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动推动器

仪器信息网自动推动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自动推动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动推动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自动推动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自动推动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自动推动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自动推动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自动推动器相关的资讯

  • 引领器官芯片技术风潮,艾玮得生物亮相2024 MPS World Summit!
    近日,由40+国际组织和公司联手举办2024 MPS World Summit 在美国西雅图圆满举办,该会议旨向全球展示MPS科学成果,讨论MPS技术及其应用的进展与挑战,并促进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与MPS领域先驱之间的交流。 微生理系统(MPS)包括许多生物工程突破,可在体外再现器官结构和功能。在干细胞技术的推动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体模型和测试系统,通过国际和多学科合作,使相关的实验工具得以广泛使用。 在这个“黑科技”层出不穷的时代,艾玮得生物以全球化视野和前沿技术实力,攻克了生物发育技术、微生理系统、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再生医学、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等医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难点,成功将器官芯片技术从实验室转化至实际医学应用,让器官芯片产品与技术在药物研发、药敏检测、疾病建模、基础科研、航天航空等领域发挥巨大价值。 今年的MPS SUMMIT,艾玮得生物由营销副总周甯雅女士率队前往,以器官芯片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为话题,向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技术领袖介绍和展示中国企业在器官芯片领域的成果与推动中国器官芯片产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同期,艾玮得生物CTO陈早早博士在6月13日的分论坛上,做“Monitoring of Cell Crosstalks in a Multi-Tissue 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主题演讲,展示了艾玮得生物在器官芯片领域的深度研究和前瞻性布局,精彩发言获得了现场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艾玮得生物“艾玮得生物一直致力于器官芯片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研发,也正在努力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器官芯片技术相结合,为医学研究、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体外模型、更智能的数据生产与分析”。艾玮得生物CTO陈早早博士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成为器官芯片领域的领航者,更是要成为推动器官芯片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 热烈祝贺青岛埃仑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务院主导、科技部牵头负责的国家评审活动,从技术先进性、研发的投入和能力、行业发展是否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市场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旨在重点培养各行业企业,带动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产业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和提升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16年12月,青岛埃仑色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埃仑”)凭借专业的研发队伍、雄厚的技术实力、持续的创新能力经过了层层筛选,获此殊荣,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日,公司也已收到了由青岛市科学技术局、青岛市财政局、山东省青岛市国家税务局、青岛市地方税务局联合颁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此次认证,说明青岛埃仑已从优秀走向卓越,这既是对青岛埃仑科研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也是对科研人员的一种激励和鞭策。青岛埃仑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励精图治,刻苦专研,在离子色谱科技方面已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我们将以此次认定为契机和动力,充分发挥在环保分析仪器领域的优势,努力实现公司品牌向名牌的蜕变,志在将环保分析仪器做到极致,做中国环保事业的推动器。
  • 瀚辰光翼完成超3亿元融资,推动生物育种和生命科技智能自动化
    生物育种及生命科技智能自动化企业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瀚辰光翼”)于近日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迄今B系列融资总金额超5亿元。本轮融资由清池资本、国泰君安创新投资联合领投,道彤投资、Eightfold Venture Partners (循正创投)、国生资本跟投,老股东君联资本、LYFE Capital(洲嶺资本)追加投资,多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生物育种及生命科技领域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海外业务开拓以及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瀚辰光翼在相关领域的产品与市场布局和品牌影响力,助力推动生物育种和生命科技各领域的智能自动化进程。公司总部大楼 瀚辰光翼于2016年正式启动运营,专注于生命科技智能自动化,是生物育种高端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科学研究、分子诊断等智能自动化领域国内领先平台型企业。团队从成立之初就核心底盘技术开展自研,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打磨已形成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技术能力,产品线覆盖基于各种分子检测方法学和各类样本处理方式的全流程智能自动化设备及配套试剂和耗材,并已扩展至其他多个生命科技实验领域,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体外诊断等行业。特别是在生物育种领域,实现近百家标杆客户装机和大规模使用,助力下游客户实验开展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以及过程的标准可控,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实验操作中释放出来,真正投入到具有创造性研究性的工作当中。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种子安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赢种业翻身仗、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以来,种子安全逐步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随着全球生物育种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配合国内配套法规政策的陆续出台、多个生物安全证书的发放以及种业创新产业化试点的开展,我国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正迅速打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核心生物育种设备就是生物育种行业的“光刻机”,但国内市场长期被进口品牌垄断。 瀚辰光翼自成立以来即致力于生物育种设备研发,成功打破进口设备垄断,推出了基于PCR技术和测序技术等主流分子检测技术的全自主知识产权全栈设备和解决方案,包括业内领先的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全自动多功能基因检测系统及全自动核酸浓度检测和均一化工作站等,并成功交付了多个无人值守智慧实验室产线。以上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领域各类主要农作物以及高端蔬菜、水果、畜禽的生物育种,开展品种品系鉴定、种质资源保护与挖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应用。 生物育种高端智能自动化设备和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 在成功拓展生物育种市场的基础上,瀚辰光翼基于自研的核心技术平台,成功切入IVD分子诊断领域并聚焦于高端智能自动化分子诊断设备的开发,成功研制了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分子诊断一体机并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证。此外,企业还自主研发了提取建库一体机,以及多款样本前处理设备,填补了市场上同类型设备国产品牌的空缺,积极拓展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检测、癌症早筛、精准医疗、药物研发等细分领域的应用。不仅如此,公司在微生物检测和应用、化学合成等智能自动化领域也已进行了积极布局,并已有多个产品和项目处于研发和落地当中。桌面上的高通量分子诊断实验室GenePrecision2200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作为生命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型企业,本轮融资完成后瀚辰光翼一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拓展产品布局,积极构建完整的生物育种智能自动化数据生成基础设施平台,为生物育种客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将持续进行分子诊断产品迭代,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医学检测场景需求,同时积极布局药物研发、合成生物学、化学合成等领域。 瀚辰光翼将秉承“赋能生命科技 不繁成就非凡”的使命初心,围绕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不断打磨团队,持续深耕生命科技赛道,积极扎根国内走向全球,通过中国创新驱动全球生命科技智能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 清池资本创始人李彬博士表示: 瀚辰光翼是国内罕见同时在生物育种和分子诊断领域均能提供核心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公司。创始人张晗博士带领的团队成功打破了尤其是分子育种领域进口设备垄断,且以更贴近本土种业需求为立足,持续迭代推出更适合国内育种企业需求的设备解决方案。清池资本非常荣幸可以在瀚辰光翼的高速成长期与公司携手,助力公司持续推进分子育种工具国产化迭代升级,支持国家现代种业跨越式发展的国策。同时我们也期待公司持续在分子诊断领域精进,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医学检测场景的需求。 国泰君安创新投资董事长江伟女士表示:瀚辰光翼是为生命科技行业提供智能自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在现代农业、体外诊断、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具备显著市场优势。希望以此融资为契机,双方加强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国泰君安的专业投资和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助力企业加快市场开拓、拓宽创新边界、凝聚创新动能,早日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优秀企业。 道彤投资创始合伙人孙琦先生表示: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变革正从根本上改变生命科技行业,提升整体产业效率。瀚辰光翼作为这个行业的创新推动者,我们非常看好他们能解决目前种业上存在的检测效率低,通量短缺等问题,加速育种检测的迭代升级,从而满足农业未来产品发展与育种科技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期待公司在医学检验下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提高临床检验效率。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周瑔先生表示:恭喜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欢迎新股东朋友!君联资本上一轮投资以来,公司凭借在高端生命科技自动化领域积累的大量稀缺人才和经验,取得了重大商业化进展。本轮追加投资,期待助力公司伴随快速发展的生物育种和医学检验下游市场而加速成长,未来赋能更多生命科技领域的自动化升级。 LYFE Capital(洲嶺资本)投资副总裁郭振君先生表示:投资瀚辰光翼以来,公司一直不忘初心,坚持做好生命科学上游工具的研发和制造,为客户创造价值,赢得了行业的口碑和认可,团队也在不断量产的过程中增强了技术底蕴。在扎实的技术和产品基础上,公司已经在欧洲,南美洲取得了知名客户的认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扩大海外市场的布局。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表现。| 关于清池资本 立足于中国香港和上海,清池资本 (Lake Bleu Capital) 是一家专注于医疗领域的投资平台,资产管理规模达数十亿美金。清池资本旗下的二级市场美元基金,是亚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二级市场医疗基金之一。清池资本同时亦活跃于亚洲医疗行业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已成功投资超过60 家优秀医疗企业,并为被投企业在资本运作和业务合作等方面保驾护航,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关于国泰君安创新投资 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是国泰君安证券旗下唯一的全资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子公司,负责管理私募股权、特殊机遇、新基建等多种另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00亿人民币。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和实体经济成长为己任。公司重点聚焦新兴科技、生物医药、绿色发展和民生消费等四大赛道,形成了以“母基金+产业基金”的核心业务布局,打造了城市更新和新基建、特殊机遇等另类投资线,依靠内部严格的“募投管退”全流程闭环式管理以及专业的员工队伍,为合作伙伴及相关方持续创造价值。公司始终致力于通过卓越严谨专业的投研体系的构建和全方位全周期运营能级的提升,为全球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长期稳定的价值增长;始终专注于打造具有科技和创新基因的高成长高品质的优秀企业,用资本和创新性的投资方案,助力最优秀的企业家发挥最大潜能,推动被投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努力践行金融报国的使命担当。| 关于道彤投资 道彤投资聚焦前瞻性的医疗创新技术,是多个国内首创技术项目的早期独家投资人。既涵盖VC基金,也有长三角、大湾区的天使基金。核心团队均出自医疗健康产业,成功孵化过早期创业企业,以及创立和管理过百亿市值上市公司。坚持不只做价值发现者,更是价值创造者。荣获投中榜 VC TOP100、医疗器械 TOP20等多个荣誉。部分投资案例:兰丁医学、深睿医疗、汉诺医疗、三迭纪、合源生物等。| 关于Eightfold Venture Partners (循正创投) 循正创投是一家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专注于以生物和化学技术为底层基础的特定细分领域的全产业链投资、并购和资产交易。| 关于国生资本 国生资本根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服务于全球创新生命科学发展的国有产业资本。目前已形成9支联动产业母子基金群,总规模超100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医疗健康领域优秀企业70余家,涉及现代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专业外包服务、健康服务五大领域。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逻辑+专业化运作,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最具行业影响力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已先后荣获CVCRI2021年度中国最佳新锐VC投资机构TOP10、投中2021年度中国最具成长潜力创业投资机构TOP10、2022成都新经济创投突出贡献奖、LPCLUB2022年度医疗大健康领域黑马投资机构TOP10、FOFWEEKLY2023投资机构软实力新锐政府引导基金TOP30、FOFWEEKLY2023投资机构软实力服务赋能TOP20、36氪2023最受创业者欢迎创业投资机构TOP100等奖项。| 关于君联资本 君联资本成立于2001年4月,是中国领先的、专注于早期创业投资以及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的专业投资机构。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君联遵循国际通行标准,经历了多支基金的完整管理周期,创造了优秀且可持续的基金业绩。迄今为止,已累计投资了600多家企业,其中有108家企业在全球不同的资本市场IPO退出,近100家企业通过并购退出。所投企业中,既包括科大讯飞、宁德时代、药明康德、康龙化成这样的世界级企业,也有大量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构建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君联一直秉持初心:通过资本和管理的帮助,促进企业创新与成长,推动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在创造优秀业绩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 关于LYFE Capital(洲嶺资本) LYFE Capital 洲嶺资本系全球领先的医疗投资平台。我们笃信“医疗无国界”,每一次投资选择皆为推进生命医学的进步、解决全球医疗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洲嶺资本运用平台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和遍布全球的行业资源为被投企业创造价值。我们国际一体化的投资团队全力支持各阶段的前沿企业,助企业家在全球市场中充分实现公司增长潜力。
  • 山东计量院与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建联合实验室
    为充分发挥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企业接触面广、专业跨度范围宽、市场信息反馈快的优势,和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力量强大、专业知识前沿的优势,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建立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于2012年12月27日下午在山东省计量院举行。   山东省计量院林振强副院长和山大能源学院田茂诚院长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双方在研究生联合培养、职工在职培养、研究生合作导师等教学领域,在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学术交流等科研项目领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山东省计量院流量计量部两名同志被聘为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兼职导师。这为山东省院德州基地项目向更高层次发展开辟了空间。   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及相关领域建立了合作平台,使山大能源学院成为山东省计量院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器,使山东省计量院成为山大能源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科研基地和更好地通向社会的窗口。   协议约定,双方可根据需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互派人员参加对方的学术报告、项目鉴定、论文答辩等工作。建立不定期会晤制度,就联合实验室建设、研究生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近几年来,山东省计量院在加强自身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协议的签署,将为山东计量院流量计量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皮肤器官芯片,化妆品安全评价创新研究趋势
    化妆品质量评价主要是关注其安全性和功效性,在过去通常是采用动物实验进行毒性、刺激性等测试方法进行。自《人道实验技术法则》中提出的3R理论(Reduction, Replacement, Refinement)在全球推行后,更多科学方法被开发和采用,以减少或替代动物实验,如体外测试、细胞培养等。2013年3月,欧盟委员会下令全面禁止在动物身上进行化妆品成分测试。美国环境保护总署提出在2035年前将停止在环境评测技术和产品中使用哺乳类动物进行评估。随着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及《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的逐步施行,不仅与国际化妆品的检测标准进一步接轨,而且强调了按照风险程度对化妆品和化妆品原料实行分类管理,并同时要求对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进行评价的原则。因此开发动物替代的体外重组皮肤模型,应用于化妆品的皮肤刺激性、腐蚀性、渗透性等安全和功效评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凸显。皮肤器官芯片是一种新兴的组织/器官模型构建的颠覆性技术。与传统静态皮肤模型相比,基于器官芯片技术的皮肤芯片可改善皮肤模型的功能,并实现自动化和模块化的构建或检测。艾玮得生物器官芯片团队与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一起,共同开发了一种高仿真的皮肤器官芯片,可进行化妆品的刺激性或非刺激性的准确预测。表皮芯片结构及表皮形成示意图艾玮得生物研发人员设计了一种可培养和分化原代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微流控芯片(iEOC),经过气液培养,表皮芯片上形成的表皮模型表现出类似于在人正常表皮中观察到的组织学特征:增殖的基底层和分化的棘层、颗粒层、角化层。特别是 TEER 值可达到 3 kΩ cm2,由于增强的屏障功能,可阻止超过 99% 的低分子量荧光染料渗透。进一步的免疫荧光分析还显示了典型的角蛋白特征表达,包括角蛋白-14、角蛋白-10、兜甲蛋白、内批蛋白和丝聚蛋白。相关表征预示该构建的表皮芯片具有人正常表皮的屏障和生物学功能。构建的表皮结构与人正常皮肤结构对比(a)表皮芯片(b)示意图(c)人正常表皮(d)人正常全层皮肤随后,使用iEOC进行化学品的刺激性检测,根据OECD 439提供的检测方法,通过 MTT 法对10种已知刺激性的化学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iEOC可以准确区分化学品的刺激性与非刺激性。由于皮肤刺激性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机制,研究进一步检测了炎症因子的释放和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刺激性化学品接触会导致IL-6 and 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量增高,TEER值的下降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下降。刺激反应的初步检测显示可以区分不同物质的刺激性,也提示具有真皮、血管等结构的复杂皮肤模型的构建需求。非刺激性物质异丙醇与刺激性物质作用于iEOC的刺激反应利用体外重组表皮模型进行皮肤刺激性和腐蚀性预测在国际上已通过欧盟验证并被OECD认可载入指南439和431,国内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牵头,进行化妆品替代方法的研究和验证,多家机构联合进行相关标准的验证和制定,艾玮得生物积极参与其中,目前艾玮得皮肤芯片技术作为中国器官芯片模型标准,已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为我国器官芯片技术和评估标准的确立打下基础。作为化妆品功能性与安全性评估的一部分,使用皮肤器官芯片可控制临床试验风险,又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可应用于皮肤美白检测服务、皮肤刺激性检测服务、皮肤光毒性检测等广泛层面。艾玮得皮肤芯片作为一种体外皮肤刺激性评估模型,也可为化学品、制药、医疗器械等多种应用方向的高通量检测提供创新研究方法。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VATARGET)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人体器官芯片及生命科学设备研发与生产的创新科技公司。艾玮得核心技术转化于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科研团队,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在新药研发、精准医疗、疾病建模、美妆安全性评价等科研场景中。目前,艾玮得与国内外知名药企,多所医院、研究机构及高校等40余家单位达成深度合作,包括恒瑞、先声、齐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鼓楼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军区总院、颐华医药等,持续推动器官芯片在更多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助力生命科学快速发展。文献来源:Construction of a high fidelity epidermis-on-a-chip for scalable in vitro irritation evaluation. Lab Chip, 2021, 21, 3804.
  • 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莅临艾玮得生物和东大苏州医械院指导
    8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陈洪渊教授莅临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和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白晶、艾玮得副总经理陈早早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热情的接待。“陈洪渊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和教育家,在中国生命分析化学、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多个前沿领域的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陈洪渊院士的莅临指导,为研究院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动力,也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访期间,研究院副院长白晶首先向陈洪渊院士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整体概况,包括在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领域的重要进展。 陈洪渊院士对这一方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表示,医疗器械领域的科学研究在推动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研究院能够继续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后,艾玮得副总经理陈早早向陈洪渊院士介绍了研究院和艾玮得在类器官与器官芯片领域的发展情况,包括在新药研发、精准医疗、化妆品与食品评价、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取得的荣誉奖项和成功合作案例。 陈洪渊院士对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科研成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表示赞赏并予以高度评价,并鼓励研究院和艾玮得继续在该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此次来访,不仅加深了研究院与业界专家在相关学科的深度交流,也激发了研究院人员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意识。研究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推动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 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VATARGET)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人体器官芯片及生命科学设备研发与生产的创新科技公司,其核心技术转化于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科研团队,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在新药研发、精准医疗、疾病建模、美妆安全性评价等科研场景中。目前,艾玮得已与恒瑞、先声、齐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国内外知名药企,多所医院、研究机构及高校达成深度合作,持续推动器官芯片在更多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助力生命科学快速发展。
  • 空气主份转化化学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晶泰科技智能化自动化推动高校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空气主份转化化学”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于 2020 年 1 月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申请。利用空气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高效、温和地合成含氮/氧有机化合物作为项目核心研究内容,这对于减少碳排放、提高碳去除能力,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24 年 4 月 12-14 日,“空气主份转化化学国际研讨会” 在复旦大学召开。本届大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复旦大学承办。会议主席由北京大学席振峰院士和复旦大学麻生明院士担任,复旦大学施章杰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以及国内数所高校、中国科学院及企业等 150 余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复旦大学化学系分党委书记马蔚纯、副书记侯军利、副主任李伟等出席了会议。晶泰科技参展并支持本次会议成功举行。晶泰科技作为一家创新平台型企业,一直关注国家战略科技需要和前沿技术研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企业,致力于以 AI+ 机器人技术赋能各行业。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双重责任,晶泰科技非常重视和高校在前沿领域开展合作、双方可以发挥各自在科研、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交叉学科研究和产学研融合实践。合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上席振峰、麻生明两位院士向我们介绍了氮气/氧气转化领域现阶段的研究进展、新策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于利用和改造自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有重要意义。氮气分子十分稳定,难以活化,氮气、氧气直接转化合成氮氧化合物,甚至通过引入碳源直接生成碳氮氧有机物极具挑战。目标化学分子的合成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条件筛选和依赖于经验丰富的化学家,整个流程涉及大量重复的人工操作,海量样品的检测及分析易出错等问题都需要“高通量、自动化”的化学合成方式解决,自动、智能、精准的化学合成方式已成为趋势。晶泰科技提供的 “XmartChem® 智能合成工作站”,打通合成实验中投料、反应、产物稀释、过滤和液质分析全过程,软件系统直观易用,可根据研究需求配置不同反应体积、温度条件、混合方式、惰性气氛条件,突破高通量合成筛选的瓶颈,降低操作门槛,提高合成效率。为高校新质生产力革新注入新动力,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前沿技术在药物研发、化学合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和成果转化。
  • 与微流控技术大咖同行,艾玮得生物亮相第十四届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
    由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东南大学共同主办,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承办,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共同协办,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于2023年8月26日至28日在苏州高新区圆满举办。 本次会议汇聚众多国内微流控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医生,旨在深入探讨与分享微流控学、微全分析系统、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等微流控技术在各领域的开发研究和应用,为微流控技术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们提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01 现场活动与微流控技术大咖同行,现场精彩不断。艾玮得生物携生物材料、单腔器官芯片、高通量器官芯片、高内涵智能分析系统、摇摆灌注仪等系列产品亮相,完整展示了从上游生物材料/试剂盒,中游器官芯片,到下游生命科学仪器的全产业链的布局,吸引现场观众驻足观看和了解。 艾玮得器官芯片技术转化于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科研团队,其结构设计采用微流控技术,可在器官芯片内精准控制流体,实现可持续高仿生的流动。 02 同期分论坛演讲主题演讲8月27日,艾玮得生物副总经理、CTO陈早早博士在第一分会场做题为《人体器官芯片的模型构建和药物有效性评价研究》的主题演讲,重点介绍器官芯片发展历程与市场前景,艾玮得器官芯片产业化实施情况等方面内容。口头汇报8月27日下午,艾玮得生物生命科学设备研发工程师在分论坛进行口头汇报,题目为《基于人工智能的类器官识别》,为现场嘉宾生动演示了艾玮得高内涵智能分析系统中类器官识别研发成果。 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VATARGET)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人体器官芯片及生命科学设备研发与生产的创新科技公司,其核心技术转化于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科研团队,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在新药研发、精准医疗、疾病建模、美妆安全性评价等科研场景中。 目前,艾玮得已与恒瑞、先声、齐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国内外知名药企,多所医院、研究机构及高校达成深度合作,持续推动器官芯片在更多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助力生命科学快速发展。
  • 小芯片,大突破!艾玮得深度参与的太空器官芯片研究在中国空间站完成
    近日,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一起,共同研发制作的太空血管组织芯片(Taikonaut-Blood-Vessels-on-a-Chip, Taikonaut),在中国空间站完成了国内首例太空器官芯片在长期微重力条件下的培养实验,也是国际上首例人工血管组织芯片研究。这次研究主要针对航天员长期空间飞行后导致的身体反应,对于通过药物防护等方法帮助航天员保持身体机能,重新适应地球重力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研究员王春艳:这个芯片是咱们国家独立自主研制的,神舟十五号任务中是国家第一次在轨实施了器官芯片项目,也是国际首次在轨开展的人工血管芯片的研究。它也标志着咱们国家成为世界上第2个具备在轨开展器官芯片研究能力的国家。 太空血管组织芯片研究针对空间飞行导致的立位耐力不良的细胞学机制研究需求,聚焦微重力对血管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和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长期空间飞行导致的立位耐力下降的细胞学机制,以及在空间环境下某些化合物对抗航天员立位耐力不良防护机制,为发展有效的对抗防护措施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原代细胞构建具有功能性的人工血管,并将其安装至自主研发的太空血管芯片中,进行微流体培养以确保血管的稳定性。同时,结合影像学分析方法,对实时观察并采集到的血管形态变化进行分析。该实验基于失重导致的立位耐力不良、运动能力降低、血管结构及功能重塑等长期航天飞行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的问题。研究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细胞学机制,并测试保护性药物对避免预期问题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与神州十五号一起返回的太空血管组织芯片在内,艾玮得生物已在器官芯片研发与应用中取得多个“第一”的好成绩。 艾玮得生物深度参与器官芯片相关国家标准的撰写。目前国内第一个器官芯片技术标准已立项公示。国内第一个使用器官芯片数据获批IND的新药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VATARGET)是一家专注于人体器官芯片及生命科学设备研发与生产的创新科技公司,其核心技术转化于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科研团队,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在新药研发、精准医疗、疾病建模、美妆安全性评价等科研场景中。目前,艾玮得已与恒瑞、先声、齐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国内外知名药企,多所医院、研究机构及高校达成深度合作,持续推动器官芯片在更多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助力生命科学快速发展。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前不久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为中国提供弯道超车、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宝贵机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  “四字特点”彰显引领力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呈现‘快、活、高、优’的特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产业规模增长加快。近5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监测的27个行业年均营收增速超过15%,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力填补了传统制造业下行的空缺。  创新创业更趋活跃。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诸如服务领域的网络租车、基因诊断等新模式,制造领域的无人机、机器人等新产品,以及可穿戴电子医疗设备、生物芯片、能源互联网等“跨界”融合式创新,引发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  产业水平迈向中高端。华为、阿里巴巴、华大基因等企业崛起的背后,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关键领域的群体性突破。同时,一些关键领域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如自主设计的大飞机C919和支线飞机ARJ21飞机等产品相继问世,国产钻井平台首次实现深海海上气田成功开发等。  整体效益持续优化。从上市公司数据看,过去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始终高于传统产业。2016年10月份,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利润达10499.7亿元,同比增长15.3%。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地方和区域已成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杆。东部地区,深圳市2016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引擎” 同期,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接近30% 浙江、山东等多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五个布局”增强发展力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虽取得可喜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培育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薛澜表示。  对此,《规划》在布局上作出了五大方面的改变,旨在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首先是加大软硬结合的布局,在重点产业领域中新增数字创意产业,包括数字文化创意装备、数字文化内容、设计服务等方向。”该负责人表示,这是通过抓源头设计增加有效供给的举措,数字创意产业具有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  在前瞻性布局上,增加了战略性产业的内容。“这是依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作出的调整,主要考虑到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物和核技术等是事关人类未来发展的核心领域,促进这些领域形成新产业是培育新动能和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该负责人说。  在融合性布局上,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归并为五大产业领域,培育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比如新型材料的发展不断推动器件和整机装备性能进步,同时装备创新也不断对新材料提出更高要求,两者融合方能更好共同发展。  在全区域布局上,《规划》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国际化拓展作出了全面布局。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凸显,越来越需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越来越需要国际合作新平台,越来越需要融入全球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将市场化方向贯穿改革全局,以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内外并举”构筑产业高地  《规划》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如何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金矿”,成为市场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  “我们注意到,《规划》要求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包括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研究推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建立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合作对接机制。”北京宏泰产业基金副总经理朱海涛表示,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应成为引导资金脱虚入实的入口。  与此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完善管理方式、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等6方面政策措施,部署了21项重大工程,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围绕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机制,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推动。“将推动各级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实施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等重点改革任务。”该负责人说。
  • 北京信立方组织开展2019年项目管理专题培训纪实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6月29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为全升提升信立方人的项目组织与实施能力,2019年6月29日至30日,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天德胜科技园创客空间组织了项目管理专题培训。此次培训由资深PMP培训讲师担任主讲,培训会采用小组讨论和集中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司近两年入职的三十余人新员工都积极参加了培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4c5a811a-7b8e-4a03-b6e2-f809ee36ff45.jpg" title=" 1_副本.jpg" alt="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培训现场 /p p   本次培训以项目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为主题,从项目管理起源与发展、战略价值、知识体系、实践等维度进行全面讲解,达到了凝聚思想,丰富知识,锤炼本领的效果。培训现场气氛热烈,所有参训的信立方人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培训的各个环节,团队组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及展示等环节充分地展现了北京信立方人探索学习,勤学上进的工作态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d0b673ea-40cf-4ffd-950a-6d4526ae571a.jpg" title=" 2_副本.jpg" alt="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组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bd9f9bb2-71d9-40f9-990f-0b875ee565ec.jpg" title=" 3_副本.jpg" alt=" 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成果展示 /p p   通过本次培训,所有的学员不仅建立了对项目管理概念的系统认知,还掌握了项目计划制定,项目风险管控的方法,这为公司项目管理化思维的全面化落地实施奠定了基础。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学习成长型的企业,一直致力于科学仪器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为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还将陆续组织开展项目管理的复盘训练,沙盘模拟等类型培训,以进一步强化员工对项目管理工具的实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2b725a8a-0a6a-4ac5-96e0-e0ba5d980f0f.jpg" title=" 4_副本.jpg" alt=" 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部分学员和老师的合影 /p p    strong 我们想说 /strong /p p   作为一个专注科学仪器行业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一直致力于为科学仪器行业的加速器和推动器。公司拥有综合性技术服务团队,八百余位实验室一线的兼职人员,数十位资深的行业专家顾问,同时还与各大协会组织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我们的成功离不开行业专业人士的加入。现在我们在推动科学仪器行业的变化,加入我们,你将和我们一起改变科学仪器行业。相约北京信立方,我们等你来。有意者简历直投:hr@instrument.com.cn /p
  • 共享科研仪器,推动产业升级,佛山推动科研平台贴近服务制造业创新
    “这次合作节省了我们的研发费用”“接下来我们将用这台仪器,提高项目的研发效率”……当前,佛山正持续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向全社会开放共享,企业登录佛山扶持通或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即可进行申请使用,科研仪器共享工作的实施得到了不少企业的好评。科研仪器共享,主要指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高校院所向企业及科研团队等创新主体开放科研仪器的使用。对于有科研需求的企业来说,购买仪器动辄需要上百万元甚至千万元,成本很高。随着佛山狠抓“一区一园一城”创新高地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当家,科研仪器共享工作,成为其中的重要抓手。接下来,佛山将持续深化科研仪器共享工作,努力发挥科研仪器最大效益,推动科研技术成果在企业转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型企业升级发展。佛山持续深化科研仪器共享工作,支持科技型企业升级发展。图为季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测工作。戴嘉信 摄让仪器“忙起来”制造业企业走进了实验室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企业的创新离不开科研设备的支撑。今年6月,佛山出台的《佛山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创新服务成本,通过省科技资源共享网(粤科汇)或市扶持资金综合服务平台(扶持通)开放科学仪器设施不少于400台(套)。据悉,佛山目前已扶持通开放科学仪器设备近600台(套)。9月底,广东省科技厅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提升政府财政资金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推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有利于提高科研仪器使用效率、避免科研设施重复建设和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助力佛山产业转型升级。”佛山市科技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说。以季华实验室测试中心为例,该中心是季华实验室的技术支撑系统,以高质量和标准化的技术服务助力高水平的科研和生产,是拥有先进仪器设备、精于技术的队伍和有效运行管理的一流技术平台。今年,该中心多台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如300千瓦双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具有单色器的双球差校正电镜Spectra300,它的分辨率高达50pm,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透射电镜之一。“球差矫正电镜是目前科学界唯一一种可以在亚原子尺度探测物质形貌、化学成份、元素分布和电子结构信息的科学仪器。”季华实验室测试中心工作人员熊婷说。还有,如3D计算机断层无损扫描系统(工业CT)也在季华实验室测试中心的共享名单内。该设备可以在不破坏物体的条件下进行虚拟切割,断层扫描,得到非常精确的检验结果,也是广东第一台同时具有600千瓦高压,300千瓦微焦点射线源的大型CT设备。近年来,佛山高标准建设佛山高新区、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三龙湾科技城等创新高地,并打造了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高端科研仪器的“家底”日益丰厚。“佛山高度重视季华实验室的建设。我们也希望让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忙’起来,为佛山制造业科技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季华实验室条件保障处处长姜国栋说,佛山企业的创新需求正在升级,推动科研仪器共享大有可为。提高创新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能够共享科研仪器后,我们的创新效率提高了不少。”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正典生物”)研发主管王新秋说。今年8月,佛山扶持通系统进一步完善了“研发仪器共享专区”设置,向全社会开放已登记的共享科研仪器,企业可直接登录系统查看所需并进行申请使用。王新秋所在的正典生物成了第一批尝鲜的企业。“一看到网上挂出信息之后,我们就查到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佛山高新区产业研究院以及季华实验室这三家单位有公司所需的流式细胞分选仪,马上与他们联系进行沟通。”让王新秋更欣喜的是,向这些单位申请仪器使用不仅快速得到回应,所需费用还非常实惠。正典生物主要从事动物保健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致力于以球虫活疫苗防控代替传统的药物防治,进而克服鸡球虫病防控难题。今年,由正典生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鸡球虫多价活疫苗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还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流式细胞分选仪可以帮助我们对细胞、微球等颗粒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方面的特征参量进行自动分析。要购置这样一台仪器需要300多万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太贵了。”王新秋介绍,过去要完成这项实验,正典生物的研发人员需要将样本送往合作的高校进行排队,往往要耗时一两个月。如今,通过仪器共享平台,以正典生物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可以以较低费用使用到高精尖仪器,实实在在降低了研发费用,提升了创新积极性。对于佛山显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显扬科技”)来说,仪器共享同样推动该公司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显扬科技主要从事三维机器视觉传感器研发与生产,为了验证项目的可行性,显扬申请使用了佛山广工大研究院的6轴机器人,实现了多种应用场景的快速验证。“有的进口设备从采购到发货可能需要小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如果说平台有这个设备,我们可以直接申请使用,就可以大大提高研发的时效。”显扬科技创始人丁克说。探路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共享服务流程实施仪器共享,对于佛山企业、科研平台来说,仍是一个新领域,在政策、机制、实践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推进和优化的空间,佛山科技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今年9月底,佛山市首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列活动之摩擦学领域专题活动在季华实验室举行,汇聚了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广东昭信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铂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科研平台、企业和行业协会20余家单位。活动中,各单位代表实地参观了季华实验室展厅和超滑工程中心,了解了季华实验室超滑工程中心现有仪器设备和所能提供的检测服务等情况;最后通过交流和需求对接,对下一步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业务开展达成了基本共识。虽然开局良好,但由于这项工作开展不久,且佛山制造业规模巨大,因此仍有不少具体问题有待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解决信息晓得度的问题。佛山目前还有很多企业不知道有这方面的政策,或者不知道自己所需的设备在哪家平台,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仪器共享宣传对接活动,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参与共享平台建设,共同推进科研仪器共享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提高科研仪器的使用率。”佛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佛山各级科技部门也将有序推进相关工作,促进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流程、使用标准的形成以及管理责任的落实,并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强化平台与企业的对接,有序展开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工作。对于未来,不少企业充满期待。“我们需要的设备还有很多,但研发需要一步一步来,某个阶段才需要用上一些特定设备。现在仪器共享机制刚刚开始,下阶段我们准备申请使用更多设备。”正典生物研发主管王新秋说。仪器共享背后佛山创新实力之变值得肯定研发成本高、研发经费不足是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科研仪器,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有了科研仪器共享政策,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高精尖设备的使用权,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创新产出。科研仪器从哪里来?如果回到几年前,要推动这项政策实施,佛山还缺乏基础。但是,今天,科研平台林立、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佛山,已经拥有推动该项工作的底气。梳理此次参与仪器共享的单位名单可以发现,几乎均为创新平台、高校院所。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佛山广工大研究院等。近年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两个省实验室相继在佛山建成,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多个平台落户佛山,让佛山科技创新多了支撑力量。如今,佛山正坚定不移走创新引领发展路径,持续推进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平台工作,让科技成为支撑佛山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为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佛山持续加大投入建设、支持平台购买设备,长期引进人才,才有了今天的创新家底。可以说,仪器共享政策的实施正是佛山不断重视创新的结果。让我们期待这项工作加快深化,为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睿科:高效自动化样品前处理技术推动食品检测技术迅速发展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是存在于食品或食品原料中对人体有毒的或者具有潜在危害性的物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可引起人体代谢紊乱,进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年来由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引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为此,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了“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spydyh" target=" _self" strong 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析 /strong /a ”专题,并邀请相关主流厂商来分享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最新技术进展。此次,我们特别邀请 strong 睿科集团产品部应用工程组主管何建洪 /strong 谈一谈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前处理技术发展情况。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何建洪.jp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何建洪.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22d65d59-51a4-43ff-977f-62e7db31d0fc.jpg" /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font-size: 14px " 睿科集团产品部应用工程组主管 & nbsp 何建洪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仪器信息网:近些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等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请介绍下过去几年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有怎样的发展脉络及发展趋势?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何建洪: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目前我国食品及农产品安全风险主要归结为三大问题: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问题。食品及农产品检测技术是分析食品及农产品安全与否的重要手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有索氏提取、震荡提取、液液分配、柱层析和离心等。这些技术尽管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但其程序繁琐,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误差,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随着色谱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免疫亲和、QuEChERS、凝胶渗透色谱、快速溶剂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技术发展迅速并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检测。随着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正朝着简单、快速、便利、准确、高效和环保的趋势发展。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仪器信息网: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监测与管控至关重要,目前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主要技术有哪些?有哪种新技术对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影响较大?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何建洪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目前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技术包括分析检测技术和样品前处理技术。分析检测技术有仪器分析法和快速检测法,仪器分析法主要有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检测法主要有酶抑制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活体生物测定法和生物传感器法。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有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免疫亲和、QuEChERS、凝胶渗透色谱、快速溶剂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长期以来,仪器分析法在食品及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样品前处理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仪器分析的准确性。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影响较大的主要包括固相萃取、免疫亲和、QuEChERS和快速溶剂萃取等技术。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仪器信息网:针对食品安全主要风险问题,我国颁布了不少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当前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的难点是什么?哪些检测项目是值得特别关注?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何建洪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正如我前面所言,在仪器分析检测技术中,样品前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仪器分析的准确性。由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检出限要求越来越低,加上大部分样品的基质都比较复杂,想要从中提取出痕量的化合物比较困难,而且提取出来之后还要经过净化、浓缩等一系列步骤才能上机分析,整个过程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所以当前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的难点主要还是在于样品的前处理。在众多的检测项目中,像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残留、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和植物源性食品中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都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贵公司在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面有哪些仪器产品或产品组合?相比于同类产品,贵公司产品有哪些优势?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何建洪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睿科集团作为自动化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从事实验室前处理自动化设备研发、制造以及提供对应检测项目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公司,有多款自动化设备可用于用户对于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需求。&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比如,Auto Prep 200全自动液体样品处理工作站可实现混标、标准曲线的自动配置,全程无需人为值守,让实验人员远离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在样品提取时,我们有AH-30全自动均质器,这是一款具有高通量、低样品残留、高效的样品均质速度和高安全性的均质器,它能一次自动处理32个样品,大大提高了样品前处理效率。在大体积浓缩方面,我们有MPE高通量真空平行浓缩仪,这款仪器结合了旋蒸和高通量氮吹仪的优点,基于通用的水浴平台,采用精准真空控制体系,能够快速浓缩多个大体积提取液。在净化方面,我们有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这台仪器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连续自动处理60个样品,整个过程无需人为介入。同时兼容免疫亲和柱净化,可以实现免疫亲和柱帽的自动脱落。在小体积浓缩方面,我们有AutoEVA-60全自动平行浓缩仪。这款仪器具有处理样品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消耗氮气量小、环保、安全等特点,用户可通过手机、PAD等设备实时监控浓缩状态,令繁琐的浓缩过程变得简单和方便。睿科提供一系列完整的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前处理解决方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睿科1_副本.jp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睿科1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1a51a8c-ceb5-4498-a66f-3080403e91f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H-30全自动均质器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仪器信息网:贵公司在食品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面可以提供哪些解决方案?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何建洪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睿科集团不仅向用户提供前处理实验设备,同时也为用户的检测项目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在食品及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中,我们有粮油中真菌毒素残留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等完整的解决方案;在非法添加剂中有牛奶及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解决方案;在兽药残留中有硝基呋喃、氟喹诺酮、磺胺等解决方案;在农药残留中有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一系列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给用户。同时,睿科集团技术研究院也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合作,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为用户提供快捷、全面的解决方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睿科2_副本.jp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睿科2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2d18e21a-a9c8-4e9c-9be7-1ada2d24133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a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201613.htm"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font-size: 14px " 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 /span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br/ /p p & nbsp /p
  • 推动“产学研用” 聚光科技助力科学仪器中国梦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支持的“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转让发展论坛”于2014年9月25日在北京与2014年同期举办,直接面向700余家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领域的参展企业。本次会议邀请了教育部、科技部、高等院校、企业代表等参会交流,全国50余所高等院校参会,并在同期设有高校展示区,展示高校科研实力、科研成果、推荐项目及人才信息等。会议旨在搭建校企对接的交流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让科研成果在市场资源中得到优化配置;让创新驱动在产品转型升级中形成效益;同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和称心的就业选择,实现毕业生的就业梦! 在会议上,来自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的徐国卿教授、清华大学的罗国安教授、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发展部部长田英明均作了相关报告,在会议最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还对部分企业进行了“学研成果转化转让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先生接受采访表示,“我非常高兴能参加此次多国仪器仪表展期间举办的这个重要活动——科研成果转化、转让发展论坛,以及人才对接交流会。学会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把高校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相结合,转化为企业的实际生产和产业化的扩张。把科研和科学技术的成果凝聚起来,是学会的制高点,转化为企业的实际生产力是学会的接地气。这是我们学会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会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做的一个重要创举。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这样的平台,把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去推动协会的发展,去推动产业的升级和扩张,去推动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最终完成我们的中国梦。”授牌仪式现场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科研成果转化转让示范基地”的授牌,近红外产品经理李光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产学研结合的看法。“中药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是我们与清华大学化学系合作的项目,是在线近红外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之一,此项目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仅仅这个项目,聚光科技一直在致力于为产学研用的结合而努力,和国内大多数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近红外技术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我们希望通过协作,将高校科研专家的研究成果,通过我们的平台去实现产业化,从而造福大众。” 在采访中,李光提到:近红外是“多快好省”的绿色分析技术,是中药质量在线分析、智能控制的仪器基础。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智能控制系统采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和近红外在线检测等技术,实现了中药制剂产品质量稳定、可控性生产等。在主要的项目中,针对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安神补脑液、血府逐瘀口服液等品种的化学成分物质基础,开发了具有产品特性的多指标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开发了上述品种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样品预处理系统(SupNIR-4510)。该在线近红外系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实施过程中,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聚光科技近红外光谱在线系统(SupNIR-4510)为代表的高端分析仪器的成功研制,将促进我国检测设备整体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促进现有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提升我国国产化设备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主流近红外光谱在线系统设备主要依赖国外产品,市场被进口设备长期垄断,价格昂贵、仪器的维护费用高、周期长。本项目采用聚光科技研制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红外光谱在线系统(SupNIR-4510),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同时实现国产化应用、本土化维护和成本的降低,完全可替代进口,降低了用户购置和使用成本,促进检测事业的进步。 其实,在现如今自主研发创新成为主导者后,知名企业与科研院所以及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当下仪器仪表行业推动产学研最有利也最普及的方法。1+1如何大于2,相信聚光科技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满意的答复。而我们也期待产学研的推进,能真正实现仪器仪表的中国梦。聚光科技近红外产品家族
  • 聚光科技:加快推动科学仪器产业自立自强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设施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坚持自主创新打造高端仪器装备民族品牌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往往是以高端科学仪器突破为先导和必要条件。聚光科技深知科学仪器设备国产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构建多领域技术平台及创新应用,以自主可控的国产仪器装备、技术平台服务于各行各业,致力于打造高端仪器装备民族品牌。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是一条异常艰苦却必须要走的荆棘之路。从掌握一项研究成果到产品初步推出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久。聚光科技二十一年如一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向技术边限发起挑战,经过一次又一次"卡脖子"技术突破,已成熟掌握质谱、光谱、色谱、理化分析、前处理等多项精尖技术平台。其中,质谱技术被誉为科学仪器领域的"皇冠明珠",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投入大,全球有7种质谱技术平台,聚光科技掌握5种,成为行业领先者。聚光科技产品发展历程图秉承创新精神和匠心精神,聚光科技一路奔跑,一路追赶,不断拉近与头部跨国企业的距离,在众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先后研发推出十余款国内首台套产品,如全球首台激光气体分析系统、原子荧光分析系统、移动实验室、全自动实验室、工厂自动化分析系统等,国内首台便携式GC-MS、ICP-MS、LC-MS、ICP-OES、气溶胶监测系统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产品,打破科学仪器国外垄断的局面,多类产品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以Mars-400 Plus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S-MS)为例,这是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GC-MS,历经多次产品迭代,技术水平已超越国外产品,被广泛运用于环境检测、石油化工、公安刑侦等领域,保障了杭州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武汉军运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Mars-400 Plus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S-MS)技术产品被主流市场认可,与其背后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目前,聚光科技已形成一支1800余人、硕博比例46%的高水平研发队伍,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约占当年营收的10%。多年来,聚光科技持续不断推出自主创新产品,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导参与制定标准达90余项;其中,激光气体分析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制定了该领域的国际标准。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实现科学仪器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创造价值。如何实现?关键在于畅通创新链和产业链,过程并非一蹴而就。2011年起,聚光科技开始承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2015年起,聚光科技实施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成果产业化,先后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产业上下游企业等,成立浙江大学-聚光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浙江省质谱仪器创新中心等,与清华大学化学系合作的"中药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北京大学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合作推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及大气光化学污染监测系列产品……持续完善产学研用合作路径,形成"企业遇上了技术难题,联合高校攻关解决;高校掌握了新技术,联合企业共同转化;校企联合申报科技项目"等深度融合模式,加快推动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和成果产业化。聚光科技生产线2020年,聚光科技及旗下自孵化子公司谱育科技携手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搭建"一平台两中心"——先进精密仪器共性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先进精密仪器创新中心、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打通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形成支撑仪器整机、核心零部件、试剂耗材、技术服务、高端专用仪器与系统五位一体的产业集群服务能力,孵化培育生命科学、半导体、先进工业、新材料、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等领域的产业项目,打造中国先进精密仪器全产业链的创新策源高地,深入推进中国先进精密仪器产业发展。从研究到应用,从创新到产业化,链条上的一个个瓶颈被突破,产业上下游路径逐步畅通,科学仪器成果产业化不断加速推进……在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这条道路上,聚光科技将继续奋力奔跑,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推动科学仪器产业自立自强,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 仪器设备更新升级 | 晶泰科技构建智慧实验室,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重磅利好!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7 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 2023 年增长 25% 以上。《行动方案》鼓励更换新设备新仪器,致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其中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指出,要“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晶泰科技是一家世界前沿的以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驱动创新的科技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各级科研院校、科研实验室、生物医药等行业提供覆盖药物研发、化学合成、仪器串联自动化等多领域多元化的设备换新解决方案,帮助相关机构高效完成设备更新、变革固有科研模式,建设高效高质智慧实验室。晶泰科技自动化产品与服务仪器设备的更新不是简单的换新设备、买新产品,更重要的是 “工作方式的转变、实验模式的创新、科研方法的突破”,我们致力于走在客户心智产品的前列,提供便捷高效的自动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您是否想过 “黑灯工厂” 落地在自己的实验室?是否也在期待自己仅需设计实验方法,由机器人来完成实验?是否厌倦了繁复的操作流程,期望简单一键启动后轻松等待结果?晶泰科技就可以满足您的以上需求,我们提供的自动化产品与服务涵盖:智慧实验室一站式建设服务、多台自动化工作站串联使用的实验岛、特定自动化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工作站,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特定的应用需求,提供个性化且可扩展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应对不断变化工作环境中的各种挑战。● 智慧实验室一站式建设服务规模化智能化自动化实验室晶泰科技能够从客户需求出发,以「自动化实验设备」为核心,多专业协同,提供智慧实验室一站式建设服务,包含基建设施建设、自动化装备和数字化信息化软件系统。● 自动化实验岛药品HPLC检测样品前处理系统全自动进行药品精密称量、移液、溶解、体积定容、离心、过滤和液相色谱分析的工作流程。功能材料合成表征自动化系统晶泰科技为功能材料行业用户开发出全流程材料制备和分析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多种辅助合成、制样和分析设备的集成和调度。● 机器人工作站XmartChem® 智能合成工作站&bull 打通合成实验中投料、反应、产物稀释、过滤和液质分析全过程;&bull 专门为化学人员研发,显著提高合成效率;&bull 突破了自动固体投料、自动分离纯化技术壁垒;&bull 适用于无水无氧操作体系的合成反应;&bull 高校客户已落地使用。应用场景:工艺条件筛选、合成方法研究、催化剂研究、化合物库构建ChemPlus® 桌面型固体加样仪&bull 告别手工加样,称量范围 0.1mg-20g,精度可达 0.1mg,自动化进行固体粉末加样分装;&bull 适用多种固体粉末,覆盖吸潮结块、较大颗粒、蓬松、流动性差等粉末;&bull 适配多种实验室常用尺寸小瓶及 96 孔板、小口径胶囊;&bull 智能算法调节,自适应学习提高加粉速度;&bull 可调节加样速率与准确度应用场景:药物研发领域的合成、处方前、制剂等&bull 自动完成加样、过滤、搅拌和检测等流程;&bull 100% 覆盖常规溶液固态筛选方法&bull AI 算法溶清判断,智能决策下步实验
  • 株洲高新区推动400多台(套)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7月20日,湖南英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英迈智能)通过株洲高新区设备共享平台,借助湖南工业大学轨道交通自动化协同中心的热成像仪等设备,顺利完成新产品控制器温升实验。 位于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内的英迈智能,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汽车低压中小功率电机执行系统研发,为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提供解决方案。“公司每个季度都要进行新产品测试,我们登录平台的小程序,很快就检索出所需设备,下单1小时就对接成功。”英迈智能项目总监赵斌说,企业有研发需求,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仪器设备,“自购这样一台热成像仪,需要10多万元。设备共享平台的搭建,为我们降低了研发成本,为科研生产提供了便利。” 记者登录“株洲高新区设备共享平台”小程序,在“分类”一栏,看到涵盖电子电气、化学化工、环境、机械等多个领域的仪器设备以及变速器总成实验台架等各类实验设备。 中国动力谷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邱彬告诉记者,该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使用频率不高的仪器设备,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提供资源信息服务,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目前已上线科研仪器设备400多台(套),能对1000余项技术指标开展检验检测。 该平台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秉持公益化原则,设备供给方只收取成本运营费。个人或企业只需登录平台小程序,即可纵览共享仪器信息,实现在线预约。后台专员将根据预约信息,开展一对一服务,及时帮助需求方对接设备提供方,同时用户还能实时查看预约或需求对接进度。目前,该平台已协助湖南工大、英迈智能、山石机电等40余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设备共享对接服务。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崛起,推动共享经济从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加速渗透,制造业未来将成为共享经济的‘主战场’。”邱彬认为,这种设备共享模式对于一些中小型科技企业,特别是资金链比较紧张的初创型企业帮助很大,能低成本推进企业的研发生产。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设备供给方解决资产闲置问题,推进产业资源互通,强化上下游企业链接,为后续合作创造条件,最终让设备供需双方互利共赢。
  • 福建推动光学仪器、机器人等产业发展自主开发
    经福建省政府同意,日前,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福建省机器人、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一批机器人、高精度传感器、智能化仪表、光学仪器的自主开发,培育一批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创建2个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2个产业化示范基地。   此外,到2020年,在机器人、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行业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研发体系,培育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建成5个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5个产业化示范基地。   据了解,省经贸委将重点运用省工商发展资金,支持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产业化培植,对产业创新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不高于500万元的补助金额 省发展改革委将重点支持产业技术开发、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省科技厅将整合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优先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经认定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同时,我省将实施&ldquo 创新团队+创新项目&rdquo 引进计划,以&ldquo 人才+项目&rdquo 的形式,引进拥有核心技术、产业带动力强的创新项目和创新团队,引进的人才优先列入省高端人才引进资助计划,引进的项目优先列入省科技创新项目予以资助,并对重大科研项目给予&ldquo 一事一议&rdquo 的特别支持。   《意见》还明确了促进产品推广应用的有关政策举措。鼓励生产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大型成套设备制造企业合作应用我省开发的机器人、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 组织省内企业之间产品协作采购、互采互用 推动我省企业研制的首台(套)智能装备在相关工程或企业中使用,并由省工商发展资金按国内首台(套)销售或合同金额的60%、省内首台(套)销售或合同金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 工信部发文:推动在线检测、计量仪器仪表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全面质量管理融合应用,推动质量管理活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增强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为推动制造业质量管理升级,以数字化赋能企业质量管理,强化产业链质量协同,优化质量创新生态,特制定本指南。一、总体要求推进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质量变革为目标,按照“围绕一条主线、 加快三大转变、把握四项原则”进行布局。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强化数字化思维,持续深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质量管理 中的应用,创新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专业机构要以提升服务为重点,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工具和方法研发与应用,提供 软件平台等公共服务。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以完善 政策保障和支撑环境为重点,做好组织实施。(一)围绕一条主线。把数字能力建设作为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发展的主线,加快数字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创新应 用,优化重构质量管理业务流程,打破不同管理层级、职能部门以及企业间的合作壁垒,赋能企业多样化产品创新、精 细化生产管控、高附加值服务开发、个性化体验提升,快速 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变化,不断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二)加快三大转变。加快重塑数字时代质量发展理念,推动质量管理范围从企业质量管控向生态圈协作转变,加强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供应链乃至生态圈协作质量的管 理;推动质量管理重点环节从以制造过程为主向研发、设计、 制造、服务等多环节并重转变,深化质量数据跨部门跨环节 跨企业采集、集成和共享利用,促进质量协同和质量管理创 新;推动质量管理关注焦点从规模化生产为主向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并重转变,积极协同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创新,主动适应动态市场变化需求。(三)把握四项原则。注重价值牵引和数据驱动。把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全过程全链条 数据挖掘,驱动质量变革。注重深化实践和创新应用。发挥 数字化系统作用,深化推广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实践活动, 依托信息化平台在全产业链、价值链推动质量管理创新应 用。注重分类引导和示范带动。引导企业结合自身条件制定 方法路径,通过树立一批典型场景、质量标杆企业加强方向 指引。注重开放合作和安全可控。完善覆盖全产业链、生态 圈的质量协作机制,把握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加强企业信息 安全保护。二、明确质量管理数字化关键场景(四)面向企业重点业务环节的质量管理数字化。处于数字化起步期的企业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研发、设计、采购、生产、检测、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中的重点业务环节,着力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充分运用数字化工具加强对业务环节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开展数字化设计验证、 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提升质量过程 控制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五)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质量协同。已较好实现数字化并实现业务集成运作的企业,要推进基于数 字化产品模型的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一体化,加强产品 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信息追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质量 数据共享与开发利用,推进数据模型驱动的产品全生命周 期、全产业链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加强产业 链供应链上下游质量管理联动,促进多样化、高附加值产品 服务创新。(六)面向社会化协作的质量生态建设与知识分享。具备平台化运行和社会化协作能力的企业,要推进质量管理相 关资源、能力、业务的在线化、模块化和平台化,与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建质量管理平台,加强质量生态数据的收集整 理、共享流通和开发利用,推动质量管理知识经验对外输出和迭代优化,构建客户导向、数据驱动、生态共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商业模式,逐步打造形成质量共生共赢新生态。重点行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关键场景原材料行业。面向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推进生产制造数字化质量管控。基于传感器、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先进测量仪器等技术在生产环节深度应用,加强企业内部管控精细化程度,推进生产环节质量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开展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测、诊断与优化,以市场、过程质量指标为牵引设置智能预警的管控限制,持续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强化供应链上下游质量管理联动,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建供应链管理系统及平台,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质量信息传递渠道,基于数据互联互通与有序流通共享,提升从采购寻源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质量协同管控、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管理等水平。装备制造行业。面向机械、交通设备制造等行业,推进基于数字模型的产品质量设计。推进人工智能、仿真等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应用,搭建产品级、部件级数字仿真模型,开展失效模式分析预防、装配及物流仿真,识别最优设计方案,通过智能化质量策划提升质量设计水平,降低质量损失风险。推进生产制造数字化管控,基于传感器、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先进测量仪器等技术在生产环节深度应用,提升精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推进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务质量提升。基于线上平台连接实现整机及零部件状态识别与跟踪,开展产品故障预警预测,保养服务预警提示等延伸服务,促进产品高端化。消费品行业。面向轻工、纺织行业推进生产制造环节数字化质量管控。推广传感器、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在轻纺生产环节广泛应用,提高在线监控水平。面向医药、食品等行业,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联合上下游共建产品唯一标识规范,开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信息实时追溯和查询服务,强化全生命周期质量协同管控,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三、完善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工作机制(七)加强质量管理数字化组织领导。企业应结合两化融合的发展目标和规划部署,优化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数字化的提升路径。明确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工作的责任部门、职责和权限,创新质量部门与业务部门协同 推进组织模式,统筹规划并选择质量管理数字化关键场景,确定资源保障,分步推动实施。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管理中应定期评估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效果,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八)加强质量管理数字化活动策划。企业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梳理关键场景的质量管理要求,运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等方法,开展包括流程优化、装备升级、信息系统集 成、数据资源利用、操作规程更新在内的质量管理数字化活 动策划,运用数字技术打通流程断点,加强业务流程状态跟踪、在线监控和动态优化,强化质量目标和质量活动的闭环管控。(九)推动质量管理数字化资源整合。鼓励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集成平台等,建设统一质量管理平台, 实现质量管理知识、方法、经验等模型化、平台化。加强数字设计工具的开发利用,运用数字分析建模、数字孪生、可靠性设计与仿真、质量波动分析等技术提高产品用户体验和质量设计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质量协同平台,推动企业间质量信息共享与知识共创,探索产业链质量管理联动新模式,提升产业链质量协同发展水平。四、增强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运行能力(十)提高岗位数字化作业技能。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数字化活动的全员参与,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将推进质量 管理数字化转变为员工主动创新、有能力创新的现实行动。结合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要,对影响质量的相关岗位人员制定数字化技能提升计划,提高运用信息化系统以及在数字化 条件下应用质量管理技术方法的能力。对有重要影响的岗位人员实施适当的考核评价,以确保相关人员具有在数字化条 件下履行质量职责的能力。(十一)推进装备数字化改造升级。企业应按照质量管 理数字化核心能力建设需求,加强必要的生产制造装备改 造,提高工艺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保证工艺 稳定,减少质量波动。结合装备数字化改造过程,设计开发 相应的质量管理系统平台,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在线质量控制和自主决策能力,为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夯实基础。(十二)实施全流程物料数字化管理。企业应建立与数字化制造相适应的仓储物流系统,在采购、生产、仓储、物 流、交付及售后服务全过程提高物料数字化追溯管理水平。与重要供应商建立协同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共享采购产品质 量、批次、交期等信息。有条件的企业应对关键物料实施一物一码管理,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十三)强化检验测试数字化管理。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数字化要求,完善检验测试的方法和程序。推动在线检测、计量等仪器仪表升级,促进制造装备与检验测试设备互联互通,提高质量检验效率,提升测量精密度和动态感知水平。运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生产质量检测全面性、精准性和预判预警水平。五、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开发利用(十四)加强质量数据管理。企业应将质量数据纳入数据资产管理范畴,加强质量数据标准化管理,开展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建设。加强质量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应用等全过程管理,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权限,强化跨部门及部门内数据管理机制建设。完善数据架构设计,促进质量数据在业务活动之间高效率交换共享。(十五)深化质量数据建模分析。企业应基于质量知识库的质量管控模型,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质量分析、控制与改进,推进数据模型驱动的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协同,深入挖掘质量数据价值,及时洞察质量风险和机遇。开发部署基于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质量决策模型,提高质量响应和处理的及时性,降低质量业务决策风险,实施更加有效的质量预防和改进,提升用户体验,强化对不 确定性的柔性响应能力和水平。(十六)提升质量数据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应落实《数据安全法》和有关行政法规要求,强化数据安全意识,履行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加强态势感知、测试评估、预警处置、灾难备份等安全能力建设,保障企业自身和用户的质量数据安全,构筑涵盖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业务安全等的多方位质量数据安全保护屏障。六、创新质量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十七)培育推广系统解决方案。鼓励装备制造商、软件服务商、企业、科研院所等围绕质量管理数字化发展需求, 联合研制推广关键亟需的方法和工具,分行业、分场景开展联合攻关和测试验证,形成集架构设计、方案咨询、关键装备、核心软件、数据集成、流程优化、运营评估于一体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并进行推广。鼓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分行业、 分场景遴选和支持一批解决方案最佳应用实践,建设解决方案体验和推广中心,促进市场服务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十八)探索平台化数据共享服务。在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建设产品质量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质量信息在线查询、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分析和质量追溯等服务。鼓励专业机构基于平台提供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测评、诊断等服务,不断构建和完善诊断对标模型,加强对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的诊断、培训和辅导,提升质量管理整体绩效。(十九)完善标准和检测认证服务。在现有领域已发布的相关标准规范基础上,鼓励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社会团体、重点企业围绕质量管理数字化建立标准和规范,加强标准宣贯、应用服务和实施效果评估。面向产业集聚区,推动建立和完善面向质量管理数字化的标准研制、产业计量、 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提供咨询诊断、项目实施和运行维护等全流程质量管理数字化提升服务的专业机构。七、完善政策保障和支撑环境(二十)加强组织落实。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与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在质量管理数 字化发展中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协调配 合,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的协 同推进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薄弱环节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二十一)强化宣贯引导。鼓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 部门加大质量管理数字化推进力度,加强政策宣贯解读,普及质量管理数字化知识,提高企业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持续扩大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的影响力。支 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与企业共同推广质量管理数字化相关产品、技术、标准、服务,推动系统解决方案对外输出。(二十二)创建标杆示范。鼓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分行业建设质量管理数字化场景清单,持续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新模式遴选。总结提炼质量管理数字化的典型案例,培育和发现一批带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 验。加强交流推广,以成效显著的企业标杆引领推动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升,营造良好质量管理数字化发展氛围。(二十三)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与 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化合作,共建质量管理数字化创新联合实验室,开展数字化质量先进方法体系培训。鼓励校企联合建设一批数字技能实训基地,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质量管理人才。
  • 围绕仪器仪表产业推动产学研转化,一场对接会促成27项校企合作
    1月11日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之一。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仪器仪表产业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今天下午,“校企牵手、卡位入链”产学研对接暨“链万企”供需对接——精密仪器仪表专场活动在崂山智慧产业园举办。来自仪器仪表产业的60余家企业与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活动由青岛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营经济局联合指导,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青岛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联合办公室、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青岛分析测试学会主办,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有限公司承办。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朱新勇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仪器仪表的重要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是青岛面向未来重点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将抓住仪器仪表产业的重要发展机遇,一如既往、尽心竭力进行服务保障,帮助更多仪器仪表行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突破卡脖子技术,为科学仪器国产化做出更大贡献。现场举行“校企牵手”仪式,星赛生物与青岛理工教授陈建军、佳明测控与青岛光电院主任潘冬宁、智研自动化与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江省作为校企代表进行线下“牵手”,并通过云上研发平台建立“朋友式”紧密合作关系。现场举办的聘任仪式上,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秦培龙为青岛科技大学教授郝文胜等4位导师颁发产业园创业导师聘书,鼓励他们为仪器仪表企业提供专家指导和技术支持的同时,推动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现场解读了青岛市园区揭榜挂帅随发随评奖补相关政策,并针对企业的疑惑进行深度解答,帮助企业知晓政务信息、了解政务举措。活动现场,盛瀚色谱、九维医学、檬豆科技3家代表企业发布研发创新及物料采购需求,并围绕产业需求与现场企业、专家进行高效率沟通。成果路演环节,“光谱探测及成像相关技术”“智能检测技术及质量追溯系统”“精密仪器装配三维软件建模优化”“物联网技术在仪器仪表领域的应用”等创新项目均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进行展示,将进一步推动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获得广泛好评。在供需对接环节,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专家之间迅速展开深度对接,互加微信、交换名片、发放资料,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共达成27项合作意向。从12月上旬开始,我市常态化组织实施“校企牵手、卡位入链”产学研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每期围绕青岛市重点产业链开展,每场活动都有促成的对接合作,得到多方一致好评,已成为供需对接、服务企业的一项品牌活动。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桥梁与纽带”作用,通过“校企牵手、卡位入链”系列活动,实实在在协调解决企业的研发、采购需求,促进产学研常态化交流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 围绕仪器仪表产业推动产学研转化 一场对接会促成27项校企合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之一。近期,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仪器仪表产业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校企牵手、卡位入链”产学研对接暨“链万企”供需对接——精密仪器仪表专场活动在崂山智慧产业园举办。来自仪器仪表产业的60余家企业与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活动由青岛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营经济局联合指导,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青岛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联合办公室、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青岛分析测试学会主办,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有限公司承办。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朱新勇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仪器仪表的重要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是青岛面向未来重点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将抓住仪器仪表产业的重要发展机遇,一如既往、尽心竭力进行服务保障,帮助更多仪器仪表行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突破卡脖子技术,为科学仪器国产化做出更大贡献。现场举行“校企牵手”仪式,星赛生物与青岛理工教授陈建军、佳明测控与青岛光电院主任潘冬宁、智研自动化与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江省作为校企代表进行线下“牵手”,并通过云上研发平台建立“朋友式”紧密合作关系。现场举办的聘任仪式上,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秦培龙为青岛科技大学教授郝文胜等4位导师颁发产业园创业导师聘书,鼓励他们为仪器仪表企业提供专家指导和技术支持的同时,推动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现场解读了青岛市园区揭榜挂帅随发随评奖补相关政策,并针对企业的疑惑进行深度解答,帮助企业知晓政务信息、了解政务举措。活动现场,盛瀚色谱、九维医学、檬豆科技3家代表企业发布研发创新及物料采购需求,并围绕产业需求与现场企业、专家进行高效率沟通。成果路演环节,“光谱探测及成像相关技术”、“智能检测技术及质量追溯系统”、“精密仪器装配三维软件建模优化”、“物联网技术在仪器仪表领域的应用”等创新项目均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进行展示,将进一步推动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获得广泛好评。在供需对接环节,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专家之间迅速展开深度对接,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共达成27项合作意向。从12月上旬开始,青岛市常态化组织实施“校企牵手、卡位入链”产学研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每期围绕青岛市重点产业链开展,每场活动都有促成的对接合作,得到多方一致好评,已成为供需对接、服务企业的一项品牌活动。接下来,将继续深化“桥梁与纽带”作用,通过“校企牵手、卡位入链”系列活动,实实在在协调解决企业的研发、采购需求,促进产学研常态化交流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 五部门发文推动机械、电子、汽车相关仪器设备可靠性水平提升
    近日,为提升制造业可靠性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3〕7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两步走”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按照夯基础、优服务、促提升的思路,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建立标准体系、完善公共服务等举措,力争形成100个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为实现第二阶段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到2030年,聚焦锻长板、促成效,按照树标杆、强带动、促转化的思路,充分发挥可靠性标准引领作用,推动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可靠性公共服务机构和可靠性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制造业可靠性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成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意见》聚焦机械、电子、汽车三个重点行业,一方面,通过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可靠性,促进相关行业产品可靠性提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发挥行业基础优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为其他行业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制造业可靠性整体水平提升。在基础产品方面提出:机械行业,重点提升仪器仪表用控制部件、传感器、源部件、探测器、样品前处理器等关键专用基础零部件和高端轴承、精密齿轮、高强度紧固件、高性能密封件等通用基础零部件的可靠性水平;电子行业,重点提升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精密光学元器件、光通信器件、新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高适应性传感器模组、北斗芯片与器件、片式阻容感元件、高速连接器、高端射频器件、高端机电元器件、LED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汽车行业,重点聚焦线控转向、线控制动、自动换挡、电子油门、悬架系统等线控底盘系统,高精度摄像头、激光雷达、操作系统等,深入推进相关产品可靠性水平持续提升。在整机装备与系统方面提出:机械行业,提升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测试分析仪器、光电检测仪器、生物医学仪器等高端仪器设备精度和可靠性水平;电子行业,重点提升曝光机、蒸镀机、切片机、涂覆机等电子专用设备,质谱仪、示波器、电子透镜等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水平;汽车行业,重点突破基于数字化试验场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软件功能性能、可靠性水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综合能力,提升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价、使用寿命评价、安全性及故障预警、低温适应性等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评价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可靠性水平提升。《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 广州市仪器行业协会年会暨推动科学产业发展创新大会
    大会背景响应号召 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第一〇三号主席令所提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是为了全面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科学仪器是一个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极高的行业。我国仪器企业布局散,规模小。很难实现聚力,也难以打造产业集群,但是科学仪器涉及领域太广,可以说到处都是卡脖子工程,我们希望去影响和推动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将来有一天减少被卡脖子的可能性去推动科技以及社会的进步。大会介绍主题:广州市仪器行业协会年会暨推动科学产业发展创新大会时间:2022 年 6 月 11 日(星期六)地点:广州颐和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会议规模: 超大参会人员:仪器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协会网站:http://www.gizza.cn大会议题将涵盖政策研讨&产业投资食品包装、环境检测高校成果转化、医院等第三方仪器行业法律、知产、财务、银行贷款、团标热点话题化妆品仪器需求影响与解读仪器贸易&平台会议主办方介绍广州市仪器行业协会(英文名:Guangzhou Instru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是由广州市内从事科学仪器研发、生产、代理、销售、技术服务、进出口等企业自愿组成的地方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目前,协会拥有一百余家企业会员单位,能充分代表广州市,乃至华南地区仪器行业。协会宗旨:“为会员谋福利,为行业谋发展”会议议程会议参展范围国内、外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制造商或代理商 有意借助当地代理商力量开拓华南区市场的厂商有意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厂商(检测分析、生物工艺、智能自动化等)参加大会代表构成大会联系陈思韵 13719324461(微信)梁美欢 13250252086(微信) 邮箱: Gziia_dos@163.com防疫安全:参加人员务必严格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自觉佩戴口罩,活动前 14 天内如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驻留史及其人员接触史、或其他任何疑似情况,请及时更换人员参加。上届大会回顾大会主题:科学仪器产业学院成立大会暨广州市仪器行业协会年会参会人员:800 人+展商人员:80 人+科学仪器产业学院,是在广东省教育厅主持下,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下设的二级学院,是全国首家由仪器行业协会成立的科学仪器领域的职业教育学院,现正申报两个大专学位的专业:科学仪器应用与开发、生物产品检验检疫。拟定 2021 年 3 月开始招生,9 月入学,为期三年。广州市仪器行业协会,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具有两个约四百 平方的教学实验室,由协会成员企业提供专业的仪器设备,并设计科 学仪器相关专业课程,锻炼学生具备更适合协会成员企业所需的能力。
  • 上海发文:加强高端仪器核心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
    1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本市贯彻国家计量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目标:到2025年,上海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计量科技实现新突破、产业计量彰显新成效;到2035年,通过计量科技创新和计量赋能高质量发展,上海市计量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完备,形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国际化发展方向、具有上海特色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实施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举措:一是加强计量科技基础研究,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二是加强产业计量服务,赋能高端产业升级引领;三是提升计量精细化管理水平,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四是加强加强计量法制监管,更好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五是加强计量能力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其中,在加强产业计量服务,赋能高端产业升级引领方面提到,要服务高端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加强高端仪器仪表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研制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超声波换能器、电磁力配衡重量检测器等关键核心器件;推动仪器仪表测试评价第三方认证,支持建立高端仪器仪表测评机构;打造智能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园区,培育若干获得“上海品牌”认证的高端仪器仪表。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举措内容如下:一、加强计量科技基础研究,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一)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前瞻布局一批精密测量领域战略性和基础性前沿项目,解决重大计量科学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测量程序与有效性评价、测量不确定度等理论研究。围绕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量子技术新原理新途径、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标准技术,积极参与国家“量子度量衡”计划,建设上海市量子测量实验室。(二)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开展计量标准和计量测试装备的数字化改造和技术研发,制定数字计量技术规范。加强以区块链、时间戳为基础的计量数据防篡改、防伪技术研究,推广数字校准证书。推进数字计量实验室应用示范,实现自动和智能计量。推动以计量数据为驱动的“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创新。(三)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加快发展在线、远程、多参数综合量、极值量和生物计量等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加强标准物质在制备、定值、保存、溯源评价及量值传递应用等方面全寿命周期、系统性研究与评价。(四)加快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突破加强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计量技术攻关,开展计量软件、智能仪表功能安全与算法测评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具有生物兼容性及可编程的空间三维结构标准器件。(五)打造高水平计量科技创新生态依托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推动上海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瞄准未来产业领域测量难题,积极布局重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精密检测、智能传感、生物计量、生命尺度精测、高频天线等领域国家和市级现代先进测量实验室。推动计量科技与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现代先进测量技术应用平台。二、加强产业计量服务,赋能高端产业升级引领(一)深化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培育建设微纳芯片、集成电路材料、生物医药、智能仪器仪表、氢动力装备、机器人等领域国家和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实施从关键计量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鼓励高校等多元化主体参与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加强与本市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衔接配合,充分发挥计量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二)支撑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围绕大型装备关键制造环节,开展五轴精密测量等技术研究,加快建设适应复杂结构尺寸的计量基础设施。加强大型空间对接机构、大型卫星天线、大型运载火箭舱段和贮箱等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完善多维矢量力和大空间下大型尺寸量值溯源方法,形成复杂工况下动态压力、动态温度、高真空、超低温等计量测试能力。开展卫星在轨微振动地面测试系统原位校准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海洋工程装备、深海探采装备、海底科学观测系统、船舶动力系统等领域计量测试技术攻关。(三)加快三大先导产业关键计量技术攻关全面掌握纳米尺度计量测试技术,提升集成电路制造、封测、材料与设备等领域计量保障能力。围绕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以及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人工智能计量基础理论、评估方法和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人工智能算法、语音识别、智能芯片、智能传感等方面测量测试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重点领域计量技术规范研制,开展测试评估。(四)提高重点产业计量保障水平实施上海市重点产业发展计量支撑工程,提升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计量测试能力。攻克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产业的计量测试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技术领先、面向产业化的专用计量测试装备和测试方法。(五)服务高端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加强高端仪器仪表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研制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超声波换能器、电磁力配衡重量检测器等关键核心器件。推动仪器仪表测试评价第三方认证,支持建立高端仪器仪表测评机构。打造智能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园区,培育若干获得“上海品牌”认证的高端仪器仪表。(六)提升企业计量能力引导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鼓励其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和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活动。对企业新购置符合条件的计量器具,按规定落实国家相关税收政策。三、提升计量精细化管理水平,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一)加强民生计量工作实施计量惠民工程,重点开展农贸市场、医疗机构、加油站等场所和生态环境监测、供水、供气、电力等领域计量监管。加强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检查,强化网络交易计量监管。开展粮食收购计量专项检查。持续推动健康计量进社区和光明计量进校园活动。(二)服务人民健康和安全加快医疗健康、公共卫生、食品安全领域计量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围绕疾病防控、毒品及代谢物、新污染物、营养与保健食品、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开展关键标准物质和测量技术研究。推进医疗机构计量示范单位创建。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气象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研制和监管。开展违法鸣号抓拍、微光和无光电子警察等执法监管设备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三)提高交通运输计量保障水平面向轨道、公路、航运领域的重大工程、重大装备、运输服务计量需求,开展相关计量技术攻关与先进测量装备研发。完善充换电和加氢设施等应用场景和前沿技术的计量测试能力,实践车路协同技术试点和应用。加强轨道交通、港口、道口计量保障,重点服务浦东、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洋山深水港建设。(四)服务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加快时间频率标准、分布式可靠时间同步系统等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上海计量测试数据中心,创新计量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培育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推动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跨行业、跨领域计量数据融合、共享与应用。推动智能传感器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增强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五)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建立健全本市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在钢铁、电力领域和崇明区开展碳计量实践试点。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上海),研制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计量标准,开展碳排放因子测算、蓝碳测算、碳排放城市时空反演等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上海)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与碳排放监测数据关联。加强计量测试技术在碳足迹、碳标签、碳交易中的应用,开展碳排放计量审查和能效、水效标识产品监督检查。(六)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社(街)区“诚信计量示范”创建,推进粮食收购、食品化妆品和生物医药生产等领域诚信计量示范。建立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将诚信计量创建结果纳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四、加强计量法制监管,更好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一)完善地方计量法规体系推动《上海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上海市商品计量管理办法》《上海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加强产业计量、计量数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研究。(二)深化计量制度改革发挥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承接国家行政许可事项,为全国复制推广提供经验。积极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规范量和单位使用。加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任务授权“证照分离”改革力度,优化完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等制度。(三)探索计量智慧监管建设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监管“数字地图”,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实现远程监管、移动监管和预警防控。以民生领域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为重点,研究状态评价、大数据远程实时监控、在线检定等新型监管方式。开展计量作弊防控和快速判定技术研究和应用。(四)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和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开展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等违法行为查处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化妆品等商品过度包装违法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衔接,建设专业化、复合型计量执法人才队伍。五、加强计量能力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构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新建一批高水平、高准确度的光学、生物、时间频率等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在食品、药品、生物、生态环境、先进制造等领域研发标准物质,开展标准物质核查验证方法研究。积极争取全国计量技术委员会落户上海。培育、建设一批国家和市级计量比对中心,开展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和质量追溯。(二)深化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和发展坚持计量技术机构法治性、公正性和公益性,鼓励发展分区域、分层次、多形式的计量实验室联合体。推进优质计量资源向五个新城扩容下沉。支持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跨区域计量中心。研究推动计量测试行业重塑性改革,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计量服务,重点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服务机构和企业集团。(三)促进计量技术机构服务能力升级持续保持计量体系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计量基础设施的稳定、可持续投入。全力建设法制与民生计量基地,实施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电动汽车充电桩、医疗计量器具等事关民生和城市运行的计量保障能力建设。推进电力、水务、燃气、船舶、国防等行业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四)加快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积极向国际计量组织、全国计量技术委员会输送更多上海计量专家。设立“计量创新工作室”,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岗位设置,建立首席计量师等聘任制度。允许计量技术机构符合条件的管理岗位人员同时聘任专业技术岗位,优化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五)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推动计量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的协调一致,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数据准确可靠。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建立“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华东大区和长三角计量发展统筹机制,探索建立国家计量标准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健全长三角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实施长三角计量职业能力提升行动,完善长三角产业计量云平台。建立区域计量风险监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深化计量器具型式评价互认。探索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七)深化计量国际交流合作依托在沪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技术委员会、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深化国际计量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计量规则、规范制修订,组织开展国际一流的联合研究。支持具备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在“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开展技术援助、设立分支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国际比对,培育建立OIML证书指定实验室。发挥上海时间频率计量资源优势,进一步增强协调世界时(UTC)的中国话语权。积极争取国际性计量技术组织落户上海。(八)加强计量学科和文化建设支持计量技术机构与高校联合设立计量相关学科,联合开展研究生教育。建立上海市计量教育网上微课堂,鼓励计量技术机构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加强本市计量测试相关学术期刊建设,提升学术影响力。建设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基地,设立计量科普大使和“家门口”科普站。此外,《实施意见》明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社会共治等三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顺利完成。
  • 人工智能将融合、推动甚至颠覆科学仪器和分析测试技术是大势所趋
    p    strong 撰稿:中国农业科学院 蒋士强研究员 /strong /p p    strong (一)、怀念与启示。 /strong 每当议及科学仪器与测试分析时,总使我想起 strong 王大珩院士 /strong 生前对科学仪器精辟的定义:“ strong 科学仪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strong ”。同时也使我想起 strong 邹承鲁院士 /strong 生前一直坚持的立论:“ strong 科学是认识自然,大至宇宙,小到基本粒子。而技术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 /strong ”。科学仪器和测试分析(以下简称为科仪与测试)在学科分类上是二级乃至是分支学料,但又是跨多学科,而且是科学发展的工具和产物,大家分析一下,众多与科学仪器和分析测试有关的诺贝尔奖得主就一目了然了。在行业地位上处于第二产业的分支中的分支。但是在当今全世界都在谋求科学和技术全方位的、不断的、甚至颠覆性的创新,以造就各领域、各学科、各产业、各行业的腾飞,使社会财富和政经不断增值和振兴,以满足 strong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strong 。无论是探索科学发明和技术的创新,乃至具体到确保和提髙质量,直至更新、换代,都需要科仪和测试,即在学科和产业体量不大,并不显眼的领域,将越来越彰显出“庙小显神通”的作用。当今人工智能新浪涛己经来到之时,如何应对,急待探索和实践。 /p p   (二)、 strong 要充分认知人工智能大幕己开启、新浪涛己经来到,科仪和分析测试领域的学界和业界都不能固守原有思维模式、思路和策略。 /strong 我国传统思维比较保守,惯于从四书五经等典籍中,寻找治国安天下的方略,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但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是英国人写的,科学救国是近代一时思潮,后来受到批判,将社会发展、变革的推动力被阶级斗争等取代了,直到现代光辉的近30年、40年、70年才有所突破。就以机器和仪器而言,一字之差,前者是解放人的体力,后者是扩展、延伸人的感官,两者不断地融合、昇华& #8230 直到如今将脑科学、人的智慧,渗透、移植、乃至深化、超越地赋于各领域、产业、行业、事物的戴体(客体) 。寻求我国的轨迹,可说也是世界潮流的涌动波及和启迪的结果,恕我直言,我国有优良的文化、传统,但学界、业界乃至大众也有历史造成的不良习俗,多喜于学之外表,不求真谛,不仅缺乏异想天开的创造性,而乐于找捷径、跟风、蹭边、冒名& #8230 & #8230 。如早先,把仅能测电阻、电流、电压的三用表叫成“万用表” 把清涼油加点药料就叫“万金油”,& #8230 & #8230 。“人工智能”、“智能”、“智慧”等响亮而谜人的冠词,在各行业、各种产品上已有泛用之势,国内是乎更盛。但在国际上的仪器仪表、科学仪器、测试分析的领域,国外产品命名和广告宣传,还是比较谨慎的, strong 很少冠用人工智能 /strong ,即使其功能上具有某些初级人工智能的部分要素,如各种图谱的识别、解释、训练、自校正、自检等,这是值得学习的。 /p p   (三)、 strong 人工智能逐步渗透、融合于科学仪器和分析测试技术的历史回顾 /strong /p p   在科学仪器、实验室设备和分析测试技术中,经历了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之后,逐步渗透、融合了部分“人工智能元素”、“专家的部分智能”,如:可编程,进而可自检、自校正的自动进样器和样品前处理工作站 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英文缩写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结合网络化技术,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和一切资源以及行政管理等以合理方式进行管理,通过LIMS系统,配合分析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检测效率,降低了实验室运行成本并且体现了快速溯源和痕迹,使传统实验室手工作业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得以顺利解决 又如各种谱仪和联用仪中,应用了各种控制和分析的专家系统(有时称工作站、软件包等),先是出现在进口仪器的操作系统中,接着国产仪器设备也逐步跟进,而且学者们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例如: strong 卢佩章院士于1992年12月就出版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及专家系统》,2012年3月的版本是,由卢佩章院士、张玉奎院士和梁鑫淼增订的,是一本经典性的著作。在回味人工智能在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应用时,非常贴近的实例,是早在上世纪末的近红外分析测试技术的突破,国外以Karl Norris博士、国内以陆婉珍院士、严衍禄教授等为代表的学者们,就建立了近红外光谱模型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算法等技术、以及用标样校正(训练)图谱模型的技术。 /strong 1998年湖南大学许亚兰发表论文,提出了模糊智能仪器这一新构想,针对这一构想,论文从其原理入手介绍了模糊智能仪器的相关基础理论--模糊数学与人工智能,其次在传统微机化仪器的基础上设计了模糊智能仪器。2004年由南开大学出版了裴雷著的《科学仪器软件平台研发——人工智能软件包开发》,提出:以软件为关键技术的通用平台上,可以很方便地改变软件配置来适应不同的需要,功能更加灵活、强大,更适合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需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仪器通用软件平台,可带动我国分析仪器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分析仪器产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中科院化工冶金所、中国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的石乐明、张懋森、李志良的论文中指出:专家系统在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应用,例如谱图解析,分析方法与分离路线的设计与优化,分析仪器工作参数的优化以及故障的诊断等。2010年11月1日,在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中,发布了“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一文提出: 知识系统、知识工程已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最显著新技术。2015年9月12日,在能源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中,发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技术”一文。2016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李晓霞等发表论文,报导建立了HIN(chemicalinformationnetwork)。其实国内外生产的大型、专用型的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波谱仪、基因导入仪、基因测序仪、蛋白质纯化系统、细胞融合仪、电泳仪、病毒免疫荧光分析仪、层析仪、生化分析仪和各种联用仪以及大型样品自动处理设备等,都渗入部分初级人工智能, strong 确切地说都有一定基础和苗头,只是有待于逐步完善。 /strong /p p   (四)、 strong 从以上(三)所述的案例中,近乎可得出一个规律,即:有强力的应用人工智能科技的需求,而且开发应用者、实施者对人工智能有足够的认知,二者碰撞即能产岀鲜艳的火花。 /strong 为此我建议在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的学界与业界,宜先行有关人工智能的科普(在我国规划中就列有 strong 人工智能的全民科普的布署 /strong )。对学界、业界领军机构、人士、决策者,都有良好的科技学术基础,对类似以上列举的二本著作,肯定能熟读而有启迪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是炒岀来的,也不是抄岀来,更不是吹岀来的,是学者和业界同心合用探索、啃岀来的。 /p p   (五)、 strong 依据众多人工智能的著名院士、学者论述,我感悟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和分析测试有着一些相似性,但因学科和产业的层次、目标、定位、历经和发展速度的不同,又有巨大差异。科仪和测试技术应该充分借助于人工智能的巨大驱动力和利用以下相似性: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目前用的办法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神经网络或者准符号模型等 目的是研制出具有类人智能的智能机器,表现形式是会图像识别& #8230 & #8230 ,会人机对话& #8230 & #8230 ,会自动运行& #8230 & #8230 ,会思考、证明、诊断& #8230 & #8230 ,会学习& #8230 & #8230 ,会表示认知结果& #8230 & #8230 。鉴于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专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应用背景需求明确、领域知识积累深厚、建模计算简单可行,(任务单一、需求明确、应用边界清晰、领域知识丰富、建模相对简单)因此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如图像检测分析& #8230 & #8230 ,都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 /strong (最初级的数据大多来自传感器和己有文献), strong 都涉及众多学科,是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差异是人工智能更深,涉及到当今和未来的科技、产业乃至于社会变革。更新、是近60年来兴起的。更大、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更神、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strong 而仪器与测试是原系古老庙小、时显神灵 更通俗的比喻是:后者古老的小庙、小神,既需依靠大神、大庙,也宜发挥庙小有神灵的特点, strong 我很赞赏将人工智能科技,逐步渗透、融合于科仪和测试的机理、构思、设计、研发之中,并在实施中与精细工匠精神相结合,推动科仪和测试技术发展,甚至颠覆其面貌。 /strong /p p   (六)、 strong 科仪和测试技术也应走人工智能应用上的细分工与专用化之路 /strong ,下棋人工智能机器人,决不能用于自动驾驶车辆& #8230 & #8230 ,当今高档的科仪和测试技术系统,越做越大、越复杂,有利于生产厂家赚钱,而买家只用其中部分功能,科仪和测试技术设备中逐步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必能使科仪和测试技术设备走向细分工和专用化,硬件可能更简化,研发出各种新型传感器,当今庞大的科学仪器可能变成各种专用的传感部件,科仪将更灵敏、更小巧,测试分析将更具智能化,其实,万能的仪器设备都是假的。例如就食品安全检测而言,就应开发出检测某类、某种,甚至特定有害组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其硬件将更精而少,而更神通,轻便和价廉。 /p p   (七)、 strong 学科和产业发展上应注重社会需求驱动,中医学的人工智能化将是我国的瑰宝。 /strong /p p   科学仪器和测试分析技术在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可说一支独秀,这原系这两界本身就是大学科、大产业,有巨大社会需求,也正因此,不论在仪器设备或测试技术方面都很快地融人工智能技术,已有不少案例(请参阅上述三、),编撰者一直关注中医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在去年4月份发表的《人工智能化将猛力推动甚至颠覆现有科学仪器与测试分析技术的面貌》一文中用 strong “中医学的人工智能化将是我国的瑰宝” 表述 /strong ,引用了2017年以前较详细媒体报导的资料,但近二年未见更多的报导,但愿是疏漏, strong 我仍坚信中医学领域,人工智能将大有作为。一方面应尽快抢救极其丰富的著名中医学大师积累的中医诊断中病人型像学和病案、宝方的经验,并转化为图像和数据,同时在中医院校引进人工智能专才,推进人工智能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strong /p p   (八)、将传统的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的机理,变为模块、模型、模式, strong 将感知数据转变为图像,也许是得以融入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和图像分析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捷径 /strong ,即大幅跨越了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这也许是近年来,国外把许多传统的谱仪分析,转为图像分析的原因。 /p p   (九)、 strong 人才的培养、吸纳和借助。 /strong 科仪和测试界本身就需多学科人才,而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人才是关键,据媒体报导,华为拥有700多位数学家、300位物理学家、200位化学家,而且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高级人材奇缺,科仪和测试业还属小庙,养不起“大和尚”即人工智能专才,那只能从原来从事计算机软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中培养人工智能中级人才吧!当然也宜与从事人工智能的机构合作,吸纳和借助人才资源了。另外、今后开源的模型、算法等会越来越多,据报导,西方有不少中小型企业、机构,就是针对自已应用目的,利用开源的资料,修改、嫁接、而用之。 /p p   (十)、 strong 共建大数据共享联盟。 /strong 大数据分析是人工智能神力之一,也是科学仪器和测试分析技术跃进的梯子,而测试分析领域的数据也非常可观,以庞国芳院士的团队为例,就己公开岀版了色谱、质谱、核磁共振图谱集三大本,五亿多个数据吧!大数据在大数据分析,乃至于人工智能中的地位业内人士比我更清楚,我只是呼吁通过已有联盟机构,协同共建更大的分析测试大数据共享联盟, strong 是时候了! /strong /p
  • 高铁检测仪器推动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橡胶行业实施指南
    日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铁检测仪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现启动全国范围的仪器更新与置换活动,为2024年国家仪器设备更新行动做出大力支持,全力以赴为创新产业赋能增效。高铁检测仪器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立足检测仪器科技前沿,投入大量科研资金进行产学研合作,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推陈出新,为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仪器年久,无法跟上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标准更新,无法满足最新的测试方案要求;亦或者您有自动化、智慧化实验室的管理需求,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高铁检测仪器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为您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咨询,量身定制实验室更新升级方案,与您一起环保低碳,绿色换新。
  • 高铁检测仪器推动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塑料行业实施指南
    日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铁检测仪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现启动全国范围的仪器更换与置换活动,为2024年国家仪器设备更新行动做出大力支持,全力以赴为创新产业赋能增效。高铁检测仪器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立足检测仪器科技前沿,投入大量科研资金进行产学研合作,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推陈出新,为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仪器年久,无法跟上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标准更新,无法满足最新的测试方案要求;亦或者您有自动化、智慧化实验室的管理需求,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高铁检测仪器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为您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咨询,量身定制实验室更新升级方案,与您一起环保低碳,绿色换新。
  • 推动国产创新,助力海关科技——莱伯泰科受邀参加“中国科学仪器展示团走进海关活动”
    GUIDE导读近日,为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在海关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加速国产科学仪器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于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科学仪器展示团走进海关活动”。莱伯泰科公司荣幸受邀参与此次活动,并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LabMS系列ICP-MS以及全自动核素分离纯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与优势特点,同时分享了这些设备在海关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认可。会议现场活动开幕式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实验室分会秘书长左书轩主持,协会副秘书长张琳、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分会会长王继伟以及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刘鑫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共同强调了国产科学仪器在海关领域应用的重要性。此外,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还包括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颖、张峰,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张新荣、郭永,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郑文杰,以及来自海科中心仪器设备验评中心和海关系统验评平台的15家成员单位代表,还有多位海关系统技术中心或科技处的资深专家。国产仪器评审现场开幕式后,进入现场评审环节。莱伯泰科资深产品经理陈磊向专家详细汇报了LabMS 3000和LabMS 5000 ICP-MS以及Isotope N8全自动核素分离纯化系统的技术细节与性能特点。评审专家们围绕企业性质、股权结构、主要产品技术指标与特色、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比较及差异化优势、核心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进度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审。经过严格评审,莱伯泰科的产品成功通过了初审,展现了其在国产科学仪器领域的卓越实力与创新能力。莱伯泰科质谱产品经理陈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bMS 3000LabTech强大:集成型高基质进样系统,支持在线氩气稀释和有机样品加氧除碳,从而减少样品前处理时间并避免此过程中引入的各种污染。精准:新一代碰撞反应池技术,消除棘手的多原子离子和双电荷离子干扰,提升数据质量。安全:具有多重安全防控以及定时维护日志,确保仪器在安全、可靠的状态下运行,尽量减少计划外的停机和提供安全保护。智能:HiMass智能工作站,中英文语言实时切换,支持接入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定制报告模版,向导式设计更符合中国人操作习惯。高效:与LabTech前处理设备无缝衔接实现一站式元素分析解决方案,使元素分析更高效、更准确、更安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LabMS 5000LabTech精准:MS/MS模式实现受控且可靠的干扰去除,精准去除质量干扰离子,从而获得更低的检测限和准确的超痕量分析结果。稳定:采用工业标准27.12MHz 全固态RF发生器,具有高稳定性及可靠性;优异的离子传输系统设计即使在MS/MS模式下也具有良好的检测稳定性。可靠:通过 SEMI S2 认证,多达十重安全防护配置,带来全面可靠的安全防护,保证仪器长时间安全可靠运行。强大:全基体进样系统结合接口设计及加强离子传输系统,带来强大的基体耐受性,即使高基体直接进样也可有效降低信号漂移。易用:HiMass智能工作站,一键式,向导式、模块化设计,界面简洁直观,易学易用,提高工作效率。全自动核素分离纯化系统 Isotope-N8LabTech全自动核素分离纯化系统具有8通道,8个通道可同步进行,也可以单独使用;全自动核素分离纯化系统平台采用耐腐蚀材质,同时内置防腐蚀通风系统,无需再占用实验室通风柜空间;采用XZ二维机械臂运动平台,精度误差<0.1mm,且X与Z臂具有快拆更换设计;进样针采用包覆式取样针,既能防腐又可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实验全程无空气进入萃取柱,萃取柱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上样方式为完全上样,上样采用进样针吸取样品,阀切换的方式相互配合,使样品直接上柱分离;采用喷淋式清洗样品瓶,清洗后再次完全上样,可提高样品回收率;采用2/3级清洗槽对进样针进行清洗,确保清洗效果,避免污染发生;软件控制系统,程序内置,一键式运行,实时监控萃取过程仪器工作状态。
  • 赛智科技:聚焦分析测试领域,推动国产仪器创新与发展!
    分析仪器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行业,然而,我国分析仪器市场长期被海外品牌主导,近年来,分析仪器的研发制造和国产化日益受到重视,其中,高效液相色谱仪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仪器,由于具备稳定、灵敏、适用范围广、自动化等特点,在生物制药、环境检测、药品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市场空间非常大。但是,在部分领先国产品牌的长期攻坚下,国产液相色谱仪有望率先突破!据了解,当前国内色谱仪行业市场规模已达上百亿元,杭州赛智科技是一家以先进色谱、光谱仪及色谱数据工作站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已经深耕液相色谱领域二十多年,拥有多项专利证书和自主知识产权,其最新推出的LC80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不仅实现了全部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生产,而且产品性能完全不输进口的同类产品,推动国产色谱仪器创新与发展!坚持自主研发,“产学研”相结合对于国内液相色谱仪企业来说,主要面临两大发展问题,一是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国产化率低;二是色谱仪器质量良莠不齐,无法满足检测需求。我国色谱仪器产业起步较晚, 行业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不少中小企业关键核心零件依赖进口。但是,对于分析仪器的研发和生产而言,只有完全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够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自成立以来,杭州赛智科技就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与“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方式,致力于引进高科技、高层次人才,并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浙江大学先进学科,专注于分析测试领域,与国内各高校进行合作,打通企业高校产学研一体的研发生产链条。如今,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分析仪器行业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杭州赛智科技长期投入自主研发,建立了全流程的自研产品生产线,持续进行技术攻关,多项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多项产品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和全部国产化。目前,赛智科技已经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端新品——LC80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实现所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生产,率先开启国产替代进程,享受自主创新的时代红利,为国内色谱企业树立起了中国高端仪器制造业标杆。优化售后服务,提升体验感2020年中国色谱仪市场规模达107.2 亿元,随着我国对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中国色谱仪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目前,杭州赛智科技自研生产的LC8000二元高压自动系统(紫外/DAD)和LC8000四元低压自动系统已经在药物分析、食品和环境中的污染物检测、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广泛应用,并凭借超高的性价比、高度自动化、卓越的性能精度和配套的色谱软件,大幅提高检测分析的工作效率。此外,赛智科技还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24小时快速响应用户问题,5个工作日内解决,并提供远程在线视频指导,这让赛智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也备受用户赞誉。为保障用户体验感,赛智科技还正式推出3Q验证上门服务,即IQ:安装确认、OQ:运行确认、PQ:性能确认,通过对仪器的安装过程进行确认、验证仪器在空转的情况下,在仪器设计的限度方位内是否能完成良好的运行、最后按照样品检测的方法检测确认仪器检测能力,保证客户得到最完美体验感。分析仪器是支撑一国之科学进步、技术创新和质量优化的基础性行业,杭州赛智科技长期专注分析测试领域深研,打通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发展全链条,推出多款行业先进色谱、光谱仪器及色谱数据工作站,打造优质国产品牌,始终致力于为各企事业单位、检测机构、科研院校和政府部门等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色谱产品和解决方案。
  • 岛津携手艾迪迈|推动临床色谱检测项目普及与质谱检测自动化革新
    2024年3月22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与南京艾迪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迪迈”)达成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了岛津-艾迪迈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合作实验室充分整合了岛津强大的分析仪器技术平台和艾迪迈智能化核心材料制备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的开发能力,双方将致力于快速有效地推进临床专用型色谱系统的广泛应用,及全自动磁萃取技术联用质谱系统的落地,助力精准诊断普惠大众。艾迪迈产品总监薛辉先生主持了此次揭牌仪式。艾迪迈产品总监薛辉先生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先生、业务部高级经理孙琦先生、艾迪迈董事长/总经理石功名先生、深圳湾实验室百瑞创新中心主任贺耘教授等一同出席了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揭幕仪式现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合作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岛津与艾迪迈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里程,共同开发更先进、更贴合临床科室实验需求的临床色谱方法,助力基层医疗、普惠大众。岛津将一如既往的扎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秉承“开发、合作、多元”的诚恳态度,将先进的科技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与优秀合作伙伴一起,为落实“精准医学”为人民健康服务而不懈努力。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先生致辞艾迪迈董事长/总经理石功名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合作实验室的成立是基于岛津-艾迪迈双方一直以来的信念“不忘初心、携手共进”,未来我们将更加有效的实现双方技术与产品的优势互补,将智能化材料与高精尖仪器深度融合,打造高性价比的临床小分子色谱法检测产品与全自动磁萃取技术联用质谱系统,充分满足临床色谱质谱检测不同客户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艾迪迈董事长/总经理石功名先生致辞揭牌仪式后,来自行业内相关专家,就临床色谱质谱检测技术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分享。深圳湾实验室百瑞创新中心主任贺耘教授做了关于《磁性固相萃取微球及在临床色谱质谱检测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详细地讲解了磁性固相萃取技术的由来、技术原理、磁珠类型及ASP单分散磁微粒萃取技术在临床色谱质谱定量检测中的优势。深圳湾实验室百瑞创新中心主任贺耘教授报告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临床行业经理刘麟先生做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岛津多元化技术平台助力合作伙伴开拓美好事业愿景》的精彩报告,详细介绍了岛津在临床检测领域相关的多元化产品与技术,特别是色谱质谱技术在多种疾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岛津强大的AI智能分析软件系统,能够更好更快速精准智能的获得检测结果,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临床行业经理刘麟先生报告最后,艾迪迈董事长/总经理石功名先生做了关于《合作实验室临床色谱质谱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的精彩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合作实验室在临床色谱法应用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治疗药物监测、维生素检测、儿茶酚胺检测等小分子检测项目,同时也展望了未来在临床质谱检测应用方面的新应用技术解决方案—全自动管式磁萃取联用质谱系统,完美的将智能化单分散磁萃取材料在样本前处理方面的应用优势与岛津临床质谱系统在线联用,真正实现满足“样本进,结果出”的临床需求。艾迪迈董事长/总经理石功名先生报告此次岛津-艾迪迈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圆满成功,标志着岛津中国与艾迪迈科技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与加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推进专用型临床色谱质谱检测方案的快速应用,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分级诊疗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方针战略做出贡献,助力精准医疗普惠大众。全员合影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