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孔径测量器

仪器信息网孔径测量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孔径测量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孔径测量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孔径测量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孔径测量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孔径测量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孔径测量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孔径测量器相关的资讯

  • 首套超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研制成功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来自空天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并首次实现全国尺度地表形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制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为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利用空间遥感技术实现地表形变大范围监测,对开展固体地球运动研究和地质灾害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空天院研究员王超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通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相位信号来获取毫米级地表形变信息的技术。随着宽幅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成熟,国内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数据爆炸式增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计算机存储与计算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针对全国尺度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的迫切需求,研究人员结合卫星大数据处理技术与超算硬件平台,经过2年多时间对早期独立研发的相干目标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处理软件进行算法改进及并行优化,研发了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实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大数据自动化、批量并行处理。基于该系统,研究人员首次获取了全国尺度的地表形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结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超表示,该系统所提供的大尺度地表形变产品不仅可以促进地球科学的新发现,服务于板块运动、全球环境变化等地球科学领域,而且还可以提高我国遥感数据处理能力,服务于我国大范围地面沉降的地理国情监测及地质灾害普查等领域,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p p br/ /p
  • 许人良:气体吸附测量孔径分布中的密度函数理论
    在气体吸附实验中,一定重量的粉体材料在样品管中通过真空或惰性气体净化加热和脱气以去除吸附的外来分子后,在超低温下被抽至真空,然后引入设定剂量的吸附气体,达到平衡后测量系统中的压力,然后根据气体方程计算出所吸附的量。这个加气过程反复进行直至达到实验所预定最高压力,每一个压力以及单位样品重量所吸附的气体量为一数据点,最后以相对压力(试验压力P与饱和蒸汽压Po之比)对吸附量作图得到吸附等温线。然后从到达最高压力后抽出一定量的气体,达到平衡后测量压力,直到一定的真空度,以同样方法做图,得到脱附等温线。实验的相对压力范围P/Po可从10-8或更高的真空度至1,根据吸附分子的面积σ,使用不同的吸附模型,例如Langmuir或BET公式,即可算出材料的比表面积。然而,从气体吸附得出材料的孔径分布就不那么简单了。当代颗粒表征技术可分为群体法与非群体法。在非群体法中,与某个物理特性有关的测量信号来自于与此物理特性有关的单个“个体”。例如用库尔特计数仪测量颗粒体积时,信号来自于通过小孔的单一颗粒;用显微镜测量膜上的孔径时,测量的数据来自于视场中众多的单个孔。由于这些物理特性源自于单个个体,最后的统计数据具有最高的分辨率,从测量信号(数据)得出物理特性值的过程不存在模型拟合;知道校正常数后,一般有一一对应关系。而在群体法中,测量信号往往来自于众多源。例如用激光粒度法测量颗粒粒度,某一角度测到的散射光来自于光束中所有颗粒在该角度的散射;用气体吸附法表征粉体表面与孔径时,所测到的吸附等温线与样品中所有颗粒的各类孔有关。群体法由此一般需要通过设立模型来得到所测的物理特性值及其分布。群体法表征技术得到的结果除了与数据的质量(所含噪声、精确度等)外,还与模型的正确性、与实际样品的吻合性以及从此模型得到结果的过程有关。几十年前,当计算能力很弱时,或采用某一已知的双参数分布函数(往往其中一个参数与分布的平均值有关,另一个参数与分布的宽度有关),或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一个多参数方程,然后调整参数拟合实验数据来得到结果(粒径分布或孔径分布),而不管(或无法验证)此分布是否符合实际。在粒度测量中,常用的有对数正态分布函数、Rosin-Rammler-Sperling-Bennet(RRSB)分布函数、Schulz-Zimm(SZ)分布函数等;在孔径分布中,常用的有Barrett-Joyner-Halenda(BJH)方法,Dubinin-Radushkevich(DR)方法、Dubinin-Astakhov(DA)方法、Horwath-Kawazoe(HK)方法等。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函数拟合过程在群体法粒径测量中已基本被淘汰,而是被基于某一模型的矩阵反演所代替。在激光粒度法中,这个进步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球体模型(一百多年前就提出的Mie光散射理论或更为简单的,应用于大颗粒的Fraunhofer圆盘衍射理论)相当成熟,也能代表很多实际样品,除了长宽比很大的非球状颗粒以外。在孔径分析中,尽管函数拟合还是很多商用气体吸附仪器采用的分析方法,但矩阵反演法随着计算机能力的提高,以及基于密度函数理论(DFT)的孔径模型的不断建立与反演过程的不断完善而越来越普及,结果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者所接受。在孔径测量方面的DFT一般理论源自于1985年一篇有关刚性球与壁作用的论文[ⅰ]。基于气体吸附数据使用DFT求解孔径分布的实际应用开始于1989年的一篇论文[ⅱ],此论文摘要声称:“开发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用于通过氮吸附测量测定多孔碳的孔径分布。该方法基于氮在多孔碳中吸附的分子模型,首次允许使用单一分析方法在微孔和介孔尺寸范围内确定孔径的分布。除碳外,该方法也适用于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一系列吸附剂。” 该方法从吸附质与气体的物理作用力出发,根据线性Fredholm第一类积分方程从实验等温线数据直接进行矩阵反演的方法算出孔径分布。所建立的密度函数理论针对狭窄孔中的流体结构,以流体-流体之间和流体-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间势能为基础,对特定孔径与形态的空隙计算气态或液态流体密度在一定压力下作为离孔壁距离的函数,对不同孔径的孔进行类似计算,得出一系列特定压力特定孔径下单位孔容的吸附量。基于这个模型,可以计算某个孔径分布在不同压力下的理论吸附等温线,然后通过矩阵反演过程,以非负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际测量得到的等温线,从而计算出孔径分布的离散数据点。上述文章所用的模型是较简单的均匀、定域的、两端开口的无限长狭缝。自此,随着计算机能力的不断提高,30多年来这些模型的不断复杂化使得模型与实际孔的状况更加接近:从定域到非定域,从一维到二维,从均匀孔壁到非均匀孔壁;孔的形状从狭缝、有限圆盘、圆柱状、窗状,到两种形状共存;从较窄的孔径范围到涵盖微孔与介孔范围,从通孔到盲孔;吸附气体从氮气、氩气、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到其他气体;吸附壁从炭黑、纳米碳管、分子筛,到二氧化硅及其他材料[ⅲ];总的模型种类已达四、五十种。矩阵反演的算法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同时采用了很多在光散射实验数据矩阵反演中应用的技巧,如正则化、平滑位移等。当前,于谷歌学者搜索“DFT adsorption”,论文数量则高达56万篇,其中包含各类专著与综述文章 [ⅳ] 。相信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DFT在处理气体吸附数据中的应用一定会如光散射实验数据处理一样取代函数拟合法,成为计算粉体材料孔径分布的标准方法。而商用仪器的先进性,也必然会从传统的硬件指标如真空度、测量站、测量时间与参数,过渡到重点衡量经过其他方法核实验证的DFT模型的种类以及矩阵反演算法的稳定性与正确性。参考文献【i】Tarazona, P., Free-energy Density Functional for Hard Spheres, Phys Rev A, 1985, 31, 2672 –2679.【ⅱ】Seaton, N.A., Walton, J.P.R.B., Quirke, N., A New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Porous Carbons from Nitrogen Adsorption Measurements, Carbon, 1989, 27(6), 853-861.【iii】Jagiello, J., Kenvin, J., NLDFT adsorption models for zeolite porosity analysi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ultra-microporous zeolites using O2 and H2, J Colloid Interf Sci, 2022, 625, 178-186.【iv】 Shi, K., Santiso, E.E., Gubbins, K.E., Current Advances in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porous Materials: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urface Area, In Porous Material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Eds. Moreno-Piraján, J.C., Giraldo-Gutierrez, L., Gómez-Granados, F.,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21, pp 315– 340.作者简介许人良,国际标委会颗粒表征专家。1980年代前往美国就学,受教于20世纪物理化学大师彼得德拜的关门弟子、光散射巨擘朱鹏年和国际荧光物理化学权威魏尼克的门下,获博士及MBA学位。曾在多家跨国企业内任研发与管理等职位,包括美国贝克曼库尔特仪器公司颗粒部全球技术总监,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亚太区技术总监,美国麦克仪器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资深首席科学家。也曾任中国数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国际标准化组织资深专家与召集人,执笔与主持过多个颗粒表征国际标准 美国标准测试材料学会与化学学会的获奖者 中国颗粒学会高级理事,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3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 与中国颗粒学会共同主持设立了《麦克仪器-中国颗粒学报最佳论文奖》浸淫颗粒表征近半个世纪,除去70多篇专业学术论文、SCI援引近5000、数个美国专利之外,著有400页业内经典英文专著《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 Light Scattering Methods》,以及近期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颗粒表征的光学技术及其应用》。扫码购买《颗粒表征的光学技术及其应用》
  • 全自动薄膜孔径及渗透率测量仪新品发布暨技术讲座将于2010年12月14日在京举行
    2010年9月,美国康塔仪器公司隆重推出最新的薄膜孔径分析仪器, Porometer 3G。该仪器是一款独特的全自动多功能分析仪,该仪器的测试原理为毛细管渗透法,利用可浸润液体测定薄膜孔径及渗透率。该方法没有污染,无需实验室改造,更安全更便捷。同时该方法也是ASTM薄膜测定的标准方法 。为了使广大用户更多地了解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最前沿的测量技术, 我公司将于2010年12月14日9:30时在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7号),举办全自动薄膜孔径及渗透率测量仪新品发布暨技术讲座,届时将由我公司总部的专家Mr. Jeff. Dixon详细介绍该仪器原理及应用并解答有关问题。欢迎您的光临!
  • 室温测量将出标准 测量点离墙壁至少1米远
    供暖纠纷取证难的情形有望得到解决,北京市地方标准《住宅采暖室内温度测量方法》昨日在质监局官网上征求意见,对仲裁测量和日常室温监测中的测量点、测量方法的选择作了详细规定。   室内温度不达标,在室内哪个部位测得的温度能代表室内温度?怎样测的温度才能让双方接受?此前,市民在投诉室内供热不够,或与相关单位打官司时,经常会碰到标准和举证的难题。此次,《住宅采暖室内温度测量方法》草案对住宅采暖室内温度测量的测量仪器设备技术要求、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及测量记录与报告作了规定。   依据草案,对于因纠纷引发的仲裁测量中,温度测量点应设置在距离外墙内表面不小于1.5米、内墙不小于1米,距离地面正上方1.4米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当用户对单点测量存在疑义,或受测量房间的使用面积大于30平方米时,应在上述规定范围内,均匀选取5点同时进行测量。   在单点测量时,应用专用支架将温度测量器具放置在测量点上,高度调整到1.4米,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仪表显示值在10分钟内变化不大于0.2℃时,开始读数,每分钟读数一次,共计3次。   多点测量时,温度测量器具应放置在所选择的5个测量点上,高度调整到1.4米。当仪表显示值在10分钟内变化不超过0.2℃时,开始读数,每分钟内5个测量点依次读数一次,共计3次。   另外,草案还明确了供热企业对住宅进行的室内温度抽测、定期巡检等日常室温监测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测量点应设置在室内活动区域中,且距楼层地面高度0.7米至1.8米范围内。活动区域特指在室内居住空间内,由距地面或楼面0.1米和1.8米、内墙表面0.3米、外墙内表面或固定的采暖空调设备外轮廓线0.6米的所有平面所围成的区域。当温度测量器具显示值在10分钟内变化不大于0.2℃时,开始读数,每分钟读数3次,取读数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草案还明确了温度测量工作时的环境条件。进行温度测量时,户内采暖系统须保证正常运行,同时关闭门窗,避免传感器被阳光直射。读取温度测量器具的显示数值时,现场人员尽量不要走动。另外,现场测量时,工作人员必须携带并出示测量仪器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校准证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约稿|微孔材料孔径分析难点及解决方案
    近年来,多孔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进展迅速,如多孔聚合物、多孔陶瓷、泡沫塑料、多孔金属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密度小、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在化工、电化学、建筑、军工及航天等领域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新兴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多孔材料来解决相关问题,例如某新推出的电动汽车电池采用了多孔海绵状的纳米多孔硅,可抑制硅碳负极膨胀,从而大幅提高锂电池的容量,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多孔硅用于锂电池负极多孔材料孔结构的研究需要准确、简洁的表征技术。根据检测目的,一般可分为X射线小角度衍射法、气体吸附法、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压汞法、气泡法、离心力法、透过法、核磁共振法等。目前,表征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最普遍的方法是气体吸附法,即气体分子(吸附质)在被测材料(吸附剂)表面因为范德华力产生的吸附,通过测量样品的吸附等温线,采用等效代换的方法计算出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的特征。当前国内比表面积的测量仪器主要分为2种,动态色谱法和静态法容量法均可,但孔径的测量方法则是国际通用的静态容量法,此方法测量孔径的范围从0.35nm到100nm以上,其中IUPAC对孔径做了分类,见下图, 纳米孔纳米孔:包括微孔、介孔和大孔;大孔:孔宽大于50nm的孔;Fe3O4、硅藻土等材料含此类孔;介孔:宽度介于2nm到50nm之间的孔;大多数超细粉体是在这一范围内;微孔:孔宽小于2nm的孔;活性炭,分子筛,沸石,MOF等材料中大都含有微孔,后面对微孔又做了细分和补充;极微孔:孔宽大于0.7nm的较宽微孔;超微孔:孔宽小于0.7nm的较窄微孔。1、 微孔测试难点对于微孔材料的孔径和孔体积进行分析是很困难的,如下图所示,在微孔内相对的两个孔壁距离很近,孔壁产生的作用势重叠,对吸附质分子的作用力比中孔和大孔大,在液氮温度77K下的N2吸附是微孔和介孔分析最常用的吸附质,此时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和吸附平衡都很慢,填充0.35nm~1nm的孔要在相对压力10-9<P/P0<10-5间才会发生,为了达到微孔填充所需的较低相对压力需要涡轮分子泵级别真空,即整个真空系统需达到很高真空。2、 静态法高性能仪器针对微孔,超微孔以及极微孔的测试难点,国仪精测推出了静态法高性能UltraSorb仪器。静态法高性能UltraSorb仪器如上图所示,为保证整个测试过程的高真空度,UltraSorb仪器从分子泵、真空管路到样品管全体系采用金属面密封,通过VCR金属垫片连接。该仪器没有采用常规仪器所使用的石英样品管,而是采用了一种新型样品管——不锈钢焊接石英管。此样品管特点是:上部不锈钢部分与高性能UltraSorb仪器之间通过金属垫片进行硬连接,进一步提高整个仪器的密封性能,不锈钢焊接石英玻璃管的下部石英玻璃部分发挥石英玻璃样品管低导热性能,在实验测试中能够降低冷却液(液氮)挥发,从而提高液氮使用时间。为获取测试微孔所需较低相对压力,高性能UltraSorb仪器在提高真空系统真空度方面包括以下关键几点:1) 采用两级机械泵叠加涡轮分子泵协同工作实现更高真空。真空泵抽取真空将仪器系统降低到一定真空度后开启涡轮分子泵,通过高速旋转的旋叶将扩散至分子泵中的气体分子排出,从而减少真空体系中的气体分子,进一步实现更高的真空度。2)改进高真空涡轮分子泵连接方式。由于波纹管和O型密封圈在低真空下存在自身放气问题,将涡轮分子泵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传统仪器采用ISO-K连接方式,分子泵和波纹管通过O型圈密封;高性能仪器连接方式改为CF刀口法兰,即通过铜垫片将涡轮分子泵和高真空微焊管路系统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将分子泵极限真空度提高2个数量级。3)涡轮分子泵进气口采用轴向直连设置方式。较大的口径更便于气体分子的扩散,为了发挥涡轮分子泵的优势,设置分子泵轴向进气CF法兰连接方式,将工作口径优化到最大,且将涡轮分子泵和高真空微焊管路系统腔体采用CF刀口法兰直接连接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真空度。4)优化气体管路,充分发挥分子泵优势。所有管路均为高真空微焊管路系统,全系统内管壁电抛光处理,管路之间采用金属面密封的VCR接口配件连接,克服O型圈密封在低真空下自身放气问题,确保高真空下漏气率达到1*10-11Pa.m3/S要求。5)配套的VCR接口气动阀门,消除电磁阀局部发热引入的测量误差。除此之外,高性能仪器还应用了高精度数字化压力测量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多量程压力传感器分段测量,工业标准RS485或RS232通讯模式,以及油浴控温腔,同位预处理方式等措施确保微孔测试数据的准确性。3、 总结静态法高性能UltraSorb仪器测试微孔标样测试结果见下图所示,相对压力P/P0最低可达到10-7,位于微孔分析相对压力区间,测试微孔的中值孔径为0.84nm,符合微孔标样的标准值,证明仪器在温度77K下氮气测试微孔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国仪精测 供稿)
  • 静态容量法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的优点
    北京精微高博科技公司是行业领导者,分部位于上海,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及实力的氮吸附比表面及孔径测试仪的研制、生产及销售的厂家,连续五年全国销量第一,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多种动态氮吸附仪的创造者,被誉为&ldquo 中国氮吸附仪的开拓者&rdquo ,受到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引进高端人才的进京指标,技术实力雄厚。 精微高博在全体团队的努力下,自主创新推出的高端产品已经赶超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不用于动态法比表面积仪器的优点: (1)静态容量法是在真空条件下改变氮气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氮压力,排除了其它因素带来的影响,而动态法要通过氮气和氦气相对量的改变以及二者流量的调节才能得到; (2)容量法样品的吸附与脱附过程是在静态下进行并达到吸附平衡,符合理想的吸附平衡条件,而动态法仅为相对的动态平衡; (3)静态容量法样品在吸附与脱附过程中,固定于液氮杜瓦瓶中,不像动态法每测一个压力点样品管都需要进出液氮杯一次,静态法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大大减少了液氮的消耗; (4)只用氮气,不用氦气,而且氮气的消耗也极少,大大减少了测试的成本; (5)静态容量法每测一个压力点只需2分钟左右,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测量很多点,例如多点BET比表面可测定6~20点以上,孔径分布测定可选25~100个点,测量的点数多有利于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的提高,相比之下,动态法多点BET比表面只测定5点左右,孔径分布测定只测10个点左右,而且在测量相同点数的条件下,静态法更节省时间; (6)在进行孔径分布测试时,静态容量法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其一,动态法受热导检测器灵敏度及流量调节精度的限制,孔径测试范围较小,一般在2~100nm,而静态容量法测试范围一般可达到0.5~400nm;其二,动态法不能测试出完整的等温曲线,而且测量的点数少,对孔径分布的分析比较粗糙,而静态容量法可以完整地测试等温吸附曲线和等温脱附曲线,实现对孔径分布比较精确的分析,而且能得到样品全面的吸附特性,进而可对样品的吸附类型和孔结构作出判断;其三,只有静态法才有可能对微孔进行定量分析; (7)静态容量法的仪器可以实现真正的全自动控制,包括不需要中途人为补充液氮,而且运行、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计算机操作,均更为简便、流畅、可靠和智能化,只要把试验条件输入计算机,试验过程全部自动完成,同步得到全部试验结果; (8)样品的预处理可同机甚至同位进行,利用主机的真空条件和单独的温控装置,使预处理更为充分,操作更为简便,测试结果更为可靠。
  • 孔径分布问题:BJH报告解读
    表征材料孔径的分布对于实验测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BJH 是目前使用历史最长、普遍被接受的孔径分布计算模型,它基于 Kelvin 毛细管凝聚理论发展而来。BJH 法是通过简单的几何计算应用 Kelvin 方程的经典方法,它假设孔径是圆柱孔。在这种方法使用了 60 年后,随着 MCM-41 模板孔径分子筛的问世,人们突然发现 BJH 法有着极大误差,低估孔径可达 20%。因此,ISO 15901《固体材料孔径分布与孔隙率的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第 2 部分:气体吸附法分析介孔和宏孔》对 BJH 的使用提出了明确的限定条件,采用 Barret、Joyner 和 Halenda 方法计算介孔孔径分布。由吸附等温线计算孔径分布的代数过程存在多个变化形式,但均假定:(1)孔隙是刚性的,并具有规则的形状(比如,圆柱状);(2)不存在微孔;(3)孔径分布不连续超出此方法所能测定的最大孔隙,即在最高相对压力处,所有测定的孔隙均已被充满。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我们的 BJH 报告:上图是一份 BJH 吸附报告表格。表中第一个部分代表的分别是所选择的 BJH 测试方法(采用吸附或脱附支)及适用孔径范围、厚度曲线以及一些设定参数。其中 BJH 校准方法、厚度曲线在软件中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项目,可根据分析需求进行选择(如下两图所示)。表格的第一列是孔径范围。出具报告时,可选择根据测试需求,指定孔径范围进行报告,也可选择按照采集的数据点进行报告。如下图所示:表格的第二列是第一列孔径范围内的平均孔径。表格的第三列是孔体积增量。表格的第四列是累积孔体积。孔体积增量相加即得累积孔体积。如上述表格中:0.004472+0.002826≈0.007297(含四舍五入)表格的第五列和第六列分别是孔面积增量和累积孔面积。孔面积增量相加即得累积孔面积。BJH 报告的第二个内容即累积孔体积图,如下图所示。Larger代表的是一种作图方式,还可选择Smaller。在Larger这个图中,含义是:大于等于 1.78nm 的孔的累积孔体积为 0.0525。在Smaller这个图中,含义是:小于等于 238nm 的孔的累积孔体积为0.0525。BJH 报告的第三个内容,即 BJH 吸附 dV/dD 孔体积分布图和 dV/dlogD 孔体积分布图(如下两个图所示)。两个报告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前者更能体现出小孔区域的信息,后者能更清晰的体现出大孔区域的信息。BJH 脱附的报告内容与 BJH 吸附报告内容完全一致,只是使用的计算点为等温线的脱附支而已,而 BJH 的吸附报告采用的计算点是等温线的吸附支。
  • 康塔仪器“薄膜孔径分析技术网络研讨会”
    膜过滤技术作为目前分离技术中最为便捷可行的手段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极为广泛。膜材料的表征有非常多的项目:拉伸强度、爆破强度、耐酸碱腐蚀性、孔径分布、孔隙率、通量、使用寿命等等。康塔仪器膜孔径分析测试目前常用的有压汞法、液体排驱技术和气体渗孔法(泡压法)孔径分析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压力(即孔径)和流速范围,以实现材料特性和仪器性能(灵敏度、准确度、再现性)的最佳匹配,来测定薄膜孔径、孔隙结构、渗透率及膜的力学性能。 为使更多科研人员能更深入的学习孔径分析仪器在膜材料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技术,帮助大家了解薄膜孔径分析仪的最新进展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将安排科学家举办此次“薄膜孔径分析技术网络研讨会”,邀请全球客户共同研讨和分享。 讲座时间:北京时间2016年1月26日22:30主讲人:康塔仪器资深产品经理Steve Hubbard讲座语言:英文网络研讨会链接: http://www.quantachrome.com/webinars/webinars.html(点击注册) 薄膜孔径分析仪Porometer系列测量原理:采用泡压法,即气体渗透法,测定被侵润样品在气流作用下的压力变化。该方法同样以表面张力引起毛细孔中液体上升理论为依据.当毛细孔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毛细孔中的液体将会上升到某一高度,当毛细孔中的表面张力与毛细孔中液柱重力达到力平衡,此时可按此计算薄膜孔径及渗透率( Washburn方程)。 薄膜孔径分析仪Porometer系列遵循标准:ASTM D6767-02 用毛管流测定土工织物开孔特征方法 ASTM F316-03 通过起泡点和平均流动孔试验描述膜过滤器的孔大小特征的试验万法 ASTM E1288-99 测量气体透过样品的透过率 ASTM C-522 ASTM D-726 ASTM D-6539 ASTM E 1294-89 (1999) 用自动液体孔率计检验薄膜过滤器的孔径特性的测试万法 BS 7591-4: 1993 材料的孔隙度和孔隙尺寸第4部分-去水评定法 BS 3321-1986 织物的等效孔径测量万法(气泡压力试验) BS EN240003 : 1993 测量气体透过样品的透过率 HY/T 051-1999 中空纤维微孔滤膜测试万法 HY/T 064-2002 管式陶瓷微孔滤膜测试万法 HY/T 20061-2002 中空纤维微滤膜组件 GB/T 14041. 1-2007 液压传动、滤芯、结构完整性的验证和初始冒泡点的确定 GB/T 24219-2009 机织过滤布泡点孔径的测定 美国康塔仪器美国康塔仪器(Quantachrome Instruments)被公认为是对样品权威分析的优秀供应商,它可为实验室提供全套装备及完美的粉末技术,及极佳的性能价格比。康塔公司不仅通过了ISO9001及欧洲CE认证,也取得了美国FDA IQ/OQ认证。作为开发粉体及多孔材料特性仪器的世界领导者,美国康塔仪器产品涵盖比表面、物理吸附、化学吸附、高压吸附、蒸汽吸附、竞争性气体吸附、真密度、堆密度、开/闭孔率、粒度粒形、Zeta电位、孔隙率、压汞仪、大孔分析、微孔分析、滤器分析等诸多领域。 康塔仪器不仅受到科学界的青睐,装备了哈佛、耶鲁、清华等世界各个著名大学,而且已经向全世界的工业实验室发展,以满足那里开发和改进新产品的研究与工艺需求。工厂中也依靠康塔仪器的颗粒特性技术更精确地鉴别多孔材料,控制质量,或高效率查找生产中问题的根源通过颗粒技术使产品上一个台阶,在当今工业界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康塔克默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集市场开发、仪器销售、备件供应、售后服务和应用支持于一体,它拥有国际水准的标准功能、形象和硬件配套设施,包括上海和北京的应用实验室和应用支持专家队伍。康塔克默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使美国康塔仪器几千家中国用户同步享受国际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将掀开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全新篇章!
  • 2022上半年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新品盘点
    常规测定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的方法有气体吸附法、压汞法、扫描电镜、小角X光散射、以及小角中子散射等,其中,气体吸附法是最常见的测试方法,尤其是针对具有不规则表面和复杂孔径分布的材料,其孔径测量范围从0.35nm到100nm 以上,涵盖了全部微孔和介孔,甚至延伸到大孔。近年来,受益于锂电池等新兴领域应用拓展,气体吸附分析仪市场迎来良好发展机遇。为满足逐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诸多吸附表征仪器企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2022年上半年,多款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类新品陆续上市,主要以气体吸附法为主。本文特对仪器信息网新品栏目中申报的相关产品进行梳理与盘点,以飨读者。(特别声明:受限于时间与资源,新品盘点范围仅限本网收录的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欢迎补充完善)(1)安东帕安东帕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Nova系列2022年2月,安东帕发布最新一代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 Nova 系列。全新Nova 系列包含600BET、800BET、600、800四个型号,可对不同吸附质在不同温度下,相对压力范围从1x10-4至0.5或0.999的等温线进行测定,从而计算得到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容的信息。全新Nova系列在保证测试精度的基础上,分析速度得以进一步提升,可在短短20分钟内对4个样品进行5点BET分析,且重复性2022年,理化联科(北京)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专为锂电行业设计的的iPore450超低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理化联科iPore450超低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对于低比表面样品,样品管及仪器管路的背景吸附量不能忽略不计,会影响BET计算结果。样品比表面值越小,影响越显著;样品称样量越小,偏差越大。iPore 450采用背景校准技术,消除了电池材料比表面值的质量非线性影响。该设备还采用了气密式一体化填塞棒、快紧接口连接,以及移除式杜瓦瓶托架等全新技术,减少人员操作产生的误差,克服仪器环境引起的的偏差,实现了超低比表面样品的精确测量,重复性可达0.05% ,重现性优于0.5%。(3)国仪精测6月17日,国仪精测发布高性能微孔分析仪Ultra Sorb、蒸汽吸附仪S-Sorb、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H-Sorb升级版、动态法比表面积测试仪F-Sorb CES直管升级版四款重磅新品。高性能微孔分析仪Ultra Sorb聚焦于微孔材料的表面特性表征,设备在不锈钢管路基础上,突破性设计VCR金属面密封样品管,提升气体管路的整体密封性,具有高真空长时间可保持性、极低的系统漏气率控温精度高、高通量等独特优势。系统漏气率低至1x10-11Pa.m3/s, P/Po低至1x10-9准确测定,让极限0.35nm微孔分析成为可能。可广泛应用于环保、燃料电池、医药和催化等行业。蒸气吸附仪S-Sorb是测定水和有机蒸气等温吸附曲线的设备,可测试材料对水蒸气、有机蒸汽及各种气体的吸脱附量、吸脱附速度等参数。该设备使用不锈钢管路通过VCR接口连接,提升管路真空度。核心系统器件125℃下恒温,具有耐压耐腐蚀型蒸汽发生器,系统漏气率低至1x10-11Pa.m3/s 。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水净化等行业。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H-Sorb主要是在高温高压场景下使用静态容量法进行材料吸附量的测试,可以测试分析吸脱附等温线、Langmuir模型回归等温线、PCT曲线、吸脱附动力学曲线、吸氢及放氢压力平台、TPD程序升温脱附、吸放氢循环试验和吉布斯超临界吸附等。具备高度集成的测试系统,可实现高精度宽温控温,高压下系统漏气率仍低至1x10-10Pa.m3/s。设备可以应用在煤层气、页岩气和储氢材料等行业。动态法比表面积测试仪F-Sorb采用动态色谱法测试原理,可以通过直接对比法、单点和多点BET快速测试样品的比表面积。设备测试效率高;独有的直管样品管,易安装、易装样、易清洗;配备全自动步进电机,实现精准流量调节。可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陶瓷、医药等粉末材料的生产质检中。(4)MicromeriticsAutoChem III 化学吸附系统2022年6月,全球领先的材料表征技术公司 Micromeritics宣布新品 AutoChem III 的上市。AutoChem III 的全新设计旨在简化关键实验步骤,每天能够为用户节省几个小时,减少测试时间,提高实验效率。新型 Autocool 高度集成空气冷却系统不需要额外的低温液体或外部冷却介质,即可将实验时间缩短 30 分钟或更长时间;独特的 AutoTrap 为 TPR 实验提供高效的蒸汽捕获,无需制备冷却浴;获得研发专利的KwikConnect 样品管安装一体式设计保证了密封性,规避了由传统螺纹接头带来的泄漏风险。AutoChem III 的动态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分析在开发新催化剂材料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助力碳捕获和利用、氢清洁能源以及其他净零等技术的发展。(5)真理光学 微孔径快速测量仪2022年6月,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发布微孔径快速测量仪 。测试方法为真理光学团队首创研发的光通量微孔径测量法(专利申请号:CN202110766064.2),测量方法快速可靠,比传统的显微镜和电镜检测方法快10倍以上,且能够输出全部孔的孔径、分布及位置,这是其他方法不具备的。
  • 土工布孔径测试试验浅析
    土工布的孔径是工程应用的重要技术指标,本文介绍了土工布孔径测试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测试标准情况,并对方法及相关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  土工布是用合成纤维纺织或经胶结、热压针刺等无纺工艺制成的土木工程用卷材,也称土工纤维或土工薄膜。土工布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机织土工布、针织土工布、非织造土工布[1]。最为常用的是非织造土工布,它是使用机械的、化学的、热力的或者其他的方法,使纤维网固结在一起而形成的纤维结构材料[2]。  非织造土工布独特的纤维三维网络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和保沙土性能,以此代替传统的砂砾渗滤层,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而且还能缩短施工周期。土工布渗滤层设计及选用的重要依据是其透水性能和保土性能,而这两个性能的重要特征指标为其孔径。准确测定土工布的孔径有利于工程上更加合理地选用土工材料。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土工布孔径测试方法归纳如下。    一、孔径参数  孔径参数主要包括有效孔径、特征孔径、平均孔径、最大孔径、最小孔径、泡点孔径、孔径分布、孔隙率等 [3]。  1.1 有效孔径(Oe)  JTG E50—200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中的定义如下:能有效通过土工织物的近似最大颗粒直径,例如O90表示土工织物中90%的孔径低于该值[4]。GB/T 14799—2005《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有效孔径的测定》中定义则如下:有效孔径是能有效通过土工布的近似最大颗粒直径,例如O90表示土工布中90%的孔径低于该值[5]。  1.2 等效孔径EOS(或称表观孔径AOS)  SL/T 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中定义如下:以土工织物为筛布对颗粒料进行筛析,当一种颗粒料的过筛率(通过织物的颗粒料重量与颗粒料总重量之比)为5%时,则该颗粒粒径尺寸定为土工织物的等效孔径[6]。GB 50290—19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及SL/T 225—1998《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中定义如下:土工织物的最大表观孔径[7-8]。JTJ/T 019—199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中定义如下:用于表示织物型土工合成材料孔隙大小的指标。采用不同的筛余率标准,可得到不同的等效孔径值[9]。  1.3 特征孔径  土工布的孔眼尺寸,相当于90%的土颗粒通过土工布时的最大颗粒尺寸[10]。该定义适合于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有效孔径测定中的湿筛法。  1.4 泡点孔径  滤布一侧的气体穿过滤布到达另一侧的水中而产生气泡,用此方法计算出滤布孔径[11]。  1.5 最大泡点孔径  当气体穿过滤布到达水中产生第一串气泡时的泡点孔径[11]。  1.6 孔径分布  对于给定试样,根据孔隙直径分布,计算某一孔径所对应孔隙的百分数[12],可用来表征不同孔径在整个孔径分布中所占比例。  1.7 孔隙率  材料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反映土工布空隙程度的指标,它是影响土工布渗透性等水力性能的重要因素[13]。  目前,在各标准中,关于等效孔径、特征孔径的定义基本一致,均为用颗粒的尺寸来表示孔径的尺寸。泡点孔径则需要根据测量气泡出现时的压力差来计算出等效孔径。    二、孔径测试方法  土工布孔径测试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包括显微镜法、图像分析法等;间接法主要有干筛法、湿筛法、泡点法、水动力法和水银压入法等[14]。关于各方法的原理及其评价如表1所示。  直接法例如显微镜法。该法直接、直观和可靠,可以直接得出孔径的数量及大小,不会改变试样的原始状态,不污染损伤试样,尤其适用于薄型织物,但投影面上孔隙分布无法反映织物内部孔隙结构,因此此法只适合于规则的织物,且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代表性不足。  对于孔隙不规则的土工布测试一般用间接法。计算法虽然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推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参数的测定也不能脱离试验。水银压入法水银有毒且危害环境,负压排水法用水作为测孔介质方便无污染,但一直存在织物亲水性的问题难以解决;泡点法可获得较好的孔径分布曲线,却没有很好的模拟实际使用情况;渗透法虽省时、可靠,却不能获得孔隙分布曲线。鉴于各方法各有优劣,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为筛分法。筛分法分为干筛法、湿筛法和动力水筛法。干筛法存在静电现象,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湿筛法试验条件接近实际工作条件,但水流不易控制,操作复杂;动力水筛法则需时太长。此3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干筛法由于方法较成熟,经验积累多,是目前国内用得最多的方法。    三、孔径测试标准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孔径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及适用范围如表2所示。  国内关于孔径测试的方法标准一共有4个,分为干筛法、湿筛法、泡点法、毛管流动孔隙仪法。其中GB/T 24219—2009适用范围限制为机织过滤布,而GTT TM 017—2010毛管流动孔隙仪法的适用范围为孔径为0.013μm~500μm的所有非织造材料,相比之下,干筛法、湿筛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国内产品标准采用最多的也为筛分法,各产品标准采用的方法标准情况如表3所示。国内产品标准采用最多的为GB/T 14799—2005《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有效孔径的测定 干筛法》,其次是湿筛法GB/T 17634—1998《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有效孔径的测定 湿筛法》,主要在国标中采用。另外,交通部JTG E50—200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及水利部SL/T 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中应用的方法均为标准自带方法,试验方法为干筛法,基本原理与GB/T 14799—2005相同。    四、结论  土工布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公路、铁路、土木、水利等工程材料。孔径是土工布水力学特性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土工织物的过滤性能,既可评价土工织物阻止土颗粒通过的能力,又反映土工织物的透水性,而土工布孔径的测定结果与其所选用的测试方法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土工布孔径大小及分布测试方法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因此研究土工布孔径测试方法对进一步推动土工布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土工布孔径测试试仪产品的详细参数,价格行情;提供土工布孔径测试试仪配件、维修、校准等各项服务,公司雄厚的实力、合理的价格、优良的服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织物测试仪机设备物美价廉,欢迎来电咨询。 更多关于 土工布孔径测试试仪:http://www.standard-groups.cn/
  • 年度盘点|2021比表面及孔径测试行业新品及大事记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与纳微米粉体材料的吸附性能、催化性能、表面活性、储能容量及稳定性等密切相关,是衡量超细粉体材料表面特性的重要指标。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作为表征粉体颗粒表面特性的利器,广泛应用于催化剂、锂电池、医药、建材、冶金、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尤其随着比表面测定法被新版药典收录,以及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市场需求旺盛,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纵观2021年,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市场热闹非凡:新品频发,数量再创新高;资本动作活跃,创本土品牌收购进口品牌之先例,更有行业“新”军加码国产老牌。年终岁尾,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科学仪器年终盘点活动,与您一起回顾这一年来的“大事件”。(特别声明:受限于时间与资源,新品盘点范围仅限本网收录的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欢迎补充完善)2021比表面及孔径测试仪新品盘点(1)MICROTRAC MRBBELPORE系列压汞仪压汞法常用于大孔的孔径分布测定,该技术是基于汞作为一种非湿润液体被压力压入多孔材料的对应关系,利用Washburn方程,根据施加的压力计算出相应的孔尺寸。2021年5月,MICROTRAC MRB三大品牌之一麦奇克拜尔推出BELPORE系列压汞仪,包含BELPORE LP (测量范围:1000 - 3.25 µm)、BELPORE MP (测量范围:15 - 0.0065 µm)、BELPORE HP (测量范围:15 - 0.0036 µm)三个型号。BELPORE系列设计紧凑、安全、高度自动化,每次分析最多可以检测20,000个测点,且无需连接气体和液氮,运行成本大大降低。此外,BELPORE LP的垂直脱气和水银填充允许调节脱气压力,使测量潮湿样品而不改变材料的水分含量成为可能。(2)美国AMI2021年1月,美国AMI仪器公司推出两款新品:AMI303Lite 全自动化学吸附仪、AMI300 SSITKA稳态同位素化学吸附仪。图左:AMI303Lite 全自动化学吸附仪,图右:AMI300 SSITKA稳态同位素化学吸附仪AMI303Lite 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多通道化学吸附仪,可同时进行三个样品的分析;仪器内置三个TCD检测器,满足化学吸附的高通量测试;采用直行样品管,固定床模式的样品管更接近催化反应的真实情况。 稳态同位素瞬变动力学分析技术是AMI300 SSITKA的重要创新点,该分析是一种稳态时在同位素标记与未标记反应物间快速切换,并及时记录反应物和产物的瞬变行为,以得到反应的本征动力学信息的非均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技术。该技术在商用化学吸附仪中首次融合。(3)贝士德2021年6月,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发布BSD-660全自动高性能物理吸附仪、BSD-Chem C200化学吸附仪两款新品。图左:BSD-660全自动高性能物理吸附仪,图右:BSD-Chem C200化学吸附仪BSD-660全自动高性能物理吸附仪主要用于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及介孔、微孔、超微孔分析,最多同时分析12个样品,脱气与测试过程全自动切换,无需人为干预,避免了不同人员操作的差异带来的测试结果的误差,同时避免了样品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BSD-Chem C200化学吸附仪配备2个程序升温高温炉,双加热炉由软件控制自动切换,预处理完成后无需等待降温,可直接切换另一个加热炉进行测试,测试过程同样无需人为干预;支持多步骤连续自动测试,可用于评价材料在复杂反应条件下的催化性能及化学吸附性能;支持自动循环测试,可用于评价材料的寿命及化学吸附稳定性。(4)精微高博3月19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 2021)期间,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首次亮相新品DX400比表面积分析仪。DX400比表面积分析仪该产品相比传统产品,实现准确和快速两大超越:可准确测试超小比表面积0.1m2/g的标准样品,精确到0.01m2/g;测试速度是传统产品的4倍,可实现1小时48个标准样品的超高测试效率。适应于三元材料、石墨等电池正负极材料、医药辅料等小比表面样品的测试。(5)国仪量子2021年9月,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共发布4款新产品,即F-Sorb X400CES 全自动4站比表面积测试仪 、V-Sorb X800(SM)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V-Sorb X800(DM)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H-Sorb X600系列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图左:F-Sorb X400CES 全自动4站比表面积测试仪,图右:V-Sorb X800(SM)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图左:V-Sorb X800(DM)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图右:H-Sorb X600系列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F-Sorb X400CES 采用专利技术的直管式样品管,克服传统 U 型管不易安装且易碎的痛点;采用不锈钢管路系统,密封性更好,可靠性更强;具有测试效率高、价格低廉及结果重复性好等特点,是一款高效经济型比表面积测试仪,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上的产品快速检测。V-Sorb X800系列可以用于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孔、介孔和微孔的分析测试,测试过程中采用动态误差消除技术,保障测试结果的高一致性和可靠性;液氮面控制系统借助滚珠丝杆一体式升降系统和实时监测的灵敏温度传感器,消除因死体积变化引入的测量误差,保障测试精度。H-Sorb X600系列采用数字量输出的压力及温度传感器,比采用模拟量输出的同类产品精度提高一倍,抗干扰能力更强 ;采用金属面密封的 VCR 接口配件,克服了 O 型圈密封在低真空下自身放气问题;其专利技术设计的三重防样品飞溅系统,可确保高压下测试安全。2021比表面及孔径测试仪企业大事记盘点精微高博收购美国AMI仪器3月1日,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高调宣布,已全资收购美国Altamira Instruments 公司(以下简称:AMI仪器),AMI仪器成为精微高博在美全资子公司。本次收购实现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个领域内的强强联手和优势互补。据悉,AMI仪器作为精微高博的全资子公司将保持独立运营,继续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强力发展。(点击了解详情 )国仪量子携手金埃谱成立国仪精测秉承“为国造仪”的初心,聚焦科学仪器的主航道,国仪量子2021年瞄准物性测量仪器领域再发力,携手北京金埃谱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北京国仪精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精测),致力打造气体吸附领域高端民族品牌。在全面吸纳金埃谱原有优势技术的基础上,国仪量子注入资金和研发资源,全面提升产品性能及品质,无论从硬件选型还是软件交互上,向国际知名品牌看齐,实现测试结果的高精度和仪器的高性价比;打造中国制造的高端产品,力争实现进口品牌的高水平国产化替代。未来,国仪精测将在苛求品质的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技术、品牌及市场并进,最终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知名品牌。理化联科iPore 400通过中国颗粒学会鉴定iPore400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2021年,中国颗粒学会主持召开“理化联科iPore400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技术鉴定会”,iPore 400成功通过鉴定。该项目组针对传统氮气吸附物理吸附分析仪难以测量低比表面积及微量样品测量重现性差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全域恒温、压敏死体积恒定技术、本底扣除技术、等温体加热炉技术、32位电子电路系统新思路。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理化联科iPore 400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氮气静态物理吸附低比表面积的测量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点击了解详情 )贝士德仪器15周年宣传片发布2021年,正值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15周年,公司特别发布企业宣传片。贝士德成立于2006年,连续13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21年入选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旗下设有贝士德分析仪器研究院与贝士德计量检测中心。15载吸附技术创新铸就根基,目前,贝士德可提供从BET比表面积到孔径、从气体到蒸气、从真空到高压、从单组分到多组分竞争吸附、从体积法吸附容量到重量法吸附动力学、从单次吸附到自动循环吸附寿命评价的全系列吸附表征解决方案。从新品研发趋势看,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在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一直向着高通量、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测试速度更快,测试数据更准确。从企业发展路径看,跨境、跨领域的强强联合有助于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开拓新市场。2022年,仪器信息网将继续关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 新品上市 |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 Nova系列
    新品上市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Nova系列速度精准简洁长久以来,使用气体吸附仪分析比表面积和孔径时,速度和精度始终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告别以往!新一代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Nova系列问世,预示着比表面和孔径分析进入一个新时代,也为表面积和孔径表征方面树立新的基准。和我们一起,了解 Nova 系列如何展现效率 : 精准且高效。Nova这个名字来源于拉丁语novus,意思是全新的。这非常适合Nova 600/800系列,因为它从内到外经过了彻底的重新设计:新Nova系列有什么优势?新Nova系列,专为速度而生- 在短短20分钟内对4个样品进行5点BET分析,重复性Nova 系列硬件上有哪些改进?在熟悉的触摸屏背后是一整套全新的、更坚固的设计,包括真空钎焊歧管和整体不锈钢管路。采用了全新的高等级电磁阀和电子元器件,提高了系统真空密封性能,保证了测试的稳定性。多台主机是否需要多台电脑控制?无需,仅需点击连接。功能强大的Kaomi 软件可以轻松实现1台电脑连接和控制4台Nova。设备使用地发生变更需要服务怎么办?服务触手可及。 我们的销售网络涉及全球86个区域和国家,并有超过350个服务工程师为您随时提供服务。无论您在何处,安东帕总在您的身边。总有一款 Nova 满足您的需求!_600 BET800 BET600800比表面积分析✔✔✔✔孔径分析——✔✔脱气站4444分析站2424优势阀门:高性能、更耐用。可通过触摸屏控制和监测阀门状态传感器: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与24位 A/D 转换器结合,提供了一流的绝对压力测量,分辨率可达 1.15 x 10-4 Torr 加热包:技术升级。快速连接,空间容量更大,温度高达425°C电子器件:单集成、多层电路板提供所有测量和控制功能,可靠性高触摸屏:高清10英寸触摸屏,更易监测系统状态符合ROHS3:符合最严格的有害物质限制标准,更加环保安全Dosing算法套件 :一套扩展的智能算法,包括: VectorDose, DoseWizard,Initial Fill 和 dVMax,创建测试方法更便捷扩展模型范围:Nova600/800系列为快速准确的BET分析提供了一个优化的分析模型系统Kaomi软件:全新软件,优化工作流程和开发了新的功能,如孔径合并
  • 听大咖讲氮吸附孔径分析 脱附与吸附曲线该选who?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让公益传播科学知识,用教育安抚技能焦虑。2018年11月15日,“比表面与孔径分析原理及应用”系列精品在线讲座第四弹成功举办。中国氮吸附仪的开拓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钟家湘教授与广大网友再度相聚仪器信息网。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在2小时的滴答中,带大家继续畅游于比表面与孔径分析的世界。该系列讲座共分6讲,在此前的三讲中,钟老先后为大家讲解了氮吸附法、连续流动色谱法和静态容量法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原理及应用。本期的讲座则聚焦于氮吸附法介孔和大孔的测试与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d94345d7-5843-42ff-96d2-b7fe28d449cf.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仪颗通平台直播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学术界,介孔与大孔的测量范围一般在2nm-500nm之间。钟老先为大家讲解了氮吸附法BJH孔径分析的基本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和调节吸附质的压力,由低向高逐级变化,测量出每个压力下产生的吸附或脱附量,利用压力和孔径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计算得到孔体积随孔径的变化,测试的压力点越多,孔径分布的描述就越精确。在该方法中,等温吸、脱附曲线的测定是孔径分析的唯一实验依据。钟老详细讲解了BJH法测量的介孔体积测量和计算方法,以及孔径分析的各种参数来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1cabf20-a28f-4d7e-ba1c-f1bbe4099dbe.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钟家湘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而在孔径分布的表征中,除了总表面积(BET)和总孔体积外,积分分布、微分分布和最可几孔径是最重要的参数。其中积分分布反应的是孔增量的累计叠加、微分分布反应的是孔体积随直径变化的变化率,最可几孔径则是微分分布最大值对应的孔径,代表着孔径密度最大的等效孔径值,该数据在多孔材料的制备、检测、及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另外,钟老还认为,吸附平均孔径缺乏实用的意义和价值,虽然仪器会得出相关数据,但是很少会成为主要分析参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氮吸附法比表面与孔径分析仪的精确测量上限在哪里?钟老表示,虽然仪器上标注的上限在500nm左右,但是高点追求接近于1并无实质意义,在0.99及以下才较为适当,这样相对应的孔径测试上限在200nm是合理的。另外,在前几年相关研究的论文中,研究者常采用等温吸附线中的脱附曲线进行分析,钟老表示,由于“张力强度效应”会导致脱附曲线很容易出现假峰(常出现在0.3-0.4nm左右),因此选取吸附分支可以获得更为真实的孔径分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讲座还对孔径分析设备要求、预处理注意事项、P0确定的经验等内容进行了传授,并分析了影响孔径分析测试精度的因素。钟老的精彩讲解赢得了网友们的满堂彩,在随后的问答环节,网友们积极留言互动,钟老也对大家提出的孔壁吸附层厚度选择、脱附曲线异常变动、BJH方法使用范围等内容进行了耐心地一一解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7a054509-c45b-4ed7-b41e-78e9f84680e0.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15422713207930(1).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15422713207930(1).pn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网友感谢弹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虽然年逾80,但是钟老精神矍铄,幽默的谈吐,渊博的学识,以及鞭辟入里的条分缕析无不让听众如沐春风,讲座结束后,留言板上满是对钟老真诚感谢的弹幕。“时间过得太快了,希望下次讲座能够讲更多的东西。”钟老憨厚地笑着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作为仪器信息网仪课通平台打造的精品系列讲座之一,“比表面与孔径分析原理及应用”讲座的下一讲将于12月20日与网友们见面,有兴趣的用户可随时关注仪器信息网了解报名详情。仪课通是仪器信息网旗下的在线教育平台,专注于科学仪器与检测行业用户职场技能的提升。千里仪缘一网迁,平台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开讲授课,为行业用户提供丰富、高质量的自我提升内容,在知识互通,交流互助的学习环境下完成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储备与升级。平台在线讲座包罗万象,涉及色、质、谱,物性检测、食品药品检测、环境检测、仪器开发与设计等诸多领域。讲座的直播采取公益形式,用户可免费报名参加。错过直播的用户也可在仪颗通平台购买讲座课程进行学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仪课通平台网址(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 target=" _sel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 /a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仪课通公众号二维码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072b0b6-b309-4496-b53b-914bde7d2b04.jpg" title=" 仪课通.jpg" alt=" 仪课通.jpg" / /p
  • 传统计量向现代测量转变,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以“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新闻宣传处处长唐冀平: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市场监管总局专题新闻发布会。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适应国际计量体系深刻变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近期,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国资委等有关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逐步推进有关工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先生为大家介绍文件相关情况。我们还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女士、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先生、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方磊先生参加会议,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请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先生介绍相关情况。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就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并记者朋友们的提问。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总体情况。一、《指导意见》出台背景门捷列夫曾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一个国家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本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先进测量技术、测量装备的研发投入,以谋求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可见,测量能力和水平对国家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达1779项,位居世界前列。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领域量值传递溯源能力还存在空白,关键测量技术有待突破,高端测量仪器仪表和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国外。特别是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开启了以测量单位数字化、测量标准量子化、测量技术先进化、测量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测量”时代,国际计量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世界测量秩序不断重构。在新时代背景下,急需根据现代测量需求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知识产权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出发点、十一项重点任务、六项保障措施”。一个出发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一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建立先进量传溯源体系;优化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推进测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完善先进测量技术规范;优化先进测量技术服务;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推动作用;培养先进测量人才队伍等内容。六项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普及先进测量理念、加强国际测量合作等六项具体措施。三、《指导意见》的主要特点《指导意见》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足新时代,突出战略性。《指导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和整体规划布局,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是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二是适应新形势,突出方向性。《指导意见》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先进测量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我国测量体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明确了将传统计量体系向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转变的主攻方向,突出测量理念创新,推动测量方法科学完善、促进测量过程规范高效、强化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充分发挥测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三是贯彻新理念,突出前瞻性。《指导意见》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融入到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突出测量理念、测量技术、测量方法的前瞻性,加强基础性和共性测量技术研究,探索开展颠覆性测量技术创新,完善测量管理体系,推动高端精密测量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产品的突破,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升满足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需求的测量能力和水平,支撑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四是明确新任务,突出多元性。《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新时代精准测量需求,针对普遍性和关键共性测量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路径。既包括测量技术、测量仪器设备、测量实验室等硬件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测量数据、测量人才、测量技术规范等软实力方面的要求。测量活动的各方主体也是多元的,不管是政府部门、测量实验室、行业企业等都能在其中找到其遵循和要求。只有各方主体的测量理念、能力和水平都上去了,才会有真正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以上是我对《指导意见》的简要介绍,谢谢大家!唐冀平:感谢张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名称。中国质量报记者:请问计量与测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从计量体系向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转变?目前我国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谢谢您的提问,您问的问题很好,也很专业。计量,古称度量衡,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也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在中国,计量与测量是两个词,但在国外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个词,都是用“measurement”进行表示。例如我们常说的计量单位有时也被翻译为测量单位,计量基准、计量标准都属于测量标准,计量器具也被称为测量器具。根据现行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计量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要统一计量单位 二是要建立量值传递体系,通过计量基准复现计量单位,并通过计量标准、计量器具等将量值传递到实际测量活动中,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由此可见,计量与测量密不可分。计量是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而开展的技术和管理活动的统称。没有计量,就不可能有准确可靠一致的测量。同样,计量工作也应当紧密围绕测量需求而展开。但长期以来,传统计量工作主要围绕测量单位、测量标准和测量器具进行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但对测量技术、测量方法、测量过程、测量结果等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至于大量“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尺子在实验室检定准确了,不一定就能造出高质量的飞机发动机,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充分发挥计量对精准测量的支撑保障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将传统计量向现代测量转变,积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以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共同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计量体系,具备了较好的测量基础。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成185项国家计量基准和6.2万余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供给数量持续增长,测量器具质量明显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测量能力不断迈上更高水平;从企业层面看,企业计量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工业测量基础和能力,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对计量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测量管理体系;从社会层面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如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始聚焦产业发展测量需求和瓶颈问题,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检定、校准、测试服务,计量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测量基础还比较薄弱,测量理论和测量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测量方法缺乏统一管理,高端测量仪器长期依赖国外,测量数据未能在科技、工业和社会治理层面得到有效应用。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技术支撑,都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新需求与现有测量体系支撑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根据现代测量需求的变化,研究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央广中国之声记者: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将对未来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产生哪些影响?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通过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点专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等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实现国家质量基础技术能力升级换代。在重点专项的牵引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提升了计量先行引领能力;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比例明显提升,推动多项中国标准“走出去”;形成了多套“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夯实质量强国战略技术基础,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背景下,我们将以《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为契机,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国家急需的计量基准建设发展任务,优化测量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建立多方参与的科技攻关机制,协调推动测量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积极提升国家先进测量基础能力,并与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良性互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新华网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央企业参与建设国家测量体系的相关情况及下一步考虑。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方磊:谢谢您的提问,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对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支持。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支撑,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资委高度重视相关工作,近年来通过优化国资布局、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政策支持,取得积极成效。可以概括为三个“不断”:一是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工业领域中央企业全部设立了计量和测量管理部门,建立了精准有效的量值溯源体系,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培养了一批专业化测量人才队伍,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央企实际的测量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测量工作更加系统、更为有力。二是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基础测试、精密计时、物质检测、光谱分析、环境感知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打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仪表核心装备,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自主可控水平,有力支撑了重点领域一批工程项目建设。三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围绕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等建设需要,加大国有资本在相关产业领域布局力度,积极培育以中国中检等企业为代表的央企测量技术服务专业力量,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支持航天科工、中国航发、国家电网、中国中车集团等中央企业建设了14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着力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能力保障。下一步,国资委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中央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夯实质量基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技术研发布局。加大测量领域研发投入,前瞻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努力承建更多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先进测量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强化成果应用推广。鼓励中央企业积极应用央企内部和全社会先进测量技术成果,以用促研,加速自主产品国产化替代和迭代升级。面向行业发展,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基础工业软件等方面测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测量数据治理,促进先进测量技术、设备和数据共享。三是着力培育一流企业。发挥中央企业在市场资源、科技创新、供应链等方面优势,强化创新协同,在测量领域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更多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同时,国资委也将继续按照“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从改革、发展、监管等方面全力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发挥好国民经济“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为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贡献央企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具体要从哪些方面进行重点考虑和精准发力?朱美娜: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需要集中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持之以恒去推进。关键要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强调“多元性”,积极发挥各方力量。要用“大计量”的思维和理念去推动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建立,动员全社会各领域共同参与。首先,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形成多部门共建共享共用和协调推进的计量工作机制。测量不是市场监管总局一家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协同推进。其次,要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围绕国家重点领域测量需求,建立各类先进测量服务机构,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测量服务,推动先进测量能力差异化、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再次,企业作为测量活动的主体,要更多发挥作用,应加强测量投入,合理配备测量设备,严格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建立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长企业,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带动产业上下游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二是要增强“创新性”,强化科研攻关。第一,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围绕国际单位制变革,重点研究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小型化技术,加快计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测量需求,研究解决极值量、复杂量、微观量等准确测量难题。第二,加强高端仪器设备的研发,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加快测量仪器设备研发,提升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测量仪器设备品牌。第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类测量主体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测量资源开放共享,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增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的创新活力。三是要突出“保障性”,夯实测量基础。首先,要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推动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研制和建设,增强计量基准自主可控能力,建立原子时标基准、能量天平法质量基准和热力学温度基准等新一代国家计量基准,填补我国在人工智能、环境保护、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最高测量能力空白,强化量值源头供给,建立以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其次,要完善测量相关的技术规范,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测量技术成果和经验,组织制定一批对测量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测量技术规范,指导测量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建立适应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需要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再次,要加强测量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各领域测量能力的不足,加强国家测量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推进大型测量仪器设备、科学测量数据等测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强化测量实验室计量溯源性意识和要求,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和有效。四是要坚持“可持续性”,强化人才培养。首先,要推动测量知识全民普及,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大力普及测量常识,增强全民测量意识,营造支持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环境,从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培训和宣传。其次,加大对测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国家测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合作,造就一批懂测量、懂技术的专业测量技术人才队伍;坚持专业技术人才定期“走出去”,实时跟进国际发展动态,实现测量技术引进,建立国际测量专家库和人才库。再次,还要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战略咨询专家智库,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优化高等院校计量测试相关专业设置,完善注册计量师制度,加强测量技术人才培训,打造富有自主创新精神、专业技术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测量人才队伍。量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测量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测量精度的提升和测量范围的扩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唐冀平: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事关质量强国建设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相关工作希望得到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出席,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
  • 大昌华嘉材料线再添新成员 | 普罗美特Porometer孔径分析仪
    2024新年伊始,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材料线迎来新成员普罗美特Porometer—专业的通孔孔径分析仪供应商。自成立以来,普罗美特 Porometer一直在改变通孔分析研究的世界,致力于制造市场上优质的通孔分析仪,并帮助客户设计和生产优质的过滤介质,成为孔隙测定技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领导者。普罗美特Porometer POROLUX通孔孔径分析系列产品专注于快速测量多孔材料通孔孔径及其分布,快速、简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并符合ASTM,GB/T,DIN等各类标准,使普罗美特Porometer POROLUX通孔孔径分析系列非常适合多孔材料的研发和质检工作。DKSH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旗下已有粒度粒形分析,Zeta电位,纳米粒度,表面张力,接触角测量,比表面分析,压汞测试等成熟的产品系列,普罗美特Porometer的加入丰富了材料线旗下产品在电池隔膜,纺织,中空纤维,陶瓷膜,金属膜板等膜过滤方向的应用,协助DKSH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扩大在多孔材料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普罗美特Porometer拥有丰富的多孔材料毛细流孔分析技术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POROLUX系列仪器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采用。普罗美特Porometer品牌由Aptco Technologies拥有,Aptco集团是一家国际技术集团,活跃于工业,医疗和学术实验室的科学仪器和设备的分销,制造,服务和校准。
  • 总投资3.2亿元,年产6.5万台仪器,同惠智能化电子测量仪器项目竣工
    据悉,同惠智能化电子测量器项目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龙虎塘街道,总投资3.2亿元,年产电子测量仪器6.5万台(套)。电子测量仪器具有独特的关联战略性产业,它自身的发展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我国的电子测量仪器市场庞大,需求量大,电子测量仪器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深耕电子测量仪器行业20余年的同惠电子对此有深刻认识,成立之初就树立“技术立企”的理念,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以来,公司在持续发力科研的同时,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与营销队伍培养,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半年度营收、利润增速超过2017年至2020年4年增速。资料显示,同惠电子是一家专注于电子测量器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的企业,经公司仪器检测过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5G通讯、半导体封测等领域。近几年,随着电子产品市场需求重新呈现增长趋势,主要消费类电子产品如电子计算机行业的需求促进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市场规模的增长。多年来,同惠电子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研发占比也均在12%左右,突破电子测量仪器行业技术瓶颈。近日,据常州国家高新区消息,同惠智能化电子测量仪器项目已竣工。据悉,同惠智能化电子测量仪器项目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龙虎塘街道,总投资3.2亿元,年产电子测量仪器6.5万台(套)。达产后新增年销售2.4亿元,税收3200万元。
  • 精微高博比表面及孔径测试仪荣获中国计量院测试证书
    2009年7月1日,北京精微高博JW-BK型静态容量法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荣获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测试证书【见附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试依据是国家标准GB/T21650.2 第二部分 气体吸附法分析介孔和大孔以及GB/T19587 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积,用国产JW-BK型仪器测定美国特制的孔径标准样品,测试结果充分证明了国产JW-BK型仪器测量精确度高,重复性好,标志着其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代替进口。 在中国,本次检测是对国产孔径分布测试仪器的首例检测,无疑是对JW-BK型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测试仪质量的有力鉴证,也是对那些故意攻击国产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技术不过关、不成熟人们的迎头一击。 【附件】测试证书 www.jwgb.cn/Products.Asp
  • 加快先进碳测量技术创新 有力支撑“双碳”战略
    2020年9月,自中国向世界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目标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双碳”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核心是加快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计量与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了24项重点任务、5项重点工程和4项行动,对统筹推进“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核心是控制碳排放总量,摸清碳排放底数,是科学决策、成效评估和国际谈判的重要基础,对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其中,计量技术是“双碳”战略的底层驱动。计量技术直接用于碳排放测量、能源测量、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等领域,通过国际互认、一致的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保障数据的准确可靠。同时,计量技术为碳排放、碳减排、碳清除和市场化机制等标准制定提供量值依据,是实施检验检测的技术基础,在促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协同运行中发挥核心功能。《方案》秉承“科技驱动,技术引领”的原则,全面布局计量技术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先进碳测量技术支撑我国碳市场和国家碳排放清单数据质量,推动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的转变,达到“报告的1吨就是排放的1吨”的国际要求,实现国际互认。一、夯实基础研究,建立健全“碳计量”溯源体系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是确保测量器具溯源性、测量过程有效性、测量数据准确一致性的基础。具体而言,要加强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研制,开发高精度测量仪器和传感器。在这方面,美欧国家走在世界前列。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未来法案》授权NIST开发准确测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工具和标准。NIST在化石和替代燃料、初级气体混合物领域研制了原油、含水甲醇、氮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标准物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目前正研制低成本环境传感器,以构建大型传感器网络,实时获取密集监测数据。NPL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合作开展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AL)技术研究,解决开阔空间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精准测量和计量溯源难题,实现对分散污染源排放量的高精准测量。因此,《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开展碳计量核心器件和高精度仪器研制,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硬件支撑。二、聚焦前沿创新,攻克“碳计量”关键技术难题绿色低碳关键共性计量技术涵盖从排放因子、测量方法到测量不确定度多个方面,在行业领域广泛应用,能够解决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问题,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公约数”。近年来,美欧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碳数据的准确性,逐步采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欧盟为欧洲全部大型火电厂和部分小型机组装备CO2浓度测量装置和烟气流量计,对温室气体进行直接测定。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强制条例》规定,所有年排放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源必须全部安装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并将数据在线上报美国环保署。英国商业能源与工业战略部(BEIS)定期通过大气测量和反演模型相结合对碳排放清单进行外部验证,及时查找和减少核算误差。NPL目前正针对全球性大气监测网络开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以增强监测活动的可追溯性。因此,《方案》提出开展碳计量学、碳排放因子、碳排放量监测、碳排放测量不确定度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攻克关键共性测量难题。三、把握数字化机遇,推动“碳计量”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发展大趋势,碳计量数字化转型事关数字经济发展大局随着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在线、动态、远程、虚拟作业场景越来越成为行业常态,新型测量情景和参数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是对新型测量器具的需求。同时,数据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要素,在碳排放智能监测、反演、预警、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更可以作为“数字测量标准”直接服务行业,避免重复性测量并减少由于测量结果不准确而造成的损失。美国占据全球标准参考数据垄断地位,在服务低碳方面,NIST已建立碳氢化合物光谱数据库、碳氢化合物热物理性能数据库、二氧化碳光化电离参数数据库、燃烧量热法工具库等标准参考数据库,为全球低碳行动提供权威数据参考。《方案》对碳计量数字化转型做出部署,强调推动相关计量器具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建立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库,全面助力实现数字化时代的“双碳”战略目标。四、加强领域应用,实现重点行业精准“碳计量”计量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根基,将计量技术创新融入产业低碳转型进程中,将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注入长久的动力。《方案》秉承“夯实基础,完善体系”的原则,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健全“双碳”计量技术体系,实现各行业低碳标准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通过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碳排放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维护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为产业低碳转型注入有效新动能,是新形势下计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使命和机遇。国际上,温室气体议定书(GHG Protocol)下的《企业碳核算与报告标准》主要对于不同行业内的企业计算温室气体的方式、汇报责任、碳排放核查、减排核算、目标设定、库存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统一要求。美国电力行业碳交易市场采用的是以烟道流量数据和烟道温室气体的浓度数据排放端直接测量为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企业碳排放监测工作做了很多努力,经过多年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全球最完善的碳交易市场,都在碳核查中明确了数据准确度的要求。欧盟碳交易市场是燃料端核算与排放端直接测量并行的方式,并且通过建立统一的“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MRV)制度,促进核查、认证服务形成内部市场。因此,《方案》提出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用能设施及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和监测计量技术研究,提升碳排放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一致性,探索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实现精准“碳计量”。五、下一步工作建议第一,尽快建立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报告体系。在重点行业推广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和代表企业试点。制定核算报告国家标准,推行采用直接测量对间接核算数据进行验证,对重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保障碳排放数据的完整准确和一致可比,有力支撑科学决策和国际谈判。同时,加大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力度,对先进碳计量技术和高端碳测量仪器研发应用实施专项经费投入,努力实现核心技术与高端仪器的自主可控,提升统计监测能力。第二,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双碳”战略提供先进测量技术支撑。加快构建支撑“双碳”战略的标准计量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核心引领作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作为中国的国家计量技术机构,担负着先进碳测量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时代使命。国家碳标尺建立、碳交易市场建设、国家碳排放清单编制及未来应对碳关税等具体工作要积极吸纳碳计量技术力量更多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计量“度量衡”的保障作用,提升我国碳数据的可信度,为实现“双碳”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计量科技支撑。第三,健全完善“碳计量”国家标准,增强国际标准话语权。制定基于直接测量为基础的核算报告国家标准,要在国家标准层面实现测量和核算方法学的统一,完成碳数据准确性的国际互认和接轨。通过主导或积极参与国家间碳数据测量国际比对,以国际互认的碳排放数据测量体系为支撑,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工作,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加强区域标准化合作,融入国际能效、碳排放标准和规则体系,加强国际标准协调。加快转化碳足迹、碳核算等先进适用国际标准,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增强谈判能力。第四,统筹NQI协同发展,释放全链条应用最大效能。在顶层设计层面,系统研究NQI支撑“双碳”目标的实施路径,同步推进、协同建设和融合发展。在体制机制层面,研究建立支撑“双碳”目标的“计量科技创新—技术标准制定—认证认可实施—示范推广应用—事后监管评估”的联动机制,充分释放最大效能。在建设实施层面,依托重点工程和行动,探索NQI要素融合发展及效能评价的基础理论,创新以单要素为支撑、多要素协同建设的工作机理。研究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质量基础能力再造路径,全面夯实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质量基础能力。(方向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 加快先进碳测量技术创新 有力支撑“双碳”战略
    2020年9月,自中国向世界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目标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双碳”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核心是加快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计量与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了24项重点任务、5项重点工程和4项行动,对统筹推进“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核心是控制碳排放总量,摸清碳排放底数,是科学决策、成效评估和国际谈判的重要基础,对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其中,计量技术是“双碳”战略的底层驱动。计量技术直接用于碳排放测量、能源测量、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等领域,通过国际互认、一致的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保障数据的准确可靠。同时,计量技术为碳排放、碳减排、碳清除和市场化机制等标准制定提供量值依据,是实施检验检测的技术基础,在促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协同运行中发挥核心功能。《方案》秉承“科技驱动,技术引领”的原则,全面布局计量技术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先进碳测量技术支撑我国碳市场和国家碳排放清单数据质量,推动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的转变,达到“报告的1吨就是排放的1吨”的国际要求,实现国际互认。   一、夯实基础研究,建立健全“碳计量”溯源体系   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是确保测量器具溯源性、测量过程有效性、测量数据准确一致性的基础。具体而言,要加强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研制,开发高精度测量仪器和传感器。在这方面,美欧国家走在世界前列。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未来法案》授权NIST开发准确测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工具和标准。NIST在化石和替代燃料、初级气体混合物领域研制了原油、含水甲醇、氮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标准物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目前正研制低成本环境传感器,以构建大型传感器网络,实时获取密集监测数据。NPL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合作开展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AL)技术研究,解决开阔空间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精准测量和计量溯源难题,实现对分散污染源排放量的高精准测量。因此,《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开展碳计量核心器件和高精度仪器研制,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硬件支撑。   二、聚焦前沿创新,攻克“碳计量”关键技术难题   绿色低碳关键共性计量技术涵盖从排放因子、测量方法到测量不确定度多个方面,在行业领域广泛应用,能够解决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问题,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公约数”。近年来,美欧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碳数据的准确性,逐步采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欧盟为欧洲全部大型火电厂和部分小型机组装备CO2浓度测量装置和烟气流量计,对温室气体进行直接测定。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强制条例》规定,所有年排放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源必须全部安装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并将数据在线上报美国环保署。英国商业能源与工业战略部(BEIS)定期通过大气测量和反演模型相结合对碳排放清单进行外部验证,及时查找和减少核算误差。NPL目前正针对全球性大气监测网络开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以增强监测活动的可追溯性。因此,《方案》提出开展碳计量学、碳排放因子、碳排放量监测、碳排放测量不确定度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攻克关键共性测量难题。   三、把握数字化机遇,推动“碳计量”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是发展大趋势,碳计量数字化转型事关数字经济发展大局随着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在线、动态、远程、虚拟作业场景越来越成为行业常态,新型测量情景和参数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是对新型测量器具的需求。同时,数据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要素,在碳排放智能监测、反演、预警、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更可以作为“数字测量标准”直接服务行业,避免重复性测量并减少由于测量结果不准确而造成的损失。美国占据全球标准参考数据垄断地位,在服务低碳方面,NIST已建立碳氢化合物光谱数据库、碳氢化合物热物理性能数据库、二氧化碳光化电离参数数据库、燃烧量热法工具库等标准参考数据库,为全球低碳行动提供权威数据参考。《方案》对碳计量数字化转型做出部署,强调推动相关计量器具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建立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库,全面助力实现数字化时代的“双碳”战略目标。   四、加强领域应用,实现重点行业精准“碳计量”   计量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根基,将计量技术创新融入产业低碳转型进程中,将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注入长久的动力。《方案》秉承“夯实基础,完善体系”的原则,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健全“双碳”计量技术体系,实现各行业低碳标准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   通过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碳排放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维护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为产业低碳转型注入有效新动能,是新形势下计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使命和机遇。国际上,温室气体议定书(GHG Protocol)下的《企业碳核算与报告标准》主要对于不同行业内的企业计算温室气体的方式、汇报责任、碳排放核查、减排核算、目标设定、库存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统一要求。美国电力行业碳交易市场采用的是以烟道流量数据和烟道温室气体的浓度数据排放端直接测量为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企业碳排放监测工作做了很多努力,经过多年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全球最完善的碳交易市场,都在碳核查中明确了数据准确度的要求。欧盟碳交易市场是燃料端核算与排放端直接测量并行的方式,并且通过建立统一的“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MRV)制度,促进核查、认证服务形成内部市场。因此,《方案》提出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用能设施及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和监测计量技术研究,提升碳排放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一致性,探索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实现精准“碳计量”。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第一,尽快建立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报告体系。在重点行业推广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和代表企业试点。制定核算报告国家标准,推行采用直接测量对间接核算数据进行验证,对重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保障碳排放数据的完整准确和一致可比,有力支撑科学决策和国际谈判。同时,加大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力度,对先进碳计量技术和高端碳测量仪器研发应用实施专项经费投入,努力实现核心技术与高端仪器的自主可控,提升统计监测能力。   第二,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双碳”战略提供先进测量技术支撑。加快构建支撑“双碳”战略的标准计量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核心引领作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作为中国的国家计量技术机构,担负着先进碳测量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时代使命。国家碳标尺建立、碳交易市场建设、国家碳排放清单编制及未来应对碳关税等具体工作要积极吸纳碳计量技术力量更多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计量“度量衡”的保障作用,提升我国碳数据的可信度,为实现“双碳”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计量科技支撑。   第三,健全完善“碳计量”国家标准,增强国际标准话语权。制定基于直接测量为基础的核算报告国家标准,要在国家标准层面实现测量和核算方法学的统一,完成碳数据准确性的国际互认和接轨。通过主导或积极参与国家间碳数据测量国际比对,以国际互认的碳排放数据测量体系为支撑,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工作,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加强区域标准化合作,融入国际能效、碳排放标准和规则体系,加强国际标准协调。加快转化碳足迹、碳核算等先进适用国际标准,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增强谈判能力。   第四,统筹NQI协同发展,释放全链条应用最大效能。在顶层设计层面,系统研究NQI支撑“双碳”目标的实施路径,同步推进、协同建设和融合发展。在体制机制层面,研究建立支撑“双碳”目标的“计量科技创新—技术标准制定—认证认可实施—示范推广应用—事后监管评估”的联动机制,充分释放最大效能。在建设实施层面,依托重点工程和行动,探索NQI要素融合发展及效能评价的基础理论,创新以单要素为支撑、多要素协同建设的工作机理。研究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质量基础能力再造路径,全面夯实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质量基础能力。
  • 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专家:加快先进碳测量技术创新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方向就《方案》进行了解读。方向表示,《方案》作为“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核心是加快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计量与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了24项重点任务、5项重点工程和4项行动,对统筹推进“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方向认为,计量技术是“双碳”战略的底层驱动。计量技术直接用于碳排放测量、能源测量、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等领域,通过国际互认、一致的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保障数据的准确可靠。同时,计量技术为碳排放、碳减排、碳清除和市场化机制等标准制定提供量值依据,是实施检验检测的技术基础,在促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协同运行中发挥核心功能。方向还表示,《方案》秉承“科技驱动,技术引领”的原则,全面布局计量技术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先进碳测量技术支撑我国碳市场和国家碳排放清单数据质量,推动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的转变,达到“报告的1吨就是排放的1吨”的国际要求,实现国际互认。对于如何发挥好计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向认为:第一要夯实基础研究,建立健全“碳计量”溯源体系。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是确保测量器具溯源性、测量过程有效性、测量数据准确一致性的基础。具体而言,要加强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研制,开发高精度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第二要聚焦前沿创新,攻克“碳计量”关键技术难题。绿色低碳关键共性计量技术涵盖从排放因子、测量方法到测量不确定度多个方面,在行业领域广泛应用,能够解决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问题,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公约数”。第三要把握数字化机遇,推动“碳计量”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发展大趋势,碳计量数字化转型事关数字经济发展大局随着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在线、动态、远程、虚拟作业场景越来越成为行业常态,新型测量情景和参数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是对新型测量器具的需求。同时,数据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要素,在碳排放智能监测、反演、预警、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更可以作为“数字测量标准”直接服务行业,避免重复性测量并减少由于测量结果不准确而造成的损失。第四要加强领域应用,实现重点行业精准“碳计量”。计量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根基,将计量技术创新融入产业低碳转型进程中,将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注入长久的动力。《方案》秉承“夯实基础,完善体系”的原则,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健全“双碳”计量技术体系,实现各行业低碳标准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通过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碳排放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维护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为产业低碳转型注入有效新动能,是新形势下计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使命和机遇。对于“双碳”计量标准领域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方向表示:第一,尽快建立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报告体系。在重点行业推广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和代表企业试点。制定核算报告国家标准,推行采用直接测量对间接核算数据进行验证,对重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保障碳排放数据的完整准确和一致可比,有力支撑科学决策和国际谈判。同时,加大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力度,对先进碳计量技术和高端碳测量仪器研发应用实施专项经费投入,努力实现核心技术与高端仪器的自主可控,提升统计监测能力。第二,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双碳”战略提供先进测量技术支撑。加快构建支撑“双碳”战略的标准计量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核心引领作用。国家碳标尺建立、碳交易市场建设、国家碳排放清单编制及未来应对碳关税等具体工作要积极吸纳碳计量技术力量更多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计量“度量衡”的保障作用,提升我国碳数据的可信度,为实现“双碳”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计量科技支撑。第三,健全完善“碳计量”国家标准,增强国际标准话语权。制定基于直接测量为基础的核算报告国家标准,要在国家标准层面实现测量和核算方法学的统一,完成碳数据准确性的国际互认和接轨。通过主导或积极参与国家间碳数据测量国际比对,以国际互认的碳排放数据测量体系为支撑,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工作,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加强区域标准化合作,融入国际能效、碳排放标准和规则体系,加强国际标准协调。加快转化碳足迹、碳核算等先进适用国际标准,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增强谈判能力。第四,统筹NQI协同发展,释放全链条应用最大效能。在顶层设计层面,系统研究NQI支撑“双碳”目标的实施路径,同步推进、协同建设和融合发展。在体制机制层面,研究建立支撑“双碳”目标的“计量科技创新—技术标准制定—认证认可实施—示范推广应用—事后监管评估”的联动机制,充分释放最大效能。在建设实施层面,依托重点工程和行动,探索NQI要素融合发展及效能评价的基础理论,创新以单要素为支撑、多要素协同建设的工作机理。研究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质量基础能力再造路径,全面夯实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质量基础能力。
  • 理化联科发布理化联科iPore400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新品
    iPore系列全自动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按照欧洲标准设计制造,符合ISO15901及GB/T 19587-2017 标准,可对沸石分子筛、碳材料、金属氧化物、MOF、COF、石墨烯等多孔材料进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总孔体积等分析。iPore 400可广泛应用于电池材料、金属粉末、固体药物制剂(原料药API及其辅料)等超低比表面样品的质量控制和研发。iPore 400型能同时测定6个样品,并对另外六个样品进行独立地脱气处理。具有两套独立的真空系统,适合高校及企业单位对材料比表面及微介孔材料进行精确分析。iPore系列物理吸附分析仪配置iBox26全自动智能脱气站,符合新一代物理吸附分析仪的5S标准。 1S: 全系统温度恒定控制 2S: 全新死体积恒定控制技术 3S: 32位模数转换电子电路系统 4S: 全新的智能化脱气系统 5S: 移动端远程操控及售后服务APP技术特点全新死体积恒定技术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伺服反馈电梯精确控制液氮液位,保持分析过程中死体积的精确恒定。全域自动恒温系统拥有双路进气预热及0.02℃高精度恒温系统,可在35-50℃之间设定温度,实时显示全区域气路和歧管的系统温度,克服实验环境带来的误差。配置PFC流控阀组系统抽真空时按程序设定比例进行,合理调节真空抽速,防止粉末扬析以及高真空状态下抽速过慢的问题。32位芯片及电路系统采用全新32位芯片及电路系统,相比24位系统,压力传感器分析精度提升30 倍以上,确保超低比表面测量的精度。内置13.3' ' 触屏电脑可对仪器进行实时控制和数据分析。安装专用移动APP后可实现远程操控和售后服务。创新点:iPore系列物理吸附分析仪按照欧洲标准设计制造。全系列标准配制iBox26全自动智能脱气站,符合新一代物理吸附仪的5S标准。 ★ 内置13.3”PAD电脑,可对仪器进行实时控制和数据分析。安装专用移动APP后可实现远程操控和售后服务。 ★ 压敏死体积恒定技术: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伺服反馈电梯精确控制液氮液位,保持分析过程中死体积恒定。 ★ 全域自动恒温系统:拥有双路进气预热及0.02℃ 高精度恒温系统,可根据需要在35-50℃之间设定恒定温度;实时显示全区域气路和歧管的系统温度,克服环境带来的误差。 ★ 配置PFC流控阀组:系统抽真空时按程序设定比例进行,合理调节真空抽速,防止粉末扬析以及高真空状态下抽速过慢的问题。 ★ 32位芯片及电路系统:采用全新32位芯片及电路系统,相比24位系统,压力传感器分析精度提升30倍以上,确保超低比表面测量的极致精度。 理化联科iPore400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
  • Quadrasorb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推出新系列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日前宣布: 在广受欢迎的具有4个独立样品分析站的 Quadrasorb SI 的基础上,推出具有2个和3个独立样品分析站的Quadrasorb-2和Quadasorb-3型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 新型号保留了"每个样品站都有自己的杜瓦瓶和高精度传感器" 的特点,但更加经济,可以加装分子泵测量微孔, 满足相关实验室规模较小的测试量的要求. Quadrasorb标准系统以其高通量高精度的鲜明特点,在石化,制药等许多行业以及大学等领域极受欢迎, 但某些应用的用户当前往往没有很大的样品分析量. Quadrasorb-2和Quadasorb-3型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当前需要,而且为他们今后的扩展留出了充足的升级空间, 升级到3个或4个样品分析站. Quadrasorb系列最鲜明的技术特点就是: 1. 效率高,适用范围广,能满足95%以上的测试需要 &mdash &mdash 因为它具有多个独立的分析站,可接受不同种类和要求的样品分析,具有极高的灵活性. 2. 运行成本低 &mdash &mdash 它吸收了康塔仪器公司的两大著名系列的优点,可以不用氦气(专利NOVA系列的特点),有效地节约了分析时间 同时, 也可以选择按照传统方法用氦气测量死体积。 3. 可以扩展至微孔测定&mdash &mdash 微孔型仪器,加装分子泵和10TORR压力传感器,结合目前最新发展并提倡的氩吸附/87K,可满足各类样品的微孔分析需求。 4. 可使用CO2,Ar 气进行微孔分析。可进行氢吸附研究。 5. 软件功能与AUTOSORB一致,包含目前最先进的微孔/介孔分析模型,所以可进行第4点所述应用。 6. 该仪器独有的投气方式可用于未知样品的快速分析。 7. 由液位传感器和自控电梯组成地液氮液位伺服反馈控制系统,保证了最小的死体积,比全样品管"等温"方式提高灵敏度近4倍. 欢迎来电来函咨询,美国康塔仪器公司竭诚为您服务.
  • 普源精电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助推测试测量行业国产替代
    普源精电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通用电子测量器领域的前沿技术开发与突破,以通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数字示波器、射频类仪器、波形发生器、电源及电子负载、万用表及数据采集器等,是目前搭载自主研发数字示波器核心芯片组并成功实现产品产业化的中国企业。近年来,随着下游加速发展,电子测量仪器需求不断增长。普源精电下游覆盖教育与科研、工业生产、通信行业、航空航天、交通与能源、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领城,其研究、开发、技术升级的基本手段都基于电孑测量技术。叠加物联网联、自动驾驶等新场景带来的增量,电子测量仪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来自普源精电“招股意向书”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普源精电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213.81 万元、30,388.97万元、35,420.72万元和48,394.18万元。其中,2020年同比增长16.56%,2021年更是同比增长36.63%。而2022年1-3月,普源精电的营业收入预计将在11,960万元至12,210万元之间,同比增长29.46%至32.17%,在疫情依然反复的背景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对普源精电来说,更大的机遇则在于“国产替代”。Frost&Sullivan的报告还显示,2019年,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规模约为300.93亿元,排名前5的企业均为海外企业,共占据了市场约 43.1%的份额,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大多低于1%。而国家对“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这一“基础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已通过2016年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20年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以及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充分展现。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为了解决高端技术的“卡脖子”难题,电子测量仪器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普源精电此次公开发行股票3,032.74万股;IPO募集资金总额为18.46亿元,募投项目主要用于以自研芯片组为基础的高端数字示波器产业化项目、高端微波射频仪器的研发制造项目、北京研发中心扩建项目、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 二十年磨一“尺”,纳米时栅用时间测量空间
    国之大器,始于毫末。“现代热力学之父”开尔文有一条著名结论:“只有测量出来,才能制造出来。”没有精密的测量,就没有精密的产品,高水平的精密测量技术和精密仪器制造能力,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必备条件。随着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被测对象不断延展,测量目的不断延伸,各种测量技术陆续登上历史舞台。时至今日,我们甚至可以做到以时间测量空间,这听起来也许很科幻,但绝不是天方夜谭。来自重庆的时栅团队基于我国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现状,根据“时空转换”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以“时间测量空间”这一重要学术思想,并由此诞生了这把原创于中国的“精密尺子”——时栅技术,实现了我国精密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的自主可控。从1996年的尝试探索,到如今成功研发出可媲美高端光栅的第三代纳米时栅,二十年的厚积薄发,浸透了科技工作者对自主创新、中国精度的坚守,凝聚着他们闯关夺隘、奋楫笃行的勇气,展示着中国人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气神。从无到有,是“冲云破雾”的勇气担当在精密加工、工业测控(动态测量)领域,精密位移传感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智能制造之眼”,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加工制造环节的精度。定位精度高、可靠性好、使用方便的精密位移传感器在机床加工、检测仪表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精密位移测量器件作为核心功能部件,长期被国外巨头们严格战略性封锁,进口传感器存在价格高、货期长、售后难的问题,我国精密位移测量领域面临多重困境,亟待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高端位移测量器件的国产替代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实现本领域的突破,必须依靠自主创新,需要变换研究思路,从原理上进行创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从0到1的突破绝非易事,必得风雨兼程、劈波斩浪。面对种种困难,时栅团队迎难而上,瞄准科技前沿,勇攀高峰。没有案例可模仿,他们自己就做拓荒人;没有经验可借鉴,他们就负重前行;没有理论可参考,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时间测量空间”的重要原创学术思想,将梦想命名为“时栅位移测量技术”,突破了高端装备的精密位置检测难题,掌握了精密位移测量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工作者用责任、担当,用勤勉、实干,实现了从微米到纳米精度的跨越,开辟出了一条高端核心功能部件的国产化道路,让智能制造业卡脖子短板破局重生,走出了一条自主可控之路,使我国精密位移测量领域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时栅技术已发展成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成功申请国外专利12项、国内专利25项。时栅团队研讨图从有到优,是精益求精的创新追求时栅技术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创性成果,通过建立空间位移和时间基准之间的关系,发挥时间量是人类测量精度最高的物理量这一客观优势,利用时间上的时刻比较来实现位移测量,从而达到高精度的测量目的。可通俗理解为:在相对匀速运动的两个坐标系上互相观察对方,一方的位置之差(位移)表现为另一方观察到的时间之差。十年磨一剑,二十年磨一尺。时栅团队从1996年提出“时栅角度传感器”理念起,坚持自主研发道路,从第一代机械式时栅、第二代磁场式时栅到第三代电场式时栅(即“纳米时栅”),持续攻克“提高测量精度与增加测量范围的矛盾”“精度提高导致的误差溯源困难”与“突破光学衍射极限改善分辨力”三座技术大山,破解产品的可靠性、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市场的认可度等多只“拦路虎”,开发出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时栅位移传感器。纳米时栅到底有多精密?在我国最高法定计量机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两次现场测试结果和国家角度基准的比对结果显示,纳米时栅精度达到了惊人的±0.06角秒(1°等于3600角秒),精度水平已经达到了现有检测仪器水平的极限。在漫长的时光里,时栅团队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学家精神,只争朝夕,在承载着责任与梦想的实验室,坚持不懈,让“精耕细作”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车间作业图从优到强,是全面提速的伟大跨越一粒种子的破土而生,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以及优质胚胎。同样,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离不开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的支持和帮助。“将纳米时栅技术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光有美好的愿景是不够的,闯过了技术关,随之面对的就是应用关和市场关。纳米时栅项目总工程师王勇说,“2021年4月,通用技术集团和重庆理工大学共同成立了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纳米时栅成果正式开启转化应用、服务市场用户的新阶段。”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正一步步靠近。纳米时栅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当纳米时栅技术在数控机床、半导体行业、计量检测等领域得到批量应用时,当一把中国的精密尺子解决了高精度位置检测难题时,所有人的艰辛和汗水化成两个字:值了!纳米时栅正在逐步填补国内高端精密位移测量领域空白,成为国内高端装备企业发展道路中的坚强后盾。2021年10月,“大量程纳米时栅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作为35项代表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之一,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作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第一典型案例参展,展示中国高端装备关键功能部件研发“智造”水平。时栅位移测量技术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走过万水千山,仍需跋山涉水。和时栅技术一样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创性成果不胜枚举。科研是一条严谨与浪漫并存的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蝶变跃升,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冲云破雾”的责任担当、精益求精的完美展现,更是他们沿着强国之路迎难而上、敢闯敢干的生动诠释,每一步脚印,都在书写、见证着一次次伟大的跨越。中国精度,央企智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无数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和中国企业在方寸之间钻研、琢磨,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新突破,大步行进在中国精度的逐梦征程上。点击图片报名“精密测量与先进制造”主题网络研讨会
  • 日本强震 韩国“哄抢”核辐射测量仪
    韩联社21日报道称,日本大地震后,部分韩国人开始疯狂囤积海带、紫菜、矿泉水等物品,最近专业机构使用的核辐射测量仪也成了抢购的对象。   日本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后,韩国国内的辐射测量仪出现售罄和缺货现象。测量仪器的进口企业21日对外表示,最近不断有人打电话咨询购买辐射测量仪的事宜,该公司的库存已经全部售罄,剩下的只有几台售价高达上百万韩元的高档仪器。韩国国内出售的核辐射测量仪大部分是美国和欧洲制品,分为100万韩元(相当于5821元人民币)的手提仪器,和数百万或数千万韩元的精密仪器等多种。在日本发生核电事故之后,世界各国的需求急剧增加。进口商“Sane Calibration”的有关人士表示,由于个人用辐射测量器的需求增加,已向制造厂下了订单,但是何时会收到订货,目前不好说。   最近核辐射恐慌在韩国不断扩散,各类网上谣言更是推波助澜。韩国天主教大学核医学系方面表示,最近每天会有10多人咨询碘化钾。针对辐射恐慌在韩国引发的抢购潮,韩国灾难医学会表示,日本核电站爆炸对韩国产生的影响被过分夸大,有必要认清事实,消除不正确信息所造成的不安心理。   相关链接:   受日本核危机影响 核辐射检测仪器需求大增   搭“核辐射”顺风车 电磁辐射检测仪热销国内市场   韩国没有可批量检测商品的大型核辐射检测设备
  • 孔径分析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与方法进行粉体材料的孔径分析是近些年孔径分析仪的最重大发展,它使孔径分析从宏观进入微观,具有更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在国外,已开发了多种密度函数分析模型和软件,并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虽然理论研究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但在孔径分析仪中的应用尚属空白。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把握这一发展前沿,与北京化工大学紧密合作,成功的开发了NLDFT孔径分析软件,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NLDFT软件包括如下内容:(1)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的物理特性,利用统计力学的方法,推导出孔隙中吸附质的密度分布函数,计算出不同尺寸&ldquo 单孔&rdquo 的等温吸附密度分部,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2)采用积分吸附方程(IAE)进行求解,IAE方程将理论吸附等温线的核与实验吸附等温线关联起来:即理论计算的吸附等温线是由若干&ldquo 单孔&rdquo 吸附等温线乘以孔径分布函数进而积分得出。因此,将该系统实测的吸附等温线数据输入软件中,经过周密的数学拟合,最终求得被测材料的孔径分布函数;(3)画出理论计算的和实测的等温吸附曲线拟合图,同时画出孔径分布曲线图。(实例见下)
  • 修饰新法问世 让MOFs拥有更大孔径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MOFs是一种将桥接的有机配体和无机金属中心连接成网状结构的混合多孔材料,在催化和化学传感领域应用广泛,而且可以作为药物传递的载体。MOFs的孔径大小与其应用息息相关,如果化学家有方法能使其孔径变大,MOFs在上述领域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去除MOFs中的有机配体,来将其微孔转化为更大尺寸的介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785da53f-dfbf-413a-ac38-19b059f57a40.jpg" title=" ss.jpg" alt=" ss.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当孔径为大于2nm的介孔时,MOFs不仅可以容纳更大的药物分子,还能够防止催化应用中的气体扩散。现有增加MOFs孔径尺寸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依赖于复杂的、定制的配体,这种方法成本高昂。另一种是通过简单地增加配体长度来调整孔径,这种方法虽然已有多种应用,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想在创造MOFs特定孔径尺寸的同时控制好某些反应附带衍生的缺陷,却是十分困难的。此外,还有一些使用化学或热处理手段增加MOFs孔径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又需要苛刻的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泰罗尼亚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Vincent Guillerm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选择那些可通过与臭氧反应被选择性剪切掉的配体合成MOFs,通过这种方法来将MOFs的微孔变成孔径较大的介孔。他和他的同事用锆团簇和两种配体(偶氮苯-4,4-二羧酸和4,4& #39 -二苯乙烯二羧酸)构建了MOFs,这两种配体的长度都在1.33nm左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然后他们将臭氧引入系统,与4,4& #39 -二苯乙烯二羧酸发生反应,让这部分配体转化为对苯二甲酸和苯甲酸,有效地切断了它们与金属中心的连接。而偶氮苯-4,4-二羧酸配体由于没有碳碳双键,不易与臭氧反应,因此不受影响。这种方法还需要一个额外的清洗步骤,来消除臭氧反应中产生的副产品。因此研究人员又还利用4,4’-联苯二甲酸和1,4-苯二丙烯酸为配体构建了另一个介孔尺寸的MOF。在这个MOF中,臭氧反应裂解的配体产物能够从材料中直接升华,无需再清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参与该项研究的另一位负责人Daniel Maspoch介绍,在切割配体之前,本实验所用的MOFs孔径尺寸都在1.5nm左右。经过臭氧切割,这些MOFs的孔径覆盖了2到5nm的直径范围。而不同的孔径尺寸,是由于两种配体在整个材料中的随机分布引起的。因为随机分布会造成不同区域的配体浓度差,进而影响孔径变化范围。因此,研究组希望能更好地控制这种分布,以帮助他们缩小孔径增大的范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除了扩大孔径尺寸外,这项研究成果还会带来另一个潜在的好处:配体在被剪切的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一些可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的结合位点。“这很可能对MOFs以外的工程材料来带益处。”Maspoch说,“如果你能够有选择性地打破物体内部的一些化学键,你就能让这一物体生发出一些新的功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mar M.Yaghi是MOFs的专家。他高度肯定了这项研究成果,表示它为改善MOFs性能增添了新的创造性。“这项研究优雅、聪睿、精确,而且证明了在原子、分子层面,网状化学控制物质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Yaghi说。 /p
  •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推出第二代毛细管流动法孔径分析仪—— Porometer 3G 系列
    2013年12月,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发布了第二代毛细管流动法薄膜孔径分析仪器&mdash &mdash Porometer 3G系列。   Porometer 3G系列是一款独特的全自动多功能分析仪系列,利用可浸润液体,如水,测定薄膜孔径及渗透率。与传统的压汞仪类似,Porometer 3G也是利用Washburn方程对孔径及渗透率进行计算。但是由于该仪器的测试原理为液体排驱法(泡压法或气体渗透法),使用的是浸润液,因此没有汞污染,无需实验室改造,更安全更便捷。同时该方法也是ASTM薄膜测定的标准方法 。   该方法同样以表面张力引起毛细孔中液体上升理论为依据.当毛细孔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毛细孔中的液体将会上升到某一高度,当毛细孔中的表面张力与毛细孔中液柱重力达到力平衡,此时可按此计算薄膜孔径及渗透率( Washburn 方程)。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推出的第二代产品通过改进的固件提高了低压性能和可重复性,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新3GWin2 Windows用户软件。第二代3GWin2软件具有全新的外观和感觉,并应用了许多新的Windows技术,给用户全新的先进的功能体验:新的&ldquo 运行模式&rdquo (&ldquo Run Modes&rdquo )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测量顺序 质量控制模式(QC)使日常使用的界面简化 用户主管(Supervisor or Advanced use)可以设定QC模式,并保存运行设置的SOP。新软件可以测量具有极高分辨率的数千个数据点,解决复杂的孔径分布问题(图1),也可以根据岩心类样品特性,测定少量数据点,并设置较长的平衡时间。   中空纤维和某些样品比较特殊,具有较宽的孔径分布,既有大孔也有很小的孔:大孔的存在对测小孔是不利的,因为气流都首先选择大孔通道导致压力上不去。以Richard Wenman博士为首的Porometer 3G技术团队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改进了第二代仪器低压性能,不仅实现了中空纤维孔径宽峰分布的测量(图2),而且通过新一代浸润液Porofil plus在形状因子1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孔径分布下限到大约14nm。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 Porometer 3G系列毛细管流动法薄膜孔径分析仪包括四款型号,分别是3G Micro,3G Macro, 3Gz和3Gzh,其孔径分析适用范围如下:   Porometer 3G系列毛细管流动法薄膜孔径分析仪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的孔径分布和渗透率分析:   薄膜产品制造商和用户:如   片材和预切薄片材料   中空纤维   中空超滤膜管   电池隔膜   过滤应用,包括水过滤,水净化,汽车机油和燃油过滤和液体和所有类型的空气过滤。   非织造材料的应用:包括   婴儿尿布,湿巾,无水的组织和吸收垫和片材   防护服,包括医疗和化学防护服材料。   织造材料的应用:包括   专门织物,颗粒分离,预过滤器和筛分过程。   多孔塑料:包括   在医疗领域中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醚酮(PEEK)和其它的聚合物   多孔金属网   用于过滤和气体分离的陶瓷管。   如需了解该仪器详细信息及具体参数,欢迎垂询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北京代表处800-810-0515   或访问康塔公司中文网站www.quantachrome.com.cn。   关键词:毛细管流动孔径分析仪,薄膜孔径分析仪,泡压法,液体排驱法,毛细管法,气体渗透法,Porometer,薄膜,膜,滤纸,中空纤维,隔膜,过滤,无纺布(不织布),纺织材料,多孔金属网,多孔陶瓷,烧结金属
  • 国际领先!理化联科iPore 400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通过中国颗粒学会鉴定
    近期,由中国颗粒学会主持召开的“理化联科iPore400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技术鉴定会”在北京成功举办。iPore400得到了众位中国颗粒学会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成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会主席 岳光溪院士鉴定会主持人 陈运法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岳光溪担任会议主席,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运法主持了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包括清华大学教授魏飞、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海、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周素红、吉林大学研究员邹永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邵建平以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秀红、李长明。iPore400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低比表面积/超低比表面积”样品的多孔性分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锂电池行业发展迅猛,亟需精确地表征正负极材料的物理性能,将比表面积测试的长期稳定性控制在1%以内,对于锂电相关企业意义重大。理化联科(北京)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自组建以来,将公司骨干成员20多年来在颗粒和多孔材料表征领域的理论和经验转化为实践,立志面向国内外市场,根据中国用户的使用环境,克服小表面样品的测定难题,打造了BET比表面积测定重现性真正达到1%的物理吸附分析仪器——iPore 400型,并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研发和生产物理吸附分析仪系列产品,取得了决定性突破。杨正红汇报项目研制过程和技术路线袁新华汇报检测报告及查新结果鉴定委员会实地考察仪器性能和使用会议期间,理化联科总经理杨正红就该项目的研制过程和技术路线做了详细报告;袁新华经理则汇报了仪器测试情况、第三方检测报告、既有用户的测定报告和查新结果等。与会专家还实地参观和考察了中科院过程所购置的iPore 400使用现场,并听取了用户意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热烈地讨论,专家们给出如下鉴定结论:iPore 400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项目组针对传统氮气吸附物理吸附分析仪难以测量低比表面积及微量样品测量重现性差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全域恒温、压敏死体积恒定技术、本底扣除技术、等温体加热炉技术、32位电子电路系统新思路。经上述技术创新和改进,并经过实验多次验证,iPore 400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性能达到:(1)脱气站精确控温到0.02℃,脱气温度高到600℃,并可以进行压力控制脱气;(2)仪器的比表面重复性偏差:0.1%;(3)仪器的比表面重现性偏差:优于1%;(4)氮吸附比表面测量标称下限值:0.005m2/g;(5)氮吸附测量下限:最低至P/P0 1×10-5。 鉴定委员会委员一致认为:理化联科iPore 400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氮气静态物理吸附低比表面积的测量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鉴定会现场
  • 发布!《中国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市场调研报告(2019)》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gb(51, 51, 51) background: white " 比表面积和孔径的检测分析,对于掌握粉体材料和多孔材料的微观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诸如电池行业中的储能材料、化工行业中的催化剂材料、橡胶行业中的补强剂、建筑行业中的粘结剂水泥,甚至陶瓷、化妆品、食品等行业都能广泛地应用到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 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pan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f4694813-492a-4725-ab88-dfe7b8f498f8.jpg" title=" 发布!《中国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市场调研报告(2019)》 (4).jpg" alt=" 发布!《中国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市场调研报告(2019)》 (4).jpg" width=" 600" height=" 402"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中国比表面及吸附测试仪市场调研报告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2019 /span 版)》就目前我国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比表面及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孔径检测类仪器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我国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用户的地域分布、单位类型、专业分布、以及各主流品牌的存留市场占比、主流企业近况及典型型号产品介绍等。调研报告还分析了气体吸附主题和锂电主题的科研用户使用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的情况;此外,本报告还对用户选购各品牌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的主要参考因素、渠道、对各品牌厂商的售后服务评价以及呼声较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与分析。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报告共含有 span 58 /span 张分析图、表,其中分析图 span 47 /span 张,分析表 span 11 /span 张。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pan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8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57c273f4-62b9-4888-93e1-10405e71bbd0.jpg" title=" 发布!《中国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市场调研报告(2019)》 (3).jpg" alt=" 发布!《中国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市场调研报告(2019)》 (3).jpg" width=" 600" height=" 388"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现如今,我国整个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市场的容量约有 /span span 3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亿,以气体吸附法为测量原理的仪器(统称为吸附仪)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气体吸附仪主要的仪器类型有: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多组分气体吸附仪、高压吸附仪、蒸汽吸附仪、真密度仪、化学吸附仪等,其中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最为常用,是本调研报告调研分析的重点。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pan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0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b37e332-aa9e-4f44-bf3e-fa5eea5d01f3.jpg" title=" 发布!《中国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市场调研报告(2019)》.jpg" alt=" 发布!《中国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市场调研报告(2019)》.jpg" width=" 600" height=" 308"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在科研、石化、环保、制药、锂电新能源、食品、地质等领域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何提高分析效率、提高分析精度、改进测试模型,以及智能化、集成化等都是该仪器未来发展的趋势。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本报告所采用的调研方式包括:( span 1 /span )仪器信息网问卷调研:共收录调研问卷近 span 300 /span 份,总有效调研问卷 span 200 /span 余份;( span 2 /span )各进口与国产比表面及吸附分析类品牌的实地走访与调研【一共六家,三家进口(美国麦克仪器、安东帕、大昌华嘉‘麦奇克拜尔中国区总代理 span ’ /span ),三家国产(精微高博、贝士德、彼奥德)】,研发及应用专家拜访及采访;( span 3 /span )主题论文整理:气体吸附主题论文 span 332 /span 余篇,锂电科研论文 span 600 /span 余篇( span 4 /span )专业文献、仪器论坛及各专业网站资料整理;( span 5 /span )部分仪器使用者及仪器厂商征稿及采访等。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本报告抽样分析涉及的仪器类型为: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比表面仪、化学吸附仪、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化学吸附仪、多组分气体吸附分析仪、高压吸附仪、真密度仪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等,其中以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为主体。调研结果来源于抽样调研,结果仅供读者参考。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28px background: whit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报告目录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24px background: whit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摘要 span 5& nbsp br/ /span 第一章 span & nbsp /span 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种类浅析 span 6& nbsp br/ 1.1 /span 气体吸附仪检测原理 span 6& nbsp br/ 1.2& nbsp /span 吸附模型概述 span 7& nbsp br/ 1.3 /span 测定气体吸附量方法分类(物理吸附仪) span 9& nbsp br/ /span 第二章 span & nbsp /span 比表面及相关气体吸附相关国家标准 span 11& nbsp br/ /span 第三章 span & nbsp /span 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市场分析 span 13& nbsp br/ 3.1 /span 调研用户分析 span 13& nbsp br/ 3.1.1 /span 用户地域分布 span 13& nbsp br/ 3.1.2 /span 用户单位类型 span 14& nbsp br/ 3.1.3 /span 用户行业分布 span 15& nbsp br/ 3.1.4 /span 用户拥有的仪器台数 span 19& nbsp br/ 3.2& nbsp /span 市场分析 span 20& nbsp br/ 3.2.1& nbsp /span 仪器类型分布统计 span 21& nbsp br/ 3.2.2& nbsp /span 品牌市场占比(含国产、进口分析) span 21& nbsp br/ 3.2.3& nbsp /span 吸附主题市场 span 28& nbsp br/ 3.2.4 /span 锂电池新兴市场 span 30& nbsp br/ 3.2.5& nbsp & nbsp /span 核磁共振法拾遗 span 32& nbsp br/ 3.3& nbsp /span 用户仪器采购决策模式 span 32& nbsp br/ 3.4& nbsp /span 用户采购的优先考虑因素 span 33& nbsp br/ 3.5& nbsp /span 品牌忠诚度(再次购买品牌) span 34& nbsp br/ /span 第四章 span & nbsp /span 用户就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的使用情况分析 span 35& nbsp br/ 4.1& nbsp /span 用户最近购买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的年限分布 span 35& nbsp br/ 4.2 /span 用户使用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的频率分析 span 36& nbsp br/ 4.3& nbsp /span 用户使用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的耗材情况分析 span 37& nbsp br/ 4.4& nbsp /span 用户使用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的故障情况分析 span 38& nbsp br/ /span 第五章 span & nbsp /span 用户售后服务满意度情况分析 span 40& nbsp br/ 5.1& nbsp /span 响应速度满意度调查 span 40& nbsp br/ 5.2 /span 解决问题能力满意度调查 span 41& nbsp br/ 5.4& nbsp /span 用户培训满意度调查 span 42& nbsp br/ 5.5& nbsp /span 售后回访紧密度调查 span 43& nbsp br/ 5.6& nbsp /span 软件升级服务满意度调查 span 44& nbsp br/ 5.7 /span 售后服务费用满意度调查 span 44& nbsp br/ 5.8& nbsp /span 售后服务满意度综合分析及用户改进建议 span 45& nbsp br/ 5.9& nbsp /span 用户对仪器本身的改进建议调查 span 46& nbsp br/ /span 第七章 span & nbsp /span 比表面及孔径检测类仪器部分主流品牌和型号分析 span 47& nbsp br/ 7.1& nbsp /span 美国麦克仪器 span 47& nbsp br/ 7.2& nbsp /span 安东帕 span 51& nbsp br/ 7.3& nbsp /span 精微高博 span 54& nbsp br/ 7.4& nbsp /span 贝士德 span 55& nbsp br/ 7.5& nbsp /span 麦奇克拜尔 span 57& nbsp br/ 7.6& nbsp /span 彼奥德 span 58& nbsp br/ /span 第八章 span & nbsp /span 总结 span 60& nbsp br/ /span 参考文献: span 62 /span /span /p p style=" margin: 0px 0px 16px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444444" 如对本报告感兴趣,可通过以下邮箱 span liym@instrument.com.cn /span 联系我司相关人员,咨询报告相关细节 span ! /span /span /p p style=" margin: 0px 0px 16px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color:#00B0F0" 报告链接: /span /strong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24px background: whi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79"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79& nbsp /span /strong /a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