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限查仪

仪器信息网智能限查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限查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限查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限查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限查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限查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限查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智能限查仪相关的资讯

  • 数字化改革“成绩”⑩丨安吉县农村人居环境智能巡查应用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成效,持续完善安吉县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管理,继续保持整洁、干净、有序的农村环境,安吉县农业农村局运用数字化手段,委托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开发了安吉县农村人居环境智能巡查应用,让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有了新抓手,统筹推进县域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提升。 用智慧遥感手段,将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融合人工智能、新型测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形成多时相、多尺度、多专题的动态分析展示平台,打造“天上看、网上查、地上管”的闭环监管链条。 一、需求分析 巡查手段传统,效率低 巡查问题点难找、整改信息不同步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改的痛点。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督查一直以来都有各乡镇(街道)反映,部分督查通报反馈的问题不对等。网格员找不到需要整改点,整改后信息无法做到及时同步。 数据支撑少,考核评价难 目前参与督查的人员一是时间、精力难以保证,二是考核打分时往往会有感情分值,对乡镇(街道)、村(社区)考核的标准、评价掌握难以统一。所以目前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实际长效管理情况、垃圾分类、公共设施等环境情况很难客观、公正地得以反映。 二、改革创新 依托“安吉县人居环境智能监管系统”,健全了长效管理、垃圾产生量上报、问题点位整改反馈等方面机制。 建立闭环的巡查整改反馈流程 建立巡查员、村、乡镇三级的巡查整改机制。当巡查员发现问题点后,通过“安吉人居环境智慧巡查应用”上报问题点,同时信息会流转到所在行政村,网格员根据应用中的位置信息导航前往问题点,完成现场整改和拍照加文字方式的信息反馈,解决了以往巡查问题点难找、整改信息不同步的问题。 建立长效管理数字督查,提高考核结果公正性 通过建立人居环境智能巡查应用,将安吉县187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区域划分进行明确划分,系统自动对各区域工作进度和整改完成率等进行汇总统计并自动生成报表,提供查询、定位、量算、标会、对比等辅助工具,大大减少人工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后期还可以通过遥感督查和人工督查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辅助相关职能部门对各乡镇(街道)进行考核赋分。 三、应用成效 利用数字技术安吉打造出美丽乡村“智慧监管”新模式。目前安吉人居环境智慧巡查应用注册用户近500人,实现使用对象全覆盖,运用无人机巡查、点位打卡巡查等方式,将农村人居环境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和定位,实现了数据有迹可循,让考核过程更加透明,解决村级治理中环境污染、区域空心化、垃圾处理等难点问题,不仅有效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还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的智慧化、公开化,实现90%的垃圾不出村。 安且吉兮,诗意栖居。接下来,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将持续助力安吉县农业农村局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基础、产业发展为核心、数字赋能为引擎、改革发展为动力、共同富裕为目标,在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共同富裕上做标杆!
  • 中科院光电所成功研制水下智能检查机器人
    水下智能检查机器人   近日,由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多功能水下智能检查机器人通过了专家组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机器人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在水下动密封技术、水下姿态检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图像识别、水下测量等关键技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水下智能检查机器人是在中科院“西部之光”资金及所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由光电所四室科研团队历时2年完成。与其他水下智能机器人不同的是,光电所研制的智能检查机器人可以在水下高辐射环境中,从事核电水下探测、堤坝检查、管道检测、异物水下打捞等工作。目前,光电所四室已先后为秦山核电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广东核电集团等多家单位提供了定制设备,产品应用后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水下智能检查机器人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核电智能机器人的空白,也为光电所承担的2013年国家973计划“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前期研发经验。 产品化的机器人检查设备
  • DR3900 智能先”机” 尝鲜大赏
    哈希新品&mdash &mdash 网络嵌入式智能分光光度计DR3900 智能加倍,值得您信赖加倍! &mdash &mdash 智能嵌入 能够完美嵌入万维网或公司局域网,传输数据,更新软件变得如此简单快捷。 &mdash &mdash 智能检查 对用户定义的限值,趋势和比率进行实时检查,再也不用担心放过任何可疑数据了。 &mdash &mdash 智能追踪 轻松搞定实验室数据和在线数据轻松比对,比对后即刻按需实现探头的实时校准,就此告别实验室现场来回跑校准的年代 7英寸 彩色触摸屏 全中文操作菜单 DR3900 全新&ldquo 网络嵌入式智能机&rdquo ,全球首发! 想不想成为第一批体验DR3900的幸运用户?还犹豫什么?! DR3900免费体验,吹响集结号! 智能先&rdquo 机&rdquo ,尝鲜大赏,就在这个春天,就在此刻! 现在就点击下载&ldquo 免费尝鲜券&rdquo ,您可以: 1. 免费申请参加当地客户交流会,亲手操作DR3900,名额有限,从速报名! 2. 或者免费索取DR3900操作演示光盘,更早更快体验DR3900! 或者传真返回哈希市场部:010-65150699,标注&ldquo DR3900尝鲜大赏&rdquo ,传真写明您的姓名、单位、电话、地址、邮箱。 即刻报名,申请免费体验,智能先&ldquo 机&rdquo ,一触即发!
  • 近红外技术助力茶叶加工迈向智能制造工业4.0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是茶区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我国茶叶初制加工主要靠人的经验 “看茶做茶”,如“一看二闻”、“手抓成团、松手不散” 或为基于设备温度、时间、转速的简单过程控制,导致制茶省力而不省心,品质风味稳定性差。传承经验的数字化问题,已成为制约茶叶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发展的产业技术瓶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在线近红外茶叶品质检测系统、机器视觉智能感知系统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strong /span /p p   近日,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董春旺博士牵头,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光学技术支撑提供平台支持下,我国在茶叶加工品质检测技术上取得突破,多方合作研发了在线近红外茶叶品质检测系统、机器视觉智能感知系统,并在自动生产线集成应用。经实验测试,对茶鲜叶、萎凋叶水分检测绝对误差为± 0.5%,对红茶发酵品质适度判别正确率为100%,近红外光谱检测时间小于1min,而机器视觉检测时间仅为1.4s。 /p p   本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对红茶加工过程中在制品水分、发酵品质的快速无损伤检测,将人工制茶经验进行量化、数字化及可视化呈现,为后续茶叶品质风味的精准加工和定向调控,以及专家决策和智能管控技术的实现,扫清了关键技术障碍。目前成套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96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42d16117-3823-4847-9287-7961a6421e86.jpg" title=" 茶叶.jpg" alt=" 茶叶.jpg" width=" 296"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cc17f6f-9444-46c4-b256-5d78d1ec55fd.jpg" title=" 02.jpg" alt=" 02.jpg" width=" 311"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11px height: 200px " / /p p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是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多年来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与精力。本次近红外茶叶在线检测项目就是中茶所在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领域的一次可行性探索,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2466)、中央级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1610212018005)、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相关数据发表在SCI REP(10.1038/s41598-018-26165-2)SAPA(0.1016/j.saa.2018.07.029)、JFPE(10.1111/jfpe.13428)等国际SCI学术期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0c37884-65a1-4c7b-94ac-527af95f6057.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421110249.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0421110249.png" width=" 600" height=" 2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0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a3ab48b-36bf-45ab-ac07-612b77ea2119.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421110329.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0421110329.png" width=" 600" height=" 20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产学研用”合作共筑科技成果转化 /strong /span /p p   作为一家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研发及提供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近年来在近红外光谱检测领域的突出表现,以及其在食品检测、农牧业、环境保护、加工制造等行业的应用与实践成果,与中茶所等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将中茶所董春旺博士的前期探索性研究形成理论积累和数据模型,并在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近红外系统上做了较好的集成及产业化应用。 /p p   据了解,此次项目旨在解决茶叶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实时在线检测问题,通过在萎凋、烘干等环节加装在线检测设备,以确保生产者能通过数据具象化的方式,直观实时观测到加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同时,本项目还在发酵环节加装了检测设备,尝试建立茶叶中一些内容物的检测模型,并分析茶叶内容物的变化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 br/ /p p   本次项目的成功,不但对于茶叶制造行业工业化转型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同时也为类似的传统制造行业转型提供了具有正向参考意义的范本。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近红外技术助力茶行业完成工业4.0转型 /strong /span /p p   此次所采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光谱测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学科有机结合的新兴技术,凭借其便携、准确、成本低、无损环保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检测技术之一。 /p p   该项目总体由硬件及模型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含近红外光谱仪的架设安装及网络传输部分,模型部分包含茶叶在萎凋、发酵、烘干等各环节的水分含量模型,萎凋、发酵环节中茶叶内容物(茶多酚、茶色素、儿茶素等)的模型,以及迅无锡迅杰光远与中茶所等合作构建的茶叶定性判别模型。 /p p   在同一批次,茶叶发酵的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样品,获得样品的近红外检测光谱、理化数据,并将不同时间点的各样品都制成成品茶,由大师感官评定,并将感官评定分数与前期获得的光谱及理化数据相关联,建立模型,寻找最佳发酵时间的拐点,以达到降低能耗、优化工艺、稳定品质的目的。并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最终将原有大师经验评定的方式,升级为可视化、数字化、可控制的参数指标。 /p p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制茶过程,不仅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直观了解制茶过程中茶叶内部水分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还可以直接通过数据结论对制茶过程进行有效调整和干预,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品控水平,并实现制茶的标准化。尤其在发酵环节,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更快地弥补人工判别发酵程度的不足,让发酵环节更加科学合理。 /p p   如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在逐渐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本项目在近红外制茶行业的应用,一方面证明了近红外技术在传统工业广泛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制茶行业的工业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行性路径。随着试点产线的顺利运行,后续,中国茶叶研究所将协同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该技术在制茶行业的相关合作和投入,逐步扩大近红外检测技术在制茶行业应用的推广,稳步提升我国制茶工艺的工业化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来源:迅杰光远) /p
  • 湖北生态督察系统上线 科技“显微镜”实现智能高效管理
    科技“显微镜”为督察赋能增效。据悉,自第二轮第一批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启动以来,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息管理系统(简称“督察系统”)积极发挥其快捷、高效的功能。截至9月25日,督察组运用督察系统完成了1537件信访登记、受理、转办工作,累计反馈823件信访边督边改情况。  据介绍,建立督察系统是推动督察整改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举措。督察系统由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警示片披露问题等模块内容组成。作为智能化的工作工具,督察系统可不受时间、地域、距离限制,帮助督察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全过程闭环管理的目的。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模块内容的上线运行,为我省开展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此次督察中,督察组首次创新使用了“遥感+无人机”的技术方式,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让督察人员能够对环境问题全面监测并精准定位问题线索。在督察准备阶段,督察人员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查找问题,形成水、生态保护、大气、固废堆场等四大问题线索库输入系统,并作为督察组进驻时的第一问题线索。  同时,督察系统还发挥着“记录员、统计员、分析员”的作用。通过设立督察工作专班、督察组、市州配合督察工作组等不同角色的权限,督察组运用督察系统细化分解任务,强化管理要求,实现权责清晰、过程全管理。通过“督察工作专班、督察组、市州”三方合力,督察人员运用督察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督察数据库,实现省级督察相关数据资料共建共享、工作进展情况实时掌控,真正体现了信息化建设与督察业务的深度融合、互促共赢。  截至9月25日,第二轮第一批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启动以来,各督察组通过督察系统下发交办单、督办单123件,收纳了646项归档材料,记录重要事件和工作进展共计447次,收录典型案例8个。督察系统的应用,有力推动了我省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省级生态环保督察中的大量后台工作,我们都是通过督察系统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多次参加省级生态环保督察的工作人员张源说。
  • 科技赋能西湖龙井,让生态茶园更智能
    西湖龙井“龙井43品种”正式开采! 在昨天召开的“2022年西湖龙井茶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邵京华做出研判,预计今年西湖龙井茶总体品质整体优于上年。 近年来,西湖龙井茶作为杭州zui具城市辨识度的“金名片”之一,备受市政府保护。无论是3月1日正式施行的《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还是实践多年的茶园数字化管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茶农增收致富。 在西湖龙井的数字化治理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数字茶园”。作为“数字茶园”的技术支持方,托普云农结合茶园实际,构建了“茶叶一件事”综合解决方案,从茶叶生产、防治、销售、农旅融合等多维度进行茶园的数字化提升。01 数字茶园茶园状况一目了然 茶园物联网管理平台,通过安装气候采集设备、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病虫害监测设备、茶园专用杀虫灯等,实时采集茶园土壤、环境、茶苗、病虫害等信息。 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浏览数据,远程控制茶园灌溉、施肥设备以及除霜、绿色防控等设备,实现对茶园的智能化管控与数字化管理。02 生态防治科学飞防 绿色管理 通过对茶区内村社管理与区域划分、植保人员科学管理、物联网设备可视化展示、飞防公司统一管理、无人机作业智能监管、数据分析可视化、数据对接规范和标准化等七个方面,有效提升茶园的整体管理、智能监管、安全防控、数据分析水平。 布设绿色防控设备,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让茶叶更安全、茶园更生态。03茶业产供销一体化品质品牌双保障 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理念的深化充实。“茶叶一件事”解决方案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数据、病虫害数据、农残监测数据等信息二维码与电商平台对接到消费者,消费者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查看,提升产品安全性的信赖与品质的认可,从而促进交易的达成。04 农旅融合乡村农文旅一张图 以艺术和民宿相结合,实现“文化兴村”,打造新农村基层致力示范点,积极探索新农村“传统方式+智慧治理”新模式。 “茶叶一件事”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茶园多维度智慧应用水平进行提升,致力稳步提高茶园的产业品质、产量以及生态环境,最终形成特色数字茶园一面旗。
  • 智能嗅觉检测技术最快2分钟测出茶叶产地
    眼下正值茶叶销售的旺季,有经验的茶人往往瞧一瞧、闻一闻、品一品,便可大致知道茶叶品质。不过,要实时精准“品出”茶叶品质,最有经验的茶人也未必有十足把握。近年来,我国茶叶市场交易额逐年增长,不过,谎报茶叶品种、虚假标注产地等乱象在茶叶市场仍时有发生。浙江农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团队曾通过3078份有效问卷调研发现:不论是茶叶生产者还是茶叶消费者,都希望能有高效精准的茶叶检测技术,有效解决茶叶以次充好的问题。“目前茶叶检测大多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耗时耗力。化学检测有碾碎、滴定、萃取等步骤,操作复杂且有损样本,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难以在市场中推广。”2022年年底,浙江农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李馨怡开始思考,能否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和云数据库技术,研发一套茶叶产地、品质快速无损检测系统?说干就干,李馨怡牵头组织了由物联网、茶学、计算机、大数据等不同专业同学组成的云鼻智鉴科技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他们还联系了学校食品安全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惠国华教授,邀请他担任指导老师。在研发过程中,李馨怡带领团队先后测定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在内的12种市面热门茶叶,获得约1500000条实验数据,发现将非线性的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柱富集技术相结合,可以使采集的茶叶气体数据更加丰富。在一年多的科研攻关后,云鼻智鉴科技团队不久前成功推出“云鼻智鉴”茶叶品质快速检测系统。该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茶叶产地品质高效无损检测的技术,融合了电子鼻设备、数据可视化界面和数据分析软件,实现了快速、简便、无损的茶叶检测方式,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及解决茶叶市场商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问题提供了可靠方案。李馨怡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研究过程中,她还和团队成员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获得了《基于电子鼻数据的茶叶品质分析软件V1.0》等7项软件著作。这一“电子鼻”系统准确率高达99%以上。据了解,团队研发的茶叶产地品质快速检测系统,结合了新型气体传感器、机器学习算法、气相色谱柱等多项技术。在检测过程中,电子鼻系统可以快速捕捉茶叶样本里氢气、乙醇等八类微量气体的浓度变化,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将检测数据与云数据库训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茶叶样本的产地和品质信息。该系统可在两分钟之内得出分析结果,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为了增强系统的信息交互能力,李馨怡团队还研发了信息可视化大屏。使用者可以动态查询信息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变化和设备运行状况。该系统受到多家茶叶加工工厂的青睐。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在杭州凤禾植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柔润茶叶有限公司等多个茶叶企业中投入使用,团队也与等数家企业建立了商业合作。
  • 义乌市委书记林毅一行莅临正业科技考察智能制造
    6月13日,金华市委常委兼义乌市委书记林毅、义乌市副市长喻新贵、义乌市副市长贾文红、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鲍建平、义乌市经信局副局长丁汉君等领导莅临正业科技考察智能制造,正业科技集团董事长徐地华等公司领导热情接待了来访贵宾。 ▲义乌市委书记林毅(左)与正业科技集团董事长徐地华(右)合影 交流会上,徐董向义乌市领导介绍了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及发展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公司在华东地区已为多个行业提供了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如瑞明集团的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瑞立集团智能工厂MES系统等典型案例,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可为义乌当地的传统产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义乌产业数字化发展。 ▲徐董讲话 林书记表示,义乌市高度重视智能制造项目合作,以智能制造孵化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智能制造“生态圈”,同时带动义乌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希望正业科技继续发挥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解决方案的综合优势,加强项目合作,促进双方共赢。 ▲林书记讲话 ▲合影
  • 智能“智”造 | 如何提高烧结球团生产抗风险能力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的阴霾迟迟不肯散去,它对经济的影响,正逐渐蔓延开来。钢铁行业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人员密集,涉及的物流量大,在新冠肺炎的袭击下,更是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论是平时生产还是疫情阴霾下,钢厂的生产都面临着诸多波动、诸多风险,如何让钢厂日常情况下可以稳定、高质量生产,且在特殊情况下能减少损失,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是每个企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以下,编者就应用SpectraFLow在线矿石品位智能分析系统加快钢厂铁前系统的智能化生产建设做一定的讨论。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一阶段的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是原料的波动。由于市场原因,铁矿石价格弹性较大,各厂家所用原料可能来自于世界各个地区,其成分品位,最优配矿配比和条件也有着差异。生铁成本占钢铁生产成本的70%以上甚至更多,铁前系统的成本控制就是整个钢厂成本控制的关键。如何在保障生产系统稳定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也就成为了关键。第二类风险主要来自于人。人力资源同高炉等设备一样,都是钢厂宝贵的资产。在疫情下的非常时期:人员波动,人力资源不能及时到岗,复工率低;复工成本增加以及心里人员压力巨大,是当前钢厂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在平常的正常生产中,人的影响也需要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优化烧结配矿是保证优质高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各个厂家各工程师,应用不同的配矿模型、考虑矿粉结构、高炉炉渣、水分、价格、高炉需求等等因素,得出最优的配矿方案。然而实际生产中的原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料的波动造成了配矿结果达不到预期,因此实时对原料成分特性了如指掌,才能扬长避短做到最优。传统烧结生产中,各企业所用传统方法主要是先取样,经过数小时制样、检测后,得到结果反馈到中控室,再进行相关调控(如下图)。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传统检测方法中诸多不足:1)严重的滞后性:一个是取样周期的滞后,分析结果得到的是一个取样周期内原料成分平均值,不能及时反应该取样周期内原料成分的变化,甚至掩盖了该取样周期内原料成分的异常变化。工程师根据这样的数据去调节当下的配料生产,是存在很大偏差的;还有一点,是检测结果的滞后,从取样到分析,最快需要两个小时,一般要3至4小时;因此延误了工艺参数的针对性调整。这些是传统测试方法的滞后性造成的问题。2)在取样过程存在抽样误差,取样的量以及频次影响着样品的代表性。传统检测中的抽样方法,代表性差,不能代表整体原料,难以反应全部原料成分。同时取样、制样的过程都是人工来操作的,在这个过程中,受生产管理、操作习惯、责任心、随机性等影响,存在一定偏差,受人为的影响的因素非常大。这些不足,极大地制约着生产的稳定性和烧结矿的质量。因此,改变传统检测方法,应用安全绿色的SpectraFlow在线矿石品位智能分析系统,提高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物料成分的稳定性,是提高钢厂应对原料波动风险和人工操作风险的能力,是帮助钢厂降本增效的一个有效途径。SpectraFlow在线矿石品位智能分析系统以近红外光作为发射源,安全绿色,可实时检测传送带上物料成分:包括总铁、水分、碳含量、碱度等,而且可区分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不同类型的铁矿石。它强大的数据库和超快超密集的检测频率,使得实时检测的结果准确、代表性强。同时,它自带控制系统,可根据设定和检测结果,自动调节给料机加料,实现配料过程的的自动化、智能化。极大降低了钢厂铁前系统原料方面及人员波动性风险。可想而知SpectraFlow在线矿石品位智能分析系统的应用,可在钢厂的降本增效和智能化改造中发挥重要的力量!可以看到,即便在日本成熟的钢厂中,设定碱度值为 2.00 的情况下,实际生产的碱度值 也有着大幅度波动 而所得烧结矿质量(落下强度)也有着很大波动,且质量偏低,普遍低 于 90。
  • 专家称牛奶添加激素或超20种 目前只能查三成
    王丁棉:乳业激素催奶问题值得警惕   “牛奶添加激素或超20种 目前只能查三成”   近日媒体引用乳业专家王丁棉观点,称化学品二氧化氯被添入牛奶中。昨日,王丁棉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报道存在误解,这一情况是他两年前在广西考察时发现的,目前情况如何并不清楚。王丁棉表示,广东乳业中暂未发现添加二氧化氯的情况,但使用激素催奶的现象值得警惕,据其透露,牛奶中添加的激素目前可能达二十几种,但政府只能检查其中的1/3。   “我是想告诉监管方,这一化学品在牛奶中不能使用。这一问题最近已经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王丁棉说。按照我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二氧化氯只能用于果蔬和部分水产品的防腐保鲜,并不允许直接添加在牛奶内,而乳品厂使用二氧化氯也多用于生产设备和环境的消毒。但对此,国家标准中没有检测要求。   同样,已成业内潜规则的激素催奶现象的存在,也跟国家标准中对激素的检测要求有关。王丁棉称,靠激素催奶的情况确实存在。据其所知,目前业内可能使用的激素已达二十几种,但政府只能检查其中的1/3,部分没有检测的手段和方法。王丁棉称,在圣元“激素门”事件时,相关部门曾经大范围检查过一轮,但检测种类依然偏低,目前激素也未纳入乳品的日常检测。   “目前国内对奶业的标准定得太低了。标准低,政府管理就轻松 标准制定严格,管理力度就大,成本就重。”王丁棉表示,目前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中,政府只能通过偶然的抽检来发现问题。从整个食品安全的整治来看,靠质检部门抽检发现的问题,连1/3都不到。   食品安全国家审评委员会检验方法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兵曾对媒体表示,从技术上说,可以把奶粉激素的检测纳入到日常检测的范围。但这种检测复杂,也需要检测成本,检测方法要求使用同位素,而同位素是比较昂贵的。
  • 世界首台智能化乳腺成像检测仪研制成功
    记者从河北廊坊市科技局获悉,近日,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超声光散射双模式智能化乳腺成像检测仪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评审验收。   该项目于2009年列入省自主创新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产品适合于乳腺肿瘤筛查和鉴别诊断的医疗产品。通过该设备,可以实现乳腺疾病的定位、定性、早期、无损诊断,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据介绍,该项目主要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水平,一举打破国外公司在该领域高端医疗器械上的垄断地位。
  •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 Detelogy土壤检测智能高效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
    时隔40年,全国土壤普查再启动!相比前二次土壤普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范围更大,内容更加丰富,样品分布更密集,这也意味着实验室任务更艰巨!面对庞大而复杂的“三普”,我们又该如何提高检测效率?无惧海量样品,Detelogy推出《土壤检测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旨在向开展普查的单位及用户提供全面且最新的技术和方法,助力土壤“体检”,为土壤“三普”工作保驾护航。Detelogy土壤检测智能高效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农用地土壤样品涡旋提取费力?样品太多,不想手动调节?针对复杂土壤SVOCs的测定,Detelogy精心推出黄金搭档无机类智能前处理设备,带您轻松体验“一键消解”得泰出品,必属精品!只为给您更多的选择
  • 四方光电受邀参加湖南新晃县基层呼吸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肺功能检查仪)项目培训会
    全国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于2020年九月份正式启动,四方光电作为项目肺功能检查仪、定标筒及呼吸模拟器与配套系统的服务提供商,积极参与全国项目的实施工作。四方光电以实际行动响应政策要求,销售技术团队深入全国各地县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普及推广和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肺功能检查标准化操作,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  去年12月,湖南省新晃县“基层呼吸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会”在新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召开,四方光电作为该项目肺功能检查仪与配套系统的服务提供商,受邀参加,现场为县级各医疗机构演示手持式肺功能检查仪Gasboard-7020肺功能检查的标准化操作,讲解产品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培训过程中,参会人员在四方光电销售技术经理的指导下,现场练习如何指导患者配合使用超声波肺功能检查仪进行肺功能检查,同时熟悉肺功能检查仪设备的检查操作,比如容量定标、线性验证、数据生成以及报告解读等。同时,四方光电团队介绍了配套系统的数据联网、数据管理与数据安全以及云平台操作规范。   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排在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成为我国居民慢性病致死的第三位死因。在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等国内权威专家的推动下,“要像测量血压一样,测量肺功能”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推出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发现疑似慢阻肺患者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并特别强调要推动各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肺功能检查仪等设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居民进一步认识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性,有助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呼吸慢病的关注、预防和筛查。未来随着肺功能仪检测及肺功能康复训练仪器的普及。  如何选择肺功能检查仪?首选超声波。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学的飞速发展,肺功能仪器也不断推陈出新,日趋精密和完善,从过去的水封式、楔形式、干式滚筒式等容量型肺量计,逐渐发展出各类基于电子计算机配合的设备。  在2000年以后,国际上已经普通使用超声式肺功能仪取代传统压差式、涡轮式和热敏式肺功能检查仪,主要原因是这三种原理存在一些共性的使用局限性:  1、卫生问题:难以清洁,长期使用存在非常高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2、无法测量非常低的流量  3、对气体成分和温度的依赖性太高  4、需要标定和校准   超声波时差法是利用一对超声波换能器相向交替(或同时)收发超声波,通过观测超声波在介质(气体或液体)中的顺流和逆流的传播时间差来间接测量流体的流速,再通过流速来计算流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  超声波原理的流量测量仅取决于流量和几何形状,不依赖于温度,气体成分,湿度或压力,因此是一种完美的替代压差式和涡轮式原理,适用于肺功能检查仪的最好选择。  超声波检测原理的肺功能仪,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汇总如下:  ▶ 无漂移,无预热,无需定标,不需维护(流量测量仅取决于时间测量和传感器的几何形状,因此无需校准)  ▶ 非接触式流量探测技术、超声探头与病人不接触,杜绝交叉感染  ▶ 测量精确高,尤其是非常微弱的气流  ▶ 直接的流量测量、线性范围广、无非线性失真  ▶ 呼吸管道中间没有任何障碍物,无呼吸阻力  ▶ 不怕水汽、实时BTPS校正  ▶ 传感器不受湿度、气压和污染的影响  ▶ 可以同时获得气体浓度信息  ▶ 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成人 –儿童—新生儿   关于四方光电  四方光电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传感器及其增值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健康医疗、家电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环保监测、能源计量等众多领域。四方光电董事长、创始人熊友辉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依托省级技术中心、湖北省气体仪器仪表工程中心两个技术平台,四方光电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湖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武汉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逐步建立了包括红外、紫外、热导、激光拉曼、超声波、电化学、MEM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原理的气体传感器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为四方光电开发基于呼气分析的医疗器械应用提供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方光电手持式肺功能检查仪Gasboard-7020采用超声波时差法流量技术,是一款用于肺通气功能和肺活量检查的高新技术产品,是检查哮喘、COPD、其它呼吸病患者以及评估吸烟者、慢性咳嗽和多痰者的肺功能的有力测定仪器。  未来,四方光电还将大力开拓基于呼吸监测的智能医疗健康板块,加大在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更广阔医疗器械开拓力度,推动提升肺功能检测仪在医疗机构、社区及家庭的配置率。
  • 插上AI翅膀 光谱仪器产业向“新”而行 ——ACCSI 2024之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产业论坛亮点提前看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规划,并进一步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不仅如此,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也指出要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安全可靠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未来五年,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文件要求,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技术,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基本完成,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新一代监测技术体系基本建立,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应用支撑基本实现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智慧监测全面推进……2024年注定是“AI”爆发的一年,也是向“新”而行的一年!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2023年9月首次被提出,短短半年间,“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已成为各地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新闻热词。而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之一。当科学仪器插上AI的翅膀,能给新质生产力带来什么样的助力?拿光谱为例,光谱是超越人眼限制,让大家感受更高维度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光谱技术的新发展改变大家对传统技术认知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大家的生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进入了数据爆发的阶段,光谱数据也日益呈现出大数据的特点,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光谱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赋能的光谱仪器新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同时,光谱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将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光谱时代!为了展现光谱产业化的最新成果,探讨人工智能对光谱新产业的影响,第十七届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苏州,2024年4月17-19日)特别开设“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产业”专题论坛。本次论坛将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及企业代表现场分享,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用户、仪器企业管理及研发负责人、投融资机构代表等共聚一堂,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本次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仪器信息网共同主办;会议时间:2024年4月19日 ;会议地点: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详细信息请查看ACCSI2024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4/index 本次会议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褚小立老师主持,各位报告嘉宾将就光谱仪器硬件、软件、算法、实际应用场景等多层面进行分享,就AI赋能的光谱产业新态势展开探讨。高光谱成像技术2021年被欧盟列入“面向未来的100项重大创新突破”。上海技物所学术委副主任、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刘银年研究员将分享高光谱技术及其突破发展,并与大家探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兴起的大背景下,光谱和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结合,如何相互促进发展,如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作用等,力争为高光谱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杨宗银研究员曾入选中国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3年还获得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 在剑桥读博士期间他开创性地将带隙渐变纳米材料应用于光谱探测,开发出世界上最小的光谱仪。该微型光谱仪器件尺寸仅几十微米,是目前市面上最小光谱仪的千分之一。由于极小的尺寸,该光谱仪可用于单细胞高光谱成像、光谱监测和筛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通过进一步开发该微型光谱仪可内嵌到手机、无人机以及可穿戴设备中,使得光谱检测技术有望走进大众日常生活中。本次会议中,杨宗银研究员将分享光谱仪小型化研究方面的思路和成果。除了仪器开发之外,本次会议还选择了不同的角度及应用场景给大家展现人工智能赋能的光谱仪器及应用新产业。其中,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级高工将带来《微小型光谱仪器与深度学习算法的结合应用》为主题的报告;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栾小丽教授将介绍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化工过程智能感知与监控;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检测部主任黄文倩研究员将分享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水果品质在线无损检测方法研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傅钰研究员分享人工智能赋能拉曼光谱鉴定和表征微生物;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舟助理研究员将介绍人工智能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和挑战;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翼鹏将分享基于近红外技术的原料配方智能替换研究......报告嘉宾一览(持续更新中):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褚小立 教授级高工(左);上海技物所学术委副主任、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刘银年研究员(中);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杨宗银 研究员(右)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 栾小丽 教授(左);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检测部主任 黄文倩 研究员(中);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傅钰 研究员(右)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陈舟 助理研究员(左);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张翼鹏 高级工程师(右)论坛联系人:叶女士,18211196128,yej@instrument.com.cnACCSI2024参会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17600646530 黄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13552834693 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2006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ACCSI2024官网: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 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建成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
    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是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于200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成为我国第十个大型仪器设备中心。该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利用从荷兰高压工程公司(HVEE)引进的三百万伏特的串列加速器质谱仪(3MV AMS)及自行设计建立的样品制备系统,在国家大型条件平台工作的共享运行机制下,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主,兼顾发展考古年代学,生物医药科学等,多学科共享,形成学科交叉点,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并为我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如水利、国土资源、海洋、气象、农业、林业和环保等等)的科技人员的相关研究提供公益技术支撑。   近日,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挖掘仪器设备使用潜力,扩大共享范围,在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部署课题资助下,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合作,建成了基于协同工作环境的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包括中心网站、数据管理平台和文档协同管理等三部分。中心网站部分为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的对外宣传门户,主要作用是对外信息发布,中心形象建设等 数据管理平台围绕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3.0MV加速器质谱仪工作流程,包括样品测试数据管理、日常管理、统计报表等模块。文档协同管理部分实现了易于管理的内容发布和便捷高效的文档共享功能。
  • 见所未见 得见未来 | 光学显微镜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力显智能新品发布会成功举办
    新元肇始,辞旧迎新,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8日成功举办光学显微镜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力显智能新品发布会,此次会议邀请复旦大学药学院青年研究员王璐老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付国老师以及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张猛博士共同出席,发布会内容包括精彩报告、产品演示等,为各位听者带来了一场学术视听盛宴。在线听众积极互动SESSION1:活细胞生物成像荧光探针首先,王璐老师作了题为“活细胞生物成像荧光探针”的报告,王璐老师表示传统的显微镜很难能对细胞的精细结构进行分辨研究,通过使用荧光探针对想要标记的蛋白进行特异性的标记,即可实现多色、高信噪比、实时、动态的追踪研究。王璐老师根据多年活细胞蛋白免洗标记、超高时空分辨率荧光成像、疾病相关重要代谢分子实时检测等领域研究经验,为我们详细讲述了根据不同的生物分子活性及性质对不同探针的设计策略。SESSION2:PALM/STORM超分辨显微术及生物应用付国老师就“PALM/STORM超分辨显微术及生物应用”展开详细阐述,以PALM/STORM超分辨显微术生物应用为基础进行技术展望,宁波力显iSTORM 3CM已通过软件实现了实时重构,也可以实现纳米级矫正精度,未来智能化、自动化的超分辨成像采集及图像处理软件势必会受到广大科研专家的喜爱。SESSION3:超高分辨显微镜- iSTORM产品介绍张猛博士的精彩演讲,不仅向各位听众展示了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同时也介绍了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产品INVIEW iSTORM,作为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分辨率显微系统,该产品基于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奖技术,通过应用一系列物理原理、化学机制和算法“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把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了十倍,使得人类能在200nm以下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观察生物微观世界。技术先进,20nm超高分辨率,3D成像采用STORM随机光学重构技术,加入柱面镜设计,在XY轴分辨率达20nm、Z轴分辨率达50nm,具备3D成像功能。多通道同时成像光路设计,稳定性高采用专有的多通道同时成像的光路设计,提供稳定的光路。自主开发的成像分光光路,可保证通道间的光学路径相对独立,使得样品发出的荧光最大效率地被探测器接收,最大限度降低通道间的串扰。并配合以最佳染料方案和最佳成像缓冲液配方,以多通道同时成像的方式,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范围内实现20nm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物理样品锁定设计,锁定精度1nm采用纳米级实时动态锁定技术,以实时物理补偿方式纠正样品漂移,无需预热,即开即用,操作简便,免受如气流、温度变化、噪音、机械振动等的环境对样品位置的影响,在高楼层、嘈杂、震动、常温常态的环境下也能稳定成像,因而具有高效、简便、对环境适应性好的特性,友好易用。“傻瓜式”操作,易学易用软件集成了多种成像算法,并在采集数据时实时呈现超高分辨图像重构结果和详细参数,“所见即所需”,操作流程化,简单易用。具有拍摄过程简单易用、参数优化实时透明、超分辨图像实时重构、自动化用户数据管理、图像数据后分析功能等五大特点。此外,经过优化的样本制备方案更易于实验人员的掌握和实际操作。即便是技术新手,经过简单的技术讲解,2个小时以内就可操控系统并获得理想的超分辨率成像结果。值得一提的是,INVIEW iSTORM产品还以优异的光路、较低强度的照明、多通道同时成像所支持的较短成像时间等的综合性能,结合合适的荧光探针及根据探针特性调整的探测器拍照频率等,实现活细胞的超高分辨率成像,使得它能够帮助到科学家进行衍射极限尺度以下的生物分子组织与相互作用等的尖端科学研究之外,还能更大程度上帮助到科学家在生物学基本问题与机制上的科学研究。SESSION4:miniview产品重磅发布SESSION5:培养箱中的智能监控助手—miniview产品介绍会议最后,张猛博士代表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我们带来了力显智能最新研发的产品——miniview“培养箱中的细胞智能监控助手”这一迷你型显微镜,miniview MN-100是一款用于实时监测细胞生长状态的迷你型科研仪器,可多个放置在培养箱中,以PC端直观、实时方式观测细胞生长状态,提供视频回溯、汇合度分析、生长曲线等分析功能,完美适用于大多数细胞生长研究,为细胞质量控制、监控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无缝衔接后续实验流程。无间断监控,不错过细胞培养的每时每刻24/7无间断定量显示细胞培养状态,实时拟合细胞生长曲线,提供视频回溯功能,并有效避免传统法所造成的污染,降低实验失败风险。智能分析、触线提醒,实验进入“懒人”时代图像分析功能提供汇合度精确定量数据,为实验结果提供可靠支持,并可根据实验需求自定义细胞生长汇合度警戒线,触线邮件提醒功能让实验安排更准确。兼容性高、经济性好,无隐形耗材消费 采用随动定焦技术使得z轴可进行自由对焦,兼容市面上绝大多数常规培养器皿,无专用耗材需求。一机多能、多场景适用,实验“小”帮手支持包括肿瘤细胞功能学监测、细胞体外药物功能学筛查、药代动力学、靶向药物筛选等多实验场景的应用。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向更加微观的时空尺度,传统的显微手段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没有技术先进的仪器,要想做出重大原始创新科研成果困难重重。力显智能科技将乘科研仪器国产化政策的东风,立足具有国际领先性的超高分辨率技术,持续进行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将不断推出新技术、新品,推动高端显微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产业化和应用,让人类有更全面、更精细的视角来理解生命的基本分子组织及其运行的基本机制,努力为我国的科学研究提供强大助力。
  • 直播回顾|不仅仅是重点!带你全方位解读FLIR智能巡检功能插件
    经过上周的直播讲解各位菲粉们肯定对FLIR智能巡检功能插件有了系统的了解别担心会错过直播难点小菲为大家整理了课上的重点问题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QFLIR Routing Inspection 插件是否支持Linux操作系统?A此插件是基于Thermal Studio(简称“TS”)且需要Thermal Studio Pro的License来支持。目前我们的Thermal Studio只有Windows版本的支持。因此,如果需要Linux系统支持,敬请大家关注后续,FLIR Thermal Studio如果能支持Linux或者Mac的系统,那么Routing才能够相应支持。Q报告模板中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英文,我们是否可以自定义中文模板?是否可以通过有道词典直接把整个英文模板一步汉化成中文模板?A之前的培训中有提到过,我们的报告柔性化程度相当高,所以用户完全可以把原有的英文报告模板中的英文字段汉化成中文,并且可另存为常用模板。但我们无法通过第三方软件一步将英文报告模板直接翻译成中文,只能通过逐个的编辑英文字段,翻译成中文,然后再另存为中文报告模板。虽然有点耗时,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将来多次调用就事半功倍了!QTS的巡检功能很棒,是不是所有的FLIR热像仪都可以通过这个插件去完成巡检任务呢?A并不是所有FLIR热像仪都支持Routing Inspection巡检功能,其中部分FLIR Exx和Txxx以及GF系列的热像仪支持此功能,大家可以通过刷新FLIR热像仪的巡检固件功能,执行巡检任务时打开巡检功能后,方能用热像仪完成TS端布置下发的巡检任务。Q巡检任务是否需要通过无线方式下发到热像仪上?热像仪完成任务后是否可以通过WiFi上传到PC端?WiFi信号是否要经过国外的服务器?是否会影响传输?A目前FLIR巡检功能只能通过SD卡或者数据线连接来实现巡检任务的下发和巡检结果的上传。并且都是通过本地线下完成的,无需使用到网络资源,除了报告中的实时地图功能需要网络之外,巡检任务的上传下发都是通过本地独立完成,所以不存在网络的传输问题。Q资产列表可以线下编辑好再导入到软件中吗?A完全可以,资产列表文件*.act不仅可以在TS里面直接编辑,更可以导出到*.csv文件中通过WPS,EXCEL等外部第三方软件进行编辑,然后再通过TS导入到资产列表中更新现有列表。Q巡检完的资产颜色是在热像仪上判定的吗?A是的,通常来说,用户在现场执行巡检任务时,在热像仪端对设备的故障严重程度是通过颜色来进行标识。但是我们在终端的电脑上也可以后期选择下拉菜单标识故障处理的优先等级。Q图片关联资产的时候,必须把图片导入电脑吗?A建议如此,因为在做巡检报告时,TS还是要通过*.route文件和拍摄的照片进行编辑和预处理,所以虽然我们可以连着数据线,或者插着SD卡编辑报告。但是拷贝到本地硬盘来进行编辑,更加稳定可靠。Q巡检过程中仪器如何识别到相应的位置?巡检报告是否可以插入关联视频?FLIR纪念T恤
  • 中央督察组:多地母亲河污染严重!智能化河湖水质监测系统成刚需!
    “太臭了,我要想办法搬出去”......中央环保督察组近日通报了多起“母亲河”被严重污染的典型案例。正在8省(区)进行的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一些地方的“母亲河”正遭遇严重污染。有的河流每天被直排污水超万吨,有的形成明显黑色污染带,令当地居民被迫选择逃离。从公布的典型案例看,云南保山、湖南湘潭、广西崇左、山西清徐县等都存在将污水直排江河、污染治理做表面文章的现象。除了监管体系的失职外,更重要的是水质污染监测系统的缺失。软硬件更新迭代不及时、有设备不用、无设备可用等问题,成了水质污染监测系统缺失的主要原因。当前,各地的检测还是以人工巡检、抽样检测为主,不仅费时费力,整体监测效果存在局限性。如何建立智能化水质监测系统,主要还是在软硬件的升级迭代、检测方式的改变。光谱法水质监测的应用研究成了当前的热点领域之一。无损、快速识别、实时监测是光谱法水质检测的主要特点,奥谱天成基于20年光谱行业经验,自主研发了全系列光谱水质分析仪器,建立了水、陆、空全方位的水质监测体系,以智能化监测为目的,全面开发出各检测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奥谱天成还与同行共同制定了《光谱法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行业标准,并于2020年获得颁布通过。ATE7000遥感高光谱水质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ATE7000 型遥感高光谱水质监测系统,是奥谱天成公司针对河道、湖泊、海洋、水源地等需要监控水质的应用领域,推出的一款实时在线遥感监测产品。ATE7000 采用国际领 先的高光谱水质遥感技术,它内置奥谱天成研制生产的高性能高光谱分析仪,联合中国科学院,投入大量成本,联合开发训练的深度学习反演算法,再经历上万次的现场水样实验,从而研制成功的水质多参数实时检测仪。ATE7000 可以实时提供原位的多参数水质参数和液位信息,并对异常状况及时报警,并记录现场可见光视频/图片。ATE7000 的监测数据、现场图像,还可以上传云平台,从而进行多点的实时信息采集,设定各个点的阈值报警,并可以做区域的历史信息回顾和全局趋势判断。ATW9012W无人机载水质遥感监测系统因其灵活机动的特点,在近海、河湖及小范围的水质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TP9100便携式水质遥感监测系统尺寸小、使用灵活、方便携带等特点,常用于人工巡检、抽检等针对性使用。ATE2000免试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ATE2000属于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放置于水底,实现实时监测预警排查,常放置于水库、湖泊等重要水质监测点,避免了人工巡检的延时性、误差性较大等问题。根据实际检测需求,灵活搭配各方面仪器,实现海、陆、空全方位覆盖的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结合5G应用,实现智能化预警监测管理,达到水质污染监测的目的。更多水质光谱方面的应用方案,欢迎私聊获取!
  • 仪器智能的进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化转型
    引言实验室工作流程正在快速变化,以跟上当今快节奏的世界。因此,产品和人员也必须适应,不仅要提高生产力,还要消除人为错误和工艺变化引起的异常或不一致。主要挑战包括要求越来越复杂的质量控制来抑制错误,结合先进的分析来获得有意义的信息或可靠的诊断。数据再现性也至关重要,因为在再现和验证结果方面的失败威胁到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和声誉。自动化必须与人类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仪器智能可以在许多方面提供帮助。例如,取决于数据的性质以及获取和存储数据的过程。关键资源是实施基于机器学习和统计数据分析的工具,该工具可用于突出显示异常值或可疑值序列,识别不同数据源和数据模式的不一致性,并通过自动填写缺失值或指出应收集更多数据的位置来减少测试次数。本电子书概述了仪器智能解决方案,并展示了如何修改几个实验室部门,以实现更快、无错误的生产。这尤其可以通过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来实现。本电子书的内容包括威利的著作《实验室的数字化转型》的摘要,该书讨论了与人工智能(AI)在实验室转型中的作用相关的机遇、需求和挑战,生物医学研究中“工业”革命的一篇文章的摘要,以及安捷伦智能反射工作流工具的信息图。一、生物医学研究的“工业”革命——数据爆炸和再现性危机促使实验室工作流程发生变化有几个因素正在推动生命科学实验室组织工作流程的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是医学诊断还是基础研究。这些变化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生成的数据量激增,同时数据生产成本快速下降。这需要越来越复杂的质量控制来抑制错误,并结合先进的分析来获得有意义的信息或可靠的诊断。对实验室工作流程造成变化的另一个挑战是再现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重要结果的再现和验证失败威胁到生物医学研究的完整性和声誉。深度学习和自动化深度学习(DL)的兴起越来越要求产生准确的数据集,以避免偏见和错误结论。反过来,这需要更多地使用自动化来消除由人为错误和过程变化引起的异常或不一致。例如,批量效应——这会破坏DL工作——在没有自动化的情况下会变得更糟。可以减轻批量效应的算法通常使用某种形式的贝叶斯推理,该推理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以过滤与过程相关的不一致性。然而,这些算法也可以消除生物学上显著的变化。不断增长的自动化从一开始就消除了批量效应的许多原因,从而为DL的强大应用奠定了基础。链接不同的专业知识‍尽管如此,工作流的挑战并不局限于自动化和数据分析。更大的问题在于协调自动化与人类专业知识,特别是在诊断实验室。随着全基因组测序(WGS)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的出现,对帮助临床医生有效利用计算能力的新技术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为了克服诊断瓶颈,已经开发了能够识别数百种与罕见遗传病相关的突变的扩大的携带者筛查小组。这些小组可以发现否则无法检测到的突变,这就是机器和人类之间的整合变得重要的地方。工作流和人工变化实验室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正如安捷伦科技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最近的一项举措所表明的那样。安捷伦技术公司是实验室工作流程分析工具和软件的专业开发商,于1999年由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分拆而成。Frost&Sullivan开展的一项研究中,根据来自中国、德国、印度、韩国、瑞士、奥地利和美国的650名实验室经理、主任和主管的回答,他们的第一次制药实验室领导者调查结果于2019年6月公布。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达琳所罗门(Darlene Solomon)表示,研究结果已经导致实验室设备发生了变化。她说:“85%的受访者告诉我们,他们正在购买更精密、更具特异性的仪器。”。所罗门补充道,工作流程的压力,以及实验室技术人员技能水平的变化,都推动了更易于使用和培训需求的减少。所罗门说:“我们有一些例子表明,一个看似微小的改变,例如使用带有触摸屏的仪器,确实有助于提高使用和训练的便利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些地区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几年前,实验室技术人员可能是具有质谱或气相色谱专业教育的理科毕业生,但如今,他们很可能是具有人文学科学位的多面手,这意味着实验室管理人员希望仪器易于使用、易于培训,以及不需要由专家操作。”另一个主要趋势是人工智能(尤其是DL)的日益融合,以适应实验室中复杂或重复的任务。所罗门说:“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现代人工智能方法在基于组织染色的数字病理学领域尤其有前景,可以提高癌症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病理切片解释的准确性并降低其复杂性。”。“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提高计算细胞等耗时任务的准确性,或者识别高级细胞染色产生的复杂模式的准确性,这些模式可能会让人工解释感到困惑。”所罗门强调,需要可靠的数据来为DL算法提供数据,并强调了整个工作流程一致性的重要性。“样本分析总是从样本准备开始。良好和一致的样本准备是迈向自信和高质量结果的一大步,这将在后端产生有意义的理解,”她解释道。解决治理和道德问题安捷伦调查范围之外的工作流程还有另一个维度,即激励和道德考量的作用,以确保一致和公平的结果。马拉维大学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教授亚当森穆拉强调了这一点。他解释说:“如果没有适当的系统,即使是最好的设备也无法发挥最佳作用。”。“也许我们也可以采用约瑟夫姆富索本戈(Joseph Mfutso Bengo)的LEGS(领导力、道德、治理和系统)模型。”穆拉指的是马拉维为加强卫生系统而开发的名为LEGS的框架,特别是在治理和法治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1]。根据LEGS研究的作者,道德规范会在各个层面,如采购、临床工作和研究,加强内部社会控制。提高再现性虽然临床需要一致性和准确性,但再现性已成为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的一大挑战。无法再现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正面结果比负面结果更受青睐时,发表偏见。还有一种被称为HARKing(结果已知后假设)的现象,研究人员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好像他们从一开始就被假设了一样[2]。虽然并非所有研究人员都同意HARking完全不利于科学进步,但这其中存在不诚实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带来偏见,因为该假设可能只是从结果中推断出的几种假设中的一种。一种解决方案是再次改变工作流程,在进行实验之前预先注册工作计划和假设,以避免选择性报告或HARking。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生物心理学教授马库斯穆纳夫(Marcus Munafò)是感兴趣的研究者之一,他研究与酒精和药物滥用相关的神经通路。Munafò博士毕业后,在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后,发现许多发现不如看起来可靠时,他对工作流程和再现性之间的联系产生了兴趣。他解释道:“我对我们的激励结构和工作方式有何贡献感兴趣。”。“现在,我有兴趣思考如何改进我们的激励结构和更广泛的研究文化,以关注质量,至少与创新、新颖性和发现一样多。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朝着开放的研究工作流程迈进。我们从预注册研究协议开始,现在我们定期归档数据,我们开始归档用这些分析脚本,我们发布所有手稿的预印本。最初,这仅用于赠款资助的活动;现在是我们所有的活动,包括学生项目。”Munafò补充道,在这一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比如分享更多的研究材料。他说:“这有几个好处——它允许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并为内部检查提供了激励。”。根据Munafò的说法,最大的挑战是在研究人员中灌输长期观点,并清楚地阐明其益处,以便团队成员认同所需的努力。这与马拉维LEGS项目传达的信息一致,其基本主题是,研究的动机需要围绕科学和数据而不是希望和愿望引导的一致性和透明度进行重新调整。这几乎是对人性本身的挑战。References[1] Mfutso-Bengo, J., Kalanga, N., and Mfutso-Bengo, E.M. (2018) Proposing the LEGS framework to complement the WHO building blocks for strengthening health systems: One needs a LEG to run an ethical, resilient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health rights. Malawi Med. J., 29 (4), 317.[2] Kerr, N.L. (1998) HARKing: Hypothesizing After the Results are Known. Personal. Soc. Psychol. Rev., 2 (3), 196–217.[3] Hunter, P. (2020)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 EMBO Reports 21, e50003.二、人工智能(AI)改造实验室数字化正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蔓延,从纸张到数字不仅仅是改变存储数据的媒介。本文讨论了与人工智能(AI)在改造实验室中的作用相关的机遇、需求和挑战。实验室的数字化在某些领域比其他领域更快,这取决于从纸面向数字化转变的需求和机会。Al可以作为过程中的催化剂,提供一系列附加服务,包括健全性检查、异常值检测、数据融合和数据预处理阶段的其他方法、数据分析和建模的不同方法、数据消耗监测和实验室中的其他动态过程,以及对领域专家的决策支持(图1)。图1。从数据预处理和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融合到数据分析和不同过程的监控,AI可以在不同方面支持实验室。资料来源:Dunja Mladinic提供。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的性质、获取和存储数据的过程或其他一些数据属性,Al方法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帮助数据预处理。例如,我们可以有一个基于机器学习和统计数据分析的工具来突出显示异常值或可疑值序列,识别不同数据源和数据模式的不一致性,并通过自动填写缺失值或指出应收集更多数据的位置来减少测试数量。如今,Al方法能够高效组织大量异构数据,支持高效搜索和检索。除此之外,根据数据形态,可以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数据探索工具,包括丰富的数据可视化、自动异常值检测、数据建模和预测。此外,数据分析可以应用于实验室工作的不同阶段,从监测和指导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存储和建模到搜索历史实验室数据(例如,测试结果和笔记本),并使科学家能够跨问题和实验室共享数据和模型。过程监控实验室中的过程涉及可能从监控和建模中受益的活动和数据。我们讨论的是一个过程或一组可能相互关联的过程的动态和结果建模。历史数据可用于建立一个参考模型,该模型可根据监控过程的当前背景和趋势进行调整。由于Al方法用于构建机器、物流流程或生产工厂的数字孪生,因此它们也可用于构建实验室中某些流程的数字孪生。这将有助于监控相互依赖性、可能的异常检测以及对流程未来发展的模拟,使专业人员能够提出假设问题。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实时建模和监控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同一实验室内或不同实验室内分析数字实验室笔记本。以类似的方式,由于机器学习方法已被用于数十年的研究出版物中,以预测科学中的下一件大事,[1]人们可以分析和监控实验室中的过程和数据流。人类在回路中无论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了多少以及在哪些过程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我们都应该记住,人工智能可以涵盖一些智能,但人工智能无法涵盖人类给过程带来的其他维度,在采取行动之前预测行动的后果,并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智力与清晰、专注和有选择的思维有关,需要我们的指导,以避免迷失在细节或幻想中。根据瑜伽哲学,智慧是实现人生成功所需的三种创造力之一:意识、智慧和能量。[2] 例如,为了知道我们想要表现什么以及如何表现,我们需要资源/能量来真正做到这一点;要知道要展示什么和拥有资源,我们需要一个策略。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决定某些工作或实验室实验的目标,智能地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并利用资源来实施策略和实现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ferences[1] Lawton, G. The next big thing in chipmaking. Computer (Long. Beach. Calif). 40, 18–20 (2007).[2] Mladenic, 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 Transforming Laboratories.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atory 289–295 (Wiley, 2021). doi:10.1002/9783527825042.ch21.原文:Advances in Instrument Intelligence——Using AI to Achieve Digital Transformation供稿:符 斌,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
  • 清华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进入临床试用阶段 有望降低临床一线诊断压力
    p   当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基数庞大,给临床一线诊疗带来巨大压力,疫情波及地域广泛,基层医院缺乏经验,面临严峻挑战。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临床医学院董家鸿院士领导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成功通过应用测试,进入临床试用阶段,有望为上述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p p   据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为清华大学首批应急攻关项目之一。在两位院士的带领,以及武汉市两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领导和专家鼎力支持下,组建了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北京精诊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的医研企融合创新团队,经过10个昼夜的奋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发获得初步成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7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3b6de724-c87a-416d-9c71-9aa61238663a.jpg" title=" 1581571037575.jpg" alt=" 1581571037575.jpg" width=" 450" height=" 27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演示界面 /p p   据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同步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三大功能。该系统包括三大模块,其中影像诊断模块主要基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诊病例的珍贵临床资料的大数据分析,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该疾病的CT影像特征,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的智能识别。临床诊断模块则依据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结合影像与流行病学、症状及关键检验数据等临床信息,实现智能诊断。临床分型模块通过智能判读呼吸功能参数,“自适应”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重程度。 /p p   该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疑似病例的胸部CT筛查、依据指南进行临床与影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显著提升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效能,有望大幅降低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的工作负荷,同时使患者可获得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同时,该系统可赋能基层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提升基层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水平,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对这一新发传染病诊疗水平的同质化。再者,该系统能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精准分型,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分类救治,合理化分配医疗资源。 /p p br/ /p
  • 智能制造 共“复”未来|万测新材料技术交流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丹枫迎秋,金风送爽。9月29日,万测成功举办“智能制造共‘复’未来”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交流会,旨在通过会议共同促进复合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测试技术发展。此次交流会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陕西西安举办,万测携新行业解决方案和参会嘉宾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会议伊始,万测营销中心副总经理龙维继先生上台致辞并对公司做简要介绍。龙总表示,万测一路走来不断推陈出新精进材料测试技术,期待通过此次交流会向业内呈现我们最新的复合材料测试解决方案以及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并感谢各位来宾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与信任,希望未来继续同行。 随后,万测电拉工程经理石彦奎先生为参会嘉宾介绍我司最新复材测试方案并现场解答嘉宾疑问。为增强交流会学术氛围,我们诚挚邀请了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工程师宋贵宾先生出席做特别报告。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验证与鉴定中心。承担从材料、元件、部件到整机结构的地面强度验证试验,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及改型飞机强度进行验证、并给出鉴定结论的职能。宋贵宾先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作多年,具备丰富的材料试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会上,宋工程师就材料试验展开一系列精彩分享,嘉宾们一致表示收获颇丰。 此外,本次交流会设置了惊喜抽奖环节和现场演示,参会嘉宾可以近距离观察万测试验机设计及操作特性。观摩期间,现场嘉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对万测试验机以及附件系统的专精度表示高度认可。 今后,万测也将依托现有资源潜心研发,与时俱进,致力于研制集实用与适用为一体的试验机,为打造优质民族试验机品牌奋斗不止!
  • 直播预约|如何熟练掌握FLIR智能巡检功能插件?ITC红外培训讲师在线教学
    FLIR 软件直播课 6月30日(周四)14:00-15:00 Teledyne FLIR微信直播间为了让新老菲粉们尽快掌握FLIR智能巡检功能Teledyne FLIR软件直播间又要开课啦~本次是教大家“如何借助FLIR智能巡检功能插件轻松完成大型现场或多个地点的设备巡检”小伙伴们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直播主角:FLIR智能巡检功能插件#FLIR Route Creator是FLIR Thermal Studio Pro软件的智能巡检功能插件,借助此插件,您可以预先创建巡检路径,并将企业资产以形成的路径文件上传至一台FLIR热像仪中。随后在热像仪中运行该巡检路径,按照巡检路径的引导前往各个待检测设备及其检查点,自动化采集和保存热图像和温度数据。完成巡检后,您可直接使用巡检报告模板导入图像、数据和注释等信息,有效节省报告时间。 # 直播要点:创建路径前后的操作#在本次直播中,你将可以学会以下内容:★ 如何在FLIR Thermal Studio Pro软件中激活FLIR Route Creator智能巡检功能插件?★ 如何在Thermal Studio Pro软件中创建巡检路径?★ 完成现场巡检任务后,如何在Thermal Studio Pro软件中进行后期处理?★ 如何使用Thermal Studio Pro软件自定义巡检报告模板或制作巡检报告?讲师:ITC红外培深讲师孙裕(Neo) Teledyne FLIR公司红外培训中心(ITC)课程培训讲师,持有ITC一级和二级证书,拥有6年+的技术培训讲师生涯。毕业于福州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喜爱物理学,喜欢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2018年加入FLIR公司从事红外热像师培训工作,以及各类行业用户的应用培训。各位菲粉们你想要在未来的工作中面对大量设备检测更加智能高效吗?随时掌握设备检测的进度吗?完成巡检后,制作报告更加快捷吗?那就报名参加FLIR软件直播课吧~
  • 150万!复旦大学智能型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0705-224002028234项目名称:复旦大学智能型X射线衍射仪采购国际招标项目预算金额:1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47.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招标项目编号:0705-224002028234招标项目名称:智能型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实施地点:中国上海市招标产品列表(主要设备):序号产品名称数量简要技术规格备注1智能型X射线衍射仪1套测角仪半径:≥300mm预算金额:人民币150万元 最高限价:人民币147万元 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8个月内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8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消解机器人,让工作轻松的智能伙伴!来自一线用户对D-MASTER湿法消解的新体验
    导读:“D-MASTER让我们体验到了最简单的湿法消解过程,最贴心的智能控制优势,也让我们能以最轻松的方式做实验、工作。”——江苏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我们是2022年10月买的D-MASTER,到现在使用已满1年,而在这一年里又分别采购了2台这个仪器,在常州等不同的分厂使用。这1年多的时间里共做了1万多样品,消解了近200批次样品,每批50-60个样,每天生产线上都要定时采样。D-MASTER不论从稳定性还是耐用性,都经受住了考验,证实了该仪器的优越性。D-MASTER让我们体验到了最简单的湿法消解过程,最贴心的智能控制优势,也让我们能以最轻松的方式做实验、工作。在使用过程中,真心感觉D-MASTER是我们的编外同事,为我们做了很多我们懒得去做的工作:最贴心的功能-预约开机功能,它可以让仪器在任何指定时间自主运行消解,需要加班时D-MASTER主动请战,真正实现让仪器替我们加班最高等级的安全设计-各种预警,语音提示功能,运行方法前,自动计算试剂瓶内试剂量是否够用,主要维护件的维护保养时间自动定时提醒,还有方法结束后的语音提醒等最简单的样品处理过程-无需转移,在同一根管子里完成自动添加试剂、混匀样品、升降并梯度升温、自动赶酸、自动定容,只用我们称样最快的加液速度-360°旋转机械臂,加液速度快,定位准,采用全密闭式结构设计,直接杜绝酸气和冷凝酸液对传动部位的腐蚀,保证仪器连续加液的稳定性最少的酸气酸液接触-自带通风系统,我们再也不用在酸气酸液弥漫的通风橱前处理样品了,自带风机,自带过滤,观察小窗,更好的保护我们不被酸气酸液伤害经过我们长时间的大量的样品消解操作后,D-MASTER表现很好,能完全满足我们做新材料的实验要求,建议有与我们样品相似的实验室可以用大胆启用D-MASTER,的确是能够明显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我们实验员的工作强度,是湿法消解样品最轻松的一次体验,当之无愧的智能消解机器人。
  • 突破!上交大再发Nature,Alphafold后人工智能基础科学前沿交叉工作又一大进展
    3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Kay M. Tye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题为“Cortical Ensembles Orchestrate Social Competition through Hypothalamic Outputs”的研究论文。突破!上交大再发Nature“TOP大学来了”小编,3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 Kay M. Tye教授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题为“Cortical Ensembles Orchestrate Social Competition through Hypothalamic Outputs”的研究论文。 这是继近年来Alphafold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基础科学前沿交叉(AI for Science)工作后的又一进展 。图文解析图1. 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的行为神经机制解析图2. 视觉行为检测-脑神经信号关联模型图3. 卢策吾团队围绕行为理解主要工作卢策吾团队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围绕行为理解开展,从机器认知角度:研究如何让机器看懂行为;从神经认知角度:研究机器认知语义与神经认知的内在关联;从具身认知角度,研究如何将行为理解知识迁移到机器人系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如图3所示,此次Nature成果正是卢策吾团队行为理解成果的一部分。个人简介卢策吾,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国家海外引进高层青年人才,2018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35位35岁以下中国科技精英(MIT TR35),2019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导师:贾佳亚),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导师:邓智强)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导师:李飞飞,Leonidas J. Guibas)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兴趣包括,人类行为理解,机器人学习,代表作包括人体姿态估计Alphapose(GitHub Star 5000+),HAKE(人体行为引擎),GraspNet(机器人通用抓取系统),RobotFlow(机器人学习开源系统)。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TPAMI,CVPR等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含接收)论文100多篇;担任《Science》,《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审稿人,CVPR 2020,ICCV 2021,IROS 2021领域主席。
  • 南通智能感知院:高精密凸面闪耀光栅、高光谱等多项成果凸显 市场可期
    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不论是分子光谱还是原子光谱都涌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彰显了极具诱惑的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23)中,近50位专家报告充分彰显了光谱创新潜力,纷纷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从仪器整机到关键部件;从系统集成到方法开发;从大型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些创新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合作交流,会议主办方特别策划《光谱创新成果“闪耀”iCS2023》网络专题成果展,集中展示本次光谱会凸显的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仪器、部件、技术、方法、应用等。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简称“感知院”)坐落于风景秀美的紫琅湖畔,依托星载高光谱团队,结合南通创新人才培养、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于2019年11月1日揭牌成立,设置有数十个专业实验室,拥有5位院士和多位国家级专家组成的人才队伍,以光机电核心元部件、规模化光电探测系统、集群化商业卫星为主要发展方向,推动南通光电及航天产业发展。感知院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多年在红外、高光谱等成像探测感知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航空航天有效载荷方面雄厚的研发积累,在南通建立高光谱遥感产业发展基地。在光机电核心组部件、规模化光电仪器研发和集群化商业卫星领域,补齐南通航天全产业链中的“载荷、数据”两个重要环节,促进航天遥感产业中光谱类载荷及数据的规模化制造与获取。聚焦“智能感知”领域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及产业转化,探索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感知探测及其配套技术、材料、部件、应用数据、软件与设备的研发等相关服务,推动光电感知和遥感技术的产业转化,进行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继续教育与学术交流,支撑国家航天产业和空天信息技术规模化发展。以光栅微纳部件、精密光机、数字化光电仪器制造、天空地一体化即时探测、遥感大数据处理应用等核心部件和技术的研发为主,集聚多方资源,构建核心软硬件、数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全链路光电仪器研发、数据收集中心和智能遥感云服务平台,形成面向终端客户不同层级的“共建、共享、共用”智能遥感产业体系。以智能化微光/红外感知组件、微小型制冷机、精密测角装置等核心部件的研发为基础,发挥红外探测技术优势,研制高性能可迭代的“云台+嵌入式+红外/微光仪器+自动处理提取+远程传输操控”系列高端产品。应用于边防管控、城市监控、森林火灾监控、夜间生态监测、油气泄漏监控、智能预警探测等领域,开拓智能安防市场,构建面向系统应用的智能安防产业体系。一、成果简介成果一:高精密凸面闪耀光栅成像光谱仪将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结合在一起,可同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具有高分辨率、测量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地质观测、矿物识别、水体水质监测、土壤土质监测、农作物长势与病虫害监测、碳排放监测、植被覆盖、环境污染监测、灾害应急监测等行业领域。分光系统是成像光谱仪的关键部件,直接决定了光谱仪的结构与性能。成像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越高,对地物的分辨能力就越强;当光谱分辨率需要细分到“纳米”量级时,基于多刻槽衍射效应的凸面光栅分光的难度急剧增大,然而高性能凸面光栅的制备技术受制于国外,严重制约我国自主星载高光谱相机的发展。为解决该技术瓶颈,感知院项目团队开展了:电子束抗蚀剂涂布、槽形角度变化及低深宽比槽形控制技术、高精度光栅槽形不同介质转移技术、均匀性金属反射膜镀膜技术、高精度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关,填补了电子束凸面光栅国内技术空白,与同类型的进口光栅比较,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面型加工精度及部分波段衍射效率等指标优于进口光栅,实现了可见光/红外宽谱段高精密凸面光栅制备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目前已经制备了一系列凸面/凹面光栅,已经应用到星载、机载、手持设备上。成果二:轻小型制冷机在红外光电载荷中,核心红外探测器件及光学系统需要工作于低温环境下,需要针对整个仪器及其关键部件进行科学的热规划、热设计和热实施,提升仪器性能,保障仪器可靠工作。因此,低温制冷机、高效传热元件及以此为基础的载荷仪器热管理系统是当代先进红外仪器载荷应用的核心支撑技术。特别是随着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卫星载荷趋于小型化、模块化、标准化,要求服务于商业小卫星的红外光电系统朝着低成本、紧凑化方向发展,亟需低温制冷机向着小型化、规模化、通用化方向予以发展。同时,低温集成技术是降低红外光学系统背景噪声、提高探测灵敏度的重要保障;也是红外探测仪器核心竞争力之一。感知院在产业化需求的牵引及其技术孵化下,突破了轻小型制冷机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制冷机数字化设计仿真分析平台,实现轻小型、超低温制冷机样机及制造工艺规范。开发了轻小型线性斯特林制冷机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全周期免维护的超高可靠性,冷指接口标准化设计、集成式耦合结构,通用性强,热流密度高、温差小、能耗极低,适应性好等优点。目前已逐步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能有效支撑红外光电载荷产业化发展!成果三:光电芯片模组红外探测器和光学镜头组成的红外光电探测系统可以突破人类视觉局限,能在完全黑暗、烟雾、粉尘等环境下观测物体,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广泛应用在军事和民用的诸多领域。探测器模组是高端红外光电探测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决定了探测系统的结构和性能。相较于非制冷型探测器模组,制冷型探测器模组在探测物体信号时具有灵敏度更高、精度更高、误差更小、检测温度范围更广的优势。近几年我国的红外产品市场发展很快,但由于核心器件(如制冷型探测器)一定程度上依靠进口,价格、质量和维护等因素严重地制约了国内红外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广泛推广,远不能适应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感知院基于上海技物所成熟的红外技术,以院内的VOC气体检测、中海油等项目所需的高性能制冷型长波红外机芯为设计输入,开展长波红外探测器组件项目的研发,旨在打破国外对红外技术垄断局面,解决国外进口限制、价格高昂、供货周期无法保证等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性能制冷型红外机芯国产自主和批量化生产。成果四:遥感大数据处理随着遥感数据在空间、时间、光谱和辐射等维度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数据类型越来越丰富,海量数据呈井喷式爆发增长。另一方面,虽然全球尺度的遥感大数据设施蓬勃兴起,但是面向区域发展的区域高分辨遥感大数据设施和服务体系较为缺乏,严重制约遥感信息与社会经济数据的综合利用程度,导致相关产业链不够完善,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当前遥感大数据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遥感大数据设施的缺位,二是遥感数据吞吐速度、处理能力、算法效率与精度稳定性等瓶颈问题。这两方面均为当今区域遥感大数据建设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感知院遥感大数据处理系统对遥感数据进行横向光谱偏差处理,盲元判别与修复、Etalon效应测试与处理、非均匀性校正和低信噪比波段的降噪处理,利用大气校正辐射计定标及数据处理联合应用技术对日数据预处理、对地数据预处理、大气参数反演,遥感应用复查等等一系列处理流程,生产出横向光谱偏差、盲元修复率、相对辐射校正精度的数据产品。目前已研制出相对辐射校正、盲元判别和修复、光谱横向偏差校正等核心算法一套;研制出GF-5星高光谱数据从L0到L1级产品生产软件一套;成果五:高端光电探测系统现有的自主国产高端仪器无法实现行业对高精度定量化遥感的需求,目前民用高光谱设备或核心部组件绝大多数都是进口产品,全面自主可控的高端仪器研发和需求是当下行业相关单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感知院研制出的高精度、高性能、轻小型机载轻型高光谱相机,可模块化组装,适用于低空/高空,轻型/大型飞机高光谱遥感作业,可选择机上定标装置、惯导、嵌入式数采终端,并具有良好的温适性;研制出的多功能地物快筛扫描仪,采用高精密凸面闪耀光栅、光谱纯度高、畸变小、信噪比高、光源稳定无杂光干扰、分辨率高、数据精准;协同启东光电遥感中心自主研发出高精准、高性能、定标、反演、照明、测距一体专业级全反射波段手持式光谱仪,内置激光测距模块,实时显示被测物体观测范围,具备快速自定标及反演、终端互联远程支撑、超长待机功能;研制出多模态、大动态微光红外监测相机,可应用于边防哨所、口岸海岸、各种重要区域。二、产业化探索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感知院已在高精密光栅、红外探测器、轻小型成像光谱仪、微小型低温制冷机、微光夜视红外系统、遥感大数据等核心组部件仪器与遥感数据处理方面,形成了系列产品。1.高精密闪耀光栅产品方面,具备球面闪耀光栅产品自主研发能力,突破国外进口元器件的“卡脖子”技术,掌握自主的核心工艺控制方法。目前承担众多国家项目及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凸面光栅课题、静止轨道全谱段卫星凸面光栅研制、产业化凹面光栅项目、核工业研究院凸面光栅项目、环保部生态环境检测凸面光栅项目。所研制光栅涉及可见、近红外、短/中/长波红外、甚长波红外,刻线密度覆盖十几线至一千多线。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及相关航天工程单位牵引下,持续开展高精密光栅的国产化、低成本化制备技术研究和星载凸面光栅产品研制,预计未来三年产品销售额可达到1.2亿元至1.8亿元。2.微小型制冷机方面,形成不同应用场景下微型斯特林制冷机系列产品(例如:WS50090微型斯特林制冷机、WS100080微型斯特林制冷机等产品),突破了轻小型制冷机关键研制技术,形成了微小型制冷机规模化研制能力。未来3-5年,预计市场销售可达到8000万元—1.2亿元。在已有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基础上,开展相关规模化、低成本化制造技术研究,在不断扩大红外探测微型制冷机市场需求的同时,将先进仪器热管理技术逐步推广到医疗低温冷箱领域,以及大数据中心散热节能减排领域,为碳中和碳达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提供技术支撑。至2025年,完成研制轻小型斯特林制冷机产品化定型、工艺体系建立,市场销售额不少于3000万元/年;至2030年,打通制冷机上下游产业应用,实现商业化推广,形成轻小型制冷机组件、热管、散热模组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市场销售额不少于1.5亿元/年。3.光谱仪产品方面,感知院先后与国家、省、地方等40多家单位形成了广泛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合作关系,如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等。目前已达到覆盖太阳辐射波段(可见、近红外、短波)的高光谱相机及软件算法的自主研发能力。未来3-5年,结合重点示范区域高光谱探测仪系统的需求,逐步扩大应用场景,拓展和实现后期全国范围内600-1000个典型区域的实地应用,相关产品的产能提升到400-500套/年的规模化生产,年销售额达1.2-1.5亿元以上,从行业应用产品转向民用高光谱产品,实现产品的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向年销售3-4亿元迈进。4.商业遥感卫星方面,积极推动航天遥感商业卫星的整体规划和研制工作,协同江苏高分产业联盟和相关单位,积极争取实现1-2颗遥感商业卫星的研制及发射工作,通过有效获取和分析数据,重点服务江苏省和南通遥感应用及大数据等相关领域和单位,逐渐推行航天遥感商业产业链在南通当地的宏观/微观形式集聚。未来,感知院将持续推进批量化和低成本化,持续开展相关技术创新,持续扩大光电遥感仪器产能,持续拓展核心技术服务领域,实现从政府行业部门牵引式应用扩大到民品市场普适性应用,争取实现产品销售和市场达到4亿。商业遥感卫星方面,持续推进和实现星空地一体化、遥感大数据的全面服务和应用,并以行业应用为基石,实现百余颗航天遥感商业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满足天级重访周期的全方位遥感数据覆盖,打造遥感大数据服务云平台,凝聚国内乃至国际遥感相关领域专家和团队,有效推动和实现航天遥感产业集聚,全面实现全国各省市、核心国企(例如北大荒集团、银河航天)、政府资本、民营资本等不同领域的联盟合作和分工协作,助力和推动航天遥感大产业的落地,切实提升南通百亿级光电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争取实现产品业务体量15-30亿元。三、未来研究计划最看好的光谱技术是高光谱成像技术。高光谱成像就是收集并识别物质光谱指纹的技术,是以精细的光谱分辨率表征物质不同光谱吸收或发射特征的重要探测手段,是人类实现从“看到”到“识别”物质的得力“探针”。这些“探针”对不同光线波长的感知程度可细微到“纳米”级,能够帮助人类从一公里外看到米粒大小物体上的300多种颜色,而人眼能看到的颜色一般只有7种。与可见光相比,高光谱技术增大了波段幅宽的同时,减小了光谱弯曲畸变、提升了探测灵敏度,已经在水体水质监测、大气排放、探物找矿等领域实现了精细化分辨和大覆盖范围的业务化实用化的应用。未来感知院重点主攻方向如下:1.微纳光栅领域,未来三年内,计划将凸面光栅应用由太阳反射波段扩展至地球辐射波段,即拓展至紫外和甚长波红外波段;同时突破人工智能AR设备的核心元件“波导光栅”的研制工艺,缩短波导光栅元件的定制周期,完成小型AR样机的研制,实现AR设备数字化生产。2.制冷机领域,未来三年内,建立制冷机设计多物理场耦合的联合仿真模型,进一步改进微型杜瓦封装技术,建设低成本、批量化制冷机中试工艺线;至2025年持续进行技术突破,完成研制轻小型斯特林制冷机产品化定型、批量生产。在上述基础上,引入3D增材制造等新型工艺技术,建立通用标准件库、在线质量监测、柔性自动化装配等批量化制造工艺规范,实现低成本轻小型制冷机研制生产线,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形成轻小型制冷机组件产品规模化生产。3.探测器领域,将成熟的星载探测器技术进一步向民用化、市场化、规模化转化,突破探测器驱动及信息获取电路模块化设计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低功耗、低噪声、大动态范围、轻小型探测器模组,形成特有的多功能、多系列“拳头”产品,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4.遥感数据处理领域,在现有基础上,搭建由高性能服务器和高容量存储设备组成的基础设施,系统数据运算能力每秒可达到1560万亿次,数据存储能力达到PB级。开展天空地一体化遥感大数据处理算法和应用软件的研发,攻克多源数据高精度配准难题,攻克遥感大数据高效训练与算法提升关键技术。在未来5年内形成面向行业大众的遥感云服务平台,形成多个行业的业务化应用示范。5.高端光电探测系统领域,在已开发出的光电探测系统基础上,采用“销售一代,预研一代”的推广模式,专注于自主迭代升级的技术研究,开展多模态一体化技术、多模信息融合、大动态范围自适应以及模块化设计的研究,建立系统全链路数字化孪生模型,为已有的用户提供各类增值迭代服务,不断拓展潜在应用领域。四、合作需求希望与多方合作:1.光谱仪的各组部件供应商(包括元器件、机械加工件、镜头、整机组装定标调试等厂商);2.遥感数据应用团队(农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杂草、水质检测)联合开发面向农业、水质监测、环保方向的应用示范平台;3.面向土壤应用、水质检测、环保检测等研发团队开展高光谱设备的租赁合作;4.创投类和科技创新类基金的支持。(联系人:李先生 17712225916)附:专家简介和团队介绍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形成了院士领衔指导发展。形成多位院士(业内具有崇高的威望和影响力的匡定波、童庆禧、薛永祺、沈学础、褚君浩等院士)和顶尖专家领衔的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团队。专业覆盖遥感技术、光电仪器、微纳光学、微电子、电子信息、机械结构、制冷工程,计算机和数据处理等与光电遥感技术及应用相关的学科领域。专家团队具有多年丰富的机载/星载多光谱、高光谱及红外相机的研制经验,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星载高光谱成像载荷难以同时兼顾宽谱、宽幅、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探测灵敏度的技术难题,打破国外在核心关键技术上的长期封锁,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相关行业部门、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以及国外相关知名机构。匡定波: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特别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及遥感专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我国红外与遥感技术的领路人,他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成就开创了中国红外应用及遥感技术领域的新纪元。童庆禧: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特别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早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气候学、太阳辐射和地物遥感波谱特征研究。薛永祺: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技术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多光谱和成像光谱技术研究,为中国建立机载实用遥感系统提供了多种先进的遥感手段,并推动了中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先后研制成功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超光谱成像仪。沈学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学术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理学院名誉院长,国际巴登奖评定委员会委员和多个国际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固体光谱和固体光谱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褚君浩: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SCI期刊《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和上海虹口区科协主席等职。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HgCdTe)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刘银年: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十大科技英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是我国星载高光谱遥感载荷的主要开拓者,先后主持了国家级重大项目10余项,是多个国家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带领团队率先突破了国际上光谱成像难以同时兼顾宽谱、宽幅、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探测灵敏度的技术瓶颈,建立了星载光谱成像载荷技术研发体系,研制出国际上首台星载宽谱宽幅高光谱相机,实现了国际上4颗高光谱卫星在轨组网观测,技术水平大幅领先国际在轨和在研的同类载荷,推动了水体土壤微克量级大范围探测、数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矿物填图、复杂地物精细识别、甲烷点源排放精准监测等一系列重大应用难题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GRSM》和《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孙德新: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期致力于红外高光谱光电遥感技术的研究,在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成像技术、光电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负责或参与完成了红外及高光谱载荷研制相关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及型号任务十余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主任设计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静止轨道全谱段高光谱探测技术”项目负责人。陈效双: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学术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微纳光电子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红外光学,微纳光子学,人工量子结构和量子操控,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吴亦农: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空间制冷技术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空间低温制冷机研发、制造和应用,以及制冷装置可靠性和长寿命技术、空间载荷低温系统集成和热管理技术等研究。负责并完成四十余项航天预研及工程型号任务,以及国家重大专项中的制冷器研制及载荷热管理技术服务项目。陈永平: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微电子技术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硅基光电器件的研究,在CMOS图像传感器、PN/APD光电传感器、CMOS与红外MEMS集成器件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主持完成航天遥感用系列化硅基光电传感器研制、硅基光电子前沿研究、红外MEMS关键技术研发等十余项国家级重点项目。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大规模红外MEMS组件”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尹忠海: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专家。高光谱遥感与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遥感影像、自组织网络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项目近20项。曾任卫星地面分发系统数字指纹追踪子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建立了遥感影像数据分发的追踪机制;主持了国家重点型号项目数据链分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形成跨代新体制下的网络架构,设计了高效分簇管控机制和传输协议并予以实现;为国家973项目课题负责人、总师组主要成员,面向事件驱动的“激励与响应”机理,提出了用于复杂事件处理的事件代数系统,相关成果应用于不同场景集群系统的智能涌现和逻辑控制建模。此外,感知院已形成高层次人才占比达80%的研发团队。其中,全职人员53人,外部专家34人。
  • 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启幕,RobotScan尽显智能制造魅力!
    近日,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WIC)在天津开幕。先临三维旗下天远品牌,携手大族机器人共同展示了自动化三维检测方案,尽显智能化制造的魅力。据悉,本届WIC的智能科技展吸引了大族机器人、先临天远、中国电子、中国中车、西门子、高通等来自全球的近500家企业参展,一批世界前沿技术和产品精彩亮相,全方位、多层次呈现全球智能科技应用和产业发展成果。天远RobotScan 机器人智能3D检测系统随着现代化工厂的不断发展,其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之相应的检测手段也需同步发展。天远RobotScan机器人智能3D检测系统,以机器代替人工,可进行全自动、标准化三维扫描,快速获取工件的准确三维数据,并进行实时在线检测,输出检测报告,高效、高质,满足现代工厂的尺寸检测需求。同时,RobotScan可根据实际检测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能够更好地赋能国内企业,助力智能制造的良好发展。二十载突破创新,赋能行业转型升级作为先临三维的子品牌,先临天远在工业计量领域深耕20年,除了RobotScan 机器人智能3D检测系统外,还自主研发了FreeScan系列手持式激光三维扫描仪、OptimScan系列高精度蓝光三维检测系统、FreeScan Trak Pro跟踪式激光扫描系统等多款高精度3D扫描系统,成为产业数“智”化升级的重要推力之一。未来已来,先临天远将持续增强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的融合度和渗透力,用高创新活力打造核心技术优势,为全球用户提供测量精准、评估科学、应用智能、操作便捷的高精度三维视觉产品,为赋能更多制造业转型升级而不断前行。
  • 高智能快速测土配肥仪
    高智能快速测土配肥仪(高智能快速測土配肥儀)是云唐智能科技厂家生产的YT-TR05型号仪器。是一款综合性全项目的土壤环境分析检测系统,检测精度达到农业大学进行课题试验的标准和要求,而且采用智能安卓操作系统,智能化程度高,人机互动性强,配有7寸液晶屏幕,可以清楚的看到操作的过程和检测的内容,仪器也内置了操作视频,可以帮助用户完成检测过程的学习,厂家提供包教包会的服务,可以比较全面的解答用户的疑问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目前采购模式均为单一来源采购 。咨询客服均有优惠!山东云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另有山东云泽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山东蓝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共只此三家,其余皆不属于云唐公司体系,请知晓!高智能快速测土配肥仪重要性:可以帮助农民朋友快速的知道土壤中缺什么养分,应该补充什么营养成分,使用什么肥料,使用多少肥料,可以提高农民朋友劳作的效率,合理的使用化肥。进入秋季以来,有些茶农认为冬季茶树已停止生长,进行施肥是一种浪费,导致茶园积肥不足,秋季开花。为了搞好茶园秋冬季管理,进入10月以来,该县土肥站全面出击,组成专班深入茶区,对成片茶园土壤进行测土化验,并按测土结果配方制肥。高智能快速测土配肥仪使用方法: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1.药剂的配制1)土壤浸提剂的配制:取土壤联合浸提剂粉剂一袋,放入500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定容即可。2.土壤养分待测液的制备称取风干土样1.0克或新鲜土样1.0(1+含水量)克,放入土壤浸提瓶(三角瓶或塑料瓶均可)中,加土壤浸提剂20mL于浸提瓶中,然后取一平勺土壤脱色剂倒入浸提瓶中,剧烈振荡3分钟,然后过滤于干燥的浸提瓶中,即为土壤速效养分待测液,此液可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和速效钾。3.土壤铵态氮的测定用吸管分别吸取蒸馏水3mL(作空白,不用加试剂),浸提剂2mL+1滴土壤标准储备液(做标准用),土壤待测液2mL于三个小试管中,向标准和待测里面分别依次加入:土壤铵态氮1号试剂4滴土壤铵态氮2号试剂4滴土壤铵态氮3号试剂4滴摇匀,5分钟后分别转移到比色皿中上机测定:点击屏幕 “土壤铵态氮”检测将空白液置于一通道中,标准液置于第二通道中,待测液置于除一、第二通道外的其他通道中,点击检测按钮,对应待测液通道显示数值即为土壤中铵态氮含量(mg/kg)。按打印键即打印出结果。4.土壤硝态氮的测定用吸管吸取土壤浸提剂2mL于一小玻璃瓶中作空白液,吸取土壤标准液(含硝态氮2.4μg/mL)2mL于另一小玻璃瓶中作标准液,吸取土壤待测液2mL于第三个小玻璃瓶作中待测液,依次加入:硝态氮1号试剂4滴(逐渐加入并摇动)硝态氮2号试剂10滴硝态氮3号试剂1滴(使用前剧烈摇动或70℃左右热水水浴3分钟后摇动几下,使沉积物充分悬浮后加用)振荡一分钟,静置15分钟后分别转移到三支比色皿中,上机测定。点击屏幕 “土壤硝态氮”检测将空白液置于一通道中,标准液置于第二通道中,待测液置于除一、第二通道外的其他通道中,点击检测按钮,对应待测液通道显示数值即为土壤中硝态氮含量(mg/kg)。按打印键即打印出结果。[ 注]硝态氮随水升降,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中,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加符合土壤实际,建议采土深度取0~40cm,同时将计算时土重系数0.15改为0.3。[ 注]测土壤水解氮时加还原剂者,不必再另测硝态氮。高智能快速测土配肥仪参数:1、拥有国家计量认证,完全符合有关要求,使用无风险;2、各项目的检测原理及采用标准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定量准确,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性能稳定,故障少;4、(1)具有液晶显示、彩色触摸屏,多通道同时检测,(2)带USB输出接口、附加wifi传输模块,可将资料上传至平台,实现远程查看(3)自动调零、浓度直读、曲线存储、自动打印、全中文菜单等特点;5、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适合成批分析,人机交互式操作,使用者无需复杂的专业知识;交直流两用,内置锂电池,可野外流动测试;6、用于现场测定各种土壤化学指标的一体化智能仪器,可检测土壤、肥料、作物等测试项目。具备历史数据查询打印功能,可打印出测试日期、测试时间、种类、测试项目、测试值等。设备端口开放可后续添加检测项目。
  • 海克斯康发布智能制造白皮书,全方位呈现智能工厂图景
    近日,海克斯康《慧心智造》白皮书正式发布。全书共计13.5万字,以制造业发展变革、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智能工厂策略架构、智能工厂实证方案与解决方案应用实例五大章节全方位地呈现了智能工厂图景。 24项综合解决方案、30家标杆企业成功案例,旨在全方位呈现海克斯康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凭借以质量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推动不同业务类型、不同智能化程度的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同时,白皮书的发布也希望为践行智能制造、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各界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理论+技术+策略+方案+实践”:五维视角剖析智能制造 海克斯康《慧心智造》白皮书在深入分析市场发展和制造业趋势的基础上,阐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所带来的新动力。沿着制造业的流程主线,从概念设计、虚拟仿真验证、制造工艺仿真、工装设计制造、加工编程、加工仿真、过程控制、计量辅助制造、在线与离线计量检测、质量优化、设备管理等环节,白皮书力图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前沿的制造技术、完善的策略架构、实操可行的方案与全球优秀实践经验,全方位剖析智能制造。 以质量为核心的智能生态系统:实现智能制造的通用路径 在百年的质量管理中,质量的检验已由成品检测逐渐转移向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对质量的关注放置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慧心智造》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海克斯康贯穿生命周期的端到端的数字化集成,助力企业快速、敏捷对产品制造全流程的质量反馈进行反应,推动新产品上市。海克斯康以质量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贯穿设计工程、生产制造、计量测试领域,并打通供应商与客户环节,致力于实现数据在不同制造环节的实时共享,解决不同平台的语言障碍,实现贯穿价值链端到端的数字化集成。 渐进切入与点线辐射:提供切实可行的智能工厂落地方案 白皮书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全球制造业发展与技术趋势的基础上,指出智能制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式的成就过程。同时智能工厂也更像是一场旅程,任何一家制造型企业均有能力结合自身组织特点与技术优势切入智能制造的潮流中。它有可能是从一个产品、一组方案、一套系统开始的,点点相连、线线成面,逐步辐射,形成企业专属的智能工厂。 近20 年来,海克斯康聚焦于助推全球化的数字变革浪潮,先后将全球200 余家领先技术公司纳入麾下,成为较为完整的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导者。面向制造业,凭借独特的智能制造技术组合、200 年制造业专业积淀以及服务全球客户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不同规模、不同技术基础的企业提供了渐进式的智能工厂切入路径。
  • 7家检验检测机构专项监督检查情况通报,5家机构涉嫌违法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专项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各市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为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7号)及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省局组织对部分在我省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检查依据及目的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TSGZ7001—2021)《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规则》(TSGZ7002—2022)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查找各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规章制度健全、操作规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稳定运行,不断提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质量。二、专项监督检查情况省局组织专项检查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对7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共发现各类问题49条(问题清单详见附件),主要问题如下:(一)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方面。一是部分检验机构存在缺少或漏检必要的检验项目(如:管道射线检测透照次数少于规定要求;管道检验直接开挖检测中开挖数量少于规定要求;管道检验报告中缺少腐蚀防护系统质量等级评价内容)。二是检验报告(记录)与现场实际不符(如:压力容器检验报告中安全阀数量、整定压力与现场使用的不一致;管道检验报告中三桩检验未记录实际发现的问题;射线检测记录和操作指导书中管道规格、材质、焊接方法与实际不符)。三是检验检测记录填写不规范,存在信息记录漏项、填写错误等情况(如:射线检测记录和评片记录中未填写日期;压力容器检验记录中“主体结构形式”将“夹套式”填写成“单层”)。(二)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一是个别检验检测机构存在超核准范围检验;二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未及时修订更新,部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仍在引用过期规范标准;三是个别检验机构未按《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要求对检验中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四是部分检验检测机构未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开展检验检测工作。三、有关要求(一)从严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此次检查发现,四川汇正管道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宇通管道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科信检测有限公司、湖南九宫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安广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在检验检测工作中涉嫌违法,省局已分别交办岳阳、娄底、长沙、常德等市局进行进一步核查处理。一旦查实确属违法,各相关市局要一律依法从严查处,并将查处情况及时上报省局。(二)强化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对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作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要将本次专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机构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监督力度,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检验检测机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要进一步压实压紧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督促指导检验检测机构依法施检、依规施检、科学施检、安全施检、廉洁施检,为企业排险除患提供专业化技术指导和服务。(三)提升检验工作质量。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组织开展问题隐患自查整改“回头看”,督促检验检测机构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并整改“同类项”问题,确保此次专项监督检查行动见成效。全省各检验检测机构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修订完善检验方案和作业文件,强化检验检测工作质量考核,杜绝检验项目漏检、缺检、错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检验检测案例学习研讨,不断提升检验检测队伍能力素质和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四)抓实问题整改销账。相关市(州)市场监管部门对本次专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下达安全监察指令,督促被抽查单位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对存在逾期不改的或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如持证人员挂靠、出具虚假报告、未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开展检验检测等)检验检测机构,应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依法吊销许可证书,并通报相应许可机关。本次专项监督抽查整改工作于2023年5月31日前完成并将整改情况报送省局特种设备局。联系人:杨飞宇,0731-85693141邮箱:273768656 @qq.com附件:检验检测机构专项监督检查问题清单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5月11日附件检验检测机构专项监督检查问题清单序号检验检测机构名称检查情况及发现的问题1四川汇正管道技术有限公司一、汨-湘-屈支线长输管道检验报告存在的问题1、检验报告中分项报告未设置签字和日期栏;2、防腐层破损点缺陷分类无标准依据;3、阴极保护有效性检测,部分检测数据超过标准要求,报告未提出该问题;4、报告中腐蚀防护系统综合评价、绝缘接头绝缘性能检测、剩余强度评价等项目只有结论,无检测数据或分析计算过程,未能提供相关见证材料;5、腐蚀防护系统的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根据根据《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管道》(TSGD7003-2010)要求至少开挖5处,报告中开挖点只有1处,开挖数量不够,且开挖检测项目不全,缺少防腐层厚度等项目。二、汨罗-平江支线长输管道检验报告存在的问题1、检验报告中分项报告未设置签字和日期栏;2、防腐层破损点缺陷分类无标准依据;3、阴极保护有效性检测,部分检测数据超过标准要求,报告未提出该问题;4、报告中腐蚀防护系统综合评价、绝缘接头绝缘性能检测、剩余强度评价只有结论,检测数据或分析计算过程,未能提供相关见证材料;5、腐蚀防护系统的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根据《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管道》(TSGD7003-2010)要求至少开挖6处,报告中开挖点只有1处,开挖数量不够,且开挖检测项目不全,缺少防腐层厚度等项目。2四川宇通管道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检验报告中开挖点分项检测报告3~22的检测日期为2022年11月29日~12月5日,而该检验报告结论页的编制、审核、审批日期均为2022年11月16日,涉嫌出具虚假检验报告;2、检验报告中管线敷设环境调查报告的土壤电阻率检测结果大量错误,引用该数据的土壤腐蚀性等级评价、交流电流密度计算结果、交流干扰程度的评判结果、破损点评价结果、腐蚀防护系统评价等一系列数据或结果都受到影响。该检验公司涉嫌检验、检测结果严重失实;3、检验报告中多个交流干扰电压变化曲线图与评定结论描述不相符,涉嫌出具虚假检验报告或检验、检测结果严重失实。3湖南科信检测有限公司一、在国家能源集团湖南岳阳华容电厂开展的无损检测存在的问题1、编号为7CQ-11的焊口射线检测底片与焊口实际不符;2、射线检测委托单上无监理签字;3、射线底片上的焊工代号与委托单上的不一致;4、编号为1CQ-35的焊口,底片编号1-2上像质计未横跨焊缝,底片编号2-3与3-4上搭接标记不全,底片编号6-1搭接标记间距为150mm,不符合NB/T47013.2-2015标准要求;5、管道编号IZ-E-1第49号焊口返修片49R1无像质计;6、抽查的射线检测记录中增感屏厚度不符合射线操作指导书要求;7、抽查的射线检测记录和操作指导书中管道规格、材质、焊接方法与实际不符;8、抽查的射线检测记录和评片记录中未填写日期。二、在湖南华电平江发电有限公司开展的无损检测存在的问题1、抽查的编号为SXJC.B-PJ#1-GL-132、133、134、135、136等报告中每道焊口透照次数为4次,透照焦距为400mm,按照NB/T47013.2-2015标准,该透照焦距下,此类规格管道的透照次数应该为6次,该检测报告涉嫌射线检测漏拍;2、编号为SXJC.B-PJ#1-GL-140、153、154的报告中每道焊口透照次数为1次,按照NB/T47013.2-2015标准,该类规格管道的透照次数为2或3次,该检测报告涉嫌射线检测漏拍。4沈阳龙昌管道检测有限公司1、检验报告中分项检测报告未设置签字和日期栏;2、报告中三桩检验未记录实际发现的问题;3、报告中无腐蚀防护系统质量等级评价;4、报告中直接开挖检测中土壤腐蚀性检测、防腐层检测项目不齐全。5湖南九宫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对长沙雅士亚华程酒店有限公司所使用的一台无使用登记证的压力容器出具了结论为符合要求的定期检验报告;2、2台压力容器检验报告中安全附件检验报告的安全阀数量、整定压力与容器现场使用的安全阀不一致;3、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中“主体结构形式”填写“单层”有误,应该是“夹套式”;4、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中部分内容不明确,比如“壳体(壳程)”“夹套(管程)”等未进行选择。6湖南安广检验检测有限公司1、涉嫌超核准范围检验门式、桥式起重机械;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未结合公司核准范围,不具备科学性、适应性和操作性;3、组织机构图存在逻辑错误;4、作业指导书中涵盖了大型起重机械检验内容;5、部分过期规范标准仍在引用;6、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仍写成质量技术监督局;7、部分岗位无职责,而部分明确了职责的岗位未在相关图中明确;8、未明确各类设备的检验责任部门;9、未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任命法规标准责任人;10、未按《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要求对检验中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作出规定;11、部分检验报告中,检验人员和审核人员为同一人,不符合三级审核要求;12、部分检验报告(如燃气管道检验报告)未按公司规定时限及时出具;13、对检验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未落实。7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益阳分院1、抽查益阳中心医院有6台电梯原检验有效期至2023年1月,而检验完成日期为2月。检验完成后,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益阳分院未发使用标志,并且对设备超期未检的严重隐患未按《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向监察机构书面报告重大问题;2、抽查益阳中心医院的电梯使用标志(检验合格标志),有一台电梯的使用标志未标明设备代码、单位内编号、登记证编号;3、部分检验意见通知书中应注明整改事项要求;4、抽查压力管道检验报告,检验报告中检验图示(如测厚点的具体位置)未明确;5、抽查安全阀校验报告,报告中对安全阀安装位置描述不准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