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路感应仪

仪器信息网电路感应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电路感应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电路感应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电路感应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电路感应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电路感应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电路感应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电路感应仪相关的资讯

  • 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在中农业大学中标电子感应圈
    产品名称:电子感应圈/感应圈产品型号:GSX-J1206-1电子感应圈/感应圈 型号:GSX-J1206-1、概述  GSX-J1206-1型电子感应圈主要是为中学物理,化学实验提供小率可调压电源,在额定作电压下能产生80KV的压。可作低气压放电管,光谱管,阴射线管,伦琴射线管,等的压电源,也可演示空气中火花放电现象,以及液体、固体介质的电击穿现象,和在空气中取得臭氧等实验用。  仪器采用可控硅电路作开关电路以多层平排密绕线圈作升压线圈,且将整个压绕组浸在压缘油溶器内使仪器无论是压缘或压放电均有可靠的保证。二、主要术性能  2-1、线路率:≤120W。  2-2、线路电流:≤2.8A。  2-3、空气放电距离:40mm 火花条数2条以上(放电距离会受空气的相对湿度影响)。  2-4、压输出:10KV~80KV(连续无可调)。  2-5、作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15分钟。  2-8、外形尺寸:265×180×270mm3。
  • 国产阵列感应测井仪柴达木盆地显神威
    12月16日,中油测井青海事业部顺利完成柴达木盆地狮中60井EILog阵列感应测井。这是青海事业部2010年完成的第151口井的阵列感应测井。这个事业部全年测井作业一次成功率达到94.5%,资料合格率达到100%。   EILog阵列感应测井仪是中油测井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测井仪器,目前有4套服务于柴达木盆地的油气田。这套仪器在柴达木盆地油气开发中,凭借稳定性好、测井结果重复性好和一致性好的优势,成为青海油田探井和开发井测井的主要手段,投入生产的井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在涩北气田,EILog阵列感应测井仪能够准确识别和评价厚度在0.3米的薄储层。通过应用,涩北气田单井气层解释有效厚度增加6%以上。
  • 北京举行创新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技术高端论坛
    3月23日,创新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技术高端论坛暨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建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党委书记冯仁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原副所长陈弘达等30余位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与会专家围绕创新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技术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吴建国指出,集成电路和传感器都是交叉型学科,具有高集成度、高精密度、高创新性的特点。国产替代之路势必要集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重大的核心技术问题,建设跨学科大纵深的顶尖研究高地进行科研攻关,加强科研团队与企业的精诚合作与协同创新。  冯仁国表示,科研院所应该布局未来可能会“卡脖子”技术的研究,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建立研究型的企业解决产业上的“卡脖子”问题。科研院所应与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应用型的研究机构。  在主题报告环节,陈弘达在题为《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真正的家居智能化仅靠智能手机和智能路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传感器作为支撑。因此,传感器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非常重要。“目前智能传感器正在由感存算分离向感存算一体发展,因感存算一体化智能传感器具有小尺寸、高能效的优点,未来将会大量布局到万物智联网络和人工智能应用中。”  北京中科海芯CTO贾耀仓的报告题目是《新一代消费电子芯片需求和创新机会》。他指出,消费电子是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市场,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随着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融合,未来数年是新一代消费电子储备爆发的窗口期。从芯片需求看,计算密集的可视化呈现都在云端服务器芯片完成,用户侧设备芯片更注重近自然的人机交互计算,核心是感知和计算的融合,新型传感器和敏捷计算芯片的结合。  溪山天使会创始人许晖表示,科技工作者更多地关注事物从无到有的突破,而企业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的使用最大化来造福社会。中科院半导体所与中科海芯的合作正是实现了1+12的效果,实现了科研与产业完美结合。  随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与北京中科海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创新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吴建国与冯仁国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据悉,该联合实验室建设目标是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创新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技术联合实验室,形成一个合作紧密、管理科学、互利共赢和创新发展的产学研联合平台 开发出可产业化且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智能传感应用产品。最终成为智能传感器技术领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科技产品研发与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该实验室是一座架起半导体所和中科海芯的桥梁。双方应通力合作,做好扎实的科技研发,为产业做出贡献。”冯仁国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面向国家卡脖子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此次活动是在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中科智汇工场和北京中科海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北京中科海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宫相坤主持了此次活动。
  • 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
    由我国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日前在黑龙江正式投用。该装置可以利用加热新技术,对大尺寸金属工件快速高效加热,节能减排,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这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正在处理一块重达500多公斤的铝锭。过去,温度从20℃加热到403℃,至少需要9个小时。现在,通过应用这个装置,只需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据了解,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是利用了超导体在低温下可实现稳定的零电阻超导态的特性,不仅可以用于铝、铜等非铁磁性有色金属型材挤压、锻压,还能用于熔炼、高端合金热处理等。与原来普遍采用的电阻炉相比,这套装置能将传统工频感应炉的能效转化率提升一倍,节能50%,碳排放减少一半以上。
  • 新型感应器有望取代内毒素检测试剂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非洲爪蛙的抗菌原理,开发出了一种可用于检测药品和医疗设备是否受到细菌污染的感应器。新感应器不仅可取代目前通用的内毒素检测试剂(LAL),还有望使两种濒危物种的数量不再下降。   非洲爪蛙的皮肤上会产生能够抵抗细菌的肽(两个或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若干个肽键从而组成一个肽),使其免于感染,现在人们已能在实验室合成出这种肽。普林斯顿大学机械和航空航天技术副教授迈克尔麦卡尔平领导的研究团队则找到了一种新方法,可将这种肽“贴到”微小的电子芯片上,当这种电子芯片接触到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时,电子芯片就会发出电子信号。   麦卡尔平在10月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表示,这是一个简单且功能强大的平台。这种电子芯片可取代目前用于测试医疗设备和药品是否受到感染的内毒素检测试剂。   目前通用的内毒素检测试剂的缺陷在于:它需要鲎(马蹄蟹)的血。这导致近年来鲎的数量大大减少,由此也致使以鲎为食的鸟类数量不断下降。   鲎是一种有着4.5亿年历史的古老生物,有“活化石”之称。因为其免疫系统已进化得很好,其血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的细胞——变形细胞,使其免于细菌的攻击,如同肽保护非洲爪蛙的皮肤免于细菌攻击一样,所以,它非常适合用于测试细菌感染。   1965年,科学家使用从鲎的血液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制成了LAL,用于测试药品和医疗设备是否受到污染。为了生产LAL,人们大肆捕捞鲎,在将其放回海洋之前,人们会抽取其30%的血液。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显示,这种方法的致死率可能高达30%左右。生态研究和发展组织一份保守的调查显示,鲎和依靠其为生的红腹滨鹬的数量一直在减少。   麦卡尔平团队希望基于电子芯片的该种技术最终能够取代LAL,作为一种标准的污染测试手段,让人们从此“告别”鲎血,也让红腹滨鹬的数量得以回升。同时,制造这种新的感应器也不会给非洲爪蛙带来压力。麦卡尔平表示,制造这种感应器时,爪蛙不会受到伤害。   该研究得到了美国哮喘基金会和空军科学研究局的资助。
  • 中环电炉发布1600℃双温区梯度管式电炉新品
    一、操作便捷性:1、气路连接方式采用了快速连接法兰结构。2、使取放物料过程简化,只需一支卡箍便可完成气路连接,方便操作。3、取消了复杂的法兰安装过程,减少了炉管因安装造成损坏的可能。 二、结构实用性:1、炉膛材料采用优质的多晶莫来纤维真空吸附制成,节能50%,温场均匀。电热元件采用表面温度1500度的优质硅碳棒及表面温度1700度的优质硅钼棒。2、密封法兰采用双环密封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炉管两端的气密性。气路具有进出气微量可调功能。3、两端气路支架,支撑着气路装置。有效消除了气路总成自身的应力,杜绝了因自身应力而造成的炉管损坏。4、先进的空气隔热技术,结合热感应技术,当炉体表面温升到达50℃时,排温风扇将自动启动,使炉体表面快速降温。 三、使用安全性:1、超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允许设定值后,自动断电及报警。2、漏电保护功能,当炉体漏电时自动断电。以上功能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 四、控制智能化:1、电炉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具有PID调节、模糊控制、自整定功能,并可编制各种升降温程序。2、国产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50段程序控温,进口程序控温系统可编程40段程序控温。3、电炉内配置有485转换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相互连接。完成与单台或多达200台电炉的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历史记录、输出报表等功能。 五、周边拓展性:1、真空控制系统。通过各种真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样品在低、中、高真空环境下进行试验。2、气体流量控制系统。通过浮子或质量流量控制器调节进气量,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反应气氛或保护气氛条件下的实验要求。 六、设计独特性: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选配:彩色触摸屏;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产品用途:该系列电炉系周期作业,供企业实验室、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选用。设备为用户提供具有真空、可控气氛及高温的实验环境,应用在半导体,纳米技术、碳纤维等新型材料新工艺领域。创新点: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选配:彩色触摸屏; 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 1600℃双温区梯度管式电炉
  • 日本研发出测癌感应器 呼气诊断癌症
    港媒称,日本研发出准确度高的诊疗感应器,只要呼一口气就可判断用户是否患癌或糖尿病等疾病。 据香港《明报》1月11日报道,这款感应器由日本国立物质与材料研究机构(NIMS)联同NEC、住友精化、大坂大学和瑞士精密仪器公司开发。感应器为一片数厘米见方的小晶片,装嵌特制薄膜。只要向薄膜呼气,感应器便会分析气体内的化学物质,确认有否患上癌症等疾病的特征,判断患病可能性,并将诊断结果传送至智能手机或电脑,供医护人员参考。 感应器已大致完成开发,将于2022年全面推出市场。专家期望感应器可与智能手机等装置结合,让普罗大众随时作自我诊断,及早发现健康问题以减轻医疗开支。
  • 无线科技 精彩无限—奥豪斯无线感应技术带来称量新体验!
    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改变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越来越依赖这样的舒适和便捷。广泛应用于现代科技领域的无线感应技术也已出现在称重行业,奥豪斯将这一技术加入称量产品中,只为带给您更为高效和轻松的称量体验。双手拿着试验品的您还需要亲手开天平风罩门和按键才能开始称量吗?就让带有红外无线感应装置的Explorer® 系列和NAVIGATOR™ 系列天平,让您即刻轻松享受 “解放双手,挥之即来”的称量体验吧!Explorer® 系列电子天平独有4个无线感应器提供非接触式去皮清零操作、自动开启风罩门、静电消除等功能,带给您轻松的操作体验。解放双手的同时也可有效减少样品的交叉污染。对于精度高达十万分位的准微量天平而言,自动开启和关闭防风罩门可有效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确保更精确的测试结果。该系列产品除了无线感应技术还配备直观的操作界面,现代化用户体验 —— SmarText™ 2.0 全新图标界面软件,彩色触摸显示屏,使Explorer系列电子天平操作更加直观便捷。*EX124ZH/AD,EX224ZH/AD,EX324ZH/AD,EX225/AD,EX225D/AD,EX225DZH/AD,EX225ZH/AD具有自动门功能! Explorer® 客户案例闻霾色变的今天,大家越来越关注环境健康。江苏疾病防控中心选择奥豪斯Explorer准微量天平开展PM2.5专项研究。研究人员需要根据滤膜上采样前后的质量差和采样体积来获得PM2.5的数据,滤膜的平均重量仅为410mg左右。众所周知,当称量微小样品时,自动开关门能有效减少环境对样品的干扰。对于每天需要频繁取样、称量和比对的研究人员而言,自动开关门能减少称量的误差,满足实验需要精准到0.01mg的要求。NAVIGATOR™ 系列电子天平两个无线感应器,无需按键,在无线感应器上方轻松挥手即可控制去皮、打印、功能或置零操作,可提高操作效率,避免样品残留物腐蚀按键,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NAVIGATOR™ 客户案例英国伦敦日均人流量800人次的Federation 咖啡屋,选择奥豪斯Navigator系列天平,以确保每一杯咖啡粉的含量可以精确到0.01g。便捷的红外感应去皮功能可轻松解放咖啡师双手,无需接触秤体就可完成称量,从而降低对产品的损耗,提高称量效率!让每一位客户都能品尝到殿堂级咖啡。奥豪斯无线感应技术为您实现前所未有的轻松称量体验!是否已经让您心动了呢?欲了解更多产品及相关信息请与我们联系!
  • 首款速测人体重金属的芯片感应器诞生
    新型感应器有望解决人体内重金属水平的快速检测   由于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高端,人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积累相对其他动物较高。对此,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的研究人员们研发了第一款可以快速检测人体内重金属锰含量的实验室芯片(lab-on-a-chip)感应器。   首个实验室芯片感应器,能够提供人体内重金属水平的快速检测,将在明年进行首次实地试验。来源:美国辛辛那提大学   这款感应芯片能够对人体内出现的重金属——尤其是锰——以及其含量做出迅速反馈,该芯片造价低廉,属于一次性弃用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研究人员们计划在2012年对该仪器展开首次测试,旨在研究重金属对于健康的潜在影响,他们期望这款产品能够大规模运用于临床测试和研究中,例如针对儿童的营养测试等。   这款感应器使用的技术称为阳极溶出伏安法(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它将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合并为一体。研究人员们开发出一款铋制作的薄膜取代传统水银电极或者碳电极,避免了水解作用给感应器捕获负电金属造成的限制。   开发人员之一、辛辛那提大学的电子计算工程副教授伊恩帕博斯基(Ian Papautsky)介绍说,传统的血液重金属锰含量的测试需要5毫升的血样,而这款芯片只需1、2滴就足够,对儿童检验来说是个优势。另外,芯片的电极采用铋取代了传统的水银,降低了环境危害性。最重要的是,传统的重金属测试的结果往往需要等上48小时,而在某些偏远的高危地区,想要迅速检测人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相当不易,这款轻便的检测芯片则便利的多——不仅便携、随处可用,测试过程只需10分钟,相当快捷。   因此,研究人员们十分看好这款芯片在即时医疗(point-of-care)方面的应用潜力。随着进一步的研发,这款芯片甚至有望转化用作自检机制。例如帮助糖尿病人进行血糖监控等。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西安遥感应用基地”揭牌
    3日,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与陕西省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合作协议签约暨“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西安遥感应用基地”揭牌仪式在西安举行。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西安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与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进行合作协议签约,并设立“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西安遥感应用基地”,旨在加强在大气环境、水环境等方面的遥感监测、遥感影像处理与大数据综合应用合作,联合开展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实施,联合开展人才队伍的培训、交流和技术攻关等,全面提升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西安遥感应用基地”主要依托西安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管理系统,凭借卫星遥感监测范围大、无盲区、重访周期快的技术特点,实现技防代替人防,发现一批环境点源污染问题,并结合西安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系统促进问题整改,有效履行生态环境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实现对污染问题的精准“打击”。西安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管理系统自2020年应用以来,对西安市建成区施工工地、农村垃圾露天堆放、黑臭水体、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重点关注区域等进行定期监测识别,发挥了“领航员”与“侦察机”作用,取得明显成效。该系统不仅填补了农村垃圾露天堆放监管的空白,还为“冬防期”“夏防期”空气质量管控提供了方向,锁定了重点关注范围等。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与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将密切配合、精诚合作,继续巩固和提升应用效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优势,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护航”。
  • PμSL 微尺度3D打印技术在传感应用的进展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国际会议(简称CSMNT2023),于2023年10月21-23日在深圳市圆满收官。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方精密)携多款样件及终端应用参展,重点展示了在生物医疗、精密电子、科研及创新领域应用的超高精密打印技术,为精密制造行业带来系列定制化解决方案。在本次大会中,摩方精密产品应用工程师卢敏分享了《PμSL 微尺度3D打印技术及其在传感应用的进展》,其中详细介绍了两项极具创新性的传感应用研究。电化学生物传感芯片(检测肌氨酸)来自哈工大、华大基因、华东理工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等团队共研的《集成微柱阵列电极和声微流技术的新型微流控生物传感平台的研究》,阐述了一种创新型微流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的构建。该平台通过在微柱阵列电极(μAE)上涂覆3D双金属 Pt-Pd 纳米树,实现了电化学传感灵敏度的提升。同时,该装置采用了基于气泡的声微流技术,增加了分析物分子与电极表面的接触,进一步优化了电化学性能。图1:PμSL打印微柱阵列模具+PDMS二次翻模制备微柱阵列电极、PμSL打印截断圆锥阵列模具+PDMS翻模制备截断圆锥空腔阵列微柱阵列电极的制造过程主要依赖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和PDMS翻模技术,该团队利用摩方精密nanoArch® P140将光敏树脂打印在载玻片上,这样就形成了微柱阵列的阳模,然后以PDMS 翻模的阴模作为模板,采用二次翻模制造出 PDMS 微柱阵列,选用镀金微柱阵列作为电极层的工作电极,其中微柱阵列最小特征尺寸可达50μm。图2:微柱阵列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结合PDMS翻模技术可制备微流控电化学生物传感芯片,所制得的传感芯片线性范围宽, 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蛋白质分析及病毒检测中。图3:过氧化氢检测图4:肌氨酸检测原文: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23, 114703 (2023)仿生自供电传感器(易便携)来自湖南大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团队协作研发了一种便携式3D打印仿生传感装置,其光电响应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可实现双酚 A (BPA) 的灵敏检测。该装置利用高反应性的双电极系统,在光辐射的作用下产生电输出,提供传感信号,解决了依赖外部电源的问题。图5:蕨类植物N/Ov/BiVO4光阳极的原位合成步骤图6:N/Ov/BiVO4光阳极表面修饰的bpa特异性适配体示意图这种独特的蕨类仿生结构提升了传感系统的传质效率,并为传感器提供了丰富的适体结合位点,实现了信号的放大。该团队将检测系统集成到了基于微纳 3D 打印技术的微模型中,利用摩方精密microArch® S240打印出微流道模型(宽约2.5mm),其内含多个孔道 ,可与电极集成生成小型易便携的传感器。图7:拟设计的三维传感装置的模型图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可高精度定制微流道模型 ,有助于制备自供电传感器 ,实现对双酚A(致癌致畸) 的特异性检测。图8:传感器性能表征—双酚A检测原文:Biosens Bioelectron. 220, 114817(2023)展会现场,摩方精密展出了系列自主研发的多领域应用样件,吸引众多来自生物医疗、学术科研、创新领域等业界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其中包括深圳市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金玉丰,香港大学教授陆洋和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等。摩方精密会继续秉持着深入钻研的精神,持续在微纳 3D 打印技术领域深耕,以技术和终端应用为突破口,为客户带来更多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引领行业的新篇章。
  • 新材料领域:物联无线微功耗电容感应触摸开关
    研究人员利用新型印刷技术制备了平面型薄膜电容感应芯片,并基于迷你单片机及低功耗蓝牙无线通讯技术,开发了一种低成本的新型物联无线微功耗电容感应触摸开关技术,其可以实现远程无线触摸控制开关,无须与墙面接触,使用十分方便, 本产品应用广泛,除了常见的智能家居系统,还可以在智能建筑、智能医院、智慧旅店、智慧养殖等系统中使用。主要技术指标(或参数):   1、功耗:50-100mW;   2、最大无线操作距离:100m;   3、无线通讯设备类型:蓝牙;   4、使用寿命:大于10万次;   5、工作温度:-10℃~60℃;   6、工作湿度: 10~95%RH;   7、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8、外观精致时尚;   9、安装方便。   应用领域:   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医院、智慧旅店、智慧养殖等系统中使用的远程无线触摸控制开关。   市场前景:   现代生活需要人性化的电工开关产品。电工开关是每个人每天都要亲密接触的,操控次数远超过其它电器。传统的机械式电工开关,从发明灯泡到现在一直都在使用,它满足了人们的基本控制需求。然而在各种智能电子设备早已实现了触摸操控功能的今天,传统机械式操控的墙壁电工开关已经远远落后时代的需求。   此外,电工开关企业竞争需要产品升级换代。当前,电工企业处在一个转型期,低端产品已经无利可图。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生产传统开关(插座)的电工企业大约有2800余家,具备生产许可资格的约有1500余家。加上西蒙电气、罗格朗等一大批外资企业凭借资本、技术、品牌等优势纷纷抢滩中国,国内电工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目前主要集中在品牌、价格、外观、材质上恶性竞争,传统开关(插座)利润的赢利空间大幅度下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相对于几年前,现有各类开关(插座)产品利润下降了10%-18%,产品为微利经营状态。所以,整个电工行业需要提升产品档次,企业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   拟转化的方式(或合作模式):   可采用研究所与企业通过成果转让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推进该成果的产业化。   相关图片:
  • 663万!华东师范大学反应离子束刻蚀系统、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项目
    项目编号:0773-2240SHHW0019项目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反应离子束刻蚀系统、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项目预算金额:663.0789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663.0789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项目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反应离子束刻蚀系统、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项目包件1:反应离子束刻蚀系统;数量及单位:1台;简要技术参数:3、等离子体源3.1、射频发生器:最大功率300瓦,13.56MHz,带自动匹配单元;★3.2、ICP源发生器:最大功率3000瓦,2.0MHz,带自动匹配单元;包件2: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数量及单位:1台;简要技术参数:★1、SiO2的标准沉积速率:≥40 nm/min;高速沉积速率:≥500 nm/min2、SiO2薄膜沉积厚度:≥6um。其余详见本项目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250天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中环电炉发布1700℃炉温SX-G系列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新品
    炉膛材料采用优质的新型特种耐火纤维制品制成,节能40%以上,升温速度快,温场均匀;加热元件采用表面温度1800℃的优质硅钼棒。一、结构实用性;先进的空气隔热技术,结合热感应技术,当炉体表面温升到达50℃时,排温风扇将自动启动,使炉体表面快速降温。二、使用安全性;1、炉门开启自动断电功能;使炉门打开后自动断电。2、超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允许设定值后,自动断电及报警。3、漏电保护功能;当炉体漏电时自动断电。以上功能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三、控制智能化;1、电炉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具有PID调节、模糊控制、自整定功能,并可编制各种升降温程序。2、国产智能控温系统可定值升温(不可编程),国产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30段程序控温,进口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40段程序控温。3、电炉内配置有485转换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相互连接,通过专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完成与单台或多达200台电炉的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历史记录、输出报表等功能。四、设计独立性;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五、彩色触摸屏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 电炉特殊保护功能电流限幅功能此功能延长了硅钼棒加热元件使用寿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保护用户在误操作时电炉使用安全。 电流缓启动功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即使中途取放物料,也可使测温系统随时响应温度变化。创新点:1700℃炉温SX-G系列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 1700℃炉温SX-G系列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
  • 中环电炉发布1750℃炉温SX-G03173M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新品
    产品特点一、结构实用性;先进的空气隔热技术,结合热感应技术,当炉体表面温升到达50℃时,排温风扇将自动启动,使炉体表面快速降温。二、使用安全性;1、炉门开启自动断电功能;使炉门打开后自动断电。2、超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允许设定值后,自动断电及报警。3、漏电保护功能;当炉体漏电时自动断电。以上功能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三、控制智能化;1、电炉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具有PID调节、模糊控制、自整定功能,并可编制各种升降温程序。2、国产智能控温系统可定值升温(不可编程),国产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30段程序控温,进口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40段程序控温。3、电炉内配置有485转换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相互连接,通过专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完成与单台或多达200台电炉的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历史记录、输出报表等功能。四、设计独立性;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彩色触摸屏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 电炉特殊保护功能电流限幅功能此功能延长了硅钼棒加热元件使用寿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保护用户在误操作时电炉使用安全。 电流缓启动功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即使中途取放物料,也可使测温系统随时响应温度变化。 炉膛材料采用专利新型陶瓷耐火材料炉温可达1750℃1、使用温度高达1750℃;可长时间使用在1700℃;2、无纤维-无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危害的危险 高纯度,不吸波;3、洁净度高。材料都经过高温烧结,不含有机粘接剂和有机挥发物;4、强度高,不易掉渣。耐磨,抗冲刷;5、适用于还原气氛和碱性气氛;创新点:1750℃炉温SX-G03173M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 1750℃炉温SX-G03173M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
  • 中环电炉发布1700℃炉温SX-G系列节能高温箱式电阻炉新品
    1700℃电炉特殊保护功能 电流限幅功能 此功能延长了硅钼棒加热元件使用寿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保护 用户在误操作时电炉使用安全。 电流缓启动功能 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即使中途取放物料,也可使测温系统随时响应 温度变化。 产品特点 一、结构实用性; 1、炉膛材料采用优质的新型特种耐火纤维制品制成,节能40%以上,温场均匀; 加热元件采用表面温度1800℃的优质硅钼棒。 2、先进的空气隔热技术,结合热感应技术,当炉体表面温升到达50℃时,排温 风扇将自动启动,使炉体表面快速降温。 二、使用安全性; 1、炉门开启自动断电功能;使炉门打开后自动断电。 2、超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允许设定值后,自动断电及报警。 3、漏电保护功能;当炉体漏电时自动断电。 以上功能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 三、控制智能化; 1、电炉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具有PID调节、模糊控制、自整定功能, 并可编制各种升降温程序。 2、国产智能控温系统可定值升温(不可编程),国产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30段程序控 温,进口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40段程序控温。 3、电炉内配置有485转换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相互连接,通过专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来 完成与单台或多达200台电炉的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历史记录、输出报表等功能。 四、设计独立性; 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彩色触摸屏 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 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 创新点:1700℃炉温SX-G系列节能高温箱式电阻炉 1700℃炉温SX-G系列节能高温箱式电阻炉
  • MPMS协助北大谢灿课题组发现磁感应蛋白:或揭开“第六感”之谜
    2015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谢灿课题组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Materials 15, 217–226 (2016) | doi:10.1038/nmat4484)杂志在线发表论文,次报道了一个全新的磁受体蛋白(MagR),该突破性进展或将揭开被称为生物“六感”的磁觉之谜,并推动整个生物磁感受能力研究领域的发展。 在该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基于蛋白质的生物指南针模型(Biocompass model)。该模型认为,存在一个铁结合蛋白作为磁感应受体(Magnetoreceptor,MagR),该蛋白通过线性多聚化组装,形成了一个棒状的蛋白质复合物(Magnetosensor),就像一个小磁棒一样有南北,通过M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对该MagR受体的微弱磁性进行了检测。蛋白质的生物指南针模型(图片来源:Siying Qin et al. Nature Materials 15, 217–226 (2016)) 生物物理学和物理学实验证明,MagR蛋白复合物具有很明显的内禀磁矩,能通过磁场在实验室富集和纯化得到。作者不仅从物理性质上测量了该蛋白在溶液状态下的磁性特征,还通过电镜观察到MagR蛋白质复合物能感应到微弱的地球磁场(在北京大致为0.4高斯),并沿着地球磁场排列。人工增强磁场强度可以导致这种排列更加有序。实验中也观测到了蛋白质晶体呈现强的磁性,能明显被铁磁物质吸引,当外界磁场突然反向时,蛋白质棒状复合物会发生180° 跳转。作者推测该蛋白质复合物磁性的物理基础可能基于MagR蛋白在棒状多聚复合物的轴线上铁原子的有序排列以及在由铁硫簇形成的平行“铁环”中可能存在环形电流。在MPMS磁学性质测量系统上测得的MagR磁学数据(图片来源:Siying Qin et al. Nature Materials 15, 217–226 (2016)) 值得一提的是该MagR的其微弱亚铁磁性在Quantum Design MPMS XL-1 1T的主机系统上检测出来,给磁感应蛋白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MPMS磁学性质测量系统为此次生物医学的突破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意味着MPMS磁学测量系统的将拓展到更多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帮助。相关产品MPMS3-新一代磁学测量系统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9.htm关于Quantum Design Quantum Design是的科研设备制造商和仪器分销商,于1982年创建于美国加州圣迭戈。公司生产的 SQUID 磁学测量系统 (MPMS) 和材料综合物理性质测量系统 (PPMS) 已经成为公认的测量平台,广泛的分布于上几乎所有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等研究领域的实验室。2007年,Quantum Design并购了欧洲大的仪器分销商LOT公司,现已成为著名的科学仪器领域的跨国公司。目前公司拥有分布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巴西、印度,日本和中国等地区的数十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业务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和地区。中国地区是Quantum Design公司活跃的市场,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几十年来,公司与中国的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有成效,为中国科研的进步提供了先进的设备以及高质量的服务。
  • 中国高光谱遥感应用技术出口发达国家
    领域介绍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波段信息。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它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得有关数据,它包含了丰富的空间、辐射和光谱三重信息。高光谱遥感的出现是遥感界的一场革命,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遥感中能被探测。   人物简介   张兵,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副主任,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继承和发展了童庆禧院士和薛永祺院士开创的高光谱遥感技术和应用,是我国高光谱遥感科学与技术从诞生走向成熟、从科研走向实际应用的最主要的贡献人之一。   核心提示   人类“鸟瞰”地球的梦想催生了遥感这门科学的兴起,高光谱遥感是遥感科学最前沿的领域。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最近的20多年,中国的高光谱遥感科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的应用技术实现了出口。但是,由于缺乏持续性的支持,我们在仪器研制方面还处于落后局面。   人类鸟瞰地球的梦想   遥感通俗讲就是遥远的感知,是通过电磁波和记录的相互作用,以波谷和空间两维成像的方式来勘测记录的技术。它的特点一是记录电磁波,二是空间成像,非成像方式也有。   人类早期运用遥感技术的手段很有限,在没有飞机之前,人们用热气球、鸽子作为遥感的平台,将照相机挂在热气球上或捆在鸽子腿上,对地球进行遥感成像。   伴随着飞机的问世,航空遥感以及航空侦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那时候的图像都是黑白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全波段图像。   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拉开了人类进入航天遥感的序幕,他们把相机放在卫星上,围着地球转,对地面进行拍摄。1972年,美国发射了陆地卫星,这是航天遥感的标志性事件。   遥感有很多种类型。按照遥感平台的不同,可以分为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谱段可以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摇杆和微波微波遥感,按照遥感感测目标能源的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是指遥感器主动发射一部分能量,到地面后反射回来,遥感器接收它反射回来的能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的遥感 被动遥感是指遥感器只是被动接收。   光学遥感技术主要是侧重在光学这部分,可以分为全色遥感、彩色摄影、多光谱扫描成像,光谱遥感发展的最前沿就是高光谱遥感。   高光谱遥感实际上是一种简称,它的全称叫“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它不像多光谱遥感中根据颜色的差异来分辨目标,而是根据谱段光谱曲线的形态来分析目标是什么。这个谱段的形态对目标的识别能力很强,举例说,它不仅仅能够知道地面目标物体是不是植物,还能知道这些植物是水稻还是玉米。   应用技术出口发达国家   主持人:中国现在在高光谱遥感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如何?   张兵:咱们国家的高光谱遥感分仪器和应用模型两个方面,说中国高光谱遥感的发展,必须提到两位院士,一位是童庆禧院士,还有一位薛永琪院士。童庆喜院士是遥感应用研究所的,我是他的学生。   童院士是我们国家高光谱遥感的开拓者,这个概念是从美国引入过来的,他跟薛院士共同协作推动了咱们国家高光谱遥感的发展。   童院士侧重于概念设计,跟上海研究所一起,引进了一些概念的设计,仪器制造是在薛院士这里。研究这块是童院士带领的团队。   从80年代初开始,我们陆续有一些高光谱遥感仪器在上海技术研究所研制出来了,后来去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做实验,我们带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机器。2002年《科学时报》专门登过一篇采访我的稿子,我们去日本做实验,高技术出口。这是比较少有的,在空间领域我们的技术能跟国外相比。   我们国家在高光谱遥感研究领域起步比较早,赶上了国际,但这几年尤其在仪器研制方面我们是落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乏持续性的支持。在发展得很好的国家,第一代研制出来后,国家会再投入第二代、第三代的研发,给与一种持续性的支持。   在仪器方面,西安光机所这几年也开始做高光谱仪,但是他们做的是干涉型的,上海激光所起步比较早,基础比较好一些。   在应用技术方面,我们给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都提供过技术,应该说在应用技术方面我们是不落后的。   现在高光遥感主要是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现在开始做起来了,主要是对地面成像地数据分析这一块。   对大气这一块,我们国家比较落后,因为他们更多的是侧重在全球温室气体,面对全球变化的一些大的计划,这一块做得比较好的有美国、欧洲和日本。   美国航空遥感技术最先进   主持人:从航空遥感的角度来说,欧美国家的水平如何?   张兵:美国是最先进的,欧洲发射了一个卫星Chris,也只有可见光谱段,跟我们差不多,但是他们空间分辨率高,可以达到17米。   我们国家(航空遥感的空间分辨率)是100米,美国是30米,但是美国这30米很厉害,关键是它的谱段很强。   航空的成像光谱议现在发展得非常快,美国在1988年就制定了航天Paris计划,但1992年因为技术原因终止了。   美国曾经先后发射过几个军用卫星,1987年发射了TRW,但发射失败。   2001年,美国又发射了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轨道碳观测者”卫星,也是很先进的,它的像源是8到20米,但分辨率一高,幅宽马上就变窄了。这颗卫星有200个谱段,是0.4到2.5微米,也就是400到2500纳米。但是这颗卫星也发射失败了,掉到了印度洋里。   2000年,美国军方还发射了另一个航空遥感卫星,主要是做一些大型探测和实验研究。   目前最成功的航空遥感卫星,就是前面说的分辨率是30米的那颗美国卫星,它的幅宽是7.5公里,有220个谱段,10纳米的光谱分辨率。   高光谱遥感有广泛的民用空间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日本今年1月23号,发射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专门检测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   在精细农业方面,我们和日本合作做的一个实验,也是高光谱技术应用的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用高光谱数据来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其实,高光谱遥感技术不仅能够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还可以对任何一种作物的种植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给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除了调查作物的品种、类型、种植面积等以外,还可以做到作物的叶绿素、氮磷钾含量的调查,但后者还正在研究之中,不是非常成熟。   在地矿调查中,高光谱遥感技术也可以给地址工作者提供帮助。以前地质学家做地矿调查非常辛苦,背一个书包,拿一个罗盘,别人调侃说搞地质的人,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搞勘探的。他们出去到野外考察,一住可能就是好几天,然后花很大的气力把采集到得矿物标本背回来。因为要做矿物填图,要沿着这个地方走一圈,走一段一看地层变化了,就敲一块往包里一装,然后把位置记下来,回来后做化学成份分析,最后把它标到图上去,位置是在哪发现的,才能把图填出来。   有了光谱议,他们的工作减轻了很多,不用再花那么大的力气背矿石标本,只要到了那个地方用光谱议一照,就能获得岩石的一条光谱曲线,回来后根据光谱曲线一分析,就能知道那个地方有什么矿,是怎么分布的。   高光谱遥感技术还可以给森林火灾预警、地表膨胀、城市调等等各种工作提供帮助。   运用到军事上,能让目标无法隐藏   高光谱遥感的区分能力在军事上运用是很强大的,所以它很大的一个用处就是军事用途。比如,你看到一个绿色的网,拍一般的图片,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但高光谱一看,就它能发现隐蔽的哨所、坦克、伪装起来的军事设施。   美国人强调定点攻击,它想在晚上攻击一些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比如炼油厂之类的,这时高光谱遥感技术就能派上大用场。通常情况下,居民楼的光线和工业区的灯光是不一样的,如果光谱议能够把光线的曲线探测到,就可以根据夜间光谱光线亮度的情况,知道这块区域是居民区,还是工业区。   还有伪装,高光谱遥感技术能让一切的伪装现出原形,这种功能是多光谱遥感也无法实现的。   我们小时看的电影《地雷战》有一个情景:民兵把地雷埋下去以后,拿树枝扫一下地面,让埋藏地雷的地方看起来和周围一样。还有的干脆把鞋脱了,轻轻的在藏地雷那地方压一个鞋印,以迷惑敌人。现在,这种伪装一点用也没有,高光谱遥感技术能把一个个地雷的位置找到。   它是怎么找到呢?因为土壤挖开之后再回填回去,土壤的结构变了,水分也变了,高光谱遥感就是根据这种细微的土质的变化,发现地雷的藏身地。   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想知道塔利班武装晚上大概都经常走哪条路,于是就拿高光谱遥感仪器去探测,根据的就是上面的道理。
  • 气氛炉管式电炉窑里耐火高温涂料应用介绍
    气氛炉管式电炉窑里耐火高温涂料应用介绍  气氛炉,管式炉炉窑是用耐高温材料铸成的用以煅烧物料或烧成制品的高温设备。气氛炉,管式炉炉窑燃烧加温的物料有煤、木材、油类、煤气、天然气或者是电磁感应方式。气氛炉,管式炉,炉窑工作时的温度可以达到1600℃或更高,环境中有大量的腐蚀介质,气流大,炉窑的材料腐蚀摩擦损耗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炉窑材料,节能环保,使炉窑工作更具有连续性,所以炉窑的高温下防腐就显得课外重要。高温炉窑防腐涂料的具体应用如下:  1、气氛炉,管式炉,炉窑高温材料是保温砖的,保温砖保护也成为保温砖防腐,保温砖有高质的低质之分,保温砖在高温窑炉里工作3-5年后,保温砖会发酥脱落,严重形象炉窑的安全和隔热保温性。保温砖的防护防腐做法是在保温砖的表面先涂刷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减少保温砖的受热温度和腐蚀介质的侵蚀,在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外再涂刷ZS-1061耐高温远红外辐射涂料,增加炉窑的燃烧温度,降低排烟温度,是能源充分延烧,这样节能经济效益尤为突出。  2、炉窑高温材料是金属的,金属在高温下腐蚀十分严重,把金属表面处理后,先涂刷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较少金属的受热温度,是金属在高温环境下各项性能不发生变化,极限发挥金属的性能指标。在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外表面再涂刷ZS-811耐高温防腐涂料,耐高温防腐涂料耐温可以达到1800℃,耐酸耐碱,抗气流冲击,能很好的保护炉窑燃烧时产生的腐蚀气体不和金属接触反应,大大延长炉窑金属的使用寿命。  3、气氛炉,管式炉,炉窑高温材料是保温棉或是保温毡的,在保温棉或是保温毡上先涂刷ZS-1011纤维过渡涂料,在涂刷ZS-1061耐高温远红外辐射涂料,这样就能减少保温棉或是保温毡的腐蚀程度,更好的发挥保温毡或是保温棉的隔热保温性,环节材料的老化性,延长保温棉或是保温毡的使用寿命。  4、炉窑高温材料是石墨、碳化硅的,石墨和碳化硅在高温下氧化的比较烈害,腐蚀严重,这样会影响炉窑的正常工作。在高温石墨和碳化硅先涂刷ZS-1011过渡涂料,再涂刷ZS-1021志盛威华高温封闭涂料,增加石墨和碳化硅抗氧化能力,减少腐蚀,增加炉窑的使用条件和年限。  气氛炉,管式炉窑是工业生产上重要而且极为关键的设备,炉窑的节能也是工业上节能的关键,能节能减排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并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进一步加强炉窑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必然选择。
  • 热像仪应用_电路研发
    电 路 研 发电路研发工程师利用热像仪根据电路中元器件发热、电路板热分布情况,可以 分析出电路原设计存在的不足或隐患,能够避免许多潜在的风险。这将能够大 大提高产品研发成功率和产品稳定性。 电路研发温度分析1. 电路元器件温度分析 当前,电子设备主要失效形式就是热失效。据统计,电子设备失效有55%是温度超过规定值引起,随着温度增加 ,电子设备失效率呈指数增长。一般而言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可靠性对温度极为敏感,器件温度在70-80℃水平上每增 加1℃,可靠性就会下降5%。2. 负载分析 在电路研发过程中,可以除了常规的测试(如示波器、万用表等)手段外,还可以用热像仪对电路板进行检测, 通过显示出的不同温度点,对元器件所承受的电流,电压等情况进行了解,工程师根据所检测的温度点,完善电路, 提高转换效率、减少功耗、减少电路内部温升,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3. 整个电路温度场分布分析 采用合理的器件排列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印制电路的温升,从而使器件及设备的故障率明显下降。 4. 快速分析问题 在某些研发维修场合,如对短路板的快速检修时,通过热像仪无须使用线路图即可快速定位板内短路点在何处, 以便进一步处理。红外热像仪为什么能进行温度分析?电路元器件在工作时,由于通过元器件的电流的不同,各个器件之间的差异等原因,而产生的热量也会随之 不同,体现在元器件表面特征就是温度差异。红外热像仪就是利用各个元器件温度之间差异,分析出电路的不同 性能特点。热像仪检测独特优势1. 现有的温度分析工具 许多工程师都会抱怨现有的手段难以支持他们进行一个细致而全面的温度场描绘,同时操作不方便、而且可能 改变原温度场分布,如: a)数据采集器 使用接触式数据采集器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电路板断电,贴片热电偶不够多,操作不方便,反应时间较慢( 30秒至1分钟),同时使用接触式数据采集器还将改变所测器件的散热状况等。 b)红外点温仪 外点温仪只能测量一个区域的平均温度,无法检测较小的目标,无法得到电路整体温度分布。 2. 热像仪温度分析优点 红外热像仪和数据采集器、红外点温仪相比较,有自身的优点: a)通过红外线热像仪检测目标电路时,不需要断电,操作方便,同时非接触测量使原有的温度场不受干扰;b)反应速度较快,小于1秒; c)选用合适的红外镜头,能够检测出较小目标; d)利用红外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电路温度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拍摄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1. 电路板上有部分器件(如电解电容顶面、电源模块背面及其它芯片光洁面),其发射率比较低,所以检测出的温 度差异较大。在拍摄此类器件时,要将其表面用黑笔或黑漆涂黑,然后进行测温等操作。 2. 当用标准镜头无法分辨小目标时,可以更换10.5mm广角镜。如何才能拍摄优质电路红外热像?现代电路微型化,组件高密度集中化的趋势正在迅速普及,所以在使用红外热像进行拍摄时,若要得到一幅清 晰的红外热图,我们建议:1. 尽量选择热灵敏度较高的热像仪; 2. 拍摄焦距应尽量对准,使热像仪红外镜头面轴线与所要拍摄的电路板垂直; 3. 先使用自动模式测量的温度范围;然后手动设置水平及跨度,将温度范围设置在最小,并包含有先前测量的温度 范围。
  • 北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集成电路工艺与装备系”
    2021年2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集成电路工艺与装备系。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而解决我国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关键在于人才。为此,在2020年8月4日发布的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加强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督促和指导。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而本次北航集成电路工艺与装备系的成立是北航高水平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关键一步,将大大加快北航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卡脖子难题及培养输送紧缺高层次人才的体系建设步伐。图源 北航官网据了解,2015年,包括北航在内的17家高校获批筹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加快集成电路全链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2018年,北航微电子学院独立运行,开展集成电路材料与器件、工艺与装备、设计与工具等全层面学科体系建设,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我院负责筹建北航校级微纳公共创新中心,该中心为集成电路工艺开发及国产装备研发验证提供一流的公共实验平台和产教研融合基地。202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此为契机,北航微电子学院正式更名为北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并在之前基础上筹建“集成电路工艺与装备系”。图源 北航官网
  • 集成电路专业正式成为一级学科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务部正式下达文件,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原文如下:“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门类代码为“14”)、“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1)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2)。 此前集成电路是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面的专业(二级学科),学科独立性也成问题,本科会受到原微电子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制约,研究生师资师则分布在各个学科中。经笔者查阅,此前一共有13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门类当中的一级学科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接着集成电路在此下面为二级学科。集成电路变化一级学科后,相当于增加了第14个学科门类,即交叉学科。集成电路是该门类下类的一级学科。其重要程度已经提到相当高的地位。也有利于高校在集成电路方面的招生和人才培养。
  • 《走向芯世界》:一本了解集成电路产业的科普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正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而另一方面,中国集成电路人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首任秘书长徐小田曾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目前各大国都把芯片作为战略性产业支撑国家发展与竞争,颇为需要一本全面、易懂的科普读物,来满足社会不同层面、不同人群了解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的迫切需求。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也需要更多的英才献身和投入。”在《走向芯世界》一书里,作者徐步陆站在全局立体视角,从产业链整体角度,对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政策、人才和投资等十大类、近百个小专题进行全方位解读,从4个方面带领读者走向“芯”世界:● 一是探究芯片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趋势。这一部分对国内外集成电路发展的来龙去脉、未来的走向趋势进行了概括。● 二是探查芯片的“秘密”,芯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黑壳子”里面有什么?● 三是探讨芯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关联性以及有代表性的产品。这一部分对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EDA、IP等诸多产业分支,结合CPU处理器、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光刻机等典型产品和代表性企业,逐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四是探索芯片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芯片对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这一部分结合芯片发展的一些热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硅知识产权、人才教育、资本政策等话题。可以说,这是一本内行不觉浅、外行不觉深的,系统介绍集成电路产业的科普读物,让人读后豁然开朗,可以帮助让政府、企事业单位、投融资机构的读者加深对产业的了解;可以激发青少年科研报国的热情,让更多国人了解集成电路对支撑两个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同时给社会大众提供一个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渠道。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数字经济大潮中,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进一步凸显。半导体产业的塔尖之争,不仅是一个产业的突围,更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通行证,是争夺第四次工业革命胜利果实的“芯希望”。
  • 合肥开建总投资18亿元集成电路总部基地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9月15日,记者从合肥市高新区获批:集成电路产业园二期项目-集成电路总部基地已正式开建,目前项目桩桩基及地下室施工,计划2022年10月竣工交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据悉,项目位于高新区长宁大道与柏堰湾路交口,总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由合肥高新股份开发建设,主要内容为独栋总部,标准化厂房,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及综合配套用房等。建成投用后将重点引入集成电路芯片和传感器等设计研发类,封装测试类,以及智能手机,物联网等终端应用类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力争打造成为国内先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集成电路产业园一期项目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园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总投资2.83亿美元,目前总体收尾工作,已吸引合肥睿合科技,世纪精光,圣达电子等集成集成电路相关企业签约入驻。 /p
  • 西电举行集成电路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校区举行。陕西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朱征南、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开兴、陕西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处长崔海龙、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朱晓冬出席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等嘉宾参加仪式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线上致辞,10余所兄弟高校领导专家线上参会。学校全体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相关一级学科及学科方向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了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杨银堂主持。黄如院士、刘明院士、吴汉明院士和郑南宁院士分别对学校集成电路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学校在集成电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希望研究院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贡献更大力量。郝跃院士表示,成立集成电路研究院是学校发展历程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进程上的重要一步。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原始创新、技术突破等方面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实现集成电路“做大、做好、做强”,需在“抓科学、抓工程、抓落实、抓交叉”四个重点上持续发力:一是重视解决科学问题,强化基础研究;二是广泛联合电子信息活跃区域和业内优秀企业,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模式和全新的体制机制,确保发展目标任务落实;四是以重大任务为基础推动交叉学科建设,加快提升集成电路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原始创新水平。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朱樟明在发言中表示,研究院将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行业高层次人才,瞄准“卡脖子”难题、聚力特色研究,助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积极贡献力量。查显友代表学校对前来参加大会的各位来宾、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他们长期以来对西电事业发展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加快集成电路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技术突破点,以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目标路径切入点。学校决定成立集成电路研究院,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刻把握创新性变革机遇,提升集成电路学科的交叉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需要。查显友对集成电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提出三点要求和希望。一是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机制,推动重大成果产出。要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建立具有西电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创新机制;要重点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快提升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为彻底解决我国“缺芯少魂”之痛做出“西电贡献”。二是努力打造集成电路一流师资队伍,培育高端创新人才。要建立一支具有一流学术水平、勇于创新突破、善于带队伍打硬仗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学科素养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层次人才,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西电智慧”。三是紧密对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国家、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集成电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西电道路”。
  • 山西省政府: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通知》中明确指出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同时,《通知》中还指出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企业和相关科研成果等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可达1000万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以下为通知原文连接: a href=" http://www.shanxi.gov.cn/sxszfxxgk/sxsrmzfzcbm/sxszfbgt/flfg_7203/szfgfxwj_7205/202011/t20201124_866422.shtml"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 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shanxi.gov.cn)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br/ /p
  • 北方华创“一种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专利获授权
    天眼查显示,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近日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的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3506731B,授权公告日为2024年7月23日,申请日为2016年10月8日。背景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领域,目前通常使用硅基材料制造集成电路,硅 (或者多晶硅)在空气中放置的情况下表面会自然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二氧化硅(SiO2)层。在有些工艺中,例如,在金属硅化物(Silicide) 工艺中,金属镍铂(NiPt)薄膜要与硅衬底直接接触,如果衬底表面有一层 SiO2,则会增加电阻率,影响器件性能,因此,制造后续工艺前需要去除这层SiO2。而在去除这层SiO2的同时,必须保护其他薄膜/结构不能被去除或者损伤,隔离层(Spacer,由氮化硅(Si3N4)材料制成)的线宽尺寸会影响器件电性,如漏电(leakage)增加等。因此,需要在去除 SiO2的同时尽量保持隔离层(Spacer,Si3N4)不被去除。现有工艺多采用湿法刻蚀、等离子体干法刻蚀等方法去除SiO2,其对Si3N4的刻蚀选择比低,对隔离层去除过多,造成隔离层尺寸缩小,增大漏电,从而影响器件性能。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的高选择比、高效率的去除晶片上的二氧化硅的方法。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发明内容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包括:去除晶片上的二氧化硅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向工艺腔室内通入脱水的氟化氢气体和脱水的醇类气体;使所述脱水的氟化氢气体和脱水的醇类气体混合,生成气态的刻蚀剂;使所述刻蚀剂与所述工艺腔室内的晶片反应,并使所述工艺腔室内保持高压状态以提高刻蚀选择比;以及将所述反应的副产物从所述工艺腔室内抽出。根据本发明的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中,去除晶片上的二氧化硅的方法通过使气态的刻蚀剂在高压力下与二氧化硅直接反应,并在反应后将反应产物抽出,实现高选择比、高效率地去除二氧化硅。
  • 睿励科学仪器获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3800万入股
    p   企查查信息显示,1月7日,睿励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投资人发生变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基金)成为其新增投资人,持股比例为12.12%,认缴出资额为3758.24万元,为前者第四大股东。 /p p   除此之外,该公司新增投资人还包括上海同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海风投资有限公司。 /p p   同时,该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的约1.2亿人民币新增至约3.1亿人民币。黄晨、朱民等多位董事退出,新增董事为傅红岩、杨征帆、干昕艳等人。 /p p   睿励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是睿励科学仪器的运营主体,成立于2005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睿励创始人吕彤欣,公司经营范围为研制、生产半导体设备,销售自产产品,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 /p p   自2005年公司成立以来,睿励一直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生产制造工艺装备产业中的工艺检测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睿励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技术领先的集成电路工艺检测设备供应商,申请国内外专利130余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6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30余项。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用于集成电路前道生产工艺的光学薄膜测量设备已经被国内外多家知名300mm芯片生产企业采购并上线使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cebd84ea-44ad-4a44-a5c0-b46ef051e021.jpg" title=" 2b5a-imvsvza2832231.jpg" alt=" 2b5a-imvsvza2832231.jpg" / /p p   该公司最大股东为上海浦东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持股),持股比例为20.75%。 /p p   大基金成立于2014年9月,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而设立,由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中国移动等企业共同发起,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等。 /p p   该基金的投资总期限计划为15年,分为投资期(2014~2019年)、回收期(2019~2024年)、延展期(2024~2029年)。 /p p   根据其股权结构,财政部为该公司大股东,持股36.47%,认缴金额为360亿人民币。 /p
  • 投资额达233亿元,上海再签约22个集成电路产业项目
    2月28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集成电路项目集中签约,22个项目涵盖高端芯片设计、重点装备材料、先进封装测试等全链环节,涉及投资额达233亿元,其中临港产业区8家落地项目参加本次签约。据“上海临港产业区”消息,上述8个项目分别是弥费自动物料传送系统设备研制项目、芯畀半导体湿制成设备研制项目、新昇集成电路硅材料工程研发中心项目、上海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项目、芯谦集成电路和大硅片用抛光垫产业化项目、芯密全氟醚橡胶密封圈研制基地项目、昂瑞微4英寸滤波器芯片研制基地项目、华岭集成电路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基地建设项目。作为东方芯港的核心区域,临港产业区已集聚了中芯国际、积塔、格科、鼎泰匠心等晶圆项目,同时,也吸引了盛美、理想万里晖、芯密、弥费、芯畀、芯谦等集成电路产业新星落地发展。据介绍,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已落地集成电路企业超150家,签约投资额超2000亿元。2021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首破百亿。临港新片区正着力布局国内最先进工艺制程、打造最齐全装备材料、集聚最活力设计企业、构建最开放合作平台、形成最完善产业生态,努力构建“全国五大之最”。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基本形成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创新基地的基础框架。到2035年,力争建成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创新高地,承担起中国改革开放、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重担。
  • 上海伟测:募集6亿建2个集成电路测试项目
    5月19日,科创板上市委公告,上海伟测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5月26日上会。与此同时,上海伟测披露了招股说明书(上会稿)。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上海伟测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不超过 2,180.27 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 25%,其中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 2,180.27 万股,募资总额为61195.74万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由董事会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情况安排投资,具体用于其中,无锡伟测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集成电路测试产能建设项目投资明细如下,近四亿元将用于硬件设备购置。集成电路测试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明细如下,将购置五千万元的硬件设备。此外,招股说明书还披露了现有设备采购合同情况如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