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珠发出分析

仪器信息网珠发出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珠发出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珠发出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珠发出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珠发出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珠发出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珠发出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珠发出分析相关的资讯

  • 艾杰尔科技开发出牛奶、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分析检测方法
    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11日发出声明,经自检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公司决定立即对今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 此事件源于: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这一事件再一次掀起了三聚氰胺检测的热潮,由于牛奶中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并未有历史参考方法可查,因此找到一套优良的分析方案成为当务之急。艾杰尔科技因其深厚的技术基础,早在07年就第一时间开发出了检测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方法,这次同样迅速的作出了反应,很快开发出了整套的解决方案,包括饲料样品检测、牛奶、奶粉、酸奶样品检测,从样品前处理方法到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的优越性已经得到实践验证,目前,艾杰尔科技可以为广大奶粉、牛奶厂家提供技术支持与分析耗材。 我们可以为您提供分析所需的: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柱、液相色谱柱、高纯三聚氰胺标准品等,并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分析方案。 如需提供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1 到中文网站留言 www.agela.com.cn 2 电话咨询:010-62968031/32/33 技术支持热线:15801041922 张老师;13601052087 杨老师 订货热线:北京: 13910193893 李经理
  • 仪电科仪研发出分析重金属含量的“离子移动检测系统”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中国(上海)工博会开幕前研发出采用阳极溶出法的能精确分析重金属含量的“离子移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基本解决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重金属含量中出现的仪器价格高、体积大和不方便现场检测的实际问题,在食品安全检测上具有经济划算、体积小且装箱易携带和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特点,适合当前的我国推广食品安全检测的国情特点。大米和饮用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主要食品食物,其安全性也自然是人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仪电科仪公司研发的“离子移动检测系统”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主要应用于对大米中镉含量的检测以及对饮用水中重金属(如铅、镉、汞、砷等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种可信赖的便携式精确检测小型仪器。“离子移动检测系统”配有三电极检测系统和印刷电极检测系统,在现场插上电源即可对被测物进行分析检测。在2013年工博会上亮相,曾受到不少专业观众和新老客户的关注。2014年元旦过后,仪电科仪公司的分析重金属含量的“离子移动检测系统”正式上市。图为能精确分析重金属含量的“离子移动检测系统”
  • 韩国开发出只需30分钟分析血液便可诊断癌症的仪器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17日表示,该院开发出了一种通过分析血液来诊断癌症的仪器,名为“半导体生物传感器芯片解读器”。这种仪器可以诊断肝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等多种癌症,以及有关病情进展情况。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表示,某些癌症发病时,人体血清内的特定蛋白质浓度就会上升,新型仪器就是根据这种蛋白质浓度来诊断癌症的。由于血清内的盐分等物质会干扰分析过程,以往的一些血液分析诊断仪器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对血清进行稀释。新型仪器可直接对血液进行分析,因此只需30分钟就能做出诊断。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计划在两年内实现“半导体生物传感器芯片解读器”的商业化。该院相关负责人说,新型仪器采用的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与蛋白质相关的其他疾病的诊断
  • 俄罗斯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检测猪瘟的仪器
    猪瘟是一种危险的病毒性动物疾病,它具有高度传染性,通常表现为发烧和组织损伤。2021年的非洲猪瘟尤其危险,俄罗斯境内出现了约200例。据俄罗斯动植物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2022年俄罗斯出现48例非洲猪瘟感染病例。 据“科学俄罗斯”网站消息,一个研究小组研发出一套快速检测非洲猪瘟和经典猪瘟抗原的自动化系统。及时检测出病毒,就能预防病毒扩散,保障动物健康状况。此研究在战略学术领导计划“优先2030”框架下完成。 研究成果将发布在美国物理联合会会议录(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正在印刷的期刊上。参加研发的有彼尔姆国立农业科技大学、彼尔姆理工学院、俄联邦监狱管理局彼尔姆研究所、北外乌拉尔国立农业大学的专家。 研究者称,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的病毒。非洲猪瘟病毒会感染骨髓细胞并进入健康猪的血液白细胞。对于这种疾病,猪体内形成抗体和免疫力的时间会延迟。猪的死亡会给农业造成损失,因此,科学家认为,监测猪群健康并发现病猪非常重要。现在,动物病毒学家能使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测试和诊断出经典猪瘟和非洲猪瘟病毒。 研发人员之一、彼尔姆理工大学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系统系教授、技术博士、副教授谢尔盖科斯塔列夫解释称:“目前,检测经典和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方法是血清学检测。我们提议使用基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的系统来自动检测这两种病毒。包含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殊探针将用于类似试纸测试的免疫层析分析。” 目前,全球使用的检测经典猪瘟和非洲猪瘟的系统是为兽医设计的,而俄罗斯科学家研发的设备能提供给未接受专业教育的农民使用。 按设计,设备的使用分为5步。首先,需要将生物材料装入容器中进行测试;然后,分析仪确定猪瘟抗原的类型;系统分析反应结果并向用户提供信息。在最终阶段,对仪器进行臭氧处理和消毒。 科学家们基于 Omron CP1L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CX-ONE 软件开发了该系统。他们测试了算法并确认系统能正常工作。该仪器的使用能改善动物健康,减少农业损失。
  • 微生物所开发出新型微滴反应筛选技术及单细胞分析应用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微生物所 strong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strong 杜文斌研究组和黄力研究组共同开发了一种新型的 strong 微流控界面纳升注射技术 /strong (Interfacial Nanoinjection, INJ),该技术可以将传统的生化反应体系微缩在一个纳升体积的油包水微液滴体系中完成。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界面纳升注射(INJ)具有诸多显著优势 /span /strong /p p   针对这一技术创新,团队申请了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并研制了基于INJ技术的小型桌面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fe470173-c411-4a4f-857f-952adad6e8d5.jpg" title=" 界面纳升注射(INJ)系统.jpg" alt=" 界面纳升注射(INJ)系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界面纳升注射(INJ)系统 /p p   该系统和国外同类产品如美国Labcyte公司的Echo超声纳升移液系统、以及美国TTP Labtech公司的mosquito HTS微量筛选系统相比, strong 在仪器成本、耗材成本、最小液滴体积、流式细胞仪兼容性、操作的灵活性、以及污染控制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strong 适用于各类单细胞微体积反应分析,也可应用于其他微体积反应分析,在微生物培养筛选、合成生物学、药物筛选、蛋白结晶条件筛选等方面均具有应用潜力。 /p p   在性能方面,INJ系统通过高精密度的微体积控制实现不同试剂组分的纳升体积分步添加,兼容96和384孔板,可以在预先填装矿物油的孔板上,按照程序设定加入纳升样品或试剂液滴,用于实现高通量筛选。利用低成本探针可以精确加注的最小体积达到1 nL,当加样体积为5 nL时,体积标准偏差小于11 %。加注的液滴通过离心可以沉降到孔板底部并融合,液滴的融合效率最高,达到99%以上。利用多次加注样品、试剂的方法,可以实现多步反应和浓度梯度配置。系统加注的体积精确性、线性和重现性良好。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FACS-INJ单细胞分析流程和应用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7cc806a5-55aa-475f-a110-69b3c5038b70.jpg" title=" 杜文斌-流式细胞分选+界面纳升注射技术图示.jpg" alt=" 杜文斌-流式细胞分选+界面纳升注射技术图示.jpg" width=" 600" height=" 28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FACS-INJ单细胞分选分析流程 /span /p p    strong 单细胞分析是一项变革性技术 /strong ,在单细胞基因组异质性研究及复杂微生物群落中稀有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如何进一步降低单细胞分析的成本,提高可靠性和效率,仍然面临重大挑战。流式细胞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是目前最高效的单细胞分选技术,可实现病毒、细菌、真菌和动物细胞的多参数检测和分选 利用荧光标记,可对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有效的区分,分选成功率高。研究团队将INJ与FACS平台相结合,建立了FACS-INJ单细胞分选分析流程,应用覆盖了单细胞表型分析、基因型分析、基因表达分析以及全基因组扩增测序。 /p p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FACS-INJ系统实现了 strong 病原菌微生物单细胞耐药基因的PCR筛查和单细胞药敏表型筛查 /strong 。经优化,多孔板可预先装载纳升体积的PCR引物或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液滴。PCR筛查体积缩小到500 nL,试剂消耗和成本和常规体系相比降低至原先的1/40,耐药检测的体积控制在200 nL,试剂消耗和成本和常规体系相比降低至原先的1/1000,时间从& gt 12小时缩短至5小时,这对于大幅降低临床病原检测的成本,实现脑脊液、房水等难获取微量样品的耐药基因和表型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p p   其次,FACS-INJ系统还可用于 strong 动物细胞的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 /strong 。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在细菌胞外多糖处理前后的炎症反应为例,通过荧光激活流单细胞式分选处理前后的小鼠巨噬细胞,基于一步法反转录实时荧光PCR扩增,在单细胞水平解析了次黄嘌呤鸟嘌呤转磷酸核糖基酶(HPRT)基因(看家基因)和白介素1β(IL-1β)基因(炎症反应)表达水平的变化。 /p p   最后,团队与北京大学黄岩谊课题组合作,建立了 strong 基于FACS-INJ的微生物全基因组扩增测序流程 /strong ,以获得未培养微生物的全基因组信息。流程包括流式分选微生物单细胞、单细胞裂解、酸碱中和、MDA扩增和建库测序。以热泉来源的古菌硫化叶菌(Sulfolobus sp. A20)菌株为模型,将单细胞扩增的体积优化至360nL,硫化叶菌全基因组覆盖度达到80%以上。在纳升级微液滴中实现西南印度洋未培养单细胞微生物全基因组DNA的MDA扩增与测序,拼接后获得15个单细胞基因组,大小在0.1~3.7Mb大小。该方法获得的微生物基因组污染度较传统的MDA扩增方法显著降低(& lt 5%),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单细胞基因组数据质量。平台也适用于肿瘤、胚胎等动物细胞的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对肿瘤细胞的单细胞测序的覆盖度达到60-80%。 /p p   上述研究工作近期作为特邀论文在线发表在Small上。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贠娟莉博士、郑小伟博士、徐鹏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杜文斌研究员、黄力研究员和北京大学黄岩谊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大洋协会大洋十三五重点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优青项目等支持。 /p p   论文出处: /p p   Yun, J.L. sup # /sup Zheng, X.W. sup # /sup Xu. P. sup # /sup Zheng, X. Xu, J.Y. Cao, C. Fu, Y.S. Xu, B.X. Dai, X. Wang, Y. Liu, H.T. Yi, Q.L. Zhu, Y.X. Wang, J. Wang, L. Dong, Z.Y. Huang, L.* Huang, Y.Y.* Du, W.B.* Interfacial Nanoinjection-based Nanoliter Single-cell Analysis, Small, 2019, doi:10.1002/smll.201903739. /p p    a href="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smll.201903739"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255, 0, 0) " 查看原文戳这里 /span /strong /a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杜文斌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07-2011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11月加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技术及新型分析微生物技术与应用研究。已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中国和美国专利30余项,授权20多项。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 /span /p
  • 安捷伦科技公司将“思想领袖奖”授予著名水质分析研究人员 Shane Snyder 博士成功开发出鉴定饮用水中新兴污染物的新方法而荣获该表彰
    安捷伦科技公司将“思想领袖奖”授予著名水质分析研究人员Shane Snyder 博士成功开发出鉴定饮用水中新兴污染物的新方法而荣获该表彰 2017 年 1 月 4 日,北京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今日宣布授予 Shane Snyder 博士“安捷伦思想领袖奖”,表彰其在水分析领域的权威研究以及在探索测定饮用水质量与安全的新方法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 Snyder 博士是图森市亚利桑那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教授。Snyder 博士及其团队正在着手开发一项针对效应导向分析的端到端工作流程,用于鉴定和表征水供应系统中的新兴污染物。 他们的研究还将创建用于测定污水重复利用计划安全性的分析方法。 Snyder 博士谈道:“随着人们对循环处理城市污水补给饮用水供应系统的不断关注,我们亟需一种更加全面的水质表征方法,尤其是针对尚未鉴定的化学污染物(包括处理后的副产物)。‘安捷伦思想领袖奖’将鼓励我们的团队不断开发出更多工具和关系到人体健康的监测项目,从而增加公众对饮用水重复利用项目的信任。” 这一奖项执行发起人、安捷伦市场营销总监 Tori Richmond 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够授予 Snyder 博士‘安捷伦思想领袖奖’。此奖项建立在我们与世界知名的水处理与重复利用研究领域科学家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与 Snyder 博士合作,我们将能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对污水和饮用水重复利用处理过程中的新兴污染物及其降解产物进行更可靠的鉴定和分析。 这项工作的成果将有助于确保后代人能够享有清洁且可持续的水供应。” Snyder 博士基于气相和液相色谱与高分辨率、精确质量质谱联用的技术的分析方法,现将利用安捷伦细胞代谢和基因组学解决方案补充体外毒理学分析。 Snyder 博士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饮用水顾问小组的成员,同时也是国际水协 (IWA) 研究员。 此外,他还在美国国家环保局 (EPA) 科学咨询委员会饮用水委员会以及美国国家环保局科学顾问委员会安全和可持续水资源小组委员会任职。Snyder 博士还是国际 Elsevier 出版公司旗下 Chemosphere 杂志的主编。 “安捷伦思想领袖奖励计划”为生命科学、诊断学和应用化学领域的权威思想领袖的研究提供科研经费、产品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支持,无疑将推动基础科学的长足进步。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安捷伦思想领袖计划网页。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是生命科学、诊断学和应用化学市场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 安捷伦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 在 2016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2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500 人。 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
  • analytica China 2020,仪真分析向您发出邀约
    2020年11月16日-18日,analytica China 2020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召开。仪真分析将于E6.6108展台为您呈现多款专业分析仪器,更有精美礼品相送,欢迎您莅临仪真分析展台,交流、探讨。仪真分析展台时间:11月16日-18日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仪真分析展台:E6.6108参观指南长按识别二维码点击“立即预登记”填写相关信息,即可获得官方电子胸卡携“电子胸卡+本人身份证”入场参展仪器ESENSINGMERX全自动烷基汞分析系统全球烷基汞用户的选择,完全满足美国EPA标准及《水质烷基汞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HJ977-2018),为双标准制定和验证使用仪器;模块化设计,可升级为烷基汞/总汞二位一体分析系统,检出限可达0.002ng/L,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ESENSINGEST Centurion水土吹扫捕集自动进样器(左)EST Evolution吹扫捕集浓缩仪(右)主要应用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全自动吹扫捕集样品前处理应用领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 、石油化工 、质量控制ESENSINGCHRONECT® LC-GC Workstation MOSH/MOAH食品中矿物油分析系统用于分析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化妆品中矿物油残留。系统采用在线LC-GC联用技术。样品前处理简单,不需要固相萃取,浓缩和复溶等操作。完全符合欧盟标准EN 16995:2017 植物油及食品中矿物油分析。ESENSING全自动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系统油脂样品,只需称到2ml进样瓶中即可,仪器自动完成所有前处理步骤和GC-MS进样操作。婴幼儿奶粉,先将脂肪抽提出来,剩下的按照油脂方法进行即可。常用的快速碱解-差减法测量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只需要45-55min。ESENSINGCHRONECT® Symbiosis 超高压液相-在线SPE色谱联用系统包含灵活可靠的自动进样器,强大的固相萃取技术、卓越的UHPLC分析系统,以及一体化系统控制软件CHRONOS软件。CHRONECT SymbiosisTM可帮助您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研究项目,最大化质谱使用有效时间,为实验室节约成本。 ESENSINGFreesytle GPC-SPE-EVA 全自动凝胶净化-固相萃取-在线浓缩 联用平台全新一代德国品质FREESTYLE凝胶净化-固相萃取-在线浓缩样品前处理平台,总结二十多年生产和应用经验,结合操作人员实际需求,并采用先进模块化理念设计而成。平台上,可单独或任意组合GPC凝胶净化、SPE固相萃取、EVA在线浓缩和HPLC联用模块。ESENSINGDEXTech系列 全自动二噁英及PCBs净化系统广泛应用于环境及食品饲料行业,符合国标方法操作步骤,其高效、灵活、安全的特性,可有效的对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类化合物进行净化分离,减少样品损失并提高回收率,实现无交叉污染下最佳方案。ESENSINGXPLORER TN/TS/TX硫氮氯分析仪XPLORER TN/TS/TX硫氮氯分析仪,可快速准确各类石油及化工样品中总硫(紫外荧光法/微库仑法),总氮(化学发光法)及总氯(微库仑法)。样品可包括固体、半固体、液体、气体和LPG。测试范围从ppb到百分比级别。ESENSINGSindie 7039 单波长X荧光硫含量分析仪突破性的MWD XRF单波长色散X荧光技术,符合ASTM D7039, NB/SH/T 0842标准方法,通过降低复杂背景实现极低检测限,仪器即插即用,可检测石化产品中超低硫元素含量。
  • 大方科技研发出车载激光甲烷分析仪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0752a10-d808-4814-ba0c-902528054dac.jpg" title=" 20170914103892679267.jpg" / /p p   2017年9月12日,北京大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方科技”)委托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城镇生命线系统多方式动态监测和反演预警技术研究----基于TDLAS技术的高精准气体泄漏监测技术和设备研发”课题技术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行业协会、高校、检测机构、企业等方面的11位专家组成,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的王璞院长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菘担任副主任。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郑朝松副秘书长主持。 /p p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大方科技的“基于TDLAS技术的高精准气体泄漏监测技术和设备研发”课题汇报,审核了研制工作报告、测试报告、用户报告、查新报告、经济分析报告等资料,现场考察了成果实物-车载激光甲烷分析仪。 /p p   经质询、答疑和讨论,鉴定委员会专家肯定了该课题研究成果,最终一致同意通过该课题研究成果的技术鉴定。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提升了燃气泄漏检测技术水平,可有效保障城镇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研制的技术和设备指标达到了课题任务书的要求,总体居国内领先水平。 /p p   大方科技最后表示,针对专家提出的课题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建议,将尽快开展产品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工作,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城市管网实时泄漏监测,服务于城市安全领域。 /p p   关于大方科技创始人周欣,仪器信息网此前曾转载过一篇报道,详情请见链接: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802/225779.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不做“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专家回国创办仪器公司"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不做“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专家回国创办仪器公司 /span /a /p
  • 合肥研究院研发出面向CRISPR的综合分析预测工具及平台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基因组学团队副研究员张帆研发了名为CRISPRimmunity的分析服务平台。该平台是识别CRISPR相关重要分子事件以及用于基因编辑调节器的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CRISPRimmunity是全新的、用户界面友好的网络服务器,旨在提供面向CRISPR的一站式综合分析服务平台,全面注释CRISPR-Cas系统与Anit-CRISPR系统共进化过程中关键分子事件,准确预测Anti-CRISPR蛋白,从头识别新型II类CRISPR-Cas基因座,基于CRISPR阵列信息预测细菌与可移动元件(噬菌体、质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更加综合地进化视角理解CRISPR-Cas系统和anti-CRISPR系统。CRISPR-Cas系统是自然界中原核生物长期演化过程中所形成适应性免疫系统。该系统通过RNA介导的DNA降解抵御外源基因入侵,能够实现高度灵活的特异性靶向,成为现有基因编辑和基因修饰中效率最高、最简便、成本最低的技术之一。新型CRISPR-Cas相关蛋白及Anti-CRISPR蛋白的发现,将进一步加深科学家对CRISPR-Cas系统在原核生物中的作用的认知,扩展在其他细胞和生物体中进行基因组编辑应用的工具盒。然而,目前可用的CRISPR-Cas相关数据资源仅仅关注CRISPR-Cas系统或anti-CRISPR系统中的特定领域,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共同进化关系,因而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有限,且缺乏识别新型II类CRISPR-Cas系统的可用方法。课题组研发了面向CRISPR-Cas系统与Anti-CRISPR系统的综合分析预测平台——CRISPRimmunity。该平台构建了一系列面向CRISPR相关信息的自定义数据库,注释已知的Anti-CRISPR蛋白和Anti-CRISPR相关蛋白、II类CRISPR-Cas系统、CRISPR阵列类型、HTH结构域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以剖析CRISPR-Cas系统与anti-CRISPR系统共进化中关键分子事件;综合了同源分析、关联分析及原噬菌体区域中自靶向事件等多种策略预测Anti-CRISPR蛋白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在99个经实验验证的Acrs和676个非Acrs的数据上对CRISPRimmunity进行测试,Anti-CRISPR蛋白预测准确率达到0.997;首次提供了II类CRISPR-Cas基因座的从头预测算法,鉴定了4个具有不同PAM结构域的Cas9,1个更小的Cpf1,61个C2c10及3个未分类的全新的V型Cas蛋白,其中一部分CRISPR-Cas基因座已在体外经实验验证了活性。CRISPRimmunity网络服务器设计了图形用户界面,提供多种可视化、自定义设置选项和可导出机器可读格式的详细结果和详细教程,以便不同需求的用户使用;提供了在NCBI数据库中18,408株完全测序的细菌及235株含Acr的细菌及208,209株人类肠道微生物中预注释的CRISPR相关重要分子事件的浏览和下载,为未来的实验设计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参考。此外,CRISPRimmunity提供了本地化版本为计算生物学家批量数据挖掘提供便利。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原创探索基金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等的支持。CRISPRimmunity预测分析框架预测的Cj2Cas9所识别的PAM序列的高通量测序分析CRISPRimmunity结果可视化
  • 上海有机所开发出四维代谢组学精准分析技术Met4DX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正江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mass spectrum-oriented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ion mobility-resolved untargeted metabolomic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针对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四维代谢组学技术开发了一种端到端的精准数据分析技术Met4DX,用于四维代谢组学数据的四维峰检测、峰对齐和峰定量,并结合四维数据库实现代谢物的四维精准匹配和鉴定(图1)。   离子淌度质谱相较于传统质谱增加了根据离子尺寸、形状以及电荷分离的离子淌度,有效提升了质谱的分离能力,特别是代谢物同分异构体的分辨能力,其跟液相色谱联用形成多维分离分析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复杂生物样本分析的分离度和峰容量。一次四维代谢组学分析能够同时对代谢物离子进行四个维度的表征,包括精确质量数(MS1)、二级质谱图(MS/MS)、色谱保留时间(RT)和离子淌度碰撞截面积(CCS),能有效提升对复杂生物样品中代谢物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覆盖度和准确度。然而,四维代谢组数据的高度复杂性对数据的高效精准分析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四维质谱峰的检测仍是难点。因此,四维代谢组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相对有限。目前,少量工具如MS-DIAL与MZmine等均采用自上而下压缩数据的降维策略进行峰检测。该降维策略可以降低数据的维数和复杂性,但降维过程也不可避免低引入了信号掩蔽及干扰,显著降低了四维峰检测的灵敏度。   液相色谱-离子淌度-质谱依次从液相、离子淌度以及质谱维度对代谢物实现多维分离,所需要的时间也逐级减小。受到该分离方式的启发,本研究开发了从一张质谱图出发的自下而上峰组装算法(mass spectrum oriented bottom-up assembly algorithm)用于四维代谢组学数据中四维峰的检测(图2)。该技术的特点是将每一张质谱图作为四维数据中的最小数据单元,采用逆向工程的策略依次构建其在离子淌度和液相色谱上的峰形。具体地,对于每一张质谱图,该算法会依次进行其前体离子的搜索、离子淌度流出峰的组装与检测、离子淌度流出峰的拓展、色谱流出峰的组装与检测和四维峰积分等五个步骤实现四维代谢峰检测与峰定量。本工作开发的自下而上的峰组装算法避免了数据压缩与降维,有效地提高了四维峰检测的覆盖度与灵敏度。以上述算法为核心,科研人员进一步开发了适用于四维代谢组学的端到端的精准数据分析技术Met4DX,通过二级谱图去冗余模块、自下而上的峰组装模块、四维峰对齐以及分组模块、代谢物的多维匹配与鉴定模块等实现了的四维复杂代谢组的精准定性和精确定量分析。   Met4DX技术能够实现高覆盖的四维质谱峰检测,定量精密度高。与同类技术相比(如MS-DIAL和MetaboScape),Met4DX能够提升四维峰检测的覆盖度2-3倍,提升准确定量代谢物的数目2-5倍。Met4DX在代谢物同分异构体识别上具有优异的性能。以在小鼠肝脏代谢组为例,Met4DX精准识别代谢物同分异构体数目高达3033对,比同类技术显著提升3.6倍,且可准确识别出CCS差异为1%的共流出同分异构体。同时,该研究还收集了HMDB和KEGG中的超过13万个代谢物,建立了目前最全面的四维代谢物数据库用于代谢物的多维匹配与鉴定。   目前,Met4DX支持包括布鲁克timsTOF和安捷伦DTIM-MS等仪器平台采集的四维代谢组学数据。为了方便相关领域研究应用该工具,课题组提供了docker供学术界用户免费使用Met4DX(https://hub.docker.com/r/zhulab/met)。该工作开发的四维代谢组学精准分析技术M4dx-ret4DX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软件著作权。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支持。 图1.四维代谢组学精准数据分析技术Met4DX 图2.自下而上的峰组装算法和Met4DX数据分析流程(图片修改自《自然-通讯》)
  • 日立高新等开发出利用近红外光的非侵袭式脑活动测量计
    日立高新技术与日立国际八木解决方案公司开发出了戴在头部,利用近红外光的非侵袭式脑活动测量计“可穿戴式光Topography”系列的新产品“WOT-HS”,有头发亦可测量。设想在日常环境下测量脑活动,用于分析脑功能等研究用途。  新产品开发了内置信号处理器和传感器等的小型胶囊单元,并使其可逐个处理,从而大幅削减了信号线缆的使用量。由此,将传感器数量由原机型的16个增至35个,不但扩大了测量范围,重量也减轻了约25%。并且,最大限度抑制了头戴式设备表面的信号线缆暴露,采用完全不使用光纤的结构,佩戴方便性提高。  小型胶囊单元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接收近红外光。提高了受光灵敏度,使得头发部位也可测量。除了与原机型相同的前额部位以外,在有头发的侧头部也配置了小型胶囊单元,可以测量与听觉等有关的脑活动。  另外,测量方式可以切换为能降低皮肤血流等人体噪声的多距离(Multi-Distance)方式。此外,导入了利用小型胶囊单元上部设置的LED,显示头戴式设备佩戴状态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日立高新技术预定2016年度中期开始供货该产品。并将在2016年3月7~8日于京都大学桂校区(京都府京都市)举行的“第18届人脑功能Mapping学会”上展示。日立高新技术与日立国际八木解决方案称,今后计划开发除前额部和侧头部外,还可测量头顶部位的装置。
  • 地化所开发出基于DGT技术测定水体汞同位素的分析方法
    汞(Hg)是全球性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输,并沉积到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部分汞可转化为甲基汞(MeHg),并在食物链进行富集放大106-107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系统产生潜在危害。在天然水体中,游离的Hg2+及其不稳定的络合物是具有生物可利用性且易受甲基化影响的汞物种。因此,探讨游离态Hg2+的来源、转化和分布颇为重要。然而,由于水体汞浓度较低(通常在ng L-1水平),测定天然水体汞同位素的方法面临挑战。目前,现有的预富集方法通常是基于野外采集大量的水样(几升至几十升) ,再通过SnCl2将Hg(II)还原生成Hg(0),最后使其预富集至几mL的反王水溶液中。这一过程通常费力且耗时。在采集、保存和运输样品的过程中,玻璃容器中的水易降解和污染。此外,瞬时抓取采样不允许对汞的转化过程进行长期监测。因此,亟需高效、低成本、原位富集天然水体汞样品并进行汞同位素分析的方法。  DGT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原位方法用以收集、富集和保存水中不稳定的汞组分。该技术降低了采样后运输和储存造成的样品污染的风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虽然DGT技术已被应用于测定不稳定态Hg(II)的浓度,但基于DGT技术测定水体汞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未见报道。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冯新斌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DGT技术测定水体汞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实验室分析表明,DGT吸附Hg(II)的过程可导致约-0.2‰质量分馏(MDF),而不产生非质量分馏(MIF)。系列的温度梯度控制实验证实,温度差异对DGT吸附汞造成的分馏效应影响较小,保证了该方法的野外应用前景。由于Hg-MDF在环境过程中广泛发生,因而使用DGT方法监测水体汞的δ202Hg值时仍应谨慎。该方法强调使用DGT方法在天然水样中测量MIF的采样能力。野外验证结果表明,DGT与传统抓取采样方法的MIF(Δ199Hg)特征一致。同时,伴随着水稻叶片的生长,上覆水中的DGT捕捉到的MIF逐渐趋近于灌溉水和孔隙水。这说明DGT技术可以准确捕捉周期性的汞同位素信号值,特别是跟踪Hg-MIF(Δ199Hg)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过程,为剖析污染场地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奠定了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以Determination of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Aqueous Mercury in a Paddy Ecosystem Using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为题,发表在《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贵州省等的支持。(a-c)在15、25和35°C条件下, DGT吸附Hg(II)时生成物(DGT)和反应物(剩余液)的MDF(δ202Hg)值以及同位素质量平衡值;(d)不同温度反应物和生成物MIF (Δ199Hg)值。利用传统采样和DGT法在垢溪土法炼汞区采集的灌溉水,上覆水和孔隙水同位素值(δ202Hg和Δ199Hg)以及土壤样品的同位素组成。
  • 依利特开发出P1201液相色谱仪分析三聚氰胺方法
    “三鹿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也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结合多年液相色谱仪和色谱柱研制、开发及应用的经验,利用最新研制的P1201液相色谱仪和全新开发的Elite-MSP专用分析柱,不仅对三聚氰胺有很好的保留,获得完美的峰形,而且能有效分离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该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性能稳定、易于推广。 配套采用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P系列等度紫外检测系统,并辅助DAD光谱定性功能,能准确完成三聚氰胺样品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色谱条件(农业部标准) 色谱柱:Elite MSP 5µ m, ID4.6mm×250mm 流动相:乙腈/缓冲液,10/90 (缓冲液中含10mM柠檬酸,10mM庚烷磺酸钠) 流量:1.0mL/min 检测波长:UV240nm 进样量:10µ L 柱温:40℃ 注:奶粉样品及标准品均取自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仪器配置 项目 仪器名称 数量 1 P1201高压恒流泵 1台 2 UV1201紫外可见波长检测器 1台 3 Rheodyne7725i高压进样阀 1只 4 EC2006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 1套 5 ZWII色谱柱恒温箱 1套 6 Elite MSP分析柱 1支 7 三聚氰胺试剂包 1套 其他配置可到大连依利特公司网站查询或电话联系。 网址:www.eliteHPLC.com 电话:0411-84753333-销售部
  • 欧盟对中国产跑步机发出警告
    日前,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产“Iron Man”牌跑步机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英国。此次通报的该款跑步机侧放或侧面从包装中取出时,其下方的气压弹簧将会弹出,导致踏板脱离基座,且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和相关警示标识,可能会给用户造成伤害,不符合欧盟机械指令和相关标准EN 957-1。目前,已有一起事故报告。英国当局已对该产品采取临时禁止供应及展示的措施。   据了解,因跑步机质量问题造成伤害的危险有很多,如内置电源线可能裸露并接触到运动区域,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损坏绝缘体,给用户构成电击威胁。此次被发出警告的产品,其防滑带仅有20毫米,远低于欧盟的最低限值70毫米,而且其牵引带长度仅有305毫米,小于欧盟的最低限值325毫米,用户在使用时极容易受伤。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给相关企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必须密切关注相关警告具体信息,加强管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二是按照欧盟标准和法规要求设计和生产,如发现产品存在缺陷,应改进生产工艺,及时整改 三是对产品加强检测,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重点监控,确保跑步机质量合格。
  • 岛津联手神户大学等开发出大肠癌早期筛查方法
    岛津制作所与神户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研究科以及国家癌症研究中心联手,利用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通过对血液中的代谢物进行综合分析,开发出了能够在大肠癌早期阶段及时诊断的最新筛查方法。该研究结果已刊登在2月4日的美国科学杂志《Oncotarget》的电子期刊上。【研究成果概况】神户大学的吉田准教授小组于2012年使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临床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对大肠癌患者和正常样品的血清进行分析,开发出4种可用于大肠癌代谢物标记以及基于这些代谢物标记的高可靠性诊断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虽然较以往的基于CEA及CA 19-9等肿瘤标记物方法有更高的实用性,但作为筛查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方面还不够完善。岛津制作所结合高速扫描控制技术(ASSP)和Smart MRM技术独创了高速、高灵敏度GC/MS/MS技术。岛津制作所和神户大学组成的共同研究小组使用该技术,开发出了更高精度的血浆代谢物定量分析手法。采用这种手法,对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所保存的临床信息明确的600个以上的标本进行分析,最终开发出了高性能的筛查方法。通过对患者及正常人样本血浆中的代谢物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了8种多生物标记物可以用于大肠癌诊断(丙酮酸,乙醇酸,色氨酸,棕榈油酸,富马酸,鸟氨酸,赖氨酸,3-羟基异戊酸)。制作出基于这8种代谢物数据的灵敏度、特异度指标均高于96%的大肠癌诊断预测方法。并且,经确认,最新开发的诊断预测方法对于处于阶段0和阶段1的早期大肠癌患者也获得很高的灵敏度。 本研究由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的医疗领域研究成果开发事业尖端分析测试技术/仪器开发计划(开发课题名称《全自动超早期大肠癌检查诊断系统的实用化》,组长:岛津制作所分析测试仪器事业部经理尾岛典行 副组长:神户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研究科副教授吉田优)协助开展。 ※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研究成果开发事业(尖端分析测试技术、仪器开发计划)于2013年采纳,2015年4月AMED接管。 论文信息:Shin Nishiumi*, Takashi Kobayashi*, Shuichi Kawana, Yumi Unno, Takero Sakai, Koji Okamoto, Yasuhide Yamada, Kazuki Sudo, Taiki Yamaji, Yutaka Saito, Yukihide Kanemitsu, Natsuko Tsuda Okita, Hiroshi Saito, Shoichiro Tsugane, Takeshi Azuma, Noriyuki Ojima, Masaru Yoshida: Investigations in the possibility of early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gas chromatography/triple-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http://www.impactjournals.com/oncotarget/index.php?journal=oncotarget&page=article&op=view&path%5B%5D=15081&path%5B%5D=48221)Oncotarget Advanced Publications 2017 (Oncotarget网站链接)DOI :10.18632/oncotarget.15081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高性能光热转化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热化学研究组研究员史全团队通过合成策略开发出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该复合相变材料具有优异的相变性能和光热转换能力,为大规模制备石墨烯基光热转化复合相变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能够解决相变材料相变过程中的泄漏问题,并具有优异的光吸收能力,在太阳能热转换和存储领域具有潜力。然而,目前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多步过程,通常较为复杂、耗时耗能,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基于此,科研人员通过简单直接的一步法策略,将聚乙二醇相变材料原位填充到氧化石墨烯网络结构水凝胶中,构建出石墨烯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该复合相变材料具有高的相变材料负载量(95wt%),经历1000个冷热循环后仍可保持稳定的相变焓值(162.8J/g),表现出优异的相变储热性能。此外,该材料还具有出色的光热转化能力,可快速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储存于相变材料中,转化效率最高可达93.7%。  相关研究成果以One-step Synthesis of Graphene-based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High Solar-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为题,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学院联合基金、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科学家开发出精氨酸二甲基化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组研究员叶明亮团队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聪团队合作,将硼酸化学引入到甲基化蛋白质组分析方法中,并巧妙利用精氨酸残基上不同修饰基团的位阻差异,实现高效的精氨酸二甲基化肽段富集,显著提高了蛋白质甲基化的分析能力;利用此新方法,系统分析了蛋白质分相过程中精氨酸二甲基化的变化,揭示了此类修饰的发生会降低蛋白质的分相能力。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是一种调控蛋白质功能的重要翻译后修饰,与较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精氨酸二甲基化会影响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的液-液相分离,以及相分离所驱动的无膜细胞器的产生。然而,受限于目前精氨酸二甲基化蛋白质组分析技术覆盖率不足,这类研究仅聚焦于少数几个蛋白,尚未系统性探究精氨酸甲基化对蛋白质相分离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不同甲基化修饰的精氨酸残基在与邻二酮类化合物反应时,由于位阻不同,反应活性差异巨大。合作团队据此设计了一种精氨酸二甲基化肽段的富集方法:先利用环己二酮选择性的封闭无修饰精氨酸残基,随后利用丙酮醛选择性的在二甲基化精氨酸残基上修饰顺式邻二羟基,从而使得硼酸材料可以选择性的富集精氨酸二甲基化肽段。相比传统的免疫亲和富集方法,该方法拥有较强的精氨酸二甲基化肽段富集能力,特别是在鉴定RG/RGG序列上的精氨酸二甲基化位点方面有更高的灵敏度。合作团队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蛋白质相分离过程中精氨酸甲基化的变化,发现包括G3BP1,FUS,hnRNPA1、KHDRBS1在内的一些与无膜细胞器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上的精氨酸二甲基化程度发生了显著变化;系列实验验证发现,精氨酸甲基化会显著降低这些蛋白质的分相能力,且上述蛋白质组分析中鉴定到变化的甲基化位点是调控蛋白质相分离的关键因素。本工作开发了基于化学反应的精氨酸二甲基化蛋白质组分析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揭示了精氨酸二甲基化对蛋白质液-液相分离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叶明亮团队致力于蛋白质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等翻译后修饰分析新方法的研究,发展了基于可逆酶促化学标记的O-GlcNAc糖肽无痕富集方法,克服了标记基团对糖肽质谱检测的干扰,实现了O-GlcNAc糖基化的高灵敏分析(Angew. Chem. Int. Edit.);利用不同糖肽的同一肽段骨架具有相似碎裂规律的特点,发展出基于“模式识别”的肽段序列鉴定新方法,实现了谱图拓展,显著提高了N-链接位点特异性糖型的鉴定灵敏度,并可发现未知的糖链及糖链修饰(Nat. Commun.)。  相关研究成果以Global profiling of arginine dimethylation in regulating protein phase separation by a steric effect-based chemical-enrichment method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的支持。
  • 岛津合作研究:全球首次!开发出准确测量代谢的新技术
    —有助于代谢疾病治疗方法、生物燃料生产微生物开发的新技术—研究成果的重点? 发挥产学相结合优势,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准确测量细胞内代谢物的糖磷酸盐的技术。? 代谢中间体糖磷酸盐大多是结构相似的物质,而且存在传统技术无法对其进行分离并准确测量的问题。? 预计有助于代谢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生物燃料生产微生物的开发、生物质资源植物的开发等。研究概要大阪大学研究生院情报学研究科的冈桥伸幸副教授、松田史生教授等生物信息计测学讲座研究小组,与(株)岛津制作所、大阪大学?岛津分析创新共同研究讲座※1饭田顺子特聘教授(岛津制作所分析计测事业部 生命科学事业统括部高级经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一项准确分析在细胞内代谢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糖磷酸盐※2的技术。这使得可以更准确地测量代谢流量。人类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新陈代谢※3的功能,分解通过膳食等摄取的糖分,获取生存必需的能量和生长所需的制造新细胞的成分(氨基酸等)。一般认为代谢功能异常与糖尿病和癌症等各种疾病有关,为了阐明其机理,亟需一种准确测量糖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代谢中间体的分析技术。其中,若干种被称为糖磷酸盐的代谢中间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即使2000年前后出现的代谢中间体的网罗式测量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使用传统技术分离这些中间体非常困难,而且测量的准确性有限。此次,松田教授等人的研究小组利用岛津制作所开发的前沿分析仪器进行产学联合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种通过完全分离糖磷酸盐,准确进行分析的方法。将本方法应用于癌细胞时,可以更准确地测量代谢流量。今后,通过将本方法应用于各种细胞、组织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期有助于疾病新治疗方法和药物的研发。另外,由于所有生物都具有代谢功能,因此本技术可应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微生物和固定CO2的生物质植物,有助于环境友好产品制造技术的改进等各项研究的发展。本研究成果于9月2日(日本时间)发表在美国科学期刊《Metabolic Engineering》上。研究背景截至目前,已知构成生物的细胞将葡萄糖等糖摄入细胞内,通过糖酵解系统的代谢途径进行分解,并在此过程中制造能量及成为新细胞成分的前体物质。糖酵解是所有细胞生物的基本功能,近年来表明糖尿病和癌症等各种疾病与糖酵解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为培育生产生物燃料的微生物,正在尝试人工改善糖酵解系统。为了开展这些研究,需要准确测量糖酵解系统中大约15种代谢中间体。但是,糖酵解中间体(糖磷酸盐)大多是结构相似的物质,而且存在传统技术无法对其进行分离并准确测量的问题。生物信息计测学讲座的冈桥副教授、松田教授等人,与(株)岛津制作所和大阪大学?岛津分析创新共同研究讲座开展共同研究,根据(株)岛津制作所拥有的负CI模式气相色谱/质量分析技术※4,开发一种新型分析方法,可以完全分离糖磷酸盐,准确测量其同位素标记率※5。而且,将本方法应用于乳腺癌细胞(MCF7)的分析,成功地测量了代谢流量,准确度比以往提高10倍以上。这是大阪大学的研究成果和(株)岛津制作所的技术成果相结合的产学合作研究成果。本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影响(本研究成果的意义)根据本研究成果,通过测量各种生物可以获得糖酵解系统更准确的数据。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用,阐明各种疾病与糖酵解功能之间的关系,有望获得癌症以外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研发有关知识。而且,通过将本技术应用于微生物和植物,预计有助于生产生物燃料的有用微生物的开飞,固定CO2的植物改良等,环境友好产品制造技术等研究的发展。特别记载事项本研究成果于2018年9月2日(日本时间)发表在美国科学期刊《Metabolic Engineering》(Online)上。标题 :“Sugar phosphate analysis with baseline separation and soft ionization by gas chromatography-negative chemical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proves flux estimation of bidirectional reactions in cancer cells”作者名称 :Nobuyuki Okahashi, Kousuke Maeda, Shuichi Kawana, Junko Iida, Hiroshi Shimizu,and Fumio Matsuda此外,作为文部科学省新学术领域研究“代谢适应的Trans-Omics分析”的重要一环,本研究的部分研究在与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福崎英一郎教授的合作下实施的。术语说明※1 大阪大学?岛津分析创新共同研究讲座 成立于2015年4月20日,旨在建立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社会系统。以大阪大学的代谢物组学(总代谢物分析)为核心竞争力,协同岛津制作所致力于解决各种问题。(URL:https://www.shimadzu.co.jp/labcamp/index.html)※2 糖磷酸盐磷酸基团与几乎所有生物拥有的糖相结合的代谢物群的总称。结构类似的物质很多,完全分离很难。※3 代谢所有细胞都通过代谢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供给生存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需的前体物质。如果代谢发生异常,则会导致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4 负CI模式气相色谱/质量分析技术一种在气相色谱分离技术、质量分析检测技术中组合应用负CI电离技术的测量方法。岛津制作所是日本气相色谱及质量分析仪器的顶级制造商。※5 同位素标记率大阪大学研究生院信息科学研究科正在开发测量代谢流量的技术。向细胞施用碳稳定同位素(与碳的性质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物质)标记的葡萄糖,通过调查碳的稳定同位素通过糖酵解系统转移到糖磷酸盐的情况,可以测量代谢流量。为了准确地掌握代谢流量,必须将各个糖磷酸盐完全分离,并测量其同位素标记率。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韩国研发出禽流感病毒检测新技术
    p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院联合韩国建国大学等机构共同研发出准确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新方法。研究小组利用光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开发出分子检测平台,此平台适用于检测各种非标记定量生物分子技术。 /p p   目前的标记技术会改变病毒的性质,难以观察病毒状态。该技术利用光固有特性,具有不改变病毒性质、非接触和非破坏的特性。研究组开发的太拉赫超材料,对微量的禽流感病毒亚型病毒进行定向分析。利用太拉赫超材料的分光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局限,提高灵敏度,并能准确快速检测病毒。 /p p   研究组期待该技术今后可以应用于迅速判断各种疾病,特别是人体低分子物质诊断研究中。该成果近日在美国进行专利注册,并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科学报告》上。 /p p /p p /p
  • 美国科学家研发出微生物逆向渗析电池 可利用废水发电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3月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结合两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微生物逆向电渗析电池(MRC)。该技术不仅能净化废水,又能利用废水发电。相关研究发表在3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该研究的领导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氢能中心和工程能源与环境研究所主任布鲁斯罗根表示,废水中蕴含有大量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能量。生活废水包含的化学能源是处理它们所需能量的10倍。生活废水加上家畜和食品生产产生的废水中蕴含的能量几乎足以维持全美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   新方法使用的一种技术是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其能将废水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可使用的电能并净水。MFC使用微生物群来分解和氧化有机物,此过程会释放出向阳极移动的电子。与此同时,水中的氢离子会通过质子交换膜并进入独立的阴极区。电子通过一个电路从阳极被吸引到阴极,从而产生电流。氢离子也与周围的氧相结合,形成清洁的水。   为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罗根团队使用了另一种名为逆向电渗析(RED,使用清洁水和海水之间的盐度梯度来发电)的技术当“帮手”。使用RED技术时,两种不同来源的水被泵压通过一对膜,这对膜与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相连,会让正负电荷分别朝不同的方向行进,当离子朝它们各自的电极移动时,就会产生电流。但这一方法需要使用很多膜,因此成本很高。   罗根团队集合上述两者之长而研发的新系统名为微生物逆向电渗析电池,该系统包含一个由几对膜组成的RED堆,其位于一个MFC的阴极和阳极室之间,质子交换膜也位于MFC上。来自于这两个系统的液流被分开,独立操作但一起提高能量密度:RED堆会增加MFC的电流,与此同时,MFC电极之间的电压能使RED堆使用更少的膜进行操作。   这一系统能运转的一个关键是在RED堆中用碳酸氢铵溶液代替海水。这会提高能量密度,碳酸氢铵也能在堆内再生,使该堆成为一个封闭系统。新系统已被证明能获得每平方米3瓦的最大能量密度。新系统每立方米有机水能产生电能0.94千瓦时,而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处理每立方米水会消耗约1.2千瓦时的电能。“最新方法不仅让我们获得更多能量,也让我们能更快更好地净化废水。”罗根说。   加州大学伯克利传感器和执行器中心的联合主任林立伟(音译)表示,新系统也存在一个缺陷,有证据表明,一些氮气会从RED堆进入MFC的阳极室内,这会消耗碳酸氢铵的供应 而且,废水中的污物也可能堆积在膜上并堵塞RED堆。罗根解释道,使用碳酸氢铵溶液能避免污物堆积在与微生物室毗邻的膜上 另外,通过在与阳极最近的膜堆内使用更低浓度的离子溶液或使用仅允许离子在一个方向通过从而预防氮气回流到阳极室的双极膜,可以解决氮气越界的问题。
  • 合肥物质院杨良保团队开发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良保课题组,开发了AgNP/MoS2纳米“口袋”自动捕获目标物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可实现部分化学反应过程的高灵敏长时间动态检测。相关成果发表在《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上,并被选为当期正封面(图1)。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分子光谱,具有快速、高灵敏和指纹识别的特性。杨良保团队致力于SERS方面的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该团队在大面积单层纳米粒子膜上覆盖了二维材料MoS2(图2),制备成AgNP/MoS2纳米“口袋”,将其覆盖在待测目标物分子之上,采用多物理场模型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了AgNP/MoS2纳米“口袋”结构在溶液和空气中的电场增强分布和溶液蒸发的动态过程。研究表明,该纳米“口袋”具有高密度的热点,并具有主动捕获分子的能力,与单层AgNP膜相比,覆盖MoS2后减缓了溶液的蒸发,延长了SERS检测的窗口期,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电场。该结构可实现长达8分钟的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SERS动态检测。此外,该结构可用于检测抗肿瘤药物和监测血清中次黄嘌呤的结构变化。相关方法有望更多地应用于生物系统中物质转化或其他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现场检测。   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装备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的支持。
  • 香港城大研发出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新技术
    香港城市大学研发出崭新的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技术,可同时鉴定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食品的成分,所需时间比现有鉴定法缩短八成,将有助于大大提高食品安全。   香港城大生物及化学系郑淑娴教授及其团队潜心研究两年,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研发出一种快速鉴定方法,仅须使用特制的检测试纸,即可在短短8小时内完成鉴定,而现在常用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须耗费48小时。   郑教授说:“即便是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香肠、肉丸等包装食品,我们也可以鉴定其成分是否确实如包装上的标签所述。我们的技术适用于各种方法处理过的肉类。”   据介绍,这项创新技术可以鉴定猪/牛/羊/马/狗/猫/鼠7种动物的肉。食品样本中若混有多种肉类,新技术也可同时分别鉴定出来。相对于每次只可检测一种肉类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新技术可同时检测上述7种肉类混合的样品,并分别鉴定出每一种成分。   新技术再加改进后,可以一次鉴定多达30种肉类的成分,将来更可以扩大至其他常见食用肉类。郑教授说:“不论什么生物物种,只要细胞中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原则上就可以使用这项技术。”   郑教授解释说,鉴定过程的第一步,是从食物样本中提取少量脱氧核糖核酸,经分子生物技术复制倍增后,再用特制的试纸测试。试纸能够侦测出肉类成分,全因植入了郑教授研制的微细人造物质“探针”。针对每种肉类,郑教授及其团队量身定制出特定的“探针”,一旦“探针”侦测到其目标肉类的脱氧核糖核酸,试纸就会变色。这项创新技术无须进行繁复的脱氧核糖核酸排序和数据分析,因此鉴定所需的时间比一般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大幅缩短。   研究团队的成员曾从市面买来一些外有包装的猪牛肉丸、猪肉汉堡、羊肉派、猪肉肠,以新技术鉴定之后,确定其包装上标签所述的肉类成分属实。为作比较,研究人员同时测试了一款“素肉丸”,试纸没有变色,即确定该食品名副其实,果真不含肉类成分。   郑教授认为,这项新技术对保障公众健康大有帮助,尤其适用于鉴定包装食物和动物饲料的成分。“这项快速鉴定工具有助于食品制造商或零售商核实原材料来源,不论是一般消费者,或是对某类食物过敏的人,权益都可得到更好保障。”郑教授说。
  • 德开发出微型太赫兹发射器
    近日,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可在常温下使用的微型太赫兹发射器,并创造了1.111太赫兹的电子发射器频率纪录,为太赫兹辐射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   通过辐射的帮助,穿透日常的材料,如塑料、纸张、纺织品或陶瓷,从而对工件的质量进行无损检测,或者分析正在运行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甚至不用打开就检测邮包和信件是否带有危险的生物物质,这些都是波长在0.1毫米至1毫米的太赫兹辐射可能的用途。然而直到目前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很局限,其主要障碍就是其发射和接收装置至今仍然十分笨重而且昂贵。   这一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有所改变:达姆施塔特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在迈克尔菲格诺瓦博士的领导下成功开发出一种太赫兹辐射发射装置。其核心部件是一个所谓的共振隧道二极管(RTD),面积不到1平方毫米,制造工艺基于传统的半导体技术,实现了1.111太赫兹的频率纪录。   在对他们的新设备小型化的过程中,菲格诺瓦团队花了几年时间不断接近微电子的技术极限。共振隧道二极管的核心是一个所谓的双势垒结构,其中嵌入了一个量子阱(QW)。与量子阱有关的是一层非常薄的铟镓砷化物半导体层,它夹在两个很薄的铝砷半导体层中。每一层仅几纳米厚。这种双势垒结构,再加上量子力学效应,使太赫兹振荡器产生的电磁波被反复放大,而不是减弱,这使得振荡器可在太赫兹频率发出连续的电磁辐射。   该太赫兹发射装置可在室温下运行,这使它更具技术应用前景。例如可以利用共振在太赫兹范围内进行分子光谱研究。以前不能用频谱分析的物质,现在都可以在太赫兹范围内用这个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受益是医药领域,例如,可以把体内的病变组织从健康组织中区别开来。   菲格诺瓦表示,这是目前有源半导体器件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而从理论上讲,他们研制的发射器还能实现更高的、直到3太赫兹的频率。他们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改进该发射器,使其达到更高频率。而利用更高频率的太赫兹辐射来进行材料分析则可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即在图片上可以识别更小的细节。新太赫兹发射器将在电脑、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等许多领域获得至今无法想象的应用。
  • 德国研发出检测兴奋剂新方法
    据外电报道,德国体育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研发出了一种能够检测运动员是否服用了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新技术。苯二氮卓类物质能够改善生理机能,不久之后可能被当做兴奋剂使用。   研究人员在刚刚出版的一份刊物《药物检测与分析》中解释了他们是如何研发出这种用于检测人尿样中是否存在一些目前只运用在动物身上的化学成分的新方法。   这个由马里奥赛维斯带领的研究小组怀疑一些只能在动物体内检测出的成分可能正在被用来提高运动员的效率,并可以逃过兴奋剂检查。他们希望通过这项新技术使反兴奋剂检测抢在这些化学物质在黑市上大行其道之前有所突破。   这项新技术能够检测出运动员是否服用了苯二氮卓类药物,这类化学成分能够防止肌肉细胞的蛋白沟槽的钙流失,而钙则是有效帮助肌肉收缩的物质,钙流失正是导致肌肉疲劳的原因之一。   新方法能够检测出JTV-519和S-107这两种苯二氮卓类物质,这些物质目前还没有用在人类身上,只在治疗心脏异常病症的研究过程中有所使用,对于实验用鼠的生理机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赛维斯指出,这些物质一旦被运用在人类临床实验中,就很可能在体育界被滥用。   研究人员认为,这两种苯二氮卓类物质的效用很容易促使兴奋剂贩卖者在黑市中进行交易。   在了解了这两种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后,科学家通过一个分辨率很高的光谱测定仪就能在尿样中检测到这些物质。
  • 日本开发出唾液筛查癌症新技术
    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只需分析人体唾液,即可筛查口腔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癌症,而且准确度很高。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在新闻公报中说,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增殖迅速,受其影响,唾液中的数百种物质也会出现浓度变化。他们通过比对癌症较早期患者与正常人的唾液,发现有54种氨基酸的浓度存在重大差异。   研究人员进而对这54种氨基酸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利用它们准确筛查多种癌症,其中,口腔癌的筛查准确率为80%,乳腺癌为95%,胰腺癌为99%。   与血液检查筛查癌症相比,唾液检查更为便捷,且不会增加身体负担。下一步,研究人员还准备开发成本更低、更易操作的唾液分析仪器,以早日达到实用化水平。
  • 美开发出DNA损伤快速检测新方法
    华盛顿5月3日电(记者 毛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3日表示,他们开发出了对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进行快速分析的新方法。此方法将有助于试验潜在的抗癌药物和了解环境毒素的影响。   在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副教授贝文恩格尔沃德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桑吉塔巴蒂亚的领导下,研究人员将已有30年历史的彗星化验(comet assay)改造成一项全新的分析技术,它将可对DNA损伤进行分析的彗星化验与新型高产平台相结合,不仅能加快DNA损伤分析进程,还能应用于流行病学和药物筛选等。   彗星化验基于凝胶电泳技术。后者是常见的实验室化验方法,它是将带有DNA的聚合物凝胶置放在电场中,由于受损DNA在凝胶上比无损DNA运动更快,结果在凝胶上产生了由DNA形成的“彗星”状DNA图形。   彗星化验既灵敏又多能,但是却费力和繁琐。对每种实验条件,它需要至少1个显微镜载片,这意味着即使只做少量的实验条件,也需要变换数十块显微镜载片。此外,彗星化验采用人工读数,因而研究人员不得不花费数小时盯着显微镜,选择需要进行分析的细胞。   充分利用彗星化验的长处同时克服其在生产量和耗费劳力方面的不足,是研究小组的工作目标。利用巴蒂亚等人开发的微“井”技术,研究小组将由众多微小尺寸“井”组成的网格压印在DNA电泳凝胶上,每个网格为单细胞大小,并被逐一编址,便于全自动读取。研究人员同时将显微单元阵列制作成96口“井”的板,这样就可同时化验多种细胞类型和药物等。   采用上述设计,人们能够在一块显微镜载片上化验数十种实验条件,并采用专门开发的图像软件自动分析每块载片。   对于流行病学家而言,此技术有望为他们了解有害的环境提供新途径 对临床医生而言,有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癌症治疗方法 对研究人员而言,有望帮助制药业鉴定新药物并筛选出有害药物。
  • 瑞利开发出三种含砷兽药高灵敏检测技术
    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开发出三种含砷兽药的高灵敏检测技术!   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是国内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的开拓者和最前沿技术的拥有者。自1998年以来,在一直致力于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仪器硬件研发的同时,也坚持自主开发各种元素形态的分析方法。在开发出AF-610D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器的同时,砷元素分析方法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期,我公司利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依靠国内唯一能满足GB11606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的全封闭一体化且恒温控制的高稳定紫外消解系统,成功开发出三种含砷兽药高灵敏检测方法。采用普通的C18柱和极为简单的分离条件,成功地实现了PASA, NPAA, NHPAA三种含砷兽药高灵敏检测。上述三种砷形态的最小检出浓度均小于0.5ng/mL,高效能紫外消解系统所能消解的最大浓度为10000 ng/mL,线性范围可高达4个数量级,重复精度均小于2%。 表1: 三种含砷药物的名称及结构式 图1: 三种含砷兽药的分离谱图 图2:瑞利公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AF-610D型 图3:瑞利公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AF-610D2型
  • 以色列开发出农用移动实验室
    以色列莱舍夫公司开发出一种农用移动实验室。这种实验室具有多种功能,可进行土壤综合调查、水源和作物生长分析、农药、化肥检测和作物病虫害诊断、防治等。   为便于使用,该实验室的全部检测设备均安装在可开到农田中的卡车或拖车上。需要时,只要将装载实验室的车辆开到农田中,农民在现场即可分析土壤和作物情况,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应采取的措施,免除了以前要将样品送到专门实验室去检验的麻烦。   该公司创建者奥戴德亚菲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年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要求在农业种植中减少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的呼声越来越高。为适应市场需要,农民对土壤和农作物进行监测的范围和次数不断增加。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农田与实验室相隔很远,进行农业检测并非易事,农民常常要跑很远的路才能将样品送到实验室,检测精度有时也会受到影响。该移动实验室的研制成功,为快速发现和控制各种农作物病虫害创造了条件。
  • 日本开发出可用于1000℃高温区的高精度温度计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组与CHINO株式会社合作成功研发出能够在1000℃附近高温区准确测定温度的白金电阻温度计。  以往,在半导体制造等需要对温度进行准确测定的场合,都是采用以白金(铂)丝为传感器的白金电阻温度计。然而,在1000 ℃附近的高温区,白金的电阻率并不稳定,而且白金丝自身也会产生热扭曲,所以很难实现高精度测量。  为了开发在1000 ℃高温区也能具有稳定电阻率的温度传感器,课题组对市场上销售的白金电阻温度计进行分析研究后,对其传感器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再利用日本国家标准的水三相点装置和银凝固点装置反复进行热循环试验,分析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经过热处理后,铂温度传感器在1000 ℃附近的电阻变化实现最小化,温度计性能更加稳定。此外,通过对铂丝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使其热扭曲程度得到减轻。  新开发的温度计在银凝固点的961.78℃,测量值变动范围为± 0.001度(以前为0.01度) 在水三相点的0.01℃,测量值变动也稳定在± 0.0005度以内,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 以色列开发出新型核磁共振技术评估大脑铁稳态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在该校人员参与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评估人脑中的铁稳态,揭示了铁在大脑中的重要作用,对大脑研究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突破性意义。  维持铁的平衡或稳态是大脑功能的一个关键方面。大脑铁失衡可能指向多种身体异常状况,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但迄今为止,对人脑内铁环境的非侵入性评估还面临技术挑战。  这项日前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称,这种基于定量核磁共振的新技术无需注射具有毒性的造影剂,即可区分健康和病变的脑组织,且能灵敏检测出大脑中铁稳态的变化。  研究人员在公报中介绍说,在体外实验中,这种新技术揭示了包括铁蛋白、转铁蛋白和二价铁等主要铁化合物的特有顺磁性。研究人员又对脑肿瘤患者进行了体内核磁共振扫描,并通过对已切除的肿瘤进行分析,证明了人体对不同大脑区域和大脑衰老过程中铁动员能力变化的敏感性,增进了对病理组织中铁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了解。  公报说,传统的核磁共振扫描提供定性图像,需要医疗专业人员进行解释,而这一基于定量的核磁共振方法通过复杂的物理模型合并了多个核磁共振结果,从而提取出一系列的测量值。就像量体温时直接提供数值,而不是作出温度“太高”或“太低”这样的定性解释。  公报说,该技术通过非侵入的手段研究和评估人脑的铁稳态状况,具有突破性意义,可能为未来的医疗和神经科学带来重大改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