还负责分析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岩浆柱。   2.大型强子对撞机    大型强子对撞机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每年运转成本高达10亿美元左右,参与这一项目的人员来自60个国家,人数超过1万。这台对撞机旨在揭开最基本的宇宙物理学秘密,其中一大任务就是寻找被称之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介子。   3.散变中子源    散变中子源   散变中子源是一种强大的电影摄像机,用于拍摄分子。它装有一台粒子加速器,向一个目标室发射脉冲(每个脉冲含有2000万亿个中子),接触到目标室内的物质后反射。散变中子源并不会制造爆炸,更适于研究如何研制性能更高的电池等装置。   4.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每年的运转成本高达20亿美元,是太空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人造设施,参与这一项目的人员数量达到数千。截止到2011年11月,空间站已经在太空停留11年。这个轨道实验室用于进行各种实验,曾帮助科学家研制沙门氏菌疫苗。   5.先进光源粒子加速器    先进光源粒子加速器   先进光源粒子加速器座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可将亮度达到太阳表面100万倍的光子导入蛋白质、电极、超导体以及其他材料,用以揭示它们的原子、分子和电子特性。科学家利用这台加速器创建核糖核酸聚合酶的3D图像和描述彗尾的尘埃。   6.“朱诺”号木星探测器 “朱诺”号木星探测器   “朱诺”号探测器将于2016年进入木星轨道,在此之前,它以每小时13.4万英里(约合每小时21.5万公里)的速度朝木星进发。“朱诺”号是人类历史上速度最速的航天器之一,将环绕木星运行33周,而后撞向木星,像一颗流星一样在木星的氢气大气层中燃烧。   7.美国国家点火装置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是世界上最大且功率最高的激光器,长度相当于3个足球场,高度相当于10层楼,可产生200万焦耳紫外线能。国家点火装置能够达到与恒星核心类似的温度和压力。   8.甚大望远镜阵列 甚大望远镜阵列   甚大望远镜阵列是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之一,由27个单独的射电天线构成,每一个的直径达到82英尺(约合25米)。甚大望远镜可以拍摄月球等近地天体或者远至可观测的宇宙边缘的天体细节丰富的图像。   9.“海王星”天文台 “海王星”天文台   “海王星”天文台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天文台,由大约500英里(约合804公里)长的电缆和130台安装400个传感器的仪器构成,可对海洋系统进行大规模连续监测,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海王星”天文台的监测对象包括海洋动物的生活、地质学以及化学特征。   10.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 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   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位于纽约长岛,通过金离子相撞产生7.2万亿华氏度的温度,如此高温能够让质子和中子熔化。借助于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科学家能够重建大爆炸后百万分之一秒的宇宙环境。
  • 1200台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启动
    近日,石家庄市正式启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盘活了石家庄市存量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石家庄市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驻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较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在全省相对集中,大型仪器设备比较多,一方面存在着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甚至闲置浪费、重复购置等现象,另一方面众多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资源又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   自2008年开始,由市科技局牵头负责,石家庄市自动化研究所筹建“石家庄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先后投入210万元,于2011年中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共享平台将石家庄地区仪器设备原值在30万元以上或原值在10万元以上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共享性,且市内较少的仪器设备统一建立资源库。截至目前,共享平台整合了全市249家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1200台(套),涵盖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材料、交通、机械、食品安全、纺织加工等众多领域。入网专家1500多位,注册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近千人。   市科技局优先扶持专业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及市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其开放、联合与资源共享。同时,还建立了跨系统、跨行业的石家庄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网站(www.sjzysgx.gov.cn),用户可按照仪器类别、服务领域进行检索。在共享信息资源库中,还完善了政策制度信息库、仪器资源信息库、方法标准信息库以及专家技术人员信息库。
  • Borotto Royal Nest孵蛋器:技术创新 超大容量
    意大利Borotto致力于提供完整且性能卓越的全自动化恒温恒湿智能型孵化系统,凭借强悍的技术,卓 越的性能和高可靠性的产品, Borotto孵蛋器产品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群的实验需求和个性化定制需求。Borotto Royal Nest 技术创新 超大容量Royal Nest主要参数:环境温度:适应外部环境温度0C to 30℃.湿度调节:Sirio独特专利加湿器,具有程序化控制的湿度调节器,超高精确度可达+/-1%.温度调节:孵化器中的数字电子设备,允许用户设定所需的温度,精度为0.1°C.容量扩展:超大容量孵化,支持容量扩展.通用肺泡系统:独特的多功能储卵器肺泡系统-可以储存卵细胞的专业蛋杯.外部充水:储水池通过PID智能控制蠕动泵精确注水,通过培养箱外部的填充物中倒水,大大减少了湿度损失.隔热通风,通风隔热:由一个无噪音的涡轮机提供,确保温度和湿度均匀性更好.调节工作基于反馈原理:将NTC传感器所取的温度与用户选择的数据进行比较.Royal Nest独特特点:1.外保护层(机身)材质:内外全身430高标号不锈钢材质且为一体式铸造无焊缝和拼接,一体式三垂侧面设计,无拼缝减少热损失,坚固耐用.2.内保护层(内腔)箱体材料:内外全身430高标号不锈钢材质且为一体式铸造无焊缝和拼接,内外部均可耐受高强度,一体式腔体更易于清洗和消毒,更佳的保温性.3.保温层:厚达4cm的泡沫聚苯乙烯(STYROFOAM)高隔热节能材料,带有智能动态加热循环.4.通风系统:立体式通风循环系统,顶置抽取空气,经过独立加热室加热,部分输送到培养箱底部循环,部分通过特殊设计的风槽在每个托盘之间均匀分配循环.该独特设计不仅使得箱体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CO2)得到充分循环和均衡,更能保证不同蛋层的温湿度与二氧化碳(CO2)均衡.5.专利通用性蛋托经ISO22196:2011抗菌认证:自带 Biomaster Antimicrobial Technology抗菌功能,ABS材质,带独特通风槽,世界第一款同时兼容大小蛋的直立型孵蛋托.通用性适配从小蛋(鸟蛋等)至大蛋(鸡蛋/鹅蛋等),一位蛋托位可同时直立摆放4个小蛋和1个大蛋。6.温度和湿度可独立设置,便于不同孵化模式设置,即时且独立控制.7.具备独立的大型可视化视窗,便于用户观测和记录。8.具备PID全自动湿度模式控制,应用瑞士ROTRONIC HC2-S HygroClip2智能传感器,提升孵化效率。9.自动智能无菌静态效应式水蒸发功能,无任何超声波雾化影响Controlled sterile static effect (NO ULTRASONIC MIST).10.产品符合并得到最高等级TUVUNI ENISO9001质量标准认证.Biomaster专利国际抗菌认证书:1.经严格验证,Biomaster抗菌技术可显著提高孵化率平均达+20/25%.2.Biomaster抗菌材料内融于通用型专利蛋托,耐久弥新,确保全蛋托寿命周期的抗菌功能有效.3.Biomaster抗菌材料无异味,对生物和环境绝对安全无害,同时可有效抑制孵化异味.Origin Statement1.The proven efficacy of BIOMASTER can obtain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results of hatching (estimated on average at + 20/25%).2.BIOMASTER is directly added into the ABS plastic material at the time of the industriamolding, providing antibacterial for a lifetime of the components.3.BIOMASTER is odourless and completely safe for eggs, chicks and humans. It also helps reduce unpleasant odours.如需了解更多产品,请联系:贺先生 Sales Director手机:(86)-186-1687-0619邮箱: He_Jun@PrimeSci.Com 或 65847213@QQ.COM地址:上海徐汇区龙吴路 777 号 8 号楼 201
  •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使鲁企受益
    一边是开工不足,一边是重复购置,许多企业面临着科学仪器 “吃不饱”和不得不异地求测的难题。济南地区是全省科学仪器装备最集中的城市,为化解这种矛盾,济南市科技局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已探索出一种共享机制,并构建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鼠标一点,哪里有什么大型仪器、能完成哪些测试,一目了然。共享的不仅是仪器   “买还是不买”,提到购置大型科学仪器,企业总有这样的犹豫。的确,大型科学仪器购置成本大,而利用率并不见得高,常常使企业陷于两难。现在,类似难题在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服务中心里迎刃而解。   今年,山东鲁得贝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想购置一台三维坐标仪,但平时用得不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从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检索得知山东大学可提供这样的仪器。如此一来,企业只需支付低廉的使用费,免去了几十万元的购置费。   受益的不止鲁得贝车灯一家。在近日举行的济南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表彰大会上,济南市科技局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李言军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仅去年一年,“申请用户就多达5万余人次,通过平台合作各类实验、检测项目6万余次。”   对于申请企业来说,在利用共享平台降低成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寻求“外脑”。“现在,企业的要求已经超出单纯的测试分析,更多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李言军举例说,山东科信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委托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农药测试中心对其废水样品进行检测,该中心完成检测任务后,还提出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案。科信采用后,废水处理成本每吨降低1500元以上,并实现年产5000吨的原药生产能力,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128家单位入网   仪器共享不仅能为企业大幅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省却奔波之苦,入网单位也是赢家。随着市场扩大,仪器利用率和服务收入显著提高,更大的效益则是品牌的树立和提升。   检测也有品牌。正如抗菌检测去广东,阻燃检测去北理工,抗紫外检测找北京计量科学院一样,共享平台的入网单位也在树立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品牌。   去年,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一举中标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一项重大测试任务,不仅树立了新的品牌形象,也促成其此后在黑龙江、青海等外省市的土壤普查项目中顺利中标。   据介绍,自济南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开通以来,济南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入网单位已达128家,入网仪器增至1200余台(套)。提高成果转化率   科技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种特别昂贵的大型仪器,欧洲只有2台,美国只有6台,而中国已经有几十台了。我国大型科研装备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下,山东也不例外——以济南为例,济南市科技局在共享平台建设前调查发现,本地大型科学仪器利用率仅为30%左右,最“闲”的只用过1次。   大型仪器使用率低下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济南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有助破解成果转化难题。据统计,在相同的资源条件下,每年有30%的科技成果和15%的专利技术在济南得以转化,产业化率高达60%。   据悉,为扩大服务范围,目前共享平台已经升级为省会一小时都市经济圈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服务协作网。
  • 青海省科技厅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部署要求,加大政策引导、后补助资金支持、绩效考核评价、信息平台管理力度,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制度推动。先后制定出台了《青海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实施方案》《青海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持续优化政策体系和组织管理,在机构组织、管理方式、平台建设、运行服务、考核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科研仪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科学的开放共享体系,调动仪器单位开放共享积极性。  加强资源统筹。整合全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搭建青海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开展仪器入网、在线预约、新购仪器查重等工作。通过开放共享服务后补助资金鼓励仪器设备拥有单位积极对外开展分析测试、升级改造和资质认定等活动,入网仪器单位和仪器数量从2012年的12家单位、57台套增长到2021年年底的107家、2877台套,覆盖全省各行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各仪器单位服务中小微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150余家增长到2021年的700余家,服务科技活动数量由30余项增长到2020年的近200项,入网规模和共享效果同步提升。  完善服务支持。依托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了包括生物园区60余家生物企业在内的青海省生物检测服务联盟,在相关产业园区开设服务窗口,提供大型科研仪器“一站式”共享服务,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体系和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全省广大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用户提供仪器查询、仪器检测、预约等服务,有效释放服务潜能、实现资源共享,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服务支撑。
  • 青海省开展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调研工作
    近日,青海省科技发展服务中心组织省大型仪器管理办公室深入省内外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全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开放共享的基础条件,深入分析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面临的问题,借鉴省外先进做法和经验,优化流程,完善政策,健全青海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工作机制,促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本次调研坚持问题导向,明确调研目的,细化调研方案,通过两个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第一阶段省内分类调研“望闻问切”。调研组邀请专家实地走访了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等代表单位,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各单位科研仪器运行管理和开放共享情况,收集制约共享服务的体制机制、设备管理、人员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成因,锁定“问题靶向”。第二阶段赴省外针对调研“对症寻药”。调研组带着收集到的问题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各省在省级科研仪器共享服务体制机制、平台搭建、考核评价及补贴激励、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联合评议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与兄弟单位积极交流研讨,为解决省内共享难题,打造“靶向治疗”通路集思广益。  在北京调研期间,调研组拜访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汇报了全省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咨询了解了国家关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工作举措和对地方工作的相关要求,平台中心对青海省开展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调研组还考察了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其整合学校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依托第三方开展市场化仪器开放共享的运营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下一步,发展中心将总结调研成果,集智聚力解决省内科技资源共享率提升难的现实问题,着力推动科技资源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率,切实提升科技服务成效。
  • 首家全国性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正式建设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组织召开了全国地质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建设交流研讨会。会议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型仪器共享情况,讨论了共享中心建设方案,为行业单位交流经验、建言献策提供了重要平台。会议的圆满召开,也宣告了首家全国性的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正式投入建设。  会议指出,开展地质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建设,建成地质行业专业化、智能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并实现对社会开放服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需要,也是推进地质行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直将仪器设备使用和共享工作作为实现“装备一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各省地质实验测试单位积极开展实验室建设及开放共享,也为建设地质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奠定了基础。  会议要求,共享中心各参建单位要坚持统一管理,明确职责权利,主动服务地质事业发展。一是共享中心要做好支撑服务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共享平台,做好仪器共享信息发布以及仪器使用情况的统计和监管;三是提高认识,紧抓日常管理;四是坚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共享中心、参建单位三级管理运行体系,线上线下联动做好共享调度;五是组织好大型仪器共享考核工作;六是加快共享管理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作为主要支撑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职能、资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全力协助共享中心建立行业共享标准和规范,服务好共享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与局属实验室、省实验室等携手打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型协作模式,以共享建设带动地质调查装备管理现代化。  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调局实验测试中心承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科技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各省地质实验测试单位相关人员在分会场参会,中国地调局实验测试中心相关人员在主会场参会。
  • 中科院拟投资20亿建世界最大中微子实验室
    中微子   1月16日,记者从开平市政府获悉,中国科学院拟正式确定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在该市金鸡和赤水镇交界处打石山一带建立中微子实验室,用以对台山和阳江两座核电站流出来的大量中微子进行科学研究。据称,该实验室建成后规模比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大100多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实验室,将运行至少20年。   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勘察工作,并取得广东省发改委的备案立项,预计今年年底动工,2020年正式投入运行。   探测器深埋地下700米   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开平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媒体见面会上透露,他们拟在开平建立的中微子实验室,是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有包括来自美、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3个科研机构参与实验合作。建成后规模比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大100多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实验室,将运行至少20年。   按照中科院的规划,为避免遭到来自太空的各种射线的干扰,这个中微子实验室及其主要运转机器&mdash 中微子探测器都将被埋藏在深达700米的地下洞室里面。其中,中微子探测器占地直径达50米、高80米,被建在一个大水池中。整个隧道和地下实验室预计将在2017年建成,而中微子探测器等实验装置的安装,则可能要等到2019年才能完成。   距两座核电站各50公里   据悉,中国科学院拟在广东建中微子实验站的选址工作,早在2008年就已开始进行。中国科学院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一开始选址惠州,但终因不够理想而放弃,2012年才最终确定为江门开平。   对于青睐开平的原因,王贻芳所长给出了自己的说法:&ldquo 中微子实验室需要探测核电站反应堆释放出来的中微子,但又不能离核电站太近。开平处在阳江核电站和台山核电站之间,正好符合这一要求。&rdquo 王贻芳透露,他们经测算后发现,开平离阳江核电站和台山核电站的距离大约都是50公里左右,建造中微子实验室的条件得天独厚。   与核电无关绝不会污染   王贻芳说,中微子长期以来一直是物理学的前沿课题,存在着大量未解之谜,研究它对弄清宇宙起源和演化等有重大帮助。此次他们拟在开平建造中微子实验室,就是试图揭开中微子到底有多轻、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是不是同一种粒子等问题,以期取得更大的科学成果,实现中国中微子物理跨越式发展。   民间有人担心:这个项目专门研究核电站的中微子,跟核电站&ldquo 拉拉扯扯&rdquo ,会不会影响当地生态和污染环境?在当天的媒体会上,王贻芳强调:&ldquo 我们的项目跟台山、阳江核电站没有半分钱的关系,也不存在半点污染。&rdquo   王贻芳指出,他们的实验室不会产生任何废液废气,因为它是建在700米深的地下室里面的,地面只有少量配套设备,不会对地面有任何影响。同时,探测器安装在特制的水池中,也不会污染地下水。王贻芳说:&ldquo 退一万步讲,即使实验室不幸发生泄漏,也没有问题,因为我们的设备原料主要是烷基苯和纯净水,二者本身就很清洁,不是污染物。&rdquo
  • 大型仪器共享,这所高校“打了个样”
    登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一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众多大型设备一目了然。不过,仪器虽多,操作却很简单,科研人员只需动动手指,“线上预约—远程审核—线下上机”的运作体系便可帮他们完成课题的关键步骤。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一大校长陆林到该校医学科技创新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调研,上述平台是其关注重点。当前,全国各地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但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就此问题,山一大作出了富有特色的探索。大型仪器平台有了,高端人才来了博士毕业后,张书平看到了山一大医学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的人才招聘启事,第一时间回国来到这里,成为一名PI(课题组长)。吸引他的既有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待遇,更有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当然,也有这里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成立于2019年2月的山一大是由原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整合组建而成,目标是“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科教融合的标杆、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和体制创新的典范”。而科创中心是该校科技创新的“特区”。据了解,山一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资产总值2.5亿元,采用信息化管理,所有设备并网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使用。该校科创中心负责人辛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占地2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1期,拥有近亿元的50多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平台,现已满负荷运转;而占地8万余平方米的科创中心2期,具备为150个PI科研团队提供实验空间的能力。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校实施教学与科研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正是这些价值连城的大型仪器,吸引了数十支PI科研团队入驻。仝令君副研究员既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受益者,也是山一大徐涛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前不久,利用大型科学仪器平台,他有了新发现:乳源细胞外囊泡miRNAs可通过介导肠—肝轴Crosstalk改善相关代谢疾病。而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子刊《科学进展》上。数据显示:2022年该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服务171课题组,用户数超700人,仪器设备使用机时近26000小时。而当年,山一大科创中心依托该平台发表了SCI收录学术论文127篇,比2021年增加了58%。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以上述共享平台为杠杆,放大成果,进入更高水平研发阶段。大型仪器“走出去”,让高校与社会都受益唐华教授是科创中心的领军人才。他依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支撑在中科院一区期刊《过敏反应》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并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该校高建刚、柴人杰、付小龙教授团队依托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中的显微平台,在《尖端科学》期刊上发表耳蜗毛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调节听力的作用机制。长期以来,高校院所中的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低被外界诟病;同时,如何让科研仪器“走出去”,为更多科研人员服务也是难题。上述问题,山一大有了应对招式。李乐平教授是国内胃肠外科的知名专家,而科创中心416实验室成为他的阵地。依托这里,李乐平团队成立了山东省消化肿瘤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获批“消化道肿瘤基础与临床重点实验室”,共主持了11项国家级项目,省校级重大项目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山一大的大型仪器平台操作简单,契合了科研事务繁忙的科学家的诉求。比如该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校内外用户提供统一无差别服务。在该平台上,门户展示、用户(权限)管理、仪器设备展示管理、仪器预约和使用管理、仪器设备收费管理、实验数据管理、仪器设备使用查询及效益统计、仪器设备监控管理等功能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用就灵。据了解,该平台已吸引了来自京、沪等地的科研人员来开展实验,为省内众多高校提供技术服务,正成为国内医卫科研领域的重要平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韩金祥说:“我们秉持‘创新、合作、开放、共享’理念打造的这个平台,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发挥其科研与社会价值,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与科研交流的平台,产出了更多的高水平成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山一大力量。”
  • 大型仪器共享,这所高校“打了个样”
    登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一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众多大型设备一目了然。不过,仪器虽多,操作却很简单,科研人员只需动动手指,“线上预约—远程审核—线下上机”的运作体系便可帮他们完成课题的关键步骤。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一大校长陆林到该校医学科技创新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调研,上述平台是其关注重点。当前,全国各地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但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就此问题,山一大作出了富有特色的探索。大型仪器平台有了,高端人才来了博士毕业后,张书平看到了山一大医学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的人才招聘启事,第一时间回国来到这里,成为一名PI(课题组长)。吸引他的既有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待遇,更有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当然,也有这里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成立于2019年2月的山一大是由原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整合组建而成,目标是“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科教融合的标杆、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和体制创新的典范”。而科创中心是该校科技创新的“特区”。据了解,山一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资产总值2.5亿元,采用信息化管理,所有设备并网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使用。该校科创中心负责人辛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占地2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1期,拥有近亿元的50多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平台,现已满负荷运转;而占地8万余平方米的科创中心2期,具备为150个PI科研团队提供实验空间的能力。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校实施教学与科研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正是这些价值连城的大型仪器,吸引了数十支PI科研团队入驻。仝令君副研究员既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受益者,也是山一大徐涛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前不久,利用大型科学仪器平台,他有了新发现:乳源细胞外囊泡miRNAs可通过介导肠—肝轴Crosstalk改善相关代谢疾病。而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子刊《科学进展》上。数据显示:2022年该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服务171课题组,用户数超700人,仪器设备使用机时近26000小时。而当年,山一大科创中心依托该平台发表了SCI收录学术论文127篇,比2021年增加了58%。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以上述共享平台为杠杆,放大成果,进入更高水平研发阶段。大型仪器“走出去”,让高校与社会都受益唐华教授是科创中心的领军人才。他依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支撑在中科院一区期刊《过敏反应》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并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该校高建刚、柴人杰、付小龙教授团队依托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中的显微平台,在《尖端科学》期刊上发表耳蜗毛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调节听力的作用机制。长期以来,高校院所中的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低被外界诟病;同时,如何让科研仪器“走出去”,为更多科研人员服务也是难题。上述问题,山一大有了应对招式。李乐平教授是国内胃肠外科的知名专家,而科创中心416实验室成为他的阵地。依托这里,李乐平团队成立了山东省消化肿瘤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获批“消化道肿瘤基础与临床重点实验室”,共主持了11项国家级项目,省校级重大项目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山一大的大型仪器平台操作简单,契合了科研事务繁忙的科学家的诉求。比如该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校内外用户提供统一无差别服务。在该平台上,门户展示、用户(权限)管理、仪器设备展示管理、仪器预约和使用管理、仪器设备收费管理、实验数据管理、仪器设备使用查询及效益统计、仪器设备监控管理等功能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用就灵。据了解,该平台已吸引了来自京、沪等地的科研人员来开展实验,为省内众多高校提供技术服务,正成为国内医卫科研领域的重要平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韩金祥说:“我们秉持‘创新、合作、开放、共享’理念打造的这个平台,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发挥其科研与社会价值,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与科研交流的平台,产出了更多的高水平成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山一大力量。”
  • 高校大型仪器“沉睡”之惑
    近年来,随着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设施、仪器的数量和原值也快速增长,但仪器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却不高,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   一些高校为争取上级部门所划拨的经费,没有充分进行规划论证,就盲目购置了一部分高精尖设备,但维修、开发、配件、耗材等后续配套经费不足。   在2012-2013年度,某市7所知名高校共有331台大型仪器培训人数为0,占全部大型仪器总数量的23.59%。受使用人员数量的限制,造成了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不高。   &ldquo 我跟国内一所著名大学有合作,这所大学的人跟我讲,他们买一个6000万元的设备,放了5年都没动,没拆过包。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rdquo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直指国内部分大学严重浪费贵重科研设备。   张杰庭所说的高校大型仪器闲置问题,在国内很多大学都长期存在。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设施、仪器的数量和原值也快速增长,但仪器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却不高。   针对高校等科研单位存在的这一问题,《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近日获得审议通过,此次改革旨在解决分散、重复、封闭、低效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差的问题。   高校大型仪器的使用、共享情况如何?高校大型仪器为何会被闲置浪费?如何解决高校大型仪器闲置浪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部分高校的大型仪器成为&ldquo 高科技废铁&rdquo   华中农业大学国资设备管理处资产管理科副科长许晶,对某市7所知名高校用于教学、科研并且原值大于40万元的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她发现,随着&ldquo 211工程&rdquo 、&ldquo 985工程&rdquo 的实施以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项目推进,高校教学科研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大,大型仪器的台件数和原值迅速上升。许晶以华中地区某大学为例,该校大型仪器台件数和原值连续5年增幅超过30%。然而,设备利用率并没有随着数量一同上涨。   许晶的调查数据显示,某市这7所知名高校大型仪器存量大,其台件数量和原值均超过所在省总量的70%。&ldquo 这7所知名高校大型仪器经费投入多,但分配不科学。&rdquo 许晶调查发现,这7所知名高校仪器购置经费庞大,维修经费明显不足。许晶提供的数据显示,这7所知名高校某段时间内仪器购置经费为90022.82万元,占全省高校仪器购置经费总量的53% 维修经费3556.62万元,占全省高校维修费用50%。貌似趋于合理,但将购置经费与维修经费进行横向比较,则明显发现两项经费支出比例不协调。按照国际惯例,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时,需同时追加仪器购置费用20%的资金,或通过基金项目等方式,保证每年获得约占仪器原值6%的费用,用于仪器的维护和运行。这7所知名高校中,2012-2013学年度仪器维修经费与购置经费最高比例为11.56%,最低0%。其中,有两所学校的比例高于10%,有3所学校的比例低于2%,而这7所知名高校所在省的比例为4.16%。   &ldquo 这说明部分高校仪器维修经费不足,部分高校仪器维修经费没有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rdquo 许晶发现,大型仪器存量基数大的学校较为重视大型仪器的维修管理。例如在2012-2013学年度,A大学大型仪器397台件,是E大学174台件的两倍以上,A大学购置费15210.41万元,与E大学的12196.68万元相差不多 但当年A大学设备维护经费1720.78万元,而数据显示E大学没有专门的仪器维护费用。   许晶将大型仪器任务分为承担项目数量和培训人员数量两部分。在承担项目数方面,许晶调查后发现,综合类大学的项目数总量最多,其次为理工类,部分文科院校大型仪器2012-2013学年度没有承担任何项目,其中G大学大型仪器在该年度的教学实验项目数、科研项目数、社会服务项目数均为0。这7所高校都存在一定比例的无项目任务的大型仪器,共420台件,占大型仪器总数的29.94%。在培训人员数方面,许晶发现部分仪器没有进行人员使用培训。   许晶根据大型仪器的分类,将占大型仪器总数量70%的成分分析仪器、光学仪器和实验仪器装置进行具体分析。分析测试仪器和光学仪器大多属于通用设备,所以采用每年1400小时的额定机时标准。她发现,这7所知名高校大型仪器闲置现象严重,仅有一所学校年平均机时数达到1400小时。其中,实验室装置闲置率最高,占仪器总量的24.58%,三项平均闲置率超过20%。超过五成仪器已使用但没有达到额定机时数,利用率在200%以上比例偏低,与国外大型仪器利用率相差较大。同一学校、同一类型的大型仪器利用率相差甚远。如A大学成分分析仪器中27台色谱仪,除5台0机时,其他最高机时数8352小时,最低249小时 B大学25台显微镜,除3台0机时,其他最高机时数2563小时,最低60小时。   许晶对这7所知名高校大型仪器使用效益进行了分析,其中G大学由于大型仪器处于闲置状态,获奖数、发明专利数、论文数均为0,没有任何效益产生。   西南地区某大学同样有大量大型仪器处于闲置状态,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综合管理科科长彭刚曾连续5年调查西南地区某大学大型科研设备使用情况。他发现,5年中,这些大型科研设备在教学科研方面,每学年平均每台最高使用了1420小时,而最低只使用了362小时 在所培训的能够独立操作的学生及教师方面,每学年平均每台最高培训了81.83人、7.64人,而最低仅为30.09人、1.08人 在相应的设备上所进行的教学实验项目数及科研项目数方面,平均每台最高的每学年仅为2个、2.36个,而最低的每学年仅为0.91个、1.33个 在利用这些设备所发表的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方面,利用每台设备年均最高发表了5.09篇,而最低的只有0.73篇。5年利用这些大型科研设备所获得奖项及发明专利共24项,年平均不到5项,相当于产生一项有影响的奖励或专利需要28万元的经费进行相应的设备投入。   盲目购置等原因导致高校大型仪器被闲置   高校大型科研设备为何被闲置浪费?许晶、彭刚分别以某市7所知名高校、西南地区某大学为样本,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彭刚看来,前期采购论证不充分是导致仪器闲置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高校为争取上级部门所划拨的经费,没有充分进行规划论证,就盲目购置了一部分高精尖设备,但由于维修、开发、配件、耗材等后续配套经费不足,即使拥有了高精尖设备,也无法有效使用,部分设备甚至长期0机时。   彭刚举例分析说,西南地区某大学在2008年末才开始全面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而此前该校教学科研经费投入采用切块分配的办法。在年初下达经费时,按照学院规模和学生人数分配经费,学院再根据得到的经费多少及实验教学的需求采购设备,并没有对设备的可持续使用进行综合考虑,造成部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因为技术发展太快,达不到实验课程教学需求而长期闲置。另外,该校部分学院在引进其他高校特殊人才时,都会承诺其到位后科研发展所需要的硬件配置,所以造成所购设备只能在短期的某些课题中使用,一旦人员流失或项目结题,很容易造成设备长期无人用的窘境。   彭刚认为,全面实施政府采购并未彻底解决大型仪器闲置问题。因为在现行高校教学设备采购制度的博弈过程中,实验教师处于弱势地位。他举例说,按照前期论证需求进行购置时,部分学院又调整相关技术参数,甚至会出现因某某领导打招呼而否定论证结果的情况,这样采购回来的设备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所需,可能出现如新购设备与原有设备之间不配套、不兼容,教师不熟悉新到设备,同一门实验课程中两组学生使用的是不同设备等情况。   &ldquo 由于大型仪器耗资大,所属单位对维修和维护成本顾虑颇多,不愿意进行共享使用,这也导致大型仪器被闲置。&rdquo 许晶表示,大型仪器购置需要花费巨额资金,经费来源于学校项目或者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根据学科发展框架进行购置的大型仪器一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用于鼓励和扶植特定的学科或研究方向,科研经费更加明确地规定了研究内容,所以高校教师在最先取得仪器使用权的条件下,往往不自觉地将仪器设备&ldquo 私有化&rdquo ,认为仪器所有权属于本学科甚至本课题组。   彭刚也发现,西南地区某大学部分学院对购买的设备&ldquo 专管专用&rdquo ,即使本学院的大型仪器设备也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能够使用,往往设备只是摆放在极个别科研能力很强或职务很高的个人房间内。   &ldquo 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体制滞后,是导致仪器闲置的另一原因。&rdquo 彭刚解释说,由于管理观念淡薄、重钱轻物、重投入轻管理等思想比较盛行,西南地区某大学在进行新的投入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奖惩制度来约束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从未对己经采购回来的设备进行过相应的绩效考核,这种&ldquo 重购买、轻管理、无绩效评估&rdquo 的问题在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许晶表示,大型仪器使用者和管理者获得培训的机会不足也导致大型仪器利用率不高。她介绍说,由于管理知识培训和操作技术培训不够,导致使用者和管理者对大型仪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欠缺。   据许晶调查,某市7所知名高校只有1所高校实行四级管理,其余6所实行三级管理制度。三级管理分别是校级管理、设备归口行政部门管理和学院级管理 四级管理分别是校级管理、设备归口部门管理、学院级管理和使用人管理。三级管理中,设备使用管理处于薄弱环节,由于没有将使用人和管理人责任确认和统一,存在大量&ldquo 只用不管&rdquo 和&ldquo 有而不用&rdquo 现象。学校在对大型仪器进行管理政策法规培训的时候,只能达到学院一级的管理幅度,管理要求无法直达仪器的第一使用人。   &ldquo 对教师和本科生仪器操作培训不足也导致大型仪器闲置。&rdquo 许晶调查发现,在2012-2013年度,某市7所知名高校共有331台大型仪器培训人数为0,占全部大型仪器总数量的23.59%。这7所知名高校一方面对高校教师培训不足,另一方面对本科学生的仪器操作培训不足。受使用人员数量的限制,造成了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不高。   &ldquo 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足,待遇低等原因也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加重了大型仪器闲置的程度。&rdquo 许晶对这7所知名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各高校实验室人员配备数量差异较大。如A大学大型仪器397台件,实验室工作人员2585人 B大学大型仪器444台件,实验室工作人员764人。此外,各校专职人数与兼职人数的比例相差悬殊。如G大学兼职人数为90.43%,B大学13.35%。部分学校主要依靠兼职人员进行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管理,专职人员里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担负其他的教学或者科研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大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ldquo 激励制度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rdquo 许晶具体分析说,某市7所知名高校对其大型仪器管理人员激励措施乏力,大型仪器管理人员地位不高,许多高校大型仪器的管理人员地位低于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以至于部分工作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无心好好工作,想方设法调到其他岗位。   怎样解决高校大型仪器闲置问题   在许晶看来,美国高校在高效使用和科学管理大型仪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就是其中典范。   许晶将原因总结为五点,一是美国政府部门制定了具有导向性的政策法规,减少资金滥用,促进开放共享,同时给予高校资金等物质支持 二是美国高校在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中,得到了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企业和高校保持信息的流畅与沟通,为大型仪器研发、功能开发和使用提供基础 三是美国高校根据客观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化管理 四是美国重视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拥有数量、素质都合理的人才队伍 五是美国高校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方便用户查找、使用,为大型仪器共享提供了技术基础。   许晶建议说,我国高校要科学管理大型仪器,首先应树立并实现全员管理理念,即管理人员负责对仪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计划、管控和调节,科学地安排仪器使用 操作人员通过研习操作方法,开发拓展仪器功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 后勤人员需要按照仪器状况和使用频率,定期检查仪器运行环境和主动排查仪器故障,分析总结原因,减少仪器故障等事件发生 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后勤人员在工作中,有效沟通协调、互相配合。   &ldquo 而要实现全员管理,就要探索建立以人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以及以物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rdquo 许晶介绍说,以人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包括各项奖惩制度和培训制度等。在现有基础上,高校应该结合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建立适度的激励制度,保证实验室队伍的稳定与高水平。以大型仪器为管理对象的制度包括购置论证、共享管理、日常管理和检修制度等。在经费预算中将设备购置、使用和维护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缓解日益增加的运行、维护和维修压力。   &ldquo 同时要加强过程管理,减少资源浪费。&rdquo 许晶建议高校购置大型仪器前要进行长期合理规划。首先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建设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大型仪器的需求进行梳理,统一规划大型仪器购置的内容。其次依据学校的规划方案,设备主管部门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对全校存量大型仪器进行分类统计,将购置计划中提出的同一类型仪器进行协调和归并,既要保证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又要有效避免重复购置,保证资金有效利用。   彭刚也建议高校在购买大型仪器时,要以实验教学实际需求为依据,改变下属学院&ldquo 只管买,不管用&rdquo 的现状,逐步建立以学校投入为主、学院投入为辅的校院二级经费投入机制。严格执行实验室项目建设制度,坚持立项论证、统筹规划、专家评议、严格验收和效益评价。表彰投资效益显著的学院,并在新申报的建设项目中优先考虑 限期整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学院,并减少其下一年的经费额度。做好&ldquo 从严立项、过程监控、追踪问效、确保质量&rdquo 的投资效益管理保障。   为充分发挥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效益,彭刚建议高校要以网络技术发展为契机,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共享平台实行&ldquo 有偿服务,科学定价,统一收费,合理分配&rdquo 的管理运行机制,鼓励各单位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在实现学校内部各个学院间共享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同时,逐渐依托校园网络实现同省份、同城市不同高校间的设备共享共用。   彭刚具体建议说,共享平台依托校园网,将所能够共享的各种设备信息公布到网上,包括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使用信息、设备分布、主要功能等,从而利用现有网络技术和实验教学管理优势,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实验教学运行模式的&ldquo 课时制&rdquo 共享平台,把全天开放时间以一堂教学课程的45分钟为一个基本时间段,划分成若干时间段进行全天候的开放共享,申请人员根据需要在可选择的时间段内进行申请,先到先用。   &ldquo 共享平台也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rdquo 许晶认为,大型仪器共享共用的管理模式是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专家论证、集中采购、进入共享管理体系、公开仪器信息、接受使用预约、实行有偿使用,最后进行科学评价。而这需要以下制度予以保障:首先完善共享平台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大型仪器专人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建立档案管理 其次是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使用和管理人员任务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全面化考核 再其次是建设共享与共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财务报告制度。   &ldquo 最后就是要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管理素质。&rdquo 许晶建议将科研队伍吸收到大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队伍中,从而改变大型仪器的条块分割状态。更重要的是,要在校内外招聘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聘期内给予他们较高待遇,让他们安心地完成仪器管理和维护,认真做好开放服务工作。同时,高校要对大型仪器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链接】   高校科研设备&ldquo 家底&rdquo 知多少   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提出,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推进这项改革要细化公开有关实施操作办法,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可先试点。   此次《意见》中所指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5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等。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近9万台(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总量54918台(套),原值总计780.2亿元。
  • 10家中科院所属单位共建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专家组现场考察平台核心设备&ldquo 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rdquo   双球差校正冷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双球差校正冷场发射电子显微镜   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作为中科院技术支撑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定位是建设成为中科院科研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区域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支撑平台。中心共有10家成员单位,有效在网共享设备480余台,总价值超过11亿元人民币。   目前,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正在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在这方面,中科院布局较早。早在&ldquo 十一五&rdquo 期间,中科院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科共性,就规划和部分启动了一批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有效推动了区域内研究所大型仪器设备的协作共享。   2014年4月14日,根据中科院统一布局,中科院北京纳米科学与中科院北京物质科学这两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正式合并为中科院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名称暂定),将由10家中科院所属单位共建,其中,中科院物理所担任牵头单位。   这一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建设情况如何?在中科院与北京怀柔区科技服务双向对接会上,中科院物理所副所长文亚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中心的相关情况。   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作为中科院技术支撑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定位是建设成为我院科研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ldquo 区域&rdquo 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文亚介绍说,中科院在&ldquo 十一五&rdquo 期间,先后部署和启动了首批10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又规划新建了4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其中交叉学科领域有5个,资源环境领域有4个,生命科学领域有5个,这些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分布在全国9个省市。   据了解,在北京地区,目前有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北京生命科学、北京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3家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科研人员只需要登录&ldquo 中科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rdquo 并进行检测预约,相关仪器管理员就会根据情况给予申请者及时回复。   记者了解到,就北京的这3家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而言,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成立时间最晚,但因为整合了原有的两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可谓&ldquo 兵强马壮&rdquo 。   该中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原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组建于2008年12月,是中科院创新三期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重要举措的成果之一,它集成了纳米表征与检测、纳米材料与制备、纳米生物医药和纳米结构环境效应、纳米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等4个技术支撑平台的顶尖研究设备。   而原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组建于2008年11月,集成了材料结构物性分析表征与器件研究和物质科学低温保障、物性测试与温度标定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和特色尖端技术支撑平台的顶尖研究设备。   &ldquo 目前,中心共有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电工研究所等10家成员单位。中心有效在网共享设备480余台,总价值超过11亿元人民币。&rdquo 文亚介绍说。   目前,该中心的学科领域分布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基础研究,信息存储、能量转换、工程技术、生命医药等应用研究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心各成员单位一贯秉持&ldquo 开放、共享、协作、创新&rdquo 的服务宗旨,对使用者采取非营利性的成本补偿式收费,做到&ldquo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dquo ,在优先保障自身承担的科研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切实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促进相关领域持续创新   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对外服务有哪些特色?对此,文亚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他表示,在中科院及国家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资源整合与统筹新建,目前该中心已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特色装备。   &ldquo 比如我们拥有&lsquo 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rsquo &lsquo 纳米生物多功能成像系统&rsquo 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甚至国际唯一的平台或设备,涵盖衍射、散射、光谱、光学、成像、正电子等多尺度测试手段,可进行材料的成分、结构、物相等全方位分析。&rdquo 文亚说。   另外,中心的服务类型非常丰富,围绕核心设备及行业领军人物打造的一流特色平台,可以从事测试服务、合作研究、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多项工作。   &ldquo 就对外服务而言,我们既支撑重大科研任务,又服务于地方和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rdquo 文亚介绍,目前,中心广泛面向成员单位及全国的研究所、高校、企业等单位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已先后为数百项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撑服务。   &ldquo 在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方面,我们中心为神舟系统和天宫系列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卫星、国产宇航服研制等做了大量工作。&rdquo 文亚说。   在服务地方、企业重点需求方面,中心平台设备已经为数百家企业、社会单位等提供服务累计超过13万小时。中心曾经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利用各单位的科研优势,免费服务社会。比如,2010年响应中科院号召,中心所有成员单位为数百家科技企业免费提供测试服务:化学所就曾基于有机及聚合物材料光电性能与器件研究平台,通过有效的质谱数据确定产品中的微量杂质成分,帮助新疆某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促使该公司产品出口价格翻番,新增年产值近亿元 高能所也曾基于先进射线的物质科学应用平台,为南京博物馆检测战国文物&ldquo 陈璋壶&rdquo ,研究其内部结构之间的加工工艺,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为相关文物的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   &ldquo 此外,在行业认证认可方面,我们中心也有许多权威的认证机构。比如,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标准与检测实验室是国内第一个通过认证认可的纳米检测实验室 电工所太阳能光伏检测平台是院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光伏检测,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权威性检测机构 理化所拥有国内唯一的0.65K~773K全温区覆盖的温度标定系统。&rdquo 文亚介绍说。   &ldquo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共享、协作、创新的理念,实现中心仪器、人才、服务的全方位开放。我们期待与社会各界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rdquo 文亚最后表示。
  • 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推进会隆重召开
    共享推进会会议现场      共享服务和信息填报先进集体和单位代表领奖   2008年12月4日,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推进会在科学会堂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2007年度仪器共享服务经验和2008年度仪器共享信息填报工作,表彰了在共享服务和信息填报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炜、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和市科委副主任陆晓春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市科委的组织下,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自2004年7月正式开通以来,坚持体制、机制和法制一体化建设,平台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截至今年10月底,平台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14.6万,累计服务量达422.3万次,在海外也有一定知名度。其中,作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早建成的子系统之一——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的入网仪器数量达到1764台套,价值总和23.59亿元,累计服务量10.56万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在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并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促进社会创新资源共享的地方性法规,对于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共享,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为确保《共享规定》能够落到实处,市科委重点推进了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法规宣传、组织信息填报、开展新购评议、落实共享奖励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为了使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市科委以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针对不同对象,组织了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今年3月,市科委联合16个委办局和各区县科委,全面启动了本市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信息报送工作。7月,市科委联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展了信息填报质量的检查工作。截止到2008年9月30日,有280家法人单位在网上填报仪器信息,仪器总数为4288台(套),仪器原值总计约45.98亿元,分别比法规实施前增长195%和125%,进口仪器占77%以上。   市科委联合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协调指导小组下共同组成了“上海市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联合评议办公室”,负责对本市市级财政预算中涉及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进行评议。同时,从今年起还将扩大新购评议的覆盖范围,开始对政府资助科研项目中符合评议要求的大型仪器进行评议。联合评议办公室已累计对2006-2009年度市级财政预算中涉及的142台(套)仪器设施进行了联合评议,总预算达2.29亿元,其中11台设备的购置计划被否定,核减经费预算达3951万元,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购置,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共享规定》的推动下,本市还出台了各类促进资源共享服务的举措,如高校间的仪器优惠使用、政府搭建平台扶持中小企业、统一给使用共享仪器服务的企业发放补贴等,确保仪器共享工作的稳步发展。例如: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共享服务,本市设立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奖励资金,用于仪器设施的维护、操作人员的补贴及培训。每年度将根据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记录的仪器共享服务实际情况,根据奖励条件依申请实施奖励。2007年度对44家平台加盟单位实施奖励,奖励资金达405.2万元,比上年增长36.9%。   通过共享服务,大量的中小企业可以节省动辄几百万元的仪器采购、保养费用,有力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效率。例如,上海同贡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各类化工原料的中小企业,通过仪器共享的“牵线搭桥”,借用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价值250万元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测试,使该公司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销量逐年上升。在2007年研发平台的仪器共享服务中,7035家中小企业共获得了25701次仪器共享服务,占服务总量的56.2%,其中70%的中小企业属于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   《共享规定》在立法层面保障了(仪器)资源共享的开展和深入,立法规范了本市有关行政部门对于财政资金购置大型仪器的共享管理,推动资源的宏观统筹和协调管理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保证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公益性、公平性、公开性,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 加快建立健全本市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有效促进跨系统、跨部门的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随着《共享规定》的落实推进,一个跨部门的仪器设施共享推进框架逐步形成,全社会创新资源共享共用的意识显著增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