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近红外单器

仪器信息网近红外单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近红外单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近红外单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近红外单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近红外单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近红外单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近红外单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近红外单器相关的资讯

  • 近红外双模式单光子探测器----单光子探测主力量子通讯
    一. 近红外双模式单光子探测器介绍SPD_NIR为900nm至1700 nm的近红外范围内的单光子检测带来了重大突破。 SPD_NIR建立在冷却的InGaAs / InP盖革模式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技术上,是NIR单光子检测器的第一代产品,可同时执行同步“门控”(GM)和异步“自由运行”(FR )检测模式。 用户通过提供的软件界面选择检测模式。冠jun级别的器件具有低至800 cps的超低噪声,高达30%的高校准量子效率,100 ns最小死区,100 MHz外部触发,150 ps的快速成帧分辨率和极低的脉冲 。 当需要光子耦合时,标准等级可提供非常有价值且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基于工业设计,该设备齐全的探测器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笨重的冷却系统和控制单元。 经过精心设计的紧凑性及其现代接口使SPD_NIR非常易于集成到最苛刻的分析仪器和Quantum系统中。OEM紧凑型 多通道控制器软件界面二. 近红外双模式单光子探测器原理TPS_1550_type_II是基于远程波长自发下变频的双光子源。TPS_1550_type_II采用波导周期性极化铌酸锂(WG-ppln)晶体,用于产生光子对。波导- ppln的转换效率比任何块状晶体都高2到3个数量级,并确保与单模光纤的高效耦合。0型和II型双光子的产生三. 近红外双模式单光子探测器应用特点特点: ▪ 自由模式 & 门模式▪ 集成电子计数▪ 校准后 QE可达 30%▪ TTL和NIM信号兼容▪ 暗记数 ▪ 盖革模式激光雷达▪ 量子密钥分发▪ 高分辨率OTDR▪ 光子源特性▪ FLIM 成像▪ 符合测试▪ 光纤传感四. 近红外双模式单光子探测器技术规格五. Aura 介绍AUREA Technology是法国一家知名的探测器供应商,公司致力于尖端技术的研发,基于先进的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超快激光二极管和快速定时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了新一代高性能,功能齐全的近红外探测器。作为全球技术领导者之一,AUREA技术提供盖革模式单光子计数,皮秒激光源,快速时间关联和光纤传感仪器。此外,AUREA Technology直接或通过其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专业分销渠道为200多个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专业支持。并与客户紧密合作,以应对当今和未来在量子安全,生命科学,纳米技术,汽车,医疗和国防领域的挑战。昊量光电作为法国AUREA公司在中国区域的独家代理商,全权负责法国Aurea公司在中国的销售、售后与技术支持工作。AUREA技术提供了新一代的光学仪器,使科学家和工程师实现卓越的测量结果。奥瑞亚科技与全球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应对量子光学、生命科学、纳米技术、化学、生物医学、航空和半导体等行业的当前和未来挑战双光子是展示量子物理原理的关键元素,并实现新的量子应用。例如,双光子使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得以发展,以确保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数据网络安全。在生物成像应用中,双光子光源产生原始的无色散测量。 更多详情请联系昊量光电/欢迎直接联系昊量光电关于昊量光电: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光电产品专业代理商,产品包括各类激光器、光电调制器、光学测量设备、光学元件等,涉及应用涵盖了材料加工、光通讯、生物医疗、科学研究、国防、量子光学、生物显微、物联传感、激光制造等;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备安装,培训,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
  • 波通公司中标新型整粒谷物近红外分析仪的大单
    波通仪器公司和他在土耳其的合作伙伴ABP宣布他们已经中标土耳其谷物协会(TMO)的近红外大单。按照招标要求波通公司和ABP要准备250套近红外整粒谷物分析仪安装在土耳其TMO的每个谷物分析终端。 经过对几款近红外仪器的详细评估后,TMO发现只有Inframatic是全部满足招标要求的仪器。Inframatic整粒谷物分析仪发货时配有容重检测单元和各种类型谷物曲线。合同还包括通讯方案、仪器监控和多年的服务技术支持协议。 波通仪器公司CEO Sven Homlund说&ldquo 我们感到很自豪赢得可能是全球史上近红外谷物分析仪采购最大的合同,进一步证实了我们优秀的产品和客户服务的实力,巩固了我们在谷物行业作为最佳供应商的地位&rdquo
  •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陈星旦:我们与近红外光谱仪打了几十年交道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08f40a91-c813-4e8b-9c84-d50fdccd4a36.jpg" title=" 陈星旦院士.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陈星旦院士 /strong /p p   长春光机所建所之初(1952年),就确定了光谱仪的研究方向。至1958年完成中型和大型摄谱仪研制后,王大珩先生提出光谱仪器自动化,要我去北京请教自动化所杨嘉墀先生。杨先生建议研制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在此项目的牵引下,光机所开辟了一些新的技术领域。1963年红外光谱仪通过鉴定,1964年获国家科委、计委、经委联合颁发的工业新产品一等奖。此后,长春光机所相继开展了多类光谱仪器的研制。 /p p   1980年代初,成立光谱仪器研究室。当时,近红外分析技术引起国内许多行业的重视,大量购进国外仪器。注意到这种情况,研究室开始招收研究生。在中国农科院吴秀琴女士的协助指导下,最早由研究生设计研制的实验装置,分析烟草的糖、油菜籽的油及小麦的蛋白质,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1,0.88,0.86。 /p p   1989年,商业部按“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研制”的要求,和我们签订研制两台仪器的协议,1991年在长春验收,用48份小麦粉,56份面粉,30份油菜籽预测,标准差均小于0.2%。 /p p   1990年代期间,由四川省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出面组织,我们合作承担完成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饲料生产近红外快速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粮食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研制的仪器,得到粮食及饲料部门的认可。 /p p   本世纪初的十多年,我们先后招收了十多位博士生及博士后,他们对茶叶、燃煤、人参、红枣及土壤等某些参数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并研制了相关仪器,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也开展了近红外无创伤血液成分检测等前沿性科研工作。 /p p   总之,几十年来,我们承担过多项国家及地方的近红外项目。这些项目的本意是要制造产品在社会应用,但最后都是研制一两台通过鉴定就结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相关部门没有持续支持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结题后就各奔东西了。也许当时的领导们不知道,从研制一两台样机到做成产品,是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另外,也曾有一些企业家和我们商谈过合作。一开始,他们认识到近红外的市场潜力很大,愿意出资 但一知道投资不能短期内收回并赚钱,就退却了。 /p p   2004年,我应聘去广州暨南大学工作(双聘),在那里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实验室,培养了近十名硕士、博士生。2013年,与广州市签订院士工作站协议。2014年注册成立以近红外光谱仪器为主要方向的公司,聘用了几位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骨干,开启了近红外光谱仪器研产结合的发展之路。2016年这个公司生产的仪器已经销售到多家饲料厂。在广东省的提倡和支持下,公司还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保障产品研发,支持近红外光谱仪在产业化道路上开疆拓土。看来,我们和近红外光谱仪器打的几十年交道,要开花结果了。 /p p   科研如同艺术创造,科研成果就是一种作品,比如一幅画、一件雕塑、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科研成果得到社会应用,也能获得自我欣赏或满足,这是我搞科研的兴趣所在。回顾我从事科研六十多年,经历了几起几落,在其它领域也有一些成果获得了认可。近红外应该是我科研事业的最后一部作品。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国产近红外仪器遍地开花,走向国际。近年国内形势利好,国产仪器上升趋势已成。近红外同仁应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加速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化进程,谱写出国产仪器的新篇章。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陈星旦& nbsp & nbsp 长春光机所 /strong /p
  • 聚光科技近红外在种业首批30台采购订单
    2013年12月,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发展事业部签订30台近红外分析仪采购订单,该批仪器将在种业领域应用,用于种子的真实性快速鉴别。该种子鉴别系统由聚光科技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合作开发,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给予大力支持,系统的开发将王守觉院士提出的“仿生模式识别方法(BPR)”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通过前期鉴定玉米群体样品品种真实性探索研究,已提出了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和仿生模式识别的玉米品种快速识别方法,并开发出近红外种子真实性鉴别系统。近红外种子真实性鉴别系统 在前期应用开发过程中,由多家种业公司提供的多品种玉米种子样品建模,经过多台仪器联机应用测试,测试结果完全满足客户需求,首批订单仪器将发往国内几家大型种业公司应用。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产品
  • 九旬院士的近红外创业路——访陈星旦院士
    p   2014年,时近90岁高龄的陈星旦院士却在广州创办了一家仪器公司,可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年龄最大的“创业者”了吧。凭借陈星旦院士的地位及其所做的贡献,名利已不可能成为他投身创业的原因。那么,陈院士为何会在如此高龄想到了创办公司?又为何将近红外光谱仪器作为公司首个转化成果?带着疑问,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陈星旦院士,听他讲述了与近红外产业化的故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b635c868-be42-456d-86fc-92e8a6c63617.jpg" title=" 陈星旦院士.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陈星旦院士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科研成果不能产业化,对国家、对个人都是一种损失” /strong /p p   在50-60年计划经济时期,陈院士承担的科研项目都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过去我只要潜心工作就好,成果能用上、能帮助国家解决问题,心里就满足了。”但是,如今的市场经济情况下,院士就经常担心成果研发出来后却用不上。“近红外就存在这个问题,这事让我很是着急。” /p p   “做出来的东西社会用不上,我‘干哈’啊!”陈院士偶尔会冒出来一些典型的东北话。老人家着急的是国家的钱就这么浪费掉了,太可惜!而且,院士还很可惜、很无奈地说道,“这几十年来,和我干近红外的人转方向的很多。来一个项目就可能要换一批人,如此一茬一茬的浪费了很多人才。”说到这,陈院士用了一个时髦的名词“负能量”来形容,“科研成果不能产业化,对国家、对个人都是一种损失,是‘负能量’”。 /p p   “科研成果就是要进入市场的,研究所的成果到真正转化为产品还需要继续走一段路。所以,由企业‘搞’研发的做法,我认为是对的。当然,并不是说科研院所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基础研究、大工程等研究工作还必须由科研院所来主持。而一些需要市场化的项目完全可以让企业去‘搞’,因为企业搞研究就是为了市场嘛。” /p p    strong “我一定要把近红外技术产业化” /strong /p p   回顾当初被评为院士的两项主要贡献,陈星旦院士自豪地、直接地说,“光冲量测量技术是我独创的,现在看来仍然是很先进的技术。”当年我国第一次核试验中,为了测定爆炸的光辐射威力,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循的情况下,陈院士独创性地构思了测量方案,研制了两种光冲量计。任务的圆满完成令国家第一次原子弹爆炸的光辐射数据得到准确记录,用陈星旦院士的话说,“这是我一生中的亮点。”而对于另外一个主要贡献——短波光学技术,陈院士很坦荡的说到,“这个不是独创的技术,是跟踪国外的,我的作用在于开拓了该技术,为某些应用打下了基础。” /p p   陈星旦院士可能是国内最早开展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的人了。八十年代至今,他一直致力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研究。在过去主持了“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以及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粮食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先后研制了“三代”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可用于饲料、粮食、土壤养分、人参、血液、茶叶、煤、纺织品、面料等领域。但是,陈星旦院士却这么说到,“我评院士的材料中,一点儿也没提近红外。”从话语中不难听出,这也正是院士难以言说的一块“心病”。 /p p   就像陈院士的弟子们说的,近红外技术产业化是老人家一直以来的心愿。近红外研究国家花了那么多的钱,那么多的人才投身其中,最终却没有产业化,陈院士的心中很不是滋味。“我一定要把近红外技术产业化”这句话就像是一句誓言,时刻在陈院士及其弟子心中回响。在不断尝试下,这个誓言也终于于近年得以实现。 /p p   2013年3月,陈星旦院士团队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合作设立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首期即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示范项目。为了更好的市场化运作,星创众谱公司随即成立。而且,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星创众谱对院士团队的成果进行反复验证,终于2015年12月,公司的首台产品正式交付客户。 /p p    strong “10-20年以后,近红外在我国一定有更大的市场” /strong /p p   “近红外的前景当然是光明的,”不过陈院士的话锋却一转,“但是,现在在国内还看不太出来,可能还早些。”在2012年召开的“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应用与发展战略”香山科学会议上,陈院士曾经直言,现在在我们国家谈近红外大范围应用是否有点早?是否还没到时候? /p p   在大家普遍认为近红外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的环境下,陈星旦院士却为何会如此说呢?陈院士给我们举了个例子,例如在粮食收购领域,制作面包、点心、面条等不同用途的小麦,对其蛋白质等指标要求不同,这些正好是近红外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但是,目前我国的小麦收购控制还比较粗放,没有精细控制到如此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国家目前主要还处于“讲”产量而不是“讲”品质的阶段。 /p p   “如今,我国的近红外应用还没全部拓展开。10-20年以后,近红外在我国一定有更大的市场。”虽然如此认为,但是陈星旦院士却没有“什么也不干”、“只是净等”,而是成立了星创众谱公司,就是为了促进近红外这个市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赶快搞起来呗!”谈及星创众谱公司的发展方向,陈院士说,“高端的仪器方面,我们很难与国外竞争,而且我们也不想去竞争这块儿。站在我们的角度,为了在大范围内普及近红外,我们的目标是做国内市场普遍能接受的产品。” /p p    strong “在我国,近红外是一个市场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strong /p p   别看陈星旦院士那么大的年纪,而且一辈子都是在做科学研究工作,但是他对企业的一些运营理念非常了解。 /p p   “市场拓展很重要,”陈院士经常与公司负责市场的人说,“你们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而不是我们做出了什么,就让你们去卖什么。”因为,做市场的人了解哪些产品卖得好,而卖得好代表了用户需要。 /p p   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市场主导研发。“开拓市场要比仪器研发更难,在我国,近红外是一个市场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因为,陈星旦院士确信,国外能做出来的技术,我们也都能做得出来!只是老人家也希望能够突破“探测器等一些关键零部件还需要进口的窘境。” /p p   “企业购买近红外产品,够用就好。有的企业只关心一两个测量指标,专用仪器就很适合,没必要买个通用设备,价格很贵,维护也困难,很浪费。不同原理类型的近红外产品都有适合自己的领域,各有优劣,没有高低之分。”陈星旦院士搞了几十年的近红外研发,话题必然离不开对近红外仪器研发的看法。“近红外关键问题在于保证样本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稳定性、完整性,否则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而对于目前大家普遍担心的近红外仪器台间差问题,陈院士认为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来解决。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采访的最后请陈星旦院士对年轻科研工作者说几句话时,老人家却说,“我不说‘空话’,因为如今年轻人的生活压力确实要比我们那时候大得多,分心之处太多,不能一味的多做要求。如果能够让年轻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工作就太好了!”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编辑:刘丰秋 /p p br/ /p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卫站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成功实现卫星激光测距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成功实现了卫星激光测距。长春人卫站激光测距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数值仿真技术、器件工艺以及外围控制驱动技术,自主完成了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的结构设计、电路优化以及器件制备。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经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测试并应用于1064nm近红外激光测距系统,成功获取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北斗G1的观测数据,单次测距点数高达31446点,测距精度为1.42cm,与常规的532nm激光测距相比,系统回波探测率提高3-4倍;器件性能与美国PGI研制的同样采用SAGCM设计方案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水平相当。 长春人卫站研制出国内首款近红外激光测距单光子探测器,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及市场垄断,推动我国先进光电探测仪器向小型化、高可靠、高稳定方向持续发展,更为我国自主建设空间碎片测距系统、开展激光测月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提供可靠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 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是一种专用于大豆及其制品的快速、无损、多指标定量检测的分析设备。其主要应用于大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收购、储存、加工等,为大豆品质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了解更多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产品信息→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16147/C541874.htm收购场景快速决策支持:在大豆的收购过程中,仪器可在短时间内对大豆蛋白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这使得收购人员可以迅速做出决策,确保所购大豆符合质量标准。仓储场景质量监控:在大豆仓储环节,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可用于定期对储存的大豆样品进行检测,实时监控大豆的蛋白质等指标,确保仓储期间质量的稳定性。加工场景工艺调控: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仪器可用于监测原料大豆的蛋白含量,为生产过程提供数据支持,帮助调整加工工艺,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室内检测实验室应用:作为室内检测设备,仪器可放置在实验室环境中,用于进行更为精细和深入的大豆蛋白质分析,为科研和产品研发提供支持。车载检测移动式检测:设备的车载设计使其能够方便地在不同地点进行移动和应用。这对于需要在野外或不同仓储点进行检测的场景非常有用,提供了便携式的解决方案。综合而言,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在不同场景的应用为大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了灵活、有效的检测手段,有助于确保大豆及其制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
  •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卢启鹏:我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点滴
    p   我是1987年从浙江大学来到长春光机所攻读硕士学位,硕士论文研究的是关于平像场光谱仪器光学设计方面的内容。当时我学习的研究室被称为十五室即光谱技术研究室,是国内组建最早的关于光谱仪器及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室,早期曾研制出大型石英红外光谱仪、机载傅里叶光谱仪、阿德玛变换光谱仪、大型真空紫外光谱仪等仪器,当时陈星旦院士是我们的研究室主任,正在开展有关近红外粮食成份分析仪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bae19217-df48-44ef-8335-47ca9e56adbc.jpg" title=" 长春光机所卢启鹏研究员.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卢启鹏 /p p   研究生毕业后,幸运的留所工作。记得工作后不久的一天,陈先生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原来是要交给我一项任务,编制一套有关近红外粮食成份分析仪用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近红外分析仪的研制在室里已开展一段时间,由于当时计算机运行速度较慢、软件编程语言的限制,不论是采集数据的稳定性还是定标和预测速度都有不足。我大学不是学计算机的,但对C语言使用还算熟练,已为课题组编制过几个客户应用程序。先生希望我能编出一套能够完成数据的稳定采集、计算速度更快一些的应用程序。虽然有些突然,但我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期间开始到图书馆查资料,与先生讨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编写、调试程序。工作中,突击学习了数理统计方法,了解近红外分析技术特点、已研制的仪器特点等相关知识。由于任务紧急,时间紧迫,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不得不加班加点,终于及时完成了一套能够实现数据采集、预处理、多元线性回归定标及预测功能,又具有下拉、弹出菜单等花哨显示功能的用户软件。人机界面还算友好,定标和预测时间大为减少。 /p p   攻关项目顺利完成,分析仪器也已定型,但由于近红外技术应用在国内过于超前,也没有国家标准的约束和指引,加上近红外光谱分析与常规光谱分析技术差异较大,应用前需要准备大量样品需要定标等工作,预想中的大量推广遇到很大困难。 /p p   转眼到了1992年,一天遇到陈先生,谈起近红外技术的动态,先生谈到国外已有近红外技术在无创血糖方向上开展研究的迹象,当时我们室已在生化分析仪方面开展工作。先生想先申请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由于我前几年参与了近红外的工作,也是很感兴趣,当然希望有基金资助,重操旧业。参与申请后,重新学习了无创血糖分析方面的知识,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近红外分析技术的现状。可惜由于基金没有获批,我只好转战其他的研究项目工作中。 /p p   一晃时间已到2005年,这时我从长光医疗仪器公司回到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在散步时陈先生了解到我已回到所里工作很是高兴,让我尽快到他办公室讨论一下近红外方向的研究内容,启动近红外分析仪器研制及应用的工作。这时国内近红外技术及应用的环境已大为改观,近红外分析技术已普遍获得接受,身边的生存压力已有所缓解,也有多名可以一起工作的同事和研究生,凭借十几年来对光谱分析仪器的技术积累和热爱,我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上的工作又重新开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0cf2deb8-42e9-4aba-aea4-e541c5dc70ce.jpg" title=" 1.jpg" / /p p   现在我们课题组先后研制了滤光片型、光栅扫描型、光栅阵列型、傅里叶型、线性渐变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经验,研制的快速粮食成分分析仪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吉林省科技计划项目及吉林省与中科院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项目的连续支持下,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壤养分快速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样机,能够对土壤中总氮、有机质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预测相关系数可达0.9,通过进一步研究,有望实现田间作业过程中的土壤成分含量测量,更加便捷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与应用单位合作针对粮食、饲料、土壤养分、人参成份、果品分析等应用开发出多种专用分析仪器,正努力进行产业化推广。 /p p   课题组与高校、医院合作在无创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HCT等血液成份检测领域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及临床实验等工作,这是一项很有意义也很有趣的工作。 /p p   无创伤血液成分检测是个世界性难题,困扰了科学工作者很多年,由于有效信号微弱、背景干扰严重,一直未能完美解决。为了提取出微弱的有效光谱信号,课题组基于血流容积差光谱相减法,研制了几代快速、高信噪比的光谱检测系统,信噪比达到20000:1以上。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无创伤血红蛋白、HCT检测方面获得了较好的分析结果,在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所以说,近红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还大有潜力可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640f433b-0ac7-49cd-8b9b-44b0014f4c74.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123px " title=" 2.jpg" width=" 300" height=" 12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809eb7a5-3801-469c-9ae8-f0bd374d1026.jpg" title=" 3.jpg" width=" 300" height=" 2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养分近红外光谱仪成果鉴定会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b5fe03b0-9101-4821-817f-d510651a36e5.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22px " title=" 4.jpg" width=" 300" height=" 222"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160b59f8-6128-4eec-ab8f-54f6839264bb.jpg" title=" 5.jpg" width=" 300" height=" 204"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04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无创伤红细胞比容检测装置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临床实验 /p p   近些年来,在学会及国内同行的努力下,召开了多次近红外学术会议,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广,入行的人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令人振奋。最后,祝愿我们的近红外光谱事业蒸蒸日上,更好更多地应用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利国利民。 /p p br/ /p
  • 第18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ICNIRS2017)在丹麦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第18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于2017年6月11-15日在丹麦哥本哈根(Copenhagen)召开。来自37个国家的约50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代表团有19位代表。同时,有12位中国海外留学生及海外华人参加了会议,组成了强大的中国军团。参会论文267篇,其中大会邀请报告(plenary lecture)8篇,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49篇,墙报(poster)210篇。口头报告分为15个会议单元(session),主题分别是化学计量学(2个单元)、奶制品和食品(2个单元)、制药和生物(2个单元)、水、土壤和环境(2个单元)、过程分析技术(2个单元)、理论和仪器(1个单元)和高光谱成像(2个单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8395ba5-6852-4b69-a67f-e5bc31f69b42.jpg" title=" 图2_副本.jpg" / /p p   本次会议的主旨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会议安排了两场大会邀请报告,题目分别是“The use of NIRS in the Dairy Industry: New trends and applications (近红外光谱在工业生产奶制品中新的方向和新的应用)”和“NIRS in process control ? time is on my side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时间由我掌控)”。前者主要强调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整个奶制品生产链条中的应用,后者介绍了近红外结合气相色谱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在本研究方向有14场口头报告,分别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奶制品、油料、糖料、制药等工业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在这些研究工作中,“快速和自动化管理”是最突出的特点,很多研究工作不仅仅是使用商品仪器开展研究工作,还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开展了仪器的改装和测量方式的改进。但是近红外光谱技术较低的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工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p p   化学计量学一直是历届近红外光谱会议讨论的热点。本次会议安排了两场大会邀请报告,题目分别是“NIRS in big data cybernetics (近红外光谱大数据控制论)”和“How to stop worrying about calibrations and embrace the benefits of NIR? (如何解决校正模型的众多问题并发挥NIR的优势?)”。第一个报告强调了合理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两种数据分析的模式,即数据驱动(Data-driven)和理论驱动(Theory-driven)模式。前者强调设计一个可观察的流程,尽可能多的收集样品并检测多种性质,然后再建立模型,让数据说话 后者突出设计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收集合适的少量样品,用少量数据测试模型。对于大数据而言,数据驱动模式更有利于信息的提取。之后,报告人突出了面对海量近红外光谱数据时筛选信息的重要性,指出“近红外光谱是上帝给予人类内容丰富的一份大礼,但若不合理筛选利用,也与垃圾无异”。第二个报告突出了化学计量学算法在定性定量分析近红外光谱数据时的重要性。会议还有10场化学计量学方面的口头报告,研究内容涉及了正交化建模、数据降维、变量选择、模型转移等诸多化学计量学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定性定量模型并拓宽了近红外光谱的适用范围,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局限于某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分析,难以全面推广。对化学计量学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仍是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p p   作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农业、奶制品和食品方面安排了两场大会邀请报告,题目分别是“NIR Spectroscopy at work in 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林业科学中的应用)”和“Could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be useful to digital agriculture?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否可以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前者提出了利用时间分辨近红外光谱技术(TOF-NIR)可以实时监测树木中的水分含量 后者展示了利用卫星遥感和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控制农业的播种、灌溉、施肥、除虫、收割等过程。在本研究方向有60余篇大会论文,分别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在木材、农作物以及相关产品分析中的应用。在这些研究工作中,研究工作者深入分析了所研究对象的特性,针对这些特性设计了更适用的仪器或测量方法。 /p p   制药和生物制药同样是本次会议的重要主题,会议安排了一场大会邀请报告,题目是“Curr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of Near-infrared in Pharmaceutical and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和生物制药中应用的现状和未来)”。报告者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在制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精准医疗已成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个性化医疗需要控制给药的精准性,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在此领域大展身手。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控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病人的个性化给药。同时,结合现阶段热门的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打印药片、胶囊、冲剂等不同形式的药物。之后报告者指出规范的行业标准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取得长远发展的前提。值得一提的是,在制药与生物制药单元有两个来自中国学者的报告,分别是山东大学博士后李连带来的“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the ethanol precipitation process in human albumin separation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近红外光谱技术定性定量监测人血清白蛋白乙醇沉淀过程)”和江苏科技大学颜辉老师带来的“Identifcation of fengdou produced from different dendrobium species by a handheld NIR Spectrometer based on DLP Technology and Cars-Plsda evaluation (利用基于DLP技术的手持式红外光谱仪和Cars-PLSDA评估方法识别石斛科枫斗植物)”。两个报告精彩地体现了近红外技术在制药过程和中药识别领域的应用。 /p p   高光谱与成像技术作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前沿,会议安排了一场大会邀请报告:“Clinical Neuro-Monitoring with Diffus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漫反射相关光谱用于婴儿临床状态监测)”。报告者将无创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漫反射相关光谱(DCS)技术用于婴儿临床监测,发明了监测大脑血流量和氧气代谢的新仪器和新方法。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报告人致力于改善DCS技术用于血流量测量的灵敏度、速度和准确性。经过大量的模型验证和临床试验,新型仪器正在逐步商品化。之后的口头报告中高光谱成像应用到了食品、农业、医疗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拓展了近红外光谱的应用。 /p p   对于理论和仪器的主题,会议安排了一场大会邀请报告和三场口头报告。介绍了NIRS的理论和技术进步及其对工业的影响,同时还展示了小型手持仪器在空气检测、食品质量保证等领域的发展。水、土壤与环境是本次会议独具特色的一个主题。大会安排了5场口头报告,介绍了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寻找考拉地域分布的秘密,探寻红木的起源,对废旧木材分类整理等有趣的话题。其中日本神户大学的Roumiana Tsenkova教授介绍了一个新颖的观点——水光谱组学。她的报告题目是“On different roles of water in soft contact lenses – Near Infrared and Aquaphotomics study (利用近红外光谱和水光谱组学研究隐形眼镜中水的不同功能)”。她提出水和溶液中的其他分子就像太极阴阳一般相辅相成。因此,水如镜子一样,可以通过水的光谱特征能反映出溶质的特性。以隐形眼镜中的水为例,水以三种不同状态存在,即与隐形眼镜材料紧密连接、非紧密连接和自由状态。随着时间变化隐形眼镜中三种水的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水结构的变化模式可以有效的检测隐形眼镜的质量。 /p p   本次大会为了表彰Lars Munck教授为近红外技术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特意安排了主题为“The unreasonable efficiency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近红外光谱技术高效能的不合理之处)”的报告。Munck老先生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五个不利因素,解释了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中可能出现“结果完美但不一定合理”的原因,警示研究者要从数据出发而不要盲目地相信数学模型。之后老先生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文化(NIRS culture)”,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从开始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引入分析化学,到化学计量学在近红外光谱中的应用,再到现阶段近红外光谱可以作为“指纹”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老先生精彩的报告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迪,为近红外光谱技术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p p   本次会议秉持了“充实、严谨、轻松”的特点,与会代表同心协力,会议日程内容充实,学术报告严谨认真,会后交流轻松愉悦。会议场所的音响投影设备先进,给予参会者极佳的视听体验。而会议的开幕式、宴会、各种主题晚宴则秉持着北欧极简平淡的风格。与之相比令人激动的是,中国代表团要为争取ICNIRS2021举办权而战!在做好了充分的会前准备的基础上,由青年学者和中国海外留学生组成了活力四射的“志愿团”,向与会代表宣传了近红外在中国的发展,发放了设计精美的纪念品,播放了内容生动丰富、画面宏伟大气的宣传片。经过为期四天的共同努力,2017年6月14日晚终于获得了ICNIRS2021的主办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f610dee-6f94-4e8c-86bc-dfd49043ddb0.jpg" title=" 图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本文作者: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崔晓宇 蔡文生 邵学广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相关新闻: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615/222094.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喜讯!中国成功申办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ICNIRS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喜讯!中国成功申办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ICNIRS )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621/222571.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ICNIRS2021申办纪实与感受——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ICNIRS2021申办纪实与感受——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 /span /a br/ /p
  • 实力印证“中国制造” ——吉天仪器/聚光科技近红外蛋白仪助力2018中国秋季粮油盛会
    时值秋收之际,“2018中国秋季粮油市场分析暨贸易洽谈会”于2018年9月6日至7日在哈尔滨顺利召开。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协办单位的身份亮相大会。本次会议上,国内外24位行业专家进行了大豆及粮油的相关分析、技术报告,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实体企业代表一起,共同分析和判断了在未来几年内,黑龙江省、东北三省乃至全国范围的大豆、玉米市场的发展动态。通过洽谈会来帮助参会企业了解市场,以便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商机。 大会现场数据是市场分析的重要支撑之一,为了能够给东北的粮农及收购企业提供有力的分析依据,及时掌握大豆的真实质量数据,聚光科技在此次分析暨洽谈会上展示了其最新推出的高科技便携式蛋白仪及台式分析仪-SupNIR 2700。仪器快速而精准的现场数据输出表现,得到了参会专家及参会企业的一致好评,也是此次会议的亮点之一,再次印证了近红外经过历年的发展,中国制造能满足中国之需。 吉天仪器/聚光科技展示仪器聚光科技/吉天仪器此次展示的便携式蛋白仪,型号为“EXPEC 1230系列 近红外分析仪”。该分析仪器采用目前国内主流的全息数字光栅和高灵敏度铟镓砷检测器相结合的光学设计,波长范围为1000-1800nm,可通过收集、电脑操作,实现固体颗粒、条状、粉末及液体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整套系统操作简单,能极大的满足实验室精确测量及室外便携式应用的不同需求。 实验室业务综合服务供应商 聚光科技的近红外发展史,基本上代表了国产近红外的快速发展史。2007年,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北京英贤,开始全面推动近红外分析仪的开发研创、生产和售后服务工作。08年开始先后推出了SupNIR-2700系列、SupNIR-2600系列、SupNIR-1520型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荣获自主创新奖)、SupNIR-4510在线近红外产品(荣获BCEIA金奖)等,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包括啤酒、肉类、种子、药品等领域在内的新应用开发工作。至今,聚光科技近红外仪器对外合作科研项目已达近十余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专项、863项目等,在近红外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吉天仪器/聚光科技近红外对中国的近红外用户带来的价值是行业内外有目共睹的。在扛着国产近红外代表大旗的同时,也扛上了责任与义务。未来,吉天仪器/聚光科技将坚持创新发展,围绕实验室终端用户打造成国内最具规模的、国际知名的智慧实验室综合服务供应商,为民族企业在实验室领域的长足发展、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印证中国制造。
  • 实力印证“中国制造”-吉天仪器近红外蛋白仪助力2018中国秋季粮油盛会
    时值秋收之际,“2018中国秋季粮油市场分析暨贸易洽谈会”于2018年9月6日至7日在哈尔滨顺利召开。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下属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仪器”)以协办单位的身份亮相大会。  本次会议上,国内外24位行业专家进行了大豆及粮油的相关分析、技术报告,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实体企业代表一起,共同分析和判断了在未来几年内,黑龙江省、东北三省乃至全国范围的大豆、玉米市场的发展动态。通过洽谈会来帮助参会企业了解市场,以便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商机。大会现场  数据是市场分析的重要支撑之一,为了能够给东北的粮农及收购企业提供有力的分析依据,及时掌握大豆的真实质量数据,聚光科技在此次分析暨洽谈会上展示了其最新推出的高科技便携式蛋白仪及台式分析仪-SupNIR 2700。仪器快速而精准的现场数据输出表现,得到了参会专家及参会企业的一致好评,也是此次会议的亮点之一,再次印证了近红外经过历年的发展,中国制造能满足中国之需。吉天仪器展示仪器  吉天仪器此次展示的便携式蛋白仪,型号为“EXPEC 123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该分析仪器采用目前国内主流的全息数字光栅和高灵敏度铟镓砷检测器相结合的光学设计,波长范围为1000-1800nm,可通过收集、电脑操作,实现固体颗粒、条状、粉末及液体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整套系统操作简单,能极大的满足实验室精确测量及室外便携式应用的不同需求。实验室业务综合服务供应商  聚光科技的近红外发展史,基本上代表了国产近红外的快速发展史。2007年,聚光科技收购北京英贤,开始全面推动近红外分析仪的开发研创、生产和售后服务工作。2008年开始先后推出了SupNIR-2700系列、SupNIR-2600系列、SupNIR-1520型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荣获自主创新奖)、SupNIR-4510在线近红外产品(荣获BCEIA金奖)等,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包括啤酒、肉类、种子、药品等领域在内的新应用开发工作。至今,聚光科技近红外仪器对外合作科研项目已达近十余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专项、863项目等,在近红外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聚光科技近红外对中国的近红外用户带来的价值是行业内外有目共睹的。在扛着国产近红外代表大旗的同时,也扛上了责任与义务。未来,聚光科技将坚持创新发展,围绕实验室终端用户打造成国内最具规模的、国际知名的智慧实验室综合服务供应商,为民族企业在实验室领域的长足发展、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印证中国制造。
  • 恒美-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一键式工作模式-新品
    点击进入优惠通道→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 在食品加工、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大豆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非常重要。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大豆检测的效率和可靠性。传统的蛋白质分析方法需要复杂的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耗时且繁琐。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在几秒钟内完成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 近红外光谱是一种无损分析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任何处理,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引入的误差。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通过测量样品在近红外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来获得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还具有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仪器操作简便,只需将样品放入仪器中,按相应按钮即可开始分析。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在大豆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快速、准确地分析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检测效率和可靠性。 无损分析方法还可以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红外大豆蛋白分析仪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多功能,为大豆检测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 2021红外/近红外光谱新品盘点:做适合应用场景的分析仪器
    随着应用需求的拓展,红外/近红外光谱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相较于高分辨率、成像等高性能指标,越来越多的仪器厂商将重点放在了实用上,从细节处着手,着重解决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据统计,申报仪器信息网2021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活动的红外/近红外光谱类仪器共计12台,其中红外光谱仪8台(含附件),近红外光谱仪4台。另外,还有7台基于红外/近红外光谱原理的专用化仪器。虽然红外光谱仪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其发展却从未停滞。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红外光谱仪近年来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各大厂商相继在操作的灵活性、便捷性、智能化及兼容性等多方面入手,提升仪器的性能和使用体验。2021年度,荧飒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推出多台红外光谱新品,包括,研究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li20、双样品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oli10-R-S、移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li10 Pl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oli10-R-T等。其中,研究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li20首次实现入光口/出光口多光路设计,光源和检测器自动切换,增加了科研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该产品全光谱的分辨率优于0.4cm-1,具备升级更高分辨率的能力;双样品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oli10-R-S实现积分球漫透射及常规透/反射测量于一体。仪器可测量不同弧度的样品,可兼容不同反射角测量附件,可配置室温检测器和/或低温电制冷、低温液氮MCT检测器,双通道A/D采集自适应;移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li10 Plus主机和平板可智能化充电,可实现户外即开即用。该产品的集成智能化红外特征峰峰位识别功能及多组分连续差减功能,可实现混合物的快速搜索,并可更换各类测量附件,一键式卡扣锁紧,适合不同应用场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oli10-R-T,采用双样品腔双通道设计,相互独立且等效使用,并可同时实现2种大型红外附件的测试,可同时配置室温检测器和低温液氮MCT检测器,双通道A/D采集自适应,实现最快60K扫描速度。此外,天津港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650S在多重防潮设计和抗电磁干扰设计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产品采用了更大容量干燥剂筒结构设计,更优异的干涉仪和探测器防潮设计,大幅降低更换干燥剂的频率,有效保护红外光谱仪的光学系统和探测系统。作为一类比较成熟的仪器分析方法,红外光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制药、生物研究以及食品和饮料的终端用户中应用非常广泛。质量控制是中药评价的关键问题,而采用单一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无法适用于成分复杂的中药体系。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建立于中药整体系统上的光谱量子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新方法,特别FTIR红外光谱测定快速,指纹特征性强,是开展中药原料药物和中成药质量控制的简单易行方法。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中药红外量子指纹一致性评价系统(LZ9000FTIR)通过FTIR红外光谱法原理,对中药红外光谱指纹进行分析测试。该产品把连续光谱量子指纹化,它能按照官能团量子指纹特征峰类型对化合物进行官能团分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其准确分析进行评价,可揭示数据背后的质量变异而作为中药的质控依据,为建立中药红外量子指纹图谱提供大量特征信息数据。随着FTIR光谱仪器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附件也在不断发展,从而促使红外光谱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比如,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的珠宝漫反射附件 IRA-51是一款设计独特的仓外大样品漫反射附件产品,测量平台位于仓外,大尺寸样品可直接置于样品台上,完全摆脱了珠宝尺寸大小的局限;Specac的Arrow系列一次性ATR单次反射附件采用最新的Si芯片技术,是一款可抛弃型ATR样品盘,其采用可回收聚丙烯制成,专门用于污染、腐蚀、胶黏、强酸碱性样品。一次使用一片,即插即用,用完即可抛弃。作为一类实用型的分析方法,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创新也更多以更加适合应用场景为目的。仪器操作的简单便捷,让近红外光谱仪走入了更多的应用领域,得到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用户的认可,而小型化的产品设计给在线及系统集成提供了更多的便利。2021年度,福斯分析仪器公司推出了近红外多功能品质分析仪NIRS DS3,产品采用全新设计的操作软件ISIscan Nova,可预约定时开机,定时自检。新的软件系统将实时监控光源使用情况,并在预期寿命结束前500小时给出提醒,而且光源连接使用全新设计,无需任何工具即可徒手更换,更快更简便。海洋光学亚洲公司也推出了两款近红外光谱仪,其中高灵敏度NIRQuest+近红外光谱仪采用增强光学台和孔径设计,改善光谱仪的响应,实现更低的检测极限。同时,由于灵敏度的提升,积分时间缩短,从而降低了检测时间,在流水线或流动液体样品检测时具有很大优势;Flame-NIR+ 近红外光谱仪无移动部件,坚固耐用,可用于严苛环境。产品的小尺寸非常适合集成在手持系统中,并且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自行更换狭缝,来调整光谱仪的通光量及分辨率。任何一类仪器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针对不同行业或领域开发的专用化仪器不仅可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提高通用仪器的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家产业和科技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科学仪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2021年度申报的红外/近红外光谱仪器新品来看,在气体和油品检测方面有多款新品推出。在气体检测方面,谱育科技的EXPEC 1900 傅里叶红外气体遥测仪将可见光成像+红外成像+化学成像三合一叠加显示。对比常规的可见成像+化学成像的图像显示,增加了红外成像的叠加显示。红外成像不仅可以在夜间提供视野支持,同时可利用红外热像显现检测区域内的高温污染云团、排口等,叠加显示于化学成像的图像上,可辅助研究污染气体云团的分布与扩散趋势。另外,产品采用了云台扫描与振镜扫描相结合的速扫描方式,提高扫描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检测区域的准确性;北京乐氏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9100FIR 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这是一款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气体分析仪,其采用PLS偏最小二乘法,高分辨率分析模式(1cm-1的分辨率),开放气体组分化学计量方法模型构建功能,适用于对各种排放气体进行现场在线分析,包括工业废气、锅炉烟气排放、焚烧炉排放,也可用于环境空气中无机气体、有机气体的快速应急检测;此外,常州亿通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也推出了红外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CO) ET-3015AF。在油品检测方面,深圳市德沃仪器有限公司推出了用于成品油检测的近红外光谱仪DW-NIR-PD。该仪器属于光栅扫描型,采用德州仪器的数字镜像整列微型近红外光谱仪InGaAs探测器。据悉,该产品收集了1000多份汽油和柴油的样品和数据,样品覆盖全国各地的大小炼油厂和检测机构的数据,并针对国内使用的油样自行开发近红外数据模型;此外上海昂林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全自动便携式红外测油仪OL1025,山东格林凯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推出了新款含油量检测红外分光测油仪GL-7100,分别在仪器的便携性和智能化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 靶向Aβ蛋白的近红外荧光小分子探针的发现和成像研究获进展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起病隐匿,病程长,病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表现为患者脑部出现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s,Aβ蛋白)的沉积。开发能特异性靶向Aβ蛋白,特别是AD早期的Aβ蛋白单体和寡聚体的分子影像探针,对于AD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以及抗AD药物治疗效果的早期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柳红课题组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叶德举课题组合作构建了靶向Aβ蛋白的近红外荧光小分子探针,并应用于转基因AD模型小鼠脑部Aβ蛋白的实时荧光成像与可视化。该成果以Engineering of donor-acceptor-donor curcumin analogues as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s for in vivo imaging of amyloid-β species为题发表在Theranostics上。  近红外荧光成像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成像快捷、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中。近年来,研究人员也相继开发了Aβ蛋白响应的荧光探针用于Aβ蛋白的检测。但是,目前报道的荧光探针大多还存在荧光发射波长较短,与Aβ蛋白的结合动力学过程较慢、亲和力较低,以及仅能检测AD病程较晚期的Aβ蛋白斑块等不足。因此,发展具有近红外荧光发射波长,对Aβ蛋白单体、寡聚体和聚集体具有快速响应和高亲和力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活体内Aβ蛋白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对AD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作基于Aβ单体、寡聚体和聚集体的蛋白结构与结合模式,通过理性设计和官能团替换,设计并合成得到9个具有Donor-Acceptor-Donor(D-A-D)结构的近红外荧光探针(1-9),可以与Aβ蛋白单体、寡聚体和聚集体高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显著增强的近红外荧光信号。  该研究中发现的探针9具有较红的近红外荧光发射波长,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一方面可提高光对颅骨和头皮的穿透深度,从而提高探针活体上检测Aβ蛋白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可降低探针在活体应用时的给药剂量,从而减少了高剂量探针对神经系统的潜在毒性。此外,探针9因引入具有一定亲水性能的羟乙基官能团,改善了探针的理化性质,提高了探针的进脑量。同时,探针9表现出快速的结合动力学过程(  论文链接探针与Aβ蛋白响应机理示意图
  • 王家俊:启程,近红外!
    一、第一次遇见快检技术  记得,那是1994年初,我在学校任教已近十年,源于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兴趣,我来到红河卷烟厂生产部质检科工作,建厂不到十年的红河卷烟厂,发展十分迅速,企业领导特别重视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开发应用,是年,厂里引进了一套荷兰生产的可用于测定烟草总糖、总氮、烟碱、氯、硝酸盐和铵盐的六通道全自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系统。当时,让我负责开发应用,分析系统投入使用后,我感到非常吃惊,测定烟草的主要化学成分比传统的湿性化学方法快十倍之多,分析效率获得了大幅提升,对烟草及其制品质检质控的需求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该系统的成功应用,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魅力,从进样到出具分析检测报告,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把分析检测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由于该项分析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等优势,200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流动法测定烟草及其制品化学成分的行业系列标准,对国内烟草行业普及应用连续流动分析技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回想起这一段经历,实话说,对我六年后开发应用近红外技术起到了良好的帮助和启发作用。图1安装调试Skalar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 云南红河卷烟厂 1994年  二、启程,近红外!  因工作之需,我离开了质检科被调到厂办从事行政工作,一晃六年过去了,实因我对行政事务、管理不感兴趣,加之挥之不去的兴趣爱好,一心想做点技术工作,于2001年下半年我又主动回到了厂技术中心,要求做一些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幸运的是,我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技术中心领导告诉我,在1998年,云南烟草系统引进了一批近红外分析仪,至今没有用起来,我们中心的这台近红外也折腾了些时间,还再躺着,想想办法,听仪器厂商说,近红外不需要使用化学试剂,比较环保,把样品磨细,扫一扫,就可一次性快速检测多个成分,比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还要快,厂里考虑要用烤烟的主要化学指标-烟碱来考核烤烟的收购质量,要求在收购现场快速把烤烟的主要化学指标测定出来,再结合外观质量综合评估烤烟品质。这种评价办法在国内烟草行业尚未实现,难点就是烟草的化学成分不能大批量快速检出,在速度上满足不了现场的实际需求。当时,了解到仪器是PE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IdentiCheck FT-NIR,1997年生产),记得在八十年代的大学里,PE光谱仪是大学教授的奢侈品,做学生的只能看,不能摸,既然现在有那么好的仪器,就试试把!记得当时就是凭着兴趣爱好承担了这项开发工作。  在接受这项工作后,出于个人习惯,想预先调研一下近红外分析的技术、理论背景和发展动态,但遗憾的是,在农村县城,学术刊物、网络咨询比较贫乏,可阅读的仅是仪器带有的技术资料、用户指南和以前上大学时用过的一些化学教本,有关近红外分析技术方面的中文文献也很少,当时,梁逸曾、俞汝勤教授编写的化学计量学,如分析化学手册(第十分册)化学计量学,对指导我进行数据处理和近红外建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提及的是,徐光宪先生在50年代编著的《物质结构》(上、下),有关分子光谱理论及其应用的论述对我进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引导作用。无疑,研读大师经典十分必要! 图2 徐光宪先生编著的《物质结构》  在近红外的应用开发实践中,因近红外建模需要大量的代表性烤烟样品及其相应准确的参考性质数据。为此,厂原料部和质检科分别负责取样和测定参考数据,相关同事工作极为认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建模过程中,随着样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当时使用普通PC机和Quant+软件建模,由于计算机性能较弱,内存不足五百兆,经常出现浮点溢出死机,建模运算效率很低,加之IdentiCheck FT-NIR未配置采样均化技术,获取样品的光谱重性不理想,虽然取了近千个烟样,但实际进入校正集的样品大概仅有50%左右,近红外预测到底准不准,幸运的是,建立的总糖、烟碱、总氮和氯的近红外校正模型基本通过有效性验证。于2002年建立了现场近红外光谱实验室,近红外终于在收购现场付诸应用,通过对近红外预测结果与行业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再次进行对比评估,近红外模型预测结果满足考核要求,近红外预测结果可直接进入烤烟收购考核系统,辅助评估烤烟收购质量,为原料外观质量评判与内在化学信息应用相结合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至此,近红外应用算是初见成效,冒了个泡!西南地区的不少烟草公司、工业企业闻风而至观摩了红河卷烟厂现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情况,感到近红外检测速度的确快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这里我们要感谢当时尼高利(Nicolet)近红外仪器的代理公司,他们的商业嗅觉让人佩服,参观了现场实验室后,也发现了一些应用中可以提升、改进的地方,同时愿为我方提供一台部新型号的FT-NIR Antaris Analyzer作为示范,并给予技术支持,承诺应用效果如果不理想,拉走!如果达到厂方预期,希望厂方留下,考虑到在国内烟草行业尚未有人用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该机型在国际上获得过R&D金奖,仪器性能应有保障。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一边使用IdentiCheck FT-NIR,一边开发Antaris Analyzer。最后使用下来,该机型的稳定性、采样技术及相应的软件系统的确让人满意,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我方以最优厚的价格留下了该台仪器。图3 红河卷烟厂近红外光谱实验室 2002年  最初的这一段近红外(基于PE近红外仪器)应用开发历程,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文献咨询匮乏,对近红外技术的理论背景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缺发深入了解,从仪器工作参数优化、校正样品选择,到对样品光谱数据的数学预处理的优化组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晚上加班成了一常事,有同事建议我,那么艰难,干脆收工算了,技术开发允许失败,其他几家烟草公司也没有弄出来。在建模过程中,对多维矢量数据的计算机处理简直让我着迷,兴趣一直在驱动着我,加之技术中心领导持续的支持和鼓励。随后,对数据处理的方法策略做了一些调整,建立的校正模型的预测效果越来越好,最终,校正模型通过了有效性验证。近红外在收购现场获得应用之后,经部门领导同意,在《光谱实验室》(第20卷 第2期)发表了“FT-NIR光谱分析技术测定烟草中总氮、总糖和烟碱”的文章,因文章使用了大量的实际数据,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不少读者,特别是一些非烟草行业的读者纷纷来电,对校正样本选择、数据预处理、建模方法等进行了交流讨论,通过交流我发现了文章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近红外应用于质检质控大有潜力可挖。  三、良师益友  正直对近红外应用研究碰到了各种理论问题,蹒跚而行之时,幸运的是我遇见了良师益友,找到了“家”。进行型NIR 实验室进入烤烟收购系统,辅助评估烤烟收购质量。在2003年,我到长沙出差,联系上了多年不见的杨家红教授,杨教授师承梁逸曾教授,熟悉化学计量学方法的计算机实现、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网络技术等。随后,我厂技术中心邀请了梁逸曾、杨家红二位教授做了一场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现代数据分析的报告,受益匪浅,特别是梁教授关于指纹图谱技术、模式识别方法、异常值诊断、多元数据分辨等,热情洋溢的讲演,至今,记忆深刻,对后来我们应用光谱指纹图谱技术和色谱指纹图谱技术进行原辅材料(如烤烟、香精香料和卷烟纸等)质量定性定量分析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化学计量学方法作为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提取有效信息的工具,对进一步发挥现代分析仪器的潜在价值有如虎添翼之作用。图4 梁教授在红河卷烟厂讲课(左) 杨家红教授、梁逸曾教授和作者(右),2003年  在梁老师的引导下,我有幸参加了2004年在同济大学召开的亚洲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了“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同时测定卷烟焦油、烟碱和一氧化碳的释放量”的会议论文,此文虽然很一般,但对我步入学术圈子起到了重要的诱导作用,可能是由于个人兴趣所致,每做完一件事,都会写篇文章发表,总结一下自己的得失。因本人来自烟草行业,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行业,所以,很少与人主动交流,在会场上,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师已注意到我的胸牌,问道:“看过你的文章,近红外在你们烟草企业用起来效果怎样?”,“快速实用,就是做预测模型太麻烦”。随后我们互相介绍交流了一下,就这样我认识袁洪福教授,这次会议让我眼界大开,结识了不少专家学者,正是他们,真可谓良师益友,对我后来进行近红外结合过程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卷烟配方工艺过程质量监测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以及色谱、中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技术在香精香料质量分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此,深表敬意!参加学术研讨会,也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到学术交流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重要性,作为企业技术人员了解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对指导企业应用研究少走弯路十分必要,这也是后来我比较热心于学术交流、学术研讨的重要缘由。图5 红近红外会议论文稿样 2004年  2006年10月28日,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参会人员300余,在袁洪福老师的推荐下,我做了题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大会报告,引起大家关注的是近四年我所做的工作,主要涉及到原辅材料、成品质检质控,以及物料的过程质量监测、稳定性评估等,会后,有不少专家给我提出非常有益的建议,如复杂环境下如何采集近红外光谱,如何控制光谱采集的质量,如何建立稳健的过程校正模型等等,这些建议让我受益至今。这次大会使我深受感动的是已八十余岁高龄的陆婉珍院士所做的报告“石科院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的经历”,陆院士为推动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学术研究交流关怀备至,给予我们巨大的鞭策和鼓励。这是一次人数多,学术气氛活跃,讨论问题热烈的盛会,让我振奋,让我感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前景光明。2009年6月6日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成立,2014年9月23日近红外光谱分会成立,这说明了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蓬勃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更具情感意义的是,我们找到了归属,找到了组织,有了“家”。图6 陆婉珍院士(前)、袁洪福教授(后)2014年  三、在应用实践中前行  近红外应用初见成效,让我们尝到了快检技术的甜头,在2003年之后的十多年中,我们进一步拓展了应用研究的范围,从近红外到中红外,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1、 近红外结合MSPC(多元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应用于复烤加工、卷烟生产过程质量表征及过程质量监测,弥补了以往使用单变量未充分利用多变量综合信息的不足   2、 近红外与定性模式识别技术和定量校正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卷烟产品和卷烟纸的质量控制   3、 中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定性模式识别技术应用于香精香料质量控制   4、 应用主成分分析、统计回归分析技术,对大量烤烟近红外光谱数据、主要化学成分数据以及烤烟品质属性进行挖掘,探讨烤烟成熟趋势与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相互关系。  以上几个方面的实际应用,特别是中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香精香料质量控制,衡量香精香料质量的一致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十多年的应用实践证明,近(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快检技术,使以往长周期小批量样本的实验室湿性化学分析走向“绿色”的大批量的快速现场分析,是原料种植、加工,卷烟辅助材料(纸材、香精香料等)、卷烟产品质检质控和品质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图7 中红外光谱技术在香精香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13年  近红外应用了三五年后,为了使其应用流程标准规范,于2008年,我们编写了企业标准“QB/HY 0001-2008 烟草及烟草制品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因近红外快速之优势,得到了不少企业的青睐,不少同事给我很多积极的建议,为了便于近红外进一步推广、规范应用,让新用户少走弯路,能否把企业标准进一步升级,为此,我们单位联合了云南几家烟草企业和相关研究单位,在企标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多年的应用实践经验,起草两项地方标准,“DB 53T 497-2013 烟草及烟草制品 主要化学成分指标 近红外校正模型建立与验证导则”和“DB 53T 498-2013 烟草及烟草制品 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的测定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  说来也巧,我把编写地方标准的情况向学会袁洪福老师做了汇报交流,袁老师说既然你们在做地方标准,学会已正申报编写近红外国家标准,你要多出主意,我们一起把这个国标做好,这是学会的一桩大事。经过学会委员的精诚合作与努力,起草的国家标准“GB/T 29858-2013 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则”,于2013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发布。这个标准的发布,作为近红外建模与验证的指导原则,对进一步推广和普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业、医药、石化、食品和烟草领域中的应用,使近红外光谱法的应用走向规范,形成标准化的快速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四、结语  近红外分技术应用至今,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如何从这些数据资源中挖掘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和有价值的知识,这将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近红外分析技术网络化搭建了优良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近红外,凭你天生的优势,你会表演的更精彩!
  • 中国农大严衍禄教授八十华诞 从事近红外事业30余年
    p   2015年6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八十华诞暨学术座谈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主楼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由信电学院电子工程系系主任王忠义教授主持。座谈会上首先由信电学院院长高万林、党委书记刘尚民致贺词,并转达了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宁秋娅的问候;与严衍禄教授一起工作过的老先生们深情回忆了与严老师一起工作的历程;闵顺耕老师代表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255.html" 近红外光谱 /a 分会敬献鲜花;严老师桃李满天下,指导过的一众弟子都到会共贺,朱雨杰(FOSS公司)、周学秋(Thermol Fisher公司)、赵丽丽(Bruker公司)、张录达(中国农大)、劳彩莲(中国农大)、赵龙莲(中国农大)等弟子代表赠送了为严老师80华诞专门制作的纪念册、礼品和鲜花。最后严老师充满感情地回顾了从事近红外事业30余年来的风雨历程和收获,也鼓励年轻一辈把近红外事业发扬光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61084149.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 /p p   严衍禄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组建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实验室后,三十余年来,严衍禄教授团队一直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理论、农业应用、软硬件技术等研究开发工作,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课题、发表多篇论文,指导过的学生中有多人长期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教学、科研 、仪器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61084213.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19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合影 /p
  • 近红外光谱技术如何“落地”药企
    p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p p   为提升药品质量,国家药监局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监管制度改革,加强药品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制药企业从药物研发、注册、生产、销售等全过程保证并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近年来,包括美国FDA、欧洲EMA在内的官方药管机构一直在药物领域积极推动过程分析技术的应用,立足从生产过程、工艺上保证药品质量,希望通过过程分析技术为产品质量的持续一致性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p p   目前,对欧美制药企业来说,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过程控制中常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应用于原辅料检测、中间体控制、过程监控等。但是,对中国化学药品生产过程控制而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据专家分析原因:在线监控设备的价格较贵,企业会更多考虑直接的经济效益、风险和成本 此外,国内目前没有过程分析设备和技术配套的相关法规,企业担心难以通过药监部门的生产变更申请 更重要的是,国内制药企业缺少成功应用的示范、缺乏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经验。因此,如何引导企业尝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解决其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进而逐步了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性,熟悉并掌握其功能,是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国内医药领域应用的关键。 /p p   为了让近红外技术更快、更扎实地“落地”制药企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分会承担了中国科协2020年度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并将技术服务平台的组织协调工作与之有效结合。目前,在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两个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来自于药检部门、科研院校、仪器厂商、制药企业等的专家正在组建科技服务团。而且,该服务团正在上述两个区域进行研讨和调研,积极推动制药企业和近红外仪器厂家的应用对接,力争做好服务工作。据悉,截至目前,己有11个仪器厂商积极申请参加在线仪器样机评价和选试,将有望推进国产仪器的研发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组建行业近红外光谱技术质量过程分析产学研用联合体。 /p p   根据计划,今年,近红外分会计划开展两次制药行业网上云课堂培训。5月23日,广东药科大学肖雪副研究员在科界平台开启了题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现代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展》的讲座。肖雪副研究员长期从事中草药大健康产品的研发、分析与质量标准研究,过程分析技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等。本次讲座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优势,及其在药品原料、辅料、生产过程中快速检测和过程分析应用案例,其中包括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课后,专家们与有关药企技术人员还进行了座谈答疑。 /p p br/ /p
  • 陈平与近红外:六年近红外之路------从一台近红外到多台近红外的成长
    六年近红外之路------从一台近红外到多台近红外的成长  近红外在饲料行业的应用,应该说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所以外资企业的近红外应用较早,并且是以规模化的应用模式快速复制和扩张。而国内饲料近红外的大规模应用,大部分是最近十年间的事情。我很有幸当年毕业后正好碰见这个时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和集团近红外应用和推广联系在了一起,作为近红外项目负责人组建了目前的近红外定标项目中心,经历见证了近红外在我们集团的应用发展过程。  我于2010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动物营养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不缺工作岗位,同学们除了继续深造,大部分选择配方师或饲料研发岗位从事技术工作,唯独我是例外。当时对实验室情有独钟,第一个工作项目是用ELISA方法进行霉菌毒素检测分析,并且在集团开展培训推广该技术。因为读书期间有一年半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这个检测简直是小菜一碟,工作之余可以兼职看看近红外。这台近红外比我早一年到实验室,此时已经有常规的成品和大宗原料模型,用于和总部最近的全价料工厂的检验。用肖雪博士的“要不试试近红外?”的想法,联系到自己的日常检测工作,我立马就想用它建立一个玉米的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的预测模型!虽然对近红外操作都还是一头雾水,可是说干就干,看着软件说明书,请教了一下同事操作方法,还查阅到了相关的所有文献,只有老外发表过类似的文章,有可行性,这在国内检测都还是空白呢!要是建成了可以节约多少检测成本呢,感觉读书时候的钻研劲儿又上来了,把波长间隔设到4cm-1,样品取3次平均,还想把颗粒和粉碎模型一起做,检测,粉碎,扫描,100多个样品,天天从早干到晚,然后数据分析,光谱处理,波段选择,参照老外,也自己用软件优化,结果------不了了之。现在看来,有些笑话,也感叹那时候真的很年轻。近红外说起来很简单,因为有商业配套软件,简单到我们可以把计算过程当成是黑匣子,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模型,R2要接近1,RMSECV要最小。中间却缺少了很多环节,对数据的综合解读能力也基本处于外行状态。殊不知,近红外技术是一门多学科技术,涉及到到知识面太广了,光谱学,化学计量学,统计学,还有所要检测项目相关的行业知识。我喜欢把近红外工作比喻为下棋,因为一招错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一旦一个环节错了,最终出来的数据都可能会不尽人意。很多人对近红外都能说出十之八九,可是往往那不足的一二就成了水桶原理的短板,所以即使很多人都可以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专业的建议,没关系,一一接受,但是去伪存真,扩充知识面,在建模之初做好打算比后期补救的意义会大很多。  半年过去,检测工作没再继续,之前从事近红外管理的同事辞职了,我开始接手专职近红外工作。我也开始脚踏实地地把应用重心转到常量分析上,对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做了大量优化工作,在此过程中对软件操作维护已经非常熟悉了。鉴于第一台近红外在公司的“良好”应用(至少替代了很多手工分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总监决定在集团大规模推广近红外了。当我产假休完已经2011年底,新来的5台近红外很快摆在了我面前,等待验收调试。报警,斜率,截距,样品,数据,这些词天天在我的头脑里打转,下班都挥之不去。因为我们选择的其中一款仪器在全球都大概算是首发了,应用经验都有些缺乏,可能还有些信心太足。我们就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调试了近两个月,还是没有达到我们先前使用的单台近红外的预期结果,但是抵不住分公司的压力,还是把仪器下发到各个分公司,反馈回来的情况是------其中一个品管经理给我们总监投诉花几十万买回来一个废物。那一刻真的很崩溃。如果说前期单台近红外自己还能简单地玩一玩,现在是真心HOLD不住了。庆幸的是领导并没有批评我,还组建了四人的近红外项目组团队协助我进行湿化学分析,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厂家技术团队尽可能给予了我技术支持。虽然顶着压力,当时还是想,我就不信近红外做不出来,颇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也正是因为碰到的问题太多,促进我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进行更多的反复论证,这些问题就像是滋养我快速成长的雨露一样,带动了我很多的思考。大概过了半年时间,一直以来的坚守终于有了回报,雨过天晴,问题逐渐解决一些了,网络化应用的优点也逐渐显现出来,为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管理的二十多台近红外,除了安装的时候亲自下分公司验收培训,再也没有太多的机会能下分公司了。现在的近红外已经成为我们分公司缺一不可的工具。  去年,褚小立博士把我们近红外工作者们都拉入微信群,让我第一次有机会见识到了如此多的不同的专业背景专家,并且参加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年会见到了真人,听着他们的故事,执着和坚守是大家共同的特点,作为一个近红外迷,不是近红外专业出身,但是能够成为其中一分子被接纳,竟然毫无违和感,我很感谢这个群体对一个非学术界晚辈后生的包容。回顾这六年来的近红外工作,感慨万千,我也一直在探索论证中成长,真正无怨无悔。  华西希望四川特驱投资有限集团研发技术中心 陈平 2016.5.14
  • 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厂商将悉数齐聚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日程出炉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9月23~25日在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举办。会议同期,还将举办“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论坛、“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奖颁发仪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展”等相关的活动。自2006年第一届会议成功召开以来,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回眸过去近20年的历程,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见证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历史,其陪伴并带动了一大批近红外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二十年回眸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9月相聚北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届会议不仅有专家学者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更有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仪器公司现场分享并展示最新的仪器、技术及方法,为科研以及实际应用的拓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自通知发布以来,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几乎所有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参与:会议第三轮通知: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附会议日程)会议注册网站::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Nir2024/index 会议日程:日期 时间日程地点2024年9月24-25日 全天 主会场: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大会报告 一层 唐朝厅2024年9月20-22日全天分场活动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标准》研讨会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兰苑路五号2024年9月23日14:30-17:00分场活动2:《T/CIS 17006-2022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规范》标准专题宣讲会三层 清朝厅2024年9月23日20:00-21:00同期活动1: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委员会议一层 宋朝AB厅2024年9月24-25日8:00-17:00同期活动2:近红外光谱仪器展一层 序 厅2024年9月24日19:20-19:50同期活动3:“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新产品发布会一层 唐朝厅2024年9月25日13:30-18:00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一层 唐朝厅附件: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日程( 拟定 ).pdf展位图一览
  • 湖南中烟牵头承担烟草行业首个近红外光谱技术标准项目
    p   近年来,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独具特色,牵头或参与了多个以“近红外光谱”为主要应用技术的国家局科技项目,成为烟草行业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规则制定者和引领者。 /p p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的特点,湖南中烟开发出了利用烟叶的近红外光谱预测单等级烟叶在标准状态下释放焦油、烟碱及一氧化碳等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技术,获得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独立开发出了利用烟气粒相物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检测卷烟烟气微量成分的技术,将检测效率提高了100倍,检测成本大幅减低,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打叶复烤均质化、卷烟科研大数据获取与应用、烟叶品质鉴别、卷烟数字化设计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王志国) /p p /p
  • 近红外光谱仪相关企业走访调研
    仪器信息网讯 作为“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专项课题调研活动的一部分,2012年4月9日-11日,该课题调研组走访了江苏、上海两地的国内外近红外相关仪器厂商。   调研组成员包括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专家以及应用方法开发的专家,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该课题具体负责人,业内专家等,如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燕泽程、总后油料研究所刘慧颖研究员、浙江大学的戴连奎教授、江苏大学食品学院陈斌教授、华东理工学院倪力军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博士、业内资深人士李云济博士、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杨丽及常静 同时仪器信息网亦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调研组部分成员 (上排从左至右分别是:燕泽程、刘慧颖、戴连奎; 下排从左至右分别是:陈斌、倪力军、褚小立)   “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专项课题此次选择的调研对象包括:近红外光谱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即将进入或正在进入近红外光谱仪器领域的企业,以及国内外知名的近红外光谱仪器生产企业等。   在调研过程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燕泽程向各企业介绍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基本情况,并指出,“作为一个立体式的服务平台,学会希望在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的杨丽、常静向各企业介绍了专项课题的设立背景和目的,“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专项课题由科技部设立,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开展研究。为了推动2011年科技部、财政部首次设立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有效实施,此专项课题构建了相关政策保障体系,确保能够促进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江苏飞格光电:半导体激光器生产企业 人均产值高达200多万   江苏飞格光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坐落于江苏镇江科技新城。江苏飞格光电拥有最先进的激光器技术和封装技术,主要经营光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组件、光发射/接收模块、光收发一体模块等,具备光器件、光模块的全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加工能力。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江苏飞格光电年产值已达9000万,而其员工则不到40人,其人均产值高达200多万,是一家具有潜力的企业。 江苏飞格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詹敦平先生   江苏飞格光电主要产品之一的半导体激光器,可作为近红外光谱仪的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应用在光纤通信领域的波段是从760nm—2900nm,而近红外光谱(780—2526nm)区域与光通信用的光谱波段有很大的交集面,因此,半导体激光器在激光光谱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从分子光谱、等离子物理、高阶谐波产生的应用到大气污染的监测及癌症的诊断等。半导体激光器在光谱仪器中优势主要有可调谐性、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波长易调制性、高单色性、价格低且寿命长及高可靠性。780nm、850nm、980nm、1270—1610(20nm间隔)波长范围的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直接应用到近红外光谱仪器上。   江苏惠通:国产基于MEMS技术近红外光谱仪将产业化   江苏惠通集团主要产品为遥控器、显像管插座、连接器、控制系统装置、其它电子产品五大类,专业开发生产遥控器已有十余年,拥有40条遥控器专业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4500万只。为飞利浦、东芝、夏普等国际知名公司及国内名牌厂家配套。 江苏惠通集团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龙涛先生   江苏惠通集团工程技术中心龙涛主任热情接待了前来调研的专家们,并介绍了公司研发中心的情况以及近红外光谱仪研发过程中的问题等。惠通几年前就开始研发近红外光谱仪技术,于2010年3月,该公司的《MEMS内嵌式、便携式智能红外光谱探测器研发》项目通过了验收。但是,该仪器的一致性、光学效率等性能的提高还需要时间解决。目前,该仪器正在多个应用单位使用,通过用户的反馈不断完善仪器技术,相信不久该产品将实现产业化。   集团拥有60多人的省级技术开发中心,用于生产的技术支持 同时又内建由30多人组成的电子产品研究中心,专门致力于尖端领先产品的研究开发,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RF产品及其它各类智能化产品的能力,包括近红外光谱仪、压电陶瓷触摸按键等的研发。   福斯:为客户提供世界上最好的专业的分析解决方案   1956年,Nils Foss先生在丹麦成立福斯公司。目前,公司在世界各地约有1155名员工,在四个国家建立了研究和开发中心、在四个国家设立了制造工厂、在20多个国家成立了销售和服务公司、世界各地拥有超过75个专用经销商。2011年福斯公司销售额约1.9亿欧元,98%的业务产生在丹麦以外。 福斯赛诺分析仪器(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Rikard先生 福斯赛诺分析仪器(苏州)有限公司商务经理 田毅先生   在全球范围内,福斯公司有40000多个用户,几乎包括了所有食品和农业方面的前100强的跨国公司,和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全世界85%的牛奶生产、80%的粮食交易和75%的啤酒生产都是使用福斯的解决方案进行测试。   福斯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拥有超过200名的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的研发部门,每年将销售额的11%投资于产品创新和开发。在福斯公司研发部门中,有一个专门进行“概念设计”的团队——研发未来10年用户会用的技术 而且福斯公司新产品研发的流程控制严格,有效规避了研发风险 同时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还积极邀请了客户参与,保证了所开发的新产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上海棱光:步履艰难的国产近红外厂商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由上海分析仪器总厂研究所的一部分改制而成,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研制光谱及其他分析仪器的历史。目前,公司共有员工60多人,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其中出口量达18%。 上海棱光原总经理 吴树恩先生 上海棱光总经理 李兵先生   吴树恩先生介绍了一些上海棱光技术创新的例子,和专家一起分析探讨了其中成功、失败的原因。李兵先生介绍了上海棱光的发展概况。   上海棱光以勇于创新为企业精神,公司技术人员比例达70%,大学以上学历达到95%,技术开发人员在分光光度计领域都有着数十年的开发经验,研发力量雄厚,并与中国农大、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与开发关系。上海棱光还承担了上海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及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上海棱光主要产品有分子光谱仪器、物理光学仪器、生命科学仪器等,公司产品全部为拥有自主产权的新型仪器。目前,上海棱光根据国内行业及市场的需要,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中高端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开发与应用。其中,F97系列荧光分光光度计代表了国内一流水平。近红外系列仪器是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已于2002年通过部级专家验收,自主开发研制,包括两项专利,其中S400为农产品品质快速测定仪,是针对农产品、种子、饲料工程等行业收购检测分析所用。   赛默飞:提供实验室、在线、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全线产品   赛默飞世尔科技年销售额12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赛默飞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   1982年,赛默飞在中国建立第一个销售办公室。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赛默飞在中国拥有1900名员工,服务于第一线的专业人员超过1000名 6家生产工厂,苏州在建的大规模工厂2012年也将投产 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 位于上海的中国技术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 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或销售办公室,2012年还将在武汉、西安成立分公司。 赛默飞中国区市场传播总监 毛君玲女士 赛默飞中国区市场便携式光学分析销售经理 徐征宇先生   赛默飞近红外光谱仪产品和技术包括来自尼高力的研究型、在线型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产品,以及来自于Polychromix公司的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Polychromix公司利用提供给NASA(美国宇航局)的MEMS技术,开发出了首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应用于医药、海关、食品安全、农业、饲料、塑料回收、织物回收、以及烟草等行业,为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检测方式。   海洋光学:创新20年 定位于Key Components Provider   1989年,Michael J.Morris博士获得了美国能源部资助项目——测量海水中酸度、颜色的变化。1992年Morris博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型光纤光谱仪,创立了海洋光学公司。2004年海洋光学被豪迈集团收购。海洋光学加入豪迈集团后,制定了正确的市场战略和定位、完善了产品线、获得了充裕的资金和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等,市场快速扩张,保持了市场份额第一。海洋光学涉及到的技术和产品线包括光谱仪、化学传感器、度量仪器、光纤、薄膜及光学元件。至2011年,海洋光学在全球累积售出了180000套光纤光谱仪。 海洋光学亚洲分公司首席顾问 龚雅谦先生   2006年,海洋光学在上海成立亚洲分公司 2009年,成立了蔚海光学仪器公司,开始中国本地化生产和研发 2010年,部分产品线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2011年,海洋光学亚洲销售额比2006年增长了20倍,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海洋光学在上海主要生产组装光纤和部分光谱仪产品,并且已经开始为中国客户量身定做一系列解决方案。   海洋光学的愿景——Powered byOcean Optics,即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是提供微型光纤光谱仪这个“心脏”。其大部分产品都隐藏在合作伙伴的环保仪器里面,因此大家很少能直接在市面上看到海洋光学的产品,就好像Intel的CPU一样。而其中也包括多款用于近红外光谱中的光学器件和可独立使用的近红外光谱仪。   在技术创新方面,近期,海洋光学投入10000美金设立创新奖“Blue Ocean”,“Blue Ocean”的设置旨在积聚创造性的创意和技术,激发有志之士发掘潜能改造世界,实现最终的市场商品化。Blue Ocean 奖项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的奖项发布旨在为新创意新技术的评估及开发提供资金,进行概念的考证。   瑞士步琪: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专业性与应用性   1939年,瑞士步琪公司创始人Walter Buchi先生创立了一间玻璃工厂,即瑞士步琪公司前身 1957年,瑞士步琪公司推出世界上首台旋转蒸发仪,有效地解决了化学实验室中有机溶液的快速回收问题,至今已经成为全球旋转蒸发技术的市场领导者 1961年,瑞士步琪公司推出凯氏定氮仪、熔点仪 1999年,瑞士步琪公司收购了瑞士布勒集团的分析技术部门,主要引入了近红外光谱仪产品线和整个技术团队。   2005年,瑞士步琪公司在中国成立子公司——步琦实验室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瑞士步琪公司在中国(含香港、澳门)的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在内的一切业务。 步琦实验室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世章先生   目前,瑞士步琦近红外光谱仪主要有两款,如,2005年上市的NIRFlex N-500,2010年上市的IP 54防尘防水NIRMaster近红外以及2012年推出的IP65防尘防水的NIRMaster近红外。瑞士步琦近红外技术采用了专利的偏振干涉仪,将傅里叶变换近红外的抗震性提高了40倍 其NIRCal化学计量软件,可自动建模、评估模型优劣。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发展探讨   在此次近红外光谱仪器相关厂商走访活动中,专家与厂商负责人通过深入交流,探讨了近红外光谱仪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光源、探测器等工艺需要保障其稳定性、一致性、可靠性等 稳定且具有一致性的近红外光谱仪是标准化所要求的基础,同时模型传递方法的应用是以重复性极好的仪器设备为前提的   小型化、便携式、单一性专用仪器与通用性共同发展,未来可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相结合,发展专用仪器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软件的维护较其他分析仪器的要求更多一些,所以,近红外光谱要发展,最终需要有用户企业组建应用团队   专注1~2个具体的应用领域,面不要太广,即选好用户   近红外光谱市场前景很好,但是需要培育,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新产品开发中缺乏快捷的科技信息沟通、最新的元器件等   近红外光谱原理创新的难度大,其新产品技术的研发需要人力、技术的积累   应将更多的、有一定规模的国内仪器公司拉入近红外光谱领域   “做”仪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对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标准、上下游企业、知识产权等需要深入了解、并且要与之相符合。
  • 小型近红外仪器开发和应用的关键点有哪些?——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特邀报告推荐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ICNIRS)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世界各国在近红外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的拓展与交流,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9届。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CNIRS2021)将于2021年10月17-21日召开。为了满足更多代表的参会需求,会议注册报名截止时间延迟到2021年9月30日,有意向的老师可以登录会议官网报名:https://www.nir2021.com。虽然鉴于当前疫情形势,本届会议采取线上网络会议的形式,但是会议的内容同样精彩。据不完全统计,本次会议共安排了5个特邀报告,2个获奖报告,66个口头报告,以及110个墙报。此外,会议正式开始之前,还安排了4场WORKSHOP。特邀报告推荐: Richard Crocombe 博士Richard Crocombe 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学士、硕士、化学)和南安普顿大学(博士、化学和光谱学)。他移居美国,最初获得博士后奖学金,然后加入 Digilab (Bio-Rad) 从事实验室 FT-IR 仪器工作。多年来,他在 Digilab 担任过多个职位,但专注于产品和应用开发,包括步进扫描 FT-IR 应用和使用二维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光谱成像。之后,他先后在 Axsun Technologie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和 PerkinElmer 任职,专注于微型、便携式和手持式光谱仪器。 2017 年,他离开了企业界,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帮助将新的微型光谱技术商业化。 Richard Crocombe 博士在微型和便携式光谱仪的技术和应用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章,包括 2018 年应用光谱学上的综合评论文章。过去二十年见证了移动式、便携式、嵌入式和现在可穿戴式近红外光谱仪的连续发展,便携式设备的应用实例有据可查,例如化学和制药原料识别和聚合物回收,已经采用了多种技术,包括使用线性阵列的色散、MOEM设备、傅立叶和哈达玛变换、扫描F-P干涉和线性可变滤波器。随着越来越强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相关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将光谱设备嵌入到运动或智能手表、洗衣机、烤箱和真空吸尘器中。我们还看到下一代个人护理产品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化妆品配方,甚至可以指示我们的哪些牙齿需要额外刷牙。对于此类嵌入式设备,我们可以假设产品制造商对其稳定性、在特定温度和湿度范围内的适用性,以及校准承担全部责任,从而为整个产品提供自动决策。最新一代的光谱仪,包括基于光子或等离子体设备的光谱仪,有望实现极端小型化和极低的成本,因此它们可以集成到普通大众的智能手机中。此外,一些在硅探测器区域(约400至1000nm)工作的设备已经可以以几百美元或更少的价格买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建、验证和维护必要的数据库,如何进行校准,采用什么算法等问题都是必须特别注意的。供消费者使用的光谱设备或包含在供消费者使用产品中的光谱设备的可能应用领域包括食品、个人健身、个人护理、家居用品的识别和验证等,但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经过验证的校正方法或样品数据库。这些愿望与分析光谱学的现实之间存在不匹配性,特别是对于向非科学家销售和操作的低成本仪器,这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一些面向公众销售的设备似乎是由不熟悉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如检测限和采样限)的人开发的。 例如,食品尤其具有高度异质性,正如近红外领域所知,实验室仪器通常采用大样本区域,通常与样本旋转器或积分球结合进行测量。但是,便携式仪器只能检测直径为 2 毫米的区域,并且依赖于接触式测量。由于与样品的距离、接触角度、杂散光等问题,使用手持仪器(尤其是未受过培训的操作员)对食品的检测可能具有高度的不可重复性,甚至给出错误的结果。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检测的是样品的表面还是本体?这都值得大家深思。本次会议中,Richard Crocombe 博士的报告将介绍最新的高度小型化技术,并讨论它们可能的应用和相关的问题。报名参会请点击》》》
  • 海能仪器:厉害了,我们的山东近红外!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高新分析技术。利用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样品的快速、无损、定性/定量分析,还可以实现现场快速筛查和加工过程实时检测̷̷随着近红外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目前已应用于科研、农业、食品、制药等多个领域。人才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每年都会有大批研究生、研发技术人员和应用工程师加入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队伍中。最近,在这个红色的十月,近红外领域又传来了一个重要的喜讯——近红外分会山东工作站成立!近红外人在山东的“家” !10月22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山东工作站正式成立!从此,近红外人在山东有了一个“家”。在这个“大家庭”中,山东大学医药学院臧恒昌教授担任工作站站长。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近红外光谱研发生产单位海能仪器,近红外光谱应用单位新希望六和,成为山东工作站的挂靠单位,今后将与臧恒昌教授团队一起为工作站的发展而努力。近红外光谱分会山东工作站站长臧恒昌教授 海能仪器为工作站提供支持! 海能仪器表示,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支持工作站的工作。 作为工作站挂靠单位,海能仪器十分重视近红外事业,目前正与江苏大学陈斌教授团队合作,研制小型化近红外光谱。2017年7月,更是与芬兰Spectral Engines Oy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全权负责SE公司NIRONE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全线产品在中国区域的市场拓展、深度开发、模型建设以及技术支持。另外,海能还在经营的美国Unity的近红外光谱仪器,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近红外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山东工作站是近红外领域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工作站成立筹备期间,在团队组织下,已举办近红外光谱第五期培训班、召开了药品质量与智能制造研讨会暨2017年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山东大学制药工程专业10周年庆典等活动。山东工作站的成立,对促进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扩展近红外技术应用领域具有积极意义。它将为国内近红外行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也将成为各会员单位合作互利的平台。在不远的未来,必将对推进国内近红外光谱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带来有利影响,为行业用户在工业生产和检验检测各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 【瑞士步琦】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冰淇淋品质的快速检测
    近红外光谱测定冰淇淋品质的快速检测近红外应用”1简介夏季到了,随着高温天气愈演愈烈,冰淇淋的消费热度不断攀升,冰淇淋是以饮用水、牛奶、奶粉、奶油(或植物油脂)、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食品。不同人群对冰淇淋产品有着不同偏好,不同的配方会影响冰淇淋的口感以及营养价值,冰激凌富含优质蛋白质、乳糖、钙、磷、钾、钠、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其他对人极为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平衡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度的功能,因此,冰淇淋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保证食品安全和配方标准。通过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冰淇淋的理化标准,可以快速判断产品的品质状况,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出检测结果,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2应用设备及附件使用步琦 N-500 近红外光谱仪和液体测量池,搭配耐摔杯,将样品温浴至 40℃ 后将样品混合均匀,然后再将样品冷却至 20℃,通过样品的前处理之后,将样品放置检测窗口测量,得到稳定的检测光谱。生产技术人员能立即获得生产产品的各项参数指标,及时调整生产条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同时也节约了生产的时间与费用的支出。▲步琦近红外光谱仪 N-500N-500 是一款傅里叶变化近红外,仪器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同时配备各种检测附件,满足各类型样品的检测,在不到 20s 的时间内即可完成样品的扫描,同时给出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等多个参数的含量。检测软件 NIRWare 软件界面友好、简洁,对普通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低,无需打开各种各样的菜单就可以进行光谱采集可出结果。定标软件 NIRCal5.0 具有多种定性和定量算法,功能强大。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能够满足冰淇淋的快速检测需求。3采集样品,建立相关参数的定标模型随机选取酸奶样品并扫描样品,得到样品近红外吸收光谱,并建立相关理化指标的定标模型其中脂肪,蛋白质,干物质,脂肪,蛋白质的实际测量值和预测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R2 都达到 0.95 以上,三个指标的偏差值 SEC 分别为 0.59,0.30,0.11。▲干物质化学值与预测值的相关关系图▲脂肪化学值与预测值的相关关系图▲蛋白质化学值与预测值的相关关系图4结论通过近红外光谱法能够同时测定冰淇淋干物质,脂肪,蛋白质等多个指标,各项指标近红外光谱与原始化学测试的含量之间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模型误差也满足日常的检测标准,更好的服务于您的日常工作,通过实时检测方式为工艺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小巨人”诞生!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引领分析化学新篇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无污染、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在复杂样品分析方面呈现出独特优势,能够精准高效地解决农业、化、发酵、食品等多个行业中的检测难题,实现了对多种传统检测方法的替代升级。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专业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研发及提供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6年成立以来,凭借大量的研发投入和50%硕博占比的研发团队,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先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近红外产品服务提供商。至今已累计获得近70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其中包括多个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公司积极参与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国家标准以及多个应用行业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为行业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近日,迅杰光远凭借其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持续创新能力,成功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迅杰光远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其在推动行业进步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迅杰光远研发的光谱传感分析仪器及配套解决方案,已成功在粮油贸易、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生物制药、工业发酵、精细化工等多个行业落地。迅杰光远运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重新设计了传统的光路,通过微组装技术,将整个光谱仪缩小到仅几厘米的尺寸,并保持了核心的光学参数。这不仅让仪器更加小巧、便携,也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迅杰光远是唯一将MEMS大规模应用于近红外技术的企业,实现了将近红外技术从实验室带到了交易现场,搬上生产线。迅杰光远还积极与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且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加强技术研发能力,为公司注入持续的创新动力与人才支持。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备受肯定,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BCEIA金奖”、国家科技部创新积分500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青年奖”等多项荣誉。迅杰光远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不仅在国内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还逐渐走出国门,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行业中,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是迅杰光远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未来发展的新起点。
  • 二手红外、近红外光谱仪器市场达1900万美元
    二手实验室分析仪器的转售正成为科学仪器市场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红外(IR)和近红外(NIR)光谱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二手仪器的可靠性和性能促进了市场对它们的需求,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显著增长。   实验室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并且拥有相对较大的使用基础。许多已有的模型已经被证明是非常可靠的,仍然能够提供广大最终用户所要求的性能,导致大量二手仪器市场的崛起。虽然最近几年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总体需求增长已经相当强劲,但是还远不能和红外光谱相比。因此,相比红外或其他实验室技术,近红外光谱二手仪器市场相对较小。   2012年,实验室红外和近红外光谱二手仪器的市场总额约1900万美元,占整个红外和近红外光谱市场规模的比例不到2%。然而,按照销售的台数统计,二手仪器占全新销售台数的近8%的比例。二手仪器的经纪人将继续发展他们的销售和保障能力,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张,在未来几年,对红外和近红外光谱二手仪器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编译:刘丰秋
  • 食品品质实时监控,尽在步琦在线近红外
    NIR-Online ——帮您实现实时质量控制近红外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简单,高效的检测方法已经应用于多个行业,特别是在食品工业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质量检测手段。为了实现食品生产中的在线检测,从原料到成品进行质量控制,步琦 NIR-Online 在线近红外凭借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制定了完整的食品行业实时质量控制方案。在食品行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对于生产不利的问题,首先接收原料入仓时,无法快速检测原料质量,原料入库慢,产生积压,其次在生产过程中,传统检测方法滞后,无法快速的给出产品指标,调节原料配比,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导致生产上的浪费。根据目前的情况,采用 NIR-Online 在线近红外技术,可以从原料入库,到生产过程,最终到成品进行实时监控,以最低的投入,实现最高的效益。(点击查看大图)结合实际的生产过程,NIR-Onlie 在线近红外在不同的工段提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实现高效的生产控制:(点击查看大图)1在控制室中实时总览生产过程,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NIR-Online 在线近红外分析仪提供关于产品或中间产品的实时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控制室以用于可视化和过程控制。自动实时操作可以优化安全公差余量或者减少报废或返工。2对生产线上的所有批次进行分析,避免出现错误的结果及时纠正偏差,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直接在机器内部同时监测水分、蛋白质或脂肪等,从而实现高效的过程控制,确保质量并最大程度提高产量。3采用方便的 NIR 检测,并利用丰富的参数进行分析几乎任何种类的样品都可以直接扫描,不需要任何测量前的样品准备工作,例如在传送带上或管道中可直接测量,只需几秒即可完成。近红外光工艺集成简单直接,可以同时定量测定多种物理化学性质。4快速投资回报通常情况下,实验室方法不会分析整个批次,而是依赖于抽检程序,但这种方式会带来更多误差。如果没有内部实验室,还必须将样品送至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对此,NIR-Online 在线近红外分析仪的投资回报与第三方实验室收取的样品量以及单次分析价格直接相关。
  • 福斯分析仪器公司即将参加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将于2014 年9 月23-2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举办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陆婉珍院士、李德发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届时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福斯公司作为近红外技术应用的优秀企业,将参加此次会议并在大会上演讲,汇报近年来福斯公司在近红外光谱应用方面的介绍,除在大会上演讲之外,福斯公司还将携带多款近红外产品在现场展示。有关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更多内容,请您浏览网站:http://nir2014.ccnirs.org/福斯公司的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是国际一流著名品牌。福斯公司以其专业和专注的理念,为用户提供近红外硬件技术的同时,也带来大量已开发成功并在中国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定标模型。为适应本地化需求,福斯除了在国内设有专门的近红外应用技术中心,还与国内权威机构建立正式的合作,不断为国内用户提供更广泛和适用的定标模型。同期,在顺义的国际展览中心也将举办VIV展会,福斯公司也将在9月24日对现场来宾举办“近红外在饲料企业应用”的主题研讨会。 如欲了解福斯公司更多信息,请浏览网站:www.foss.cn (中文),www.foss.dk (英文)。 关于福斯 福斯是全球顶尖的食品业及农业产业分析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生产者实现其生产价值最大化。无论实验室分析还是在线解决方案,福斯采用各种技术从传统的实验室湿化学参照法到先进的近红外(NIR)和X射线等分析技术,满足客户需求。福斯一直处于创新前沿。 超过50000个福斯分析仪器正在全球各地实验室中运行,世界100强食品和农业产业公司中有90多家正在使用福斯的方案。 福斯是一家私有企业,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200多名员工。福斯在丹麦、瑞典、美国和中国均有制造及研发基地。福斯在25个国家设有销售服务公司及超过70家专业经销商销售福斯方案并提供服务。 福斯公司联系方式 北京:010-6846 7239上海:021-51695953广州:020-3828 8492邮箱:china@foss.com.cn微信号:FossAnalytical
  • 天津科大采购红外/近红外光谱仪等仪器
    受天津科技大学的委托,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学仪器设备供应中心将以公开招标方式,对红外/近红外光谱仪等设备项目实施政府采购。现欢迎合格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一、项目名称:红外/近红外光谱仪等设备项目(招标编号:JG2011-003)   二、招标内容:   红外/近红外光谱仪等设备   附件:采购货物一览表.doc 采购货物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电化学工作站/石英微天平(进口) 套 1 2 红外/近红外光谱仪(进口) 套 1 3 发光生物分子成像仪(进口) 套 1 4 激光光散射仪(进口) 台 1 5 悬浮芯片(进口) 台 1 6 全自动多功能荧光显微镜(进口) 台 1 7 真空离心浓缩仪(进口) 台 1 8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进口) 台 1 9 自动快速微生物鉴定系统(进口) 台 1 10 毛细管电泳(进口) 套 1 11 数字印刷机(进口) 台 1   三、投标人资质要求:   1.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法定代表人授权书(须有法人代表签字和盖章)。   3.供应商应在招标前交纳1%的投标保证金,未递交保证金的投标将被拒绝。   四、获取招标文件时间、地点及招标文件售价:2010年12月14日至2011年1月4日12:00止,每日8:30至16:30(法定节假日除外)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学仪器设备供应中心计划科获取。招标文件售价为200元。标书一经售出,所收费用概不退还。   五、投标截止时间及地点:2011年1月6日9:00前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学仪器设备供应中心采购科,逾期收到或不符合规定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六、开标时间及地点:2011年1月6日9:00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学仪器设备供应中心201室。   七、凡参加投标的投标人均被视为接受上述采购项目的招标要求。投标人如对本招标文件有疑义的,请在开标截止日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送达本中心,逾期将视为认同本招标文件的公平、公正性。   八、采购代理机构: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学仪器设备供应中心   联系地址: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嵩山道   邮政编码:300162   网 址:211.81.21.157   电子邮箱:gyzx@tj.edu.cn   联系电话:(022) 24372057   传真电话:(022) 24372057   联 系 人: 刘刈 邓国彬   开户银行:工行万新村支行   帐 户:0302011429300093709   采购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采购代理机构: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学仪器设备供应中心   2010年12月14日
  •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董颖超:近红外求索路上,风景更美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1aa3963-bf30-4ddf-8a82-45077aa9cf4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1221103025_副本.jpg" / /p p   我于200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着与饲料原料及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工作。 /p p   在工作中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企业调研中接触到了近红外,同时我所张萍研究员也一直在开展与近红外技术相关的研究工作,懵懂的觉得这项技术功能强大,几乎无所不能,值得尝试一下,从此也开始充满挑战而又欲罢不能的艰辛历程。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从事近红外研究的各位高手和前辈的指点,在此借这次机会向各位见过的没见过的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表示诚挚的感谢!有意思的是,我所接触过的从事近红外研究的各位专家、各位高手,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的受教于陆院士。我本人不仅拜读过陆院士的被封为从事近红外研究必读的红宝书《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而且在各种论坛、研讨会聆听过陆院士的报告,陆院士高屋建瓴、思路清晰,亲眼见到在会间老先生非常热情的不知疲倦的同与会者进行交流,本来期望在武汉的近红外会议上能再次聆听老先生的教诲并当面向老先生请教,但2015年11月17日噩耗传来,在那一刻我真的很难相信那是真的。老先生的离开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啊!!对近红外的热情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陆院士的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尤其让人难忘,能够在71岁的高龄仍能保持开放的思维,开拓近红外这个新的领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p p   近红外这项技术功能很强大,应用的很广泛,对于饲料行业尤其如此。在饲料原料、产品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水分、蛋白、脂肪、粗纤维、氨基酸等都能应用该技术进行快速检测 此外,饲料生产企业面临着一个原料掺假的问题,存在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象,为了提高豆粕蛋白含量,以前添加三聚氰胺,现在添加膨化尿素、炒制尿素等高含氮物质 有个别的原料生产商采用在豆皮中加入磷脂的方法,来应对一般企业关注相关原料中蛋白脂肪含量的日常检测,达到牟利的目的 为了提高饲料原料的品质,在原料中采用了膨化工艺,比如膨化豆粕、棉粕、菜籽粕等,通过高温高湿处理能够使蛋白变性、钝化抗营养因子、灭活有害微生物,对膨化加工工艺的参数控制不好,膨化中温度过高,会发生一些诸如麦拉德反应,不仅不能有效保障膨化原料的一致性,而且降低膨化产品的消化率及饲料产品的转换效率,近红外技术在这些领域中应该都可以给予很好的解决方案,故此用近红外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是我们所关注质量安全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p p   应用实时在线近红外技术在实现精准营养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生产过程中根据原料的营养物质的浓度,实时调整配方 在相同的配方下,通过饲料加工工艺参数的调节,为不同养殖动物的摄食习惯及生活习性实现沉性、浮性、缓沉料的生产,如何要实现上述目标的话,NIR技术将会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需要饲料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对近红外技术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在饲料企业应用近红外技术的实践中,饲料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和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2014年农业部颁布了《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对饲料企业的软硬件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次管理规范的推广会议中,针对要求饲料企业配备液相色谱仪及原子吸收光谱仪的问题,有的企业品控人员就提出是否可以拥有一台近红外光谱仪可以对原料和成品的质量进行监控,是否配备了近红外光谱仪就可以不再花费高额的费用购置液相色谱仪和或原子吸收光谱仪,当时的主管领导就说近红外是二手的检测,需要液相色谱进行第一手的检测 有一次在对一家非常有名的粮油企业进行实验室认可评审过程中,该公司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对近红外光谱仪进行了校准,但校准证书的内容是:波数正确度4000~2000cm-1 为1.8%,波数的正确度2000cm-1以下 1.4%,波数的重复性4000~2000cm-1 为2.8%,校准内容是中红外的波长范围 在饲料企业调研过程中还发现饲料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的技术人员对近红外的定标模型的概念模糊,日常只是通过样品扫描,得到谱图,由模型给出的计算值,有的甚至根本不看谱图,只满足于依据仪器公司给的模型得到计算值,没有也未能很好的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饲料企业使用NIR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普及推广,使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其更好地发挥NIR的功能。All I am, or can be, I owe to my angel mother.这句褚博在群中分享的名言,也激励我在日后的工作中,在老先生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做一个近红外的传播者,用自己微弱的光去为行业做些有益的事儿。 /p p   2016年11月19日陆院士的追思会在褚博等人的精心准备下如期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追思会,与从事近红外的各个行业的专家和朋友再次见面,追思先生的高风亮节,同时陆院士的女儿也专程从美国赶过来参加,并从女儿的角度分享了陆院士作为母亲在生活中对女儿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对老先生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老先生对“契约”精神的践行、处理日常事务的睿智、大度无不体现着一位长者的风范。其中有一件事对我触动颇深,有一次闵女士要离家去远方上大学,陆院士没有像一般的家长那样大包大揽,替女儿把需要的东西收拾好,而是对女儿说,可以随便拿,只要你自己能够拿的动,能够handle你所想要的东西,体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爱,体现了陆院士的一种大智慧,同时也体现了陆院士在人生中的一种信条,从小培养自己子女的待人处事的能力。当前中国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出现了好些问题,其中就包括缺少像陆院士这样对子女教育中的大智慧,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每天早上送女儿上学,为了赶时间往往替女儿代劳把一天用的课本和用具帮她准备,所以回家就赶紧跟妻子分享了这个事例,希望以后在女儿的教育中也能借鉴陆院士的经验。在此也祝愿闵女士能早日把陆院士文章整理出来,这不仅能够更能使我们这些晚辈能够更了解陆先生,这些文章对于读者也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闵姐,您辛苦了,谢谢!! /p p   自2015年8月,有幸加入了褚博的微信群,一年多的时间里,清晨打开网络读一条褚博发的警句,渐渐地这也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把警句进行分享,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更多的朋友感受这份正能量 同时,在自己情绪低落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使自己重新振作精神,这些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没什么打不了 遇到的一些关于近红外技术上的难题,得到了群中朋友的真诚的帮助。 /p p   感谢近红外使我认识了这么多从事这项技术的非常优秀的人,一路上有你们,在近红外技术的求索路上,风景更美。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董颖超 /span /strong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